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級上學期物理期末復習(易錯60題44大考點)_第1頁
人教版八年級上學期物理期末復習(易錯60題44大考點)_第2頁
人教版八年級上學期物理期末復習(易錯60題44大考點)_第3頁
人教版八年級上學期物理期末復習(易錯60題44大考點)_第4頁
人教版八年級上學期物理期末復習(易錯60題44大考點)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62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八年級上學期物理期末復習(易錯精選60題44大考點)訓練范圍:人教版:

八年級上冊第1章~第6章。一.長度的單位及其換算(共1小題)1.(2023秋?大觀區(qū)校級期末)(1)芯片被譽為“現(xiàn)代工業(yè)的糧食”,是制造業(yè)的核心技術。近年,我國芯片技術飛速發(fā)展,據(jù)報道:我國中科院技術全球首創(chuàng)有了2nm芯片。2nm=m。(2)某學校在開展課后服務活動時,每周二下午安排50min足球興趣拓展,50min合s。二.時間的測量(共1小題)2.(2023秋?射洪市期末)如圖所示,用刻度尺測物體的長度,則該刻度尺的分度值是mm,所測物體的長度是cm,粗心的小明又用刻度尺對物理筆記本進行了四次測量,四次測量的數(shù)據(jù)分別記為25.46cm、25.45cm、25.66cm、25.47cm,這個筆記本長度最后應記為cm。圖中停表所示的時間為s。三.速度推導公式求解路程和時間(共2小題)3.(2023秋?梅里斯區(qū)期末)甲、乙兩物體做勻速直線運動,它們的速度之比為3:1,通過的路程之比為2:3,那么甲、乙兩物體運動的時間之比是()A.2:9 B.2:1 C.9:2 D.1:24.(2023秋?江油市期末)汽車遇到意外情況時,緊急停車要經(jīng)歷司機的反應和制動兩個過程,汽車在司機的反應過程中做勻速直線運動,在制動過程做變速直線運動,如圖所示。若汽車以72km/h的速度在平直的公路上行駛,緊急停車時,在反應過程中所用的時間為0.7s,制動過程中所用的時間為2.3s,制動過程中通過的距離為16m。(1)汽車在反應過程中汽車行駛的距離為多少m?(2)汽車在制動過程中的平均速度為多少m/s?(保留兩位小數(shù))(3)緊急停車全程的平均速度為多少m/s?四.勻速直線運動(共1小題)5.(2023秋?建鄴區(qū)期末)取兩個不同的小球,讓它們從不同的高度分別自由落下,并以豎直墻磚為背景(每塊墻磚均相同),當進入豎直墻磚區(qū)域時,用照相機通過每隔相等的時間曝光,一次的方法記錄小球的運動過程,如圖甲是其中一段的示意圖。(1)由圖甲可知,拍照記錄中的(選填“小球1”或“小球2”)始終做勻速直線運動;(2)若測得CD間的平均速度為1m/s,且AB之間的距離是CD之間距離的0.7倍,則AD間的平均速度為m/s,若用刻度尺測得照片上EF之間的距離為7.5cm,照片與實際物體的尺寸大小之比為1:10,則照相機每隔s曝光一次;(3)圖乙所示的圖像能大致反映兩個小球在豎直墻磚區(qū)域內運動過程的是。五.平均速度(共2小題)6.(2023秋?漢中期末)曉燕同學在學校今年秋季運動會50米賽跑中以8s的成績獲得冠軍,測得她在30m處的速度是6m/s,到終點時的速度為7m/s,則全程內的平均速度是()A.6m/s B.6.25m/s C.6.5m/s D.7m/s7.(2023秋?高新區(qū)期末)周末小妙同學和家人來到興隆湖濕地公園鍛煉身體,他們準備環(huán)湖運動一周。媽媽打開了手機上可以記錄時間、路程和配速(每千米所需要的時長)的跑步軟件后,開始了環(huán)湖慢跑,他們以8分20秒的配速跑了30min,停下休息了10min后,利用路邊的共享單車體驗了環(huán)湖公路的騎行,歷時20min完成了后面5.4km的路程。根據(jù)以上信息,求他們:(1)跑步過程的平均速度是多少m/s?(2)環(huán)湖運動全程的平均速度是多少km/h?六.s-t圖像描述物體的運用(共1小題)8.(2024春?和縣校級期末)在水平路面上,甲、乙兩車從t=0時由同一起點向同一方向運動,兩車運動的路程﹣時間圖象分別如圖中的甲、乙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A.在0~5s內,甲、乙兩車行駛的路程相同 B.在0~5s內,以甲為參照物乙向甲的后方運動 C.在第10s時,甲、乙兩車行駛的速度相同 D.在0~10s內,甲車的平均速度大于乙車的平均速度七.s-t圖像與v-t圖像的聯(lián)系與區(qū)別(共1小題)9.(2023秋?建鄴區(qū)期末)如圖甲,興趣小組在調試一臺自制激光雕刻機,激光頭的初始位置位于平臺的左上角,為將其移至待雕刻物體處,需用電動機M帶動橫桿上的激光頭沿x方向移動、電動機N帶動橫桿和激光頭沿y方向移動,現(xiàn)同時啟動電動機M和N工作3s,激光頭沿x方向運動的s﹣t圖像如圖乙,沿y方向運動的v﹣t圖像如圖丙,3s內激光頭沿y方向運動8cm,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在0~3s內,激光頭沿x方向運動的平均速度為4cm/s B.在0~3s內,激光頭沿y方向先做減速運動后做加速運動 C.激光頭在第1秒末的位置與第2秒末的位置間的直線距離為5cm D.激光頭在第3秒末的位置與初始位置間的直線距離與時間之比為14:3八.測量平均速度的實驗原理(共1小題)10.(2023秋?沙河口區(qū)期末)在“測量小車沿斜面向下運動的速度”實驗中,同學們將小車從A處靜止釋放,用頻閃相機每隔0.5s曝光一次,拍攝的頻閃照片如圖甲所示。(1)該實驗的原理是。(2)小車通過AD段的速度是cm/s。該速度表示的是(將正確選項的字母填在橫線上)。A.小車在A點運動的快慢程度;B.小車在D點運動的快慢程度;C.小車在AD中點運動的快慢程度;D.小車從A點運動到D點的平均快慢程度。(3)由照片可知,小車做直線運動(選填“勻速”、“加速”或“減速”)。(4)各實驗小組交流時,細心的同學發(fā)現(xiàn);實驗用的小車和木板相同,在第一個0.5s內,有的小車運動的AB之間距離較長,有的較短。造成這種差別的原因可能是。(5)圖乙是“激流勇進”游樂項目。游船從高處沿滑道下滑,沖入水中,極具挑戰(zhàn)性。為保證安全,適當減小游船滑到底端的速度,請結合上述實驗,給滑道設計者提一個合理建議:。九.密度的簡單計算(共5小題)11.(2023秋?銅梁區(qū)期末)小明將水、油、蜂蜜三種密度不同的均勻液體,按照“蜂蜜→水→油”的順序小心翼翼地倒入杯中,模擬調制“雞尾酒”。第一杯中,三種液體的體積相同;第二杯中,三種液體的質量相同。若兩個空杯完全相同,且兩杯“雞尾酒”都剛好裝滿,則第一杯和第二杯“雞尾酒”的質量m1和m2的關系是()A.m1>m2 B.m1=m2 C.m1<m2 D.無法確定12.(2023秋?盤山縣期末)小雪節(jié)氣后,東北的天氣越來越冷。請根據(jù)這一現(xiàn)象回答下列問題。(1)小明早起上學時發(fā)現(xiàn)地面和屋頂出現(xiàn)了霜、窗玻璃上出現(xiàn)冰花,這是由于空氣中的水蒸氣遇冷形成的小冰晶。(2)坐在熱炕上吃凍梨是東北人冬天里的一種特有享受。凍梨跟凍柿子、凍豆腐差不多,都是大自然對東北人民“寒冷的饋贈”。人們通常用(選填“冷水”或“熱水”)緩梨,這是因為凍梨溫度低于零攝氏度,當遇恒溫的零攝氏度的水時,會(選填“吸收”或“放出”)水中的熱量使其內部融化。(3)下過雪的街道小美在路邊發(fā)現(xiàn)了晶瑩的小冰塊,當她拿起小冰塊,讓太陽光經(jīng)過小冰塊會發(fā)現(xiàn)呈現(xiàn)五顏六色的光,這是屬于光的現(xiàn)象。當冰塊靠近書本時,請問她該如何磨冰塊,可以看到書本上的字被放大了。(4)當小冰塊融化成水后質量、體積(選填“變小”“變大”“不變”)。13.(2023秋?鼓樓區(qū)校級期末)如圖甲所示,冰塊中有一金屬塊,冰和金屬塊的總質量是144g,將冰塊放入底面積為100cm2盛有水的圓柱形容器中,冰塊完全沉入水中,這時容器中的水面上升了1.2cm,當冰全部熔化后容器里水面又下降了0.1cm,如圖乙所示。則冰塊的質量是g,金屬塊的密度是kg/m3。(已知ρ冰=0.9×103kg/m3)14.(2023秋?關嶺縣期末)受強冷空氣影響,自2023年12月15日開始,貴州自東北向南氣溫先后劇烈下降,多地迎來了今年的第一場雪,如圖所示。小宇走到剛下的積雪上面,感覺很松軟,他對雪產(chǎn)生了好奇。小宇用一個帶有刻度的容器收集了1600mL積雪,用電子秤測得該容器裝雪前后質量之差為400g。小宇看到道路交通管理工作人員在積雪路面撒鹽來熔化積雪,于是他通過向該容器內加鹽水的方式模擬了這個過程。容器內的積雪完全熔化后,形成了鹽的質量占鹽水總質量之比為15%的鹽水,這種鹽水的密度為1.1×103kg/m3,此時容器中的液面在800mL處。問:(1)小宇采集的積雪的密度是多少?(2)若組成雪花的冰晶密度為0.8g/cm3,則小宇采集的積雪中,空氣的體積占了多少?(用百分比表示)(3)小宇向容器內添加的鹽水中,鹽的質量占鹽水總質量的百分比是多少?15.(2023秋?安慶期末)用一只杯子盛某種液體,測定液體體積V和液體與杯子的總質量m的關系如圖中的圖線AB所示,則:(1)該液體的密度是多少g/cm3。(2)裝滿水時杯子和水的總質量是0.24kg,杯子的容積是多少cm3?一十.氣體密度的計算(共2小題)16.(2023秋?福山區(qū)期末)一只總質量為90kg的氧氣瓶,瓶內氧氣密度為ρ0,使用半小時質量變?yōu)?0kg,瓶內氧氣的密度為ρ0;再使用一段時間,質量變?yōu)?0kg,此時瓶內氧氣的密度為()A.ρ0 B.ρ0 C.ρ0 D.ρ017.(2023秋?鳳陽縣期末)一個鋼瓶內裝有密度為6kg/m3的氧氣,某次搶救病人用去了,鋼瓶內剩余氧氣的密度為()A.6kg/m3 B.1kg/m3 C.2kg/m3 D.3kg/m3一十一.密度公式的變形運用計算質量和體積(共1小題)18.(2023秋?和平縣期末)市場上出售醬油的瓶上標有“2L”字樣,已知該瓶內醬油的密為1.15×103kg/m3,這瓶內醬油的質量為kg,這醬油用去一半后,醬油的密度為g/cm3。某鋼瓶內的氧氣密度為6kg/m3,一次氣焊用去二分之一的氧氣,則瓶中剩余氧氣的密度為kg/m3。一十二.測量固體的密度(共1小題)19.(2023秋?東莞市期末)洛陽牡丹石又名牡丹玉,墨綠色的石體上嵌有天然形成的白色,青色的牡丹花,有很高的觀賞價值,小樂想了解牡丹石的密度。于是找到兩塊大小不同的牡丹石,來到實驗室完成如下操作。準備實驗器材:托盤天平,量筒,燒杯、水,細線。(1)將天平放置在桌面上,把游碼移到標尺左端的零刻度線處,發(fā)現(xiàn)指針如圖所示,此時應將平衡螺母向(選填“左”或“右”)調節(jié),使天平平衡;(2)用托盤天平測得小塊兒牡丹石的實驗數(shù)據(jù),如圖甲所示,則其質量為克;(3)將小塊牡丹石放入裝有20mL水的量筒中后液面位置如圖乙所示,則小牡丹石的體積為m3,小牡丹石的密度是kg/m3;(4)小樂想用同樣的方法測出大塊兒牡丹石的密度,發(fā)現(xiàn)大牡丹石不能直接放入量筒。于是聰明的小樂進行了如下的操作:①用天平測量大牡丹石的質量m1;②將大牡丹石放入盛水燒杯后,測量燒杯質量m2,并標記水面位置;③撈出大牡丹石后,再補水到標記處后測量燒杯的質量m3;根據(jù)測的質量值,得出大牡丹石的密度表達式為:(用符號表示);(5)小樂再次完成(3)中測量過程,發(fā)現(xiàn)第二次取出大牡丹石時沾了更多的水。經(jīng)他的分析認為再次測量后,算得到的密度值與前者密度值相比(選填偏大、偏小或仍然不變)。一十三.密度與溫度的關系(共1小題)20.(2023秋?贛縣區(qū)期末)如圖甲所示是中國特色工藝品“走馬燈”。其內部結構如圖乙所示,使用時點燃“走馬燈”下的蠟燭,點燃的蠟燭(選填“是”或“不是”)光源:稍后,紙筒內部的空氣溫度升高,體積膨脹,此時內部空氣密度(選填“變大”、“變小”或“不變”)而上升,形成氣流,使紙筒頂部的風車轉動,從而帶動固定在轉軸上的紙馬轉動。一十四.聲音的傳播條件(共1小題)21.(2023秋?喀什地區(qū)期末)如圖所示兩個聲學實驗。(1)把正在發(fā)聲的音叉放到盛水的水槽中,看到水花濺起,如圖甲所示,這里“水花”把實驗現(xiàn)象放大,這個實驗驗證了聲音是由物體產(chǎn)生的;(2)如圖乙所示的是探究聲音傳播時使用的實驗裝置,把敲擊后的金屬環(huán)懸掛在密封的鐘罩內,用兩用打氣筒向外抽氣,會聽到金屬環(huán)發(fā)出的聲音(選填“越來越小”或“越來越大”);繼續(xù)抽氣,最后幾乎聽不到金屬環(huán)發(fā)出的聲音,由此推理可得:。一十五.回聲測距(共2小題)22.(2023秋?沙依巴克區(qū)校級期末)某固定測速儀的原理如圖所示,汽車向測速儀的方向勻速駛來,測速儀向汽車發(fā)出兩次短促的(超聲波)信號,第一次發(fā)出信號到測速儀接收到信號用時0.6s,則汽車第一次接收到信號時到測速儀的距離m。第二次發(fā)出信號到測速儀接收到信號用時0.4s,發(fā)出兩次信號的時間間隔是1.8s,超聲波的速度是340m/s,若汽車速度保持不變,測速儀在發(fā)出第二個信號后,再隔0.9s發(fā)出第三個信號,則第三次發(fā)出信號到測速儀接收到信號用時s。23.(2023秋?陽谷縣期末)國慶期間,小明爸爸自駕帶小明到登封少林寺游玩。途徑行駛緩慢路段時,小明爸爸在某一時刻鳴笛,在3s后聽到從前方峭壁反射回來的聲音(已知聲音在空氣中的傳播速度為340m/s),請根據(jù)以上條件計算下列問題:(1)假設汽車靜止不動,求小明爸爸鳴笛時汽車到峭壁的距離。(2)如果小明爸爸開車以20m/s的速度向著峭壁開去,那么鳴笛時汽車到峭壁的距離是多少米?(3)如果小明爸爸開車以10m/s的速度遠離峭壁開去,求聽見回聲時汽車到峭壁的距離。一十六.根據(jù)音色辨別發(fā)聲體(共1小題)24.(2023秋?黃岡期末)小雨用一款手機上的聲音測試軟件測試不同樂器發(fā)出的聲音數(shù)據(jù),她先后用鋼琴、吉他和笛子分別奏出不同的聲音,在相同條件下測得的數(shù)據(jù)如下表。關于這三種樂器發(fā)出的聲音,下列分析正確的是()樂器鋼琴吉他笛子數(shù)據(jù)A523Hz1046Hz523Hz數(shù)據(jù)B60dB52dB52dBA.吉他發(fā)出聲音的響度最大 B.吉他和笛子發(fā)出聲音的音色相同 C.鋼琴和笛子發(fā)出聲音的音調相同 D.吉他發(fā)出的聲音是超聲波一十七.音調、響度、音色的比較(共1小題)25.(2024春?海口期末)唐詩是中華民族珍貴的文化遺產(chǎn)之一,也是中華文化寶庫中的一顆明珠,下列詩句中與聲音有關的知識分析正確的是()A.“誰家玉笛暗飛聲,散入春風滿洛城”,笛聲是通過風吹入人耳的 B.“不敢恐高聲語,驚天上人”,”高聲“是指聲音的音調高 C.“時時聞鳥語,處處是泉聲”,我們能分辨“鳥語“和”泉聲”,是因為響度不同 D.“白日放歌須縱酒,青春作伴好還鄉(xiāng)”,詩人“放歌”時的歌聲是由聲帶振動產(chǎn)生的一十八.聲與信息(共1小題)26.(2023秋?碑林區(qū)期末)2023年12月甘肅發(fā)生6.2級地震,救援正在進行,倒塌房屋中的一些被困人員,通過敲擊物體使其發(fā)出聲音,及時獲救,這說明聲音能傳遞(選填“信息”或“能量”)。地震時會伴有(選填“超聲波”或“次聲波”)產(chǎn)生。如圖所示是某校進行地震逃生演練時的情景,地震警報的聲音通過傳到同學們耳中。一十九.聲與能量(共1小題)27.(2023秋?深圳期末)學習完聲現(xiàn)象后,小明做了以下實驗,下列說法錯誤的是()A.甲圖,發(fā)聲的揚聲器旁的燭焰晃動,說明聲音可以傳遞能量 B.乙圖,可以看到真空罩中鬧鐘在振動,但不能聽到鈴聲,說明真空不能傳聲 C.丙圖,發(fā)聲的音叉將乒乓球彈開,且加大敲擊音叉的力度,乒乓球彈起的角度越大,說明聲音的響度與頻率有關 D.丁圖,用硬紙板接觸轉動的齒輪,發(fā)出來的聲音很“尖”,指的是聲音的音調高二十.噪聲的等級(共1小題)28.(2023秋?寧化縣期末)在期末考試的考場里,開考前監(jiān)考老師會強調考試要求。老師的聲音是由于聲帶的產(chǎn)生的,是通過傳入考生的耳朵的:城市主要道口設有噪聲監(jiān)測設備,某時刻該設備的顯示屏上顯示51.10的數(shù)字,這個數(shù)字的單位是,若此時有一輛大卡車路過此地,顯示屏上顯示的數(shù)據(jù)將(選填“增大”、“減少”或“不變”。)二十一.光線的傳播范圍(共1小題)29.(2023秋?赤壁市期末)晚上,室內明亮的燈光透過窗口,會在漆黑室外的地面上形成一塊亮的光斑。如圖所示,用點光源S表示室內的光源,請畫出點光源S通過窗口照亮地面的范圍。二十二.小孔成像的作圖(共1小題)30.(2023秋?崇川區(qū)期末)如圖,O是小孔,請畫出AB在MN上所成的像。二十三.探究光反射實驗中的光路可逆(共1小題)31.(2023秋?溫江區(qū)校級期末)在“探究光反射時的規(guī)律”實驗中,說法正確是()A.∠i=∠r說明入射角等于反射角 B.入射光線EO繞入射點O順時針轉動,反射光線FO繞入射點O順時針轉動 C.將光沿FO方向入射,則反射光沿著OE方向射出,說明反射時光路是可逆的 D.如圖乙,將紙板沿ON向后翻折,發(fā)現(xiàn)紙板B上沒有反射光,說明反射光線不存在二十四.光的反射現(xiàn)象(共1小題)32.(2023秋?驛城區(qū)校級期末)中華文明,源遠流長;琴棋書畫,恢弘博雅。如圖所示,這是攝影愛好者小明在中秋節(jié)拍攝的月上中天、天上月對水中月,天涯與共之景。水中月的形成原因是()A.光的直線傳播 B.光的反射 C.光的折射 D.光的色散二十五.光的反射定律的應用(共2小題)33.(2023秋?橋西區(qū)期末)如圖所示,若在平面鏡不動的情況下,要讓激光筆射中目標,可保持激光筆的入射點不變,將其(選填“順”或“逆”)時針轉過一定的角度;也可保持入射角不變,把激光筆向(選填“左”或“右”)平移一段距離。34.(2023秋?龍江縣期末)如圖所示,一束光在空氣和玻璃兩種介質的界面上發(fā)生了反射和折射,請判斷:是入射光線,玻璃在(選填“AB面的左方”、“AB面的右方”、“CD面的上方”或“CD面的下方”)。二十六.探究平面鏡成像實驗環(huán)境的選擇(共1小題)35.(2023秋?全椒縣期末)小明利用如圖所示裝置進行“探究平面鏡成像特點”實驗。實驗器材有:薄玻璃板、兩個完全相同的蠟燭A和B、白紙、刻度尺等。(1)為了便于觀察,本實驗最好在(選填“較亮”或“較暗”)的環(huán)境中進行。實驗中,有的同學發(fā)現(xiàn)無論怎樣將蠟燭B在玻璃板后面的白紙上移動,都無法與蠟燭A的像完全重合,其原因可能是。(2)實驗中將點燃的蠟燭A放在玻璃板前,然后將未點燃的蠟燭B放在玻璃板后面并移動,直到蠟燭B與蠟燭A的像完全重合。此實驗現(xiàn)象說明蠟燭A的像與蠟燭A。(3)當蠟燭A靠近玻璃板時,則它所成像的大?。ㄟx填“變大”“變小”或“不變”)。(4)移去蠟燭B,在其位置上放一個光屏,光屏上不能承接到蠟燭A的像,這表明平面鏡所成的像是(選填“虛”或“實”)像。(5)如果將玻璃板豎直向上移動一段距離,會觀察到蠟燭A的像(選填“向上移動”“向下移動”或“不動”)。二十七.鐘表的應用(共1小題)36.(2024春???谄谀┬∶魍瑢W身高165cm,站在豎止放置的平面鏡前1m處,從平面鏡中看到掛鐘的指針如圖所示。由此可知,他在平面鏡中的像高為cm,掛鐘顯示的實際時間是。二十八.光的折射現(xiàn)象(共1小題)37.(2023秋?三河市期末)小明身高1.7m,站在豎直放置的平面鏡前1m處,他在鏡中的像高是m,他到像的距離是m,他走近平面鏡,則他在鏡中的像將(選填“變大”、“變小”或“不變”)。假日里,小明在河邊散步,看到“魚在云中游”,“魚”是光的形成的,“云”是光的形成的,它們都是像。二十九.垂直射入其他介質時的傳播方向不變(共1小題)38.(2023秋?襄城區(qū)期末)光線從空氣垂直射入水中,入射角是0°,則折射角是()A.0° B.45° C.90° D.180°三十.紅外線(共1小題)39.(2023秋?岳麓區(qū)校級期末)冬天是病毒性感冒的高發(fā)季,勤洗手是降低病毒感染的有效防護措施。在很多公共衛(wèi)生間都配有自動感應水龍頭和自動熱風干手機。當手對著水龍頭的感應窗時,水會自動流出,這是因為感應窗內的接收器接收到人體向外輻射的(選填“紅外線”或“紫外線”)后,實現(xiàn)控制出水。洗完手后,將手放在熱風干手機下吹熱風,手上的水很快就干了,這是通過提高水的溫度和,從而加快水的蒸發(fā)。三十一.探究凸透鏡成像的規(guī)律(共3小題)40.(2023秋?寧國市期末)如圖所示,某興趣小組利用透明橡皮膜、注射器、乳膠管、止水夾等器材制成水凸透鏡,并利用這種水凸透鏡探究“凸透鏡成像規(guī)律”。下列分析中錯誤的是()A.如圖甲所示,在透鏡中繼續(xù)注入少許水,發(fā)現(xiàn)焦點位置左移,這一現(xiàn)象說明:凸透鏡的凸出程度越大,焦距越小 B.按照圖甲測出水凸透鏡的焦距,如果將該水透鏡放在圖乙所示位置,光屏上恰能成倒立、放大的實像 C.若保持圖乙中透鏡位置不變,將蠟燭向右移動3cm,要在光屏上得到清晰像,光屏要向右移動的距離應大于3cm D.若保持圖乙中透鏡位置不變,將蠟燭向右移動3cm,要在光屏上得到清晰像,光屏要向左移動的距離應大于3cm41.(2023秋?鐵西區(qū)期末)某小組探究平面鏡和凸透鏡成像的特點,如圖1所示,將光屏和光源分別豎直放置在水平光具座上的A、C位置,B是AC的中點放置一個凸透鏡,光源恰能在光屏上成等大的像。小亮在BC之間朝向C觀察,如圖2所示,看到的光源形狀如圖3中的甲所示,此后,他在AB之間觀察光屏。小明在B處將凸透鏡更換為一個豎直放置的平面鏡,鏡面朝向光源,小明在AB之間觀察光屏。上述實驗過程中,小亮、小明觀察到的分別是圖3中的()A.丁、丙 B.丁、乙 C.乙、丙 D.戊、丙42.(2023秋?邵陽縣期末)小東在探究“凸透鏡成像規(guī)律”實驗中,按圖乙安裝好器材,并調節(jié)好燭焰的中心、透鏡的光心、光屏的中心在同一高度處。(1)由圖甲可知,該凸透鏡的焦距是cm;(2)移動蠟燭和光屏,當處于圖乙位置時,光屏上恰好能得到清晰的像,生活中的(選填“放大鏡”、“投影儀”或“照相機”)是利用這一原理制成的;(3)蠟燭燃燒一段時間后變短,為了能讓所成清晰的像回到光屏中央,可將凸透鏡向(“上”或“下”)調節(jié);(4)實驗時,光屏上得到了蠟燭清晰的像,一同學不小心在凸透鏡上濺了一個小泥點,則光屏上(選填“有”或“沒有”)小泥點的像或影子。三十二.探究凸透鏡成像實驗的成像原理(共2小題)43.(2023秋?天河區(qū)期末)如圖,已知凸透鏡焦距為f=10cm。(1)請在圖中畫出蠟燭AB發(fā)出的兩條光線a和b經(jīng)凸透鏡后的光線,并標出物距u;(2)蠟燭AB經(jīng)凸透鏡成的是(選填“放大”“等大”“縮小”)、(選填“倒立”“正立”)的(選填“實”“虛”)像,這和(選填“放大鏡”“投影儀”“照相機”)成像的原理一致;(3)要使光線a經(jīng)凸透鏡后的光線經(jīng)過P點,應使凸透鏡沿主光軸水平(選填“向左”“向右”)移動。44.(2023秋?張店區(qū)期末)一同學利用如圖所示的實驗裝置探究凸透鏡成像規(guī)律。將蠟燭放在凸透鏡左側適當位置,調整光屏到凸透鏡的距離,使蠟燭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分別測出物距u和像距v,實驗數(shù)據(jù)如表格所示。實驗次數(shù)12345物距u/cm6030201512像距v/cm1215203060(1)實驗時,首先要使燭焰、凸透鏡、光屏的中心在上,目的是使像成在光屏中心。(2)分析表格中的數(shù)據(jù)可知凸透鏡的焦距為cm;(3)從第1次實驗到第5次實驗,蠟燭在光屏上成的像越來越(選填“大”或“小”);(4)第4次實驗時蠟燭和光屏的位置如圖所示,光屏上承接到燭焰清晰(選填“放大”或“縮小”)的實像。應用了此成像特點的是(選填“照相機”、“放大鏡”或“投影儀”)。(5)若第4次實驗完成后,保持蠟燭和光屏的位置不變,將凸透鏡移到光具座cm,光屏上還能成清晰的像。(6)若第4次實驗完成后,在凸透鏡與蠟燭之間某處放一透鏡,發(fā)現(xiàn)光屏上原來清晰的像變模糊了。向左移動光屏,光屏上又呈現(xiàn)燭焰清晰的像,則該透鏡對光線有作用。(7)若第4次實驗完成后,不改變圖中蠟燭和透鏡位置,只將甲凸透鏡換成材料和口徑相同的乙凸透鏡,再次實驗,則需將光屏(選填“向左”或“向右”)移動才能成清晰的像,光屏上所成的像比原來的像(選填“變大”或“變小”)了。(8)第5次實驗完成后,該同學取下光具座上的凸透鏡靠近課本,發(fā)現(xiàn)課本上的字變大了。為了探究這一情境下凸透鏡的成像規(guī)律,他保持凸透鏡在光具座50cm處的位置不變,將蠟燭移動到光具座(選填“30~40cm”或“40~50cm”或“50~60cm”)范圍內,發(fā)現(xiàn)無論怎樣調節(jié)光屏,都找不到燭焰在光屏上的像。在同學的幫助下,他觀察到了燭焰的像,他的觀察方法是。三十三.遮擋透鏡的部分成完整的像(共1小題)45.(2023秋?廣陽區(qū)期末)某小組在“探究凸透鏡成像的規(guī)律”的實驗中。(1)實驗前,要調整燭焰、凸透鏡、光屏三者的中心在;(2)通過調整,恰好在光屏上得到燭焰等大的像,如圖所示,在圖中,把蠟燭向左移動15cm,凸透鏡的位置不變,應把光屏向(選填“左”或“右”)適當調節(jié),才能在光屏上得到燭焰清晰的像。(3)佳佳又在實驗(2)的基礎上,把他的近視眼鏡放在燭焰與凸透鏡之間。若想在光屏上重新得到清晰的像,應將光屏(選填“靠近”或“遠離”)凸透鏡。(4)實驗過程中蠟燭由于燃燒而變短,則光屏上燭焰的像將向(選填“上”或“下”)移動。(5)當燭焰通過凸透鏡在光屏上成一實像時,小明用不透明的紙擋住透鏡下半部分,則光屏上所成的像。A.只出現(xiàn)燭焰像的上半部分B.只出現(xiàn)燭焰像的下半部分C.出現(xiàn)燭焰完整的像,但像更小了D.像仍然是完整的,且大小不變,只是變暗了三十四.像距v和物距u之間的關系圖像(共1小題)46.(2023秋?沭陽縣校級期末)某班同學在“探究凸透鏡成像規(guī)律”的實驗中,記錄并繪制了像到凸透鏡的距離v跟物體到凸透鏡的距離u之間關系的圖象,如圖所示,下列判斷正確的是()A.該凸透鏡的焦距是16cm B.當u=4cm時,在光屏上能得到一個放大的像 C.當u=20cm時成放大的像,投影儀就是根據(jù)這一原理制成的 D.把物體從距凸透鏡20cm處移動到10cm處的過程中,像逐漸變大三十五.凸透鏡成像規(guī)律的應用(共3小題)47.(2023秋?雙流區(qū)校級期末)在探究凸透鏡成像規(guī)律的實驗中,當蠟燭、凸透鏡、光屏位于如圖乙所示的位置時,在光屏上呈現(xiàn)出燭焰的清晰完整的像(未畫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由甲圖可知,該凸透鏡的焦距f=5cm B.若將乙圖中的透鏡右移,眼睛在光屏和透鏡間,通過透鏡能看到正立的像 C.若將乙圖中的光屏右移,為了使光屏仍成清晰的像,蠟燭也應向右移動 D.若乙圖中的透鏡上停有一只螞蟻,則光屏上看見的是燭焰不完整的像48.(2023秋?宿豫區(qū)期末)如圖所示,AC為入射光線,CB為折射光線,且AO<(OB)。已知AO=8cm,該凸透鏡的焦距可能是()A.f=8cm B.f=4cm C.f=6cm D.f=9cm49.(2023秋?江陰市期末)為了研究透鏡,小明和小華利用一個撕掉外包裝的礦泉水瓶分別做了以下兩個實驗:(1)小明在礦泉水瓶內注入適量清水,擰緊瓶蓋,瓶內留有一稍大的空氣泡,將瓶水平固定在白紙上方,并使光線豎直向下照射到圓柱形瓶身上(如圖甲所示)。觀察瓶身下方的白紙,發(fā)現(xiàn)白紙上有與瓶身平行的亮線,而在與空氣泡正下方的白紙上,則是一個黑影,圓柱形瓶身充滿水的地方相當于透鏡。如果把白紙從貼近瓶身的位置豎直向下移動到較遠處,亮線的粗細將(選填“變粗”“變細”“先變粗再變細”或“先變細再變粗”)。(2)小華在水槽內注入適量的水,在其底部放一枚一元硬幣,將擰緊瓶蓋的空礦泉水瓶水平橫放在水面上方,并逐漸將空瓶向下平移(如圖乙所示)。從瓶身正上方觀察硬幣的像,當瓶身下部浸入水中后,硬幣的像(選填“突然變大”“突然變小”或“保持不變”)。隨著瓶身在水中浸入深度的增加,硬幣的像(選填“先正立后倒立”“先倒立后正立”“一直倒立”或“一直正立”)。三十六.放大鏡(共1小題)50.(2023秋?大觀區(qū)校級期末)一次,小明在家寫作業(yè)時在書桌的玻璃臺板上面滴了一滴水,透過水滴看下去,他發(fā)現(xiàn)壓在臺板下面的動畫圖片上的文字變大了。這是由于此時的水滴相當于一個(選填“照相機”“投影儀”或“放大鏡”),圖片上的文字經(jīng)過水滴折射后形成一個放大的像(選填“實”或“虛”)。三十七.溫度計的使用(共2小題)51.(2023秋?桂林期末)(1)如圖1所示,液體溫度計的分度值是℃,溫度計的示數(shù)℃。它是根據(jù)液體的原理制成的。(2)如圖2所示,小林使用刻度尺測量鉛筆長度時,讀數(shù)時視線正確的是(選填“A”“B”或“C”),小林經(jīng)過5次測量取平均值得到鉛筆長度值,此處多次測量的目的是(填字母)。A.減小誤差B.尋找普遍規(guī)律,避免偶然性52.(2023秋?和平縣期末)如圖所示是甲、乙、丙三個溫度計的局部圖示,請你記下各溫度計的示數(shù):甲溫度計的示數(shù)為℃;乙溫度計的示數(shù)為℃;丙溫度計的示數(shù)為℃。三十八.凝固的概念及現(xiàn)象(共1小題)53.(2023秋?建鄴區(qū)期末)在汽車行業(yè),“熱融緊固”技術得到廣泛應用。(1)如圖所示是其工作過程,具體操作如下:①利用電鉆使螺釘高速旋轉并壓向金屬板材;②螺釘尖端與板材表面摩擦生熱,板材局部(選填“吸熱”或“放熱”)熔化;③螺紋完全擰入板材后螺釘停止轉動,板材局部(填物態(tài)變化名稱)牢牢套住螺釘。(2)利用該技術,銅螺釘可以擰入表格中物質制作的板材。物質熔點/℃鐵1535銅1083鋁660三十九.非晶體熔化的特點(共1小題)54.(2023秋?雙流區(qū)校級期末)如圖所示為一種夏季使用的汽車冰涼坐墊,它通過生物冰快速激發(fā)成型技術研制而成。坐墊內的物質通常情況下為固態(tài),人坐上去后,坐墊內的物質就會慢慢變?yōu)橐簯B(tài),但溫度保持不變。此過程可持續(xù)數(shù)小時,人坐在上面會感覺涼爽。下列分析正確的是()A.坐墊內物質是非晶體 B.坐墊內物質熔點低于人體溫度 C.人坐上去時,坐墊內物質發(fā)生了液化現(xiàn)象 D.坐墊內物質溫度不變時,一定既不吸熱也不放熱四十.不同熔點和凝固點的實際應用(共1小題)55.(2023秋?叢臺區(qū)校級期末)根據(jù)表中所列的幾種物質的熔點,可知通常情況下:物質名稱固體水銀固體酒精固體煤油銅鋼熔點/℃﹣39﹣117﹣3010831515(1)酒精在﹣113℃時是態(tài);(2)南極的最低溫度可達﹣90℃,在那里可以用溫度計;(3)銅塊掉入鋼水中熔化。(填“會”或“不會”)四十一.探究水沸騰時溫度變化的特點(共1小題)56.(2023秋?巨野縣期末)圖甲是探究“水沸騰的規(guī)律”的實驗裝置。(1)實驗室某一時刻溫度計的示數(shù)如圖乙所示,讀數(shù)方法正確的是(選填“A”、“B”或“C”),溫度計的示數(shù)為℃。(2)實驗表明:水在沸騰過程中,溫度,同時水中會產(chǎn)生大量的氣泡,氣泡在上升過程中會(選填“變大”、“不變”或“變小”);(3)兩位同學用完全相同的實驗裝置進行實驗,繪制了如圖丙所示的水的溫度隨時間變化的圖像,發(fā)現(xiàn)水開始沸騰的時間不同,原因可能是水的(選填“質量”或“初溫”)不同;(4)實驗得到的結論與水在標準大氣壓下的沸點100℃有明顯差異,若結論無誤,可知當?shù)卮髿鈮海ㄟx填“高于”或“低于”)一標準大氣壓。四十二.液化的概念及現(xiàn)象(共2小題)57.(2024春?臨河區(qū)校級期末)在長清的主要街道的交叉路口經(jīng)??吹揭晃焕洗鬆斢萌鐖D所示的手搖式爆米花機制作爆米花,燃料為安全環(huán)保礦物油。制作爆米花時,旋轉把手使玉米粒均勻受熱,打開閥門,將爆米花嘣出的瞬間,會看到大量的“白氣”?!鞍讱狻毙纬傻脑蚴牵ǎ〢.熔化 B.汽化 C.液化 D.升華58.(2023秋?南京期末)如圖所示,在燒瓶中注入適量的水,用酒精燈加熱,待水沸騰后,我們會觀察到:燒瓶內水面上方是“透明”的,瓶口上方有“白霧”,有小水滴從金屬盤沿滴下,停止實驗后,燒瓶內“水量”會減少。以下說法中正確的是()①“水量”會減少,是因為燒瓶內的水發(fā)生了汽化②燒瓶內水面上方是“透明”的,說明燒瓶內此時充滿了空氣③瓶口上方有“白霧”,說明此時水發(fā)生了汽化④有小水滴從盤沿滴下時,盤的溫度會升高A.只有①② B.只有①④ C.只有②③ D.只有①③④四十三.凝華的概念及現(xiàn)象(共1小題)59.(2023秋?青山區(qū)期末)夏季天氣炎熱,人們都喜歡通過吃冰棒來解熱。下列關于“冰棒現(xiàn)象”的分析,正確的是()A.剛從冰箱拿出的冰棒,包裝紙上沾有“白粉”,屬于凝華現(xiàn)象 B.剝去包裝紙,冰棒周圍冒“白氣”,屬于汽化現(xiàn)象 C.冰棒放入茶杯,杯子外壁會“出汗”,屬于熔化現(xiàn)象 D.剝去包裝紙,過一會兒,冰棒“流汗”,屬于液化現(xiàn)象四十四.自然界中的物態(tài)變化(共1小題)60.(2023秋?惠山區(qū)校級期末)如圖甲所示,小明將冰塊放入易拉罐中加鹽。用筷子攪拌大約半分鐘,用溫度計測量罐中冰和鹽水混合物的溫度,可以看到混合物的溫度低于0℃。這時他觀察易拉罐下部和底部有白霜(如圖乙)。由此可見,鹽使冰的熔點(選填“升高”、“降低”或“不變”)。白霜的形成是現(xiàn)象(填物態(tài)變化名稱),此過程需要熱(填“吸”或“放”)。

八年級上學期物理期末復習(易錯精選60題44大考點)訓練范圍:人教版:

八年級上冊第1章~第6章。一.長度的單位及其換算(共1小題)1.(2023秋?大觀區(qū)校級期末)(1)芯片被譽為“現(xiàn)代工業(yè)的糧食”,是制造業(yè)的核心技術。近年,我國芯片技術飛速發(fā)展,據(jù)報道:我國中科院技術全球首創(chuàng)有了2nm芯片。2nm=2×10﹣9m。(2)某學校在開展課后服務活動時,每周二下午安排50min足球興趣拓展,50min合3000s?!敬鸢浮浚?)2×10﹣9;(2)3000。【解答】解:(1)2nm=2×10﹣9m;(2)50min=50×60s=3000s。故答案為:(1)2×10﹣9;(2)3000。二.時間的測量(共1小題)2.(2023秋?射洪市期末)如圖所示,用刻度尺測物體的長度,則該刻度尺的分度值是1mm,所測物體的長度是2.50cm,粗心的小明又用刻度尺對物理筆記本進行了四次測量,四次測量的數(shù)據(jù)分別記為25.46cm、25.45cm、25.66cm、25.47cm,這個筆記本長度最后應記為25.46cm。圖中停表所示的時間為337.5s?!敬鸢浮?;2.50;25.46;337.5?!窘獯稹拷猓嚎潭瘸叻侄戎禐?mm,起始刻度值為1.00cm,末尾刻度值為3.50cm,因此物體長度3.50cm﹣1.00cm=2.50cm;粗心的小明四次測量,第三組測量數(shù)據(jù)相差較大,是錯誤的數(shù)據(jù),應該刪除,故筆記本的長度為L=;停表小表盤指針指示超過5分鐘,不到6分鐘,大表盤指示秒針走了37.5s,則停表的讀數(shù)為5分37.5s,即337.5s。故答案為:1;2.50;25.46;337.5。三.速度推導公式求解路程和時間(共2小題)3.(2023秋?梅里斯區(qū)期末)甲、乙兩物體做勻速直線運動,它們的速度之比為3:1,通過的路程之比為2:3,那么甲、乙兩物體運動的時間之比是()A.2:9 B.2:1 C.9:2 D.1:2【答案】A【解答】解:由v=得:運動的時間之比:==×=×=。故選:A。4.(2023秋?江油市期末)汽車遇到意外情況時,緊急停車要經(jīng)歷司機的反應和制動兩個過程,汽車在司機的反應過程中做勻速直線運動,在制動過程做變速直線運動,如圖所示。若汽車以72km/h的速度在平直的公路上行駛,緊急停車時,在反應過程中所用的時間為0.7s,制動過程中所用的時間為2.3s,制動過程中通過的距離為16m。(1)汽車在反應過程中汽車行駛的距離為多少m?(2)汽車在制動過程中的平均速度為多少m/s?(保留兩位小數(shù))(3)緊急停車全程的平均速度為多少m/s?【答案】見試題解答內容【解答】解:(1)汽車速度v=72km/h=20m/s,由v=得:在反應過程行駛的距離s1=v1t1=20m/s×0.7s=14m;(2)制動過程中的平均速度v2==≈6.96m/s;(3)緊急停車全程所用時間t=t1+t2=0.7s+2.3s=3s,全程的路程s=s1+s2=14m+16m=30m,則平均速度v′===10m/s。答:(1)汽車在反應過程中汽車行駛的距離為14m;(2)汽車在制動過程中的平均速度為6.96m/s;(3)緊急停車全程的平均速度為10m/s。四.勻速直線運動(共1小題)5.(2023秋?建鄴區(qū)期末)取兩個不同的小球,讓它們從不同的高度分別自由落下,并以豎直墻磚為背景(每塊墻磚均相同),當進入豎直墻磚區(qū)域時,用照相機通過每隔相等的時間曝光,一次的方法記錄小球的運動過程,如圖甲是其中一段的示意圖。(1)由圖甲可知,拍照記錄中的小球2(選填“小球1”或“小球2”)始終做勻速直線運動;(2)若測得CD間的平均速度為1m/s,且AB之間的距離是CD之間距離的0.7倍,則AD間的平均速度為0.9m/s,若用刻度尺測得照片上EF之間的距離為7.5cm,照片與實際物體的尺寸大小之比為1:10,則照相機每隔0.5s曝光一次;(3)圖乙所示的圖像能大致反映兩個小球在豎直墻磚區(qū)域內運動過程的是A?!敬鸢浮浚?)小球2;(2)0.9;0.5;(3)A?!窘獯稹拷猓海?)照相機每隔相等的時間曝光一次,得到一個像,由圖可知,小球2在每一個曝光時間運動的距離是一塊磚的厚度,做勻速直線運動;小球1在相同的時間內通過的路程先變大,后不變,所以小球1的運動速度先變大后不變,故小球1不是做勻速直線運動。(2)用刻度尺測得照片上EF之間的距離為7.5cm,照片與實際物體的尺寸大小之比為1:10,則EF的實際距離是75cm,從圖甲可知,EF之間是三塊磚的厚度,因此一塊磚的厚度為25cm,則CD間的距離為2塊磚即50cm,因為CD間的平均速度為1m/s,根據(jù)速度公式,則CD的時間為即照相機每隔0.5s曝光一次;且AB之間的距離是CD之間距離的0.7倍,故AB間的距離為SAB=0.7×SCD=0.7×0.5m=0.35mAD所用的時間為3個曝光間隔,故時間為tAD=3×0.5s=1.5s則AD間的距離為:SAD=SAB+SBC+SCD=0.35m+0.5m+0.5m=1.35m根據(jù)速度公式可以計算出AD間的平均速度為(3)從甲圖可知,小球1在相同的時間內通過的路程先變大,后不變;小球2做勻速直線運動,故圖像A符合題意。故答案為:(1)小球2;(2)0.9;0.5;(3)A。五.平均速度(共2小題)6.(2023秋?漢中期末)曉燕同學在學校今年秋季運動會50米賽跑中以8s的成績獲得冠軍,測得她在30m處的速度是6m/s,到終點時的速度為7m/s,則全程內的平均速度是()A.6m/s B.6.25m/s C.6.5m/s D.7m/s【答案】B【解答】解:曉燕的50米平均速度為,故ACD不正確,B正確。故選:B。7.(2023秋?高新區(qū)期末)周末小妙同學和家人來到興隆湖濕地公園鍛煉身體,他們準備環(huán)湖運動一周。媽媽打開了手機上可以記錄時間、路程和配速(每千米所需要的時長)的跑步軟件后,開始了環(huán)湖慢跑,他們以8分20秒的配速跑了30min,停下休息了10min后,利用路邊的共享單車體驗了環(huán)湖公路的騎行,歷時20min完成了后面5.4km的路程。根據(jù)以上信息,求他們:(1)跑步過程的平均速度是多少m/s?(2)環(huán)湖運動全程的平均速度是多少km/h?【答案】(1)跑步過程的平均速度是2m/s;(2)環(huán)湖運動全程的平均速度是9km/h?!窘獯稹拷猓海?)t=8分20秒=500s,跑步過程的平均速度:v===2m/s;(2)v=2m/s=7.2km/h,t1=30min=0.5h慢跑的路程:s1=vt1=7.2km/h×0.5h=3.6km,環(huán)湖運動全程:s總=s1+s2=3.6km+5.4km=9km,t總=t1+t2+t3=30min+10min+20min=60min=1h,環(huán)湖運動全程的平均速度:v′===9km/h。答:(1)跑步過程的平均速度是2m/s;(2)環(huán)湖運動全程的平均速度是9km/h。六.s-t圖像描述物體的運用(共1小題)8.(2024春?和縣校級期末)在水平路面上,甲、乙兩車從t=0時由同一起點向同一方向運動,兩車運動的路程﹣時間圖象分別如圖中的甲、乙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A.在0~5s內,甲、乙兩車行駛的路程相同 B.在0~5s內,以甲為參照物乙向甲的后方運動 C.在第10s時,甲、乙兩車行駛的速度相同 D.在0~10s內,甲車的平均速度大于乙車的平均速度【答案】B【解答】解:AB.由圖象可知,在0~5s內甲、乙兩車分別做勻速直線運動,且甲車通過的路程比乙車大,甲車速度比乙車大,則以甲為參照物乙向甲的后方運動,故A錯誤,B正確;C.由圖象可知,在第10s時,乙仍然做勻速直線運動,而甲處于靜止狀態(tài),所以甲、乙兩車行駛的速度不相同,故C錯誤;D.在0~10s內,甲車與乙車通過的路程相同,均為10m,由可知,甲車的平均速度等于乙車的平均速度,故D錯誤。故選:B。七.s-t圖像與v-t圖像的聯(lián)系與區(qū)別(共1小題)9.(2023秋?建鄴區(qū)期末)如圖甲,興趣小組在調試一臺自制激光雕刻機,激光頭的初始位置位于平臺的左上角,為將其移至待雕刻物體處,需用電動機M帶動橫桿上的激光頭沿x方向移動、電動機N帶動橫桿和激光頭沿y方向移動,現(xiàn)同時啟動電動機M和N工作3s,激光頭沿x方向運動的s﹣t圖像如圖乙,沿y方向運動的v﹣t圖像如圖丙,3s內激光頭沿y方向運動8cm,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在0~3s內,激光頭沿x方向運動的平均速度為4cm/s B.在0~3s內,激光頭沿y方向先做減速運動后做加速運動 C.激光頭在第1秒末的位置與第2秒末的位置間的直線距離為5cm D.激光頭在第3秒末的位置與初始位置間的直線距離與時間之比為14:3【答案】C【解答】解:A、由圖乙可知,在0~3s內,激光頭沿x方向運動6cm,則激光頭沿x方向運動的平均速度為:v===2cm/s,故A錯誤;B、由圖丙可知,在0~1s內,激光頭沿y方向做加速運動,1~2s內,激光頭沿y方向做勻速運動,2~3s內,激光頭沿y方向做減速運動,即在0~3s內,激光頭沿y方向先做加速運動,然后做勻速運動,最后做減速運動,故B錯誤;C、由圖丙可知,第1秒末和第2秒末激光頭沿y方向運動的距離為:y1=vt=×4cm/s×1s=2cm,y2=y(tǒng)1+vt=2cm+4cm/s×1s=6cm,由圖乙可知,第1秒末和第2秒末激光頭沿x方向運動的距離為:x1=1.5cm,x2=4.5cm,則激光頭在第1秒末的位置與第2秒末的位置間的直線距離為:d===5cm,故C正確;D、由圖丙可知,第3秒末激光頭沿y方向運動的距離為:y3=y(tǒng)2+vt=6cm+×4cm/s×1s=8cm,由圖乙可知,第3秒末激光頭沿x方向運動的距離為x3=6cm,則激光頭在第3秒末的位置與初始位置間的直線距離為:d'===10cm,因此激光頭在第3秒末的位置與初始位置間的直線距離與時間之比為10:3,故D錯誤。故選:C。八.測量平均速度的實驗原理(共1小題)10.(2023秋?沙河口區(qū)期末)在“測量小車沿斜面向下運動的速度”實驗中,同學們將小車從A處靜止釋放,用頻閃相機每隔0.5s曝光一次,拍攝的頻閃照片如圖甲所示。(1)該實驗的原理是。(2)小車通過AD段的速度是50cm/s。該速度表示的是D(將正確選項的字母填在橫線上)。A.小車在A點運動的快慢程度;B.小車在D點運動的快慢程度;C.小車在AD中點運動的快慢程度;D.小車從A點運動到D點的平均快慢程度。(3)由照片可知,小車做加速直線運動(選填“勻速”、“加速”或“減速”)。(4)各實驗小組交流時,細心的同學發(fā)現(xiàn);實驗用的小車和木板相同,在第一個0.5s內,有的小車運動的AB之間距離較長,有的較短。造成這種差別的原因可能是斜面的傾角不同。(5)圖乙是“激流勇進”游樂項目。游船從高處沿滑道下滑,沖入水中,極具挑戰(zhàn)性。為保證安全,適當減小游船滑到底端的速度,請結合上述實驗,給滑道設計者提一個合理建議:增加滑道的粗糙程度?!敬鸢浮浚?);(2)50;D;(3)加速;(4)斜面的傾角不同;(5)增加滑道的粗糙程度?!窘獯稹拷猓海?)“測平均速度”的實驗的原理:;(2)小車從斜面滾下,用閃頻照相機每隔0.5s拍攝一次,因小車從A點運動到D點間隔拍照3次,據(jù)此判斷用時為1.5s,圖中刻度尺的分度值為1cm,小車從A點運動到D點的距離為75.0cm,小車通過AD段的速度為:=,該速度表示的是小車從A點運動到D點的平均快慢程度,故選D。(3)由圖知,相同時間小車間距越來越大,故小車做加速運動;(4)實驗用的小車和木板相同,在第一個0.5s內,有的小車運動的AB之間距離較長,有的較短。造成這種差別的原因可能是斜面的傾角不同;(5)圖乙是“激流勇進”游樂項目。游船從高處沿滑道下滑,沖入水中,極具挑戰(zhàn)性。為保證安全,適當減小游船滑到底端的速度可以適當增加滑道的粗糙程度;故答案為:(1);(2)50;D;(3)加速;(4)斜面的傾角不同;(5)增加滑道的粗糙程度。九.密度的簡單計算(共5小題)11.(2023秋?銅梁區(qū)期末)小明將水、油、蜂蜜三種密度不同的均勻液體,按照“蜂蜜→水→油”的順序小心翼翼地倒入杯中,模擬調制“雞尾酒”。第一杯中,三種液體的體積相同;第二杯中,三種液體的質量相同。若兩個空杯完全相同,且兩杯“雞尾酒”都剛好裝滿,則第一杯和第二杯“雞尾酒”的質量m1和m2的關系是()A.m1>m2 B.m1=m2 C.m1<m2 D.無法確定【答案】A【解答】解:由題意可知,水、油、蜂蜜三種密度不同的均勻液體,按照“蜂蜜一水一油”的順序小心翼翼地倒入杯中,模擬調制”雞尾酒”,第一杯中,三種液體的體積相同;第二杯中,三種液體的質量相同,若兩個空杯完全相同,且兩杯“雞尾酒”都剛好裝滿,根據(jù)密度公式,則第一杯和第二杯“雞尾酒”的質量m1和m2的關系是m1>m2。故選:A。12.(2023秋?盤山縣期末)小雪節(jié)氣后,東北的天氣越來越冷。請根據(jù)這一現(xiàn)象回答下列問題。(1)小明早起上學時發(fā)現(xiàn)地面和屋頂出現(xiàn)了霜、窗玻璃上出現(xiàn)冰花,這是由于空氣中的水蒸氣遇冷凝華形成的小冰晶。(2)坐在熱炕上吃凍梨是東北人冬天里的一種特有享受。凍梨跟凍柿子、凍豆腐差不多,都是大自然對東北人民“寒冷的饋贈”。人們通常用冷水(選填“冷水”或“熱水”)緩梨,這是因為凍梨溫度低于零攝氏度,當遇恒溫的零攝氏度的水時,會吸收(選填“吸收”或“放出”)水中的熱量使其內部融化。(3)下過雪的街道小美在路邊發(fā)現(xiàn)了晶瑩的小冰塊,當她拿起小冰塊,讓太陽光經(jīng)過小冰塊會發(fā)現(xiàn)呈現(xiàn)五顏六色的光,這是屬于光的色散現(xiàn)象。當冰塊靠近書本時,請問她該如何磨冰塊把冰塊磨成中間厚,邊緣薄的形狀,可以看到書本上的字被放大了。(4)當小冰塊融化成水后質量不變、體積變小(選填“變小”“變大”“不變”)。【答案】(1)凝華;(2)冷水;吸收;(3)把冰塊磨成中間厚,邊緣薄的形狀;(4)不變;變小。【解答】解:(1)冰花是水蒸氣變成冰,即氣態(tài)直接變成固態(tài),發(fā)生凝華現(xiàn)象;(2)人們通常用冷水緩梨,這是因為凍梨溫度低于零攝氏度,當遇恒溫的零攝氏度的水時,凍梨上的冰會吸收冷水里的熱量使其內部融化;(3)太陽光經(jīng)過小冰塊會發(fā)現(xiàn)呈現(xiàn)五顏六色的光,這是屬于光的色散現(xiàn)象;把冰塊磨成中間厚,邊緣薄的形狀時,冰塊類似于凸透鏡,當冰塊靠近書本時,凸透鏡的作用類似放大鏡,能把書本上的字放大;(4)當小冰塊融化成水后質量不變,密度變大,故體積變小。故答案為:(1)凝華;(2)冷水;吸收;(3)把冰塊磨成中間厚,邊緣薄的形狀;(4)不變;變小。13.(2023秋?鼓樓區(qū)校級期末)如圖甲所示,冰塊中有一金屬塊,冰和金屬塊的總質量是144g,將冰塊放入底面積為100cm2盛有水的圓柱形容器中,冰塊完全沉入水中,這時容器中的水面上升了1.2cm,當冰全部熔化后容器里水面又下降了0.1cm,如圖乙所示。則冰塊的質量是90g,金屬塊的密度是2.7×103kg/m3。(已知ρ冰=0.9×103kg/m3)【答案】90;2.7×103?!窘獯稹拷猓涸O冰塊和金屬塊的總體積為V,其中冰的體積為V1,金屬塊的體積為V2;冰和金屬塊的總質量為m,其中冰的質量為m1,金屬塊的質量為m2。(1)冰塊完全沉入水中,冰化成水后,質量不變,根據(jù)ρ=,冰化成水后的體積:V化水===,由題意可知,冰的體積減去熔化成水后的體積,就是水面下降的體積,所以V1﹣V化水=V1﹣=SΔh2,即V1﹣V1=100cm2×0.1cm=10cm3,解得冰的體積:V1=100cm3。則冰的質量:m1=ρ冰V1=0.9g/cm3×100cm3=90g;(2)則冰塊中所含的金屬塊質量:m2=m﹣m1=144g﹣90g=54g,由題意可得,冰塊和金屬塊的總體積:V=SΔh1=100cm2×1.2cm=120cm3,則金屬塊的體積:V2=V﹣V1=120cm3﹣100cm3=20cm3所以金屬塊的密度:ρ金屬===2.7g/cm3=2.7×103kg/m3。故答案為:90;2.7×103。14.(2023秋?關嶺縣期末)受強冷空氣影響,自2023年12月15日開始,貴州自東北向南氣溫先后劇烈下降,多地迎來了今年的第一場雪,如圖所示。小宇走到剛下的積雪上面,感覺很松軟,他對雪產(chǎn)生了好奇。小宇用一個帶有刻度的容器收集了1600mL積雪,用電子秤測得該容器裝雪前后質量之差為400g。小宇看到道路交通管理工作人員在積雪路面撒鹽來熔化積雪,于是他通過向該容器內加鹽水的方式模擬了這個過程。容器內的積雪完全熔化后,形成了鹽的質量占鹽水總質量之比為15%的鹽水,這種鹽水的密度為1.1×103kg/m3,此時容器中的液面在800mL處。問:(1)小宇采集的積雪的密度是多少?(2)若組成雪花的冰晶密度為0.8g/cm3,則小宇采集的積雪中,空氣的體積占了多少?(用百分比表示)(3)小宇向容器內添加的鹽水中,鹽的質量占鹽水總質量的百分比是多少?【答案】(1)小宇采集的積雪的密度是0.25g/cm3;(2)若組成雪花的冰晶密度為0.8g/cm3,則小宇采集的積雪中,空氣的體積占了68.75%;(3)小宇向容器內添加的鹽水中,鹽的質量占鹽水總質量的百分比是27.5%?!窘獯稹拷猓海?)用電子秤測得該容器裝雪前后質量之差為400g,則積雪的質量為:m=400g;積雪體積為:V=1600mL=1600cm3,則積雪的密度為:ρ===0.25g/cm3;(2)積雪樣品中冰晶的體積為:V冰===500cm3,則小宇采集的積雪中,空氣的體積為:V空氣=V﹣V冰=1600cm3﹣500cm3=1100cm3,占比為:=×100%=68.75%;(3)最后所得鹽水的質量為:m'=ρ'V'=1.1g/cm3×800cm3=880g,則所得鹽水中鹽的質量為:m鹽=880g×15%=132g,小宇向容器內添加的鹽水的質量為:m“=m'﹣m=880g﹣400g=480g,則小宇向容器內添加的鹽水中,鹽的質量占鹽水總質量的百分比為:=×100%=27.5%。答:(1)小宇采集的積雪的密度是0.25g/cm3;(2)若組成雪花的冰晶密度為0.8g/cm3,則小宇采集的積雪中,空氣的體積占了68.75%;(3)小宇向容器內添加的鹽水中,鹽的質量占鹽水總質量的百分比是27.5%。15.(2023秋?安慶期末)用一只杯子盛某種液體,測定液體體積V和液體與杯子的總質量m的關系如圖中的圖線AB所示,則:(1)該液體的密度是多少g/cm3。(2)裝滿水時杯子和水的總質量是0.24kg,杯子的容積是多少cm3?【答案】(1)該液體的密度是1.2g/cm3;(2)裝滿水時杯子和水的總質量是0.24kg,杯子的容積是200cm3?!窘獯稹拷猓海?)讀圖可知,當液體體積為0時,即沒有液體時,質量為40g,則量杯的質量m0=40g;讀圖可知,當體積為50cm3時,液體質量為100g﹣40g=60g,則液體的密度:ρ===1.2g/cm3;(2)裝滿水時杯子和水的總質量m總′=m水+m0=240g,水的質量:m水=m總′﹣m0=240g﹣40g=200g,由ρ=得水的體積:V水===200cm3,即杯子的容積是200cm3。答:(1)該液體的密度是1.2g/cm3;(2)裝滿水時杯子和水的總質量是0.24kg,杯子的容積是200cm3。一十.氣體密度的計算(共2小題)16.(2023秋?福山區(qū)期末)一只總質量為90kg的氧氣瓶,瓶內氧氣密度為ρ0,使用半小時質量變?yōu)?0kg,瓶內氧氣的密度為ρ0;再使用一段時間,質量變?yōu)?0kg,此時瓶內氧氣的密度為()A.ρ0 B.ρ0 C.ρ0 D.ρ0【答案】B【解答】解:設氧氣瓶的質量為m0,容積為V,且瓶內氧氣的體積始終等于瓶子的容積,則由ρ=得原來氧氣的密度:﹣﹣﹣﹣﹣﹣①使用半小時氧氣的密度:﹣﹣﹣﹣﹣﹣②由解得氧氣瓶的質量:m0=10kg,總質量為90kg的氧氣瓶,瓶內氧氣的質量為:90kg﹣10kg=80kg,瓶內氧氣的密度為ρ0,再使用一段時間后,氧氣瓶的總質量變?yōu)?0kg,則瓶內氧氣的質量為20kg﹣10kg=10kg,氧氣的體積一定,根據(jù)m=ρV可知,氧氣的密度和氧氣質量成正比,所以,此時瓶內的氧氣密度應為原來的,即ρ=ρ0。故選:B。17.(2023秋?鳳陽縣期末)一個鋼瓶內裝有密度為6kg/m3的氧氣,某次搶救病人用去了,鋼瓶內剩余氧氣的密度為()A.6kg/m3 B.1kg/m3 C.2kg/m3 D.3kg/m3【答案】C【解答】解:設鋼瓶的容積為V,由ρ=得原來氧氣的質量:m=ρV=6kg/m3×V,某次搶救病人用去了,則鋼瓶內剩下氧氣的質量:m剩=(1﹣)×6kg/m3×V=2kg/m3×V,剩余氧氣的密度:ρ剩===2kg/m3。故選:C。一十一.密度公式的變形運用計算質量和體積(共1小題)18.(2023秋?和平縣期末)市場上出售醬油的瓶上標有“2L”字樣,已知該瓶內醬油的密為1.15×103kg/m3,這瓶內醬油的質量為2.3kg,這醬油用去一半后,醬油的密度為1.15g/cm3。某鋼瓶內的氧氣密度為6kg/m3,一次氣焊用去二分之一的氧氣,則瓶中剩余氧氣的密度為3kg/m3。【答案】2.3;1.15;3?!窘獯稹拷猓焊鶕?jù)ρ=得,這瓶醬油的質量m=ρV=1.15×103kg/m3×2×10﹣3m3=2.3kg。密度是物質的屬性,與物質的質量大小無關,這瓶醬油用去一半后,醬油的密度仍為1.15×103kg/m3=1.15g/cm3。某鋼瓶內的氧氣密度為6kg/m3,一次氣焊用去二分之一的氧氣,質量變?yōu)樵瓉淼囊话?,而體積不變,根據(jù)公式ρ=可知,瓶中剩余的氧氣密度變?yōu)樵瓉淼囊话?,即為?kg/m3=3kg/m3。故答案為:2.3;1.15;3。一十二.測量固體的密度(共1小題)19.(2023秋?東莞市期末)洛陽牡丹石又名牡丹玉,墨綠色的石體上嵌有天然形成的白色,青色的牡丹花,有很高的觀賞價值,小樂想了解牡丹石的密度。于是找到兩塊大小不同的牡丹石,來到實驗室完成如下操作。準備實驗器材:托盤天平,量筒,燒杯、水,細線。(1)將天平放置在水平桌面上,把游碼移到標尺左端的零刻度線處,發(fā)現(xiàn)指針如圖所示,此時應將平衡螺母向右(選填“左”或“右”)調節(jié),使天平平衡;(2)用托盤天平測得小塊兒牡丹石的實驗數(shù)據(jù),如圖甲所示,則其質量為29克;(3)將小塊牡丹石放入裝有20mL水的量筒中后液面位置如圖乙所示,則小牡丹石的體積為10﹣5m3,小牡丹石的密度是2.9×103kg/m3;(4)小樂想用同樣的方法測出大塊兒牡丹石的密度,發(fā)現(xiàn)大牡丹石不能直接放入量筒。于是聰明的小樂進行了如下的操作:①用天平測量大牡丹石的質量m1;②將大牡丹石放入盛水燒杯后,測量燒杯質量m2,并標記水面位置;③撈出大牡丹石后,再補水到標記處后測量燒杯的質量m3;根據(jù)測的質量值,得出大牡丹石的密度表達式為:(用符號表示);(5)小樂再次完成(3)中測量過程,發(fā)現(xiàn)第二次取出大牡丹石時沾了更多的水。經(jīng)他的分析認為再次測量后,算得到的密度值與前者密度值相比仍然不變(選填偏大、偏小或仍然不變)?!敬鸢浮浚?)水平;右;(2)29;(3)10﹣5;2.9×103;(4)ρ水;(5)仍然不變?!窘獯稹拷猓海?)將天平放置在水平桌面上,把游碼移到標尺左端的零刻度線處;指針偏向分度盤的左側,向右調節(jié)平衡螺母;(2)小牡丹石的質量:m=20g+5g+4g=29g;(3)小牡丹石的體積:V=30mL﹣20mL=10mL=10cm3=10﹣5m3;牡丹石的密度:ρ===2.9g/cm3=2.9×103kg/m3;(4)補的水的質量為m水=m3﹣m2+m1;所以補的水的體積,即大牡丹石的體積為:V石=V水==;大牡丹石的密度:ρ石===ρ水;(5)大牡丹石從水中取出時帶出一部分水,對測量結果沒有影響,故測量值仍然不變;故答案為:(1)水平;右;(2)29;(3)10﹣5;2.9×103;(4)ρ水;(5)仍然不變。一十三.密度與溫度的關系(共1小題)20.(2023秋?贛縣區(qū)期末)如圖甲所示是中國特色工藝品“走馬燈”。其內部結構如圖乙所示,使用時點燃“走馬燈”下的蠟燭,點燃的蠟燭是(選填“是”或“不是”)光源:稍后,紙筒內部的空氣溫度升高,體積膨脹,此時內部空氣密度變?。ㄟx填“變大”、“變小”或“不變”)而上升,形成氣流,使紙筒頂部的風車轉動,從而帶動固定在轉軸上的紙馬轉動?!敬鸢浮渴?;變小?!窘獯稹拷猓狐c燃的蠟燭是光源;點燃蠟燭,上方的空氣吸收熱量,溫度升高,體積膨脹,密度變小,密度小的熱空氣上升,形成對流,吹動扇葉轉動。故答案為:是;變小。一十四.聲音的傳播條件(共1小題)21.(2023秋?喀什地區(qū)期末)如圖所示兩個聲學實驗。(1)把正在發(fā)聲的音叉放到盛水的水槽中,看到水花濺起,如圖甲所示,這里“水花”把實驗現(xiàn)象放大,這個實驗驗證了聲音是由物體振動產(chǎn)生的;(2)如圖乙所示的是探究聲音傳播時使用的實驗裝置,把敲擊后的金屬環(huán)懸掛在密封的鐘罩內,用兩用打氣筒向外抽氣,會聽到金屬環(huán)發(fā)出的聲音越來越小(選填“越來越小”或“越來越大”);繼續(xù)抽氣,最后幾乎聽不到金屬環(huán)發(fā)出的聲音,由此推理可得:聲音的傳播需要介質,真空不能傳聲。【答案】(1)振動;(2)越來越??;聲音的傳播需要介質,真空不能傳聲?!窘獯稹拷猓海?)把正在發(fā)聲的音叉放到盛水的水槽中,看到水花濺起,說明聲音是物體的振動產(chǎn)生的;(2)用兩用打氣筒向外抽氣,金屬杯內能傳聲的空氣逐漸變少,故會聽到金屬環(huán)發(fā)出的聲音越來越??;繼續(xù)抽氣,最后幾乎聽不到金屬環(huán)發(fā)出的聲音,由此推理可得聲音的傳播需要介質,真空不能傳聲。故答案為:(1)振動;(2)越來越?。宦曇舻膫鞑バ枰橘|,真空不能傳聲。一十五.回聲測距(共2小題)22.(2023秋?沙依巴克區(qū)校級期末)某固定測速儀的原理如圖所示,汽車向測速儀的方向勻速駛來,測速儀向汽車發(fā)出兩次短促的(超聲波)信號,第一次發(fā)出信號到測速儀接收到信號用時0.6s,則汽車第一次接收到信號時到測速儀的距離102m。第二次發(fā)出信號到測速儀接收到信號用時0.4s,發(fā)出兩次信號的時間間隔是1.8s,超聲波的速度是340m/s,若汽車速度保持不變,測速儀在發(fā)出第二個信號后,再隔0.9s發(fā)出第三個信號,則第三次發(fā)出信號到測速儀接收到信號用時0.3s?!敬鸢浮?02;0.3?!窘獯稹拷猓海?)第一次發(fā)出的信號到達汽車的時間:t聲1=×0.6s=0.3s,由v=可得,汽車接收到第一次信號時,距測速儀:s1=v聲t聲1=340m/s×0.3s=102m;(2)第二次發(fā)出的信號到達汽車的時間:t聲2=×0.4s=0.2s,汽車接收到第二次信號時,距測速儀:s2=v聲t聲2=340m/s×0.2s=68m;所以在兩次信號的間隔過程中,汽車行駛的距離:s車=s1﹣s2=102m﹣68m=34m,汽車行駛時間:t車=Δt﹣t聲1+t聲2=1.8s﹣0.3s+0.2s=1.7s,汽車的速度:v車===20m/s;當汽車接收到第二次信號時,汽車距離距測速儀是68m,汽車前進時間:t′=Δt′﹣t聲2=0.9s﹣0.2s=0.7s,在0.7s以后,測速儀發(fā)出第三個信號,此時汽車前進距離:s′=v車t′=20m/s×0.7s=14m,所以在測速儀發(fā)出第三個信號的瞬間,汽車距離測速儀的距離:s″=s2﹣s′=68m﹣14m=54m,則超聲波信號與汽車相遇的時間:t3===0.15s,所以第三次發(fā)出信號到測速儀接收到信號的總時間:t=2t3=2×0.15s=0.3s。故答案為:102;0.3。23.(2023秋?陽谷縣期末)國慶期間,小明爸爸自駕帶小明到登封少林寺游玩。途徑行駛緩慢路段時,小明爸爸在某一時刻鳴笛,在3s后聽到從前方峭壁反射回來的聲音(已知聲音在空氣中的傳播速度為340m/s),請根據(jù)以上條件計算下列問題:(1)假設汽車靜止不動,求小明爸爸鳴笛時汽車到峭壁的距離。(2)如果小明爸爸開車以20m/s的速度向著峭壁開去,那么鳴笛時汽車到峭壁的距離是多少米?(3)如果小明爸爸開車以10m/s的速度遠離峭壁開去,求聽見回聲時汽車到峭壁的距離?!敬鸢浮浚?)假設汽車靜止不動,小明爸爸鳴笛時汽車到峭壁的距離是510m;(2)如果小明爸爸開車以20m/s的速度向著峭壁開去,那么鳴笛時汽車到峭壁的距離是540m;(3)如果小明爸爸開車以10m/s的速度遠離峭壁開去,聽見回聲時汽車到峭壁的距離是525m?!窘獯稹拷猓?s聲音傳播的距離s聲=v聲t=340m/s×3s=1020m,(1)假設汽車靜止不動,小明爸爸鳴笛時汽車到峭壁的距離d1=×s聲=×1020m=510m;(2)如果小明爸爸開車以20m/s的速度向著峭壁開去,汽車在3s內行駛的路程s車=v車t=20m/s×3s=60m,鳴笛時汽車到峭壁的距離d2=×(s聲+s車)=×(1020m+60m)=540m;(3)如果小明爸爸開車以10m/s的速度遠離峭壁開去,汽車在3s內行駛的路程s車′=v車′t=10m/s×3s=30m,聽見回聲時汽車到峭壁的距離d3=×(s聲+s車′)=×(1020m+30m)=525m。答:(1)假設汽車靜止不動,小明爸爸鳴笛時汽車到峭壁的距離是510m;(2)如果小明爸爸開車以20m/s的速度向著峭壁開去,那么鳴笛時汽車到峭壁的距離是540m;(3)如果小明爸爸開車以10m/s的速度遠離峭壁開去,聽見回聲時汽車到峭壁的距離是525m。一十六.根據(jù)音色辨別發(fā)聲體(共1小題)24.(2023秋?黃岡期末)小雨用一款手機上的聲音測試軟件測試不同樂器發(fā)出的聲音數(shù)據(jù),她先后用鋼琴、吉他和笛子分別奏出不同的聲音,在相同條件下測得的數(shù)據(jù)如下表。關于這三種樂器發(fā)出的聲音,下列分析正確的是()樂器鋼琴吉他笛子數(shù)據(jù)A523Hz1046Hz523Hz數(shù)據(jù)B60dB52dB52dBA.吉他發(fā)出聲音的響度最大 B.吉他和笛子發(fā)出聲音的音色相同 C.鋼琴和笛子發(fā)出聲音的音調相同 D.吉他發(fā)出的聲音是超聲波【答案】C【解答】解:A、由表格數(shù)據(jù)可知,鋼琴發(fā)出的聲音的分貝數(shù)最大,所以鋼琴發(fā)出聲音的響度最大,故A錯誤;B、吉他和笛子發(fā)出聲音的音色不相同,故B錯誤;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