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瀘州市2025屆高三上學期語文一模試卷_第1頁
四川省瀘州市2025屆高三上學期語文一模試卷_第2頁
四川省瀘州市2025屆高三上學期語文一模試卷_第3頁
四川省瀘州市2025屆高三上學期語文一模試卷_第4頁
四川省瀘州市2025屆高三上學期語文一模試卷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四川省瀘州市2025屆高三上學期語文一模試卷一、現(xiàn)代文閱讀。(35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材料一:一切種類的文學藝術的源泉究竟是從何而來的呢?作為觀念形態(tài)的文藝作品,都是一定的社會生活在人類頭腦中的反映的產物。革命的文藝,則是人民生活在革命作家頭腦中的反映的產物。人民生活中本來存在著文學藝術原料的礦藏,這是自然形態(tài)的東西,是粗糙的東西,但也是最生動、最豐富、最基本的東西;在這點上說,它們使一切文學藝術相形見絀,它們是一切文學藝術的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唯一的源泉。這是唯一的源泉,因為只能有這樣的源泉,此外不能有第二個源泉。有人說,書本上的文藝作品,古代的和外國的文藝作品,不也是源泉嗎?實際上,過去的文藝作品不是源而是流,是古人和外國人根據(jù)他們彼時彼地所得到的人民生活中的文學藝術原料創(chuàng)造出來的東西。我們必須繼承一切優(yōu)秀的文學藝術遺產,批判地吸收其中一切有益的東西,作為我們從此時此地的人民生活中的文學藝術原料創(chuàng)造作品時候的借鑒。有這個借鑒和沒有這個借鑒是不同的,這里有文野之分,粗細之分,高低之分,快慢之分。所以我們決不可拒絕繼承和借鑒古人和外國人,哪怕是封建階級和資產階級的東西。但是繼承和借鑒決不可以變成替代自己的創(chuàng)造,這是決不能替代的。文學藝術中對于古人和外國人的毫無批判的硬搬和模仿,乃是最沒有出息的最客人的文學教條主義和藝術教條主義。中國的革命的文學家藝術家,有出息的文學家藝術家,必須到群眾中去,必須長期地無條件地全心全意地到工農兵群眾中去,到火熱的斗爭中去,到唯一的最廣大最豐富的源泉中去,觀察、體驗、研究、分析一切人,一切階級,一切群眾,一切生動的生活形式和斗爭形式,一切文學和藝術的原始材料,然后才有可能進入創(chuàng)作過程。否則你的勞動就沒有對象,你就只能做魯迅在他的遺囑里所諄諄囑咐他的兒子萬不可做的那種空頭文學家,或空頭藝術穿。人類的社會生活雖是文學藝術的唯一源泉,雖是較之后者有不可比擬的生動豐富的內容,但是人民還是不滿足于前者兩要求后者。這是為什么呢?因為雖然兩者都是美,但是文藝作品中反映出來的生活卻可以而且應該比普通的實際生活更高,更強烈,更有集中性,更典型,更理想,因此就更帶普遍性。革命的文藝,應當根據(jù)實際生活創(chuàng)造出各種各樣的人物來,幫助群眾推動歷史的前進。例如一方面是人們受餓、受凍、受壓迫,一方面是人剝削人、人壓迫人,這個事實到處存在著,人們也看得很平淡;文藝就把這種日常的現(xiàn)象集中起來,把其中的矛盾和斗爭典型化,造成文學作品或藝術作品,就能使人民群眾驚醒起來,感奮起來,推動人民群眾走向團結和斗爭,實行改造自己的環(huán)境。如果沒有這樣的文藝,那么這個任務就不能完成,或者不能有力地迅速地完成。(摘自毛澤東《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材料二:人民的需要是文藝存在的根本價值所在。能不能搞出優(yōu)秀作品,最根本的決定于是否能為人民抒寫、為人民抒情、為人民抒懷。我國久傳不息的名篇佳作都充滿著對人民命運的悲憫、對人民悲歡的關切,以精湛的藝術彰顯了深厚的人民情懷?!豆旁娫础肥占姆从尺h古狩獵活動的《彈歌》,《詩經(jīng)》中反映農夫艱辛勞作的《七月》等,都是從人民生活中產生的。屈原的“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杜甫的“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李紳的“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鄭板橋的“些小吾曹州縣吏,一枝一葉總關情”,等等,也都是深刻反映人民心聲的作品和佳句。世界上最早的文學作品《吉爾伽美什》史詩,反映了兩河流域上古人民探求自然規(guī)律和生死奧秘的心境和情感?!逗神R史詩》贊美了人民勇敢、正義、無私、勤勞等品質?!渡袂贰妒照劇贰毒奕藗鳌返茸髌返闹饕獌热菔欠磳χ惺兰o的禁欲主義、蒙昧主義,反映人民對精神解放的熱切期待。因此,文藝只有植根現(xiàn)實生活、緊跟時代潮流,才能發(fā)展繁榮;只有順應人民意愿、反映人民關切,才能充滿活力。人民不是抽象的符號,而是一個一個具體的人,有血有肉,有情感,有愛恨,有夢想,也有內心的沖突和掙扎。不能以自己的個人感受代替人民的感受,而是要虛心向人民學習、向生活學習,從人民的偉大實踐和豐富多彩的生活中汲取營養(yǎng),不斷進行生活和藝術的積累,不斷進行美的發(fā)現(xiàn)和美的創(chuàng)造。要始終把人民的冷暖、人民的幸福放在心中,把人民的喜怒哀樂傾注在自己的筆端,謳歌奮斗人生,刻畫最美人物,堅定人們對美好生活的憧憬和信心。(摘自習近平《在文藝工作座談會上的講話》)1.下列對材料相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革命文藝應該反映人民群眾的生活,根據(jù)實際生活創(chuàng)造出各種各樣的人物來,幫助群眾推動歷史前進。B.無論古代現(xiàn)代、中國外國,只要是反映社會生活、時代要求和人民心聲的作品,都可做文藝創(chuàng)作的源泉。C.對于古人和外國人的作品,無論是屬于封建階級還是資產階級,只要是優(yōu)秀的,我們都可以批判性學習。D.人民指向一個一個具體的有血有肉的人,文藝工作者應去貼近和反映他們,關注他們的喜怒哀樂。2.根據(jù)材料內容,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A.文學藝術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將文藝作品內容等同于現(xiàn)實生活并不恰當。B.趙樹理的《小二黑結婚》借鑒了傳統(tǒng)的評書形式,可見其具有教條主義特點。C.王愿堅的《黨費》表現(xiàn)了地下黨的忠誠與犧牲精神,是典型的革命文藝作品。D.鐵凝的《哦,香雪》折射了山村生活新變化,反映了時代要求和人民的心聲。3.下列選項,不適合作為論據(jù)來支撐材料二觀點的一項是()A.《關雎》反映了青年的愛情生活,《采薇》反映了士兵的征戰(zhàn)生活。B.《賣炭翁》表達了對百姓艱苦的同情,《木蘭詩》歌頌了女性英姿。C.杜甫的著名詩句“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D.李煜早期創(chuàng)作的詞句“晚妝初了明肌雪,春殿嬪娥魚貫列”。4.請簡要分析材料一畫線句子在論證上的作用。5.習近平總書記說:“推動文藝繁榮發(fā)展,最根本的是要創(chuàng)作生產出無愧于我們這個偉大民族、偉大時代的優(yōu)秀作品?!闭埜鶕?jù)材料談談如何才能創(chuàng)作出無愧于民族和時代的優(yōu)秀作品。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大散關第廣龍就為“大散關”這三個字,我也要來。陸游的《書憤·其一》,有“樓船夜雪瓜洲渡,鐵馬秋風大散關”頷聯(lián)。少年時代,好沖動,好逞強,體會著恢弘的境界,聽見了錚錚的聲響,不由熱血沸騰,壯大了志向。如今再讀,其中依然有男兒氣,有豪氣,有殺伐氣,而對于何以詩題《書憤》,方有了一些體悟。國破山河在,傾情的歌詠,透露出的正是馬蹄踐踏之下虛空無望的掙扎和血淚,這憤,又何嘗不是憤懣、悲涼,何嘗不是無奈和不甘。不過,往昔的煙云散去,能留住的,卻是詩人的心血筆墨。題中應有之意還在,還能感應到,只是時空轉換,當年的主觀介入,在時間的磨礪下,不經(jīng)意間,過渡成了如今的客觀欣賞。我從詩意上領會,覺得大散關就得和鐵馬秋風組合,才是大散關。這幾個詞,都硬,鐵馬是人在運動,秋風來自山野,力道大,也發(fā)揮得徹底,給大散關這個地名,也帶來了動感,使之有了冷熱的反應。散就是發(fā)散,就是散開,卻在這里變得緊張,隨時要騰躍而起,又按兵不動,有攤開胸懷的包容,有冷酷無情的拒絕。也許受到陸游詩句的影響,如今的大散關,即使早就沒有攻守往來的劍拔弩張,已經(jīng)還原成一個地理意義的山口了,卻又固化了沿襲下來的印記,聽到大散關,會有聯(lián)想,來到大散關,又和過往勾連。大散關,依然給人以精神上的刺激,無法當成一個純粹自然的物象。地理上的大散關,和歷史、文化的互動,并沒有因為時光的流逝而停止。(我到了大散關,才讀到曹操的《秋胡行二首》,起首一句“晨上散關山,此道當何難”,心里有了起伏,像是被拽了一下。曹操謀略天下,戎馬一生,打過敗仗也打過勝仗,有得意自滿也有狼狽不堪。生為人杰,輸?shù)闷穑糙A得起,三國角力,曹操是最后的贏家。曹操寫過豪情的詩篇,而這首《秋胡行》,卻在感嘆人生之難,似乎和曹操的個性不相吻合,末尾更是發(fā)出了“夜夜安得寐,惆悵以自憐”的消沉之音,這是曹操嗎?是他,是那個擁有江山美人的曹操,也是那個有憂傷有痛苦的曹操。曹操的大散關,寫出了人生的況味和不如意,寫出了人心的復雜,才更有感染力,更真實。曹操的詩歌,也在言志,采用的手法,和后來的陸游,卻完全不同。兩個人,都已進人人生的暮年,都心中有塊壘,有滄桑,身處位置和所持立場竟然區(qū)別甚大。曹操就在鐵馬秋風里行走,更愿意向內心和自我打量;陸游有志不得伸展,只能“家祭無忘告乃翁”。一個寫得虛,寫到了心里去,寫出了真切的感受;一個是辭藻的組合,而且,都是大詞,看似具體,實則缺少對應。曹操戎馬倥傯,身體出逃,一次看似放松實則糾結的登臨,寫得反而尋常人心;陸游欲置身其中卻在其外,類似于隔空傳音,便有了刻意,有了講究。再仔細看,曹操表白心跡,情緒上有升華,接著狀寫的,卻是牛走不動,車翻進溝的實景;陸游的詩篇,通篇都是字詞的組合,如果不是憂懷國難的一口真氣支撐,將陷于詞的雕琢而失去鮮活的旨意。即使從藝術的角度,曹操的詩歌,樂府新聲,和地氣聯(lián)通,生猛,鮮活,強調情感的個人化。陸游時期的格律體詩歌,已處于沒落期,匠氣重,公共意識占主導,所要傳遞的思想,是吶喊出來的。可是,如果沒有陸游的詩句,大散關就不會廣為人知,成為一個寓意強烈的符號。至于曹操,因為稱雄天下,大散關也不會忽略了他的文字,拿出來展示,倒有些點綴的意味。多數(shù)情形下,皺眉頭總比不上放聲一吼痛快啊。曹操那時,大散關還沒有加上一個大字,還叫散關,得名于周朝存在于此地的散國。有的大,是無4170須張揚的,而且,還會被承認,自己也自信。散關本來就大,這個大,可以不用,也不受影響。不過,叫成大散關,那也行,這讓守關的人,更上心,讓奪關的人,別馬虎大意。自然,也讓吟詠風騷的人,遣詞造句,顯得對稱有分量。山川變化慢,城郭興亡快。可是,我從寶雞的城東過來,當我來到山前,我知道,大散關還在,但已1:55經(jīng)不是原來的了。今人走的,和古人走的,不是一條路。上山路上,我看到了立于山下、山間、山頂?shù)娜龎K石碑,上頭的“古大散關”幾個字,落款都是蘇軾。當年,蘇軾是給大散關哪個位置的遺跡題寫的呢?看上去,這三處,皆不是原處。我估計,還有一種可能,這三個字,是集字而成,并非蘇軾專門書寫。至于半山道旁的那個年歲不長的牌樓和里頭的人造景觀,不看也罷。要是去壺口,天地洶涌而來,能確定??创笱闼?,屹立的身影,風雨千年,就是這一個??墒?,看大散關,有指認的困難。在哪里看,能不能看到想看的呢?既然是川陜咽喉,是用兵之地,一定有石木的堆壘,有瞭望塔、磚樓和城墻,不然,如何守關和通關呢?看不到了,明代就廢棄了。歲月更替,饒不過強者,也把人造的營盤打爛。大散關能留下什么呢,又怎么認定,此關非關,此關是關呢?在這里,還有被歷史記了一筆的大散關古戰(zhàn)場。路邊,東北方,一片淺谷,一道漫坡,長著草,不高,不繁盛。南宋吳玠吳璘兩兄弟,在這里阻擊金兵,打過大仗,打敗了金兀術的十萬大軍,使其無法進軍蜀地。在大散關,劉邦暗度陳倉,攻取三秦,走這條道。曹操西征,也走過這條道。難道掩埋了太多亡靈,太多孤魂,土地不得安寧,才驅逐了草木嗎?我看到幾個人,頂著烈日,在彎腰挖土。也許會發(fā)現(xiàn)盔甲的殘片,生銹的腰牌。是在考古嗎?不是。在挖排水溝。這里已經(jīng)變成一個滑雪場了。這個世界上,死去的人,一定多于活著的人。不論多么慘烈的生死,都會淡化,都會被忘記的?;钪娜?,是一個增量,一代又一代,歷史加長了,也就有了篩選,有了丟失。人是往前看的,得種地,得來山里避暑呀。有多少人,會在意這里,會說,這里是古戰(zhàn)場,死過許多人。(選自第廣龍《大散關》,有改動)6.下列對文本相關內容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A.“樓船夜雪瓜洲渡,鐵馬秋風大散關”是辭藻的組合,都是大詞,看似具體,實則缺乏對應。B.“夜夜安得寐,惆悵以自憐”是曹操發(fā)出的消沉之音,整首詩寫出了人生的況味,顯得真實。C.石碑上“古大散關”的落款都是蘇軾,可能是人們借助蘇軾的名氣集字而成,并非蘇軾親筆。D.曾經(jīng)的大散關古戰(zhàn)場已草木蕭索,人們建起了滑雪場,作者對這樣的開發(fā)利用表示了批判。7.對本文藝術特色和相關內容的分析與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A.本文以陸游名句為切入點,將歷史與現(xiàn)實進行有機連接,表達了作者深深的思索。B.作者將與大散關相關聯(lián)的兩位詩人陸游和曹操進行比較,表達了明顯的褒貶傾向。C.作者鐘愛文化古跡,不屑于年歲不長的牌樓和人造景觀,體現(xiàn)出濃郁的主觀色彩。D.本文圍繞大散關進行選材,內容豐富,聯(lián)想廣泛,運用多種表達方式,形散而神聚。8.請理解文中畫線句子的含義。9.佘樹森先生認為文化散文應“取文化視角,伴以歷史文化反思”,你認為本文做到了嗎?為什么?二、古代詩文閱讀(35分)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材料一:越西太守馬謖才器過人,好論軍計,諸葛亮深加器異。漢昭烈①臨終謂亮曰:“馬謖言過其實,不可大用,君其察之!”亮猶謂不然,以謖為參軍,每引見談論,自晝達夜。及出軍祁山,亮不用舊將魏延、吳懿等為先鋒,而以謖督諸軍在前,與張郃戰(zhàn)于街亭。謖違亮節(jié)度,舉措煩擾,舍水上山,不下?lián)?。張郃絕其汲道,擊,大破之,士卒離散。亮進無所據(jù)乃拔西縣千馀家還漢中收謖下獄殺之。亮自臨祭,為之流涕,撫其遺孤,恩若平生。亮上疏請自貶三等,漢主以亮為右將軍,行丞相事。亮命李嚴以中都護署府事。嚴更名平。亮之攻祁山也,李平留后,主督運事。會天霖雨,平恐運糧不繼,遣參軍狐忠、督軍成藩喻指,呼亮來還;亮承以退軍。平聞軍退,乃更陽驚,說:“軍糧饒足,何以便歸?”又欲殺督運岑述以解己不辦之責。又表漢主,說:“軍偽退,欲以誘賊與戰(zhàn)?!绷辆叱銎淝昂笫止P書疏,本末違錯。平辭窮情竭,首謝罪負。于是亮表平前后過惡,免官,削爵土,徙梓潼郡。復以平子豐為中郎將、參軍事,出教敕之曰:“吾與君父子戮力以獎漢室,表都護典漢中,委君于東關,謂至心震動,終始可保,何圖中乖乎!若都護思負一意,君與公琰推心從事,否可復通,逝可復還也。詳思斯戒,明吾用心!”亮又與蔣琬、董允書曰:“孝起前為吾說正方腹中有鱗甲②,鄉(xiāng)黨以為不可近。吾以為鱗甲者但不當犯之耳,不圖復有蘇、張③之事出于不意,可使孝起知之?!毙⑵鹫撸l(wèi)尉南陽陳震也。(節(jié)選自《資治通鑒·魏紀》)材料二:武侯之任人,一失于馬謖,再失于李嚴,誠哉知人之難也。闇者不足以知,而明察者即以明察為所蔽;妄者不足以知,而端方者即以端方為所蔽。明察則有短而必見,端方則有瑕而必不容。士之智略杲毅者,短長相間,瑕瑜相雜,多不能純。察之密,待之嚴,則無以自全而或見棄,即加意收錄,而固不任之矣。于是而飾其行以無過、飾其言以無尤者,周旋委曲以免摘;言果辨,行果堅,而孰知其不可大任者,正在于此。似密似慎,外飾而中枵,惡足任哉?故先主過實之論,不能遠馬謖,而任以三軍;陳震鱗甲之言,不能退李嚴,而倚以大計;則唯武侯端嚴精密,二子即乘之以蔽而受其蔽也。(節(jié)選自王夫之《讀通鑒論》卷十)【注】①指劉備。②李嚴字正方;腹中有鱗甲,指其居心險惡、陰險狡詐。③指蘇秦、張儀。10.材料一畫波浪線的部分有三處需要斷句,請用鉛筆將答題卡上相應位置的答案標號涂黑,每涂對一處給1分,涂黑超過三處不給分。亮進A無所據(jù)回乃拔C西縣D千馀家國還漢中國收謖C下獄回殺之11.下列對材料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A.其,加強語氣,與《伶官傳序》“爾其無忘乃父之志”的“其”用法相同。B.圖,料想、預料,與《孔雀東南飛》“不圖子自歸”的“圖”意思相同。C.“見棄”一詞中的“見”與《陳情表》“慈父見背”的“見”用法不同。D.惡,與《兼愛》“視父兄與君若其身,惡施不孝”的“惡”意思不同。12.下列對材料有關內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A.諸葛亮雖然一直非常欣賞馬謖,但是由于劉備臨終時有過提醒,所以后來縱然重用馬謖,卻還是對其有警惕之心,并為此最終將馬謖殺掉。B.諸葛亮殺了馬謖后還能撫其遺孤、恩若平生,上表懲處了李嚴以后又能任用李嚴之子李豐,可見諸葛亮是非分明,不因罪人而連坐其家屬。C.諸葛亮在誤用馬謖導致失敗后能上疏請罪,在李嚴之事結束后,又能寫信跟蔣琬、董允說起陳震之言,可見諸葛亮能夠反思自己而不諉過。D.王夫之認為諸葛亮兩次任人失誤,既有被任用者的原因,也有諸葛亮自己的原因,況且人才本身也不太可能十全十美,不宜對其要求太過。13.把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①平聞軍退,乃更陽驚,說:“軍糧饒足,何以便歸?”②則唯武侯端嚴精密,二子即乘之以蔽而受其蔽也。14.王夫之說“武侯之任人,一失于馬謖,再失于李嚴”,請根據(jù)材料一簡要概括諸葛亮“失”的具體表現(xiàn)。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完成小題。和宋小墅方伯《卜居》次韻(其二)清·劉繹瞥眼風光想習池,舊時王謝燕能知。泥痕偶印飛鴻跡,窗影空隨野馬吹。觴詠有緣賓客在,琴書無恙子孫宜。平泉綠野人爭羨,獨愛黃花晚節(jié)時。醉花陰宋·李清照薄霧濃云愁永晝,瑞腦銷金獸。佳節(jié)又重陽,玉枕紗廚,半夜涼初透。東籬把酒黃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銷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咀ⅰ克涡∈?,名延春,曾任云南布政使、云貴總督,后上疏乞歸,住乾嘉名臣戴衢亨舊宅,日與友人吟詩自娛。方伯:明清時對布政使的尊稱。15.下列對這兩首詩詞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劉詩以通俗易懂、質樸無華的語言描繪了一幅寧靜而富有詩意的生活圖景。B.劉詩頸聯(lián)化用“一觴一詠”“樂琴書以消憂”兩個典故,寫出主人的高雅志趣。C.李詞緊扣一個“愁”字來寫景和敘事,結尾又用“銷魂”二字強化了愁的深重。D.李詞體現(xiàn)了“物皆著我之色彩”的特點,薄霧濃云、玉枕紗廚等飽含詞人心情。16.劉詩和李詞都有“黃花”這個意象,表達的情感是否相同?請簡要分析。17.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古人善用“雨”來描寫音樂,如《李憑箜篌引》中“”一句以“雨”烘托箜篌聲沖破云天的氣勢,又如《琵琶行并序》中“”一句用“雨”描寫琵琶聲的沉重急促。(2)小李非常喜歡陶淵明的《歸去來兮辭并序》,于是根據(jù)其中的“,”兩句,將自己的書房命名為“容安居”。(3)在《六國論》中,蘇洵明確指出齊國滅亡的原因是“”,這也同時論證了“”的觀點。三、語言文字運用(20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不少人有個共識:夏天越來越熱了,連家里從前只開電扇的老人,現(xiàn)在也A地開啟了空調。不過,在“外出時如何防熱”這個話題上,大家卻B。大多數(shù)人會C地隨季節(jié)和氣溫增減衣服:冬天多穿,夏天當然要少穿;有人則把自己牢牢地包裹在防曬衣中,全身上下只露個眼睛。而疑問也就來了:穿這么多不熱嗎?實際上,人們慣性意識里的“穿得越少越?jīng)隹臁笨赡懿⒉怀闪?。先說結論:(甲)。雖然穿得少可以減少衣物對身體的包裹,從而增加皮膚與空氣的接觸面積,有助于散熱。但也有一些其他因素需要考慮。當外界溫度低于人的體表溫度,且陽光相對溫和,的確會穿得越少越?jīng)隹?;(乙),且陽光比較毒辣,穿得少的人可能比穿得多的人還容易中署。當外界溫度較低時,人體會向外散熱,①衣服穿得少也就意味著有效散熱面積大,自然會覺得涼快。但當外界溫度較高時,②人體不但很難通過熱射線的方式散熱,從而會吸收周圍的熱量。此時,衣服的作用就來了:可以幫助人體吸收輻射。曾有一項實驗,人偶穿著普通衣服時吸收到的輻射最多會降低到大約60%,③若是防曬服,隔熱的比例還會提高到80%。④在出門之前,不如先看一下實時氣溫,再決定是否要增添還是減少衣物。18.請在文中畫橫線處填入恰當?shù)某烧Z。19.文中標序號的句子有兩處表述不當,請指出其序號并做修改,使語言準確流暢,邏輯嚴密,不得改變原意。20.請在文中括號內補寫恰當?shù)恼Z句,使整段文字語意連貫,內容貼切,邏輯嚴密,每處不超過15字。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秋終于跟著這場雨來了。與夏日雨的凌厲和咄咄逼人不同,這時的雨,多了溫柔意。它不賢不慢,不慌不忙,像繡娘在繡花,以天地為布,橫幾行,豎幾行,行行復行行,蜜蜜的。秋的模樣,便在“繡布”上逐漸顯現(xiàn)。苞谷熟了。稻子黃了。紅薯該挖了??ㄗ言撌樟?。棗樹上的棗,紅得像女孩的唇。石榴樹上的石榴,跟一群胖娃娃似的,咧開了嘴在傻樂著。柿子樹最入景了,一樹一樹的柿子,像鑲著無數(shù)的紅寶石,令人駐足了又駐足。這個時候,一些葉子也開始好看起來。譬如銀杏樹的葉。它們一點一點染黃,遠觀去,黃花朵一樣的。滿樹綴著這樣的黃花朵,燦爛了半邊天,你只能用“驚艷”來形容它們了。梧桐樹的葉,則像懷舊的紙張,焦黃焦黃的,適合在上面寫相思。有人開始計劃著要去看楓葉了。“____,____”?詩人的比喻委實可愛,秋天的楓葉,可不就像少年偷喝了酒,縱情地醉上一醉。21.下列填入文中橫線處最恰當?shù)囊豁検牵ǎ〢.行望酒簾沽白蟻,醉吟詩句入丹楓B.楓葉醉紅秋色里,兩三行雁夕陽中C.小楓一夜偷天酒,卻倩孤松掩醉容D.秋來萬木著新黃,只有楓林醉曉霜22.請簡要分析文中畫波浪線句子的語言特點及表達效果。四、寫作(60分)23.閱讀面的材料,根據(jù)要求寫作。張承志《清潔的精神》一文中談到,清潔不僅是一種生活習慣,更是一種生活態(tài)度和價值觀,它關乎個人的品質、社會的和諧以及人類精神的提升。以上材料對我們頗具啟示意義。請據(jù)此寫一篇文章,體現(xiàn)你的感悟和思考。要求:選準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題目;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答案解析部分【答案】1.B2.B3.D4.這句話是一個設問句。在論證上的作用如下:-首先,通過設問引起讀者的思考,引發(fā)對人民為什么不滿足于社會生活本身而要求文藝作品的原因的探究。-其次,引出后文關于文藝作品和社會生活關系的闡述,即文藝作品中反映出來的生活比普通實際生活更高等特點,使論證更有邏輯性,結構更加緊密。5.要創(chuàng)作出無愧于民族和時代的優(yōu)秀作品:-從源泉角度:文藝工作者要深入生活,把社會生活作為文藝創(chuàng)作的唯一源泉。如毛澤東所說,要到群眾中去,到火熱的斗爭中去,觀察、體驗、研究、分析一切生活形式和斗爭形式等文學藝術的原始材料。從繼承借鑒角度:要批判地繼承和借鑒古今中外優(yōu)秀的文學藝術遺產。不能毫無批判地硬搬和模仿,要把借鑒作為創(chuàng)作時的輔助,不能替代自己的創(chuàng)造。從創(chuàng)作目的角度:要以人民為中心,為人民抒寫、抒情、抒懷。文藝作品要順應人民意愿、反映人民關切,關注人民的冷暖、幸福、喜怒哀樂,通過作品推動群眾走向團結和斗爭,實行改造自己的環(huán)境,彰顯深厚的人民情懷?!敬鸢浮?.D7.B8.含義:山川地貌等自然景觀的變化相對比較緩慢,而城郭這類人為建造的事物往往興亡更替很快,很容易隨著時間消逝。作者借此感慨大散關雖然地理位置依舊在,但歷經(jīng)歲月變遷,早已不是曾經(jīng)的模樣了,表達出對歷史滄桑變化的無奈與感慨。9.本文做到了“取文化視角,伴以歷史文化反思”。理由:文化視角方面:文章圍繞大散關這一有著深厚歷史文化底蘊的地點展開,先是從陸游《書憤·其一》中提及大散關的詩句切入,分析詩句中所展現(xiàn)出的大散關蘊含的男兒氣、豪氣等,闡述其文化內涵;又提到曹操《秋胡行二首》里關于散關的描寫,探討曹操筆下散關所體現(xiàn)的人生況味等文化意味。此外,還提及大散關得名等文化相關內容,從詩詞、名稱由來等多文化角度來聚焦大散關。歷史文化反思方面:文中通過對比陸游和曹操所處時代、人生經(jīng)歷以及詩歌創(chuàng)作特點等,反思不同時期詩歌藝術風格的變化,像陸游時期格律體詩歌匠氣重、公共意識主導,曹操的樂府新聲更接地氣、強調個人情感等。同時,面對大散關如今的現(xiàn)狀,如古戰(zhàn)場變成滑雪場,曾經(jīng)的關隘遺跡難尋等,反思歷史在時光流逝中的消逝、人們對歷史記憶的淡化以及歷史與現(xiàn)實的更迭變化等,體現(xiàn)出深刻的歷史文化反思。所以,本文符合文化散文“取文化視角,伴以歷史文化反思”的特點。【答案】10.ADG11.C12.A13.①李平聽說軍隊撤退,卻反而假裝驚訝,說:“軍糧很充足,為什么要這么快回去呢?”②那么只是因為諸葛亮為人端正、嚴謹、精細,這兩個人就趁機蒙蔽他并且他也確實受到了蒙蔽呀。14.①不聽從劉備臨終提醒,依然重用馬謖,讓馬謖做先鋒與張郃作戰(zhàn),結果馬謖違背調度,導致大敗。②對李嚴缺乏準確判斷,李嚴先是假傳旨意讓諸葛亮退兵,后又想推脫責任、欺瞞君主,諸葛亮起初沒看清他的居心險惡。③沒能全面洞察二人的缺點,對馬謖和李嚴的問題認識不足,導致用人失誤,影響軍事等事務?!敬鸢浮?5.A16.①不同。②劉詩中“獨愛黃花晚節(jié)時”,“黃花”象征著高潔的晚節(jié)。詩人通過贊美黃花在晚節(jié)之時的美好姿態(tài),表達自己對高潔品質的喜愛與追求,體現(xiàn)出一種堅守晚節(jié)、不隨波逐流的人生態(tài)度。③李詞中“人比黃花瘦”,“黃花”襯托出詞人的憔悴。詞人在重陽佳節(jié)思念親人,內心憂愁。以黃花的清瘦來比自己因相思而消瘦的體態(tài),突出了詞人深深的相思之愁和孤獨寂寞之感。17.【答案】(1)石破天驚逗秋雨;略(2)倚南窗以寄傲;審容膝之易安(3)與嬴而不助五國也;不賂者以賂者喪【答案】18.A.毫不猶豫B.各執(zhí)一詞C.順理成章19.②句修改為:人體不但很難通過熱射線的方式散熱,反而會吸收周圍的熱量。(原句關聯(lián)詞使用不當,“從而”應改為“反而”,表示反向遞進關系)④句修改為:在出門之前,不如先看一下實時氣溫,再決定是增添還是減少衣物。(“是否要增添還是減少”句式雜糅,表意不明,應改為“是增添還是減少”)20.(甲)穿得多少涼快與否得看情況(乙)當外界溫度高于人的體表溫度【答案】21.C22.語言特點:運用比喻和擬人修辭。把石榴比作一群胖娃娃,“咧開了嘴在傻樂著”賦予石榴以人的神態(tài)動作,把柿子比作鑲著的紅寶石,形象生動地展現(xiàn)出石榴、柿子成熟時可愛、誘人的形態(tài)。用詞質樸又富有生活氣息。如“傻樂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