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中國古代官員的選拔與管理第5課【課程標準】了解明朝封建專制的發(fā)展、世界的變化對中國的影響;了解明朝統(tǒng)一全國和經略邊疆的相關舉措。若詢事而不考其終,興事而不加屢省,上無綜核之明,人懷茍且之念,雖使堯舜為君,大皋為佐,恐亦難以底績而有成也?!獜埦诱惹厍貪h魏晉南北朝元明清從世官制到軍功制重法吏察舉制九品中正制科舉制、民族特色選官制度中國古代官員的選拔與管理隋唐兩宋考核+監(jiān)察官員選拔探究一:中國古代選官制度如何演變?為何會發(fā)生這樣的變化?一、先秦時期的選官制度:材料1:天子之子為天子,公之子為公,卿之子為卿,大夫之子為大夫,做官人有一定的血統(tǒng)?!X穆《歷代政治得失》材料2:(魏文侯變法)“為國之道,食有勞而祿有功,使有能而賞必行、罰必當…奪淫民之祿以來四方之士”?!獎⑾颉墩f苑》材料3:有軍功者,各以率受上爵?!抉R遷《史記·商君列傳》從世官到尚賢思考:下列材料分別反映了何種選官制度,有何標準?世官制客卿制軍功制概念:世官制(世卿世祿制)是夏商周至春秋時期的官員選拔制度,高官世代相襲,官位與血緣結合,與奴隸社會的宗法制、分封制相適應。變化原因:①世官制自身的局限性(血緣固化);②世官制受到沖擊:春秋戰(zhàn)國諸侯爭霸需要尚賢擇能。世官制為何會被后兩者取代?舉薦功勞制血緣功勞世官制并沒有就此消失,一方面在后代的少數(shù)民族王朝也有出現(xiàn),另一方面通過“恩蔭制”(官僚子弟憑借先人之功績循例而仕的一種選官制度)的形式遺存下來。二、秦漢至魏晉南北朝的選官制度1.秦朝:重法吏—以法為教、以吏為師概念:“以法為教”“以吏為師”指百姓和普通官吏都要向“法官、法吏”學習律令而為官,后者負責宣講法律和君主的旨意。明主之國無書簡之文,以法為教;無先王之語,以吏為師?!俄n非子》若有欲學法令,以吏為師?!钏鼓康模航y(tǒng)制輿論,鉗制思想,維護君主專制中央集權制度。思考1:秦朝采用了怎樣的官員選拔制度?目的何在?實質:摒棄諸子學說,專任法家思想,是一種文化專制2.漢朝:察舉制(1)產生:漢武帝時期確立了察舉制。(公元前134年)元光元年冬十一月,初令郡國舉孝廉各人?!稘h書·武帝紀》(2)概念:察舉制是由地方長官在轄區(qū)內隨時考察、選取人才并推薦給上級或中央,經過試用考核再任命官職。(先考察后舉薦)思考2:察舉制相較于戰(zhàn)國時期的舉薦功勞制度有何變化?(特點)“孝”:孝敬父母;“廉”:清廉勤政。智略出眾公正無私,直言極諫品德文才兼?zhèn)?經學底蘊深厚通曉經學通曉律令(4)特點:①權力掌握在皇帝和各級主要長官手中;②指導思想:儒家(突出儒學地位)③標準:輿論評價和為官能力并重④有固定的時間、地域、名額規(guī)定更為健全完善(3)內容中國歷史上真正意義上系統(tǒng)完整的選官制度定時不定時(5)評價:(積極作用+消極影響)討論:結合這則諺語和所學,該如何評價察舉制。從選拔對象看從標準和內容看從當時作用看從后期弊端看平民得以升遷,擴大統(tǒng)治基礎,有利于維護社會秩序。察舉與考試相結合,科目廣泛,有利于選拔德才兼?zhèn)涞娜瞬?;儒家思想為指導,重視德行,有利于改善社會風氣。適應漢武帝時代加強大一統(tǒng)國家中央集權的需要,保障官員來源。東漢中后期察舉制被少數(shù)公卿大臣、名門望族所控制,成為世家大族維持特權的工具。舉秀才,不知書。察孝廉,父別居。寒素清白濁如泥,高第良將怯如雞?!稌x書·段灼傳》概念:征辟制是自上而下選拔官吏。征,是皇帝征聘社會知名人士到朝廷充任要職。辟,是中央官署的高級官僚或地方政府的官吏任用屬吏,再向朝廷推薦。(6)重要補充:積功勞為官+征辟制“景帝為太子時,為舍人,積功遷至太中大夫”?!稘h書·周仁傳》“學通五經,門徒常千人,其著錄者萬六千人。征辟并不就。”——《后漢書.蔡玄傳》思考3:察舉制在漢末遭遇了哪些困境?為何會被新制度取代?3.魏晉南北朝:九品中正制家世、道德、才能家世標準單一化特權壟斷化(1)背景:漢末政治與社會秩序大亂
,鄉(xiāng)里清議失去社會基礎豪強大族控制地方選人權。(2)過程:220年魏王曹丕采納吏部尚書陳群建議推行九品中正制。魏氏承顛覆之運,起喪亂之后,人士流移,考詳無地,故立九品之制,粗具一時選用之本耳?!稌x書》(3)內容:設置中正、品評人物、按品授官。(4)標準:(5)影響:本籍在中央人高官的人擔任評定士人資品,寫出評語“狀”吏部授官地方輿論被世族壟斷;察舉制弊端暴露,選舉不實;人員流動大,失去社會基礎(積極)將選官權收歸中央,加強中央集權;(局限)逐漸成為維護門閥士族政治利益的工具。三、隋唐至清的選官制度:科舉制1、背景:(1)九品中正弊端(2)加強中央集權的需要(3)寒門庶族地主勢力上升,要求打破門閥士族壟斷政治的局面,積極要求參政。2、發(fā)展歷程:(1)隋唐:創(chuàng)立與發(fā)展
開創(chuàng)正式形成持續(xù)發(fā)展完善三、隋唐至清的選官制度:科舉制2、發(fā)展歷程:(1)隋唐:創(chuàng)立與發(fā)展a.內容:
材料:大中十四年(公元860年),禮部侍郎裴坦主考,進士科考生一千余人,有三十人及第,其中皆衣冠士子,是歲:鄭義則,故戶部尚書瀚之孫;裴弘,故相休之子;魏當,故相魏扶之子;令狐湻,故相令狐綯之子。余不能遍舉,皆以門閥取之。惟陳河一人孤平,負藝第于榜末
——《冊府元龜·貢舉部·謬濫》唐朝平均每年科舉取士約80人;宋代科舉平均每年取士360多人,為唐朝的4.5倍?!獜埾G濉吨袊婆e制度通史》b.局限:
局限:重門第、重出身、兼采名望、錄取比例小三、隋唐至清的選官制度:科舉制2、發(fā)展歷程:(2)兩宋:進一步發(fā)展完善
材料:北宋“取士不問家世”原則的確立,堪稱我國封建選士制度史上的一大變革。至此,魏晉隋唐“官之選舉必由于簿狀”的時代始告終結。——張邦煒《論北宋“取士不問家世”》思考:兩宋科舉制進一步發(fā)展完善的表現(xiàn)有哪些?①“取士不問家世”工商業(yè)者也可以參與考試,錄取人數(shù)大大增加;②嚴格考試制度,“鎖院”“糊名”“謄錄”等,更公平,南北分配錄取名額、殿試制度、考試程序嚴密。③考試內容有了明顯的變革,以經義取代詩賦,注重真才實學。背景:a崇文抑武,擴大科舉規(guī)模;b門閥士族經五代十國的戰(zhàn)亂而衰落三、隋唐至清的選官制度:科舉制2、發(fā)展歷程:(3)元:時辦時廢,中衰中變化
①背景:蒙古族雖然模仿中原王朝的統(tǒng)治方式,但始終保留游牧傳統(tǒng),依仗軍功吏才統(tǒng)治。②內容:a恢復科舉,但規(guī)模較小;b程朱理學成為科舉考試的標準。三、隋唐至清的選官制度:科舉制2、發(fā)展歷程:(4)明清:鼎盛與僵化
①背景:明清是君主專制的頂峰②內容a三級制(鄉(xiāng)試、會試與殿試)b生源與內容:學校與科舉合一(應科舉者必出自學校,教學、科舉均以理學為準);c形式:八股文(文章格式:破題-承題-起講-起二股-出題-中二股-后二股-收結。利:保證考試公平;弊:鉗制思想,不能選拔真正有才能的人);d南北分卷:經濟重心南移,兼顧地區(qū)平衡。特點:科目單一,僅有進士科;內容單一,從四書五經命題;形式單一,八股取士;考試程式更為嚴格三、隋唐至清的選官制度:科舉制3、科舉制的演變趨勢、影響
演變趨勢:(1)逐漸向全社會開放,大量平民子弟通過科舉進入仕途;(2)追求公平,考試程序與形式日益嚴密、嚴格,但逐漸走向僵化。②影響積極:a政治:加強君主專制中央集權;保證官僚素質,提高行政效率;擴大統(tǒng)治的社會基礎;b社會:打破貴族對選官權的壟斷,促進社會階層的流動;c文化:促進文化繁榮,形成重學風氣。消極:抑制科學技術的繁榮;選拔標準單一,壓抑個性:片面應試禁錮思想朝代制度標準方式特點演變趨勢先秦①選拔標準:②選拔方式:③選拔原則:④選官基礎:⑤選官權力:漢代魏晉南北朝
隋唐明清軍功與爵位官制密切相連世官制舉薦與軍功爵制察舉制九品中正制科舉制八股取士血緣才能軍功品行才能門第出身才學世襲品評授官考試與分封制、宗法制相結合以才能和品德為依據(jù)與當時門閥政治密切相關沖破士族壟斷政治的局面與君主專制強化相關家世門第到學識才能舉薦血緣世襲到公開考試逐漸走向制度化日益擴大,官員素質不斷提高由地方到中央趨勢:古代選官制度逐漸走向成熟完善,選官日趨科學、公正、客觀實質:選官權收歸中央,加強中央集權,反映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的加強
探究二:中國古代王朝在選官之后如何管理官僚隊伍?有道之主,聽言督其用,課其功,功課而賞罰生焉。——《韓非子》一、官員考核制度的演變——上計制(一)秦漢考核:也稱考績、考課,是中國古代政府對官員履行職責情況進行考察、核實并評定優(yōu)劣等級的一項人事管理制度。縣、侯國戶口墾田、錢谷入出、盜賊多少等郡國郡國匯編,制成計簿上報中央。中央御史參與審核計簿,防止造假。1、考核標準:2、考核官員:3、呈現(xiàn)形式:4、作用:
御史計簿考核結果是官員賞罰的依據(jù)◎江蘇連云港尹灣漢墓木牘土地人口、財政收入、治安情況
一、官員考核制度的演變(二)魏晉南北朝——流于形式(因門閥士族勢力強大,戰(zhàn)亂頻仍)(三)隋唐1、考核機構:2、考核方式:
尚書省吏部①隋朝:九品以上官員每年要考核,地方官每年要派員向中央報告,或由皇帝遣使到州縣巡行考察。②唐朝:以品德和才能為標準考核官員,分為九等,依據(jù)考核結果確定官員升降。四善德慎公勤唐代的考課制度特點:覆蓋廣泛(所有官吏);等級與標準明確、客觀;制度嚴密(設專門機構,定考課時限等)。一、官員考核制度的演變(四)宋朝——制定了嚴格的考核標準
1、制度:
由審官院考核京官,考課院考核地方官。南宋在御史臺設考課司,共掌考核
宋代定期勘驗官員以定升遷的制度稱為“磨勘”,意為檢查復核,以防止申報不實或獎懲升降不妥。
2、機構:
3、標準:“四善四最”(四善:德、謹、公、勤;四最:治事、勸課、撫養(yǎng)、生齒。)三級制政績優(yōu)異者為上職務粗理者為中臨事遲慢者為下
一、官員考核制度的演變(五)明朝考滿考察明朝考核初考再考通考結果稱職平常不稱職依據(jù)升遷降調朝覲考察京察內容重在查處官員的貪、酷和不作為(六)清朝清代考課京察大計考察外省文官考察京官貪、酷者削職為民,情節(jié)嚴重者依法懲辦;疲軟、不謹者免職;浮躁、才力不及者降職使用。一、官員考核制度的演變朝代考核制度或歸屬部門考核時間考核對象考核結果秦漢上計制每年歲末地方行政長官官員賞罰的依據(jù)隋唐兩宋尚書省吏部負責考核每年九品以上官員官員升降的依據(jù)明朝考滿三年、六年、九年任職期滿的官員分三等,是決定官員升降的依據(jù)考察三年外地官員查處官員貪、酷和作為六年京官清朝京察三年京官官員獎懲的依據(jù)大計外省官員總體趨勢①官員考核制度漸趨完善②品德與政績并重③地方官和中央官分開考核;④考核日趨嚴格,標準細化;⑤獎懲結合,考核與懲貪結合。一、官員考核制度的演變拓展:中國古代考課制度的特點①考核內容較全面:既考察經濟和社會指標,也注重對官吏道德才能的評判。②考核對象合理分類:中央和地方的官吏都要接受考核,而且對地方官和京官采用了不同的考核體系。③考核機構專業(yè)化:唐代出現(xiàn)最早的專門考核機構——吏部考功司,宋代設審官院、考課院和監(jiān)司負責不同類別官吏的考核,明代由吏部尚書和御史臺都御史會同有關部門行使京察和外察之職。⑤考核過程注重公開公正:宋代對京官的考核叫磨勘,意為檢查復核,以防止申報不實或獎懲升降不妥。一、官員考核制度的演變拓展:中國古代考課制度的評價(1)積極:①有利于提升官員的積極性和政務處理能力;②考核與監(jiān)察結合,與獎懲配套,強化了中央集權;③督促官吏勵精圖治,推動社會進步;④官吏德行、能力得到重視。(2)局限:①中國古代官僚考核制度是鞏固統(tǒng)治、強化專制的一種手段;②考核逐漸流于形式,作用有限,制度本身不能杜絕官僚的腐敗和低效。二、監(jiān)察制度的演變中央地方秦朝漢朝隋唐宋朝元朝明朝清朝御史大夫監(jiān)察史御史大夫十三州刺史御史臺唐太宗將全國分為10道監(jiān)察區(qū),派監(jiān)察官巡回監(jiān)察御史臺“臺諫合一”地方劃分路為監(jiān)察區(qū)(四監(jiān)司)、通判御史臺行御史臺(省)、肅政廉訪司(省以下)都察院、六科御史代皇帝巡按各省、按察使司都察院按察使司要求:根據(jù)教材將下表補充完整,并思考古代監(jiān)察制度的特點二、監(jiān)察制度的演變特點:①位卑權重,以小制大②監(jiān)察機構相對獨立化、專門化、垂直監(jiān)察,并日趨完備;③監(jiān)察廣泛,干擾、侵奪行政權,甚至轉化為地方行政機構④服務于皇權材料1:漢武帝派出的刺史,論職級只有六百石,卻可彈劾了二千石的郡國長官。唐代御史臺成為一獨立機構,所謂三省、六部、一臺,監(jiān)察權脫離相權。宋朝諫官脫離門下省,變成禿頭的,獨立的,不再隸屬于宰相。地方設通判,直隸皇帝。影響:澄清吏治,加強中央集權,減少決策失誤,維護統(tǒng)治;干擾行政,降低效率;不能真正約束皇權,杜絕腐敗。二、監(jiān)察制度的演變知識補充:中國古代諫議制度(1)含義:古代對皇帝的言行和決策進行監(jiān)督的制度,就是諫議制度。(2)發(fā)展演變:朝代措施隋唐宋元明清門下省負責諫議和封駁出現(xiàn)了諫議機構——諫院與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正版授權】 IEC 60335-2-78:2021+AMD1:2025 CSV EN Household and similar electrical appliances - Safety - Part 2-78: Particular requirements for outdoor barbecues
- 個人股份轉讓協(xié)議書
- 勞務合同到期不續(xù)簽
- 信息管理系統(tǒng)建設及維護合同
- 石油鉆井服務合同
- 房屋委托租賃居間服務合同
- 大型挖掘機買賣合同
- 綜合辦公服務合同
- 雙11策劃活動方案模板
- 公司內部借款協(xié)議
- 貴州省教育科學規(guī)劃課題申請書
- 火針療法課件
- 學校行政領導夜間值班制度
- 托萊西單抗注射液 (CXSS2200059)說明書
- 合同移交登記表
- 南方醫(yī)科大學深圳醫(yī)院核技術利用擴建項目項目環(huán)境影響報告表
- C++面向對象的程序設計課件
- 保險產說會(養(yǎng)老主題)課件
- 風景園林工程初步設計文件編制深度規(guī)定
- 六年級心理健康導學案-10真正的朋友 |大象版
- 大專建筑工程畢業(yè)論文6000字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