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學年度河北省衡水市阜城實驗中學高一第一學期期中考試歷史試題(含答案)_第1頁
2024-2025學年度河北省衡水市阜城實驗中學高一第一學期期中考試歷史試題(含答案)_第2頁
2024-2025學年度河北省衡水市阜城實驗中學高一第一學期期中考試歷史試題(含答案)_第3頁
2024-2025學年度河北省衡水市阜城實驗中學高一第一學期期中考試歷史試題(含答案)_第4頁
2024-2025學年度河北省衡水市阜城實驗中學高一第一學期期中考試歷史試題(含答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3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高一歷史十一月試題(選擇題25個,每題3分,共75分)1.四川三星堆出土的青銅器與商文化風格一致,但其組合卻凸顯民族和地域文化特征。這可以用來說明(

)A.王權與神權之間緊密結合 B.古蜀手工業(yè)水平領先世界C.中華文明多元一體的特征 D.分封制促進區(qū)域文明交流2.中華民族的搖籃是(

)A.黑龍江流域 B.海河流域 C.長江流域 D.黃河流域3.燕趙是河北省的別稱,這一稱謂與我國古代哪一政治制度有直接關系(

)A.西周的分封制B.西周的禮樂制C.秦朝的郡縣制D.秦朝的皇帝制4.中國歷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運動,奠定了中國思想文化發(fā)展基礎的是(

)A.罷黜百家,獨尊儒術 B.百家爭鳴 C.宋明理學 D.三教并行5.秦朝采取了一系列鞏固中央集權的統(tǒng)治措施。最早確立的是(

)A.皇帝制度 B.三公九卿制 C.統(tǒng)一文字 D.統(tǒng)一度量衡6.我國開始實行鹽鐵官營制度是在(

)A.秦始皇時代 B.漢高祖時代 C.漢武帝時代 D.唐太宗時代7.公元前134年,董仲舒在對策中說“今師異道,人異論,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統(tǒng)?!边@表明他主張(

)A.“百家爭鳴 B.減輕賦稅C.頒布“推恩令 D.尊崇儒術8.其同學手繪了有關漢武帝開疆拓上的明信片,內容包含衛(wèi)青、霍去病、西域都護府,還可以添加的是(

)A.焚書坑儒 B.張騫通西域 C.開元盛世 D.王安石變法9.光武帝吸取教訓,調整統(tǒng)治政策,使得東漢經濟穩(wěn)定發(fā)展,史稱“光武中興”。光武帝是(

)A.劉邦 B.劉徹 C.劉秀 D.劉備10.“增強尚書臺的作用,嚴格控制外戚干政,清查全國墾田、戶口數(shù)量,釋放奴婢”,這些措施造成的局面是(

)A.開皇之治 B.光武中興 C.文景之治 D.大定之治11.《后漢書·仲長統(tǒng)列傳》記載:

“(東漢后期)豪人之室,連棟數(shù)百,膏田滿野,奴婢千群,徒附萬計”。據(jù)此可知東漢后期(

)A.外戚宦官專權 B.統(tǒng)治趨于瓦解C.商品經濟發(fā)展 D.豪強勢力坐大12.假如你生活在兩漢時期,你可以享受到的文明成果是(

)A.活字印刷發(fā)行你的個人自傳 B.在瓦肆勾欄中欣賞雜劇C.按《授時歷》進行農業(yè)生產 D.借助《黃帝內經》治病13.這是中國史學史上第一部貫通古今、網羅百代的名著,開創(chuàng)了紀傳體通史之先河,以敘事寫人見長,故事情節(jié)生動曲折、語言豐富、風格多樣,成為敘事文學的典范,影響著近現(xiàn)代的史學研究與寫作。該書是(

)A.《詩經》 B.《春秋》 C.《史記》 D.《漢書》14.“醫(yī)圣”張仲景《傷寒雜病論》中寫道:“上以療君親之疾,下以救貧賤之厄,中以保身長全,以養(yǎng)其生?!庇纱丝芍敃r醫(yī)學(

)A.重視儒學對臨床治療的指導 B.體現(xiàn)儒家道德情懷C.已經形成完備的藥物學體系 D.帶有鮮明政治目的15.魏晉南北朝時期,黃河流域各民族相互影響。窄袖的胡服十分流行,與寬袖的漢服平分秋色。十六國政權大部分由內遷少數(shù)民族建立,都采用了中原模式的國號、年號,學習漢族的典章制度。這反映的時代特征是(

)A.民族交融 B.政局穩(wěn)定 C.文化繁榮 D.江南開發(fā)16.三國時期,各國統(tǒng)治者都力圖打破當時的均衡局面,這表明(

)A.當時各方力量正在劍拔弩張 B.各國內部混亂,無法完成統(tǒng)一C.統(tǒng)一仍是當時歷史發(fā)展的趨勢 D.統(tǒng)治者竭力維護割據(jù)局面17.如果把“少數(shù)民族內遷”“淝水之戰(zhàn)”“南北朝對峙”“孝文帝改革”整合為一個學習單元,符合這一單元內容主題的是(

)A.國家的強盛和統(tǒng)一 B.諸侯紛爭與文化爭鳴C.繁榮與開放的社會 D.政權分立與民族交融18.《魏書》和《南齊書》記載了南北朝時期的歷史,各民族之間的交流。南北朝時期,民族交融的主要表現(xiàn)是(

)A.漢族文化向少數(shù)民族地區(qū)傳播 B.少數(shù)民族文化向漢族地區(qū)傳播C.各民族之間沒有文化交流 D.各民族之間沒有政治往來19.魏晉南北朝時期,無論是北方還是南方地區(qū)大都出現(xiàn)了雙語或多語現(xiàn)象,尤其漢族人員“南染吳越,北雜夷虜”。這可說明當時(

)A.民族融合得到加強 B.胡言夷語成為主流C.文化沖突空前加劇 D.漢文化走向了衰落20.某歷史教師在課堂中設計了撰寫“頒獎詞”這一教學環(huán)節(jié)。有學生這樣寫到:“原是游牧民族的一介莽夫,率族南下以求生存;原是草原羊群的所在,率軍征戰(zhàn)四方。他以一族之力取得北方統(tǒng)一,卻兵敗草木淝水之濱。”該“頒獎詞”中所說的“他”率領的“游牧民族”是(

)A.匈奴族 B.氐族 C.鮮卑族 D.羌族21.東晉初期,瑯琊王氏家族位高權重,時稱“王與馬,共天下”;此后穎川庾氏、譙國桓氏、陳郡謝氏、太原王氏等幾個大族輪流執(zhí)政,皇帝幾乎沒有什么權力,這一現(xiàn)象反映當時(

)A.皇權與世族互相依賴 B.門閥內部斗爭激烈C.世族專權的政治局面 D.中央權力不斷削弱22.“對于歷史上任何一個闖入并扎根于農耕文化圈的游牧民族來說,接受同化是他們的終極命運”。北魏孝文帝順應時代潮流,毅然進行改革。下列不屬于孝文帝改革內容的是(

)A.說漢語 B.穿漢服 C.改漢姓 D.以法治國23.遷都洛陽前,北魏壁畫中的人物著裝多為鮮卑等少數(shù)民族服飾。遷都洛陽后,在洛陽龍門石窟《北魏帝王出御圖》(見下圖)中,北魏帝王,貴族皆著漢人服飾。該圖可佐證(

)A.北方地區(qū)服飾文化統(tǒng)一 B.各民族矛盾已基本消除C.漢族政治勢力重新崛起 D.孝文帝改革的成效顯著24.公元5世紀后期,北魏孝文帝拓跋宏采取了遷都洛陽、以漢族服飾取代鮮卑服飾、改鮮卑姓為漢姓等一系列改革措施。由此可以推斷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歷史作用是(

)A.加強了中央集權 B.加強了民族交融C.促進了江南經濟開發(fā) D.鞏固了國家統(tǒng)一25.南朝宋、齊、梁、陳四個朝代,其中最長的不過59年,最短的僅有23年。由此可知南朝時期(

)A.階級矛盾尖銳 B.政權更迭頻繁 C.社會相對穩(wěn)定 D.經濟發(fā)展快速二主觀題共2題。共25分26【長城與邊疆治理】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

秦朝形勢圖材料二

長城始建于春秋戰(zhàn)國時期?!对娊洝酚小俺潜怂贩健敝洌粗腹?世紀北邊配有烽火臺的小城。戰(zhàn)國時,列國競相修筑“互防”“拒胡”兩種長城。如燕國修南長城以“防齊”,趙國修南長城以“防魏”,魏國修河西長城以“防秦”,秦國在洛水西岸筑長城以“防魏”。北方的幾個諸侯國,如趙、燕、秦與游牧民族相鄰,紛紛筑長城以“限戎馬之足”。秦統(tǒng)一全國后,列國“互防”長城失去意義,被拆除,而列國“拒胡”長城則有必要連成一片……秦長城將華夏農耕區(qū)圍護起來,“卻匈奴七百余里”,使胡人“不敢南下牧馬”?!詽h武帝元狩二年至太初四年,經二十年,沿河西走廊筑起烽燧亭障,直達新疆羅布泊以西,全長超過一萬公里,以保障通往中亞、西亞的道路?!幾择T天瑜、何曉明、周積明《中華文化史》(1)根據(jù)材料一并結合所學,指出秦朝經營邊疆的主要措施。6分(2)根據(jù)材料二、簡述從戰(zhàn)國到西漢時期長城的演變歷程,并結合所學說明長城的歷史價值。9分27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東漢末年三國以來,漢族統(tǒng)治者為了加強對少數(shù)民族的控制,補充內地勞動力,加強軍事實力等,經常招引和強制原居于西北、東北邊疆的少數(shù)民族入居內地。此外,東漢以后我國天氣有漸趨寒冷的趨勢,少數(shù)民族逐水草而居,也逐漸南下。魏晉時,出現(xiàn)了少數(shù)民族內遷的高潮?!稌x書·文帝紀》稱有870萬口,所謂“西北諸郡,皆為戎居”,“關中之人,百余萬口,率其少多,戎狄居半”,都是實際情況。各族內遷以后,與漢族雜處,過著定居的農業(yè)生活。同時也受到魏晉統(tǒng)治者的歧視、壓迫與奴役。殘酷的民族壓迫,使各少數(shù)民族人民對漢族統(tǒng)治者“怨恨之氣,毒于骨髓,怨怒思亂”,反抗不斷發(fā)生?!ò送踔畞y)西晉的內亂讓統(tǒng)治者自顧不暇,無力再控制內遷各族,在各地流民起義的同時,各族上層分子乘機起兵反晉。316年,西晉滅亡。晉室南遷,東晉建立,大批北方漢人移居江南。——摘編自朱紹侯、齊濤、王育濟主編:《中國古代史》根據(jù)材料,簡析東漢末年以來北方地區(qū)出現(xiàn)民族交融趨勢的主要原因和影響10分答案及簡析選擇題答案及簡析1.答案:C簡析:本題考查中華文明的特征。三星堆青銅器與商文化風格一致體現(xiàn)了中華文明的共性,而組合凸顯民族和地域文化特征則體現(xiàn)了個性,反映出中華文明多元一體的特征,C項正確。材料未體現(xiàn)王權與神權結合,A項排除;沒有與世界其他地區(qū)對比,無法得出古蜀手工業(yè)水平領先世界,B項排除;西周才實行分封制,時間不符,D項排除。2.答案:D簡析:本題考查中華民族的發(fā)源地。黃河流域是中華民族發(fā)源地,這是歷史常識,D項正確。黑龍江流域、海河流域、長江流域均不符合,A、B、C項排除。3.答案:A簡析:本題考查古代政治制度與地域稱謂的關系。西周分封時將河北地區(qū)稱為燕趙,所以燕趙這一稱謂與分封制直接相關,A項正確。西周禮樂制度是規(guī)范行為的等級制度,與燕趙稱謂無關,B項錯誤;秦朝郡縣制和皇帝制度與燕趙稱謂來源無關,C、D項錯誤。4.答案:B簡析:本題考查中國古代思想解放運動。百家爭鳴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運動,奠定了中國思想文化發(fā)展基礎,B項正確?!傲T黜百家,獨尊儒術”是漢武帝時期的思想統(tǒng)一措施,A項錯誤;宋明理學是儒學的新發(fā)展,C項錯誤;三教并行是隋唐時期的思想現(xiàn)象,D項錯誤。5.答案:A簡析:本題考查秦朝鞏固中央集權措施的先后順序。秦朝最早確立皇帝制度,之后才設立三公九卿等制度,A項正確。三公九卿制是在皇帝制度確立后設立,B項排除;統(tǒng)一文字和度量衡是鞏固統(tǒng)一的措施,但不是最早確立的,C、D項排除。6.答案:C簡析:本題考查鹽鐵官營制度的開始時間。漢武帝推行鹽鐵官營政策,加強中央集權,C項正確。秦始皇、漢高祖、唐太宗時期均不符合,A、B、D項排除。7.答案:D簡析:本題考查董仲舒的思想主張。董仲舒認為百家思想不同不利于君主一統(tǒng),主張尊崇儒術,統(tǒng)一思想,D項正確。百家爭鳴與他主張統(tǒng)一思想不符,A項排除;材料未提及減輕賦稅,B項排除;推恩令是解決地方諸侯問題,與思想統(tǒng)一無關,C項排除。8.答案:B簡析:本題考查漢武帝時期的歷史事件。漢武帝時期派遣張騫通西域,B項正確。焚書坑儒是秦朝舉措,A項排除;開元盛世是唐朝的,C項排除;王安石變法是北宋的,D項排除。9.答案:C簡析:本題考查歷史人物與“光武中興”的對應。劉秀建立東漢,其統(tǒng)治時期出現(xiàn)“光武中興”,C項正確。劉邦建立西漢,A項排除;劉徹是漢武帝,B項排除;劉備是蜀漢開國皇帝,D項排除。10.答案:B簡析:本題考查歷史事件與局面的對應。材料中的措施是東漢劉秀采取的,推動了“光武中興”局面出現(xiàn),B項正確。開皇之治是隋文帝時期,A項排除;文景之治是西漢漢文帝、漢景帝時期,C項排除;大定之治是金世宗時期,D項排除。11.答案:D簡析:本題考查東漢后期的社會狀況。材料描述了東漢后期豪強地主田宅廣闊、奴婢眾多,說明豪強勢力坐大,D項正確。材料未涉及外戚宦官專權,A項排除;東漢黃巾起義后統(tǒng)治趨于瓦解,材料未體現(xiàn),B項排除;東漢時期商品經濟發(fā)展不符合史實,C項排除。12.答案:D簡析:本題考查兩漢時期的文明成果?!饵S帝內經》成書于西漢,兩漢時期可借助其治病,D項正確?;钭钟∷⑿g在北宋出現(xiàn),A項排除;雜劇出現(xiàn)在元朝,B項排除;《授時歷》是元朝歷法,C項排除。13.答案:C簡析:本題考查歷史著作的特點。《史記》是中國史學史上第一部紀傳體通史,開創(chuàng)了紀傳體通史先河,C項正確?!对娊洝肥窃姼杩偧?,A項排除;《春秋》是編年體史書,B項排除;《漢書》是紀傳體斷代史,D項排除。14.答案:B簡析:本題考查古代醫(yī)學與儒家思想的關系。張仲景《傷寒雜病論》中體現(xiàn)的治病救人理念,反映了儒家仁愛濟世的道德情懷,B項正確。材料未體現(xiàn)儒學對臨床治療的指導,A項排除;材料不能說明形成完備藥物學體系,C項排除;材料強調的是醫(yī)者理念,并非政治目的,D項排除。15.答案:A簡析:本題考查魏晉南北朝時期的時代特征。材料中胡服與漢服流行、少數(shù)民族政權采用中原模式等體現(xiàn)了民族交融,A項正確。魏晉南北朝時期政局動蕩,B項排除;材料主要體現(xiàn)民族間相互影響,而非文化繁榮,C項排除;材料未涉及江南開發(fā),D項排除。16.答案:C簡析:本題考查三國時期歷史發(fā)展趨勢。三國統(tǒng)治者力圖打破均衡完成統(tǒng)一,反映統(tǒng)一仍是當時歷史發(fā)展趨勢,C項正確。三國并非一直劍拔弩張,A項排除;三國時期是局部統(tǒng)一,并非各國內部都混亂,B項排除;統(tǒng)治者力圖統(tǒng)一而非維護割據(jù),D項排除。17.答案:D簡析:本題考查歷史單元主題的歸納。“少數(shù)民族內遷”“淝水之戰(zhàn)”“南北朝對峙”“孝文帝改革”體現(xiàn)了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政權分立與民族交融,D項正確。國家強盛和統(tǒng)一是隋唐特征,A項排除;諸侯紛爭與文化爭鳴是春秋戰(zhàn)國特征,B項排除;繁榮與開放是隋唐特征,C項排除。18.答案:A簡析:本題考查南北朝時期民族交融的主要表現(xiàn)。南北朝時期少數(shù)民族政權漢化,漢族文化向少數(shù)民族地區(qū)傳播是民族交融主要表現(xiàn),A項正確。少數(shù)民族文化向漢族地區(qū)傳播不是主要表現(xiàn),B項排除;各民族之間存在文化交流,C項排除;各民族政權之間存在政治往來,D項排除。19.答案:A簡析:本題考查魏晉南北朝時期民族融合情況。魏晉南北朝時期南北出現(xiàn)雙語或多語現(xiàn)象,反映了民族融合加強,A項正確。胡言夷語未成為主流,B項排除;材料體現(xiàn)的是融合而非文化沖突加劇,C項排除;不能得出漢文化衰落結論,D項排除。20.答案:B簡析:本題考查歷史人物及相關民族。材料描述的是前秦苻堅,前秦由氐族建立,B項正確。不是匈奴族、鮮卑族、羌族,A、C、D項排除。21.答案:C簡析:本題考查東晉時期政治局面。東晉時期高門士族輪流執(zhí)政,皇帝權力小,體現(xiàn)了士族專權,C項正確。材料只體現(xiàn)皇權依賴世族,A項排除;材料強調士族專權,非士族內部斗爭,B項排除;士族專權威脅皇權,非中央權力削弱,D項排除。22.答案:D簡析:本題考查孝文帝改革內容。孝文帝改革包括說漢語、穿漢服、改漢姓等,以法治國不屬于其內容,D項正確。A、B、C項屬于改革內容,排除。23.答案:D簡析:本題考查孝文帝改革成效。遷都洛陽后北魏帝王、貴族著漢服,說明孝文帝改革中服飾改革成效顯著,D項正確?!氨狈降貐^(qū)”表述不準確,A項排除;民族矛盾未基本消除,B項排除;漢化不代表漢族政治勢力重新崛起,C項排除。24.答案:B簡析:本題考查孝文帝改革的歷史作用。孝文帝一系列漢化改革措施推動了民族交融,B項正確。與加強中央集權無關,A項排除;北魏在黃河流域,與江南經濟開發(fā)無關,C項排除;北魏未完成統(tǒng)一,D項排除。25.答案:B簡析:本題考查南朝時期特征。南朝四個朝代存在時間短,說明政權更迭頻繁,B項正確。僅從朝代時間短不能得出階級矛盾尖銳,A項排除;材料未體現(xiàn)社會相對穩(wěn)定,C項排除;不能從政權更迭得出經濟發(fā)展情況,D項排除。非選擇題答案及簡析26.(1)答案:修筑長城;設置郡縣;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