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呂梁市2024-2025學年高三上學期期中階段性測試歷史試題(解析版)_第1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2/M02/2F/16/wKhkGWdzLy2AAFALAAJRZm30rVY536.jpg)
![山西省呂梁市2024-2025學年高三上學期期中階段性測試歷史試題(解析版)_第2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2/M02/2F/16/wKhkGWdzLy2AAFALAAJRZm30rVY5362.jpg)
![山西省呂梁市2024-2025學年高三上學期期中階段性測試歷史試題(解析版)_第3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2/M02/2F/16/wKhkGWdzLy2AAFALAAJRZm30rVY5363.jpg)
![山西省呂梁市2024-2025學年高三上學期期中階段性測試歷史試題(解析版)_第4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2/M02/2F/16/wKhkGWdzLy2AAFALAAJRZm30rVY5364.jpg)
![山西省呂梁市2024-2025學年高三上學期期中階段性測試歷史試題(解析版)_第5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2/M02/2F/16/wKhkGWdzLy2AAFALAAJRZm30rVY5365.jpg)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高級中學名校試卷PAGEPAGE1山西省呂梁市2024-2025學年高三上學期期中階段性測試歷史試題第I卷本卷共16小題,每小題3分,共48分。在每小題所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1.贖刑是我國古代法律規(guī)定的犯人可以用財物折抵刑罰的制度。這項制度產生于西周,春秋戰(zhàn)國時期得到了廣泛應用。這反映了這一時期()A.禮樂制度的破壞 B.社會經濟的發(fā)展C.君主集權的強化 D.耕戰(zhàn)思想的萌生【答案】B【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jù)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本質題。據(jù)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春秋戰(zhàn)國時期(中國)。據(jù)題干“犯人可以用財物折抵刑罰”,并且這一措施在春秋戰(zhàn)國時期得到了廣泛應用,這說明春秋戰(zhàn)國時期,隨著鐵犁牛耕的應用,生產力提高,社會經濟得到發(fā)展,B項正確;禮樂制度的破壞與題干主旨不符,排除A項;材料反映的是經濟領域的事情,且材料信息未涉及君主權力的加強,排除C項;材料說明社會經濟發(fā)展,用財務抵刑罰現(xiàn)象增多,但未涉及戰(zhàn)爭軍事領域,排除D項。故選B項。2.春秋戰(zhàn)國時期,游俠作為士階層中尚武的特殊社會力量,活躍在社會的諸多領域。司馬遷認為“其行雖不軌于正義,然其言必信,其行必果,已諾必誠”,而班固認為其“下逾上,賤凌貴”、“以匹夫之細,竊生殺之權,其罪以不容于誅”。造成這種評價差異的主要原因是()A.主流思想的演變 B.個人旨趣的區(qū)別C.學術觀點的分歧 D.生活態(tài)度的不同【答案】A【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jù)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原因題。據(jù)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春秋戰(zhàn)國至漢朝時期(中國)。根據(jù)材料“春秋戰(zhàn)國時期,游俠作為士階層中尚武的特殊社會力量,活躍在社會的諸多領域。司馬遷認為‘其行雖不軌于正義,然其言必信,其行必果,已諾必誠’,而班固認為其‘下逾上,賤凌貴’、‘以匹夫之細,竊生殺之權,其罪以不容于誅’?!笨芍?,春秋戰(zhàn)國時期,社會動蕩不安,游俠作為士階層中尚武的特殊社會力量,發(fā)揮一定的社會效用。漢朝的司馬遷對游俠持有較為正面的看法,他認為游俠雖然行為上可能不符合當時社會的正統(tǒng)正義觀念,但他們的言行一致,講究誠信,行動果斷,對承諾負責。而東漢的班固認為其以下犯上、等級不分,作為普通百姓,確擅自掌握了生殺予奪的大權,罪行嚴重。結合所學,漢朝時期,儒學逐漸成為正統(tǒng)思想,其影響力不斷擴大,儒家觀念倡導誠信、道義、等級尊卑等,無論是司馬遷還是班固,對其評價都受到了儒家觀念的影響,因此主流思想的演變影響了對游俠的評價,A項正確;個人旨趣的區(qū)別、學術觀點的分歧、生活態(tài)度的不同并非造成這種評價差異的主要原因,應考慮社會主流價值觀念對生活的滲透和影響,排除BCD項。故選A項。3.下表為山西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統(tǒng)計表。據(jù)表中信息推測,甲處最可能是()時期古建筑古墓葬古遺址石窟寺及石刻甲08510乙15701丙17142丁246322A.史前 B.先秦 C.魏晉南北朝 D.明清【答案】C【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jù)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推斷題。據(jù)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魏晉南北朝(中國)。從文物保護單位的類型來看,甲處的“古墓葬”和“石窟寺及石刻”數(shù)量較多,且其他類型較少。魏晉南北朝時期的文化特點為宗教盛行,石窟寺院和墓葬文化較為突出,因此甲處最有可能是魏晉南北朝時期,C項正確;史前時期的文物以遺址為主,排除A項;先秦的遺址、古墓較為豐富,排除B項;明清以古建筑為主,排除D項。故選C項。4.下圖為唐朝嶺南道懷集百姓在繳納庸調時,由地方官折納成銀餅上交朝廷。下圖可以用來說明當時()A.政府力圖緩解安史之亂后的財政危機B.賦稅征收手段具有靈活性C.稅收制度強化國家對農民的人身控制D.江南地區(qū)經濟發(fā)展態(tài)勢良好【答案】B【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jù)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本質題。據(jù)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唐朝(中國)。通過觀察圖片及文字說明,并結合所學可知,“722年”是唐朝初期,地方政府專門安排官員,負責將均田制下農民收繳的庸調,“折納”成銀上交朝廷,可反映出當時賦稅征收方式靈活,B項正確;當時尚未爆發(fā)安史之亂,排除A項;庸的征收放松了對農民的人身控制,排除C項;材料反映的是唐朝嶺南道懷集地區(qū)(今廣東地區(qū))百姓交稅情況,不能得出江南地區(qū)經濟發(fā)展態(tài)勢良好的結論,排除D項。故選B項。5.“特奏名”制度,指的是政府對科考多次落第者,經許可附試,特賜本科出身。北宋實行“特奏名”,對于河北、河東、陜西三路士人特別優(yōu)待。北宋政府此舉旨在()A.應對政權的外部壓力 B.規(guī)范官員選拔的程序C.體現(xiàn)重文輕武的國策 D.解決冗官冗兵的弊端【答案】A【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jù)本題主題干設問詞,可知這是目的題。據(jù)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宋朝(中國)。根據(jù)材料“北宋實行‘特奏名’,對于河北、河東、陜西三路士人特別優(yōu)待?!苯Y合所學知識可知,北宋時期,遼、西夏等政權對北宋邊境構成威脅。河北、河東、陜西三路地處邊境,對這些地區(qū)的士人特別優(yōu)待,通過“特奏名”給予他們入仕機會,可以增強這些地區(qū)士人的向心力,從而有助于鞏固邊境地區(qū)的統(tǒng)治,應對來自外部政權的壓力,A項正確;“特奏名”制度本身是對科考多次落第者的一種特殊恩賜,是在正??婆e制度之外的補充,與規(guī)范官員選拔程序并無直接關系,它更多的是一種特殊的安撫手段,排除B項;“特奏名”制度優(yōu)待的是特定地區(qū)的士人,重點在于地域因素(邊境地區(qū)),與重文輕武國策的聯(lián)系不緊密,其主要目的不是體現(xiàn)重文輕武國策,排除C項;“特奏名”制度會增加官員數(shù)量,與解決冗官冗兵的弊端背道而馳,它不是為了解決這一問題,而是有其他政治意圖,排除D項。故選A項。6.明初規(guī)定地方主要官員的更調之制是“南人官北,北人官南”。嘉靖四年,規(guī)定省級官員“就于本省及附近省份轉遷,不必驟更數(shù)易,以致奔走廢事”。這項規(guī)定的變化有利于()A.推動南北經濟文化的交流 B.壓制地方的割據(jù)力量C.提升地方政府的行政效率 D.適應社會經濟的發(fā)展【答案】C【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jù)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影響題。據(jù)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明初至嘉靖四年(中國)。據(jù)本題材料概括得出主要結論是:明初規(guī)定地方主要官員南北對調,嘉靖四年規(guī)定省級官員在本省或附近省份轉遷,減少了地方官員的調動頻率和調動范圍,有利于關于處理政務,提升地方政府的行政效率,C項正確;A項“推動南北經濟文化的交流”是明初規(guī)定地方主要官員南北對調的影響,與嘉靖四年的規(guī)定不一致,排除A項;明朝通過廢行省,設三司壓制地方割據(jù)力量,官員的調動與壓制割據(jù)力量無必然聯(lián)系,排除B項;官員的調動屬于政治,與社會經濟的發(fā)展無必然聯(lián)系,排除D項。故選C項。7.中法戰(zhàn)爭期間,總理衙門照會各國公使“法兵業(yè)已開釁,按照公法,各國商人不得私濟法船,各國在中國境內電報公司不得用暗碼代法傳報”。經此照會后,除日本外,其他中立國對法國軍艦的接濟大大減少了。這說明當時()A.擺脫公法束縛符合弱國利益 B.近代外交觀念已影響到中國C.公法在外交實踐中形同虛設 D.日本想乘機對中國發(fā)動侵略【答案】B【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jù)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本質題。據(jù)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中法戰(zhàn)爭期間(中國)。據(jù)本題材料概括得出,總理衙門照會各國公使,依據(jù)公法要求各國商人不得私濟法船,各國在中國境內電報公司不得用暗碼代法傳報,這表明中國在處理外交事務時已經開始運用國際公法來維護自身的利益,說明近代外交觀念已對中國產生影響,B項正確;公法在國際交往中具有一定的規(guī)范和約束作用,不能隨意擺脫,而且隨意擺脫公法并非是解決問題的合理方式,也不符合國際交往的原則,排除A項;根據(jù)材料可知,經此照會后,除日本外,其他中立國對法國軍艦的接濟大大減少了,這說明公法并非形同虛設,還是起到了一定的作用,排除C項;材料中并未提及日本想乘機對中國發(fā)動侵略,沒有相關的表述和暗示,排除D項。故選B項。8.下圖為湖南湘鄉(xiāng)縣的祠堂修建數(shù)量曲線圖。曲線甲處反映出()A.社會習俗的改良 B.基層治理的完善C.社會經濟的發(fā)展 D.漢族官僚的崛起【答案】D【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jù)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本質題。據(jù)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1700-1900年間(中國)。根據(jù)本題材料信息,從時間軸來看,1700年到1900年期間,曲線甲處祠堂修建數(shù)量增多,結合縮所學,1851年到1864年爆發(fā)了太平天國運動,為鎮(zhèn)壓太平軍,清政府重用了漢族地主武裝曾國藩的湘軍,而祠堂不僅是祭祀的場所,更是家族傳承的重要載體,漢族官僚的崛起也推動了湖南湘鄉(xiāng)縣的祠堂修建數(shù)量的增加,D項正確;如果是社會習俗改良,通常會減少對傳統(tǒng)祠堂修建的重視,不會導致修建數(shù)量的增加,排除A項;基層治理的完善主要體現(xiàn)在制度化和法律化的建設上,還通過自治與層級化治理、復雜而靈活的組織結構、多元治理體系以及具體的管理措施和成效,與祠堂修建數(shù)量之間沒有直接的必然聯(lián)系,排除B項;1850-1900年民族危機不斷加深,社會經濟未發(fā)生大的發(fā)展和進步,排除C項。故選D項。9.自1935年末,蔣介石指示駐蘇武官鄧文儀和中共駐共產國際代表團接觸后,南京國民黨方面曾通過多條渠道和中共聯(lián)系。蔣介石與國民黨方面對中共政策的調整說明了()A.抗日民族統(tǒng)一戰(zhàn)線初步形成 B.中華民族面臨著嚴重的危機C.蘇聯(lián)支持國共兩黨進行和談 D.國民黨的反動統(tǒng)治不得人心【答案】B【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jù)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本質題。據(jù)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1935年末(中國)。據(jù)題干“自1935年末,蔣介石指示駐蘇武官鄧文儀和中共駐共產國際代表團接觸后,南京國民黨方面曾通過多條渠道和中共聯(lián)系。”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1935年日本制造“華北事變”,民族矛盾加劇,國民黨通過一些途徑與中共接觸,推動了國共由對抗逐步轉向合作,外部環(huán)境推動了兩黨關系的改變,這說明當時中華民族面臨著嚴重的危機,B項正確;1936年西安事變的和平解決標志著抗日民族統(tǒng)一戰(zhàn)線初步形成,排除A項;駐蘇武官鄧文儀和中共駐共產國際代表團接觸并不能直接看出蘇聯(lián)的態(tài)度,且材料的主旨與此無關,排除C項;解放戰(zhàn)爭時期,國民黨反動統(tǒng)治漸失民心,排除D項。故選B項。10.中共中央向全黨發(fā)出指示,“目前已由武裝斗爭轉變到非武裝的群眾與議會的斗爭,國內問題由政治方式來解決”要求全黨學習合法的和議會斗爭。該指示發(fā)出的時間最有可能在()A.1924.01—1927.07之間 B.1937.07—1941.01之間C.1945.10—1946.06之間 D.1949.01—1949.04之間【答案】C【解析】本題為單類型單項選擇題。從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判斷這是正向題。結合本題材料與所學知識可知:抗日戰(zhàn)爭勝利后不久,國共雙方展開了重慶談判并簽署了《雙十協(xié)定》,試圖通過和平方式解決國內問題。然而,在談判破裂之后,內戰(zhàn)很快爆發(fā)。因此,在這段時間里,中共曾一度嘗試通過合法和議會斗爭解決問題,直到形勢惡化,C項正確;第一次國共合作期間,參與了國民黨的改組,并在大革命中發(fā)揮了重要作用。然而,此時武裝斗爭仍然是主要形式之一,尚未出現(xiàn)明確向非武裝和議會斗爭轉變的跡象,排除A項;抗日戰(zhàn)爭全面爆發(fā)期間,國共兩黨第二次合作,共同抗擊日本侵略者。盡管存在一定的政治斗爭,但武裝斗爭依然是最主要的斗爭形式,排除B項;1949年已經接近解放戰(zhàn)爭尾聲,解放軍取得了決定性勝利,國民黨政權即將崩潰。在這種情況下,再要求全黨學習合法和議會斗爭顯然不符合實際情況,排除D項,故選C項。11.毛澤東指出:“蘇聯(lián)的辦法把農民挖得很苦。他們采取所謂義務交售制等項辦法,把農民生產的東西拿走太多,給的代價又極低。他們這樣來積累資金,使農民的生產積極性受到極大的損害?!边@表明在當時社會主義工業(yè)化道路的探索中()A.急需調動農民的生產積極性 B.中蘇兩黨意識形態(tài)分歧凸顯C.“蘇聯(lián)模式”受到普遍質疑 D.產生了“以蘇為鑒”的認識【答案】D【解析】本題屬于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jù)本題題干設問可知本題屬于本質類選擇題,時空是:現(xiàn)代中國。材料中毛澤東認為蘇聯(lián)工業(yè)化道路損害了農民的利益,表明在當時社會主義工業(yè)化道路的探索中產生了“以蘇為鑒”的認識,D項正確;材料中毛澤東認為蘇聯(lián)的工業(yè)化道路損害了農民的利益,沒有體現(xiàn)急需調動農民的生產積極性,排除A項;材料中毛澤東認為蘇聯(lián)的工業(yè)化道路損害了農民的利益,沒有體現(xiàn)中蘇兩黨意識形態(tài)分歧,排除B項;材料中毛澤東認為蘇聯(lián)的工業(yè)化道路損害了農民的利益,沒有體現(xiàn)“蘇聯(lián)模式”受到普遍質疑,排除C項。故選D項。12.在《八一七公報》中,美國政府承諾:“它不尋求一項長期向臺灣出售武器的政策,它向臺灣出售的武器在性能及數(shù)量上將不超過中美建交后近幾年供應的水平,它準備逐步減少它對臺灣的武器出售,并經過一段時間導致最后的解決。”但是其依然堅持長期對臺軍售。下表為美國對臺軍售額統(tǒng)計表(億美元)。注:數(shù)據(jù)源自美國國會研究處研究員簡淑賢著《臺灣:1990年以來主要美國對臺軍售》和中國國防大學孫鳳剛著《1979—2000年美國對臺軍售清單》,并在此基礎上作了歸納、總結。由此造成的后果是()美國對臺軍售額統(tǒng)計表(億美元)A.美國對中國的軍事優(yōu)勢得到維系 B.“九二共識”在臺灣受到巨大沖擊C.對臺軍售成為遏制中國的主要手段 D.增加了我國實現(xiàn)和平統(tǒng)一的難度【答案】D【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jù)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影響題。據(jù)本題時間信息可推斷出準確時空是:中美建交后至今(中國、美國)。據(jù)本題材料概括得出主要結論是:美國承諾減少對臺軍售但并未履行承諾,依然堅持長期對臺軍售。據(jù)此可知,美國的行為干涉了中國內政,增加了中國實現(xiàn)和平統(tǒng)一的難度,D項正確;美國對臺軍售與美國對中國的軍事優(yōu)勢無直接關聯(lián),因為美國賣給臺灣武器,這個做法本身不能加強美國自身的軍事實力或者削弱中國的軍事實力,從而使得美國對中國在軍事方面保持優(yōu)勢,排除A項;B項“九二共識”指海峽兩岸均堅持一個中國原則的共識,美國對臺軍售不會使兩岸均堅持一個中國原則的觀念受到巨大沖擊,相反,許多臺灣同胞熱切地想要回到祖國,排除B項;美國遏制中國的主要手段并非對臺軍售,美國遏制中國的手段包括經濟制裁、貿易壁壘、政治壓力等多種方式,而軍售只是其中的一種手段,不能稱為主要手段,排除C項。故選D項。13.下圖為1960—2020年鄰國來華移民存量圖。圖示中的存量變化反映出()A.改革開放事業(yè)呈蓬勃發(fā)展之勢 B.國家以積極的態(tài)度應對全球化C.“一帶一路”戰(zhàn)略獲得鄰國的認可 D.黨對內外形勢的判斷和應對有調整【答案】D【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jù)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本質題。據(jù)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1960-2020年(中國)。從圖中可以看到,鄰國來華移民存量在不同時間段有顯著變化,尤其在2000年后有明顯增加,這反映出國家政策的調整和對國際形勢的反應,D項正確;1960年還沒有進行改革開放,排除A項;國家以積極的態(tài)度應對全球化與1960年代的時間不符,排除B項;“一帶一路”戰(zhàn)略獲得鄰國的認可不符合題干1960年到2020年的時間,排除C項。故選D項。14.羅馬法規(guī)定“海運借款契約卻是以這樣的方式訂立的:只有船在約定時間內平安返回,債權人才能請求償還借款。如果條件未成就,那么,借款契約也就不存在了。”由此可見,在處理借款契約產生民事訴訟案件時,羅馬法()A.考慮“不可抗拒力”的因素 B.特別傾向于保護債務人的權益C.限制了奴隸主解釋法律的權力 D.有利于形成公平的契約關系【答案】A【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jù)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推斷題。據(jù)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古代史(古羅馬)。據(jù)題干“海運借款契約是以這樣的方式訂立的:只有船在約定時間內平安返回,債權人才能請求償還借款。如果條件未成就,那么,借款契約也就不存在了?!辈⒔Y合所學知識可知,這種規(guī)定體現(xiàn)了羅馬法在處理借款契約時考慮了“不可抗拒力”的因素,即如果船只未能平安返回,可能是由于不可抗力因素導致,這種情況下債務人不需要償還借款,A項正確;題干中的規(guī)定并沒有特別傾向于保護債務人或債權人的權益,排除B項;題干中的規(guī)定并未涉及奴隸主解釋法律的權力,排除C項;雖然羅馬法有利于形成公平的契約關系,但題干中的規(guī)定更直接地體現(xiàn)了對不可抗力因素的考慮,排除D項。故選A項。15.《史記?大宛列傳》記載“自大宛以西至安息,國雖頗異言,然大同俗,相知言”。又將這些國家描述為“其人皆深眼,多須髯,善市賈,爭分銖?!睋?jù)此可推知()A.當?shù)厣钍芟ED文化的影響 B.中華文化開始傳入當?shù)谻.安息繼承發(fā)展了波斯文化 D.西漢與安息關系很密切【答案】D【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jù)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推斷題。據(jù)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西漢時期(中國)。據(jù)材料信息可知,《史記?大宛列傳》的記載,西漢與安息有了交流,據(jù)所學知識,西漢武帝時期張騫打通絲綢之路,促進了中西方的交流,D項正確;材料沒有體現(xiàn)希臘文化的影響,排除A項;材料體現(xiàn)的是安息的社會狀況,說明中華文化早就已經傳入當?shù)?,B項表述不正確,排除B項;材料體現(xiàn)的是中國與安息文化的交流問題,不是與波斯,排除C項。故選D項。二、非選擇題16.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蘇州作為清代前中期工商業(yè)城市的典型代表,經濟發(fā)達,人口眾多,存在一定程度的自治。諸如,商人違反會規(guī)時,首先要在會館、公所內部進行處罰,懲罰方式主要有財產和名譽方面的處罰。蘇州小木業(yè)公所規(guī)定,對于不交行規(guī)錢私自開業(yè)者,依照行規(guī)加倍處罰。當內部處罰沒有達成目的時,一般會“稟官究治”。政府實行“廢除匠籍”、“禁止行戶當官應差”等政策,使得行會組織方式由原來的“編審行役制”向“會館、公所制”轉變。蘇州地區(qū)完成這一轉變的時間是在16—18世紀之間。在清代前中期,蘇州民間慈善組織眾多,有普濟堂、育嬰堂、恤嫠會、清節(jié)堂、義塾、惜字會等團體。這些慈善組織在蘇州的社會保障中起著巨大作用。乾隆四十九年(1784年),蘇州潮州會館的碑記中有姚姓“客長”的署名,此“客長”當是外地商人的代表,可以用來管束客籍商人。乾隆十三年(1748年)的《重建渡僧橋碑記》記載了布商程允隆等捐白金于縣,興修渡僧橋之事。材料二1.確認市民的身份自由。確認市民的身份自由,是特許狀的最基本內容,特許狀確認市民的身份自由,使中世紀英國城市市民的身份和地位得到了法律上的保證與認可。2.保障市民的人身安全,為市民提供個人的法律安全保證,反對任意的封建管轄權。3.確認市民在城市中的土地自由使用權和所有權?!?.確認城市享有獨立的司法審判權。7.明確城市享有一定的政治和行政管理權。某些特許狀,授予市民選舉城市官員的權利?!幾詸杷?、劉旺洪《論英國城市自治與近代憲政制度構建及對我國的啟示》(1)根據(jù)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清代前中期蘇州的民間組織承擔的城市管理職能及其作用。(2)根據(jù)材料一、二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英國中世紀的城市自治與清代前中期蘇州城市自治存在的差異?!敬鸢浮浚?)經濟管理職能及影響:會館和公所通過行業(yè)自律和管理,維護市場秩序,促進工商業(yè)發(fā)展。社會保障職能?及影響:慈善組織提供救助和福利,幫助弱勢群體,緩解社會矛盾,維護社會穩(wěn)定;社會治安管理?職能及影響:民間組織在維護社會治安方面也發(fā)揮了重要作用,通過自我管理和監(jiān)督,減少犯罪行為,維護社會秩序?;市政管理職能?及影響:會館和公所參與市政建設與管理,推動城市基礎設施完善和公共服務的提升?。(2)自治的基礎力量不同?:英國中世紀的城市自治主要依托于新興的市民階層,而清代前中期的蘇州城市自治則主要依賴于地方宗族力量?;?自治的組織形式不同:英國中世紀的城市自治組織形成了統(tǒng)一的運作規(guī)則與分權架構,而清代前中期的蘇州城市自治組織則相對分散且不統(tǒng)一;?自治的程度和獨立性不同?:英國的城市自治是獨立于封建領主的充分自治,而清代前中期的蘇州城市自治則是官治之下的有限自治?;?自治的具體職能和影響不同?:英國中世紀的城市自治涉及土地保有權、獲得特許狀、贖買自由、選舉官員、出席議會等多個方面,形成了較為完整的自治體系?。而清代前中期的蘇州城市自治主要依靠民間組織如會館、公所、慈善組織等承擔城市經濟管理、社會治安管理等職能,雖然也有一定的自治,但與英國的自治體系相比顯得較為簡單和有限??!窘馕觥俊拘?】本題是特點類、影響類材料分析題。時空是清代前中期(蘇州)。據(jù)材料一“商人違反會規(guī)時,首先要在會館、公所內部進行處罰”可得出“經濟管理職能及影響:會館和公所通過行業(yè)自律和管理,維護市場秩序,促進工商業(yè)發(fā)展”;據(jù)材料一“ 蘇州民間慈善組織眾多,有普濟堂、育嬰堂、恤嫠會、清節(jié)堂、義塾、惜字會等團體”可得出“社會保障職能?及影響:慈善組織提供救助和福利,幫助弱勢群體,緩解社會矛盾,維護社會穩(wěn)定”;據(jù)材料一“ ‘客長’當是外地商人的代表,可以用來管束客籍商人”可得出“社會治安管理?職能及影響:民間組織在維護社會治安方面也發(fā)揮了重要作用,通過自我管理和監(jiān)督,減少犯罪行為,維護社會秩序?”;據(jù)材料一“乾隆十三年(1748年)的《重建渡僧橋碑記》記載了布商程允隆等捐白金于縣,興修渡僧橋之事”可得出“市政管理職能?及影響:會館和公所參與市政建設與管理,推動城市基礎設施的完善和公共服務的提升?”?!拘?】本題是對比類材料分析題。時空是中世紀英國與清代前中期蘇州。據(jù)材料一、二信息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英國中世紀的城市自治與清代前中期蘇州城市自治在基礎力量、組織形式、自治程度和具體職能等多個方面存在顯著差異。首先可以從自治的基礎力量不同?:英國中世紀的城市自治主要依托于新興的市民階層,而清代前中期的蘇州城市自治則主要依賴于地方宗族力量?,這意味著英國的城市自治更多地是由市民自主組織和參與,而蘇州的城市自治則更多地受到宗族的影響;?自治的組織形式不同:英國中世紀的城市自治組織形成了統(tǒng)一的運作規(guī)則與分權架構,而清代前中期的蘇州城市自治組織則相對分散且不統(tǒng)一,這表明英國的城市自治有更完善的組織結構和分權機制,而蘇州的城市自治則顯得較為松散;?自治的程度和獨立性不同?:英國的城市自治是獨立于封建領主的充分自治,而清代前中期的蘇州城市自治則是官治之下的有限自治?,這意味著英國的城市在政治和經濟上享有較高的獨立性,而蘇州的城市自治則受到官方的較多干預和控制;?自治的具體職能和影響不同?:英國中世紀的城市自治涉及土地保有權、獲得特許狀、贖買自由、選舉官員、出席議會等多個方面,形成了較為完整的自治體系?。而清代前中期的蘇州城市自治主要依靠民間組織如會館、公所、慈善組織等承擔城市經濟管理、社會治安管理等職能,雖然也有一定的自治,但與英國的自治體系相比顯得較為簡單和有限?。17.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902年梁啟超就晚清知識界思想認知變化的情形作過精彩的描述:十年前,聞西學而駭者比比然也,及言變法者起,則不駭西學而駭變法矣;十年以前,聞變法而駭者比比然也(王安石變法,為世詬病,數(shù)百年來,變法二字,為一極不美之名詞。若于十年前在京師尤習聞此言,今則消滅久矣),及言民權者起,則不駭變法而駭民權矣;一二年前,聞民權而駭者比比然也,及言革命者起,則不駭民權而駭革命矣。今日我國學界之思潮,大抵不駭革命者,千而得一焉;駭革命不駭民權者,百而得一焉,若駭變法、駭西學者,殆幾絕矣。根據(jù)上述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圍繞“晚清知識界思想認知的變化”的關系,自擬論題,并進行闡述。(要求:論題明確,史論結合,邏輯嚴謹,語言精練。)【答案】論題:時代變遷推動了晚清知識界思想認識的變化。闡述:時代變遷是推動社會進步和歷史發(fā)展的重要力量,而晚清時期的中國正處在一個劇烈變革的時代。這一時期的時代變遷,體現(xiàn)在政治、經濟、社會等多個方面,深刻地影響了晚清知識界的思想變化。兩次鴉片戰(zhàn)爭,中國戰(zhàn)敗被迫簽訂了諸多不平等條約。太平天國運動的興起,沖擊清王朝的封建統(tǒng)治,內憂外患。洋務思想在晚清前期占據(jù)了主導地位。洋務派認為,中國的落后主要在于技術層面,因此他們主張“師夷長技以自強”,即通過引進西方的先進技術和設備來增強國家的實力。在這一思想的指導下,晚清政府開展了一系列的洋務運動,如興辦近代工業(yè)、建設新式軍隊等。然而,洋務運動雖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并未從根本上改變中國的落后面貌,這也促使晚清知識界開始反思和尋求新的思想出路。甲午中日戰(zhàn)爭中國戰(zhàn)敗,被迫簽訂《馬關條約》,西方列強掀起瓜分中國的狂潮,維新思想逐漸興起。維新派認為,洋務運動的失敗在于其只停留在技術層面的改革,而忽略了政治制度的改革。他們主張變法維新,即通過改革政治制度來推動國家的現(xiàn)代化。康有為、梁啟超等維新派領袖積極倡導君主立憲制度,并提出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然而,由于封建勢力的阻撓和維新派自身的局限性,維新變法最終未能成功。但維新思想的出現(xiàn),標志著晚清知識界在思想認識上的重大進步,他們開始認識到政治制度改革的重要性。維新變法的失敗和八國聯(lián)軍侵華迫使中國簽訂了《辛丑條約》,嚴重的民族危機促使晚清知識界進一步反思和探索。在這一背景下,革命思想逐漸成為主流。革命派認為,只有推翻封建專制制度,建立民主共和國,才能實現(xiàn)國家的現(xiàn)代化和人民的幸福。孫中山等革命領袖領導了辛亥革命,成功推翻了清朝的統(tǒng)治,建立了中華民國。雖然辛亥革命并未完全實現(xiàn)革命派的理想,但它結束了中國兩千多年的封建專制制度,為中國走向現(xiàn)代化奠定了基礎。綜上所述,時代變遷是推動晚清知識界思想認識變化的重要因素。在政治動蕩、社會危機西學東漸、民族危機等多重因素的共同作用下,晚清知識界的思想認識發(fā)生了深刻的變化。他們無論是由開始的反思傳統(tǒng)思想和文化的局限性,學習西方的科學技術(器物),還是到積極倡導思想啟蒙(變法維新)和變革圖強(民主革命),都推動了中國的現(xiàn)代化進程?!窘馕觥勘绢}是論述題之歷史事物闡釋題。時空是晚清時期的中國。首先解讀材料,材料主要呈現(xiàn)的是晚清時期中國知識界思想界的變化。題目要求根據(jù)上述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圍繞“晚清知識界思想認知的變化”的關系,自擬論題,并進行闡述。根據(jù)材料“十年前,聞西學而駭者比比然也,及言變法者起,則不駭西學而駭變法矣;十年以前,聞變法而駭者比比然也(王安石變法,為世詬病,數(shù)百年來,變法二字,為一極不美之名詞。若于十年前在京師尤習聞此言,今則消滅久矣),及言民權者起,則不駭變法而駭民權矣;一二年前,聞民權而駭者比比然也,及言革命者起,則不駭民權而駭革命矣。今日我國學界之思潮,大抵不駭革命者,千而得一焉;駭革命不駭民權者,百而得一焉,若駭變法、駭西學者,殆幾絕矣?!笨傻贸稣擃}時代變遷推動了晚清知識界思想認識的變化。其次,圍繞所擬論題進行闡述,闡述從當時時代背景內憂外患角度進行,舉例說明,如兩次鴉片戰(zhàn)爭、太平天國運動、洋務運動、戊戌變法、辛亥革命等。最后總結:綜上所述,時代變遷是推動晚清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借錢補充合同范本寫
- 倉儲送貨批發(fā)合同范例
- 一次合同范本
- 關于轉讓車輛合同范本
- 勞務派遣保潔合同范本
- 產權經紀合同范本
- 出租兒童書架合同范例
- 2025年度化工產品綠色包裝設計與采購合同
- 修車搬運服務合同范本
- 2025年精煉銅線項目投資可行性研究分析報告
- 關鍵工序特殊過程培訓課件精
- 輪機備件的管理(船舶管理課件)
- 【活教育】陳鶴琴現(xiàn)代兒童教育學說
- 《機修工基礎培訓》課件
- 統(tǒng)編《道德與法治》三年級下冊教材分析
- 紡織材料學課件第二章-植物纖維(棉)
- 《鑄造用珍珠巖除渣劑》
- 清淤邊坡支護施工方案
- 智能制造裝備及系統(tǒng) 配套課件
- 離婚協(xié)議書怎么寫
- 國開行政管理論文行政組織的變革及其現(xiàn)實性研究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