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jìn)行舉報或認(rèn)領(lǐng)
文檔簡介
題型三文言文閱讀
考點3文言句子翻譯
[考點突破
文言翻譯的要求
文言翻譯應(yīng)達(dá)到“信”“達(dá)”“雅”的標(biāo)準(zhǔn)。
文言翻譯的方法
例如:使杞子、逢孫、楊孫戍之,乃還。
官職變動詞語
①照錄或更換第一類:表示授予、提升的詞語(起、舉、薦)
第二類:調(diào)動官職的詞語(補、轉(zhuǎn)、遷)
第三類:降職、罷免的詞語(罷、免、黜)
省略的內(nèi)容需要補充,例如:敢以煩執(zhí)事。
②增補與刪除文言文用的一些虛詞,只起某種語法作用,沒有實際意義,翻譯時多刪除。
例如: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
例如:將軍百戰(zhàn)死,壯士十年歸。
③合譯與分譯
例如:風(fēng)霜高潔,水落石出者山間之四時也。
例如:子曰:“何陋之有?”
④調(diào)換順序
例如:行者休于樹。
針對演練
L把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房瑁之德器豈盡虛名乎?瑯乃平世三公之才耳。肅宗用違其才,所以一敗而不振。若收復(fù)之后,令瑁
從容諷議,鎮(zhèn)靜廟堂,以撫摩殘喘,毋令讒邪間之,當(dāng)必有可觀者。方用而疑之,方疑而將之,既敗而即
逐,一逐而不收。人皆嗟瑁之不盡其用.予獨悲瑁之不逢其時。
(張大齡《玄羽外編》)
2.把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昔者司馬喜臏腳于宋,卒相中山;范雎拉脅折齒于魏,卒為應(yīng)侯。此二人者,皆信必然之畫,捐朋黨
之私,挾孤獨之位,故不能自免于嫉妒之人也。是以申徒狄自沉于河,徐衍負(fù)石入海。不容于世,義不茍
取比周于朝,以移主上之心。昔者魯聽季孫之說而逐孔子,宋信子罕之計而囚墨翟。夫以孔、墨之辯,不
能自免于讒諛,而二國以危。何則?眾口錦金,積毀銷骨也。是以秦用戎人由余而霸中國,齊用越人蒙而
強(qiáng)威、宣。此二國,豈拘于俗,牽于世,系奇偏之辭哉?今人主誠能用齊、秦之義,后宋、魯之聽,則五
伯不足稱,三王易為也。
(節(jié)選自鄒陽《獄中上梁王書》)
3.把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周太祖顯德元年,軍士有流言,郊賞簿於唐明宗時。帝召諸將至寢殿,讓之曰:”月關(guān)自即位以來,惡
衣菲食,專以贍軍為念。府庫蓄積.四方貢獻(xiàn),贍軍之外,鮮有贏馀,汝輩豈不知之?今乃縱兇徒騰口,
不顧人主之勤儉,察國之貧乏,又不思已有何功而受賞,惟知怨望,於汝輩安乎!”皆惶恐謝罪。退,索
不逞之徒戮之,流言息。
(節(jié)選自《文獻(xiàn)通考?兵考四》,有刪改)
4.把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居官不言廉,廉蓋居官者分內(nèi)事。孰不知廉可以服人?然中無所主,則見利易動。盍思人生貧富,固
有定分,越分過取,此有所得,彼必有虧。況明有三尺①,一陷貪墨,終身不可洗濯。故可饑、可寒、可殺、
可戮,獨不可一毫妄取。茍有一毫妄取,雖有奇才異能,終不能以善其后。故為官者當(dāng)以廉為先,而能廉
者必深知分定之說。
(節(jié)選自《州縣提綱?潔己》)
【注】①三尺:法律條文。
5.把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貞觀九年,太宗謂侍臣日:“往昔初平京師,宮中美女珍玩無院不滿。煬帝意猶不足,征求無已,兼
東西征討,窮兵默武,百姓不堪,遂致亡滅。此皆朕所目見,故夙夜孜孜,惟欲清凈,使天下無事。遂得
徭役不興,年谷豐稔,百姓安樂。夫治國猶如栽樹,本根不搖,則枝葉茂榮。君能清凈,百姓何得不安樂
乎?”
(節(jié)選自《貞觀政要》)
命題突破
命題點1:固定句式
1.表示疑問
志例句
(1)奈何(可譯為“怎么辦、怎么、①沛公曰:“今者出,未辭也,為之奈何”?《鴻門宴》
為什么”等)②奈何取之盡錨銖,用之如泥沙?《阿房宮賦》
(2)何如(可譯為“怎么、怎么樣、①以五十步笑百步,則何如?《寡人之于國也》
怎么辦”等)②“求,爾何如?”《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
(3)何以……?(可譯為“根據(jù)什
①一旦山陵崩,長安君何以自托于趙?
么……?憑什么……?為什么?怎么
②何以伐為?《季氏將伐顓臾》
會?”等)
(4)何所……?(可譯為“所……的
問女何所思,問女何所憶?《木蘭詩》
是什么?”等)
①虞兮虞兮奈若何?《垓下歌》
(5)奈……何、若……何、如……何
②其妻獻(xiàn)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損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愚
(可譯為“對……怎么辦”“拿……怎
公移山》
么樣”等)
③以殘年余力,曾不能毀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愚公移山》
(6)何故(可譯為“什么原因,為什①蔣琬問日:“今幼常得罪,既正軍法,丞相何故哭耶?”《失街亭》
么,怎么”。)②何故懷瑾握瑜,而自令見放為?《屈原列傳》
(7)孰與……,與……孰。(可譯為
我孰與城北徐公美?《鄒忌諷齊王納諫》
“跟……比較,哪一個……”)
2.表示反問
標(biāo)志例句
(1)何……哉(也)?(可譯為“怎①若為傭耕,何富貴也?《陳涉世家》
么能……呢?”)②何可勝道也哉?《游褒禪山記》
(2)何為?(可譯為“為什么
如今人方為刀俎,我為魚肉,何辭為?《鴻門宴》
要……呢?””還要……干什么呢?”)
(3)何……之有?(兼表賓語前置,
可譯為“有什么……呢”“怎么能……勾踐日:“茍得聞子大夫之言,何后之有?”《勾踐滅吳》
呢?”)
(4)如之何……?(可譯為“怎么
君臣之義,如之何其廢之?《季氏將伐顓臾》
能……呢?”)
(5)豈(其)……哉(乎,耶,牙B)?
①嗚呼!盛衰之理,雖日天命,豈非人事哉!《伶官傳序》
(可譯為“哪里……呢?難道……嗎?
②沛公不先破關(guān)中,公豈敢入乎?《鴻門宴》
怎么……呢”)
(6)安……哉(乎)?(可譯為“哪①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哉?《陳涉世家》
里……呢?”“怎么……呢?”)②然豫州新敗之后,安能抗此難乎?《赤壁之戰(zhàn)》
(7)不亦乎(可譯為“不是①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論語》
嗎”)②求劍若此,不亦惑乎?《察今》
(8)……非……歟?(可譯為“……不
子非三閭大夫歟?《屈原列傳》
是……嗎?”)
(9)寧……耶?(可譯為“哪里……
當(dāng)時雖新(qi)夢幻想,寧知此為歸骨所耶?《祭妹文》
呢?”)
(10)顧……哉?(可譯為“難道……
顧不如蜀鄙之僧哉?《為學(xué)》
嗎?”)
(11)獨……耶(乎、哉)?(可譯為①相如雖弩,獨畏廉將軍哉?《廉頗藺相如列傳》
“難道……嗎?”)②夫禍患常積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豈獨伶人也哉?《伶官傳序》
3.表示感嘆
志例句
(1)何其……(可譯為“為什么那么”
至于誓天斷發(fā),泣下沾襟,何其衰也!《伶官傳序》
“怎么這樣”“多么”“怎么那么……啊”)
(2)直……耳?。勺g為“只是……罷①曰:“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寡人之于國》
了”)②王變乎色曰:,,寡人非能好先王之樂也,直好世俗之樂耳!”
(3)惟……耳?。勺g為“只是……罷
吾已無事可辦,惟待死期耳《譚嗣同》
了!”)
(4)一何(可譯為“何等、多么、為什
吏呼一何怒!《石壕吏》
么……那么……”)
(5)亦……哉(可譯為“也……??!”)且立石于其墓之門,以旌其所為。嗚呼,亦盛矣哉!《五人墓碑記》
①今仆不幸,早失父母,無兄弟之親,獨身孤立,少卿視仆于妻子何如
(6)何如哉?。勺g為“該是怎樣的
哉?《報任安書》
呢?”)
②痛定思痛,痛何如哉!《〈指南錄〉后序》
4.表示揣測
志例句
(1)無乃……乎?(可譯為“恐怕……①無乃爾是過與?《季氏將伐顓臾》
吧?只怕……吧?”等)②今君王既棲于會稽之上,然后乃求謀臣,無乃后乎?《勾踐滅吳》
(2)得無……耶,得無……乎,(可譯為①覽物之情,得無異乎?《岳陽樓記》
”大概.....吧、恐怕......吧、該不②曰:“日食飲得無衰乎?”《觸龍說趙太后》
是……吧?能.....嗎?(兼表反問)”
等)
巫醫(yī)、樂師、百工之人,君子不齒,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歟?
(3)其……歟?(兼表反問)
《師說》
(4)……庶幾……歟?(可譯為“或
吾王庶幾無疾病歟?
許……吧?”)
5.表示選擇
志例句
(1)與其……孰若……?(可譯為與與其有譽于前,孰若無毀于其后;與其有樂于身,孰若無憂于其心?!端?/p>
其……,不如……)李愿歸盤谷序》
(2)……歟(耶),……歟(耶)?(可
先生在兵間,審知故揚州閣部史公果死耶,抑未死耶?《梅花嶺記》
譯為是……還是……呢)
(3)其……其……?(可譯為是……還
其信然邪?其夢邪?其傳之非其真邪?
ZE...呢)
6.表示設(shè)問
志例句
何者、何則(可譯為“為什么呢”)百仞之山,任負(fù)車登焉。何則?陵遲故也。
7.表示陳述語氣
志例句
(1)無以、無從……。(可譯為“沒有用
來……的東西、辦法,沒有什么用來,沒壽畢,曰:“君王與沛公飲,軍中無以為樂,請以劍舞。”《鴻門宴》
有辦法,不能”)
(2)有以……。(可譯為“有用來……的
袁人大憤,然未有以報也。《書博雞者事》
辦法,有條件,有辦法,有機(jī)會,能夠”)
(3)有所……。(可譯為“有……的”(人、①今臣亡國賤俘,至微至陋,過蒙拔擢,寵命優(yōu)渥,豈敢盤桓,有所希冀。
物、事),有什么……;有……的地方,《陳情表》
有……的原因,有……的辦法)②民生各有所樂兮,余獨好修以為常?
(4)無所……。(可譯為“沒有……的”
①今入關(guān),財物無所取,婦女無所幸,此其志不在小?!而欓T宴》
(人、物、事)沒有什么;沒有什么
②夫吳之與越也,仇轆敵戰(zhàn)之國也;三江環(huán)之,民無所移?!豆篡`滅吳》
地方……,沒有什么辦法,沒有條件……)
①子路率爾而對日:“千乘之國,攝乎大國之間,加之以師旅,因之以饑
(5)比及……(可譯為"等到……的時
饃,由也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薄蹲勇贰⒃?、冉有、公西
候”)
華侍坐》
②對日:“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子
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
8.表示假設(shè)
志例句
(1)誠……則……:(可譯為“如果……公子誠一開口請如姬,如姬必許諾,則得虎符,奪晉鄙軍,北救趙而西卻
那么(就)……”)秦,此五霸之伐也?!缎帕昃`符救趙》
(2)否則:(可譯為“如果不……就……。否則不能繼述先烈遺志且光大之,而徒感慨于其遺事,斯誠后死者之羞也。
不然的話……就……J)《黃花岡七十二烈士事略》
(3)然則:(可譯為“既然這樣,那么;
然則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無厭,奉之彌繁,侵之愈急?!读鶉摗?/p>
如果這樣,那么”)
向使三國各愛其地,齊人勿附于秦,刺客不行,良將猶在,則勝負(fù)之?dāng)?shù),
(4)向使:(可譯為“假如,如果”)
存亡之理,當(dāng)與秦相較,或未易量。《六國論》
(5)自非:(可譯為“如果不是,除非
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度龒{》
是")
9淇他
志例句
曰:“王之好樂甚,則齊國其庶幾乎。今之樂猶古之樂也曰:“可得聞
(1)可得:(可譯為“可以,可能。”)
與?”《莊暴見孟子》
①五畝之宅,樹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寡人之于國也》
(2)可以:(可譯為“可以用來,足以用②君子曰:學(xué)不可以已?!秳駥W(xué)》
來;可以,能夠?!保郯佼€之田,勿奪其時,數(shù)口之家,可以無饑矣;謹(jǐn)庠序之教,申之以孝
悌之義,頒白者不負(fù)戴于道路矣。《寡人之于國也》
①項伯許諾,謂沛公曰:“旦日不可不蚤自來謝項王?!薄而欓T宴》
(3)謂……曰……:(可譯為“對……說,②范增起,出召項莊,謂曰:“君王為人不忍?!薄而欓T宴》
告訴……說;把……叫做…….”)③因笑謂邁曰:“汝識之乎?”《石鐘山記》
④嫗每謂余曰:“某所,而母立于茲?!薄俄椉管幹尽?/p>
①諸侯恐懼,會盟而謀弱秦,不愛珍器重寶肥饒之地,以致天下之士,合
(4)相與:(可譯為“互相,相互,彼此;從締交,相與為一?!哆^秦論》
同你;一起,共同;相處,相交?!保诜蛉酥嗯c,俯仰一世。《蘭亭集序》
③相與枕藉乎舟中,不知東方之既白?!冻啾谫x》
(5)所以……:(可譯為“……的原因,
①所以遣將守關(guān)者,備他盜之出入與非常也?!而欓T宴》
之所以……,為什么……;用來……的方
②雖世殊事異,所以興懷,其致一也《蘭亭集序》
法,用來……的東西,是用來……的,用
③師者,所以傳道、受業(yè)、解惑也《師說》
來...的地方,用來……的人、事,靠它
來……的
(6)以……為……:(可譯為“認(rèn)為……
①齊日:“必以長安君為質(zhì),兵乃出。”《觸龍說趙太后》
是……,把……當(dāng)作……;讓……作……,
②楚之南有冥靈者,以五百歲為春,五百歲為秋,上古有大椿者,以八千
任用……為……;用……做……,把……
歲為春,八千歲為秋,此大年也。《逍遙游》
作為……J)
①宜乎百姓之謂我愛也。《齊桓晉文之事》
(7)……之謂:(可譯為“叫做,就是,②夫子之謂也?!洱R桓晉文之事》
才算;這就叫做;就是,說的就是J)③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嘆曰:“野有之曰:'聞道百,以為
莫己若'者,我之謂也。”《秋水》
(8)至于:(可譯為“到了,一直到;竟①至于顛覆,理固宜然?!读鶉摗?/p>
至于,結(jié)果,終究,到……結(jié)局,到……②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師乘風(fēng)雪,歷齊河、長清,穿泰山西北
時候.”)谷,越長城之限,至于泰安?!兜翘┥接洝?/p>
命題點2:特殊句式
1.判斷句
(1)主語后面用“者”表示停頓,在謂語后面用“也”表示判斷,即”……者……也”式。
例:陳勝者,陽城人也。(《陳涉世家》)
例:楚左尹項伯者,項羽季父也。(司馬遷《鴻門宴》)
(2)“……,……也”
主語后面不用“者”,只在謂語后面用“也”來表示判斷。
例: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論語》)
例:此世所以不傳也。(蘇軾《石鐘山記》)
(3)“……者,……”
在主語后面用語氣詞“者”表示停頓,在謂語不用“也”,也相當(dāng)于現(xiàn)代漢語中的“是二
例:粟者,民之所種。(晁錯《論貴粟疏》)
例:四人者,廬陵蕭君圭君玉,長樂王回深父,余弟安國平父,安上純父。(王安石《游褒禪山記》)
(4)“……,……者也”。在謂語后面“者也”連用,也相當(dāng)于“……是……
例:晏子,齊之習(xí)辭者也。(《晏子?晏子使楚》)
例:城北徐公,齊國之美麗者也。(《戰(zhàn)國策?鄒忌諷齊王納諫》)
這種句式,有時前面也用“者二
例:彼童子之師,授之書而習(xí)其句讀者,非吾所謂傳其道解其惑者也。(韓愈《師說》)
(5)”……,……主語和謂語后面都不用語氣詞,但仍然可譯為“……是……
例:秦,虎狼之國。(司馬遷《屈原列傳》)
例:陳涉甕牖繩樞之子。(賈誼《過秦論》)
(6)用“為”表判斷。相當(dāng)于現(xiàn)代漢語中的“是”。
例:項燕為楚將。(司馬遷《陳涉世家》)
例:如今人方為刀俎,我為魚肉,何辭為?(司馬遷《鴻門宴》)
(7)用副詞“乃、貝h皆、誠、非”等表判斷。如:
例:吾聞二世少子也,不當(dāng)立,當(dāng)立者乃公子扶蘇。(司馬遷《陳涉世家》)
例:此則岳陽樓之大觀也。(范仲淹《岳陽樓記》)
2.被動句
被動句是表示被動意義的句子。文言中的被動句有兩種主要類型:一是有標(biāo)志的被動句,這類句子常
借助一些介詞表示被動。二是無標(biāo)志的被動句,即通過句中動詞本身,在意念上形成被動。
(1)“于”:動詞后用介詞“于”引出行為主動者。
例:故內(nèi)惑于鄭袖,外欺于張儀。(《屈原列傳》)
例:故有備則制人,無備則制于人。(《鹽鐵論?險固》)
【辨析】
“于”字是一個功能很廣泛的介詞,除了表被動,還可以表時間、處所、對象、比較。表被動時,動
詞后介詞“于”引進(jìn)行為主動者。
例:及寡人之身,東敗于齊,長子死焉,南辱于楚。(《孟子?梁惠王上》)
例:趙氏求救于齊。(《戰(zhàn)國策?趙策四》)
例:子擊磬于衛(wèi)。(《論語?憲問》)
例:王如知此,則無望民之多于鄰國也。(《孟子?梁惠王上》)
(2)“見”,在動詞前面用“見”表示被動?!耙姟保ɑ颉笆堋保┩c“于”配合,由“于”引進(jìn)主動
者。
例:吾長見笑于大方之家。(《莊子?秋水》)
例:臣誠恐見欺于王而負(fù)趙。(《廉頗藺相如列傳》)
例:吾不能舉全吳之地、十萬之眾,受制于人。(《赤壁之戰(zhàn)》)
【辨析】
“見”加在動詞前,一般表示被動,但也有不表被動的情況。
例:冀君實或見恕也。(王安石《答司馬諫議書》)
例:生孩六月,慈父見背。(李密《陳情表》)
(3)“為”作為標(biāo)志的被動句,主要有以下三種情況:
①動詞前由“為”引出行為主動者,或直接加“為”(不出現(xiàn)主動者)。
例:多多益善,何為為我禽?(《史記?淮陰侯列傳》)
例:吳廣素愛人,士卒多為用者。(《陳涉世家》)
②“為”字還常與“所”字配合使用,形成“為……所”式。
例:如姬父為人所殺。(《史記?魏公子列傳》)
例:岱不從,遂與戰(zhàn),果為所殺。(《三國志?魏書?武帝紀(jì)》)
③“為”在個別情況下還跟“于”或“見”配合使用,構(gòu)成“為……于”或“為……見”式。
例:胥之父兄為戮于楚。(《史記?吳世家》)
例:烈士為天下見善矣,未足以活身。(《莊子?至樂》)
【辨析】
“為”字表被動與否,其鑒別方法也看“為”字引進(jìn)的賓語是否是動作的主動者。同時,介詞“為”
表被動時讀陽平(w6i),譯作“被”;表示對象、目的等時讀去聲(w?i),譯作“替”“對”“為了”之類。
例:今有構(gòu)木鉆燧于夏后氏之世者,必為鯨禹笑矣。(《韓非子?五蠹》)
例:今為君計,莫若遣腹心自結(jié)于東,以共濟(jì)世業(yè)。(《赤壁之戰(zhàn)》)
(4)“被”引出主動者,與現(xiàn)代漢語被動句句式一致。
例:今月十三日,臣被尚書召問。(蔡邕《被收時表》)
【辨析】
古漢語也有用“被”表示的被動句。這個“被”本是“覆蓋”“遭受”的意思,后來由動詞虛化為介詞。
例:被以不慈之偽名。(《楚辭?哀郢》)
例:皋蘭被徑兮斯路漸。(《楚辭?招魂》)
例:信而見疑,忠而被謗,能無怨乎?(《楚辭?漁父》)
(5)無標(biāo)志的文言文被動句,即通過句中動詞本身,在意念上形成被動,有人稱為意念上的被動。這
類被動句要根據(jù)語境,根據(jù)上下文做出判定。
①不出現(xiàn)主動者的無標(biāo)志文言被動句
這類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時,加“被”意義更明確,但大多數(shù)不加“被”也符合現(xiàn)代漢語習(xí)慣。
例:風(fēng)至苕折。(《荀子?勸學(xué)》)
例:兵挫地削,亡其六郡。(《史記?屈原列傳》)
但是有些句子翻譯時必須加“被”。
例:會延年家收。(《漢書?李陵傳》)
例:國勝君亡,非禍而何?(《左傳?哀公元年》)(國勝:指楚被吳所勝)
②出現(xiàn)主動者的無標(biāo)志文言被動句
這種被動句實際上可看作省略了一個表被動的介詞“于”。譯時必須加“被”。
例:懲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列子?湯問》)
例:足蒸暑土氣,背灼炎天光。(白居易《觀刈麥》)
例:又荊州之民附操者,逼兵勢耳。(《赤壁之戰(zhàn)》)
例:大國以下小國,則取小國;小國以下大國,則取大國。故或下以取,或下而取。(《老子》)
(6)此外還有一種對比句,以“……者”表被動。
例:伐者為客,伐者為主。(《公羊傳?莊公二八年》)
例:今大國之攻小國也,攻者農(nóng)夫不得耕,婦人不得織,以守為事;攻人者亦農(nóng)夫不得耕,婦人不得
織,以攻為事。(《墨子?耕柱》)
3.省略句
(1)主語的省略
在文言文當(dāng)中,省略主語是很常見的,有承前省略,有對話省略,承賓省略等。
例:
①兒俱,啼告母。母聞之,面色灰死。(《促織》)
②備日:“與蒼梧太守吳巨有舊,欲往投之?!保ā冻啾凇罚?/p>
③作亭者誰?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誰?太守自謂也。(《醉翁亭記》)
④居五日,桓侯體痛,使人索扁鵲,已逃秦矣?;负钏焖?。(《扁鵲見蔡桓公》)
在古漢語當(dāng)中,主語可以換來換去。
例:
⑤見漁人,乃大驚,問所從來。具答之。便要還家,設(shè)酒殺雞作食。(《桃花源記》)
⑥永州之野產(chǎn)異蛇,黑質(zhì)而白章,觸草木,盡死,以嚙人,無御之者。(《捕蛇者說》)
(2)謂語的省略
文言文的謂語也經(jīng)常省略。這當(dāng)然也要利用語言環(huán)境。
①亂石穿空,驚濤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杰。(《浪淘沙》)
②輕攏慢捻抹復(fù)挑,初為《霓裳》后《六幺》。(《琵琶行》)
③小大之獄,雖不能察,必以情。(《曹劌論戰(zhàn)》)
④一屠晚歸,擔(dān)中肉盡,止有剩骨。途中兩狼,綴行甚遠(yuǎn)。(《狼》)
(3)賓語的省略
省略的賓語往往是前面出現(xiàn)過的,所以補讀省略的賓語,主要依靠前面的名詞和動詞。
例:
①操軍方連船艦,首尾相接,可燒而走也。(《赤壁》)
②于是王召見,問藺相如曰:“秦王以十五城請易寡人之璧,可予不?”(《廉頗藺相如列傳》)
③具告以事。(《鴻門宴》)
在文言文當(dāng)中,省略兼語(既是前一個動詞的賓語,又是后一個動詞的主語)是常有的事情。
例:
④扶蘇以數(shù)諫故,上使外將兵。(《陳涉世家》)
⑤今殺相如,終不能得璧也,而絕秦趙之歡。不如因而厚遇之,使歸趙。(《廉頗藺相如列傳》)
⑥相如視秦王無意償趙城,乃前日:“璧有瑕,請指示王?!保ā读H藺相如列傳》)
(4)介賓短語的省略
介賓短語的省略包括兩個方面。一個方面是省略介詞,另一個方面是省略介詞賓語。
例:
①不用,則以紙?zhí)?,每韻為一帖,木格貯之。(《活板》)
②臣語曰,臣嘗從大王與燕王會境上,燕王私握臣手曰,'愿結(jié)友',以此知之,故欲往。(《廉頗藺相
如列傳》)
③海內(nèi)大亂,將軍起兵江東,劉豫州收眾漢南,與曹操共爭天下。(《赤壁之戰(zhàn)》)
④晉太元中,武陵人捕魚為業(yè)。(《桃花源記》)
在文言文當(dāng)中,更常見的是省略介詞賓語。
例:
⑤乃悟前狼假寐,蓋以誘敵。(《狼》)
⑥此人一一為具言所聞,皆嘆惋。(《桃花源記》)
⑦旦日,客從外來,與坐談,問之:“吾與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鄒忌諷齊王納
諫》)
⑧攻陳,陳守令皆不在,獨守丞與戰(zhàn)譙門中。弗勝,守丞死,乃入據(jù)陳。(《陳涉世家》)
4.倒裝句
(1)主謂倒裝
例:賢哉回也?。ā墩撜Z七則》)
例:甚矣,汝之不惠!(《愚公移山》)
(2)賓語前置
動詞可以帶賓語,介詞也可以帶賓語,在文言文中,賓語前置是有條件的。
※動詞賓語前置
文言文中動詞賓語前置,大致有以下四種情況:
①否定句中,代詞作賓語。
動詞前面有“不”“未”“弗”“無”“莫”等否定副詞的否定句。在這種否定句里,動詞的賓語如果是
代詞,一般放在動詞的前面
例:古之人不余欺也。(《石鐘山記》)
例:忌不自信。(《鄒忌諷齊王納諫》)
②疑問句中,代詞作賓語,放在動詞謂語前。
在古代漢語里,使用頻率大的疑問代詞是“何”字,其他的還有“誰、孰、惡、安、焉、胡、奚、曷”
等,它們作賓語時,也放在動詞謂語前面。
例:沛公安在?(《鴻門宴》)
例:良問曰:“大王來何操?”(〈鴻門宴〉)
③用“之”把賓語提到動詞前,以加重語氣。這種現(xiàn)象古漢語并不多見。
例:句讀之不知,惑之不解。(韓愈《師說》)
④用“是”把賓語提到動詞前,以加重語氣。
例:無乃爾是過與?(《季氏將伐顓臾》)
例:君亡之不恤,而群臣是憂,惠之至也。(《左傳?僖公十五年》)
※介詞賓語前置
文言文中,常見的介詞有“于、以、為、與、從、自、向”等,它們往往與后面的名詞或名詞性短語
結(jié)合,組成介詞結(jié)構(gòu)。這些在介詞后的名詞或名詞性短語,叫介詞賓語。介詞賓語一般放在介詞之后,文
言文中有以下情況要放在介詞之前:
①疑問代詞作賓語,一般放在介詞之前。
例:微斯人,吾誰與歸?(范仲淹《岳陽樓記》)
例:王問:“何以知之?”(《廉頗藺相如列傳》)
②介詞賓語不是疑問代詞,但是為了強(qiáng)調(diào)它,也放在介詞的前面,這種情況最常見的是“以”的賓語
前置。
例:一言以蔽之。
例:余是以記之……(蘇軾《石鐘山記》)
像成語“嚴(yán)以律己”“寬以待人”“坐以待斃”等都屬于這種格式。
③介詞賓語是方位詞,也放在介詞的前面。
例:項王,項伯東向坐;亞父南向坐。亞父者,范增也;沛公北向坐;張良西向侍。(《鴻門宴》)
這里的“東”“南”“北”“西”都是方位詞,都充當(dāng)“向”的賓語,放在前面,以示強(qiáng)調(diào)。翻譯成現(xiàn)代
漢語應(yīng)是“向東”“向南”“向北”“向西
命題點3:翻譯句子
|得分攻略
①關(guān)鍵實詞,主要是古今異義、一詞多義、詞類活用、通假字等。②重要虛詞:副詞、介詞、連詞等。③文言句
I
:式:省略的重要信息要補充;判斷句、被動句的特征要明確掌握,能夠翻譯清楚;倒裝句要按照現(xiàn)代漢語的
I
I表達(dá)習(xí)慣調(diào)整語序。
考點詳練
1.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題。
材料一:慮天下者,常圖其所難,而忽其所易;備其所可畏,而遺其所不疑。然而,禍常發(fā)于所忽之
中,而亂常起于不足疑之事。豈其慮之未周與?蓋慮之所能及者.人事之宜然,而出于智力之所不及者,
天道也。
當(dāng)秦之世,而滅諸侯,一天下,而其心以為周之亡在乎諸侯之強(qiáng)耳,變封建而為郡縣。方以為兵革可
不復(fù)用,天子之位可以世守,而不知漢帝起隴畝之中,而卒亡秦之社稷。漢懲秦之孤立,于是大建庶孽而
為諸侯,以為同姓之親可以相繼而無變,而七國萌篡弒之謀。武、宣以后,稍剖析之而分其勢,以為無事
矣,而王莽卒移漢祚。光武之懲哀、平,魏之懲漢,晉之懲魏,各懲其所由亡而為之備,而其亡也,皆出
于所備之外。唐太宗聞武氏之殺其子孫,求人于疑似之際而除之,而武氏日侍其左右而不悟。宋太祖見五
代方鎮(zhèn)之足以制其君盡釋其兵權(quán)使力弱而易制而不知子孫卒困于敵國。此其人皆有出人之智、蓋世之才,
其于治亂存亡之幾,思之詳而備之審矣。慮切于此而禍興于彼,終至亂亡者,何哉?蓋智可以謀人,而不
可以謀天。
古之圣人,知天下后世之變非智慮之所能周,非法術(shù)之所能制,不敢肆其私謀詭計,而唯積至誠,用
大德以結(jié)乎天心,使天眷其德,若慈母之保赤子而不忍釋。故其子孫,雖有至愚不肖者足以亡國,而天卒
不忍遽亡之,此慮之遠(yuǎn)者也。
(節(jié)選自明?方孝孺《深慮論》)
材料二:秦王足己而不問,遂過而不變。二世因而不改,暴虐以重禍。子嬰孤立無親,危弱無輔。三
主之惑,終身不悟,亡,不亦宜乎?當(dāng)此時也,世非無深謀遠(yuǎn)慮知化之士也,然所以不敢盡忠拂過者,秦
俗多忌諱之禁也,忠言未卒于口,而身糜沒矣。故使天下之士傾耳而聽,重足而立,合口而不言。是以三
主失道,而忠臣不諫,智士不謀也。故秦之盛也,繁法嚴(yán)刑而天下震;及其衰也,百姓怨而海內(nèi)叛矣。
野諺目:“前事之不忘,后之師也?!笔且跃訛閲?,觀之上古,驗之當(dāng)世,參之人事,察盛衰之理,
審權(quán)勢之宜,去就有序,變化因時,故曠日長久而社稷安矣。
(節(jié)選自西漢?賈誼《過秦論?下篇》,有刪改)
(1)材料一畫波浪線的部分有三處需要斷句,請用鉛筆將答題卡上相應(yīng)位置的答案標(biāo)號涂黑,每涂對一
處給1分,涂黑超過三處不給分。
宋太祖見五代方鎮(zhèn)之足A以制B其君C盡釋D其兵權(quán)E使力弱而易F制G而不知子孫H卒困于敵國
(2)下列對材料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guān)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把……當(dāng)作一體,意動用法,與“固知一死生為虛誕”的“一”用法相同。
B.稍,漸漸,與《登泰山記》“稍見云中白若樗蒲數(shù)十立者”的“稍”意思相同。
C卒,副詞,最終,終究,與《赤壁賦》“而卒莫消長也”的“卒”意思相同。
D.制,控制、制服,與《過秦論》“履至尊而制六合”的“制”意思相同。
(3)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A.材料一開篇指出“慮天下者”經(jīng)常出現(xiàn)的一些問題,這些在《五代史?伶官傳序》中也有所提及。
B.材料一列舉了秦、漢、唐等歷代君主的事例,指出他們沒能吸取前代君王失敗的教訓(xùn)而導(dǎo)致亡國。
C.材料二中秦王、二世剛愎自用,忌諱繁多,士人有進(jìn)言被殺的風(fēng)險,所以不敢竭盡忠誠指出其過
失。
D.材料二論述了秦之過,這與《過秦論?上篇》闡釋的秦之過既有呼應(yīng)又有所不同,但都能借古喻
今。
(4)把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①禍常發(fā)于所忽之中,而亂常起于不足疑之事。豈其慮之未周與?
②秦王足己而不問,遂過而不變。二世因而不改,暴虐以重禍。
(5)請結(jié)合兩則材料概括使國家安定的治國之道。
2.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題。
材料一:
吳楚反,聞,晁錯謂丞史曰:“夫袁盎多受吳王金錢,專為蔽匿,言不反。今果反,欲請治盎,盎宜知
計謀?!必┦吩唬骸笆挛窗l(fā),治之有絕。今兵西鄉(xiāng),治之何益!且袁盎不宜有謀?!标隋e猶與未決。人有告袁
盎者,袁盎恐,夜見竇嬰,為言吳所以反者,愿至上前口對狀。竇嬰入言上,上乃召袁盎入見。袁盎具言
吳所以反狀以錯故獨急斬錯以謝吳吳兵乃可罷。
孝文帝時,天下無治,《尚書》者,獨聞濟(jì)南伏生故秦博士,治《尚書》,乃詔太常使人往受之。太常
遣錯受《尚書》伏生所。還,因上便宜事,以《書》稱說。數(shù)上書孝文時,言削諸侯事,及法令可更定者。
書數(shù)十上,孝文不聽,然奇其材,遷為中大夫。當(dāng)是時,太子善錯計策,袁盎諸大功臣多不好錯。
景帝即位,遷為御史大夫,請諸侯之罪過,削其地,收其枝郡。錯所更令三十章,諸侯皆喧嘩,疾晁
錯。錯父聞之,從潁川來,謂錯目:“上初即位,公為政用事,侵削諸侯,別疏人骨肉,人口議多怨公者,
何也?”晁錯目:“固也。不如此,天子不尊,宗廟不安。”錯父日:“劉氏安矣,而晁氏危矣,吾去公歸
矣!”遂飲藥死,曰:“吾不忍見禍及吾身。”死十余日,吳楚七國果反,以誅錯為名。及竇嬰、袁盎進(jìn)說,
上令晁錯衣朝衣斬東市。
晁錯已死,謁者仆射鄧公為校尉,上書言軍事,謁見上。鄧公日:“夫晁錯患諸侯疆大不可制,故請削
地以尊京師,萬世之利也。計畫始行,卒受大戮,內(nèi)杜忠臣之口,外為諸侯報仇,臣竊為陛下不取也?!庇?/p>
是景帝默然良久,目:“公言善,吾亦恨之?!?/p>
(司馬遷《史記?袁盎晁錯列傳》,有刪改)
材料二:
昔者晁錯盡忠為漢,謀弱山東之諸侯,山東諸侯并起,以誅錯為名;而天子不以察,以錯為之說。天
下悲錯之以忠而受禍,不知錯有以取之也。
昔禹之治水,鑿龍門,決大河而放之海。方其功之未成也,蓋亦有潰冒沖突可畏之患;惟能前知其當(dāng)
然,事至不懼,而徐為之圖,是以得至于成功。夫以七國之強(qiáng),而驟削之,其為變,豈足怪哉?
錯不于此時捐其身,為天下當(dāng)大難之沖,而制吳楚之命,乃為自全之計,欲使天子自將而己居守。嗟
夫!世之君子,欲求非常之功,則無務(wù)為自全之計。使錯自將而討吳楚,未必?zé)o功,惟其欲自固其身,而
天子不悅,奸臣得以乘其隙。錯之所以自全者,乃其所以自禍欣!
(蘇軾《晁錯論》,有刪改)
(1)材料一中畫波浪線的部分有三處需要斷句,請用鉛筆將答題卡上相應(yīng)位置的答案標(biāo)號涂黑。
袁盎具言吳A所以反B狀C以錯D故E獨急斬F錯以謝吳G吳兵乃可罷
(2)下列對材料加點的詞語及相關(guān)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乃,副詞,于是,就,與《桃花源記》“乃不知有漢”的“乃”意思不相同。
B.治,研究,與《出師表》“不效則治臣之罪”的“治”意思不相同。
C.稱,稱述,稱引,與《出師表》“先帝稱之曰能”的“稱”意思相同。
D.恨,悔恨,與《泊秦淮》“商女不知亡國恨”的“恨”用法相同。
(3)下列對材料有關(guān)內(nèi)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A.丞史認(rèn)為要在事情沒有爆發(fā)時處理才有效,現(xiàn)在處理沒有益處,晁錯也認(rèn)為袁盎不應(yīng)該有什么
陰謀,所以他猶豫不決,錯失處治袁盎的機(jī)會。
B.晁錯忠心護(hù)國,積極建言獻(xiàn)策,維護(hù)國家利益,在孝文帝和景帝時期都曾上書請求削減諸侯封
地勢力以鞏固君權(quán),遭到諸侯們的反對和痛恨。
C.晁錯的父親認(rèn)為晁錯的做法會招致殺身之禍,晁錯堅持己見并不認(rèn)同他父親的觀點,晁錯的父
親死后,吳楚七國果然以誅殺晁錯的名義反叛。
D.從前大禹治水的時候,他預(yù)料到治水的過程中可能會有決堤、漫堤等可怕的禍患發(fā)生,因而能
夠從容不迫地去治理水患,并最終取得了成功。
(4)把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①及竇嬰、袁盎進(jìn)說,上令晁錯衣朝衣斬東市。
②惟其欲自固其身,而天子不悅,奸臣得以乘其隙。
(5)蘇軾認(rèn)為“錯有以取之也”,請結(jié)合材料二談?wù)勀銓@句話的理解。
3.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題。
(甲)
孟子曰:“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矣。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
治天下可運之掌上。所以謂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者:今人作見孺子將入子井,皆有怵惕惻隱之心;非所以內(nèi)
交于孺子之父母也,非所以要譽于鄉(xiāng)黨朋友也,非惡其聲而然也。由是觀之,無惻隱之心,非人也;無羞
惡之心,非人也;無辭讓之心,非人也;無是非之心,非人也。惻隱之心,仁之端也;羞惡之心,義之端
也;辭讓之心,禮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之有是四端也,猶其有四體也。有是四端而自謂不能
者,自賊者也;謂其君不能者,賊其君者也。凡有四端于我者,知皆擴(kuò)而充之矣。若火之始然,泉之始達(dá)。
茍能充之,足以保四海;茍不充之,不足以事父母。”
(節(jié)選自《孟子?公孫丑上》)
(乙)
公孫丑問曰:“敢問夫子惡乎長?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yù)覽,若沒有圖紙預(yù)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hù)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fù)責(zé)。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dāng)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zhǔn)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dān)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4年計算機(jī)教師的個人總結(jié)7篇
- 2024年菏澤職業(yè)學(xué)院單招職業(yè)技能測試題庫標(biāo)準(zhǔn)卷
- 分錢合同范本(2篇)
- 辦公場所人臉識別合同(2篇)
- 2024年監(jiān)理內(nèi)部管理制度-監(jiān)理內(nèi)部管理制度
- 2022-2023學(xué)年天津市紅橋區(qū)高三上學(xué)期期中考試地理試題(解析版)
- 《Matlab App Designer設(shè)計入門及實戰(zhàn)》課件匯 湯全武 第1-5章 MATLAB App Designer設(shè)計預(yù)備知識-MATLAB App Designer設(shè)計基礎(chǔ)及常用組件
- 2025農(nóng)資互購買賣的合同模板
- 2024年度天津市公共營養(yǎng)師之三級營養(yǎng)師題庫練習(xí)試卷B卷附答案
- 2024年度天津市公共營養(yǎng)師之二級營養(yǎng)師考前沖刺模擬試卷A卷含答案
- 德邦物流人力資源管理規(guī)劃項目診療
- 基于西門子S7-200型PLC的消防給水泵控制系統(tǒng)設(shè)計
- 儀器設(shè)備采購流程圖
- 盈利能力分析外文翻譯
- 不合格醫(yī)療器械報損清單
- 高中物理全套培優(yōu)講義
- 新一代反洗錢監(jiān)測分析系統(tǒng)操作手冊all
- 礦山環(huán)境保護(hù)ppt課件(完整版)
- 檔案保護(hù)技術(shù)概論期末復(fù)習(xí)資料教材
- (高清版)外墻外保溫工程技術(shù)標(biāo)準(zhǔn)JGJ144-2019
- 聚氨酯基礎(chǔ)知識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