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踐論》讀書心得_第1頁
《實踐論》讀書心得_第2頁
《實踐論》讀書心得_第3頁
《實踐論》讀書心得_第4頁
《實踐論》讀書心得_第5頁
免費預覽已結束,剩余1頁可下載查看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實踐論》讀書心得毛澤東《實踐論》讀書心得

19xx年7月,正是中國革命的生死關頭,黨內卻出現了教條主義和經驗主義,誤導了黨和軍隊的革命決策,嚴重妨害著革命的發(fā)展。突出階級斗爭和民族斗爭中實踐的重要意義,而寫出《實踐論》。

《實踐論》開篇就批判了馬克思以前的唯物論:“離開人的社會性,離開人的歷史發(fā)展,去觀察認識問題,因此不能了解認識對社會實踐的依賴關系,即認識對生產和階級斗爭的依賴關系?!边@是毛澤東結合中國的客觀實際和中國革命的特殊情況而得出的評價。同時,《矛盾論》又講到“馬克思列寧主義并沒有結束真理,而是在實踐中不斷地開辟認識真理的道理。”一方面,中國共產黨仍然堅持馬克思主義的思想領導,用馬克思主義武裝全黨全軍;另一方面,中國共產黨內的部分先進的思想分子和革命戰(zhàn)士根據馬克思思想在中國的傳播運用以及中國革命的經驗教訓,說明不能將馬克思主義的指導教條化和經驗主義。

在闡述實踐活動的重要作用時,毛澤東首先說明了馬克思主義者的觀點:“馬克思主義者認為人類的生產活動是最基本的實踐活動,是決定其他一切活動的東西?!泵珴蓶|承認生產活動活動是社會實踐的一種形式,同時又提出了“人的社會實踐,不限于生產活動一種形式,還有多種其他的形1

式,階級斗爭,政治生活,科學和藝術的活動,總之社會實際生活的一切領域都是社會的人所參加的。”這樣的一種觀點糾正了一些人狹隘的實踐觀,是對馬克思主義的理論發(fā)展,也為迷惑中的人們指明了參與社會實踐的方向。

有人說毛澤東的《實踐論》文題雖為“實踐論”,但其論述的過程卻始終不離開認識。確實如此。毛澤東在“哲學就是認識論”(19xx年)就說過,“通過不斷闡述認識與實踐的聯系,從而更能深刻地表達實踐、解釋實踐。關于從實踐到感性認識,再從感性認識到理性認識的飛躍的道理,馬克思和恩格斯都沒有講清楚。列寧也沒有講清楚。列寧寫的《唯物主義和經驗批判主義》只講清楚了唯物論,沒有完全講清楚認識論。

認識與實踐有著密切的聯系。我們講知行一致同樣需要建立在認識的基礎上,而實踐在認識的整個過程中起著不可或缺的作用。首先,認識來源于實踐。在實踐過程中,人們通過自身的感官得出事物的各個表象、各種片面以及事物的外部聯系,即對事物的感性認識。然后,隨著社會實踐的繼續(xù),人們抓住了事物的本質、全體以及事物的內部聯系,感性認識達成飛躍,成為理性認識。再而,“認識有待于深化,認識的感性階段有待于發(fā)展到理性階段”,認識的飛躍,是絕對不能離開實踐的。認識的不斷深化,無不基于實踐這一基礎。無產階級對于資本主義的認識,中國人民對于2

帝國主義的認識,以及戰(zhàn)爭的領導者對于戰(zhàn)爭的認識等等皆是如此。

“認識——實踐——再認識”是《實踐論》的實踐路線。認識的目的不是認識本身,而是用于實踐、改造世界。因而,就認識而言,它是為實踐做準備的,它是為實踐服務的。實踐的成功與否既知行能否一致很重要的就是在于是不是很好的運用了認識的成果。古語云,“吃一鑒,長一智”若長一智的是別人,就有必要聽聽老人的意見了,“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說的就是這個道理。

“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早在革命時期的毛澤東對于這句話給了一個深刻準確的詮釋:在社會實踐過程中,人們達到了思想中所預想的結果,于是認識被證實了,如果達不到,就會在實踐中失敗,在失敗中得到教訓、改正思想,然后取得成功,此正所謂“吃一塹長一智”,“失敗者成功之母”。鄧小平上臺后的一系列實踐也證明了毛澤東當時的詮釋是正確的,知行一致也在此找到了一個很好的范例。

實踐出真知?!秾嵺`論》談到,“感覺只解決現象問題,理論才解決本質問題。這些問題的解決,一點也不能離開實踐。無論何人要認識什么事物,除了同那個事物接觸,即生活于那個事物的環(huán)境中,是沒有法子解決的?!鄙钜彩菍?

踐。人們是在學車的一次次跌倒和爬起中體會到如何掌握方向、如何保持平衡、如何將自己推向前方的;人們是在一次次演算、一次次試驗后將衛(wèi)星送上太空,把民族力量推向高峰的。

《實踐論》是毛澤東對于實踐的正確而系統(tǒng)的見解,對于指導當時的中國革命,指導我們現在、將來各種實踐活動都有著極為深遠的意義。實踐論可以給青年尤其是“80后”或成為“泛90”的當代大學生以重要啟示和指導。在學習上,要多動腦勤動手,比如我們學英語,因為說得差而不說,總是把話放在心里念,一個個“啞巴英語”我們就不可能說好英語。在與人交往中,要真心誠意,客觀的對待他人。以后參加工作,要腳踏實地,一步一個腳印,積極參與。許多事物,必須我們親身實踐才能得到真實的、正確的感知,才會知道葡萄不僅有酸的還有甜的,才能經得住實踐的考驗,做到知行一致,。以旁觀者的心態(tài),是不能學到東西的;以紙上談兵的方法開展工作,只能造成揮淚的結局。知行一致,需要實踐先行。

4

第二篇:《實踐論》、《矛盾論》讀書心得3400字

《實踐論》讀書心得

《實踐論》是毛澤東關于馬克思主義認識論的代表著作。寫成于19xx年7月。由于中國共產黨內的教條主義和經驗主義的錯誤思想,使中國革命在1931~19xx年遭受極大。《實踐論》就是作者為著用馬克思主義的認識論觀點揭露黨內的教條主義和經驗主義,特別是教條主義的主觀主義錯誤而寫的。這篇著作原是作者在延安抗日軍事政治大學講授哲學時的講義中的一部分。

《實踐論》以實踐觀點為基礎,以認識和實踐的辯證統(tǒng)一為中心,系統(tǒng)地論述了能動的革命的反映論。它具體地論述了實踐及其在認識過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強調人類的生產活動是最基本的實踐活動,它決定其他一切活動;社會實踐有階級斗爭、政治生活、科學和藝術活動等多種形式,其中階級斗爭給人的認識發(fā)展以深刻的影響;實踐是認識的來源和推動認識發(fā)展的動力;只有人們的社會實踐,才是人們認識外界的真理性的標準;實踐還是認識的目的,無產階級認識世界的目的是為了改造世界;階級性和實踐性是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兩個最顯著的特點。

《實踐論》具體地論述了在實踐基礎上認識發(fā)展的辯證過程,論述了感性認識和理性認識的辯證關系,批判了唯理論和經驗論的錯誤。它指出,人們的認識運動,首先經歷由實踐到認識的過程,即在實踐基礎上從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這是認識過程的第一次能動的飛躍;經過實踐得到的理性認識,還須再回到實踐中去,這是認識過程的第二次能動的飛躍,是更重要的飛躍。它還深刻地指出,主觀和客觀相分裂,認識和實踐相脫離,是“左”右傾錯誤的認識論根源。它強調指出,人的認識過程反復經過這兩次飛躍,對于某一發(fā)展階段內的某一客觀過程的認識運動,算是完成了,但是對于過程的推移而言,人的認識運動還沒有完成。人類認識發(fā)展的全過程是:實踐、認識、再實踐、再認識,這種形式循環(huán)往復以至無窮,而實踐和認識的每一循環(huán)的內容,都比較地進到了高一級的程度。

作者在文中論述了絕對真理和相對真理的相互關系問題。他指出,在絕對的總的宇宙發(fā)展過程中,各個具體過程的發(fā)展都是相對的,因而在絕對真理的長河中,人們對于在各個一定發(fā)展階段上的具體過程的認識只具有相對的真理性。無數相對真理之總和,就是絕對真理。文中強調,客觀現實世界的變化運動永遠沒有完結,人們在實踐中對于真理的認識也就永遠沒有完結。馬克思列寧主義并沒有結束真理,而是在實踐中不斷地開辟認識真理的道路。作者特別強調主觀和客觀、理論和實踐、知和行的具體的歷史的統(tǒng)一,反對一切離開歷史的“左”

的和右的錯誤思想。文中還論述了改造主觀世界和客觀世界的問題,指出無產階級和革命人民改造世界的斗爭,包括實現下述的任務:改造客觀世界,也改造自己的主觀世界即改造自己的認識能力,改造主觀世界同客觀世界的關系,以達到主觀和客觀的統(tǒng)一。

《實踐論》闡明了人類認識的過程是一個矛盾不斷產生、又不斷解決的無限辯證發(fā)展的過程;論述和發(fā)展了認識領域中的量變質變規(guī)律;論證了理論在一定條件下的決定作用。

《實踐論》深刻地論述和豐富了馬克思主義的認識論,科學地解決了幾千年來中國哲學史上爭論不休的知行關系問題。它用科學的認識論武裝了中國共產黨,教育全黨樹立馬克思列寧主義必須同中國實際相結合的觀點,為延安整風運動作了理論準備,為中國共產黨的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奠定了哲學基礎。

《實踐論》提出根本意圖是指導人們認識世界、指導人們依據對客觀事物的深入認識來改造世界。為我們提供了認識事物的基本原理和方法。需要我們在認識事物的時候,不急不躁、由表及里、全面觀察、由感性到理性、了解事物的演進變化、分清事物彼此間的區(qū)別聯系、大膽假設、小心求證、循環(huán)往復、不斷加深對事物的認識。

對具體來說就是:在對任何事情沒有做出深入了解、分析的前提下,都不要急于作出任何結論。具體的操作過程可以是:

1)觀察事物的外在特性:盡可能多地從不同的側面觀察事物的特性,詳細列舉事物的外在特性要素。

2)觀察事物的內在特性:探尋事物內在特性,盡可能多地列舉事物的特性的各個要素。

3)觀察事物的變化過程:即探尋事物特性如何隨推演變化的。劃分事物的變化階段、描述每個階段的事物特性的變化。

4)觀察手段:從一切可以獲得文字、影像、交流、思考中提取事物的特性,逐一記錄。提取過程中,保持客觀態(tài)度,忽略原作者所有帶有推斷性、結論性或感性化的描述。

5)觀察事物內在聯系:描述事物內部的各個要素是如何相互影響和相互依存的。

6)觀察事物外在聯系:描述事物與周邊相關的聯系:是如何區(qū)別與聯系的,整體與局部是如何互動的。

7)技術方法:矩陣法,關系圖,時間軸。

8)大膽假設,小心求證,循環(huán)反復,不斷加深對事物的認識,摸索出事物發(fā)展的規(guī)律,對事物的發(fā)展做出合理預測。

《矛盾論》讀書心得《矛盾論》是毛澤東哲學代表著作。它是作者繼《實踐論》之后,為了克服存在于中國共產黨內的嚴重的教條主義思想而寫的。原是19xx年7~8月在延安抗日軍事政治大學所講的《辯證法唯物論》的第三章第一節(jié)。于19xx年暫收入《毛澤東選集》第二卷,再版時移入第一卷。該書運用唯物辯證法總結了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革命斗爭的實踐經驗,從兩種宇宙觀、矛盾的普遍性、矛盾的特殊性、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矛盾諸方面的同一性和斗爭性、對抗在矛盾中的地位等方面,深刻地闡述了對立統(tǒng)一規(guī)律,發(fā)揮了對立統(tǒng)一規(guī)律是辯證法的實質和核心的思想。

《矛盾論》具體包括以下幾個方面:①從宇宙觀的高度,發(fā)揮了列寧關于兩種發(fā)展觀的思想,不僅指出用孤立的、靜止的和片面的觀點去看世界是形而上學的基本特征,而且指出形而上學是簡單地從事物外部去找發(fā)展的原因,否認唯物辯證法所主張的事物內部矛盾引起發(fā)展的學說。書中還闡明了內因和外因的辯證關系,指出外因是變化的條件,內因是變化的根據,外因通過內因而起作用。②全面論述了矛盾普遍性和矛盾特殊性的原理,指出矛盾的普遍性包括兩方面的含義:其一是指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的發(fā)展過程中,其二是指每一事物的發(fā)展過程中存在著自始至終的矛盾運動。該書從5個方面系統(tǒng)地論述了矛盾特殊性的理論,明確指出矛盾的普遍性和矛盾的特殊性的關系,就是矛盾的共性和個性的關系,二者相互區(qū)別、相互聯結又相互轉化。并提出了“共性個性、絕對相對的道理,是關于事物矛盾的問題的精髓,不懂得它,就等于拋棄了辯證法”的論斷。③論證了主要矛盾和主要矛盾方面的原理,認為矛盾發(fā)展的不平衡性是主次矛盾和矛盾主次方面的客觀依據,規(guī)定了主要矛盾和主要矛盾方面的定義,說明了找出主要矛盾和主要矛盾方面的方法論意義,并論述了矛盾對立雙方相互轉化的根據和條件。④具體地闡明了矛盾諸方面的同一性和斗爭性及其相互關系。認為對立的統(tǒng)一是有條件的、暫時的、相對的,對立的互相排斥的斗爭則是絕對的;有條件的相對的同一性和無條件的絕對的斗爭性相結合,構成了一切事物的矛盾運動。⑤分析了矛盾斗爭的兩種基本形式即對抗性的矛盾和非對抗性的矛盾,并指出二者在一定條件下相互轉化。

《矛盾論》是馬克思主義哲學史上系統(tǒng)地闡述對立統(tǒng)一規(guī)律的哲學專著,其論述緊密結合中國革命的實踐,因而具有鮮明的中國特色,為中國共產黨的思想路線奠定了哲學基礎,豐富和發(fā)展了馬克思主義。

總的來說事物矛盾的法則,即對立統(tǒng)一的法則,是自然和社會的根本法則,因而也是思維的根本法則。它是和形而上學的宇宙觀相反的。它對于人類的認識史是一個大革命。按照辯證唯物論的觀點看來,矛盾存在于一切客觀事物和主觀思維的過程中,矛盾貫串于一切過程的始終,這是矛盾的普遍性和絕對性。矛盾著的事物及其每一個側面各有其特點,這是矛盾的特殊性和相對性。矛盾著的事物依一定的條件有同一性,因此能夠共居于一個統(tǒng)一體中,又能夠互相轉化到相反的方面去,這又是矛盾的特殊性和相對性。然而矛盾的斗爭則是不斷的,不管在它們共居的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