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兒童文學中兩性形象塑造的發(fā)展變化及其對兒童性別意識的影響目錄緒論研究背景和意義研究目的和方法一中國兒童文學塑造兩性形象的變化與發(fā)展現代兒童文學和性別研究的重心轉變從“性別”概念的再闡釋到多向度的探索二元性別矩陣思維與局限性二兒童文學中的兩性形象塑造對兒童性別意識的影響男孩和女孩性別意識建構的差異性兒童文學與“無性別差異”的社會化塑造父母形象塑造與兒童性別意識(傳統(tǒng)觀念和現代觀念轉變)社會刻板印象和兒童性別意識三加強兒童文學與性別教育融合的幾點建議科學培養(yǎng)兒童性別意識減少兒童文學中的性別定視在兒童文學創(chuàng)作中減少性別刻板印象打破傳統(tǒng)性別意識形態(tài)框架,促進社會性別意識發(fā)展結語參考文獻后記摘要:現代社會中對兒童性別教育這一方面愈發(fā)重視,而兒童文學作為兒童成長過程中必不可少的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也更應該在兒童性別教育方面起到引導的作用。因此兒童文學中兩性形象該如何體現成為作者在撰寫兒童文學時需要深刻思考的內容。中國兒童文學的發(fā)展雖然與國外相比較遲,但也取得了一定的進展,但仍存在一些問題和挑戰(zhàn)。本篇文章將通過文獻法和觀察法分析與比較不同時代的兒童文學以及她們的創(chuàng)作背景以及社會理念,來探尋中國兒童文學中兩性形象的變化和發(fā)展方向以及對兒童性別意識的影響,以及探討如何加強兒童文學與性別教育的融合。并為今后兒童文學在兩性形象塑造方面提出一些合理的建議。關鍵詞:兒童文學性別教育兒童緒論(一)研究背景和意義孩子的兒童期,恰好是性別形成的關鍵時期。兒童文學更是兒童從外界接受知識以及性格養(yǎng)成的關鍵部分。同時也是孩子們接觸性別形象、形成性別觀念和塑造價值觀念的重要教育平臺。作者通過查閱了部分文獻以及翻閱了兒童繪本等書籍,發(fā)現中國兒童文學教育在近一個世紀以來發(fā)生了巨大的變化,從晚清的“男尊女卑”,“女子與婚姻,家庭掛鉤”。到二十世紀80年代,性別意識在文學作品中開始萌芽,并與女性主義發(fā)展相結合。但是在這些研究中帶有研究者的主觀色彩,缺乏理性的分析以及數據。兒童文學中對于性別意識的塑造并沒有得出具體的章程,提出的措施并沒有得到合理的采納,文學改變進程緩慢。因此,本研究旨在通過深入剖析兒童文學中兩性形象的塑造,為如何更好的將兒童文學與性別教育相融合提供具有參考價值的理論指導和實踐策略。(二)研究目的和方法兒童文學是是建構兒童性別意識的重要媒介,兒童文學也是反應社會對于兒童性別意識普遍期待的一個縮影。國家對于性別教育的重視程度也逐漸加強。本著幼兒文學對于兒童性別意識塑造有著重要影響的觀點,本文圍繞兒童文學性別研究的發(fā)展,立足于兒童文學中性別角色的不同視角,探討不同發(fā)展時期兒童文學中性別對兒童性別觀念的形成的影響。也結合了作者本人在幼兒園實習過程中觀察到的一些具體案例來探究兒童性別教育在兒童成長發(fā)展中起到的作用以及兒童性別教育的缺失會使兒童喪失什么以及成人對于兒童文學中性別教育的看法及原因。并基于前人的探索之上,尋找發(fā)展中的不足,并提出相關問題,以期得到改變。促使社會能夠更加的關注性別問題,減少性別刻板,促進性別平等發(fā)展。一中國兒童文學中塑造兩性形象的變化與發(fā)展(一)現代兒童文學和性別研究的重心轉變在中國現代兒童文學誕生后,受特定歷史時期社會意識形態(tài)的影響,尤為強調文本的教育功能REF_Ref1686284450\r\h喬以鋼,王帥乃.中國兒童文學的性別研究實踐及其反思[J].中國現代文學研究叢刊,2017(05):17-29.DOI:10.16287/11-2589/i.2017.05.004.。在這種情境下,兒童文學中的性別認知一直被壓抑,性別無法通過藝術形式在兒童文學中得到展現。一直到二十世紀80年代,與性別方面有關的“少女文學”進入大眾視角,有關性別方面真正進入兒童文學中。例如龍應臺的《小姨多鶴》,反映了當時性別觀念對女性的限制和壓迫;張愛玲的《花》中則描寫了女主人公通過自己的努力試圖擺脫性別的束縛,尋找自我的解放和成長;李文蕙的《小魯班》一文中也是揭示了少女在追逐自己夢想當中理想和現實的的差距。二十一世紀后,研究者逐漸從研究其教育功能轉向現實中的性別教育問題。例如黃勝男在《媽媽叫我勇敢》一文中鼓勵女孩子們要勇敢的追求自己的夢想;劉露在《棕色的大象》一文中向孩子們傳遞了尊重和平等的價值觀念,鼓勵他們超越傳統(tǒng)的性別角色。當兒童文學的教育性逐漸被兒童性和文學性所替代,兒童文學才真正的發(fā)揮它文體的優(yōu)勢,真正開始關注兒童的人格精神和個性成長與生命。創(chuàng)作題材和思想架構都呈現蓬勃發(fā)展的態(tài)勢。比如童小寧的《小囡囡》,張光的《藍色小貓》,劉波的《女孩的守護神》等。雖然這類關于性別題材的書籍還比較小眾,但也彰顯了中國兒童文學的多方向發(fā)展的情形。同時伴隨著西方理論研究的加強,我國兒童文學性別教育研究也開始呈現出學科交叉、理論互鑒的趨勢REF_Ref1687797080\r\h葉君健葉君健全集[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10.。喬以鋼,王帥乃.中國兒童文學的性別研究實踐及其反思[J].中國現代文學研究叢刊,2017(05):17-29.DOI:10.16287/11-2589/i.2017.05.004.葉君健葉君健全集[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10.兒童文學是成人為兒童所寫的文學,通過兒童文學的閱讀發(fā)揮著文字的認識,教育,審美和娛樂作用REF_Ref1688385325\r\h曾芳.新時期以來兒童小說性別書寫研究[D].蘭州大學,2023.DOI:10.27204/ki.glzhu.2023.000079.。這就更加需要兒童文學符合我們當今的社會觀與價值觀,性別觀念亦然。然而,文本寫作的大部分人都無法保證絕對的理性。在不知不覺中,便會把自身帶有的理念或者觀點寫入文學作品中,而兒童在閱讀文學作品的時候又會因為文學作品的權威性,使得這種觀點自然合法化。因此文學作者的性別意識形態(tài)會對兒童性別構成產生重要影響。曾芳.新時期以來兒童小說性別書寫研究[D].蘭州大學,2023.DOI:10.27204/ki.glzhu.2023.000079.在幼兒文學研究方面,近幾年來性別教育應用研究較之前有大幅增長,整體呈現出兩類研究趨勢。一類是基于文學作品和性別刻板印象的理論研究,另一類是為探究兒童性別教育現場存在的問題REF_Ref1691629076\r\h王希娟.中國新時期兒童暢銷書對兩性角色的塑造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2016.。盡管較之前,研究已經有了大幅度的增長,但研究成果并未落到實處,仍保留在理論階段。一些兒童教育工作者仍然以舊思路去教育孩子,規(guī)定孩子的言行與舉止。性別教育研究的結果并未落實到兒童身上。甚至是兒童學校,也并未開展合適的課程去引導兒童的性別觀念。因此性別教育應用研究成果并不明顯,仍需要進一步的進行相關方面的改革,配合性別教育的一系列應用。王希娟.中國新時期兒童暢銷書對兩性角色的塑造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2016.(二)從“性別”概念的再闡釋到多向度的探索性別是幼兒試圖理解的一種身份認同元素,幼兒能否正確掌握性別概念并形成良好的性別認知能力對其今后人格健全與社會適應具有重要的意義和價值REF_Ref1692671110\r\h呂昊鑫,王帥.具身認知視閾下幼兒性別認知障礙:歸因探析、內在機理和消解路徑[J].陜西學前師范學院學報,2023,39(07):8-18.。然而和成人的性別定義不同的是,雖然幼兒性別特征也包含著第二性征,但是幼兒性別的定義更為純粹。兒童文學作為一種重要的文化媒介,本身就承載著對性別概念的再闡釋和對多向度探索性別與女性本身的重要使命。如何脫離單一的性別表達角度本身,超越單向度的性別立場轉而向多向度性別的發(fā)展,是眾多學者在不斷努力的方向。例如在《七色花》一文中,小明在探索中意識到性別不應該僅僅被定義為男性和女性,而是由眾多不同特質品質構成的五彩的花朵。向兒童傳遞了尊重和包容性別多樣性的教育理念。一直到二十世紀八十年代,兒童文學受到傳統(tǒng)性別觀念的束縛以及傳統(tǒng)觀念的裹挾,在兒童文學中體現的男性和女性角色的刻板形象都受當時社會環(huán)境以及輿論的控制而簡單、單一。然而,隨著社會的進步和文化觀念的變化,兒童文學已經開始呈現出更加多樣化和包容性的趨勢。現代兒童文學通過塑造更加豐富和多樣化的角色形象,挑戰(zhàn)了這種傳統(tǒng)觀念。從之前的兒童文學中不難看出,兒童文學中性別的呈現并不完全平等。男性形象更多是高大威猛,而女性形象則更多是做家務的婦女,或為男性服務的一個形象。比如我們兒童時期父母都會閱讀給我們聽的故事:《小紅帽》、《灰姑娘》等,其中的女性形象都被描述為柔弱的、需要保護的,而男性形象則是高大威猛的、甚至具有很高社會地位的。這一形象也恰恰反映出社會的一個共同認知,他們所期望的男女生的形象正是如此。兒童讀物與父母、老師、同齡人和各種媒介一起推動兒童理解自身性別期待并塑造他們如何看待自己在社會結構中的位置REF_Ref1693208934\r\h梁晨.漢語兒童文學語篇中性別形象建構研究[D].吉林大學,2023.DOI:10.27162/ki.gjlin.2023.001396.。新時代以后出現的少女文學則是表現出各位作者對女孩子們這一群體的新的認識以及重視。他們突破了以往以男孩子為主角而女孩子為配角的思想,將女孩子打造成書的主角,作品內容更加貼近女孩的生活經歷和內心感受,深入描繪了她們的情感世界和獨特性格。同時,這些作品也打破了對女性形象的固有刻板印象,為女孩樹立了更加積極、獨立和多元化的形象。通過這些作品,性別刻板印象得以改變和減少,為女孩們提供了更廣闊的發(fā)展空間和自我認同的可能性。現代兒童文學致力于重新建構性別概念。就以楊紅櫻的小說《五三班的壞小子》為例,對《俠女戴安》的描寫無疑是積極的,占據主導地位的REF_Ref1693746758\r\h黎娜.中國兒童文學作品中的性別構建——楊紅櫻作品語言的及物性與性別[J].名作欣賞,2013(18):86-89.。也顛覆了以往女孩子嬌軟柔弱的形象,使得女孩子在書中變得更加立體而飽滿。例如,在《兄妹情節(jié):中國當代兒童小說中的性別、話語與權利》中REF_Ref1695175353\r\h黎娜.兄妹情節(jié):中國當代兒童小說中的性別、話語與權力[J].廣西社會科學,2014(12):183-187.。作者通過家里有兄妹之間的相處模式,對話內容,以及力量對比,強調了兄妹在家庭中地位以及權利的不對等,較傳統(tǒng)小說中以兄為尊,女性的自然弱勢有了很大的改變。楊紅櫻的《笑貓日記》中的表妹也是大大咧咧的假小子形象,而非溫柔嫻靜的傳統(tǒng)少女形象。由此可見現代性別的背后飽含著對男女性別不被社會定義而可以做自己的期許。呂昊鑫,王帥.具身認知視閾下幼兒性別認知障礙:歸因探析、內在機理和消解路徑[J].陜西學前師范學院學報,2023,39(07):8-18.梁晨.漢語兒童文學語篇中性別形象建構研究[D].吉林大學,2023.DOI:10.27162/ki.gjlin.2023.001396.黎娜.中國兒童文學作品中的性別構建——楊紅櫻作品語言的及物性與性別[J].名作欣賞,2013(18):86-89.黎娜.兄妹情節(jié):中國當代兒童小說中的性別、話語與權力[J].廣西社會科學,2014(12):183-187.文學作品中的性別形象展現,以曹文軒的作品為例,《草房子》中對男性和女性的描述就是不平等的,男性為家庭的支柱們,有著領導和決策權,尤為強調男性在家庭中的責任和作用。但女性更多的描述為家庭的依靠和支持者,缺乏個人發(fā)展和社會參與。不可否認曹文軒在文學史上的地位,但是關于他對于主人公的形象塑造方面,學者中一直存在兩種不同的聲音。有的認為其形象塑造合理的在于肯定他對于古典詩意美的文學審美,而認為其塑造形象不合理的則認為曹文軒本人的傳統(tǒng)男權觀念在他寫的文學作品中展露REF_Ref1694654336\r\h林琳.曹文軒長篇少年小說女性形象論[J].湖南科技學院學報,2007,(10):32-34.。中國傳統(tǒng)中一直有重男輕女的觀念,但也不能全盤否定傳統(tǒng)文化的寫作手法。如何將古典傳統(tǒng)與現代觀念相結合,如何在文章中減少作者本人主觀情感的表達,也是兒童文學需要亟待解決的問題。林琳.曹文軒長篇少年小說女性形象論[J].湖南科技學院學報,2007,(10):32-34.其次,現代兒童文學強調多向度探索性別與女性本身。除了傳統(tǒng)的男女性別之外,兒童文學開始探索更多元化的性別認同,如跨性別、非二元性別等。這種多向度的探索有助于兒童更好地理解性別的復雜性和多樣性,培養(yǎng)他們的包容心和理解力。同時,現代兒童文學也越來越關注女性本身的多元性。通過塑造各種不同性格、背景和夢想的女性角色,兒童文學向孩子們展示了女性的多面性和潛力,鼓勵他們勇敢追求自己的理想,擺脫傳統(tǒng)性別角色的束縛。例如暑假熱映的電影《芭比》中塑造了各種各樣的芭比形象,有總統(tǒng)芭比,有醫(yī)生芭比,也有環(huán)衛(wèi)工人芭比……她們都在各自的崗位中散發(fā)著不一樣的光芒。這也是導演希望傳達出來的一個聲音,希望女性不被定義,不被外界輿論影響而改變自己的內心。女性和男性一樣,可以成為任何人也可以完成任何事。也如作者本人所在的實習幼兒園中,她們所展現的“丫丫城堡”理念,每一名幼兒都是丫丫城堡里的一份子,沒有男女區(qū)別,他們都在丫丫城堡中茁壯成長。幼兒園會邀請優(yōu)秀畢業(yè)生們回校為弟弟妹妹們分享成長的經驗。受邀者各有所長,有的擅長于歌舞,有的擅長于手工,也有的毫無特長但健康快樂的成長了。幼兒園所追求的不是幼兒日后的出人頭地,而是幼兒是否真正有了生活的目標。是否按照自己所期望的茁壯成長。就如十幾年前的喜之郎廣告便出現了小女孩想要當上宇航員的愿景,而現在也真正的有女宇航員登上宇宙飛船,踏上太空的征程。綜上所述,兒童文學從性別概念的再闡釋到多向度的探索性別與女性本身,正逐漸成為當代兒童文學的重要發(fā)展趨勢。通過重新審視和打破傳統(tǒng)性別觀念,以及多元化地探索性別認同和女性形象,現代兒童文學正在為孩子們創(chuàng)造一個更加開放和包容的文化環(huán)境,促進他們健康、全面地成長。(三)二元性別矩陣思維與局限性二元性別矩陣思維指的是將性別僅分為男性和女性,并基于此構建的思維模式。二元思維矩陣本身就存在局限性。比如二元思維矩陣忽略非二元性別的存在,如跨性別,性別流動等,這種性別模式會導致性別的簡化,從而忽略了性別本身的復雜與多樣。此外性別并非僅有生理特性決定,還受到社會文化,還要心理等因素的影響,而二元思維矩陣也忽視了這一點,從而無法解釋和理解性別的多樣性和流動性。還有二元思維矩陣可能會導致對性別問題的單一視角。無法體現社會中的性別認同,也限制了對性別本身進行理解和探討。在國際公認人身上存在七種性別后。中國的性別研究卻仍將生理性別定義為基本性別,關于社會性別的研究少之又少甚至泛泛而談。這樣的觀念沒有掙脫出巴特勒所謂的“異性戀矩陣”REF_Ref1695998896\r\h朱迪斯·巴特勒.性別麻煩[J].宋素鳳譯.上海:三聯(lián)書店,2009:7.。即在社會的強制異性戀規(guī)范下,生理性別、社會性別和欲望(性傾向)三者是線性的關系、強制性的秩序,前者是后者的原因。而基于二元性別的存在,兒童文學作者在撰寫文章的時候很容易就把自己的性別概念定義到文章之中,使得文學作品充斥著作者的主觀情感,這也加劇了一些性別刻板印象。研究中不乏諸如“女性在骨子里是重感情輕理性的”REF_Ref1696671176\r\h周小波.愛與美的世界——新時期女作家兒童文學創(chuàng)作特征探微[J].文藝評論,1987(5):64-68.?!芭云赜谇榫w化的心理特征,使她們在創(chuàng)作兒童文學作品時自然地易于將個體的情感體驗訴諸筆端”等等類似的描述REF_Ref1697225807\r\h平靜.溫柔情緣繽紛夢——試論女性與中國兒童文學[J].文藝評論,1997(3):14-18.。這在潛移默化之下已經成為了當今社會的普遍認知。女孩子在文科方面更好,而男孩子則更強于理科運算。拋開一部分事實,這又何嘗不是一種性別歧視呢?理科生中不乏好的女性在科技研發(fā)中貢獻自己的力量,文科生中也不乏心思細膩的男性寫出哲理篇章。就如作者實習班級中的一個小男孩,因為比較胖,所以并不擅長于運動,對科學實驗和數學探索也興趣平平。但在他筆下所畫出來的圖畫卻是生機勃勃飽含情感的,在實習期間,作者曾無數次驚嘆于小男孩的畫作。如若不知其畫的主人,估計沒有多少人會猜到這樣一幅幅生機盎然的作品出自一個大班男孩之手。所以為何在無數兒童文學中,為何男孩不能有豐富細膩的情感呢?朱迪斯·巴特勒.性別麻煩[J].宋素鳳譯.上海:三聯(lián)書店,2009:7.周小波.愛與美的世界——新時期女作家兒童文學創(chuàng)作特征探微[J].文藝評論,1987(5):64-68.平靜.溫柔情緣繽紛夢——試論女性與中國兒童文學[J].文藝評論,1997(3):14-18.縱觀國際兒童文學中性別刻畫的發(fā)展,盡快與國際接軌,減少二元矩陣的對立,打破傳統(tǒng)思維在作者身上的限制,以期中國兒童文學煥發(fā)新的生命。二兒童文學中的兩性形象塑造對兒童性別意識的影響(一)男孩和女孩性別意識建構差異性的影響總體來說,男孩和女孩的在性別意識建構上的差異部分源于社會文化對性別角色的期望和塑造,以及個體在家庭、學校和社會環(huán)境中性別社會化的過程。兒童性別認知從幼兒時期就開始形成,父母會有意識的給孩子買一些與性別相匹配的玩具以及書籍。比如男孩子家里的小汽車,女孩子喜歡的芭比娃娃。男孩子的探險故事書,女孩子的公主故事。這些都影響著孩子的性別認知。作者在義烏市賓王幼兒園實習時,在小班,中班,大班都進行了教學工作。在與不同年段的學生與教師相處時發(fā)現。不同年段,教師對幼兒性別方面有著不同的處理方式。在小班階段,教師對于男生女生的性別方面并沒有那么嚴格的區(qū)分,男女生可以一起上廁所,男生女生更換衣物時也沒有刻意的避嫌。在中班以及大班階段,老師則開始強調男女有別,開始刻意分開男女生上廁所的時間,在需要更換貼身衣物的時候也會將幼兒進行規(guī)避。教師的有意舉動也是兒童性別發(fā)展的開端。到小學期間,隨著對性別認知的發(fā)展,可以發(fā)現男孩子們的性別認同發(fā)展會較快于女孩子。從三年級到六年級,男孩會增強他們對"男性化"人格特征的認同,而女孩對"女性化"特征的認同則有所下降。女孩開始說自己有一些"異性"特征REF_Ref1697545140\r\h[美]伯克畢生《發(fā)展屯、理學》,陳會昌等譯,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3年版,第367頁。這主要因為不同的社會性別建構。小學的孩子們能夠通過社會對性別的傾從而對性別意識形成造成影響。當男孩子認識到男性在更具有的權威地位。例如在家中父親是權利的中心,是說一不二的存在;在社會中男性形象往往也具有更高的社會地位,比如在一些重要的政治位置上可以發(fā)現男性的數量遠遠多于女性;甚至一些有兩個不同性別孩子的家庭,男孩子也更受到偏愛。這使得男孩子對自己性別的認同感和自豪感持續(xù)增加。而反觀小學階段的女孩子,社會似乎對這一年齡段的女孩子的跨越性別界限的行為并不會限制。女孩子們可以穿男孩子的衣服,參與男孩子的游戲,可以和男孩子稱兄道弟。這也拖緩了女孩子們性別認同的發(fā)展。但是當小學階段的男孩子出現女孩子的行為,比如喜歡穿裙子,喜歡化妝品以及一些女性化的行為,則會被嚴加管教以至改正。與男孩相比,小學期女孩所受到的性別關注、性別評價要少得多,家長、教師等甚至會贊同或者默認那些像"假小子"的女孩。因此女孩子的性別長成就顯得更為緩慢。[美]伯克畢生《發(fā)展屯、理學》,陳會昌等譯,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3年版,第367頁各種因素影響的總和使得兒童長成獨立的個體,孩子們在性別認同上有著不同的理解和感受。這也影響著男孩子和女孩子在社會互動方式和人際關系表達方面的差異性。對將來職業(yè)和教育的選擇和心理健康和幸福感也有著密切的關系。因此我們更應當理解和尊重男孩和女孩的性別差異,使得性別平等和個體健康能夠進一步發(fā)展。(二)兒童文學“性別差異”塑造對兒童性別建構的影響隨著現代兒童文學的不斷發(fā)展,有一部分作品試圖打破性別刻板印象,強調個體的多樣性和平等。一些文學作品刻意避免了強調性別差異,而是創(chuàng)造了多樣化的角色,并賦予角色不同的性格特征。以此來使得男孩和女孩都能夠在故事中找到符合自己形象性格的影子。這些角色也會打破傳統(tǒng)性別角色的特質和行為。例如《假小子戴安》中的主人公戴安的形象,算是模糊了傳統(tǒng)意義上兩性形象的界定,將女孩子勇敢,敢于承擔的形象通過“假小子”的塑造體現出來。既突破了女性在傳統(tǒng)文學中的形象,也為女性的形象增加了新的可能。兒童在翻閱讀物的時候也能夠理解到自己本身形象多樣化的可能性。通過翻閱不同的兒童文學可以發(fā)現,一些兒童文學中主人公的名字都格外的相似,女孩子叫“佳佳”、“悅悅”、“嬌嬌”……。男孩子則是“壯壯”、“豪豪”、“陽陽”……。??抡J為"話語是一種權為"。因此我們從起的名字就可以感受到作者想反映的主人公的一部分性格特征。比如“嬌嬌”就會讓人覺得女孩子非常的嬌小可愛,也可能帶著一點任性?!皦褖选眲t會讓人感覺到男孩子身體非常的強健有力。而我們在閱讀這些書籍的時候基本上沒有人會去對文章描寫的男女性形象提出異議。因為在這種社會環(huán)境下,我們已經理所當然的將男性占主導的這一社會現象當作是一種公認的現狀。當一個作者突破傳統(tǒng)的父權社會的架構去進行一個故事的書寫,反而不被社會所認同。作為許多兒童的第一本兒童讀物,在兒童閱讀童話的過程中所得的的并不是片刻的歡愉,也從中獲得了成人世界的價值觀。關于成人社會的一切,通過童話的方式灌輸到兒童的意識中。但不論是安徒生童話還是格林童話亦或者其他,都對角色的呈現有著不恰當的定型。這對孩子性別意識的建構也會產生重大影響。無論是《白雪公主》還是《小美人魚》亦或是《睡美人》等,女性在書中的形象都是年輕貌美,溫婉可愛,需要被拯救亦或是無法選擇自己的婚姻。及時作者們身處的年代不同,但他們所打造的人物形象卻出奇的一致,也是兒童性別刻板印象形成的開始?,F如今的部分女性一味的追求外表的華麗,安于社會的從屬地位,沒有抗爭意識,又何嘗不是受諸多童話故事在性格形成關鍵時期的影響呢?作者在閱讀幼兒園中的圖書后發(fā)現,如今以動物、植物以及一些非人類形態(tài)的事物作為兒童繪本的主人公的頻率不斷增加,也不會刻意去強調主人公的性別。這使得幼兒在閱讀繪本的時候,減少了性別方面的代入感,能夠更加關注主人公性格等方面。以繪本《彩虹色的花》為例,拋開性別之后,兒童更加關注到彩虹色的花的美好品質,能夠說出想要像彩虹色的花學習的話語。但是在當兒童看到《白雪公主》的時候,有許多女孩子的注意力就在白雪公主漂亮的衣服上。南京師范大學虞永平教授提出,繪本是需要立場和理念的,優(yōu)秀的繪本一定是以特定的理念浸潤的,這個浸潤的過程,就是兒童文學作者以自己的專業(yè)能力和對兒童生活的理解講述和表達的過程,就是兒童文學作者作者與兒童平等對話的過程REF_Ref1698234227\r\h薛青.“浸潤式”親子繪本閱讀指導策略——以繪本《彩虹色的花》為例[J].早期教育,2023(26):6-8.]。除去其本身的專業(yè)能力,他們本身對性別的認知也會潛移默化的體現在其所寫的文中。正因如此兒童文學作者們才更應該提高自身對性別認知的理解,做到平等,減少性別歧視。這才能使得下一代兒童的長成是具有正確的性別認知的。薛青.“浸潤式”親子繪本閱讀指導策略——以繪本《彩虹色的花》為例[J].早期教育,2023(26):6-8.(三)父母形象塑造對兒童性別意識的影響(傳統(tǒng)觀念和現代觀念轉變)父母形象在兒童文學中是非常重要的成人形象,也是能反映兒童成長性格形象養(yǎng)成的重要環(huán)節(jié)。正如湯銳在《現代兒童文學本體論》中指出,盡管兒童文學需要塑造大量的少年兒童形象,但同時也展現了許多成年人的形象。就像成人文學中不可避免地出現許多少年兒童形象一樣,兒童與成人本就在同一時空中生活,彼此相互依存、不可分割,共同構成了完整的人生REF_Ref1698519946\r\h湯銳.現代兒童文學本體論[M].南京:江蘇少年兒童出版社,1995:236.。在以往的兒童文學作品中,父母形象往往被描繪成傳統(tǒng)的典范,無論是古代的《朱子家訓》還是近代的《傅雷家書》,都呈現出了一種刻板的模式。父親通常被塑造成嚴厲而權威的形象,母親則常常被賦予溫柔和關愛的特質。然而,這些形象缺乏個性和獨特性,使得讀者難以真正與之產生共鳴。仿佛父母的存在只是為了填補兒童文學的角色,而缺乏真實生活中的情感和復雜性。湯銳.現代兒童文學本體論[M].南京:江蘇少年兒童出版社,1995:236.新中國成立后,兒童文學作為“培養(yǎng)年輕一代成為優(yōu)秀的社會主義事業(yè)接班人的強有力的工具”被給予了許多關注REF_Ref1698889700\r\h夏陽.關于發(fā)展少年兒童文學的建議[J].江蘇教育,1956(02):13+12.。父母形象在兒童文學中的社會形象也變得更為重要。從這之后父母的形象有了多種不同的塑造方式。除去母親圣潔慈愛的形象,在1990年代,顛覆過去兒童文學母親的形象的塑造也呈現在大家面前。例如陳丹燕的《男生寄來的一封信》《女高中生之死》《上鎖的抽屜》、羅辰生的《一個中學生的“砍山”記錄》、秦文君的《四弟的綠莊園》等這所描寫的母親的形象是尖酸刻薄的,是強勢的,是不講道理的REF_Ref1699242647\r\h劉靜.新時期以來兒童小說中的母親形象研究[D].蘭州大學,2023.DOI:10.27204/ki.glzhu.2022.001061.。雖然這違背于傳統(tǒng)父母形象,但是也是文學貼入生活的一大突破。這也使讀者在閱讀文學作品的時候母親的形象對于兒童性格的形成有了一定的參考意義。夏陽.關于發(fā)展少年兒童文學的建議[J].江蘇教育,1956(02):13+12.劉靜.新時期以來兒童小說中的母親形象研究[D].蘭州大學,2023.DOI:10.27204/ki.glzhu.2022.001061.進入新世紀,“兒童文學的主體性就發(fā)生了明顯的位移,從原來以作家為中心的創(chuàng)作姿態(tài)向以作品接受主體為中心轉移,逐漸體現為‘讀者至上’”REF_Ref1699461138\r\h譚旭東.兒童文學的多維思考[M].西安:未來出版社,2013:38.。被所有人都喜歡的媽媽形象也躍然紙上?!疤詺獍R小跳系列”馬小跳的媽媽和孩子打成一片的性格成為眾多讀者心目中夢想的媽媽?!按蠖鋱D圖”中小頭爸爸沒有大男子主義,認真聽取圖圖的各種意見不斷鼓勵圖圖進行嘗試。這與傳統(tǒng)父母形象截然相反的塑造,卻是順應了時代的改變。從一個只是機械般存在的到如今有血有肉的父母形象。都說孩子是父母性格的翻版。有血有肉的父母形象換來的是更加鮮明的兒童形象。在傳統(tǒng)社會中孩子更多被教導成為在外敬重師長,在內敬重父母,這誠然也是很好的道德品格。但卻如同機器人一般,忽略了兒童個性的養(yǎng)成。在父權制社會下,女性更無法掙脫道德的束縛,三從四德如同兩座大山般從小就壓在女孩身上,刻下深深的烙印。而如今的文化變革,兒童不被傳統(tǒng)性別觀念所裹挾,男生學會尊重女性,女性也更加的堅強勇敢。男女性有了更平等的社會地位。就如同“大耳朵圖圖”中的刷子,她可以留一頭利落的短發(fā),在媽媽脆弱的時候挺身而出,在圖圖演出因為大雨大家都離開的時候,堅持到最后并給予圖圖鼓勵。是的,所有人可以成為她們想成為的任何角色。譚旭東.兒童文學的多維思考[M].西安:未來出版社,2013:38.父母作為孩子的啟蒙導師,在心靈和生理上都扮演著極其重要的角色,對于塑造孩子的成長和發(fā)展有著深遠的影響。孩子天生具有模仿的特性,因此在兒童文學中,我們不能忽視父母形象所承載的榜樣作用。那些塑造鮮明獨立個性、真實貼近生活,并能夠引發(fā)孩子共鳴的父母形象,不僅是文學作品中的角色,更是孩子成長過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這些形象不僅能夠為孩子提供行為準則和道德觀念,還能夠啟發(fā)他們發(fā)展自己的人格和價值觀,從而對他們的成長產生積極而深遠的影響。(四)社會刻板印對和兒童性別意識的影響性別刻板印象會對幼兒的認知、情感、意志、行為、興趣以及職業(yè)的選擇等產生影響,同時也會影響幼兒的身心健康、人格的建立、與性有關的態(tài)度及社會適應能力REF_Ref1699780471\r\h趙元璐.幼兒園班級環(huán)境中性別刻板印象研究[D].四川師范大學,2021.DOI:10.27347/ki.gssdu.2021.000510.。當今社會中很多人自視不存在性別刻板印象,但卻又無處不體現著性別刻板印象。趙元璐.幼兒園班級環(huán)境中性別刻板印象研究[D].四川師范大學,2021.DOI:10.27347/ki.gssdu.2021.000510.幼兒園的孩子在幼兒園中經歷了性別的基本認同、性別的穩(wěn)定階段以及性別的長恒階段。由此可見幼兒園是孩子性別形成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幼兒園教師、環(huán)境、閱讀書籍等都會成為性格養(yǎng)成的助推器。但很多時候性別刻板印象就在不知不覺中展現出來?!皒x,作為男孩子你不能哭,要勇敢?!边@是在幼兒園中經常會聽到的語言,“xx,你是女孩子怎么這么皮,都不像個女孩子?!边@種本身就帶有性別刻板印象的言語在無形中就增加了對孩子們的性別暗示。即使作為義烏市最好的幼兒園,這種帶有性別刻板印象的行為也屢見不鮮。作者在實習期經歷了一場幼兒運動會。其中包含了踢足球這一項目。足球項目的游戲規(guī)則時每個班選出四名隊員,和其他班級進行對決。在十分鐘內踢球成功數最多的班級獲勝。這個項目并沒有規(guī)定只能男生參加。我所在的班級實行自愿報名制度,但是當男生女生一起舉手的時候,教師還是優(yōu)先選擇了男生。在我詢問教師為何不選擇舉手的女生。教師說男生更加的靈活也更有力量。即使在幼兒園階段,男女生發(fā)育情況相當,甚至部分女孩子生長機能要強于男孩子的情況下。教師依然貫徹了保持了心中的觀念,認為男孩子就是強于女孩子。由此可見社會刻板印象在社會人們心中扎根之深。有研究發(fā)現,兒童對玩伴的刻板化認識隨著年齡的增長而越來越僵化,3-5歲期間,幼兒不斷吸收性別刻板認知,5歲之后性別刻板印象形成并漸趨于穩(wěn)定,這導致了他們形成了傾向于選擇同性別玩伴的偏好REF_Ref1700183839\r\h戰(zhàn)欣.兒童性別刻板印象的發(fā)展及其對社會判斷的影響[D].山東,山東師范大學,2006.。一旦這種性別刻板印象形成固化,兒童就會對異性產生一種敵對心理,進而逐漸符合傳統(tǒng)性別刻板特征。有時孩子們會比成人更加的表現出性別刻板的一些行為。比如女孩子會嘲笑企圖將蠟筆當作化妝品在臉上作畫的男孩子,哪怕男孩子只是為了好玩。男孩子也會向老師“告狀”當女生想玩男生的小汽車。也因為孩子不會掩飾自己的情緒和喜惡,所以在幼兒園階段才更應該重視兒童性別意識,減少兒童的性別刻板印象,當我們的下一代思想真正進步的時候,社會的性別刻板印象才能真正得到改觀。戰(zhàn)欣.兒童性別刻板印象的發(fā)展及其對社會判斷的影響[D].山東,山東師范大學,2006.三加強兒童文學與性別教育融合的幾點建議(一)科學培養(yǎng)兒童性別意識西蒙娜·德·波伏娃在《第二性》中所言,“一個女人之為女人,與其說是‘天生’的,不如說是‘形成’的。沒有任何生理上、心理上和經濟上的定命,能決斷女人在社會中的地位而是人類文化整體,產生出這居于男性與無性中的所謂女性”REF_Ref1700587207\r\h西蒙娜·德·波伏娃.第二性[M].陶鐵柱譯.北京:中國書籍出版社,1986:23.。無論是最早時期的母系社會還是如今的父權社會,男人和女人性別意識的形成與性本身只有微弱的聯(lián)系,更重要的是整個社會的意識形態(tài)以及在成長學習中所灌輸的知識體系。兒童是性格養(yǎng)成的關鍵時期,父母與教師和社會更應當注重科學的培養(yǎng)體系,于他們自身來說也更應當以身作則,建立健康的性別觀念,打造良好的社會性別文化氛圍。西蒙娜·德·波伏娃.第二性[M].陶鐵柱譯.北京:中國書籍出版社,1986:23.(二)減少兒童文學中的性別定視對于如何加強自身性別角色認同與削弱性刻板印象REF_Ref1691024024\r\h張藝川.探討兒童文學中的性別教育及其實施——以《海的女兒》為例[J].作家天地,2021(03):34-36.。父母與教師在挑選兒童讀物的時候就應當首先選擇具有正確性別價值取向的作品,或者在閱讀到一本具有性別刻板印象的書籍的時候可以適當加以改編,弱化兒童文學中的性別刻板概念。甚至可以和兒童一起討論作品中有什么不合理之處,引導兒童有正確的性別意識觀念。在很多文學作品中,父親的形象都是在外拼搏事業(yè),很少參與到家庭事務中。成人便可以在閱讀到母親操勞家務的時候給孩子們傳遞父親應該在家里盡到的職責,豐富父親在家中的形象。也可以講述母親除了在家里操勞事物之外,在外也可以是忙碌的白領,英勇的警察,以及高科技人員等。豐富兒童觀念中的認知,減少兒童對待男女性別的思維定視。張藝川.探討兒童文學中的性別教育及其實施——以《海的女兒》為例[J].作家天地,2021(03):34-36.(三)在兒童文學創(chuàng)作中減少性別刻板印象區(qū)別于以往,隨著社會性別觀念的進步,兒童文學的作者在創(chuàng)造文學作品的時候更應該關注性別的平等,提高自己對性別的認知,減少將個人的性別情感加入到文學作品當中。使作品能貼合時代性別觀念的發(fā)展的理念。協(xié)助兒童理解和認知先進的性別意識,讓他們在文學作品中獲得與社會體驗一致的性別角色定位。對于兒童文學出版社來說,應該加強文學作品中性別刻板印象的審查,減少帶有性別刻板印象以及不符合社會性別意識形態(tài)的書籍流入市場。(四)打破傳統(tǒng)性別意識形態(tài)框架,促進社會性別意識發(fā)展要使得兒童文學真正做到性別平等,沒有性別刻板印象。首先社會性別意識就應當發(fā)生革命性的變革。在傳統(tǒng)社會意識框架中,男性是占據主導地位的,只要仍處于父權制社會下,就永遠無法真正的達到性別平等。當部分女性思想崛起,開展女權運動,便會被打擊為極端女權主義。哪怕女性只是在尋找所謂的平等。因為在父權制社會下,男性天生就是擁有一些特權的,但這是男性認識不到的社會對男性的優(yōu)待。比如男性更好的就業(yè),更容易擁有更高的地位,甚至在提到人這一形象的時候,大部分人的腦子里出現的都是男人的形象。有一部分男性認為女性運動的崛起侵害了他們部分的權利,因為他們作為男性的特權正在被剝削,以前只有男性才有受教育權,以前男性在家中是說一不二的形象。當男性一直處于被優(yōu)待的地位,但當這份優(yōu)待的力度越來越小,就給男性一種不平等的錯覺。但事實證明,這才是真正的公平。如何打破傳統(tǒng)意識形態(tài)框架,就是要把這些男人得到的“特權”女性也同樣擁有。提到女權運動的時候,不再被大多數男人認為是為了壓倒男性,而認為是為了兩性不再斗爭,強者不再霸凌弱者,性別不再被定義,不再被刻板印象化。男孩子不再被教導著要讓著女孩子,女孩子也不必到了年紀就被催著相夫教子。所有人可以成為任何人。到這個時候,社會的性別形態(tài)才能達到真正的平等。結語在閱讀很多兒童文學作品之后會發(fā)現,即使是新時期的兒童文學也充斥著性別刻板印象,甚至一些作者為了貼合讀者的喜惡更加重了對性別刻板的描寫。因為女孩子偏好美好的事物,所以他們筆下的主人公都是樣貌俊美,性格單一。他們寫公主會有王子的拯救,社會會對落難的漂亮姑娘施以援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解除合同協(xié)議申請書范本
- 勞動合同協(xié)議變更的程序
- 標準合同解約協(xié)議
- 大棚贈予合同協(xié)議書
- 委托注銷協(xié)議合同
- 醫(yī)生合同協(xié)議模板
- 快遞合同保密協(xié)議
- 設備協(xié)議合同
- 房建測量承包合同協(xié)議書
- 營運車輛合同協(xié)議
- 投標文件及投標報價的編制
- 中學生物學教材分析
- 2023子宮內膜異位癥治療指南
- (完整版)《數字電路邏輯設計》邏輯函數及其化簡練習題
- 金蝶云星辰初級考試題庫
- 《視光學基礎知識》學習課件
- KAIJO焊線機參考教學課件
- 2023年鄭州黃河護理職業(yè)學院單招職業(yè)適應性測試筆試題庫及答案解析
- 禁食療法課件
- 5以內的相鄰數課件
- 《學習縱向展開議論》課件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