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CDHA 17-2024 供熱用可拆卸板式熱交換器_第1頁
T-CDHA 17-2024 供熱用可拆卸板式熱交換器_第2頁
T-CDHA 17-2024 供熱用可拆卸板式熱交換器_第3頁
T-CDHA 17-2024 供熱用可拆卸板式熱交換器_第4頁
T-CDHA 17-2024 供熱用可拆卸板式熱交換器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2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供熱用可拆卸板式熱交換器Detachableplateheatexchangersforh中國城鎮(zhèn)供熱協(xié)會發(fā)布I Ⅱ 12規(guī)范性引用文件 1 2 4 5 5 68試驗方法 9檢驗規(guī)則 23附錄A(規(guī)范性)板式熱交換器化學清洗方法 26Ⅱ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標準化工作導則第1部分:標準化文件的結構和起草規(guī)則》的規(guī)定起草。請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內容可能涉及專利,本文件的發(fā)布機構不承擔識別這些專利的責任。本文件由中國城鎮(zhèn)供熱協(xié)會提出。本文件由中國城鎮(zhèn)供熱協(xié)會標準化專業(yè)委員會歸口。本文件起草單位:吉林省換熱器協(xié)會、國家熱交換產品質量檢驗檢測中心、四平市巨元瀚洋板式換熱器有限公司、吉林同達傳熱工程技術有限公司、蘭州蘭石換熱設備有限責任公司、上海艾克森股份有限公司、鄭州熱力集團有限公司、承德熱力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呼和浩特富泰熱力股份有限公司、北京熱力裝備制造有限公司、天津市津能雙鶴熱力設備有限公司、河北海德?lián)Q熱設備有限公司、北京阿瑪西換熱設備制造有限公司、睿能太宇(沈陽)能源技術有限公司、四平市中保換熱設備有限公司、四平市威德斯克熱工設備有限公司、四平艾維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北京市京海換熱設備制造有限責任公司、遼寧龍首精細化工有限公司、吉斯拉維密封技術(青島)有限公司、北京華艾鑫節(jié)能設備有限公司、華能國際電力股份有限公司上安電廠、西安新港分布式能源有限公司。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劉凱、王乃晶、于鵬、徐紅偉、先川平、張濤、郝亮、路宇、龐印成、陳卓、謝琳、潘緒霞、董強林、王麗峰、嚴綱、王明月、王剛、董郝晶、龐磊、楊豐源、楊永杰、楊新敬、李剛、胡建文。供熱用可拆卸板式熱交換器本文件規(guī)定了供熱用可拆卸板式熱交換器(簡稱板式熱交換器)的術語和定義、符號、分類和標記、結構、要求、試驗方法、檢驗規(guī)則以及標識、包裝、運輸與儲存。本文件適用于設計壓力不大于3.5MPa、設計溫度不高于180℃可拆板式熱交換器的設計、制造、檢驗與性能驗證。2規(guī)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內容通過文中的規(guī)范性引用而構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條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僅該日期對應的版本適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單)適用于本文件。GB/T528硫化橡膠或熱塑性橡膠拉伸應力應變性能的測定GB/T529硫化橡膠或熱塑性橡膠撕裂強度的測定(褲形、直角形和新月形試樣)GB/T531.1硫化橡膠或熱塑性橡膠壓入硬度試驗方法第1部分:邵氏硬度計法(邵爾硬度)GB/T531.2硫化橡膠或熱塑性橡膠壓入硬度試驗方法第2部分:便攜式橡膠國際硬度計法GB/T699優(yōu)質碳素結構鋼GB/T700碳素結構鋼GB/T706熱軋型鋼GB/T713.2承壓設備用鋼板和鋼帶第2部分:規(guī)定溫度性能的非合金鋼和合金鋼GB/T1220不銹鋼棒GB/T1591低合金高強度結構鋼GB/T1804—2000一般公差未注公差的線性和角度尺寸的公差GB/T3077合金結構鋼GB/T3098.1緊固件機械性能螺栓、螺釘和螺柱GB/T3103.1緊固件公差螺栓、螺釘、螺柱和螺母GB/T3274碳素結構鋼和低合金結構鋼熱軋鋼板和鋼帶GB/T3280不銹鋼冷軋鋼板和鋼帶GB/T3624鈦及鈦合金無縫管GB/T3625換熱器及冷凝器用鈦及鈦合金管GB/T4156金屬材料薄板和薄帶埃里克森杯突試驗GB/T4237不銹鋼熱軋鋼板和鋼帶GB/T6728結構用冷彎空心型鋼GB/T7759.1硫化橡膠或熱塑性橡膠壓縮永久變形的測定第1部分:在常溫及高溫條件下GB/T8163輸送流體用無縫鋼管工2GB/T9124.1鋼制管法蘭第1部分:PN系列GB/T9125.1鋼制管法蘭連接用緊固件第1部分:PN系列GB/T14845板式熱交換器用鈦板GB/T14976流體輸送用不銹鋼無縫鋼管GB/T31188化學清洗廢液處理技術規(guī)范HG/T3523冷卻水化學處理標準腐蝕試片技術條件NB/T47008承壓設備用碳素鋼和合金鋼鍛件NB/T47010承壓設備用不銹鋼和耐熱鋼鍛件NB/T47013.2—2015承壓設備無損檢測第2部分:射線檢測NB/T47013.5—2015承壓設備無損檢測第5部分:滲透檢測NB/T47014承壓設備焊接工藝評定TSGR0010熱交換器能效測試與評價規(guī)則不同溫度的流體在多層緊密排列的金屬板片間流道內交錯流動而3板間距plategap采用專門的焊接工藝(激光焊、等離子弧焊、氬氣保護電弧焊等)將每兩張板片沿外密封槽焊4在一起形成的板片對。工作壓力workingpressure在正常工作情況下,板式熱交換器任何一側可能出現(xiàn)的最高壓力。設計壓力designpressure板式熱交換器任何一側設定的最高壓力,與相應的設計溫度一起作為設計載荷條件,其值不得低于工作壓力。設計溫度designtemperature板式熱交換器在正常工作和相應的設計壓力下,設定的元件溫度。泄漏信號槽ventingslot在密封墊片兩道密封連接位置開設的用以引導泄漏介質通向大氣的小槽。單邊錯位sectionaldeviation密封墊片橫截面在合模處的左右不齊現(xiàn)象。密封墊片sealinggasket由橡膠為主體,配以硫化劑、填充物等,硫化制成,用于板片或者半焊板片對之間密封的元件。a——單板換熱面積;a?——板片中參與換熱的投影面積;F——由管道所引起的力;H——上下導桿內側間的距離;L?——導桿長度;L?——夾緊螺柱長度; l——波紋截距長度;l?——板片縱向長度;I′——波紋截距表面長度;M?——清洗前的試片質量;5r——腐蝕速率;δ—夾緊螺柱上所有螺母與密封墊片厚度之和;5分類和標記5.1分類5.2標記設計溫度為100℃,設計壓力為1.6MPa,板片單板換熱面積為1.3m2,連接形式為墊片式,6結構成示意見圖1。6圖1典型可拆卸板式熱交換器組成示意7要求7.1.1材料7.1.1.1板片材料應按設計溫度、設計壓力、介質特性等使用條件、材料性能及制造工藝選擇,并應按表1的規(guī)定執(zhí)行。7材料代號(牌號)7.1.1.2當板片材料選用C68700(HA177-2)、T70590(BFe10-1-1)時,性能應符合GB/T4156的要求,其埃里克森杯突試驗值不應小于9.5mm。7.1.2.1板片成型前表面不應有超過板片厚度負偏差的凹坑、劃傷、壓痕等缺陷。7.1.2.2板片成型后如有毛刺、凹坑、劃傷、壓痕等缺陷時,應進行修磨,圓滑過渡;不應有裂紋和微裂紋,不應對表面進行補焊。7.1.3.1板片兩端應有對稱的定位懸掛結構。7.1.3.2板片應有足夠的剛度,除懸掛部位可有加強零部件外,其余部位不應有加強零部件。7.1.3.3當單板換熱面積大于2m2時,板片的懸掛結構應采用補強片進行補強。7.1.3.4板片結構的設計強度應能夠承受失去一側流體的情況下引起的最大壓差。7.1.4.1板片厚度應滿足設計條件要求,可不考慮腐蝕裕量。7.1.4.2當設計壓力大于2.0MPa且單板換熱面積大于2m2時,成型前的板片厚度不應小7.1.4.3板片減薄量應小于板片成型前實測厚度的20%。7.1.5波紋深度和密封墊片槽深度偏差波紋深度和密封墊片槽深度允許偏差應按表2的規(guī)定執(zhí)行。表2波紋深度和密封墊片槽深度允許偏差士0.1587.1.6單板換熱面積板片單板換熱面積不應低于設計值的95%。7.2壓緊板和中間隔板7.2.1一般要求7.2.1.1壓緊板和中間隔板應有足夠的強度和剛度,板式熱交換器在正常工作狀態(tài)下不應發(fā)生泄漏。7.2.1.2單板換熱面積大于或等于2.0m2時,其活動壓緊板下端應設置可調節(jié)的落地支撐結構。7.2.2.1壓緊板和中間隔板材料應按表3的規(guī)定執(zhí)行。表3壓緊板和中間隔板材料材料代號(牌號)7.2.2.2當壓緊板和中間隔板不采用不銹鋼材料時,可采用S30408(06Cr19Ni10)、S31608(0Cr17Ni12Mo2)等不銹鋼材料包覆。7.2.3.1壓緊板和中間隔板外觀表面不應存在裂紋、氣泡、結疤、折疊、夾雜、氧化皮、孔洞和銹蝕等缺陷,且鋼板不應有目視可見的分層現(xiàn)象。7.2.3.2當外觀存在缺陷時,允許用修磨等方法清除,清理處應平滑無棱角,清理深度不應大于鋼板厚度的負偏差,處理后的鋼板厚度不應小于允許的最小厚度。7.2.4尺寸偏差7.2.4.1壓緊板表面平面度應小于或等于2mm/m,且不應大于3mm。7.2.4.2表面加工的線性尺寸偏差應符合GB/T1804—2000中m級的規(guī)定。7.3密封墊片7.3.1.1密封墊片材料應滿足設計溫度、設計壓力、介質特性等使用條件的要求。7.3.1.2密封墊片材料性能應按表4的規(guī)定執(zhí)行。表4密封墊片材料性能丁腈橡膠乙丙橡膠℃(方法N)9表4(續(xù))乙丙橡膠斷裂拉伸強度%(新月形,缺口lmm,或直角形)%“當設計壓力大于3.0MPa時,宜選用硬度90±5的密封墊片。7.3.1.3當選用表4以外的密封材料時,相關技術指標應由供需雙方商定。7.3.1.4使用同一配方,采用相同的橡膠、混合物原料及混煉工藝所生產的混煉膠可視為同一種7.3.2.1密封墊片主密封面應平整光滑,不應存在雜質、氣泡、凹陷等缺陷。7.3.2.2密封墊片單邊錯位不應大于0.2mm。7.3.2.3密封墊片表面的局部隆起或凹陷不應大于0.2mm,缺陷位置單邊長度不應大于2mm,寬度不應大于1.5mm。7.3.2.6在密封墊片的兩道密封之間應設有密封墊片泄漏信號槽,信號槽深度不應小于密封墊片7.3.2.7在每條密封墊片泄漏信號槽或非主密封區(qū)域應標識下列內容:7.3.3.1密封墊片的形狀應與板片墊片槽相吻合,密封墊片單邊長度偏差應符合表5的規(guī)定。板片縱向長度l?允許偏差7.3.3.2密封墊片厚度允許偏差值應按表6的規(guī)定執(zhí)行。表6密封墊片厚度允許偏差板片縱向長度l?厚度上導桿應滿足承受上導桿自重、活動壓緊板、中間隔板、密封墊片、夾緊螺柱、板片及所充介質(水或其他流體,取密度大者)載荷的1.5倍以上。導桿材料應按表7的規(guī)定執(zhí)行。材料代號(牌號)圓鋼導桿7.4.3.1導桿表面不應有裂紋、折疊、結疤、分層和夾雜。7.4.3.2導桿表面允許有局部發(fā)紋、凹坑、麻點、劃痕等缺陷存在,但不應超出表7相關材料標準的允許偏差。7.4.4尺寸偏差7.4.4.1導桿長度應按下式計算:L?≥S?+Ng×S?+(S?+S?)Np+式中:S?——壓緊板厚度,單位為毫米(mm);S?——中間隔板厚度,單位為毫米(mm);S?——密封墊片名義厚度,單位為毫米(mm);Ng——中間隔板數(shù)(個);Np——板片總數(shù)(個);l?——板片縱向長度,單位為毫米(mm);H——上下導桿內側間的距離,單位為毫米(mm)。7.4.4.2導桿切削加工的未注尺寸偏差應符合GB/T1804—2000中m級的規(guī)定。7.5.1.1夾緊螺柱材料應符合表8的規(guī)定。材料代號(牌號)7.5.1.2在不同溫度下夾緊螺柱的許用應力應按表9選取。當采取表9以外的材料時,其許用應力應按鋼材設計溫度下的屈服點RL除以表10中的安全系數(shù)ns確定。(牌號)熱處理狀態(tài)常溫強度許用應力調質調質(牌號)熱處理狀態(tài)常溫強度許用應力R調質調質固溶固溶固溶表10設計溫度下屈服點的安全系數(shù)熱處理狀態(tài)的安全系數(shù)n?馬氏體高合金鋼調質奧氏體高合金鋼固溶7.5.2.1夾緊螺柱不應有毛刺、銹斑和阻礙量規(guī)通過的缺陷。7.5.2.2夾緊螺柱允許彎曲度不應大于0.1mm/100mm。7.5.2.3夾緊螺柱表面應做防腐處理。7.5.3尺寸偏差7.5.3.1夾緊螺柱長度L?應按下式計算:L?≥2S?+Ng×S?+(S?+S?)Np+δ+1.5Np式中:S?——板片厚度,單位為毫米(mm);S?——中間隔板厚度,單位為毫米(mm);S?——密封墊片名義厚度,單位為毫米(mm);Ng——中間隔板數(shù)(個);Np——板片總數(shù)(個);δ———夾緊螺柱上所有螺母與密封墊片厚度之和,單位為毫米(mm)。7.5.3.2夾緊螺柱光桿長度不應大于夾緊長度,夾緊長度應按下式計算:式中:L———夾緊長度,單位為毫米(mm);Np——板片總數(shù)(個);b——板間距,單位為毫米(mm);S?——中間隔板厚度,單位為毫米(mm)。7.5.3.3夾緊螺柱的結構形式及尺寸偏差應按GB/T3103.1的規(guī)定執(zhí)行,螺紋尺寸偏差應按GB/T197的規(guī)定執(zhí)行,未注明尺寸偏差應符合GB/T1804—2000中m級的規(guī)定。7.6接管7.6.1.1接管材料應滿足管內流體介質使用條件的要求。7.6.1.2接管材料性能應按表11的規(guī)定執(zhí)行。材料代號(牌號)接管表面存在的不超過其厚度負偏差的劃傷、凹坑等缺陷應處理平滑。7.6.3.1接管應采用雙頭螺柱連接或法蘭連接或活接連接,連接形式應在圖樣中明確。7.6.3.2法蘭螺栓孔或壓緊板上的螺柱孔應按接管中心的鉛垂線跨中布置。7.6.3.3用于連接雙頭螺柱所開的孔不應穿透壓緊板體,孔內未穿透部分厚度不應少于壓緊板厚度的1/4,孔內螺紋最小長度應為雙頭螺柱直徑值。7.6.3.4板式熱交換器流道布置應能通過接管排空內部介質。7.6.3.5法蘭連接件伸出部分長度應保證連接螺栓在法蘭兩側都能安裝和拆卸。接管應能承受由管道所引起的力和力矩。接管載荷應按下列規(guī)定確定:a)標準用途載荷可按式(4)和式(5)計算,也可按表12選取。 (4) (5)F——由管道所引起的力,單位為牛(N);PN——管道公稱壓力,單位為牛(N);M——由管道所引起的力矩,單位為牛米(N·m)。表12標準用途載荷MM01b)苛刻用途荷載應按式(6)和式(7)計算: (6)M=4(DN—25)1.4+PN×DN2.7× (7)PN——管道公稱壓力,單位為牛(N);c)力與力矩的方向示意宜采用標準接管載荷,見圖2。圖2力與力矩的方向示意7.6.5尺寸偏差7.6.5.1對有合金襯里的接管,襯里厚度不應小于1mm。7.6.5.2接管法蘭密封面與接管中心線的垂直度偏差不應大于法蘭外徑的1%(法蘭外徑小于法蘭材料應按表13的規(guī)定執(zhí)行。表13法蘭材料材料代號(牌號)法蘭外觀及尺寸偏差應符合GB/T9124.1和GB/T9125.1的規(guī)定。板式熱交換器的活動壓緊板和中間隔板上宜設置滾動機構。滾動機構板式熱交換器支柱可選用工字鋼、槽鋼和矩形管。支柱結構的強度應a)相對濕度大于90%;b)環(huán)境風速大于2m/s;c)焊件溫度低于15℃。b)半焊式板式熱交換器板片對的焊接應采用激光焊或等離子弧焊。7.11.1.3焊接接頭質量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a)接管對接焊接接頭對口錯邊量不應大于對口處鋼材厚度的1/4;f)半焊式板式熱交換器板片對焊接前,應對焊接接頭10mm以內表面進行清潔;a)當接口采用金屬全襯層時,內襯管為焊接接管,內襯管焊后應按NB/T47013.5—2015進行100%滲透檢測,不低于I級為合格。b)公稱尺寸大于或等于DN250接管對接連接的焊接接頭,應按NB/T47013.2—2015進行局部射線檢測,不低于Ⅱ級為合格。檢測長度不應少于焊縫長度的20%,且不小于250mm。c)公稱尺寸小于DN250接管對接連接的焊接接頭,應按NB/T47013.5—2015和圖樣規(guī)定方法對其表面進行100%滲透檢測,不低于I級為合格。d)所有接口金屬襯層的連接焊接接頭應按NB/T47013.5—2015進行100%滲透檢測,不低于7.11.1.5半焊式板式熱交換器板片對焊接接頭不得進行返修,其他焊接接頭返修應符合下列a)當焊接接頭需要返修時,其返修工藝應符合7.11.1.2的有關規(guī)定;b)焊接接頭同一部位的返修次數(shù)不應超過2次,返修次數(shù)、部位和返修情況應記入產品質量7.11.2組裝7.11.2.1板式熱交換器應按產品圖樣和板片組合流程圖進行組裝。7.11.2.2密封墊片宜采用機械裝卡方式固定到板7.11.3.1組裝后板片錯邊量不應大于2mm,且板束不應有明顯的波浪形。7.11.3.2板式熱交換器需涂漆的金屬表面,涂漆前應干7.11.3.4板式熱交換器的碳素鋼、零部件外露表面應采取防銹措施,法蘭密封面宜涂油(脂)7.11.4平行度偏差板束夾緊時,應均勻對稱地擰緊夾緊螺柱(或頂桿),以保持板片的平行狀態(tài)。組裝后,當夾緊尺寸L≤1000mm時,兩壓緊板間的平行度偏差不應大于2mm;當夾緊尺寸L>1000mm時,兩壓緊板的平行度偏差不應大于夾緊尺寸L的0,3%,且不應大于4mm。7.11.5夾緊尺寸偏差夾緊尺寸的偏差不應大于夾緊長度的1%;當夾緊長度小于100mm時,偏差不應大于1mm。7.11.6壓力降在設計流量下,板式熱交換器的冷熱側壓力降均不應大于50kPa。7.11.7強度7.11.8能效板式熱交換器能效等級不應低于表14中規(guī)定的能效指標限定值。表14能效等級能效指標(EEI)下限1級2級3級8試驗方法8.1板片8.1.1材料8.1.2外觀板片微裂紋檢驗按NB/T47013.5的規(guī)定執(zhí)行,可采用滲透或熒光紫外線進行檢測。8.1.4厚度8.1.4.1板片成型前厚度采用千分尺測量平均分布的8個點,并取最小值。8.1.4.2板片減薄量應至少選擇波峰、波谷4個最不利測量點計算取最大值。8.1.5.1波紋深度用百分表進行檢測,檢測點分布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a)從板片長邊對稱中心線起,沿板片縱向每米長度不應少于3排檢測點(含對稱線點),縱向長度小于1m時,按1m計算;b)從板片短邊對稱中心線起,沿板片橫向檢測點間距不應大于200mm,且不少于2點(含對8.1.5.2密封墊片槽深度用百分表進行檢測,檢測點應均勻分布,兩端各4點,每側直線部分每米長度檢測3點(直線段長度小于1m時,按1m計算)。單板換熱面積采用三維光學測量儀測量或通過式(8)和式(9)計算。波紋截距表面長度和波紋截距長度示意見圖3。當板片不同區(qū)域的波紋節(jié)距相差較大時,應分別計算換熱面積。 (8) a—單板換熱面積,單位為平方米(m2);a1——板片中參與換熱的投影面積,單位為平方米(m2);l′——波紋截距表面長度,單位為毫米(mm);l——波紋截距長度,單位為毫米(mm)。l——圖3波紋截距表面長度和波紋截距長度示意8.2壓緊板和中間隔板8.2.1材料8.2.2外觀8.2.3尺寸偏差8.2.3.1厚度采用游標卡尺測量,長度采用卷尺測量。8.2.3.2平面度采用鋼直尺和塞尺測量。8.3密封墊片8.3.1材料8.3.1.1硬度試驗按GB/T531.1或GB/T531.2執(zhí)行。密封墊片硬度采用硬度計測量,檢測點應沿整條密封墊片均勻分布,其中兩端各4點,二道密封處各2點,每側直線部分每米長度檢測3點(直線段長度小于1m時,按1m計算)。8.3.1.2斷裂拉伸強度和拉斷伸長率按GB/T528的規(guī)定執(zhí)行。8.3.1.3撕裂強度按GB/T529的規(guī)定執(zhí)行。8.3.1.4壓縮永久變形按GB/T7759.1的規(guī)定執(zhí)行。8.3.2外觀8.3.2.1密封墊片外觀采用目視檢查;有缺陷時,應使用相應的量具逐條進行測定。8.3.2.2密封墊片橫截面質量及截面尺寸用切割解剖法進行檢驗,缺陷尺寸用投影儀測量。8.3.3尺寸偏差8.3.3.1墊片長度通過板片進行檢測。將密封墊片平放入對應板片的密封墊片槽中,用游標卡尺測量其相對超差尺寸。8.3.3.2密封墊片厚度采用測厚儀進行檢測,檢測點應均勻分布,其中兩端各4點;二道密封處各2點,每側直線部分每米長度檢測3點(直線段長度小于1m時,按1m計算)。導桿的載荷能力核查設計文件。8.4.2材料導桿材料檢查質量證明文件。外觀采用目視和量尺檢測。8.4.4尺寸偏差導桿長度采用卷尺或直尺測量。8.5夾緊螺柱8.5.1材料夾緊螺柱材料檢查質量證明文件。8.5.2外觀外觀采用目視和量尺檢測。8.5.3尺寸偏差夾緊螺柱長度采用卷尺測量,直徑采用游標卡尺測量。夾緊螺柱螺紋采用螺紋環(huán)規(guī)測量。接管材料檢查質量證明文件。外觀采用目視檢測。型式檢驗時將組裝后的板式熱交換器放置在平整的地面上,充滿水靜置24h后目視無變形、無8.11.1.3焊縫寬度、焊腳高度、焊接接頭余高、接管對接連接接頭對口錯邊量采用焊縫檢驗尺8.11.2.1查驗熱交換器是否按產品流程圖裝配。8.11.7.1強度試驗宜采用液壓試驗,試驗壓力應為設計壓力的1.3倍。8.11.7.2試驗介質宜采用清潔水。奧氏體不銹鋼板片組裝的板式熱交換器,水中氯離子含量不應超過25mg/L。8.11.7.3試驗應采用兩個精度等級不低于1.6級、量程相同并經過校正的壓力表。壓力表的量程應為設計壓力的1.5倍~3倍,表盤直徑不應小于100mm。8.11.7.4板式熱交換器兩側應分別進行單側壓力試驗。一側進行壓力試驗時,另一側應處于無壓力狀態(tài)下。8.11.7.5試驗時應在適當位置設置排氣口,充滿水時應將板式熱交換器內的空氣排盡。試驗過程中應保持板式熱交換器觀察面的干燥。8.11.7.6試驗時應緩慢升壓,達到規(guī)定的試驗壓力后,保壓時間不應少于30min,并對所有密封面和受壓焊接部位進行檢查。檢查期間壓力應保持不變,板式熱交換器無滲漏,無可見變形和異常聲響。不應采用連續(xù)加壓或擰緊夾緊螺柱(或頂桿)以維持壓力不變的做法。8.11.7.7板式熱交換器壓力試驗合格后,應排盡流道內的積水。板式熱交換器的能效測試與評價應按TSGR0010的規(guī)定執(zhí)行。9檢驗規(guī)則9.1檢驗分類9.1.1板式熱交換器的檢驗分為出廠檢驗和型式檢驗。9.1.2檢驗項目應按表15的規(guī)定執(zhí)行。表15檢驗項目檢驗項目出廠檢驗型式檢驗板片√√√結構√√厚度√√波紋深度和密封墊片√√單板換熱面積√√√√√√√√密封墊片√√√√√√√√√√√√√√表15(續(xù))檢驗項目出廠檢驗型式檢驗√√√√√√√√√√結構√強度√√√外觀及尺寸偏差√√√√√√√√√√√√強度√能效√代表出廠檢驗只檢查質量證明文件,型式檢驗檢查質量證明文件和材料化學成b代表出廠檢驗采用抽樣檢驗,其他為全部檢驗。9.2.1每臺板式熱交換器出廠前應按表15的規(guī)定進行檢驗,合格后方可出廠。出廠時應附合格證9.2.2有下列情況之一時,應抽取一張成型板片對減薄量進行檢驗,檢驗結果應符合7.1.4.3的a)同一次裝卡模具、同一爐批號材料壓制的板片為一批。每批板片抽0.3%且不應少于3片,按7.1.5對板片的密封墊片槽深度和波紋深度尺寸進行檢驗。當發(fā)現(xiàn)有1張板片不合格時,應逐張b)同一次裝卡模具、同一爐批號材料壓制的板片為一批。不銹鋼板片每批抽取0.3%且不應少于2片,其他材質板片每批抽取1%且不應少于3片,按8.1.2對微裂紋進行檢驗。當出現(xiàn)1張a)同一批密封墊片材料、在同一模腔連續(xù)硫化加工的同一規(guī)格的密封墊片為一批,每批次300條抽取1條且不應少于1條,按8.3.1.4對壓縮永久變形進行檢驗。當出現(xiàn)不合格項時應加倍b)每批抽取1%且不應少于1條,按7.3.3對尺寸偏差進行檢驗。當出現(xiàn)不合格項時,應加9.3.1有下列情況之一時,應進行b)結構、材料、工藝有較大改變可能影響d)正式生產,每4年或壓制10萬片時;9.3.2型式檢驗抽樣方法應符a)抽樣可在生產線終端經檢驗合格的產品中隨機抽取,也可在產品庫中隨機抽取,或者從已b)每一個規(guī)格供抽樣的基數(shù)不應少于3臺,抽樣1臺。9.3.3合格判定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a)型式檢驗項目按表15的規(guī)定,所有樣品全部檢驗項目符合要求時,判定產品合格;b)當出現(xiàn)不合格項時,應加倍抽樣復驗不合格項。當復驗符合要求時,則判定產品合格;當h)設備質量;j)制造單位名稱;1)流程組合方式。a)應采用對密封墊片無損害、無污染的包裝材料進行包裝;10.2.4密封墊片可每10條或者每5條單獨捆扎,并有對應卡片標識??ㄆ瑧铝袃热荩篵)材質;h)制造商名稱。a)用途、項目號、工程名稱、檔案號;b)設計壓力、最大允許工作壓力、試驗壓力、設計溫度及板式熱交換器試驗和操作限制;f)外形尺寸;1)所用標準;m)密封墊片材料及與板片的固定方式。c)板片、壓緊板、夾緊螺柱、法蘭、接管、密封墊片及承受內壓焊接接頭用焊接材料的材料d)外觀及幾何尺寸檢驗結果;f)無損檢測檢驗報告(需方有要求時);g)焊接質量檢查結果(包括返修記錄)。d)安裝、組裝注意事項;f)拆卸注意事項;h)板片清洗方法。板式熱交換器化學清洗宜按附錄A的規(guī)定執(zhí)行。10.2.10制造單位應將板式熱交換器的生產質量證明記錄文件至少保存5年。板式熱交換器在運輸過程中不應與有腐蝕、可能會損害密封墊片的物10.3.2.1板式熱交換器應存放于干燥通風的房間,不應與酸、堿、油類、有機溶劑及片的物質接觸,避免重壓,環(huán)境溫度宜為0℃~40℃。a)應在陰涼、干燥、避免陽光的環(huán)境中密封存放,不應發(fā)生水汽凝結。環(huán)境相對濕度宜小于70%,溫度宜為0℃~40℃。b)密封墊片的存儲年限應按表16的規(guī)定執(zhí)行。表16密封墊片儲存年限年乙丙橡膠32310.3.2.3板式熱交換器存放期超過半年時,應預先松開夾緊螺柱,使兩壓緊板間的尺寸達到1.2(規(guī)范性)板式熱交換器化學清洗方法A.1清洗判定和清洗方式A.1.1有下列情況之一時,應對板片進行清洗:a)壓力降大于正常運行時的1.5倍;b)板片上的水垢達到0.5mm;c)換熱效果顯著下降,無法滿足供熱需求。A.1.2板式熱交換器(以下簡稱熱交換器)板片可采用免拆卸清洗或拆卸清洗方法。A.2資料收集A.2.1熱交換器清洗前應收集有關資料,包括基本參數(shù)和使用情況?;緟?shù)應包括下列內容:a)密封板片材質;b)板片厚度、波紋深度;c)換熱面積;d)設計工況壓力降;e)冷熱水的進出口連接方式及規(guī)格尺寸。A.2.2熱交換器使用情況應包括下列內容:a)使用年限;b)實際壓力降及對應流量;c)一次側和二次側供回水溫度;d)有無泄漏及泄漏原因;e)歷次清洗記錄;f)密封墊片更換記錄;g)系統(tǒng)運行水質報告;h)進出口閥門嚴密性是否良好;i)出入口管道與閥門之間是否有排污閥門或壓力表等。A.3清洗前準備工作A.3.1選擇清洗場地,確定放置清洗槽、清洗泵的位置,清洗操作區(qū)域附近不應有易燃易爆物品,不應有高壓電設施。A.3.2確定熱交換器的出入口到清洗設備放置區(qū)域之間的距離。A.3.3確定熱交換器的現(xiàn)場水源與清洗系統(tǒng)之間的距離,現(xiàn)場水源供水量及水質情況。A.3.4選擇清洗現(xiàn)場排污點或廢液處理點的位置,確定排污容量、排污管道材質。A.3.5確定熱交換器現(xiàn)場電源的容量、電壓,有無臨時配電柜,電源位置與清洗系統(tǒng)之間的距離。A.3.6確定熱交換器現(xiàn)場有無熱源,確定熱源的位置。A.3.7熱交換器安裝高度超過2m時,應搭設腳手架。A.3.8確認熱交換器密封墊片的備件數(shù)量。A.3.9清洗前記錄設備運行壓力降和運行溫度。A.4免拆卸清洗A.4.1設備系統(tǒng)隔離A.4.2.1在熱交換器一次側、二次側系統(tǒng)進出口閥門與熱交換器之間的接管底部應開孔焊接法蘭A.4.2.2短管材質及壁厚應與接管材質及壁厚一致。清洗接口尺寸可按表A.1的規(guī)定執(zhí)行。表A.1清洗接口尺寸A.4.3.1熱交換器最低處的接頭應在接管管道最下部,并與水平管道成90°夾角開孔焊接,有利A.4.3.2熱交換器最高處的接頭應在接管管道最上部,并與水平管道成90°夾角開孔焊接,有利熱交換器接管最下部的臨時接頭應為清洗液的進液口,接管最A.4.5臨時管線連接A.4.5.1從熱交換器的接管管道下部接口接臨時管道至清洗系統(tǒng)的出口閥門。A.4.5.2從熱交換器的接管管道上部接口接臨時管道至清洗系統(tǒng)的入口閥門,高處應加裝排A.4.6清洗系統(tǒng)A.4.6.1清洗系統(tǒng)由離心泵、出入口閥門、取樣閥、清洗槽、臨時管道、壓力表、溫度計、排污A.4.6.2清洗泵應選用離心泵,流量宜為20m3/h~50m3/h,揚程宜為30mH?O~50mH?O,電壓應為220V/380V。A.4.6.3清洗系統(tǒng)使用的泵、閥門和管件應采用耐清洗劑腐蝕的材料。A.4.6.4壓力表宜選用兩個精度等級不低于1.6級、量程相同并經過校正的壓力表,表盤直徑不應小于100mm。A.4.6.5溫度測量宜選用熱電阻溫度計,量程應為0~100℃。A.4.6.6清洗槽宜采用不銹鋼或高聚物聚丙烯(PP)、聚氯乙烯(PVC)材質,清洗槽的出口閥門應設置在距離清洗槽底100mm處,并應在清洗槽最低處安裝排液口。A.4.7.1清洗用水宜采用去離子水或軟化水。A.4.7.2向清洗槽內注入水,啟動清洗泵,運行清洗系統(tǒng),檢查泄漏點,清洗系統(tǒng)應無泄漏。圖A.1清洗系統(tǒng)流程示意A.4.8清洗劑準備A.4.8.1清洗劑不應使用強酸。宜選用中性清洗劑或復合有機酸清洗劑,清洗劑中氯離子含量應A.4.8.2酸洗緩蝕劑宜選用多用酸洗緩蝕劑。A.4.9水沖洗啟動清洗泵,采用低進高出方式將熱交換器注滿水,保持水槽水位在1/2以上,應進行連續(xù)沖洗直至排污口水清潔,結束水沖洗。A.4.10循環(huán)清洗A.4.10.1應根據(jù)系統(tǒng)水容積配制緩蝕劑、清洗劑。A.4.10.2向清洗槽中加入全部緩蝕劑,宜循環(huán)清洗20min~30min。A.4.10.3向清洗槽中緩慢加入清洗劑,此期間系統(tǒng)應持續(xù)循環(huán)清洗,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