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文意篩選信息(練習)(學生版)-2025年高考語文一輪復習(新教材新高考)_第1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2/M0B/14/35/wKhkGWdmRUeAOefbAAHe-mrSKhI215.jpg)
![概述文意篩選信息(練習)(學生版)-2025年高考語文一輪復習(新教材新高考)_第2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2/M0B/14/35/wKhkGWdmRUeAOefbAAHe-mrSKhI2152.jpg)
![概述文意篩選信息(練習)(學生版)-2025年高考語文一輪復習(新教材新高考)_第3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2/M0B/14/35/wKhkGWdmRUeAOefbAAHe-mrSKhI2153.jpg)
![概述文意篩選信息(練習)(學生版)-2025年高考語文一輪復習(新教材新高考)_第4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2/M0B/14/35/wKhkGWdmRUeAOefbAAHe-mrSKhI2154.jpg)
![概述文意篩選信息(練習)(學生版)-2025年高考語文一輪復習(新教材新高考)_第5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2/M0B/14/35/wKhkGWdmRUeAOefbAAHe-mrSKhI2155.jpg)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15講概述文意篩選信息
目錄
01模擬基礎練
02重難創(chuàng)新練
03真題實戰(zhàn)練
專項訓練第一組
一、說說下列“選項”對“原文”的分析錯在何處。
原文:后所生長樂公主,太宗特所鐘愛,及將出降,敕所司資送信于長公主。魏征諫目:“昔漢明帝時,將
封皇子,帝曰:'朕子安得同于先帝子乎!'然謂長主者,良以尊于公主也,情雖有差,義無等別。若令公主之
禮有過長主,理恐不可,愿陛下思之?!碧谝云溲酝硕婧?,后嘆目:“嘗聞陛下重魏征,殊未知其故。今聞
其諫,實乃能以義制主之情,可謂正直社稷之臣矣。忠言逆于耳而利于行,納之則俗寧,杜之則政亂,誠愿陛下
詳之,則天下幸甚?!焙笠蛘埱仓惺龟宀灏倨ィ務髡再n之。
選項:長孫皇后為人大度,贊賞愛護正直的大臣。魏征建議減少皇后女兒的嫁妝,皇后不僅不生氣,還私下
派遣使者賞賜給魏征財物,表彰他的正直。
二.說說下列“選項”對“原文”的分析錯在何處。
原文:瓊性清慎,不發(fā)私書?!吜x云為御史中丞,以猛暴任職,理官忌憚,莫敢有違。瓊推察務在公平,
得雪者甚眾,寺署臺案,始自于瓊。遷三公郎中。趙州及清河、南中有人頻告謀反,前后皆付瓊推檢,事多申雪。
尚書崔昂謂瓊?cè)眨骸叭粲⒐γ?,當更思余理,仍?shù)雪反逆,身命何輕?”瓊正色日:“所雪者怨枉,不放反逆?!?/p>
昂大慚。京師為之語曰:“斷決無疑蘇珍之?!?/p>
選項:蘇瓊清廉謹慎,審察案件務在公平。他從不接收私人信件,也不受人饋贈。他審案追求公正,解救了
很多含冤的百姓,也洗脫了一些謀逆者的罪名。
三.說說下列“選項”對“原文”的分析錯在何處。
原文:開元四年,(杜暹)遷監(jiān)察御史,仍往破西覆屯。會安西副都護郭虔耀與西突厥可汗史獻等不和,更相
執(zhí)奏,詔暹按其事實。時暹已回至涼州,承詔復往破西,因入突騎施,以究虔型等犯狀。蕃人赍金以遺,暹固辭
不受。左右目:“公遠使絕域,不可先蕃人情。”暹不得已受之,埋幕下,既去出境,乃移牒令收取之。蕃人大
驚,度嫌追之,不及而止。暹累遷給事中,丁繼母憂去職。十二年,安西都護張孝嵩遷為太原尹,或薦暹往代之,
蕃人伏其清慎,深思慕之,乃奪情擢拜安西副大都護。明年,于闌王尉遲眺陰結(jié)突厥及諸蕃國圖為叛亂。暹密知
其謀,發(fā)兵捕而斬之,并誅其黨與五十余人,更立君長,于闌遂安。暹在安西四年,綏撫將士,不憚勤苦,甚得
夷夏之心。
選項:杜暹行事果敢有方。在他出使磺西期間,于闔王尉遲眺秘密勾結(jié)突厥和一些蕃國圖謀叛亂,杜暹暗中
探知他的陰謀,便發(fā)兵逮捕斬殺了他,并誅殺其黨羽,重新選任君長,使于闌得以安定。
四.說說下列“選項”對“原文”的分析錯在何處。
原文:英宗即位,(蔣貴)以所統(tǒng)皆極邊地,奏增軍士月糧。正統(tǒng)元年召還,為右都督。阿臺寇甘、涼,邊將
告急。命佩平虜將軍印,帥師討之。
選項:蔣貴身處高位,心系士兵。因為他所管轄的都是非常偏遠的地方,所以向英宗奏請增加軍士的月糧。
英宗很生氣,于是他被召回擔任右都督。
五.說說下列“選項”對“原文”的分析錯在何處。
原文:曾鞏,字子固,建昌南豐人。生而警敏,讀書數(shù)百言,脫口輒誦。年十二,試作《六論》,援筆而成,
辭甚偉。甫冠,名聞四方。歐陽修見其文,奇之。中嘉祐二年進士第。
選項:曾鞏機敏強識,年少有才。數(shù)百字的文章,他讀完就能脫口成誦;十二歲試著寫成《六論》,言辭奇
偉,由此聲名聞于四方。
六、說說下列“選項”對“原文”的分析錯在何處。
原文:(2023新課標II卷)靖曰:"苻堅總百萬之眾而敗于溯水,此兵能合不能分之所致也。吳漢討公孫
述,與副將劉尚分屯,相去二十里,述來攻漢,尚出合擊,大破之,此兵分而能合之所致也。"太宗日:"
然。得失事跡,足為萬代鑒。"(節(jié)選自《唐太宗李衛(wèi)公問對》)
選項:李靖認為,吳漢善于用兵,在討伐公孫述的戰(zhàn)斗中,分兵合擊,最終取得了勝利;唐太宗認為,吳
漢戰(zhàn)例的得失可以作為萬代借鑒。
七、說說下列“選項”對“原文”的分析錯在何處。
原文:(2023.新課標I卷)子曰:"今世人有言高者必以極天為稱,言下者必以深淵為名。好事而穿鑿者,
必言經(jīng)以自輔,援圣以自賢,欲以取信于群愚而度其說也。若諸子之書,其義皆然。請略說一隅,而君子
審其信否焉。"(節(jié)選自《孔叢子?答問》)
選項:世人說到高必定會以上天作比,說到低必定會以深淵作比,他們常通過引經(jīng)據(jù)典、援用圣賢來成就
自己,使自己更加賢能,以爭取民眾的信任。
專項訓練第二組
1.下列對原文有關內(nèi)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材料一:
秦圍趙之邯鄲。此時魯仲連適游趙,聞魏將欲令趙尊秦為帝,乃見干與苕日:“事將奈何矣?”平原
君日:“百萬之眾折于外,今又內(nèi)圍邯鄲而不能去魏王使將軍辛垣衍令趙帝秦今其人在是勝也何敢言事?!?/p>
連日:“梁客辛垣衍安在?吾請為君方而歸之?!敝龠B見衍而無言。衍曰:“吾視居北圍城之中者,皆有
求于平原君者也。今先生非有求于平原君者,曷為久居此圍城之中而不去也?”連日:“彼秦者,棄禮義
而尚首功之國也,權(quán)使其士,虜使其民。彼則肆然而為帝.過而遂正于天下,則仲連有赴東海而死矣。吾
不忍為之民也!所為見將軍者,欲以助趙也?!毖苣浚骸跋壬畬??.”連日:“吾將使梁及燕助之。”
衍日:“燕則吾請以從矣。若乃梁,則吾乃梁人也,先生惡能使梁助之耶?”連日:“梁未睹秦稱帝之害
故也,使梁睹秦稱帝之害,則必助趙矣?!毖茉唬骸扒胤Q帝之害將奈何?”連日:“今秦萬乘之國,梁亦
萬乘之國。俱獴萬乘之國,交有稱王之名。秦無已而帝,則且變易諸侯之大臣。彼將奪其所謂不肖,而予
其所謂賢:奪其所憎,而與其所愛。彼又將使其子女讒妾為諸侯妃姬.處梁之宮,梁王安得晏然而已乎?
而將軍又何以得故寵乎?”于是衍起,中呼謝日:“始以先生為庸人,吾乃今日而知先生為天下之士也。
吾請去,不敢復言帝秦?!鼻貙⒙勚?,為卻軍五十里。適會魏公子無忌奪晉鄙軍以救趙擊秦,秦軍引而去。
于是平原君欲封仲連,連辭讓者三,終不肯受。
(節(jié)選自《戰(zhàn)國策?趙策三》)
【注】文中的“梁”即“魏國”。
材料二:
人知連之高義,不知連之遠識也。至于辭封爵,揮千金,超然遠引,終身不見,正如祥麟威鳳,自是
戰(zhàn)國第一人。
(吳楚材、吳調(diào)侯《古文觀止》)
A.平原君對魏國想要讓趙國尊崇秦王為帝的事沒有好的應對辦法,亂了方寸,緊急關頭請求魯仲連與魏將
辛垣衍相見。
B.辛垣衍起初并不認為魯仲連有品德和才能,以為他是個庸人,聽了魯仲連義不帝秦的主張才覺得魯仲連
是賢明之士。
C.魯仲連對平原君并無所求,但依然愿為趙國解圍,前去游說辛垣衍,寧肯犧牲生命也不帝秦,體現(xiàn)其胸
懷天下之識。
D.魯仲連排患釋難,秦國撤兵之后,平原君想要封賞他,但是他堅決不接受。他的身上展現(xiàn)出了古代士人
的高風亮節(jié)。
2,下列對原文有關內(nèi)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及智宣子卒,智襄子乃孽,與韓康子、魏桓子宴于藍臺。智伯戲康子而侮段規(guī)。智國聞之,諫日:“主
不備,難必至矣!"智伯日:“難將由我。我不為難,誰敢興之!”對目:“今主一宴而恥人之君相,又
弗備,口,不敢興難,,無乃不可乎!“弗聽。智伯請地于韓康子康子欲弗與段規(guī)日智伯好利而愎不與將
伐我不如與之彼犯于得地必請于他人,他人不與,必向之以兵,然則我得免于患,而待事之變矣?!笨底?/p>
目:“善?!笔故拐咧氯f家之邑于智伯。智伯悅。又求地于魏桓子,桓子欲弗與。任章日:“何故弗與?”
桓子曰:“無故索地,故弗與。"任章日:“無故索地,諸大夫必懼。吾與之地,智伯必驕。彼驕而輕敵,
此懼而相親。以相親之兵待輕敵之人,智氏之命必不長矣。主不如與之以驕智伯.然后可以擇交而圖智氏
矣,奈何獨以吾為智氏質(zhì)乎!"桓子曰:“善。”復與之萬家之邑一。智伯又求蔡、皋狼之地于趙襄子,
襄子弗與。智伯怒,帥韓、魏之甲以攻趙氏。襄子將出,日:“吾何走乎?”從者曰:“長子近,且城厚
完?!毕遄釉唬骸懊窳T力以完之,又斃死以守之,其誰與我?”從者日:“邯鄲之含序?qū)崱?'襄子曰:“浚
民之膏澤以實之,又因而殺之,其誰與我?其晉陽乎,先主之所屬也?!蹦俗邥x陽。三家以國人圍而灌之,
城不浸者三版。智伯行水,魏桓子御,韓康子季春。趙襄子使張孟談潛出見二子,曰:“臣聞唇亡則齒寒。
今智伯帥韓、魏而攻趙,趙亡,則韓、魏為之次矣!"二子曰:“我心知其然也,恐事未遂而謀泄,則禍
立至矣?!睆埫险勅眨骸爸\出二主之口,入臣之耳,何傷也!“二子乃陰與張孟談約,為之期日而遣之。
襄子夜使人殺守堤之吏,而決水灌智伯軍。智伯軍救水而亂,韓、魏翼而擊之,襄子將卒犯其前,大敗智
伯之眾,遂殺智伯,盡滅智氏之族。
(節(jié)選自《通鑒紀事本末卷一?三家分晉》)
A.智伯在藍臺宴會上戲弄韓康子,侮辱段規(guī)。智國勸諫智伯做好防備,免招災禍,他卻固執(zhí)己見、自以為
是,不接受智國的建議。
B.智伯向韓康子、魏桓子索要土地。韓康子、魏桓子和謀士都擔心招致進攻,選擇出讓土地給智伯,暫時
免于災禍,等待事情變化。
C.趙襄子沒有同意把蔡、皋狼兩地給智伯,招致三家進攻。他沒有采納隨從的建議逃奔長子城和邯鄲,經(jīng)
過權(quán)衡后,選擇退守晉陽。
D.智伯、韓康子和魏桓子兵圍晉陽,引水灌城,魏桓子、韓康子二人經(jīng)張孟談曉以利害,才產(chǎn)生動搖,終
于同意與襄子結(jié)盟,滅了智伯一族。
3,下列對原文有關內(nèi)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蘇子為趙合從,說魏王日:“大王之地,地方千里。地名雖小,然而廬田房舍,曾無所芻牧牛馬之地。
人民之眾,車馬之多,日夜行不休已,無以異于三軍之眾。臣竊料之,大王之國不下于楚。今乃有意西面
而事秦,臣竊為大王愧之。臣聞越王勾踐以散卒三千,禽夫差于干遂:武王卒三千人,車車三百乘,斬紂
于牧之野。豈其士卒眾哉?誠能振其威也。今竊聞大王之卒,武力二十余萬,蒼寺二十萬,奮擊二十萬,
廝徒十萬,車六百乘,騎五千匹。此其過越王勾踐、武王遠矣。今乃于辟臣之說,而欲臣事秦。夫事秦必
割地效質(zhì)故兵未用而國已虧矣大王誠能聽臣六國從親專心并力則必無強秦之患故敝邑趙王使使臣獻愚計,
奉明約,在大王詔之。"魏王日:“寡人不肖,未嘗得聞明教。今主君以趙王之詔詔之,敬以國從?!?/p>
張儀為秦連橫,說魏王曰:“魏地方不至千里,卒不過三十萬人。地四平,諸侯四通,條達輻湊,無
有名山大川之阻。魏南與楚而不與齊,則齊攻其東;東與齊而不與趙,則趙攻其北;不合于韓,則韓攻其
西;不親于楚,則楚攻其南。此所謂四分五裂之道也。而欲恃詐偽反覆蘇秦之余謀,其不可以成亦明矣。
大王不事秦,秦下兵攻迎夕.卜,則從道絕。從道絕,則大王之國欲求無危,不可得也。秦挾韓而攻魏,韓劫
于秦,不敢不聽。秦、韓為一國,魏之亡可立而須也,此臣之所以為大王患也。為大王計,莫如事秦,事
秦則楚、韓必不敢動;無楚、韓之患,則大王高枕而臥,國必無憂矣。"魏王日:“寡人蠢愚,前計失之。
請稱東番,筑帝宮,受冠帶,祠春秋,效河外。”
(節(jié)選自《戰(zhàn)國策?魏策一》)
A.張儀與蘇秦面對同一個游說對象,曉以利害,渲染各自主張的好處,這實際上也是另一個刀光劍影的戰(zhàn)
場。
B.在說明魏國實力的同時,蘇秦又列舉歷史上以弱勝強的眾多事例,還勸諫魏王不要聽信那些讒臣的邪說。
C.同是合縱,在蘇秦看來必能形成抗衡強秦的聯(lián)盟和戰(zhàn)略,在張儀看來由于利益不同、人心不合,終究會
成為一盤散沙。
D.面對蘇秦和張儀的游說,魏王左右搖擺,從中既可見蘇秦和張儀的權(quán)謀策略及言談辯論技巧,也可見魏
王缺乏主見。
4,下列對原文有關內(nèi)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公名縉,本朝壬辰成進士,授封丘令。時豫州遭流寇蹂蹣,決河敗城郭宮室。封其屬邑,郊邨相望。
于是招流亡,辟污萊,革耗羨,省徭役,疏刑獄,緝逃人,潔己愛民,邑駿驍有起色。先是有開墾加級令
適制府李公巡行公委曲導至荒區(qū)百姓遮訴公具道其故乃得疏豁數(shù)千金延津與封接壤,例應協(xié)濟郵驛,受役
者裹糧數(shù)百里外,饑且勞,廢耕牧。公議與以刀布,而倩津人辦事,上下安之。是時.河決荊隆口,封亦
受巨浸。公與河渠使者議,引支河以分水勢,筑遙堤以護民居,均堡夫以防潰溢,清灘地以業(yè)窮民,禁采
青以杜騷擾。使者善公策,河乃無患。世祖章皇帝召試,授御史。時上親帶乾綱。條奏競達御前,如:“三
藩家口滋蕃,漸成尾大不掉;撫臣故有兵柄,宜復給部甲?!惫锍蠖?,港市倡逆,閩粵告變,皆恃其戶口
殷眾,識者嘆公之先見,恨不早用公策。浙大師自明州移越,值夫已氏?初至,驕橫默貨,奸人倚之,張皇
作威福,道路以目。公特疏糾參,悉達民困狀。上聞震怒,勘問得實,遂罷斥驕帥,選廉能代之,后仍撤
歸明州。巡視長蘆鹽務,公疏:“裕商,所以經(jīng)國。今私販皆高牙大麻,實旗人曲庇狡法,僅僅指摘一二
溝湎之余,是舍豺狼而問狐貍也。銷引上甲,故事也。生齒有繁簡,年歲有豐歉,須通融代銷②,商民交益。
若夫負販肩挑,煢煢覓食,似當弛禁,以沛皇仁?!苯詧罂?。同官雅知公廉而任事,敬禮有加。京師有作
隱語示禍福者,人爭奉之為仙。公曰:“此妄男子耳!左道惑眾,憲章具在,胡為惑之?”將進糾劾,勸
者力止。未幾,果以妖言伏誅。公之持正多如此。
(節(jié)選自《大觀堂文集?御史余公傳》)
【注】①夫己氏:即某人。②通融代銷,指鹽的運銷過程中滯銷處引導到暢銷處代為銷售。
A.余縉時任縣令,黃河決堤,不僅給豫州也給封丘帶來水患,直接考驗他的治理水平。
B.面對河渠使者這位長官,余縉闡述措施時,全面系統(tǒng),思路清晰,從而獲得使者肯定。
C.余縉作為御史,不僅嚴于律己,以身作則,更能夠恪盡職守,多次向皇上仗義執(zhí)言。
D.余縉認為治國過程中必須重視商業(yè),在重農(nóng)抑商的封建時代,這種思想是很超前的。
5.下列對原文的理解和分析有誤的一項是()
宋人有酷酒者莊氏,其酒常美?;蚴蛊屯崆f氏之酒,其狗能人,使者不敢往,乃酷他家之酒。問日:
“何為不酷莊氏之酒?”對日:“今日莊氏之酒酸。”故曰:不殺其狗則酒酸?;腹珕柟苤偃眨骸爸螄?/p>
患?”對日最苦社鼠夫社木而涂之鼠因自托也熏之則木焚灌之則涂毀此所以苦于社鼠也。今人君左右.出
則為勢重以收利于民,入則比周謾侮蔽惡以欺于君,不誅則亂法,誅之則人主官,此亦社鼠也?!惫嗜顺?/p>
執(zhí)柄擅禁,為己者必利,不為己者必害,亦猛狗也。故左右為社鼠,用事者為猛狗,則術(shù)不行矣。
堯欲傳天下于舜。鯨諫目:“不祥哉!孰以天下而傳之于匹夫乎?”堯不聽,舉兵而誅鯨于羽山之郊。
共工又諫口:“孰以天下而傳之于匹夫乎?”堯不聽,又舉兵而誅共工于幽州之都。于是天下莫敢言無傳
天下于舜。仲尼聞之日:“堯之知舜之賢,非其難者也。夫至乎誅諫者必傳之舜,乃其難也?!惫试唬骸安?/p>
以其所疑敗其所察者難也?!?/p>
楚王急召太子。楚國之法,車不得至于茄門。天雨,廷中有港,太于遂驅(qū)車至于茄門。廷理曰:“豐
不得至茄門。至茄門,非法也?!碧釉唬骸巴跽偌保坏庙殶o潦。”遂驅(qū)之。廷理舉殳而擊其馬,敗其
駕。太子入為王泣日:“廷中多潦,驅(qū)車至茄門,廷理曰'非法也',舉殳擊臣馬,畋臣駕。王必誅之?!?/p>
王日:“前有老主而不逾,后有儲主而不屬.矜矣!是真吾守法之臣也?!蹦艘婢舳?,而開后門出太子,
使勿復過。
(節(jié)選自《韓非子?外儲說右上》)
A.酒釀得再好,若有惡犬守門阻攔上門買酒的人,酒就無法賣出去,作者借此類比治國理政,提醒統(tǒng)治者
選人用人很關鍵。
B.桓公問國家的禍患,管仲認為如果做臣子的獨攬大權(quán),就會想方設法為自己謀取利益,并陷害那些不為
自己所用的大臣。
C.堯想把天下傳給舜,但是遭到了鰥和共工的反對,堯堅信自己的眼光,并先后殺死了兩人,這種做法受
到了孔子的肯定。
D.楚國太子受命進宮,在的門遭到廷理阻攔,廷理堅持照法律辦事,為此不惜得罪太子,這種奉法如一的
做法至今仍有意義。
6.下列對原文有關內(nèi)容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文本一
(洪武二年)三月癸卯,常遇春、馮宗異等師師經(jīng)陜西,進克鳳翔。初,李思齊之奔鳳翔也,上以書
諭之口:“前者遣使通問至今未還豈所使非人忤足下而留之與抑元使適至不能隱而殺之若然亦時勢之常。
大丈夫當磊磊落落,豈以小嫌介意哉!朕知足下鳳翔不守,則必深入沙漠,以圖后舉。然非我族類,其心
必異,倘中原相從之眾,以塞地荒涼,一旦變生肘腋,妻孥不能相保矣。且冬下本汝南之英,祖宗墳墓所
在,深思遠慮,獨不及此乎?”思齊得書,有降意。丁丑,馮宗異師至臨洗,李思齊窮迫,舉城降。臨沈
捷奏至,上覽畢,即遣使諭徐達目:“李思齊既降,宜進攻慶陽、寧夏。張思道兄弟多詐,若來降,當事
處之,勿墮其計也。”辛丑,元將張良臣以慶陽降。初,張思道在慶陽,聞王師克臨沈,懼走寧夏,而使
其弟張良臣、平章姚暉守慶陽。思道至寧夏,與金牌張等俱為擴廓帖木兒所執(zhí)。良臣以其兄被執(zhí),遂以城
降。戊申,良臣復據(jù)慶陽叛。達聞,語諸將目:“帝明見萬里外,今日之事,果如前言。然良臣之叛,祗
取滅亡耳,當與諸公戮力剪之?!鼻锲咴滦梁?,宗異復與徐達謀日:“今大軍圍慶陽,張良臣雖困,未能
遽下。王保保欲為良臣聲援,故令札兒攻原州,欲以救慶陽。請得移軍逼關,以扼原州,彼無所施矣?!?/p>
達然之,宗異遂以其軍西臨驛馬關.去慶陽三十里而軍。八月癸未,徐達克慶陽,良臣父子俱投井中,引
出斬之。
(節(jié)選自《明史紀事本末?略定秦晉》)
文本二
谷應泰日:高帝起淮右布衣,定鼎金陵.削平吳漢.奄有荊婁。固已志清中原之民,氣吞大河之北矣。
蓋論事者動言高皇之英武,而不知平生之謹慎也。
(節(jié)選自《明史紀事本末?北伐中原》)
A.李思齊逃奔到鳳翔后,皇上寫書信對其進行曉諭,李思齊得到書信后,產(chǎn)生了投降的念頭。
B.張思道逃往寧夏后,被擴廓帖木兒逮捕,張良臣因此獻城投降,但是不久便據(jù)城發(fā)動叛亂。
C.馮宗異認為,慶陽城不能在短時間內(nèi)攻克,為了阻止元廷進行救援,應當轉(zhuǎn)移軍隊扼守原州。
D.谷應泰認為高帝英明神武,具有安定中原百姓的志向,吞并黃河以北的恢弘氣勢。
7,下列對原文有關內(nèi)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單于欲求和親,會病死。初,單于有異母弟為左大都尉,賢,國人鄉(xiāng)之,母鬧氏恐單于不立子而立左
大都尉也,乃私使殺之。單于病且死,謂諸貴人:“我子少,不能治國,立弟右谷蠡王?!奔皢斡谒溃l(wèi)
律等與顓渠閱氏謀,匿單于死,詐號單于令,與貴人飲盟,更立子左谷蠡王為壺衍鞋單于。后二年秋,匈
奴入代,殺都尉。單于年少初立,母肉氏不正,國內(nèi)乖離,常恐漢兵襲之,于是衛(wèi)律為單于謀:“穿井筑
城,治樓以藏谷,與秦人守之。漢兵至,無奈我何。即穿井數(shù)百,伐材數(shù)千。或日胡人不能守城,是遺漢
糧也,衛(wèi)律乃更謀歸漢使不降者蘇武、馬宏等。馬宏者.前副光祿大夫王忠使西國,為匈奴所辱,忠戰(zhàn)死,
馬宏生得,亦不肯降。故匈奴歸此二人,欲以通善意。明年匈奴發(fā)左右部二萬騎為四隊并入邊為寇漢兵追
之斬首獲虜九千人生得甌脫王漢無所失亡匈奴見甌脫王在漢.恐以為道擊之,即西北遠去,不敢南逐水草,
發(fā)人民屯甌脫。明年,復遣九千騎屯受降城以備漢,北橋余吾,令可度,以備奔走。是時衛(wèi)律已死。衛(wèi)律
在時,常言和親之利,匈奴不信,及死后,兵數(shù)困,國益貧。單于弟左谷蠡王思衛(wèi)律言,欲和親而恐漢不
聽,故不肯先言。然其侵盜益希,遇漢使愈厚,常使左右風漢使者,就以漸致和親。其后,為谷蠡正死。
明單于使犁污王您也。言酒泉、張越兵益弱。出兵試擊,算可復得其地。時沒先得降者,聞其計,天子詔
邊警備,后無幾,右賢王、犁污王四千騎分三隊,入目勒、屋蘭、番和。張掖太守、屬國都尉發(fā)兵擊,大
破之,得脫者數(shù)百人。自是后,向奴不敢入張掖。
(節(jié)選自(漢書?匈奴傳》)
A.單于因兒子年幼不能執(zhí)政,臨死時傳給弟弟右谷蠡王,此時單于的母親私下派人殺死右谷蠡王,后來是
左谷鼓王做了新單于。
B.馬宏是漢朝官員,曾經(jīng)跟隨副光祿大夫王忠出使西域,在與匈奴的戰(zhàn)斗中被俘,不愿投降,后來與蘇武
等人舉等一起被釋放回歸漢朝。
C.甌脫王被漢軍俘獲后,匈奴人遠遠地遷向西北,他們派遣軍隊在受降城駐扎防備漢軍進攻,又在余吾河
上架設橋梁,準備好退路。
D.單于的弟弟左谷蠡王有與漢朝和親的想法,但是他死后匈奴又開始襲擾漢朝,漢朝事前得到消息并做好
了準備,將匈奴軍隊擊敗。
8.下列對原文有關內(nèi)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廣武君李左車說成安君日:“韓信、張耳乘勝而去國遠斗,其鋒不可當。今井隆之道,車不得方軌,
騎不得成列;行數(shù)百里,其勢糧食必在其后。愿足下假臣奇兵三萬人,從間路絕其輜重,足下深溝高壘勿
與戰(zhàn)。彼前不得■斗.退不得還,野無所掠,不至十日,而兩將之頭可致于麾下;否則必為二子所畬矣?!?/p>
成安君嘗自稱義兵,不用詐謀奇計,目:“韓信兵少而疲,如此避而不擊,則諸侯謂吾怯而較來伐我矣?!?/p>
韓信使人間視,知其不用廣武君策,則大喜,乃敢引兵遂下。大破趙軍,斬成安君波水上,禽趙王歇。信
慕生得廣武君者予千金。有縛致麾下者,信解其縛,東鄉(xiāng)坐,師事之。問曰:“仆欲北伐燕,東伐齊,何
若而有功?”廣武君辭謝日:“臣,敗亡之虜,何足以權(quán)大事乎!”信目:“仆聞之:百里奚居虞而虞亡,
在秦而秦霸;非愚于虞而智于秦也,用與不用,聽與不聽也。誠令成安君聽足下計,若信者亦已為禽矣;
以不用足下,故信得侍耳。今仆委心歸計,愿足下勿辭!”廣武君日:“今將軍涉西河,虜魏王,禽夏說;
東下井隆,不終朝而破趙二十萬眾,誅成安君;名聞港中,威震天下,農(nóng)夫莫不輟耕釋耒,傾耳以待命者,
此將軍之所長也。然而眾勞卒罷,其實難用。今將軍欲舉倦敝之兵頓之燕堅城之下欲戰(zhàn)不得攻之不拔情見
勢屈曠日持久糧食單竭燕既不服齊必距境以自強。燕、齊相持而不下,則刻、串之權(quán)未有所分也,此將軍
所短也。善用兵者,不以短擊長而以長擊短。"韓信口:“然則何由?”廣武君對口:“方今為將軍計,
莫如按甲休兵,鎮(zhèn)撫趙民,百里之內(nèi),牛酒日至,以饗士大夫;北首燕路,而后遣辨士奉咫尺之書,暴其
所長于燕,燕必不敢不聽從。燕已從而東臨齊,雖有智者,亦不知為齊計矣。如是,則天下事皆可圖也。
兵固有先聲而后實者,此之謂也。"韓信目:“善!”
(節(jié)選自《資治通鑒?漢紀二》)
A.廣武君認為打仗要揚長避短,他給成安君獻上攻擊韓信短處的計策,成安君不聽,導致身死國滅。
B.韓信打敗趙軍,殺了成安君和趙王后,重金懸賞捉拿廣武君,并向其問計。廣武君為韓信詳細謀劃。
C.韓信把廣武君比喻為百里奚,把成安君和自己分別比喻為虞國和秦國的國君,拿出虛心請教的態(tài)度。
D.廣武君指出,韓信優(yōu)勢和短處很明顯:其優(yōu)勢在于連獲大勝,威勢很盛,但也面臨軍民困乏的短處。
一、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
王守仁①,字伯安,余姚人。年十五,訪客居庸、山海關,縱觀山川形勝。學反舉鄉(xiāng)試,學大進。顧益
好言兵,且善射。登弘治十二年進士,尋授刑部主事。正德元年冬,劉瑾②逮南京給事中御史戴銃等二十余
人,守仁抗章救,瑾怒,廷杖四十,謫貴州龍場驛丞。龍場萬山業(yè)薄,苗、僚雜居。守仁因俗化導.夷人
喜,相率伐木為屋,以棲守仁。瑾誅,守仁移廬陵知縣。
兵部尚書王瓊素奇守仁才。十一年八月擢右僉都御史,巡撫南贛。當是時,南中盜賊蜂起。守仁親率
銳卒屯于上杭。佯退師,出不意搗之,連破四十余寨,俘斬七千有奇。
十四年六月,寧王宸濠反。守仁因集眾議目:“賊若出長江順流東下,則南都不可保。吾欲以計撓之,
少遲旬日無患矣?!蹦硕嗲查g諜,燃府縣言:“都督許泰、郤永將邊兵,都督劉暉、桂勇將京兵,各四萬,水
陸并進。南贛王守仁、湖廣秦金、兩廣楊旦各率所部合十六萬,直搗南昌。”又為蠟書遺偽相李士實、劉養(yǎng)
正,敘其歸國之誠,而縱諜泄之,宸濠果疑。十余日胴③知中外兵不至,乃悟守仁紿之。
七月毛唇理,留宜春王居守,而劫其眾六萬人,襲下九江、南康,出大江,薄安慶?;蛘埦劝矐c,守
仁日:“不然。今九江、南康已為賊守,我越南昌與相持江上,二郡兵絕我后,是腹背受敵也。不如直搗南
昌,賊守備虛,攻必破賊。聞南昌破,必解圍自救,逆擊之湖中,蔑不勝矣。"眾曰“善”。宸濠果自安慶還
兵,聯(lián)舟為方陣。官軍以小舟載薪,乘風縱火。宸濠舟膠淺,倉卒易舟遁,追執(zhí)之。凡三十五日而賊平。
守仁病甚,疏乞骸骨,舉哪陽巡撫林富自代,不俟命竟歸。行至安陽卒,年五十七。
守仁天資異敏年十七謁上饒婁諒與論朱子格物大指。還家,日端坐,講讀《五經(jīng)》。筑室陽明洞中。
泛濫二氏學,數(shù)年無所得。謫龍場,窮荒無書,日繹舊聞。忽悟格物致知,當自求諸心,不當求諸事物,
喟然日:“道在是矣?!八旌V信不疑。學者翕然從之,世遂有“陽明學”云。
(選自《明史?王守仁傳》,有刪節(jié))
【注】①王守仁:世稱陽明先生,明代著名的思想家、哲學家、文學家和軍事家。②劉瑾:明朝武宗時權(quán)
宦,專擅朝政,后被判以凌遲。③洞:音xi6ng,刺探,得知。
1.下列對原文有關內(nèi)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王守仁不畏強權(quán),正直敢言。曾因上奏章救戴銃等人得罪劉瑾,被貶為貴州龍場驛丞。
B.王守仁擅長軍事。上杭一戰(zhàn)中,他佯裝撤兵,然后出其不意直搗敵人營寨,制敵獲勝。
C.王守仁精于計謀。在平定朱宸濠叛亂時,王守仁審時度勢,使用反間計迷惑了朱宸濠。
D.王守仁博學勤思,最終悟得格物致知“當自求諸心”的道理,以此就創(chuàng)立了陽明學派。
二、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
材料一:
一日講席,群臣退,帝留安石坐。安石日:“以天下之大,手者不為不多。然常患無人可以助治者,
以陛下?lián)裥g(shù)未明,推誠未至,雖有賢者,亦將為小人所蔽,卷懷而去爾。"帝曰:“何世無小人,雖堯、
舜之時,不能無四兇①。”安石曰:“惟能辨四兇而誅之,此其所以為堯、舜也。若使四兇得寫其讒愿,則
皋、稷、契②亦安肯茍食其祿以終身乎?”
(選自《宋史?王安石傳》)
材料二:
方今之急,在于人才而已。誠能使天下人才眾多,然后在位之才可以擇其人而取足焉。先王之時,人
才嘗眾矣,何至于今而獨不足乎?故日:取之、任之,非其道故也。所謂取之之道者,何也?先王之取人
也,必于多堂,必于庠序。邊眾人推其所謂賢能,出之以告于上而察之。誠賢能也.然后隨其德之大小、
才之高下而官吏之。此取之之道也。所謂任之之道者,何也?人之才德,高下厚薄不同,其所任有宜有不
宜。先王知其如此,故知農(nóng)者以為后稷,知工者以為共工。其德厚而才高者以為之長,德薄而才下者以為
之佐屬。又以久于其職,則上犯習⑨而知其事,下服馴而安其教,賢者則其功可以至于成,不肖者則其罪可
以至于著;故久其任而待之以考績之法,故智能才力之士則得盡其智以赴功而不患其事之不終其功之不就
也。偷惰茍且之人,雖欲取容于一時,而顧修辱在其后,安敢不勉乎?若夫無能之人,固知辭避而去矣。
居職任事之日久不勝任之罪,不可以幸而免故也。彼且不敢冒而知辭避矣,尚何有比周、讒諂、爭進之人
乎?取之既已詳,使之既已當,處之既已久,至其任之也又專焉,而不—以法束縛之,而使之得行其意。
堯、舜之所以理百官而熙眾工者,以此而已。然堯、舜之時,其所黜者則聞之矣,蓋四兇是也。其所供者,
則皋、稷、契,皆終身一官而不徒。蓋其所謂陟者,特加之爵命、祿賜而已耳。此任之之道也。
(選自王安石《上仁宗皇帝言事書》)
【注】①四兇:傳說為堯、舜時期四個惡名昭著的部族首領;比喻兇殘貪婪的朝臣。②皋、稷、契:
傳說中舜時的賢臣皋陶、后稷和契。這里借指賢臣。③史習:熟習。
2.下列對材料有關內(nèi)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A.雖然當世人才很多,卻還是會有無人輔佐君主的憂慮,王安石認為這是因為皇帝選拔人才的方法并
不高明,求賢的誠意不夠。
B.在論述“任之之道”時,王安石提出對于人才要將其任命到與他的能力相匹配的職位上,并且要安排
其長期任職,使之專于此任。
C.任職中,官員是否有能力處理事務都會顯露無遺,朝廷對他們進行成績考核,那些工作不稱職的無
能之輩將會被免職處罰。
D.王安石在文中多次提到先王之時的做法,是為了增加自己觀點的說服力,與《答司馬諫議書》中“舉
先王之政,以興利除弊”的用意相同。
三、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
材料一:
夫貴賤之于身也,猶條風之時麗也;攀譽之于己,猶蚊虻之一過也。夫秉皓白而不黑,行純粹而不糅,
處玄冥而不暗,休于天鈞而不石為匕孟門、終隆之山不能禁,唯體道能不敗。湍漱、旋淵、呂梁之深不能
留也,太行、石澗、飛狐、句望之險不能難也。是故身處江海之上,而神游魏闕之下,非得一原,牛能至
于此哉!
(節(jié)選自《淮南子》)
材料二:
簡子有臣尹綽、赦厥。簡子日:“厥愛我,諫我必不于眾人中;綽也不愛我、諫我必于眾人中?!耙?/p>
綽日:“厥也愛君之丑,而不愛君之過也;臣愛君之過,而不愛君之丑?!笨鬃釉唬骸熬釉眨∫b,面
詈不面譽也?!?/p>
高繚仕于晏子,晏子逐之。左右諫目:“高繚之事夫子,三年曾無以爵位而逐之,其義可乎?"晏子
日:“嬰&F鳥之人也,四維之然后能直。今此子事吾三年,未嘗弼吾過,是以逐之也。”
子貢問孔子曰:“賜為人下,而未知所以為人下之道也。"孔子曰:“為人下者,其猶土乎?種之則
五谷生焉,掘之則甘泉出焉。草木植焉,禽獸育焉;生人立焉,死人入焉。多其功而不言。為人下者,其
猶土乎?”
孫卿②曰:“少事長賤事貴不肖事賢此天下之通義也。有人貴而不能為人上;賤而羞為人下。此奸人之
心也。身不離奸心,而行不離奸道,然而求見譽于眾,不亦難乎?“
公叔文子問于史叟曰:“武子勝事趙簡子久矣,其寵不解,奚也?"史叟曰:“武子勝博聞多能而位
賤,君親而近之,致敏以遜③;藐而疏之,則恭而無怨色;入與謀國家,出不見其寵;君賜之祿,知足而辭。
故能久也。”
(節(jié)選自《說苑?臣術(shù)》)
【注】①石為:同“毀”。②孫卿:荀子,名況,字卿,因避西漢宣帝劉詢諱,“荀”與“孫”二字
古音相通,故又稱孫卿。③遜:謙遜。
3.下列對原文有關內(nèi)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A.獲“道”之人身處江海之上,精神仍然內(nèi)守于心,孟門、終南這樣的高山阻擋不住,深潭、呂梁這樣
的深淵滯留不了。
B.趙簡子認為尹綽不重視他,總是當眾指出他的缺點,讓他很丟面子;尹綽認為自己做得對,孔子也
認為尹綽的做法是君子之行。
C.隨從晏子的官員們反對辭退高繚,他們認為高繚侍奉晏子三年,晏子不僅沒有給他爵位,還要辭退
他,這樣做不近人情。
D.子貢向孔子請教做人臣應遵循的道理,孔子以土地為喻,告訴他應該像土地一樣功勞很大卻不在意,
胸懷廣闊而無所不容。
四.下列對原文有關內(nèi)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時米石萬錢,人相食,倫獨收養(yǎng)孤兄子、外孫,分糧共食,死生相守,鄉(xiāng)里以此賢之。第五倫,字伯
魚,京兆尹閻興召為主簿。時長安市未有秩,又鑄錢官奸軌所集.無能整齊理之者。興署倫督鑄錢掾.領
長安市。平鈴衡,正十財。其后小人爭訟,皆云“第五掾所平,市無奸枉”。第五倫每見光武詔書常嘆目
此圣主也當何由一得見快矣等輩笑之日汝三皇時人爾說將尚不下安能動萬乘主耶倫日:"未遇知己,道不
同故耳?!敝T王當歸國,詔書選三署郎補王家長吏,除倫為淮陽王醫(yī)工長。時輩除者多,攀冬,但假印倫,
請于王,王賜之綬。上問第五倫日:“聞卿為吏撾妻父,不過從兄飯,寧有之也?”倫對日:“臣三娶妻
皆無父。臣生遭饑擾攘,米石萬錢,不敢妄過人飯?!惫馕鋯柕谖鍌惾眨骸奥勄錇槭修?,人有遺卿母一笥
餅,卿從外來見之,奪母飼,探口中餅出之,有之乎?”對目:“實無此,眾人以臣愚蔽,故為出此言耳。”
第五倫性節(jié)儉,作會稽郡,雖為二千石,臥布被,自養(yǎng)馬,妻炊爨,受俸祿常求赤米,與小吏受等,財留
一月俸,余皆賤果與民饑羸者。第五倫為會稽守,為事征,百姓攀轅扣馬呼曰:“舍我何之!”第五倫密
委去。百姓聞之,乘船追之,交錯水中,其得民心如此。第五倫為會稽太守,免官歸田里,躬與奴共發(fā)株
棘田種麥,不東通人物。第五倫為司空,奉公不撓,言議果決,無所依違,諸子諫止,輒叱之。每上封自
作草,不復示掾吏.?;蛎褡嘤浹员阋?,便封上。后自陳老病,以二千石祿俸終厥身。
(節(jié)選自《東觀漢記》卷十六)
A.輕時荒之苦,一石米一萬錢,以致后來他不敢隨意吃別人家的飯。他收養(yǎng)兄長的孩子、外孫,與他們死
生相守。
B.閻興安排第五倫監(jiān)督鑄錢,并管理長安的市場。第五倫統(tǒng)一衡器,糾正各種量器的偏差,杜絕了買賣中
可能發(fā)生的各種糾紛。
C.在諸王都回到他們的封地時,皇帝下詔在三署郎中選人補王家長吏,任命第五倫為淮陽王醫(yī)工長。第五
倫向皇上請求賜給他綬帶。
D.第五倫生性儉樸,受人愛戴。他任會稽太守時蓋布被,割草喂馬,領赤米,將余糧賤賣給貧困百姓。他
被調(diào)走時,百姓乘船追趕他。
五.下列對原文有關內(nèi)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施瑯,字琢公,福建晉江人。鄭成功竄踞海島招瑯不從成功執(zhí)瑯并城其家屬瑯以計得脫父大宣弟顯及
子侄皆為成功所殺康熙元年.遷水師提督。時成功已死,其子錦率眾欲犯海澄,瑯遣守備汪明等率舟師御
之海門,斬其將林維,獲戰(zhàn)船、軍械。七年,瑯密陳錦負嵋海上,宜急攻之。事下部議,寢其奏。因裁水
師提督,授瑯內(nèi)大臣,隸鑲黃旗漢軍。二十年,錦死,子克爽幼,諸將劉國軒、馮錫范用事。內(nèi)閣學士李
光地奏臺灣可取狀,因薦瑯習海上事,上復授瑯福建水師提督,加太子少保,諭相機進取。瑯治軍嚴整,
通陣法,尤善水戰(zhàn),諳海中風候。將出師,值光地請急歸,問瑯日:“眾皆言南風不利,今乃刻六月出師,
何也?”瑯日:“北風日夜猛,攻澎湖,未能一戰(zhàn)克,風起舟散,將何以戰(zhàn)?夏至前后二十余日,風微,
夜尤靜??删鄄创笱?。觀釁而動,不過七日,舉之必矣。即偶有颶鳳.此則天意,非人慮所及。鄭氏將劉
國軒最驍,以他將守澎湖,雖敗,彼必再戰(zhàn)。今以國軒守,敗則膽落,臺灣可不戰(zhàn)而下?!奔皯?zhàn),云起東
南,軒望見,謂颶作,喜甚。俄,雷聲殷殷,國軒推案起日:“天命矣!今且敗。”臺灣平,人謂瑯必父
仇,將致毒于鄭氏?,樔眨骸敖^島新附,一有誅戮,恐人情反側(cè)。吾所以銜恤茹痛者,為國重,不敢顧私
也。”三十五年,卒于官,年七十六,葬惠安黃塘,贈太子少傅,啰號萼,謚襄莊。
朱天貴,福建莆田人。初為鄭錦將??滴跏拍辏瑤熛潞?,以所部二萬人、舟三百來降授平陽昌卷。
瑯攻澎湖,天貴以師會。國軒拒戰(zhàn),天貴以十二舟薄敵壘,殺傷甚眾.戰(zhàn)益力。俄,中飛炮仆舟中,猶大
呼殺賊,遂卒。贈太子少保,謚忠壯。
(節(jié)選自《清史稿?列傳四十七》)
A.在鄭成功死后,他的兒子鄭錦打算進攻海澄,施瑯的水軍在海門抵擋,殺死了鄭錦的部將,繳獲了戰(zhàn)船、
軍械。
B.康熙七年,施瑯向皇帝建議應抓緊時間攻打鄭錦,但當時兵部擱置了他的建議,接著朝廷免去施瑯水師
提督之職。
C.李光地雖然賞識施瑯的才干并向皇帝舉薦他,但始終反對施瑯的出兵時機,在施瑯將要攻打澎湖之際把
他召回。
D.朱天貴率領軍隊積極協(xié)助施瑯攻打澎湖,不幸被劉國軒的大炮擊中倒在船上,他仍然大呼殺敵,最終壯
烈犧牲。
一、(2024年高考全國甲卷)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題目。
人才莫盛于三國,亦惟三國之主各能用人,故得眾力相扶,以成鼎足之勢。而其用人亦各有不同者,
大概曹操以權(quán)術(shù)相馭,劉備以性情相契,孫氏兄弟以意氣相投。
劉備為呂布所襲奔于操程昱以備有雄才勸操圖之。操曰:“今收攬英雄時,殺一人而失天下之心,不
可也?!比淮霜q非與操有怨者。臧霸先從陶謙,后助呂布,布為操所擒,霸藏匿,操募得之,即以霸為瑯
邪相。先是操在兗州,以徐翕、毛暉為將,兗州亂,翕、暉皆叛,后操定兗州,翕、暉投霸。至是,操使
霸出二人,霸曰:“霸所以能自立者,以不為此也?!辈賴@其賢。蓋操當初起時,方欲幫眾力以成事,故
以此奔走天下。及其削平群雄,勢位已定,則孔融、許攸等,皆以嫌忌殺之。荀或素為操謀主,亦以其阻
九錫而脅之死。然后知其雄猜之性久而自露,而從前之度外用人,特出于矯偽,以濟一時之用,所謂以權(quán)
術(shù)相馭也。
至劉備,一起事即為人心所向。觀其三顧諸葛,咨以大計,獨有傅巖爰立之風。關、張、趙云,自少
結(jié)契,終身奉以周旋,可羈旅奔逃,無寸土可以立業(yè),而數(shù)人者患難相隨,別無貳志。此因數(shù)人者之忠義,
而備亦必有深結(jié)其隱微而不可解者矣。至托孤于亮,目:“嗣子可輔,輔之;不可輔,則君自取之。”千
載下猶見其肝膈本懷,豈非真性情之流露?亮第一流人,二國俱不能得,備獨能得之,亦可見以誠待人之
效矣。
至孫氏兄弟之用人,亦自有不可及者。孫策生擒太史慈,即解其縛日:“子義青州名士,華所托非人
耳。孤是卿知己,勿憂不如意也。”此策之得士也。陸遜鎮(zhèn)西陵,權(quán)刻印置遜所,每與劉禪、諸葛亮書,
常過示遜,有不安者,便令改定,以印封行之。委任如此,臣下有不感知遇而竭心力者乎?陸遜晚年為楊
竺等所謂,憤郁而死。權(quán)后見其子抗,泣目:“吾前聽讒言.與汝父大義不篤,以此負汝?!币匀酥鞫?/p>
悔其過,開誠告語如此,其誰不感泣?此孫氏兄弟之用人,所謂以意氣相感也。
(節(jié)選自趙翼《廿二史札記》卷七)
1.文中畫波浪線的部分有三處需要斷句,請用鉛筆將答題卡上相應位置的答案標號涂黑。
劉備為呂布A所襲B奔C于操D程昱E以備F有雄才G勸操H圖之。
2.下列對文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藉,憑借、借助,與《陳涉世家》中“藉第令毋斬”的“藉”意思相同。
B.即,即使,與《桃花源記》中“太守即遣人隨其往”的“即”意思不同。
C.固,固然,與《赤壁賦》中“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的“固”意思相同。
D.但,只是,與《記承天寺夜游》中“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的“但”意思相同。
3.下列對原文有關內(nèi)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A.臧霸曾為呂布效力,曹操擒捉呂布以后,臧霸為避禍藏匿起來;后來他又被曹操捕獲,曹操不計前
嫌,對他委以重任,任命他為瑯邪相。
B.曹操初起時為圖霸業(yè),能籠絡人才,甚至能任用曾與己有怨者;勢位已定時則猜忌異己,濫殺無辜。
這正是其用人“以權(quán)術(shù)相馭”的表現(xiàn)。
C.劉備以性情結(jié)交忠義之士,以誠待人,故能深得人心;劉備創(chuàng)業(yè)過程中多次遭遇挫折,但諸葛亮及
關、張、趙云等人患難相隨,忠貞不渝。
D.陸遜鎮(zhèn)守西陵時,深得孫權(quán)信任,孫權(quán)給劉禪、諸葛亮寫信,常常給陸遜看,有不妥之處就讓他改
定;到了晚年,陸遜遭到讒害,郁郁而終。
4.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操使霸出二人,霸曰:“霸所以能自立者,以不為此也?!?/p>
(2)吾前聽讒言,與汝父大義不篤,以此負汝。
二、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
文本一:
先公四歲而孤,家貧無資,太夫人以荻畫地,教以節(jié)字,多誦古人篇章,使學為詩。以至晝夜忘寢食,
修讀書是務。及舉進士時,學者方為四六,號時文,公已獨步其間。天圣七年,補國子監(jiān)生。是秋取解,
明年南省試,皆為第一人,由是名重當世。先公平生以獎進賢材為己任。今湖州孫正言覺為合肥主簿,未
與公相識??な嘏?,欲據(jù)拾以罪。時胡侍講在太學,以屬公,公為作手書與其寮佐,令保全之,遂獲免。
福州處士陳烈,素不與公相識。公聞其名,知其行義,屢薦于朝,乞賜召用,朝廷即召烈為國子監(jiān)直講。
先公平生文章擅天下,未嘗以矜人。初奉敕撰《唐書》,而《列傳》則宋公祁所撰。書成奏御,舊制惟列
官最高者一人,公官高,當書。公日:“宋公于傳,功深而日久,豈可掩其名,奪其功?''于是《列傳》書宋
公。先公天性勁正,不顧仇怨。雖以此屢被讒謗,至于貶逐。
及居大位,毅然不少顧惜,尤務直道而行,橫身當事,不恤浮議。是時,今司徒韓魏公當國,每諸公
聚議,事有未可,公未嘗不力爭,或奏事上前,眾議未合,公亦往返折難,無所顧避。
(選自《歐陽修集?附錄二?先公事跡》,有刪改)
文本二:
鳴呼哀哉!公之生于世,六十有六年。民有父母,國有著電,斯文有傳,學者有師。君子有所恃而不
恐,小人有所畏而不為。譬如大川喬岳,不見其運動,而功利之及于物者,蓋不可以數(shù)計而周知。今公之
沒也,赤子無所仰虎,朝廷無所稽疑。昔我先君懷寶遁世.非公則莫能致:而不肖無狀,因緣出入,受教
于門下者,十有六年于茲。聞公之喪,義當匐匐往救,而懷祿不去,愧古人以恒怩,緘詞千里,以寓一哀
而已矣。蓋上以為天下慟,而下以哭其私。嗚呼哀哉。尚享!
(選自蘇軾《祭歐陽文忠公文》,有刪改)
文本三:
惟公生有聞于當時,死有傳于后世,茍能如此足矣!如公器質(zhì)之深厚,智識之高遠,而輔學術(shù)之精微,
故充于文章,見于議論,豪健俊偉,怪巧瑰琦。世之學者,無問乎識與不識,而讀其文,則其人可知。方
仁宗皇帝噸朗之末年,顧念后事,謂如公者,可寄以社稷之安危;及夫發(fā)謀決策從容指顧立定大計謂千載
而一時。功名成就,不居而去,其出處進退,又庶乎英魄靈氣,不隨異物腐散,而長在乎箕山之側(cè)與穎水
之湄。
(選自王安石《祭歐陽文忠公文》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5至2030年中國不銹鋼洗物臺數(shù)據(jù)監(jiān)測研究報告
- 2025至2030年高級手帕紙項目投資價值分析報告
- 高溫蠕變試驗機項目績效評估報告
- 2025年度建筑用鋼材購銷合同規(guī)范樣本
- 2025年度新能源汽車充電樁建設合同模板
- 2025年度公共租賃住房租賃合同安全管理及責任合同
- 2025年度智能電網(wǎng)建設合同延期補充協(xié)議范本
- 2025年度交通安全設施維護與管理服務合同范本
- 2025年度農(nóng)產(chǎn)品溯源體系建設項目合同范本
- 2025年度開關插座原材料采購合同示例
- 春節(jié)后復工安全教育培訓考試試題及答案
- 寄宿制學校工作總結(jié)
- 小學數(shù)學6年級應用題100道附答案(完整版)
- 2024年江蘇農(nóng)牧科技職業(yè)學院單招職業(yè)適應性測試題庫含答案
- JT-T 1495-2024 公路水運危險性較大工程專項施工方案編制審查規(guī)程
- JT-T-390-1999突起路標行業(yè)標準
- 人教版二年級上冊加減混合計算300題及答案
- 2023年四川省成都市武侯區(qū)中考物理二診試卷(含答案)
- 《也是冬天-也是春天》
- 鮮切水果行業(yè)分析
- 第7章-無人機法律法規(guī)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