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內…………○…………裝…………○…………內…………○…………裝…………○…………訂…………○…………線…………○…………※※請※※不※※要※※在※※裝※※訂※※線※※內※※答※※題※※…………○…………外…………○…………裝…………○…………訂…………○…………線…………○…………第=page22頁,總=sectionpages22頁第=page11頁,總=sectionpages11頁2024年人教版選擇性必修3歷史下冊階段測試試卷含答案考試試卷考試范圍:全部知識點;考試時間:120分鐘學校:______姓名:______班級:______考號:______總分欄題號一二三四總分得分評卷人得分一、選擇題(共5題,共10分)1、雅典黃金時代末期,涌現出一大批以歐里庇得斯為代表的文學大師。這些文藝巨匠以文學作品為陣地,用激昂的言辭為婦女主持正義,為婦女解放搖旗吶喊。這從側面反映出,古代雅典A.婦女解放運動取得了巨大成就B.民主政治下婦女權利受到限制C.商品經濟發(fā)展推動了社會轉型D.文藝創(chuàng)作迎合了公民群體需求2、秦漢以來,西南地區(qū)通過政治、經濟、思想等途徑加強了與其他地區(qū)的聯系。如圖直接反映的是成都()
A.西南絲綢之路示意圖B.秦帝國征服西南夷路線圖C.西南民族遷徙示意圖D.佛教傳入中國西南路線圖3、日本平安朝時期(794-1192年),白居易的詩集在日本廣為流傳,“凡談及詩文者,言必稱《白氏文集》”,朝廷設立了《白氏文集》的講座,而參與者就有日本天皇。同一時期,日本誕生了歷史上最偉大的文學作品-《源氏物語》。這說明()A.日本文化深受中國文化的影響B(tài).日本文化開始儒家化C.《源氏物語》抄襲《白氏文集》D.日本文化具有多樣性4、下表所示為1843年至1860年中國部分城市出版“西書”的情況,這一時期“西書”在中國的出版()。地區(qū)書籍種類宗教書籍種類宗教書籍占比(%)科學書籍種類科學書籍占比(%)香港603761.72338.3廣州4229691331福州422661.91638.1廈門131310000寧波10686812019上海17113880.73319.3
A.體現出知識分子開始關注西方科技B.說明清朝主動實施對外開放C.客觀上利于推動中國社會的近代化D.打破了中國閉關鎖國的局面5、2005年建成的四川成都建川博物館是一座地方綜合性博物館,共分為抗戰(zhàn)、民俗、紅色年代藝術品三大系列25個分館,擁有藏品一千余萬件,其中國家珍貴文物4790件。據此可知,該博物館()A.是重要的人類文化遺產B.收藏的文物數量居全國之首C.是四川第一所革命博物館D.承載著文化傳承和保護功能評卷人得分二、判斷題(共1題,共2分)6、史實:荷馬史詩反映了前11—前9世紀希臘的社會面貌;人物形象生動,語言簡練樸實。
推論:荷馬史詩是歐洲第一部優(yōu)秀的文學作品。A.正確B.錯誤評卷人得分三、材料分析題(共9題,共18分)7、世界文化遺產薈萃。
材料福建土樓產生于宋元時期;經過明清的發(fā)展,逐漸成熟,并一直延續(xù)至今。福建土樓最集中于博平嶺的東西兩坡,該地區(qū)山巒起伏,地勢陡峭,可耕地少,野獸出沒,盜匪橫行。
土樓結構的特點是中軸對稱;有強烈的向心意識;高低尊卑、主次分明等。如五鳳樓,平面形式為“三堂兩橫”式,中軸線上為“三堂”,即下堂(門廳)、中堂(祭祀及客廳)和后堂(尊長住所)。一樓之內—般居住著一個家族,房舍根據“長幼有序”“男尊女卑”的原則安排。最高長輩具有絕對權威,同樓人有著“同居共財”的傳統,共同享有樓內公共財產。許多土樓內還專設學堂,族人中有取得秀才以上科場功名者,都在祠堂前豎石筆一對,以示褒揚。
——摘編自林嘉書《土樓與中國傳統文化》(1)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概述福建土樓形成的原因。
(2)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土樓所體現的宗族特點。8、人口跨區(qū)域的轉移史。
材料一1492年;哥倫布到達美洲,此后,西歐國家爭相在美洲進行殖民擴張和掠奪,造成印第安人大批死亡。歐洲殖民者擄掠非洲黑人,販賣到美洲為奴。歐洲人因各種原因也大批遠涉重洋,到達美洲。隨著西方工業(yè)化的開展,對原材料需求以及金礦的發(fā)現,英國及歐洲其他國家的人不斷來到澳大利亞和新西蘭。明清時期,中國東南沿海地區(qū)“生齒日重,地狹人稠”。鄭和下西洋之后,東南沿海民眾不斷前往東南亞;印度洋一帶謀生,這一現象被稱為“下南洋”。19世紀,東南亞錫礦的開發(fā),橡膠園的開辟,北美、澳洲、南非的金礦開采和鐵路建設,南美洲種植園的拓展等,都需要大量的勞力。19世紀30年代,由英國殖民統治者組織首批印度“契約勞工”到達海外,此后,印度人大規(guī)模前往海外。1860年,清政府被迫允許列強在中國招募華工出國,形成了前往美洲及大洋洲的“苦力貿易”。19世紀末,拉美國家鼓勵外國移民進入,日本地少人多,很多人為改變命運移民拉美。
材料二16—20世紀世界人口的跨地域轉移路線圖。
(1)讀上圖;分別指出歐洲與亞洲人口跨地域轉移到哪些地區(qū)?
(2)人口的跨地域轉移與時代背景有密切關系,結合所學分析歐亞人口轉移不同方向的歷史原因。9、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5000多年的歷史長河中;中華民族創(chuàng)造了博大精深的中華優(yōu)秀傳統文化。舂秋戰(zhàn)國時期,面對禮崩樂壞的局面,孔子對西周禮樂文明進行多方面闡述,形成了儒家文化的思想核心。到戰(zhàn)國時期,一大批思想家著書立說,提出自己的看法和主張,“百家爭嗚”局面出現。這一時期思想文化大放異彩,成為后世思想文化的源頭。
——摘編自張豈之《中國思想史》上卷等(1)根據材料一結合所學知識;指出春秋戰(zhàn)國時期儒家思想的文化內涵,并分析這些主張產生的時代背景。
材料二在數千年的歷史進程中;中華文化形成了獨特的品格。各民族共同創(chuàng)造的中華文化,博大精深,領域廣闊。兩漢之際,來自印度的佛教傳入中國,經魏晉南北朝到宋明的融合,以儒家學說為核心兼容佛教和道教的宋明理學形成。中國建塔藝術源于佛教,又融入了中國傳統建筑特色,創(chuàng)造出具有中國特色的佛教建筑。中華文化還是世界上唯一一個綿延不絕,傳承至今的文化,具有強大的生命力。
——摘編自選擇性必修三《文化交流與傳播》(2)根據材料二;概括中國文化的歷史特點及價值。
材料三公元前4世紀一公元3世紀;漢字傳入朝鮮半島;日本列島和東南亞地區(qū)。
3——5世紀;儒學在東南亞地區(qū)傳播。
7世紀;日本大化改新以唐朝為藍本。
8世紀;中國的造紙術傳入中亞;西亞和歐洲。
15世紀;鄭和下西洋。
16世紀到18世紀;歐洲出現“中國熱”
——摘編自白壽彝《中國通史》等(3)根據材料三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中華文化的世界影響。10、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中華文明的主體部位在本質上是農耕文明,所以從來不主張遠征(成吉思汗遠征時還沒有進入中華文明的主體部位).農耕文明依靠的是春耕秋收,精耕細作,強調的是“父母在,不遠游”,按照許倬云教授的說法,精耕細作型的農耕文明講究聚族而居,代代相傳?!浴队嗲稃惖难葜v》材料二飛天”是佛教中一種想象的飛神,縱觀敦煌壁畫中歷代飛天形象的演變,可以從“個層面了解古代多元文化的變遷。北魏時期的飛天,西戰(zhàn)風格是主流,但具體形象上已流露出中原之風。西魏的飛天洞窟,窟項繪有道教諸神,有羽人、雷公、電母、而神等諸神,另有伏羲、女蝸等均人面蛇身,展示了中國傳統的天地宇宙觀念。材料三隋代莫高窟《獻花伎樂飛天》,洞窟四壁環(huán)窟帶狀飛天一周,飛天呈輻射形式,或奏樂,或撒花,千姿百態(tài)、飄逸秀美,充分顯示了古代民間畫匠的功力和智慧。唐代飛天変化無窮的飛動之美與大唐奮發(fā)進取的時代精神究全吻合,畫法較前代有很大的改變:由浪漫夸張步入現實,由天宮仙人轉變?yōu)閷m娥舞伎。(1)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中華文明為什么“不主張遠征”。簡要分析這種特性給中華文明帶來的影響。
(2)根據材料二三并結合所學知識,對敦煌壁畫飛天的多元特征予以解釋11、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中國人口數量在世界人口總數中的比例。
。公元年代。
世界人口。
中國人口占世界人口的比例。
中國人口占世界人口的比例。
最高估計數。
最低估計數。
最低估計數。
1
700
1100
1400
1600
1700
1800
3.27億。
2.07億。
3.20億。
3.74億。
5.79億。
6.79億。
11.24億。
1.70億。
3.01億。
3.50億。
5.45億。
6.10億。
8.14億。
0.60億。
0.58億。
1.00億。
0.75億。
2.00億。
1.50億。
3.40億。
18.35%—35.29%
27.05%
31.25%—33.22%
20.05%—21.43%
34.54%—36.70%
22.09%—24.59%
30.25%—41.77%
——摘編自葛劍雄《疆域與人口》(1)根據材料說明中國古代人口變化的特點。
(2)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簡析中國人口在1400~1800年增長的經濟因素。12、文化復興是民族復興的根基。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有激于佛老二教的昌熾,唐中期韓愈追尋“道”的本源,排斥佛道,企圖建立堯舜禹湯文武周公孔孟一脈相傳的儒家道統。宋初孫復、石介、胡瑗等人秉承韓愈,指責以佛老與儒“三教皆可尊”的論調;提出以己意解經的“新儒”取代固守章句注疏之學的“舊儒”,直追儒經義理;以《六經》義理為指導來治理和改造社會現實。他們亦被追尊為理學先驅。有激于佛老二教的昌熾,唐中期韓愈追尋“道”的本源,排斥佛道,企圖建立堯舜禹湯文武周公孔孟一脈相傳的儒家道統。宋初孫復、石介、胡瑗等人秉承韓愈,指責以佛老與儒“三教皆可尊”的論調;提出以己意解經的“新儒”取代固守章句注疏之學的“舊儒”,直追儒經義理;以《六經》義理為指導來治理和改造社會現實。他們亦被追尊為理學先驅?!幾詣蜕侗彼稳鍖W復興要“復興”什么》20材料二30世紀
(1)結合材料一和所學知識;概述唐宋儒學復興運動的基本內涵。分析唐宋儒學復興運動的歷史意義。
(2)結合材料二和所學知識,概括錢穆對待中西文化的態(tài)度。簡述20世紀30年代文化“中國化”思潮出現的時代背景。年代,中國文化民族主義空前發(fā)展,無論學術界、思想界還是政治界,都極力強調文化要民族化或中國化,從而出現了一股強大的文化“中國化”思潮。錢穆為此提出,要實現文化復興,使中華民族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就必須處理好以下兩個問題:第一,如何奮起直追,盡快學到歐美西方文化的富強力量,努力把自己國家和民族的地位支撐?。坏诙?,如何學到歐美西方文化的富強力量,而不使自己以“安”為終極理想的傳統農業(yè)文化之精神斫喪或戕伐了。13、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社會變革是一種綜合性的總體變革;在明清江南首先是從農村中擠出的大量過剩人口往往被封建貴族所吞噬,成為男優(yōu)女婢,成為青樓娼妓,成為夫傭仆。江南大家蓄奴之風盛行,以至被人稱為“第二次農奴化”,人口的價格低賤,一個婢女抵不上一斤人參,家養(yǎng)奴婢千人,在富紳之家是負擔得起的。城鎮(zhèn)中的手工業(yè)太薄弱,我們從地方文獻與碑刻中看到,踹工;染工的僅有收入往往被胡亂花在酒肆、賭場與戲館中,缺乏必要的儲蓄欲望。有益于社會生產發(fā)展的,從質量競爭變?yōu)閮r格競爭的新消費經濟沒有形成一股勢不可擋的潮流。在明清江南,實在談不上有所謂“市民經濟”與傳統經濟的對抗。
——摘編自王家范《明清江南史叢稿》材料二對基本品或奢侈品的需求及價格層次的巨大差異引起人口和商品新的流通。這些商業(yè)潮流的出現導致城鎮(zhèn)特別是貿易城鎮(zhèn)的興起;這又引發(fā)城市運動。在由商人組成的第一批經濟活躍中心周圍很快聚集了一批手藝人,他們保證的商品流通促進了經濟的專業(yè)化和城市中心人口的集中。當城鎮(zhèn)成為一個地理單位并享有特別的法律特權時,便有條件使人口和商品具有更大的流動性。同樣,在城鎮(zhèn)內部,完全依賴財富提高地位的統治階級將自己轉變?yōu)檎紊蠐碛刑貦嗟馁F族階層,因此能夠使現實生活條件變得對他們更為有利。另一方面,在大約1300年或更晚一些,這些地方的低等階級也能夠有些許參與管理公共事務的權利,他們也通過爭取法令而影響經濟生活,但其目的已不再是獲得更高的生產能力,而是要求社會對現存財富資源進行更公平地分配。
——摘編自M.Postan主編《劍橋歐洲經濟史》(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明清時期江南地區(qū)出現“第二次農奴化”的原因。
(2)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歐洲人口遷移的特點,并對比歐洲人口遷移與明清時期中國人口流動產生的不同影響。14、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近代以來全球國際人口遷移表
——據鄔滄萍《世界人口》等編制材料二中國的海外移民歷史悠久,大致從1567﹣﹣1840年是一個承前啟后的時期,移民數量有所增加,1801﹣﹣1850年中國海外移民人數達到32萬人,近代中國海外移民的總數為1500萬人左右,期中90%移往東南亞,移民與祖國保持著密切聯系,1862﹣﹣1949年,華僑投資國內企業(yè)有25510家,投資總額約63271萬元,新中國成立后,大陸地區(qū)很少向外移民。70年代以后,出現了一個新的移民潮,到2008年,移民人數達到1000萬以上,主要集中于發(fā)達國家?!幾圆軜浠吨袊泼袷贰?第六卷)等(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近代以來全球國際人口遷移的基本趨勢。
(2)根據材料一、二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16世紀以來中國海外移民的特點,并說明華僑華人在中國近代史上的貢獻。15、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清代教育;前期集唐宋以來學校體制之大成以科舉取士為正途,而科舉必由學校。一方面,學校為天下士子的晉身之階,承擔王朝儲才養(yǎng)士的職責,關系人才盛衰;另一方面,學校又是典禮教化的重要場所以及學政;學官整飭士習士風的機構,引導士林風習,端正世道人心,至關重要。
——摘編自王建朗黃克武主編《兩岸新編中國近代史》材料二隨著洋務運動的開展;洋務派在各地相繼開辦了一些科學技術學堂和軍事學堂,專門培養(yǎng)科技;工程、制造和軍事等方面的專業(yè)人才。這類科技和軍事學堂大多集中于沿海沿江的商埠或各省省會,如福州船政學堂(1866年)、天津電報學堂(1879年)、天津北洋水師學堂(1880年)、天津武備學堂(1885年)、廣東陸師學堂(1886年)、廣東水師學堂(1887年)、南京水師學堂(1890年)、湖北自強學堂(1893年)等等。
——摘編自張豈之主編《中國歷史·晚清民國卷》材料三根據鄧小平的指示;并經鄧小平親自修改,制定出《關于一九七七年高等學校招生工作的意見》。10月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專門過論了高等學校招生問題。10月12日,國務院正式予以批轉。明確了廢除“群眾推薦”,進行文化考試;高中畢業(yè)生可以直接報考;實行德;智、體全面衡量,擇優(yōu)錄取。
——摘編自王炳照等編《簡明中國教育史》(1)根據材料一;概括清代前期學校教育的目的。
(2)根據材料二;三并結合所學知識;分別說明開辦洋務學堂和恢復高考制度的意義。
(3)根據上述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簡析中國教育發(fā)展演變的歷史肩示。評卷人得分四、簡答題(共3題,共30分)16、歷史語境中的語言和文化。
材料二16世紀;英語主要是英格蘭人的語言。到18世紀中后期,英語已擴展到英國的殖民地,并在國際商貿活動中廣泛使用。二戰(zhàn)后,英語逐漸超越其他語言,成為科教領域和眾多國際組織的通用語言,被稱為語言的“日不落帝國”。
(2)閱讀材料二,分析英語發(fā)展成為語言的“日不落帝國”的歷史原因。17、閱讀材料,探討在西方文化及價值觀沖擊下,中國青少年應該如何把握思想觀念的定位。18、美國將選擇孔子代表“世界傳統的一部分”的合理性何在?參考答案一、選擇題(共5題,共10分)1、B【分析】【詳解】
文學大師為婦女主持正義,為婦女解放搖旗吶喊說明當時婦女受到限制和壓迫,所以才會出現這種情況,故選B;AC項不符合史實,排除AC;呼吁婦女解放并不是迎合公民群體的需要,排除D。2、A【分析】【詳解】
根據材料中“成都”“印度”及“五尺道”等信息及所學知識可知,該圖反映了漢代以來形成的西南絲綢之路,A項正確;秦帝國征服西南夷不能涉及到印度等地,排除B項;西南民族遷徙也不能涉及印度等地,排除C項;佛教是由印度北傳至中亞地區(qū),再經由西域傳入中國,材料路線與佛教傳入中國無關,排除D項。故選A項。3、A【分析】【詳解】
根據材料可知,平安朝時期日本熱衷于研究白居易的詩集,這對日本文學產生了重要影響,誕生了最偉大的文學作品——《源氏物語》,可見白居易的作品對日本文化影響很大,A項正確;日本研究白居易詩集不是儒家化的表現,排除B項;根據所學可知,《源氏物語》出自日本古代著名女作家紫式部,該部作品是日本古典文學杰作,享譽世界文壇,并非抄襲《白氏文集》,排除C項;材料體現的是日本文化的融合性創(chuàng)造性,不涉及多樣性,排除D項。故選A項。4、C【分析】【詳解】
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這一時期雖然宗教類書籍占據較大比例,但是科學類書籍也占有一定比例,這在客觀上利于推動中國社會的近代化,C項正確;“開始”僅從材料無法判斷,排除A項;這一時期清朝屬于被動對外開放,排除B項;第一次鴉片戰(zhàn)爭打破了中國閉關鎖國的局面,排除D項。故選C項。5、D【分析】【詳解】
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推斷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2005年(中國)。根據材料信息結合所學知識,建川博物館分為抗戰(zhàn)、民俗、紅色年代三大系列,藏品眾多,是國民教育重要的場所,以一種特有的方式承載著文化傳承和傳播的使命,D項正確;博物館是征集、收藏、展示、研究自然和人類文化遺產的重要場所,建川博物館本身不屬于人類文化遺產,排除A項;“全國之首”表述不符合史實,排除B項;建川博物館是一座地方綜合性博物館,不是四川第一所革命博物館,排除C項。故選D項。二、判斷題(共1題,共2分)6、B【分析】【詳解】
荷馬史詩反映了前11—前9世紀希臘的社會面貌,人物形象生動,語言簡練樸實,是關于荷馬史詩內容的描述,不能得出荷馬史詩的地位,因此史實和推論邏輯不符,錯誤。三、材料分析題(共9題,共18分)7、略
【分析】試題分析:(1)結合所學知識;南宋時期,我國經濟重心轉移到南方,人口南遷帶去了技術;經驗和勞動力,使南方得到開發(fā)。材料第一段“該地區(qū)山巒起伏,地勢陡峭,可耕地少”反映了自然地理環(huán)境的影響;“野獸出沒,盜匪橫行”反映出興建土樓是出于安全因素的考慮。
(2)概括材料第二段第一;二句的信息;得出受中國傳統的儒家思想的影響,注重倫理道德和等級秩序;據材料第二段第三句“一樓之內—般居住著一個家族”得出聚族而居的特點。材料中“同居共財”的傳統反映出共同享有族產。材料最后一句反映出對教育的重視,興辦專門學堂對家族子弟進行教育。
考點:世界文化遺產薈萃·中國的歷史文化遺產·福建土樓【解析】(1)人口南遷;南方開發(fā);特殊的地理因素;安全自保的需要。
(2)尊崇儒家倫理;聚族而居;族產共享;興辦族學,重視教育。8、略
【分析】【分析】
【詳解】
(1)根據路線圖看出;西歐人向北美洲;南美洲轉移;南非人口向澳大利亞、新西蘭轉移;俄羅斯人口向亞洲北部轉移;亞洲:中國人向東南亞、美洲、大洋洲轉移;印度人向非洲南部和東部海岸;東南亞和加勒比海地區(qū)轉移;日本人向拉美移民。
(2)歐洲人口轉移原因:根據“1492年;哥倫布到達美洲,此后,西歐國家爭相在美洲進行殖民擴張和掠奪”得出16世紀,新航路的開辟之后,歐洲國家開展對外殖民擴張。根據“隨著西方工業(yè)化的開展,英國及歐洲其他國家的人不斷來到澳大利亞和新西蘭”得出19世紀,工業(yè)革命對原材料及商品市場的需求增加,世界市場的形成和工業(yè)化進程的不斷加速;根據所學,還可從歐洲革命;戰(zhàn)爭導致政局的動蕩;文藝復興、啟蒙運動促進思想解放;交通的進步等分析總結。
亞洲人口轉移原因:根據“生齒日重;地狹人稠”“鄭和下西洋之后,東南沿海民眾不斷前往東南亞;印度洋一帶謀生”得出明清時期,東南沿海地區(qū)農耕經濟發(fā)展,人地矛盾突出,受鄭和下西洋影響,民眾前往東南亞、印度洋一帶謀生。根據“東南亞錫礦的開發(fā),南美洲種植園的拓展等,都需要大量的勞力”得出19世紀,工業(yè)革命的開展需要大量的勞動力。根據“清政府被迫允許列強在中國招募華工出國”得出第二次鴉片戰(zhàn)爭中國戰(zhàn)敗,簽訂《北京條約》,清政府被迫允許列強在華招募華工。民眾為生活所迫或被綁架欺騙,成為華工勞力。根據“英國殖民統治者組織首批印度‘契約勞工’到達海外”得出印度在英國的殖民統治下,被迫移民到英國殖民地。根據“19世紀末,拉美國家鼓勵外國移民進入,日本地少人多,很多人為改變命運移民拉美”得出19世紀末,拉美國家實現獨立后,發(fā)展經濟的需要,鼓勵外國移民進入,日本地少人多,移民拉美地區(qū)。
【點睛】【解析】示例:
(1)歐洲:西歐人向北美洲;南美洲;南非;澳大利亞、新西蘭轉移。俄羅斯人口向亞洲北部轉移。
亞洲:中國人向東南亞;美洲、大洋洲轉移;印度人向非洲南部和東部海岸;東南亞和加勒比海地區(qū)轉移。日本人向拉美移民。
(2)16世紀;新航路的開辟之后,歐洲國家開展對外殖民擴張。19世紀,工業(yè)革命對原材料及商品市場的需求增加,世界市場的形成和工業(yè)化進程的不斷加速,歐洲革命;戰(zhàn)爭導致政局的動蕩,文藝復興啟蒙運動及追求財富思想的推動,以及交通的進步,促使歐洲人口向美洲和大洋洲、南非、北亞不斷轉移。
明清時期;東南沿海地區(qū)農耕經濟發(fā)展,人地矛盾突出,受鄭和下西洋影響,民眾前往東南亞;印度洋一帶謀生。
19世紀;工業(yè)革命的開展需要大量的勞動力。第二次鴉片戰(zhàn)爭中國戰(zhàn)敗,簽訂《北京條約》,清政府被迫允許列強在華招募華工。民眾為生活所迫或被綁架欺騙,成為華工勞力,被迫前往東南亞;澳大利亞、美國等地。
印度在英國的殖民統治下,被迫移民到英國殖民地。19世紀末,拉美國家實現獨立后,發(fā)展經濟的需要,鼓勵外國移民進入,日本地少人多,移民拉美地區(qū)。9、略
【分析】【詳解】
(1)根據“孔子對西周禮樂文明進行多方面闡述;形成了儒家文化的思想核心”并結合所學可知春秋戰(zhàn)國時期儒家思想的文化內涵是仁,禮;時代背景綜合所學內容可從政治;經濟和思想文化等方面進行總結概括。
(2)歷史特點:根據“中華文化形成了獨特的品格。各民族共同創(chuàng)造的中華文化;博大精深,領域廣闊”并結合所學內容可知,中國傳統文化的特點是博大精深,領域廣闊;是各民族共同創(chuàng)造的結果;同時融合了其他民族和外來文化,是中外文化交融的結果;歷史悠久,綿延不絕。價值根據“中華文化還是世界上唯一一個綿延不絕,傳承至今的文化,具有強大的生命力”并結合所學可知,中國文化可以給我們帶來許多思想上的認識;讓我們了解中國古代的歷史;給我們提供一個思想指導作用;是我們面向未來的一個支撐點。
(3)本題結合所學內容進行作答即可。結合所學內容可知,中華文化對世界地區(qū)產生了重要影響。以儒家思想為核心的中國文化,以及科舉制度、四大發(fā)明、航海造船等等,是歐洲近代啟蒙運動的重要思想源泉。中國的四大發(fā)明推動了世界的進步,近代化的開端,新航路的開辟,離不開指南針;思想解放,文藝復興,啟蒙運動離不開造紙和印刷;而火藥又成為砸碎封建城堡的利器。隋唐時中外交往空前頻繁,周邊國家大多仿效中國的各項制度。【解析】(1)內涵:仁;禮;時代背景:政治上周王室衰微,禮崩樂壞,分封制和宗法制走向衰落;經濟上鐵犁牛耕出現,社會生產力提升,土地私有制逐漸確立,小農經濟形成;思想上私學出現,形成百家爭鳴的局面。
(2)歷史特點:博大精深;領域廣闊;是各民族共同創(chuàng)造的結果;融合了其他民族和外來文化,是中外文化交融的結果;歷史悠久,綿延不絕。價值:中國文化可以給我們帶來許多思想上的認識;讓我們了解中國古代的歷史;給我們提供一個思想指導作用;是我們面向未來的一個支撐點。
(3)中華文化對世界地區(qū)產生了重要影響。以儒家思想為核心的中國文化,以及科舉制度、四大發(fā)明、航海造船等等,是歐洲近代啟蒙運動的重要思想源泉。中國的四大發(fā)明推動了世界的進步,近代化的開端,新航路的開辟,離不開指南針;思想解放,文藝復興,啟蒙運動離不開造紙和印刷;而火藥又成為砸碎封建城堡的利器。隋唐時中外交往空前頻繁,周邊國家大多仿效中國的各項制度。10、略
【分析】【詳解】
(1)原因:根據材料“中華文明的主體部位在本質上是農耕文明”可歸納出精耕細作的農耕經濟;使中華民族不對外擴張也能生存和發(fā)展;根據材料“精耕細作型的農耕文明講究聚族而居,代代相傳”可歸納出傳統文化的影響;結合所學知識可知,中央集權的形成和封閉的大陸環(huán)境也是重要因素。影響:結合所學知識可知,這種特性形成了穩(wěn)定統一的政治和繁榮的經濟;文化;使中華文明源遠流長,從沒有中斷;造成閉塞,缺少交流。
(2)解釋:根據材料“北魏時期的飛天,西戰(zhàn)風格是主流,但具體形象上已流露出中原之風”“展示了中國傳統的天地宇宙觀念”“充分顯示了古代民間畫匠的功力和智慧”“唐代飛天変化無窮的飛動之美與大唐奮發(fā)進取的時代精神究全吻合”“由浪漫夸張步入現實,由天宮仙人轉變?yōu)閷m娥舞伎”和所學知識可知,敦煌壁畫飛天的多元特征表現在西域文化與中原文化相融;佛、道、儒家文化相融;宗教文化與世俗生活相融。多元特征的出現,是絲綢之路暢通、佛教文化傳入,民族交流的結果;是古代藝術家們智慧和想象力的結晶,更是勞動人民追求自由和美好生活的具體呈現?!窘馕觥浚?)原因:精耕細作的農耕經濟;使中華民族不對外擴張也能生存和發(fā)展;傳統文化的影響;中央集權的形成;封閉的大陸環(huán)境。
影響:①形成了穩(wěn)定統一的政治和繁榮的經濟;文化。②使中華文明源遠流長;從沒有中斷。③造成閉塞,缺少交流。
(2)解釋:敦煌壁畫飛天的多元特征表現在西域文化與中原文化相融;佛、道、儒家文化相融;宗教文化與世俗生活相融。多元特征的出現,是絲綢之路暢通、佛教文化傳入,民族交流的結果;是古代藝術家們智慧和想象力的結晶,更是勞動人民追求自由和美好生活的具體呈現。11、略
【分析】【詳解】
(1)根據材料中的表格信息可知;11800年中國人口有增有減,具有階段性;總趨勢是增長,但增長緩慢;根據表格“中國人口占世界人口的比例”看,中國人口在世界人口總數中占有三分之一左右,人口數量居世界前列。
(2)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可從唐宋時期生產工具的進步,如曲轅犁的發(fā)明,使精耕細作技術成熟;唐宋時期江南大規(guī)模開發(fā),墾荒與耕地面積的擴大;明清時期美洲等高產農作物的傳入和廣泛種植;如唐朝的兩稅法、王安石變法中的募役法等賦稅政策變革,使人身依附關系松動等方面回答?!窘馕觥浚?)增長緩慢;具有階段性;人口數量居世界前列。
(2)①生產工具的進步,精耕細作技術的成熟②墾荒與耕地面積的擴大③外來農作物的傳入和廣泛種植④出現賦稅政策變革,人身依附關系松動等⑤僅出現經濟發(fā)展等12、略
【分析】【分析】
(1)
內涵:根據材料“企圖建立堯舜禹湯文武周公孔孟一脈相傳的儒家道統”可歸納出回歸儒家本原;根據材料“指責以佛老與儒‘三教皆可尊’的論調”可歸納出排斥佛道;倡導儒學獨尊;根據材料“提出以己意解經的‘新儒’取代固守章句注疏之學的‘舊儒’,直追儒經義理”可歸納出用義理取代章句之學;根據材料“以《六經》義理為指導來治理和改造社會現實”可歸納出將儒家思想與社會現實結合。意義: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唐宋儒學復興運動應對佛道對儒學的沖擊,推動理學的興起。
(2)
態(tài)度:根據材料“如何奮起直追;盡快學到歐美西方文化的富強力量,努力把自己國家和民族的地位支撐住”“而不使自己以‘安’為終極理想的傳統農業(yè)文化之精神斫喪或戕伐了”可歸納出融合西方文化精髓,復興中華文化。背景:根據材料“20世紀30年代,中國文化民族主義空前發(fā)展”和所學知識可知,可從日本侵華日益加?。豢谷站韧鲞\動的興起、中國文化民族主義的發(fā)展等角度進行分析。
【點睛】【解析】(1)內涵:回歸儒家本原;排斥佛道;倡導儒學獨尊;用義理取代章句之學;將儒家思想與社會現實結合。
意義:應對佛道對儒學的沖擊;推動理學的興起。
(2)態(tài)度:融合西方文化精髓;復興中華文化。
背景:日本侵華日益加??;抗日救亡運動的興起;中國文化民族主義的發(fā)展。13、略
【分析】【詳解】
(1)根據材料一“明清江南首先是從農村中擠出的大量過剩人口”可知;明清時期江南地區(qū)人口急劇膨脹,農村出現大量過剩人口流向城市;根據材料一“被封建貴族所吞噬”“人口的價格低賤,一個婢女抵不上一斤人參,家養(yǎng)奴婢千人,在富紳之家是負擔得起的”可知,實力強大的官僚地主巧取豪奪;封建等級制度和等級觀念根深蒂固;根據材料一“城鎮(zhèn)中的手工業(yè)太薄弱”可知,城鎮(zhèn)手工業(yè)發(fā)展水平有限,無法容納更多的流動人口;根據材料一“踹工、染工的僅有收入往往被胡亂花在酒肆、賭場與戲館中,缺乏必要的儲蓄欲望”可知,明清時期奢侈消費風氣盛行。
(2)特點:根據材料二“這些商業(yè)潮流的出現導致城鎮(zhèn)特別是貿易城鎮(zhèn)的興起,聚集了一批手藝人,他們保證的商品流通促進了經濟的專業(yè)化和城市中心人口的集中”可知,商品經濟的發(fā)展引起人口流動,商人在人口流動中扮演重要角色;根據材料二“當城鎮(zhèn)成為一個地理單位并享有特別的法律特權時使人口和商品具有更大的流動性”“在城鎮(zhèn)內部,統治階級將自己轉變?yōu)檎紊蠐碛刑貦嗟馁F族階層”可知,人口流動充實了市民階級,增加了城市的財富積累;根據材料二“這些地方的低等階級也能夠有些許參與管理公共事務的權利,他們也通過爭取法令而影響經濟生活”可知,低等階級要求社會財富的公平分配,即人口流動沖擊了封建貴族等級制度。影響: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歐洲的人口遷移為資本主義發(fā)展還來勞動力等條件,而明清時期的人口遷移沒有推動中國向近代轉型。即歐洲:從商品經濟的發(fā)展、城市的復興、沖擊貴族政治、促進了資本主義的發(fā)展等方面回答。中國:從商品經濟難以得到突破、阻礙技術進步、阻礙中國經濟向近代轉型等方面回答?!窘馕觥浚?)原因:人口急劇膨脹;人地矛盾尖銳;封建剝削沉重,人民難以維持生計;農村出現大量過剩人口流向城市;君主專制體制下,實力強大的官僚地主巧取豪奪;封建等級制度和等級觀念根深蒂固;城鎮(zhèn)手工業(yè)發(fā)展水平有限,無法容納更多的流動人口;奢侈消費風氣的侵染腐蝕。
(2)特點:商品經濟的發(fā)展引起人口流動;伴隨經濟結構和經濟格局的變遷;商人在人口流動中扮演重要角色;人口流動充實市民階級;帶來城市財富的積累;以農村人口向城市流動為主;人口流動沖擊了封建貴族等級制度。
影響:歐洲:推動商品經濟的發(fā)展;城市的復興;沖擊了封建專制王權和貴族政治;壯大了市民階級,推動了城市自治;促進了資本主義的發(fā)展。
中國:城市商品經濟難以得到突破;阻礙技術進步;固化了社會結構與思想觀念;阻礙中國經濟向近代轉型。14、略
【分析】【詳解】
(1)趨勢:根據表格中人口遷移的地理空間和數量可知;數量不斷增加;范圍不斷擴大;根據移民的意愿角度分析,自愿移民從主要由發(fā)達地區(qū)向落后地區(qū)遷移,逐漸轉變?yōu)橹饕砂l(fā)展中國家向發(fā)達國家遷移;從非洲人口遷移情況看,被強迫進行的移民基本停止。
(2)特點:根據“1801~1850年中國海外移民數達32萬人。近代中國海外移民的總數為1500萬人左右”“1500-1850年,歐洲、非洲移民到美洲”得出中國大規(guī)模海外移民出現于鴉片戰(zhàn)爭之后,晚于世界國際移民;根據“新中國成立后,大陸地區(qū)很少向外移民”得出新中國成立后一段時間內基本停止;根據“70年代以后,出現了一個新的移民潮”得出70年代以后形成新的移民潮。貢獻:結合所學,可從引入技術和資金促進中國近代工業(yè)發(fā)展、支持了孫中山領導的民主革命、支持全民族的抗戰(zhàn)等方面分析總結?!窘馕觥浚?)數量不斷增加;范圍不斷擴大;自愿移民從主要由發(fā)達地區(qū)向落后地區(qū)遷移;逐漸轉變?yōu)橹饕砂l(fā)展中國家向發(fā)達國家遷移;被強迫進行的移民基本停止。
(2)特點:中國大規(guī)模海外移民出現于鴉片戰(zhàn)爭之后;晚于世界國際移民;新中國成立后一段時間內基本停止;70年代以后形成新的移民潮;
貢獻:引入技術和資金,促進了中國近代工業(yè)的興起與發(fā)展;支持了孫中山領導的民主革命;支援和投身于全民族的抗戰(zhàn)。15、略
【分析】【詳解】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5年塑料半成品、輔料合作協議書
- 2025年工業(yè)自動調節(jié)儀表與控制系統項目合作計劃書
- 2025年鋁包鋼導線合作協議書
- 高端購物中心收銀員服務期限協議
- 生態(tài)保護科研項目經費管理及審計合同
- 理財產品投資者適當性補充協議
- 生物醫(yī)藥產業(yè)基地女員工職業(yè)健康與安全保障協議
- 城市更新改造項目工程總承包及配套設施拆遷補償協議
- 電子設備進出口代理與知識產權保護合同
- 知識產權交易平臺資金存管安全保密補充協議
- 耳石癥的診斷與治療
- 2024年度合作框架協議:國際能源公司與當地政府新能源項目合作
- 信息系統安全審計合同模板
- 企業(yè)形象設計(CIS)戰(zhàn)略策劃及實施計劃書
- 個人保證無糾紛承諾保證書
- 銀行保潔服務合同樣本
- 19G522-1鋼筋桁架混凝土樓板圖集
- 2023年上半年中級信息系統監(jiān)理師下午真題
- 農學專業(yè)深度解析模板
- 儲罐內噴鋁施工方案
- 2024年江西省高考地理真題(解析版)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