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2024高考語文復習文言文閱讀《論語》專題練習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
材料一:
世儒學者,好惇師而是古,以為賢圣所言皆無非,專精講習,不知難問。
夫賢圣下筆造文,用意詳審,尚未可謂盡得實,況倉卒吐言,安能皆是?不
能皆是,時人不知難;或是,而意沉難見,時人不知問。案賢圣之言,上下
多相違;其文,前后多相伐者。世之學者,不能知也。
論者皆云:“孔門之徒,七十子之才,勝今之儒。''此言妄也。彼見孔子
為師圣人傳道必授異才故謂之殊。夫古人之才,今人之才也。今謂之英杰,
古以為圣神,故謂七十子歷世希有。使當今有孔子之師,則斯世學者,皆顏、
閔之徒也;使無孔子,則七十子之徒,今之儒生也。何以驗之?以學于孔子,
不能極問也。圣人之言,不能盡解;說道陳義,不能輒形。不能輒形,宜問
以發(fā)之;不能盡解,宜難以極之。皋陶陳道帝舜之前,淺略未極。禹問難之,
淺言復深,略指復分。蓋起問難此說激而深切、觸而著明也。
孔子笑子游之弦歌,子游引前言以距孔子。自今案《論語》之文,孔子
之言多若笑弦歌之辭,弟子寡若子游之難,故孔子之言遂結(jié)不解。以七十子
不能難,世之儒生,不能實道是非也。
凡學問之法,不為無才,難于距師,核道實義,證定是非也。問難之道,
非必對圣人及生時也。世之解說說人者,非必須圣人教告,乃敢言也。茍有
不曉解之間,追難孔子,何傷于義?誠有傳圣業(yè)之知,伐孔子之說,何逆于
理?謂問孔子之言,難其不解之文,世間弘才大知生,能答問、解難之人,
必將賢吾世間難問之言是非。
(王充《論衡?卷九》)
材料二:
子蕓武城①,聞弦歌之聲。夫子莞爾笑,曰:“割雞焉用牛刀?”子游②對
日:“昔者偃也聞諸夫子曰:,君子學道則愛人,小人學道則易使也。子曰:
“二三子!偃之言是也。前言戲之耳?!?/p>
(《論語?陽貨篇》)
[注]①武城:魯國的城邑,在今山東費縣西南?!墩撜Z?雍也》中說“子
游為武城宰”,即做那里的縣長。②子游:孔子學生,姓言名偃,字子游。
1.文中畫波浪線的部分有三處需要斷句,請用鉛筆將答題卡上相應位置的
答案標號涂黑。
彼見孔子A為師B圣人傳道C必授D異才E故謂之F殊。
2.下列對文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guān)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好信師而是古”中“信”意思是“相信”,與《琵琶行》'低眉信手續(xù)續(xù)彈”
的“信”不同。
B.“用意詳審”中“審”意思是“詳細”,與《促織》中“審視,巨身修尾”的“審”
含義相同。
C.“不能盡解”中“解”意思是“理解”,與詞語“解褐”和“解甲歸田”中的“解”
含義相同。
D.“子之武城”中“之”意思是“到”,與《鴻門宴》中“項伯乃夜馳之沛公軍”
的“之”相同。
3.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A.王充認為,圣賢們文中寫的東西未必全都正確;匆忙中說的話也不能
都對,所以當今的學者才會追問和反駁先賢。
B.王充用七十弟子向孔子學習時不能追問責難孔子的事實反駁一般評論
者的觀點,認為七十弟子未必勝過今天的儒生。
C.文本一作者以禹追問和責難皋陶為例,說明追問和責難能夠讓道理說
得更明白,講得更深刻,強調(diào)問難的重要性。
D.子游用孔子以前說過的話反駁孔子,指出用禮樂之道教化百姓能使君
子與小人各安其分。王充對子游持贊賞態(tài)度。
4.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子曰:“二三子!偃之言是乜。前言戲之耳?!?/p>
5.王充強調(diào)問難的原因有哪些?請根據(jù)材料簡要概括。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
材料一:
子路日:"桓公殺公子糾,召忽死之,管仲不死。日未仁乎?”子曰:“桓
公九合諸侯,不以兵車,管仲之力也!如其仁!如其仁!”
子貢曰:“管仲非仁者與?桓公殺公子糾,不殉死,又相之。”子曰:“管
仲一匡天下,民至于今受其賜。微管仲,吾若被發(fā)左衽矣。豈若匹夫匹婦之
為諒也,自經(jīng)于溝瀆而莫之知也?!被蛟唬骸肮苤賰€乎?”子曰:“管子有三歸,
2
官事不攝,焉得儉?”
(節(jié)選自《論語》,有改動)
材料二:
管仲相桓公,霸諸侯,攘夷狄,終其身齊國富強,諸侯不敢叛。管仲死,
豎刁、易牙、開方用,桓公薨于亂,訖簡公,齊無寧歲。
夫功之成,非成于成之日,蓋必有所由起;禍之作,不作于作之日,亦
必有所由兆。故齊之者也,吾不曰管仲,而曰鮑叔。及其亂也,吾不日豎習、
易牙、開方,而日管仲。何則?豎習、易牙、開方三子,彼固亂人國者,顧
其用之者,桓公也。夫有舜而后知欲四兇,有仲尼而后知云少正卯。彼桓公
何人也?顧其使桓公得用三子者,管仲也。仲之疾也,公問之相。當是時也,
吾意以仲且舉天下之賢者以對。
嗚呼!仲以為桓公果能不用三子矣乎?仲與桓公處幾年矣,亦知桓公之
為人矣乎?桓公聲不絕于耳,色不絕于目,而非三子者則無以遂其欲。梃便
宜因桓公之問舉天下之賢者以自代則仲雖死而齊國未為無仲也。夫何患三子
者?不言可也。五伯莫盛于桓、文,文公之才,不過桓公,其臣又皆不及仲;
靈公之虐,不如孝公之寬厚。文公死,諸候不敢叛晉,晉習文公之余成,猶
得為諸候之盟主百余年。何者?其君雖不可,而尚有老成人焉。
吾觀史鰭,以不能進遂伯玉,而退彌子瑕,故有身后之諫。蕭何且死,
舉曹參以自代。大臣之用心,固直如此也。夫國以一人興,以一人亡。賢者
不悲其身之死,而憂其國之衰,故必復有賢者,而后可以死。彼管仲者,何
以死哉?
(節(jié)選自蘇洵《管仲論》,有改劫)
6.材料二畫波浪線部分有三處需要斷句,請用鉛筆將答題卡上相應位置的
答案標號涂黑。()
故仲宜因A桓公B之問C舉天下D之賢者E以自代F則仲雖死G而齊國未
為H無仲也。
7.下列對材料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guān)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其,表示推測,與《師說》“其皆出于此乎''中的“其”的用法及意義相
同。
B.治,太平,與《齊桓晉文之事》“奚暇治禮義哉”中的“治”意義相同。
C.“放四兇”中的“放”,與《屈原列傳》“自令見放為"中的“放”意思相同。
3
D.不肖,文中指不賢明,也可指不才,品行不好,沒有出息等,也可用
作謙詞。
8.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A.子路和子貢都認為管仲不為舊主殉死,而又效忠新主,是不仁的;而
孔子認為管仲仁,沒有缺點。
B.蘇淘對于齊國治理好的原因,更強調(diào)鮑叔的功勞;對于齊國禍亂的原
因,更強調(diào)管仲的過錯,語出新奇。
C.春秋五霸中,齊桓公、晉文公最強,且齊桓公的才能要勝過晉文公,
但晉國霸主地位卻比齊國長久。
D.蘇淘的《管仲論》,立論明確,邏輯嚴密,采用舉例論證、對比論證
等方法闡釋見解,很有說服力。
9.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夫功之成,非成于成之日,蓋必有所由起。
(2)彼固亂人國者,顧其用之者,桓公也。
10.請簡要概括孔子和蘇洵對管仲評價的異同點。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
群而不黨義
魯論《衛(wèi)靈》篇“群而不黨”,集注“和以處眾而不阿比”,君子處眾之道,
誠如是矣?!墩撜Z》曰:“詩可以群。“曰:“鳥獸不可與同群。''此"群’’之義近
公也。曰:“人之過也,各亍其黨。“曰:“君子不黨?!贝恕包h”之義近名也公
則為和為周在朝可以收同寅協(xié)恭之美在野可以釋驚世駭俗之嫌。私則為流為
比,有其材則憑城據(jù)社而堪虞,無其遇則逐末隨波而不恤。公私之間、群黨
之義判然矣。君子之群而不黨之由于器識學問亦靜然矣。
由是以推,王導縱軍于王敦,蔡邕銘恩于董卓,黨矣而無所為群。賈生
羞伍夫絳侯,屈原被讒于靳尚,不黨而亦不能群。所謂群而不黨者,必如諸
葛孔明、陸敬輿、范仲淹諸君子,以集思廣益而淵然,以融號崇正而毅然,
以激濁揚清而靄然,蓋無其量者,不能群群矣。而識不足以自固,則又不能
不黨,此其大較也。自此義不明,朝廷無以收群不群力之效,而朋黨之禍遂
為世詬病。如唐之牛李、宋之洛蜀朔、明之東林,雖不可以一概論,然小人
之所以傾陷正士者,無所不至。而不能以群化黨,使合乎人心之正、天理之
4
公,諸君子亦與有責焉。以為群,則君子與君子宜無不同,何以洛蜀朔之顯
分門戶?以為不黨,則聚徒講學,何必以詆譏朝政為能。非器識學問之兼至
者,蓋不足以語此矣。
后之君子果以釋黨為心,而不以樹黨為事,則進而正色立朝,退而杜門
養(yǎng)晦。其在《禮》曰:“君子敬業(yè)樂群?!贝司又阂?。其在《書》曰:“無
偏無黨、4道蕩蕩?!按瞬稽h之君子所普為之也。否則意氣未化,而聲氣助
之,至欲合群力為君國抗,此則天下之亂也。
(節(jié)選自《趙佩范集》,有刪改)
11.材料中畫波浪線的部分有三處需要斷句,請用鉛筆將答題卡上相應位置
的答案標號涂黑。
此"黨''之義A近私也B公則為和C為周D在朝E可以收同寅F協(xié)恭之美G
在野可以釋H驚世駭俗之嫌。
12.下列對材料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guān)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昭,指光明的,與“唯昭質(zhì)其猶未虧''的"昭",兩者詞義相同。
B.惡,指行惡事,與“非惡其聲而然也''的“惡”,兩者詞義不相同。
C.牙B,指奸邪之人,“邪曲之害公也'’的“邪”表示品行K正的小人,兩者
用法相同。
D.王道,指以仁義統(tǒng)治天下的政策,孟子在《齊桓晉文之事》中有對“王
道”的相關(guān)描述。
13.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A.作者在文章開頭引經(jīng)據(jù)典,分析“群”“黨”的不同內(nèi)涵,闡明了集體與
個人、群與黨之間有明顯的區(qū)別。
B.作者認為,王導、蔡邕、賈生、靳尚四人黨而不群,是因為他們不是
器量見識與才學兼?zhèn)涞娜?,也不值得與他們談群而不黨。
C.作者認為唐代的牛李黨爭,宋代洛、蜀、朔三黨分立以及明代東林黨
等,都存在小人用卑劣的手段構(gòu)陷排擠正直之士的情況。
D.作者認為像諸葛孔明、陸敬輿、范仲淹等人群而不黨,真正達到了《禮
記》和《尚書》中所提出的“君子之群'’的境界。
14.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自此義不明,朝廷無以收群策群力之效,而朋黨之禍遂為世詬病。
(2)后之君子果以釋黨為心,而不以樹黨為事,則進而正色立朝,退而杜
5
門養(yǎng)晦。
15.歷史上的朋黨之禍值得后人警惕,請結(jié)合文本,簡要概括“黨而不群”的
危害。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題。
材料一: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
子曰:“以吾一日長乎爾,毋吾?也。居則曰:'不吾知也!'如或知
爾,則何以哉?”
子路率爾而對日:“十年多瓦攝乎大國之間,加之以師旅,因之以饑
僮;由也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夫子哂之。
(節(jié)選自《論語?先進》)
材料二:
仲由字子路,卞人也。少孔子九歲。
子路性鄙,好勇力、志伉直,兔雄雞,佩根豚,陵暴孔子。孔子設(shè)禮稍
誘子路,子路后儒服委質(zhì),口門人請為弟子。
季康子問:“仲由仁乎?“孔子曰:“千乘之國可使治其賦,不知其仁?!?/p>
子路為季氏宰,季孫問日:“子路可謂大臣與?”孔子曰;“可謂具臣
矣。”
子路為蒲大夫,辭孔子。孔子曰:“蒲多壯士,又難治。然吾語汝:恭
以敬,可以執(zhí)勇;寬以正,可以比眾;恭正以靜,可以報上?!?/p>
初,衛(wèi)靈公有寵姬曰南子。靈公太子賽駿得過南子,慎誅出奔。及靈公
卒而夫人欲立公子郢。郢不肯,日:“亡人太子之子輒在?!庇谑切l(wèi)立輒為
君,是為出公。出公立十二年,其父貫麟居外,不得入。子路為衛(wèi)大夫孔悝
之邑宰黃耳貴乃與孔悝作亂謀入孔悝家遂與其徒襲攻出公。出公奔者,而蕭監(jiān)
入立,是為莊公。方孔悝作亂,子路在外,聞之而於往。遇子羔衛(wèi)城門,謂
子路日:“出公去矣,而門巳閉,子可還矣,毋空受其禍。”子路日:“食
其食者不避其難。”子羔卒去。有使者入城,城門開,子路隨而入。造費耳費,
震耳責與孔悝登臺。子路曰:“君焉用孔悝?請得而殺之。”黃陵弗聽。于是
子路欲燔臺,菁聯(lián)懼,乃下石乞、壺朦攻子路,擊斷子路之纓。子路日:“君
子死而乳不免?!彼旖Y(jié)纓而死。
6
孔子聞衛(wèi)亂,曰:“嗟乎,由死矣!”已而果死。
(節(jié)選自《史記?仲尼弟子列傳》)
16.材料二畫波浪線的部分有三處需要斷句,請用鉛筆將答題卡上相應位置
的答案標號涂黑。
子路A為衛(wèi)大夫B孔悝之邑宰C-WD乃與孔悝作亂E謀F入孔悝家G遂
與其徒H襲攻出公。
17.下列對材料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guān)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毋吾以也”中的“以”是“止”的意思,與“學不可以己”中的“己”意思相
同。
B.千乘之國,有一千輛兵車的諸侯國。春秋后期,千乘之國是中等國家。
乘,古時四馬一車為一乘。
C.“因門人請為弟子”中的“因”是“通過”的意思,與“因人之力而敝之”中
的“因”意思相同。
D.“聞之而馳往”中的“馳”是“奔跑、快跑”的意思,與“文武爭馳,在君無
事''中的"馳''含義相同。
18.下列對材料有關(guān)內(nèi)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A.子路比孔子小九歲,他曾經(jīng)欺侮過孔子,但后來卻被孔子的人格所感
化并成為了孔子的學生C
B.子路出任蒲邑的大夫,去向孔子辭行,孔子告誡他蒲邑勇武之士很多,
又難治理,應采用恭謹謙敬的仁政。
C.衛(wèi)靈公去世后,南子想讓公子郢繼承王位,公子郢卻不肯接受,他的
理由是太子雖然逃亡了,但太子的兒子輒還在。
D.衛(wèi)國變亂,子羔死了后,恰好有使者入城,子路跟隨回到衛(wèi)城,與作
亂者進行了面對面斗爭C
19.把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出公去矣,而門已閉,子可還矣,毋空受其禍。
(2)子路曰:“君子死而冠不免。”遂結(jié)纓而死。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
材料一: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仁以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
7
后已,不亦遠乎?”(《泰伯》)
子曰:“譬如為山,未成一卷,止,吾止也。譬如平地,雖覆一反,進,
吾往也?!保ā蹲雍薄罚?/p>
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憂,勇者不懼。“(《子罕》)
顏淵問仁。子曰:“克己&禮為仁。一日克己復禮,天下歸仁焉。為仁由
己,而由人乎哉?”顏淵曰:“請問其目?子曰:“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
禮勿言,非禮勿動。”顏淵曰:“回雖不敏,請孽斯語矣。''(《顏淵》)
子貢問日:“有一言而可以終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
欲,勿施于人?!保ā缎l(wèi)靈公》)
子曰:“小子何莫學夫《詩》?《詩》可以興,可以觀,可以群,可以怨。
邇之事父,遠之事君。多識于鳥獸草木之名?!埃ā蛾栘洝罚?/p>
(節(jié)選自《<論語)十二章》)
[注釋]錯,同“措”。
材料二:
孔子生魯昌平鄉(xiāng)限邑,宇仲尼??鬃訛閮烘覒颍j惽?,設(shè)禮容???/p>
子母死,乃殯五父之衢,蓋其慎也。甌人挽父之母誨孔子父墓,然后往合葬
于防焉。
孔子年十七,魯大夫孟釐子病且死,誡其嗣懿子曰:“孔丘,圣人之后。
吾聞圣人之后,必有達者。今孔丘年少好禮,其達者歟?吾即沒,若必師之?!?/p>
及釐子卒,懿子與魯人南宮敬叔往學禮焉。
孔子年三十五,季平子得罪皆昭公,昭公率師擊平子,平子與孟氏、叔
孫氏三家大攻昭公,昭公師敗,魯亂??鬃舆m齊,為高昭子家臣,欲以通乎
景公。
孔子年四十二,魯昭公卒于干侯,定公立。定公立五年,夏,季平子卒,
桓子嗣立?;缸渔猿既罩倭簯?,與陽虎有隙。陽虎欲逐懷公山不犯止之其秋
懷益驕陽虎執(zhí)懷桓子怒陽虎因囚桓子與盟而釋之陽虎由此益輕季氏。季氏亦
僭于公室,陪臣執(zhí)國政,是以魯自大夫以下皆僭離于正道。故孔子不仕,退
而修詩書禮樂,弟子彌眾,至自遠方,英不受業(yè)焉。
孔子之去魯凡十四歲而反乎魯。魯哀公問政,對日:“政在選臣。”季康
子問政,曰:“舉直錯(注)諸枉,則枉者直?!翱底踊急I,孔子曰:“茍子之
不欲,雖賞之不竊?!币蚴酚涀鳌洞撼睢?,約其文辭而指博。
孔子在位聽訟,文辭有可與人共者,弗獨有也。至于為《春秋》,筆則筆,
8
削則削,子夏之徒不能贊一辭。
孔子年七十三,以魯哀公十六年四月己丑卒??鬃釉狒敵潜便羯希茏?/p>
皆服三年。三年心喪畢,相訣而去,則哭,各復盡哀;或復留。弟子及魯人
往從冢而家者百有余室,因命日孔里。魯世世相傳以歲時叁祠孔子家,而諸
儒亦講禮于孔子冢。高皇帝過魯,以木軍祠焉。諸侯卿相至,常先謁然后從
政。
(節(jié)選自《史記?孔子世家》)
20.材料二畫波浪線的部分有三處需要斷句,請用鉛筆將答題卡上相應位置
的答案標號涂黑。
陽虎欲逐A懷公山不犯B止之其秋C懷益驕陽虎D執(zhí)懷E桓子怒陽虎F因
囚桓子G與盟H而釋之
21.下列對兩則材料中加點字詞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克己復禮為仁”與“學不學,復眾人之所過”(《(老子》四章》)中的兩
個"復”字意思相同。
B.“請事斯語矣”與“茍不充之,不足以事父母”(《人皆有不忍人之心》)
中的兩個“事''意思不同。
C.《春秋》本來是周王朝和當時各個諸侯國歷史的通稱,后來特指孔子
編寫的關(guān)于魯國的編年史??鬃有抻啞洞呵铩罚形闹性鰷p一字,都有微
言大義,后稱用筆曲折而意含褒貶的寫作手法為“春秋筆法
D.太牢,即古代帝王祭祀社稷時,牛、羊、豕三牲全備為“太牢”。用羊、
豕做祭品,叫“少牢”。天子祭祀社稷用太牢,諸侯祭祀用少牢。
22.下列對兩則材料有關(guān)內(nèi)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孔子尊崇禮儀。兒童時代,他就經(jīng)常演習一些禮儀動作;母親去世,
他在得知父親的墓址后,才將母親靈柩與之合葬。
B.孔子秉持正道。季桓子執(zhí)政魯國時,陽虎藐視君主;季桓子僭越禮法,
以致從大夫以下都不守正道,孔子因此而辭官。
C.孔子傳承文化。他隱退時整理《詩》《書》《禮》《樂》,教授弟子;力
排眾議,根據(jù)史官的記載資料刪定《春秋》。
D.孔子指出文學作品的社會功能,認為《詩經(jīng)》,可以激發(fā)情志,可以
觀察社會,可以交往朋友,可以怨刺不平。近可以侍奉父母,遠可以侍
奉君王。
9
23.翻譯文中劃橫線的句子。
(1)譬如平地,雖覆一第,進,吾往也。
(2)至于為《春秋》,筆則筆,削則削,子夏之徒不能贊一辭。
24.在治國理政方面孔子有怎樣的見解?請結(jié)合材料二簡要說明。
閱讀下面甲、乙兩篇文言文,完成各題。
【甲】
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
不慍,不亦君子乎?”
(《論語?學而》)
子曰:“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
(《論語?為政》)
子日:“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論語?為政》)
子日:“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手之者。”
(《論語?雍也》)
子日:“三人行,必有我?guī)煄А衿渖普叨鴱闹?,其不善者而改之?!?/p>
(《論語?述而》)
子在川上日:“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p>
(《論語?子罕》)
子夏日:“博學而篤志,切問而近思,仁在其中矣?!?/p>
(《論語?子張》)
【乙】
孟子曰:“盡信書①,則不如無書。吾于《武成》,取二三簧而已矣。仁人無
敵于天下,以至仁伐至不仁,而何其血之流杵②也?!?/p>
(《孟子?盡心下》)
孟子曰:“君子深造③之以道,欲其自得之也。自得之則居之安居之安則
資④之深資之深,則取之左右逢其原⑤,故君子欲其自得之也?!?/p>
(《孟子?離婁下》)
孟子曰:“雖有天下易生之物也,一日裝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p>
(《孟子?告子上》)
孟子曰:“學問之道無他,求其放心而已矣?!?/p>
10
(《孟子?告子上》)
孟子曰:“教亦多術(shù)矣,予不屑之教誨也者,是亦教海之而已??!?/p>
(《孟子?告子下》)
孟子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國不以山溪之險,威天下不以兵革之
利。”
(《孟子?公孫丑下》)
【注釋】①書:指《尚書》,②杵:搗物的棒槌,這里指古代戰(zhàn)車上所用的
一種長桿兵器,③深造:高深的造詣。④資:積累。⑤原:同“源
25.下列句子中加點詞意思相同的一項是()
A.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宴酣之樂,非絲非竹
B.必有我?guī)熝珊钜坠?jié),始一反罩
C.一日奉之屠搴起,以刀劈狼首
D.是亦教誨之而己矣爾來二十有一年裝
26.下列對選文相關(guān)知識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甲】文節(jié)選自《論語》,儒家經(jīng)典著作,是記錄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
一部書。
B.【乙】文畫波浪線文字的斷句劃分為“自得之/則居之安/居之安/則資之
深尸。
C.【甲】文中“子”是古代對男子的尊稱,這里指孔子;【乙】文中“策”指
馬鞭。
D.【甲】文”可以為師矣”與【乙】文的“域民不以封疆之界”這兩個句子
均為省略句。
27.下列對選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甲】文中的“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強調(diào)時間流逝,生命短暫,要
珍惜時間。
B.【乙】文中演化的成語“一曝十寒”,比喻勤奮的時候少,懶怠的時候
多,沒有恒心。
C.【甲】【乙】兩文所選的言論都只是強調(diào)做學問時應有的學習方法和學
習態(tài)度。
11
D.【甲】【乙】兩文孔子與孟子同為儒家文化的大師,都推崇“仁”的思想,
認為“仁”即“愛人”。
28.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①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②學問之道無他,求其放心而已矣。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題。
材料一:
子與武城①,聞弦歌之聲。夫子莞爾笑,曰:“割雞焉用牛刀?”子游②
對日:“昔者偃也聞諸夫子曰:'芍于學道則愛人,小人學道則易使也?!?/p>
子曰:“二三子!偃之言是也。前言戲之耳?!?/p>
(《論語?陽貨篇》)
材料二:
世儒學者,好母師而是古,以為賢圣所言皆無非,專精講習,不知難問。
夫賢圣下筆造文,用意詳審,尚未可謂盡得實,況倉卒吐言,安能皆是?不
能皆是,時人不知難:或是,而意沉難見,時人不知問。案賢圣之言,上下
多相違;其文,前后多相伐者。世之學者,不能知也。
論者皆云:“孔門之徒,七十子之才,勝今之儒?!贝搜酝?。彼見孔
子為師圣人傳道必接異才故謂之殊。夫古人之才,今人之才也。今謂之英杰,
古以為圣神,故謂七十子歷世希有。使當今有孔子之師,則斯世學者,皆顏、
閔之徒也;使無孔子,則七十子之徒,今之儒生也。何以驗之?以學于孔子,
不能極問也。圣人之言,不能盡解:說道陳義,不能輒形。不能輒形,宜問
以發(fā)之:不能盡解,宜難以極之。皋陶陳道帝舜之前,淺略未極。禹問難之,
淺言復深,略指復分。蓋起問難此說激而深切、觸而著明也。
孔子笑子游之弦歌,子游引前言以距孔子。自今案《論語》之文,孔子
之言多若笑弦歌之辭,弟子寡若子游之難,故孔子之言遂結(jié)不解。以七十子
不能難,世之懦生,不能實道是非也。
凡學問之法,不為無才,難于距師,核道實義,證定是非也。問難之道,
非必對圣人及生時也。世之解說說人者,非必須圣人救告,乃敢言也。茍有
不晚解之間,追難孔子,何傷于義?誠有傳圣業(yè)之知,伐孔子之說,何逆于
理L謂問孔子之言,難其不解之文,世間弘才大知生,能答問、解難之人,
必將賢吾世間難問之言是非。
(王充《論衡?卷九》)
【注】①武城.:魯國的城邑,在今山東費縣西南?!墩撜Z?雍也》中說“子
游為武城宰”,即做那里的縣長。②子游:孔子學生,姓官名偃,字子游。
29.文中畫波浪線的部分有三處需要斷句,請用鉛筆將答題卡上相應位置的
答案標號涂黑。每涂對一處給1分,涂黑超過三處不給分。
彼見孔子A為師B圣人C傳道D必E授F異才G故謂之H殊。
30.下列對文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guān)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子之武城”中“之”意思是“往力與《鴻門宴》中“項伯乃夜馳之沛公軍”
的“之”含義相同。
B.孔子所說的“君子”主要是指有學問、有修養(yǎng)、品德高尚的人,比如“君
子喻于義
C.“好信師而是古”中“信”意思是“相信”,與《琵琶行》中“低眉信手續(xù)續(xù)
彈”的“信”含義不同。
D.“不能盡解”中“解”意思是“解決”,與《師說》中“傳道受業(yè)解惑也”的“解”
含義相同。
31.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A.子游用孔子以前說過的話反駁孔子,指出用禮樂之道教化百姓能使君
子與小人各安其分。王充不贊同子游的這一做法。
B.材料二以禹追問和責難皋陶為例,說明追問和責難能夠讓道理說得更
明白,講得更深刻,強調(diào)問難的重要性。
C.王充用七十弟子向孔子學習時不能追問責難孔子的事實反駁一般評論
者的觀點,認為七十弟子未必勝過今天的儒生。
D.王充所講的道理,與“弟子不必不如師”有異曲同工之妙,對于今天我
們讀書做學問仍然具有啟示意義。
32.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子曰:“二三子!偃之言是也。前言戲之耳?!?/p>
(2)誠有傳圣業(yè)之知,伐孔子之說,何逆于理?
33.王充強調(diào)問難的原因有哪些?請結(jié)合材料進行概括。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
材料一:
13
德行:顏淵,閔子騫。言語:宰我,子貢。政事:冉有,季路。文學:
子游,子復。
子貢問日:“何如斯可謂之士矣?”子曰:“行己有恥,使于F亨,不辱君
命,可謂士矣?!?/p>
(節(jié)選自《論語?先進》《論語?子路》)
材料二:
昔者,陳成恒相齊簡公,欲為亂,憚齊邦匏、晏,故徙其兵而伐魯。魯
君憂也??鬃踊贾?,乃召門人弟子而謂之曰:“諸侯有相伐者尚恥之今魯父母
之邦也,丘墓存海。今齊將伐之,可無一出乎?''顏淵辭出,孔子止之。子路
辭出,孔子止之。子貢辭出,孔子遣之。子貢南見吳王,謂吳王曰:“今萬乘
之齊,私千乘之魯,而與吳爭強,臣切為君恐。且夫救魯,顯名也,而伐齊,
大利也。義在存亡魯,勇在害強齊而威申晉邦者,則王者不疑也。''吳王曰:
“子待吾伐越而還?!白迂曉唬骸安豢?。君以伐越而還,即齊乜亦私魯矣。且大
吳畏小越,如此,臣請東見越王,使之出銳師以從下吏,是君實空越,而名
從諸侯以伐也。''吳王大悅,乃行子貢。子貢東見越王,越王問日:“此乃厚
陋之邦,大夫乃至于此?'‘子貢曰:"今夫吳王有伐齊之志,君無惜重器,以
喜其心,毋惡平號,以尊其禮,則伐齊必矣。彼戰(zhàn)而不勝,則君之福也。彼
戰(zhàn)而勝,必以其余兵臨晉。臣請北見晉君,令共攻之。其騎■士銳兵弊乎齊,
重器羽旄盡乎晉,則君制其敝,此滅吳必矣。越王大悅。吳王果興九郡之兵,
而與齊大戰(zhàn)于艾陵,大敗齊師,陳兵不歸,果與晉人相遇黃池之上。吳晉爭
強,晉人擊之,大敗吳師。越王聞之,涉江襲吳,殺夫差而修其相。故日子
貢一出,石魯、亂齊、破吳、強晉、霸越,是也。
(節(jié)選自《越絕書?越絕內(nèi)傳陳成恒》)
34.文中畫波浪線的部分有三處需加句讀,請將對應的答案寫在答題卡相應
位置。
諸A侯B有C相D伐E者F尚G恥H之I今J魯K父L母M之N邦0也
35.下列對文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guān)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四方,文中指四方諸侯之國,與成語“四方之志”的“四方”意思不相同。
B.存,指保存,與《短歌行》中“枉用相存”的“存”字意思相同。
C.僻指地處偏遠,與《琵琶行》中“丹陽地僻無音樂”的“僻”字意思相同。
D.卑辭指謙卑的言辭,“卑”與《送東陽馬生序》中“非天質(zhì)之卑”的“卑”
14
字意思不相同。
36.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A.齊國的宰相陳成恒想興兵作亂,但又忌憚齊國有鮑氏、晏氏,轉(zhuǎn)而調(diào)
遣軍隊去攻打魯國,魯國的國君很擔心,孔子也為此憂心忡忡。
B.子貢出使吳國,希望吳王能出兵救魯,討伐齊國以獲得大利,吳王答
應等討伐越國回來后去救魯,子貢認為到那時魯國早就亡國了。
C.子貢出使越國,勸說越王多方討好吳王,以堅定吳王討伐齊國的決心,
認為齊晉同時出兵一定會擊敗吳軍,越國就可借機滅掉吳國。
D.吳王大舉攻打齊國,大敗齊軍,后又繼續(xù)與晉國軍隊作戰(zhàn),結(jié)果為晉
軍所敗。越王乘機興兵渡江攻打吳國,成就了滅吳稱霸的功業(yè)。
37.把下面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今萬乘之齊,私千乘之魯,而與吳爭強,臣切為君恐。
(2)若亡鄭而有益于君,敢以煩執(zhí)事。越國以鄙遠,君知其難也。
38.魯國危難時,孔子的學生顏淵、子路(季路)、子貢先后請求出使,孔
子只同意子貢出使,這是什么原因?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
材料一:
德行:顏淵,閔子騫。言語:宰我,子貢。政事:冉有,季路。文學:
子游,子夏。
子貢問日:“何如斯可謂之士矣?子曰:“行己有恥,使于早歲,不辱君
命,可謂士矣?!?/p>
(節(jié)選自《論語?先進》《論語?子路》)
材料二:
昔者,陳成恒相齊簡公,欲為亂,憚齊邦鮑、晏,故徙其兵而伐魯。魯
君憂也??鬃踊贾?,乃召門人弟子而謂之曰:“諸侯有相伐者尚恥之今魯父母
之邦也,丘墓存焉。今齊將伐之,可無一出乎?”顏淵辭出,孔子止之。子路
辭出,孔子止之。子貢辭出,孔子遣之。子貢南見吳王,謂吳王曰:“今萬乘
之齊,私千乘之魯,而與吳爭強,臣切為君恐。且夫救魯,顯名也,而伐齊,
大利也。義在存亡魯,勇在害強齊而威申晉邦者,則王者不疑也。"吳王日:
“子待吾伐越而還?!弊迂暱冢骸安豢伞>苑ピ蕉€,即齊已亦私魯矣。且大
15
吳畏小越,如此,臣請東見越王,使之出銳師以從下吏,是君實空越,而名
從諸侯以伐也。''吳王大悅,乃行子貢。子貢東見越王,越王問曰:“此乃厚
陋之邦,大夫乃至于此?‘'子貢曰:"今夫吳王有伐齊之志,君無借重器,以
喜其心,毋惡串號,以尊其禮,則伐齊必矣。彼戰(zhàn)而不勝,則君之福也。彼
戰(zhàn)而勝,必以其余兵臨晉。臣請北見晉君,令共攻之。其前?士銳兵弊乎齊,
重器羽旄盡乎晉,則君制其敝,此滅吳必矣。“越王大悅。吳王果興九郡之兵,
而與齊大戰(zhàn)于艾陵,大敗齊師,陳兵不歸,果與晉人相遇黃池之上。吳晉爭
強,晉人擊之,大敗吳師。越王聞之,涉江襲吳,殺夫差而修其相。故日子
貢一出,存魯、亂齊、破吳、強晉、霸越,是也。
(節(jié)選自《越絕書?越絕內(nèi)傳陳成恒》)
39.文中畫波浪線的部分有三處需加句讀,請在下面的句子中用“尸標出
諸侯有相伐者尚恥之今魯父母之邦也
40.下列對文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guān)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四方,文中指四方諸侯之國,與成語“四方之志''的"四方”意思不相同。
B.存,指保存,與《短歌行》中“枉用相存”的“存”字意思相同。
C.僻,指地處偏遠,與《琵琶行》中“沼陽地僻無音樂'’的"僻"字意思相
同。
D.卑辭指謙卑的言辭,“卑”與《送東陽馬生序》中“非天質(zhì)之卑”的“卑”
字意思不相同。
41.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A.齊國的宰相陳成恒想興兵作亂,但又忌憚齊國有鮑氏、晏氏,轉(zhuǎn)而調(diào)
遣軍隊去攻打魯國,魯國的國君很擔心,孔子也為此憂心仲仲。
B.子貢出使吳國,希望吳王能出兵救魯,討伐齊國以獲得大利,吳王答
應等討伐越國回來后去救魯,子貢認為到那時魯國早就亡國了。
C.子貢出使越國,勸說越王多方討好吳王,以堅定吳王討伐齊國的決心,
認為齊晉同時出兵一定會擊敗吳軍,越國就可借機滅掉吳國。
D.吳王大舉攻打齊國,大敗齊軍,后又繼續(xù)與晉國軍隊作戰(zhàn),結(jié)果為晉
軍所敗。越王乘機興兵渡江攻打吳國,成就了滅吳稱霸的功業(yè)。
42.把下面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固知一死生為虛誕,齊彭殛為妄作。
(2)橐駝非能使木壽且孳也,能順木之天,以致其性焉爾。
16
43.魯國危難時,孔子的學生顏淵、子路(季路)、子貢先后請求出使,孔
子只同意子貢出使,這是什么原因?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
材料一:
季康子問政于孔子??鬃訉υ唬骸罢?,正也。子帥以正,孰敢不正?”
季康子問:“使民敬、忠以勸,如之何?”子曰:“臨之以莊,則敬;
孝慈,則忠;舉善而教不能,則勸。”
(選自《論語?顏淵》《論語?為政》)
材料二:
殷湯遭夏桀無道殘賊天下于是湯用伊尹行至圣之心。見桀無道虐行.故
伐夏放桀,而壬哆興躍。革亂補弊,移風為俗,改制作新,海內(nèi)畢貢,天下
承風。
紂為天下,殘賊奢佚,不顧邦政。文王百里,見紂無道,誅殺無刑,賞
賜不當,文王以圣事紂,天下皆盡誠知其賢圣,從之,文王死九年,天下八
百諸侯,皆一旦會于孟津之上,不言同辭,不呼自來,盡知武王忠信,欲,
武王,與之伐紂。當是時,比干、箕子、微子尚在,武王賢之,未敢伐也,
還諸侯。歸二年,紂賊比干,囚箕子,微子去之。劑妊婦,殘朝涉。武王見
賢臣已亡,乃朝天下,興師伐紂,殺之。武王未下車,封匕干之墓,發(fā)太倉
之粟,以瞻天下,封微子于宋。
武王封弟姬旦為周公,使相成王。成王少,周公臣事之。當是之時,賞
賜不加于無功,刑罰不加于無罪;天下家給人足,禾麥茂美;使人以時,說
之以禮;上順天地,澤及夷狄。于是管叔、蔡叔不知周公而讒之成王。周公
乃辭位出,巡狩于邊一年。天暴風雨,日夜不休,五谷不樹木盡偃。成
王大恐,乃發(fā)《金滕》之柜,察周公之冊,知周公乃有盛德,王乃夜迎周公,
流涕而行。周公反國,天應之福,五谷皆生,樹木皆起,天下皆實。
晉公子重耳之時,天子微弱,諸侯力政,強者為君。文公為所侵暴,失
邦,奔于翟。惠公奔三月后得反國政,敬賢明法,率諸侯朝天子。于是諸侯
皆從,天子乃尊。
(摘編自《越絕吳內(nèi)傳第四》)
44.文中畫波浪線的部分有三處需加句讀,請用鉛筆將答題卡相應位置的答
案標號涂黑。
17
殷A湯B遭C夏D桀E無F道G殘H賊I天J下長于匕是M湯N用。伊
P尹Q行R至S圣T之U心
45.下列對文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guān)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舉,指任用,與《答司馬諫議書》中“舉先王之政”的“舉”字意思不同。
B.王道指國君以仁義治天下的政策和方法,“道”與《過秦論》“廢先王
之道”的“道”意思相同。
C.易,指改變,與《燭之武退秦師》中“以亂易整”的“易噫思相同。
D.從,指跟隨,與《鴻門宴》中“沛公旦日從百余騎來見項王''的“從”字
意思不同。
46.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A.殷湯重用伊尹,革除亂政,改變習俗,建立新法,以教化百姓;商紂
殘暴狠毒,最終身死國滅。這兩例說明了王朝興衰在丁?人事的道理。
B.武王和文王一樣品格高尚,獲得了諸侯的擁護。他看重賢臣的力量,
一直等到紂王將身邊賢臣全部處死,才召集天下諸侯,興師討伐紂王。
C.周公攝政,賞罰分明,愛惜民力,推行禮義,百姓生活安定;遭遇誣
告,就辭去高位避到邊境。成王了解周公的高尚品德后連夜趕路迎回他。
D.晉文公未執(zhí)政時,周天子勢力弱小,諸侯混戰(zhàn)不休,實力強大的憑武
力稱霸天下。他執(zhí)政后,諸侯聽從他的號召,周天子的地位才得到尊重。
47.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武王封弟姬旦為周公,使相成王。成王少,周公臣事之。
(2)惠公卒三月后得反國政,敬賢明法,率諸侯朝天子。
48.材料二中的為政舉措,與材料一中的為政思想,有哪些契合之處?
18
答案及解析:
1.BCE2.C3.A4.孔子說:“學生們,言偃的話是對的。我剛才
說的話,只是開個玩笑而己?!?.①圣賢的言論和文章不一定全對;②遍問
和問難能讓觀點更深刻、道理更明白。
【解析】1.本題考查學生文言文斷句的能力。
句意:他們看見孔子當這些人的老師,就認為圣人傳授學說,一定要授給有特殊
才能的人,所以說這些人與眾不同。
“孔子為師''主謂短語作“見''的賓語,B處斷開;
“圣人傳道”主謂賓結(jié)構(gòu)完整,C處斷開;
“故謂之殊”,“故”表結(jié)論,一般放在句首,R處斷開。
2.本題考查學生對文言詞語中的一詞多義現(xiàn)象的理解能力。
A.正確。相信/隨意。句意:喜歡相信老師,推崇古人/她低著頭隨手連續(xù)地彈
個不停。
B.正確。句意:構(gòu)思周密/仔細一看,只見蟋蟀個兒大,尾巴長。
C.錯誤。理解/脫下。句意:不能完全理解/脫去平民衣服/脫掉鎧甲,回到鄉(xiāng)村。
D.正確。句意:孔子到武城/項伯連夜趕到劉邦的軍營。
故選C。
3.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章內(nèi)容的能力。
A.“當今的學者才會追問和反駁先賢”說法不當,文中說的是“時人不知難”“時人
不知問“,說的是當時的人。
故選A。
4.本題考查學生理解并翻譯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二三子”,諸君,幾個人,此處指學生們;“是”,正確,對的;“戲”,開玩笑。
5.本題考查學生篩選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根據(jù)“夫賢圣下筆造文,用意詳審,尚未可謂盡得實,況倉卒吐言,安能皆是
可知,圣賢的言論和文章不一定全對;
根據(jù)“蓋起問難此說激而深切、觸而著明也“可知,遍問和問難能讓觀點更深刻、
道理更明白。
1
參考譯文:
文木一:
社會上的儒生學者,喜歡相信老師,推崇古人,認為圣人賢人說的都沒有錯,
專心致志地講述和學習,不知道進行反駁和質(zhì)問。圣賢下筆寫文章,盡管構(gòu)思周
密,還不能說完全正確,何況是匆忙中說的話,怎么能都對呢?不能全對,當時
的人卻不懂得反駁;有的雖正確,但意思隱晦,難得明白,當時的人也不曉得去
追問。考察圣賢的說法,有很多自相違背;他們的文章,上下有很多互相矛盾。
當今的學者,卻不知道這一點。
一般評論者都說:“孔子門下的學生,七十個弟子的才能,都勝過今天的儒
生?!边@個說法很荒謬。他們看見孔子當這些人的老師,就認為圣人傳授學說,
一定要授給有特殊才能的人,所以說這些人與眾不同。其實,古人的才能,跟今
人的才能一樣,今天稱為“英杰”的,古人認為是“圣神”,所以說七十弟子是
歷代少有的。假使現(xiàn)在有孔子這樣的老師,那么當代的學者都是顏回、閔損之類
人物;假使當時沒有孔子,那么七十弟子這些人,也跟今天的儒生一樣。拿什么
來證明呢?用他們向孔子學習,不能追根問底這一點就可以證明。圣人的話,不
能完全理解;陳述的道理,不能立即領(lǐng)會透徹。不能立即領(lǐng)會透徹,就應該追問
下去搞清楚;不能完全理解,就應該提出疑問來徹底弄通它。當年皋陶在舜的面
前陳述治國的道理,說得膚淺粗略而不透徹。經(jīng)過禹的追問和資難,原來膚淺的
話又深入了一步,粗略的意思才又更清楚了。大概由于這樣追問和責難,才使睪
陶的話因受激發(fā)而說得更深刻,被觸動而講得更明白了。
孔子笑子游彈琴喝歌,子游引用孔子以前說過的話來反駁他。直到現(xiàn)在考察
《論語》的原文,孔子的言論中還有很多類似譏笑彈琴唱歌的文句,但他的弟子
中卻很少有像子游那樣敢辯駁的,所以孔子的話,始終有些像死結(jié)一樣無法解開。
由于七十弟子不敢辯駁,現(xiàn)在的儒生,就不能切實講清孔子言論的是非了。
凡做學問的方法,不在于有無才能,難就難在敢于反問老師核實道理,確定
是非。問難的方法,不一定要面對著圣人,趕在他活著的時候?,F(xiàn)在解說圣人的
道理來教人的人,不一定要圣人教過的話才敢說。如果有不理解的問題,追問責
難孔子,對道理有什么損害呢?果真有傳授圣人學業(yè)的才智,反駁孔子的說法,
又有什么不合理呢?追問孔子的言論,反問不理解的詞句,世上如果有才高留深
2
的人出現(xiàn),而他們又是能回答問題解釋疑難的人,一定會肯定我通過貴難追問講
清是非的做法。
文本二:
孔子到武城,聽見彈琴喝歌的聲音。孔子微笑著說:“殺雞何必用宰牛的刀
呢?”子游回答說:“以前我聽先生說過,'君子學習了道就能愛人,小人學習
了道就容易指使。'”孔子說:“學生們,言偃的話是對的。我剛才說的話,只
是開個玩笑而已?!?/p>
6.CFG7.B8.A9.(1)功業(yè)的完成,并不是在成功之日完成,
必然是由一定的原因引起。
(2)他們本來就是禍亂國家的人,但是重用他們的人是齊桓公。10.相同
點:管仲輔佐齊桓公稱霸,使齊國富民強,建立了不朽功績,
不同點:孔子認為管仲不節(jié)儉;蘇洵認為管仲不能舉薦賢才,
【解析】6.本題考查學生文言文斷句的能力。
句意:管仲應該趁著齊桓公詢問之時,推薦天下的賢人來代替自己,那么即使管
仲死了,齊國也不算是失去了管仲。
“因桓公之問"作"舉''的狀語,因狀語較長,可在其后C處斷開;
“舉”的賓語是“天下之賢者”,“以”表目的的連詞,連接“舉”和“自代”,中間不斷
開,其后F處斷開;
“仲”作主語,“死”作謂語,主謂結(jié)構(gòu)完整,其后G處斷開。
故選CFGo
7.本題考查學生對文言詞語中的一詞多義現(xiàn)象和實詞的理解能力。
A.正確。句意:我們大概都會披散著頭發(fā),衣襟向左邊開了(被異族統(tǒng)治)。/大
概都是出于這個(原因)吧。
B.“意義相同”錯誤。太平。,講求。句意:因此,齊國的安定強盛;/哪里還顧得
上講求禮義呢。
C.正確。句意:有了舜這樣的圣人,才知道流放四兇;/卻使自己被放逐呢。
D.正確。句意:它的君主雖不賢明。
故選B。
3
8.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章內(nèi)容的能力。
A.“沒有缺點”不正確,結(jié)合“管子有三歸,官事不攝,焉得儉”分析可知,孔子認
為管仲有不節(jié)儉的缺點。
故選Ao
9.本題考查學生理解并翻譯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非成于成之日''判斷句,并不是在成功之日完成;“非”,不是;"由起”,
原因引起。
(2)“亂”,禍亂;“顧、但是;“顧其用之者,桓公也”,判斷句。
10.本題考查學生評價文章觀點的能力。
相同點:結(jié)合材料一“桓公九合諸侯,不以兵車,管仲之力也!如其仁!如其仁”
和材料二“管仲相桓公,霸諸侯,攘夷狄,終其身齊國富強,諸侯不敢叛”分析可
知,二人都認為管仲輔佐齊桓公稱霸,使齊國富民強,建立了不朽功績。
不同點:材料一“管子有三歸,官事不攝,焉得儉”表明孔子認為管仲不節(jié)儉;材
料二“賢者不悲其身之死,而憂其國之衰,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5年度競業(yè)禁止企業(yè)合規(guī)審查服務協(xié)議3篇
- 二零二五年度醫(yī)療耗材采購供貨合同模板3篇
- 二零二五年度智能化公司單方解除勞動合同合同3篇
- 2025年度年度知識產(chǎn)權(quán)保護商標轉(zhuǎn)讓合同模板3篇
- 二零二五年度退股風險評估與管理協(xié)議3篇
- 2025農(nóng)村土地永久轉(zhuǎn)讓與農(nóng)村基礎(chǔ)設(shè)施建設(shè)合同
- 2025年度養(yǎng)生館合伙人項目投資與管理合同3篇
- 2025年度農(nóng)村土地租賃與農(nóng)業(yè)觀光旅游合作協(xié)議
- 2025年度礦山礦產(chǎn)資源評估與交易合同3篇
- 二零二五年度新材料研發(fā)員工合作協(xié)議書3篇
- 人教五年級英語上冊2011版五年級英語上冊《Lesson17》教案及教學反思
- 交換機安裝調(diào)試記錄表實用文檔
- 理性思維作文素材800字(通用范文5篇)
- 口腔頜面外科學 09顳下頜關(guān)節(jié)疾病
- 應急物資清單明細表
- 房地產(chǎn)估計第八章成本法練習題參考
-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優(yōu)秀課件
- 《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個案護理體會(論文)3500字》
- 《小學生錯別字原因及對策研究(論文)》
- 便攜式氣體檢測報警儀管理制度
- 酒店安全的管理制度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