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山西省高考語文二模試卷_第1頁
2022年山西省高考語文二模試卷_第2頁
2022年山西省高考語文二模試卷_第3頁
2022年山西省高考語文二模試卷_第4頁
2022年山西省高考語文二模試卷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8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1頁(共1頁)2022年山西省高考語文二模試卷一、現(xiàn)代文閱讀(36分)1.(9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一個國家的文明觀決定了一個國家的未來。一個好戰(zhàn)的國家必然會妄圖對外擴張、不斷挑起戰(zhàn)爭,最終也將在無盡的戰(zhàn)爭中毀滅;而講信修睦、樂于交往的國家則以海納百川的胸襟與其他國家、其他文明互相尊重、互相借鑒。對于中華文明而言,其頑強的生命力根源于中華民族能夠堅守和而不同的理念,尊重不同文明之間的差異,能夠在不同之中尋求和諧,實現(xiàn)美美與共的境界。因而,只有充分理解和弘揚尊重文明差異性、誠待他國文明的中華文明,才能準確把握我國未來和平發(fā)展的核心架構?!岸鄻O化是文化和語言多樣性的催化劑,這是以相互尊重、接受差異為前提的?!币环N文明具有強大的生命力的關鍵,就在于其文化內涵的豐富多彩??v觀人類發(fā)展史,開端于尼羅河流域的古埃及文明、恒河流域的古印度文明、愛琴海的古希臘文明等都隨著國家的衰落而滅亡,沉寂在歷史的沙漠中,只有發(fā)源于黃河、長江流域的中華文明延續(xù)下來。不同的自然環(huán)境孕育了我國多姿多彩、各具特色的地區(qū)文明,而正是我國這種與生俱來的文明差異賦予了中華民族尊重差異、樂于交流的融合文明觀。不同于歐洲的民族國家,我國作為歷史悠久的文明國家,是植根于五千年的中華文明之上的,中華文明蘊含的和平基因也自然是我國發(fā)展的底色和基調。縱觀人類文明發(fā)展史,成中英教授認為,不論是消失破滅的還是強盛發(fā)達的,人類文明都可以歸納為兩種類別:一種是西方的“沖突”文明;另一種則是以中華文明為核心的“融合”文明。作為“融合”文明的代表,中華文明“是以德行意志為紀律、以融合為目標”的尚和文明。在五千多年的發(fā)展歷程中,中華文明始終旗幟鮮明地反對向外擴張和暴力征服,既沒有主動與其他文明發(fā)生戰(zhàn)爭沖突,也樂于接納各種不同的外來文明,并堅持與其交流互鑒,實現(xiàn)非武力途徑的和平發(fā)展。如先秦時期“百家爭鳴”,西漢時期張騫出使西域,東漢漢明帝劉莊派使者前往西域求得佛經、佛法,明代鄭和七次下西洋?!霸谖幕煌^程中,交往主體之間應該是平等的,沒有誰主誰次、誰優(yōu)誰劣、誰先進誰落后之分”,遵循和而不同、美美與共的融合文明觀的中華民族對不同民族的文化有著強大的包容性,必將在以后的進程中繼續(xù)實現(xiàn)中華文明與世界各國文明的交流互鑒、共同發(fā)展。中華文明主張和而不同、美美與共的融合文明觀,不僅體現(xiàn)在中華民族與世界范圍內不同民族、不同國家的不同文明和諧相處,還體現(xiàn)在本國內各民族文化的尊重包容上。中華文明宛如“泰山”“河?!钡膫ゴ笮亟蟪删臀覈缃?6個民族共同構建的多姿多彩的輝煌歷史。這也充分彰顯了中華民族倡導不同文化、不同文明之間和諧共存,尊重不同國家、不同民族的文化的差異性、平等性。在現(xiàn)今世界多極化、經濟全球化、文化多樣化的國際環(huán)境中,中華民族始終堅持“通過爭取和平國際環(huán)境發(fā)展自己,又以自身發(fā)展維護和促進世界和平”,推動人類文明和世界和平的穩(wěn)定和發(fā)展。(1)下列關于原文內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中華文明之所以能夠源遠流長,屹立五千年,主要是因為堅守和而不同的理念,尊重、接受其他文明,與其和諧相處。B.和歐洲的民族國家不同,中華文明歷史悠久,蘊含著和平基因,決定了中華民族的文明觀是融合文明觀。C.成中英教授認為西方的“沖突”文明將會消失破滅,而以中華文明為核心的“融合”文明會一直強盛發(fā)達下去。D.中華民族是一個由56個民族構成的大家庭,56個民族和睦相處,相互尊重包容,這也是中華文明是“融合”文明的體現(xiàn)。(2)下列對原文論證的相關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文章通過不同文明觀國家之間的未來的對比,引出本文“理解和弘揚尊重文明差異性、誠待他國文明的中華文明”的話題。B.文章拿中華文明延續(xù)和世界其他古文明的衰落、滅亡做對比,目的是為了證明中華文明有著豐富多彩的文化內涵。C.文章列舉先秦時期張騫出使西域等事例是為了說明中華文明反對向外擴張和暴力征服,不主動與其他文明發(fā)生戰(zhàn)爭沖突。D.文章把中華文明比作“泰山”“河海”,說明了中華民族具有包融的胸懷和氣度,因而也構建了多姿多彩的輝煌歷史。(3)根據(jù)原文內容,下列說法正確的一項是A.中華民族只要能夠堅守和而不同的理念,尊重不同文明之間的差異,能夠在不同之中尋求和諧,它就會永葆旺盛的生命力。B.中華民族尊重差異、樂于交流的融合文明觀之所以能夠形成,和不同的自然環(huán)境孕育的多姿多彩、各具特色的地區(qū)文明有很大關系。C.中華文明與世界各國文明的交流互鑒、共同發(fā)展的結果,取決于中華民族自始至終遵循和而不同、美美與共的融合文明觀。D.當今世界多極化、經濟全球化、文化多樣化的國際環(huán)境決定了中華民族要與世界范圍內不同民族、不同國家的不同文明和諧相處。2.(12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材料一:今年全國兩會有關鼓勵生育的提案數(shù)量與往年相比大幅增加,截至目前,相關提案已超20份。這些提案充分體現(xiàn)出整個社會對于低生育率的關注和普遍焦慮。鳳凰網財經對話攜程集團聯(lián)合創(chuàng)始人、人口經濟學家梁建章。以下內容摘自鳳凰網財經與梁建章對話內容:鳳凰網財經:2021年中國的總和生育率僅有1.15,這個數(shù)字準確嗎?1.15代表了什么?對整個社會有怎樣的影響?梁建章:去年國家公布的2020年總和生育率是1.3,而去年年初的新生兒數(shù)量從1200萬下降到了1060多萬。按這個數(shù)據(jù)推算的話現(xiàn)在總和生育率應該就是1.15。這其實是非常震撼的一個數(shù)字。鳳凰網財經:以目前的政策力度來說想達到日本的1.4和1.3都是比較困難的?梁建章:對,在人口預測報告里,未來的人口生育率基本取決于我們鼓勵生育的力度。如果真的要想達到發(fā)達國家的平均水平,就要拿出GDP的2%﹣3%鼓勵生育。換算到中國的GDP絕對數(shù)就是幾萬億。鳳凰網財經:我們真的有這樣的實力拿出1%﹣2%解決生育問題嗎?梁建章:一般來說生育率偏低的國家都會拿出國家的GDP的百分之幾來鼓勵生育。中國是個資源、財力非常雄厚的國家。而且中國人特別愿意為未來投資,從我們世界最高的儲蓄率、投資率就可見一斑。其實國家可以用鼓勵生育的方式刺激內需,讓有孩的家庭投資孩子的未來,這樣既能解決中國消費不足的問題,也可以消化很大一部分投資的需求。這說明中國恰恰是當今世界上最有能力或者財力投資未來孩子的。鳳凰網財經:現(xiàn)在壓在育齡女性身上的三座大山分別是:經濟負擔重、年齡大和沒人帶孩子。我們最近也看到您和任澤平等幾位學者一起發(fā)表了《中國生育成本報告2022)》,在生育成本方面有什么樣的研究成果?梁建章:中國的生育成本幾乎是世界上最高的。中國的生育成本相比于其他國家高主要在于兩點:一是中國的教育成本比較高。在10年義務教育之外,托兒所設施建設以及中學和大學的國家福利不足,也就是學齡前和高等教育的財務成本相對較高。另外,中國家長擇校和升學的焦慮程度應該是全球最高的,現(xiàn)在無論是中考、高考,還是考研的壓力都很大,補課的時間成本和財務成本對家長來說也是不小的負擔。跟其他國家相比,中國的育兒福利相對較少,因為我們剛剛從計劃生育轉成完全開放,還沒有推出鼓勵生育的政策,而其他國家都拿出GDP的1%、2%、3%,最多甚至拿出4%來鼓勵生育。以上這兩點導致中國現(xiàn)在的生育成本在世界范圍內幾乎是最高的。(摘編自鳳凰網財經《對話梁建章:如何打消生育焦慮?鼓勵生育為何這么難?》)材料二:在5月11日公布的人口普查數(shù)據(jù)中,最顯眼的數(shù)據(jù)筆者認為有兩個,一個是60歲以上老齡人口占總人口數(shù)已經達到了18.7%,另一個是家庭規(guī)??s小,平均每戶只有2.62個人。從這兩個數(shù)據(jù)可以反映出一些問題,其中最重要的就是人口老齡化和勞動力人口的后繼乏力。這是一個比較嚴重的問題,按照專家的話來說,我們國家應該盡快徹底放開生育限制,最起碼應該先放開三胎生育。那么問題來了,就算是全面放開生育政策,我們年輕人會提升生育意愿嗎?針對上面的問題,筆者覺得年輕人很難提升生育意愿,究其原因就是現(xiàn)在很多年輕人患有“生育焦慮癥”,這不是局限在大城市的個別現(xiàn)象,而是一個不分地域的普遍現(xiàn)象,所以很明顯這是一個不可回避的社會問題。那么什么是“生育焦慮癥”呢?其實就跟工作焦慮癥是一個道理,就是因為預期生孩子可能給生活帶來了太多的不確定性,使得人們糾結于是否要進行生育的一種心理狀態(tài)。造成生育焦慮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是筆者認為有兩個因素是最重要的,一個是生孩子的經濟考量,另一個則是年輕人對生活品質的追求。針對上面造成生育焦慮的兩個主要因素,我們分別來探討,首先是生孩子的經濟考量,主要有這么幾點,分別是醫(yī)療成本、生活成本和教育成本。即使是一胎都會讓他們的日子過的“緊巴巴”,如果要是來個二胎,可想而知如果要是小夫妻雙方的父母不接濟,真的是無法承受,所以“生育焦慮”是一個經濟問題。而除開經濟問題之外,我們還不能忽視當代年輕人的一個特點,那就是對于生活品質的追求。當今社會早已不是那個掙扎在溫飽線上的時代,對生活品質的追求是現(xiàn)代年輕人的正常生活狀態(tài)。生育小孩對于宗族觀念比較淡化的今天,實際上來說并不是年輕人的生活必選項,有很多的人,并不愿意為了生育小孩而放棄自己相對小資的生活品質。對于這一點我們無可厚非,更不能強加干預。所以綜上所述,年輕人的“生育焦慮癥”歸根結底還是要落在家庭經濟成本上,“沒錢養(yǎng)小孩”“生活品質與生育成本不可兼顧”是我們不得不去面對的問題,筆者覺得不應該把生育率與社會發(fā)展不匹配的問題,都拋到年輕人身上,畢竟大家肩膀能扛的責任都差不多,與其抱怨年輕人思想“太野”,不如整個社會一起想想辦法,“如何讓年輕人增收,如何讓養(yǎng)育小孩減負”,才是硬道理。(摘編自百度新聞《看了人口普查數(shù)據(jù),就能知道中國人的“生育焦慮”到底有多嚴重》)材料三:根據(jù)國家統(tǒng)計局發(fā)布的《2021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fā)展統(tǒng)計公報》顯示:2021年全年我國出生人口為1062萬人,人口出生率為7.52%o,低于2020年的8.5%。雖然近年來國家出臺了一系列的促進生育政策,但結果仍不容樂觀,人口出生率不斷創(chuàng)新低。全國政協(xié)委員、農工黨黨員、華東師范大學社會發(fā)展學院人口研究所所長丁金宏建議,減輕生育、養(yǎng)育、教育等方面的成本,尤其可以從緩解教育焦慮入手,緩解生育焦慮。結合各方面數(shù)據(jù)來看,我國出生人口數(shù)量和生育水平如今都達到了歷史較低水平,總和生育率遠低于更替水平。丁金宏表示,三胎放開政策后,很多人表示“生得起、養(yǎng)不起”。從專業(yè)研究角度,生育率是一個長期緩慢調整的過程,需要重視,但也要避免過分的焦慮。(摘編自澎湃新聞《丁金宏:建議從緩解教育焦慮入手,解決生育焦慮》)(1)下列對材料一相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2021年中國人口總和生育率是1.15,這個數(shù)字是根據(jù)2020年總和生育率和2021年新生兒數(shù)量計算出來的。B.中國目前的鼓勵生育的力度,需要不斷加強,特別是在財政上中國政府的支持力度遠遠少于GDP的2%﹣3%。C.國家拿出GDP的百分之幾來鼓勵生育,既可以緩解生育焦慮,又可以解決消費不足問題、消化很大一部分投資需求。D.即使國家徹底放開生育限制,現(xiàn)在的年輕人很難提升生育意愿,特別是生活成本比較高的大城市,這個現(xiàn)象尤甚。(2)下列對材料相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確的一項是A.2021年中國的總和生育率為1.15,這是非常震撼的一個數(shù)字,說明中國總人口數(shù)量的增加還是格外令人感到震撼的。B.中國生育成本高的原因之一是中國的育兒福利較少,這與中國剛剛結束計劃生育政策,沒有推出鼓勵生育的政策有很大關系。C.中國的教育成本比較高,中國家長擇校和升學的焦慮程度全球最高,這兩點導致中國現(xiàn)在的生育成本在世界范圍內幾乎是最高的。D.當代年輕人對于生活品質的追求和傳宗接代觀念的淡薄,是人口出生率下降的原因之一,國家和社會應該加強輿論的批評和引導。(3)當前社會需要解決的主要問題之一就是對于生育的普遍焦慮。請結合以上材料談一談如何緩解生育焦慮。3.(15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汶馬高速上的年輕人汶川至馬爾康高速公路,是四川連接西藏、青海、新疆的一條重要的交通大動脈。去公路建設工地采訪,第一站是鷓鴣山隧道。鷓鴣山,四川進藏的第一座大山,地處斷層破碎帶,地質條件異常復雜,世界上高海拔地帶筑路、架橋、修隧道所面臨的棘手難題,幾乎都集中在這里。因而,公路建設者們付出的艱辛,遠遠超出了人們的想象。小姚在隧道口等著我們。這是個中等身材的年輕人,結實、微胖,口才不錯,介紹鷓鴣山隧道建設情況時眉飛色舞,如數(shù)家珍。但我問及他個人的情況時,他卻一下子就靦腆了,只說他老家是三門峽市,大學畢業(yè)后應聘到鐵路隧道公司。我加了他微信,看到他在大山腹地工地上拍的照片:一身泥水和油污,臉也是花的,鼻孔里塞滿泥垢。小姚負責質量安全,工人們打炮眼,他必須在灰塵和噪音中盯著,一盯就是一兩個小時,直到炮眼打完,細細數(shù)了數(shù)量他才能離開。被泥水、汗水浸泡的工作服穿在身上很沉重,體感極不舒服?!跋脒^打退堂鼓嗎?”“想過多少次了,但都沒走到那一步??嗍码y事總得有人干吧。再說,我如果走了,哪里會遇到招弟呢?”招弟是小姚的女友,漂亮而活潑。在工地艱苦的工作環(huán)境中,女孩子很少。按小姚的說法,他打動了這個女孩的芳心,而女孩又拴住了他的心。說這話時,小姚面有喜色,一副很有成就感的樣子。當然,更大的成就感是他負責的這段高速公路的橋梁、隧道、路基都經得起嚴格的質量測評。見到大壯,是在獅子坪特長隧道工地。名如其人,這是個壯實的年輕人,三十歲時來到汶馬公司,已經干了六年。說起最初隧道的工程測量,他情緒一下激動起來:“李白說蜀道難,難于上青天,我比他體會更深刻?!被臎龅拇笊绞菦]有路的,他與同伴只能在向導的帶領下,艱難爬行于陡坡懸崖,在荊棘和雜草中觀察測量,近距離獲取第一手資料,尋找最佳的施工點位。一次,在山中干活不知不覺就到了黃昏,要走下山已經不可能了,他們就靠一瓶礦泉水和幾個面包充饑解渴。夜里極寒,便找來干柴生火取暖。在微弱的火光下,他開始挑身上的刺——白天在荊棘叢中穿行,臉上和四肢都扎進了不少小刺,到了晚上便疼痛不止。他們就相互挑刺,一共挑出了一百多根。困苦之時,他想得最多的是妻子孩子,內心充滿了愧疚——女兒出生,他沒有回去;女兒的第一個生日,也沒有回去。作為工段負責人,他實在是脫不開身。大壯說他有一個愿望:汶馬高速全面通車后,帶著妻子孩子,在路上自駕跑一個來回,讓他們看看自己參與創(chuàng)造的橋隧奇跡,也看看自己勞動的價值。講述這些的時候,大壯的眼眶一直是濕潤的。壯漢流淚,自然是情到深處了。我在生活區(qū)遇到了老劉。所謂生活區(qū),其實就是在一個地勢相對低矮、坡度相對較小的山腰,開辟出一片平地,搭建了幾排板房,作為食堂和職工宿舍。老劉還不到三十歲,被大家叫“老劉”,是因為他已經結婚生子。他的家是我見過的最小的家,只有五六平方米,安下一張床、一張桌,就沒有多少空間了。在這個狹小的空間,一家三口生活了好幾個年頭。公路開建之初,新婚不久的小夫妻就來到這里做工,老劉是隧道工作面的掘進工,妻子在生活區(qū)做服務工作。五年前在附近一個鄉(xiāng)鎮(zhèn)衛(wèi)生院出生的女兒,迄今還沒有見過爺爺奶奶——他們到工地后就再沒回過大巴山里的老家。這條路處于地震帶,塌方、泥石流經常發(fā)生,嚴重影響施工進度,為確保工期,就得加班加點地干,一年半載走不出鷓鴣山區(qū)是常有的事。每年春節(jié)還是放假的,但老劉一家仍然沒有回去,他們得留下來看守工地。老劉說:“我成家了,好歹是一家人在一起,讓那些‘單身漢’回去和父母妻兒團年吧。”我鼻子有點發(fā)酸。老劉反倒樂哈哈地寬慰我:“沒事沒事,習慣了,再說還有加班工資可領。等這條路修通了就送孩子回去上學,再陪父母親來走走這條路,去康定溜溜的城,去跑馬溜溜的山?!痹阢腭R高速公路沿線,我在墻報上、在自拍的視頻中、在人們手機的相冊里,看到最多的物體是一艘船,一艘橙紅色的鐵殼船。它是一群年輕的工程師和技術工人為了從河上把龐大的施工設備運送到對岸,自己設計制造的。這是一條功績赫赫的船,人們稱它為“汶馬青年號”。汶馬高速公路的建設者大多是年輕人,他們都是“汶馬青年號”的船員。今天,這只青春之船,正在一往無前,乘風破浪……(1)下列對本文相關內容和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A.在作者采訪小姚的過程中,小姚由眉飛色舞到靦腆再到面有喜色,說明了小姚一直喜歡這個地方和他的工作。B.文章所寫的三個人物,盡管他們都在汶馬公路建設中遭遇過困難或不如意,但都對汶馬公路懷有深厚的感情。C.講述自己的測量經歷和未來愿望時,大壯流淚了,是因為他既為自己的工作感到驕傲自豪,又愧疚于妻子孩子。D.文章寫到工程師和技術工人們把自己設計制造的一條功績赫赫的船叫作“汶馬青年號”,暗合了題目“汶馬公路上的年輕人”。(2)本文在選材上有什么特點?(3)文章結尾有什么妙處?二、古詩文閱讀(34分)4.(19分)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送孟東野序韓愈大凡物不得其平則鳴:草木之無聲,風撓之鳴。水之無聲,風蕩之鳴。其躍也,或激之;其趨也或梗之;其沸也或炙之。金石之無聲,或擊之鳴。人之于言也亦然,有不得已者而后言甚歌也有思甚哭也有懷凡出乎口而為聲者其皆有弗乎者乎樂也者郁于中而泄于外者也擇其善鳴者而假之鳴。金、石、絲、竹、匏、土、革、木八者,物之善鳴者也。維天之于時也亦然,擇其善鳴者而假之鳴。是故以鳥鳴春,以雷鳴夏,以蟲鳴秋,以風鳴冬。四時之相推效,其必有不得其平者乎?其于人也亦然。人聲之精者為言,文辭之于言,又其精也,尤擇其善鳴者而假之鳴。其在唐、虞,咎陶、禹,其善鳴者也,而假以鳴。夔弗能以文辭鳴,又自假于《韶》以鳴。夏之時,五子以其歌鳴。伊尹鳴殷,周公鳴周。凡載于《詩》、《書》六藝,皆鳴之善者也。周之衰,孔子之徒鳴之,其聲大而遠。傳曰:“天將以夫子為木鐸?!逼涓バ乓雍?!其末也,莊周以其荒唐之辭鳴。楚,大國也,其亡也以屈原鳴。臧孫辰、孟軻、荀卿,以道鳴者也。楊朱、墨翟、管夷吾、晏嬰、老聃、申不害、韓非、慎到、田駢、鄒衍、尸佼、孫武、張儀、蘇秦之屬,皆以其術鳴。秦之興,李斯鳴之。漢之時,司馬遷、相如、揚雄,最其善鳴者也。其下魏晉氏,鳴者不及于古,然亦未嘗絕也。就其善者,其聲清以浮,其節(jié)數(shù)以急,其辭淫以哀,其志弛以肆;其為言也,亂雜而無章。將天丑其德莫之顧邪?何為乎不鳴其善鳴者也!唐之有天下,陳子昂、蘇源明、元結、李白、杜甫、李觀,皆以其所能鳴。其存而在下者,孟郊東野始以其詩鳴。其高出魏晉,不懈而及于古,其他浸淫乎漢氏矣。從吾游者,李翱、張籍其尤也。三子者之鳴信善矣。抑不知天將和其聲而使鳴國家之盛邪,抑將窮餓其身、思愁其心腸,而使自鳴其不幸邪?三子者之命,則懸乎天矣。其在上也,奚以喜,其在下也,奚以悲!東野之役于江南也,有若不釋然者,故吾道其于天者以解之。(1)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A.有不得已者而后言其歌也/有思/其哭也有懷/凡出乎口而為聲者/其皆有弗平者乎/樂也者/郁于中而泄于外者/也擇其善鳴者而假之鳴/B.有不得已者而后言其歌也/有思/其哭也有懷/凡出乎口而為聲者/其皆有弗平者乎/樂也者/郁于中而泄于外者也/擇其善鳴者而假之鳴/C.有不得已者而后言/其歌也有思/其哭也有懷/凡出乎口而為聲者/其皆有弗平者乎/樂也者/郁于中而泄于外者也/擇其善鳴者而假之鳴/D.有不得已者而后言/其歌也有思/其哭也有懷/凡出乎口而為聲者/其皆有弗平者乎/樂也者/郁于中而泄于外者/也擇其善鳴者而假之鳴/(2)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A.金石,金屬和石頭。金石學是中國考古學的前身,它是以古代青銅器和石刻碑碣為主要研究對象的一門學科,偏重于著錄和考證文字資料,以達到證經補史的目的。B.六藝,中國古代儒家要求學生掌握的六種基本才能,包括禮、樂、射、御、書、數(shù)。還有一種說法是六藝即六經,即《易經》《論語》《詩經》《禮記》《樂經》《春秋》。C.木鐸,金屬制成的鈴,鈴舌為木制,故稱。古代發(fā)布政令或教令,搖木鐸召集群眾?!疤鞂⒁苑蜃訛槟捐I”是《論語?八佾》篇儀封人稱贊孔子的話。D.魏晉,魏晉時期,指東漢瓦解后,三國到兩晉這一階段,魏晉中“魏”指的是三國北方政權曹魏,及曹家父子政權,而“晉”指的是司馬氏建立的晉朝。(3)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文章開篇提出“大凡物不得其平則鳴”的觀點,并從草木、水因不平而發(fā)出聲音,論及人同樣會不平而鳴,即通過詩文來表達自己的憂思怨憤,總領全文。B.文章從自然世界的角度來論證“不平則鳴”的觀點,列舉多種最善于發(fā)出聲音的東西,以及上天則用不同的自然界的聲音來告訴人們一年四季的推移。C.文章從自然界論及人類社會,按照時間先后順序敘述了歷史上各個朝代眾多的歷史人物的事跡,從人類社會的角度論證了“物不得其平則鳴”的觀點。D.文章最后才點明寫作目的,全文雖然真正寫及孟郊的文字很少,但不論寫自然之物還是寫歷史人物,都暗合孟郊其人其事,體現(xiàn)了韓愈謀篇布局上的別出心裁。(4)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①維天之于時也亦然,擇其善鳴者而假之鳴。②東野之役于江南也,有若不釋然者,故吾道其于天者以解之。5.(9分)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完成下面小題。宿桐廬江寄廣陵舊游①孟浩然山暝聽猿愁,滄江急夜流。風鳴兩岸葉,月照一孤舟。建德非吾土,維揚②憶舊游。還將兩行淚,遙寄海西頭③。[注釋]①廣陵:今江蘇揚州。舊游:即故交。②維揚即揚州。③海西頭:揚州近海,所以說是海西頭。(1)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與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詩題點明這首詩是作者乘舟停宿桐廬江的時候,懷念揚州友人之作。詩人孤舟于月夜停泊在江邊,由所見所聞而引起對廣陵的朋友們的思念。B.首句寫月夜時候的景色,此時此景本來就容易引起孤客的愁緒,這時又聽到猿猴凄切的鳴叫。在聽猿之后加上一個愁字,為全文奠定了感情基調。C.三四句從視覺和聽覺的角度來寫景,風吹江岸上的樹葉籟籟作響,給人以蕭瑟之感;而月夜下江邊停泊的一只小船,更像是作者自身的寫照。D.后四句化用王粲《登樓賦》中的“雖信美而非吾土兮”,表達了有家不能回的痛苦之情,同時詩人希望自己痛苦的心情被朋友所了解,以求得慰藉。(2)這首詩表達了作者什么樣的思想感情?6.(6分)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古代詩文中,有許多借助描寫“風雨”來抒發(fā)情感的名句。而《勸學》中則用“,”來形象論述積累的重要性。(2)在《琵琶行》中,白居易聽了琵琶女的敘述之后,大有同病相憐之感,于是發(fā)出了“,”的感嘆,這兩句詩常被用來表達有相似的傷感經歷的人一見如故時的感受。(3)王灣《次北固山下》中,“,”兩句描寫了拂曉行船所見,生動體現(xiàn)了自然時序交替的哲理。三、語言文字應用(20分)7.(9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而我的故鄉(xiāng),是最不像故鄉(xiāng)的故鄉(xiāng),它矗立在遙遠的北中國,那個地方叫“紅岸”。那里的冬天漫天飛雪,_______,少有的綠色是春天夏天街道兩旁的楊樹、柳樹、榆樹,它們掩映著一排排俄羅斯式的紅磚樓房,(),不安,好奇,蠢蠢欲動。那個地方盛產重型機器,一個個街區(qū)圍繞著巨大的工廠,廠區(qū)里集中在一起的廠房_______,各種大型機器像龐然大物鳥瞰著我幼小的身軀,我覺得自己是一只螞蟻,隨時隨地會_______。我在那里長大,在那些熟悉的街區(qū)里,一堆堆少年穿街走巷,瘋狂生長。每天早上上學,可以沿途邀來一群伙伴,我們都是這個大工廠的第二代,大家不僅僅是同學,還是鄰居、發(fā)小。每個人和每個人之間,總有_______的聯(lián)系。但是這個人不認識你,如果不會最多中間間隔兩個人,拐兩個彎就和他是熟人了。那個時候沒有電話,大家相約的方式就是挨家挨戶找人。在樓下大聲喊彼此的名字,是那個時代我們最為歡樂的事。(1)依次填入文中橫線上的詞語,全都恰當?shù)囊豁検茿.紛紛揚揚星羅棋布肝腦涂地千絲萬縷B.洋洋灑灑星羅棋布粉身碎骨千頭萬緒C.紛紛揚揚鱗次櫛比粉身碎骨千絲萬縷D.洋洋灑灑鱗次櫛比肝腦涂地千頭萬緒(2)下列填入文中括號內的語句,銜接最恰當?shù)囊豁検茿.一張張少年的臉在樓房里,常常在窗臺趴著B.樓房里常常在窗臺趴著的,是一張張少年的臉C.常常在窗臺趴著的,是樓房里的一張張少年的臉D.樓房里有一張張少年的臉,常常在窗臺趴著(3)文中畫波浪線的句子有語病,下列修改最恰當?shù)囊豁検茿.如果這個人不認識你,但是中間最多不會間隔兩個人,拐兩個彎就和他是熟人了。B.但是這個人不認識你,如果中間最多不會間隔兩個人,拐兩個彎就和他是熟人了。C.如果你不認識這個人,但是中間最多不會間隔兩個人,拐兩個彎就和他是熟人了。D.但是你不認識這個人,如果不會最多中間間隔兩個人,拐兩個彎就和他是熟人了。8.(11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沙塵暴現(xiàn)象古已有之,東漢許慎所著的《說文解字》里對“霾”的解釋為:“風雨土也?!边@里所說的“霾”其實就是沙塵暴。①。一是內因,充足的沙塵來源;二是外因,大風過境時提供的強大動力。沙塵暴是風攜帶大量塵土和礦物顆粒、長途搬運的結果。過去認為沙塵暴屬于自然現(xiàn)象。如今我們認為沙塵暴主要是人類活動引發(fā)的環(huán)境問題,而非簡單的自然現(xiàn)象。沙塵暴主要出現(xiàn)在每年的2﹣5月,這段時間發(fā)生的次數(shù)占到全年總數(shù)的四分之三以上,其中又以3﹣4月最為頻繁,幾乎占全年總數(shù)的一半。這是因為春季氣溫回升,風速較大,雨季未到,降水稀少,蒸發(fā)強烈,裸露的沙土變得松散,②。從全球范圍來看,沙塵暴天氣多發(fā)生在內陸沙漠地區(qū),主要有非洲的撒哈拉沙漠、北美中西部和澳大利亞等。③,荒漠化土地面積約占中國陸地國土面積的四分之一。2021年春我國北方地區(qū)出現(xiàn)的沙塵暴主要起源于蒙古國。受蒙古氣旋和冷高壓影響,蒙古國首先出現(xiàn)了大范圍沙塵暴天氣,之后蒙古氣旋東移南下,給我國北方大部分地區(qū)的空氣質量帶來了嚴重的影響。(1)請在文中橫線處補寫恰當?shù)恼Z句,使整段文字語意完整連貫,內容貼切,邏輯嚴密,每處不超過20個字。(2)概括三個自然段的主要內容。要求使用疑問句,表達簡潔流暢,每條答案不超過15個字。四、寫作(60分)9.(60分)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jù)要求寫作。江夢南從小失聰,卻依靠讀唇語考上清華大學的博士。對于她來說,人生的每一步仿佛都是“困難模式”,但她卻憑借著驚人的努力一路逆襲。據(jù)清華大學醫(yī)學院博士生導師介紹,江夢南做的模型,其效果已經達到了世界級水準。因一場意外半歲時失聰,她不能像常人一樣交流,卻完成了學業(yè)并考上大學、研究生。人生雖無常,學業(yè)無止境。對人生不服輸?shù)乃?,又考上清華大學博士研究生。湖南郴州宜章失聰女孩江夢南的逆襲故事,感動了很多人。讀了上面的材料,你有什么感悟和思考,請自選角度,自擬題目,寫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體不限,詩歌除外。

2022年山西省高考語文二模試卷·答案一、現(xiàn)代文閱讀(36分)1.(9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一個國家的文明觀決定了一個國家的未來。一個好戰(zhàn)的國家必然會妄圖對外擴張、不斷挑起戰(zhàn)爭,最終也將在無盡的戰(zhàn)爭中毀滅;而講信修睦、樂于交往的國家則以海納百川的胸襟與其他國家、其他文明互相尊重、互相借鑒。對于中華文明而言,其頑強的生命力根源于中華民族能夠堅守和而不同的理念,尊重不同文明之間的差異,能夠在不同之中尋求和諧,實現(xiàn)美美與共的境界。因而,只有充分理解和弘揚尊重文明差異性、誠待他國文明的中華文明,才能準確把握我國未來和平發(fā)展的核心架構?!岸鄻O化是文化和語言多樣性的催化劑,這是以相互尊重、接受差異為前提的。”一種文明具有強大的生命力的關鍵,就在于其文化內涵的豐富多彩??v觀人類發(fā)展史,開端于尼羅河流域的古埃及文明、恒河流域的古印度文明、愛琴海的古希臘文明等都隨著國家的衰落而滅亡,沉寂在歷史的沙漠中,只有發(fā)源于黃河、長江流域的中華文明延續(xù)下來。不同的自然環(huán)境孕育了我國多姿多彩、各具特色的地區(qū)文明,而正是我國這種與生俱來的文明差異賦予了中華民族尊重差異、樂于交流的融合文明觀。不同于歐洲的民族國家,我國作為歷史悠久的文明國家,是植根于五千年的中華文明之上的,中華文明蘊含的和平基因也自然是我國發(fā)展的底色和基調??v觀人類文明發(fā)展史,成中英教授認為,不論是消失破滅的還是強盛發(fā)達的,人類文明都可以歸納為兩種類別:一種是西方的“沖突”文明;另一種則是以中華文明為核心的“融合”文明。作為“融合”文明的代表,中華文明“是以德行意志為紀律、以融合為目標”的尚和文明。在五千多年的發(fā)展歷程中,中華文明始終旗幟鮮明地反對向外擴張和暴力征服,既沒有主動與其他文明發(fā)生戰(zhàn)爭沖突,也樂于接納各種不同的外來文明,并堅持與其交流互鑒,實現(xiàn)非武力途徑的和平發(fā)展。如先秦時期“百家爭鳴”,西漢時期張騫出使西域,東漢漢明帝劉莊派使者前往西域求得佛經、佛法,明代鄭和七次下西洋?!霸谖幕煌^程中,交往主體之間應該是平等的,沒有誰主誰次、誰優(yōu)誰劣、誰先進誰落后之分”,遵循和而不同、美美與共的融合文明觀的中華民族對不同民族的文化有著強大的包容性,必將在以后的進程中繼續(xù)實現(xiàn)中華文明與世界各國文明的交流互鑒、共同發(fā)展。中華文明主張和而不同、美美與共的融合文明觀,不僅體現(xiàn)在中華民族與世界范圍內不同民族、不同國家的不同文明和諧相處,還體現(xiàn)在本國內各民族文化的尊重包容上。中華文明宛如“泰山”“河?!钡膫ゴ笮亟蟪删臀覈缃?6個民族共同構建的多姿多彩的輝煌歷史。這也充分彰顯了中華民族倡導不同文化、不同文明之間和諧共存,尊重不同國家、不同民族的文化的差異性、平等性。在現(xiàn)今世界多極化、經濟全球化、文化多樣化的國際環(huán)境中,中華民族始終堅持“通過爭取和平國際環(huán)境發(fā)展自己,又以自身發(fā)展維護和促進世界和平”,推動人類文明和世界和平的穩(wěn)定和發(fā)展。(1)下列關于原文內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CA.中華文明之所以能夠源遠流長,屹立五千年,主要是因為堅守和而不同的理念,尊重、接受其他文明,與其和諧相處。B.和歐洲的民族國家不同,中華文明歷史悠久,蘊含著和平基因,決定了中華民族的文明觀是融合文明觀。C.成中英教授認為西方的“沖突”文明將會消失破滅,而以中華文明為核心的“融合”文明會一直強盛發(fā)達下去。D.中華民族是一個由56個民族構成的大家庭,56個民族和睦相處,相互尊重包容,這也是中華文明是“融合”文明的體現(xiàn)。(2)下列對原文論證的相關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CA.文章通過不同文明觀國家之間的未來的對比,引出本文“理解和弘揚尊重文明差異性、誠待他國文明的中華文明”的話題。B.文章拿中華文明延續(xù)和世界其他古文明的衰落、滅亡做對比,目的是為了證明中華文明有著豐富多彩的文化內涵。C.文章列舉先秦時期張騫出使西域等事例是為了說明中華文明反對向外擴張和暴力征服,不主動與其他文明發(fā)生戰(zhàn)爭沖突。D.文章把中華文明比作“泰山”“河海”,說明了中華民族具有包融的胸懷和氣度,因而也構建了多姿多彩的輝煌歷史。(3)根據(jù)原文內容,下列說法正確的一項是BA.中華民族只要能夠堅守和而不同的理念,尊重不同文明之間的差異,能夠在不同之中尋求和諧,它就會永葆旺盛的生命力。B.中華民族尊重差異、樂于交流的融合文明觀之所以能夠形成,和不同的自然環(huán)境孕育的多姿多彩、各具特色的地區(qū)文明有很大關系。C.中華文明與世界各國文明的交流互鑒、共同發(fā)展的結果,取決于中華民族自始至終遵循和而不同、美美與共的融合文明觀。D.當今世界多極化、經濟全球化、文化多樣化的國際環(huán)境決定了中華民族要與世界范圍內不同民族、不同國家的不同文明和諧相處?!痉治觥浚?)本題考查學生篩選信息并整合文章信息和歸納概括內容要點的能力。解答時,一般先瀏覽選項,然后到文中找到與選項相關的語句,進行比較辨析。(2)本題考查學生學生對文章論點、論據(jù)和論證方法的能力。解答時,一般先明確論證手法,再瀏覽選項,然后到文中找到與選項相關的語句,進行比較辨析。(3)本題考查學生整合文章信息并進行分析和推斷的能力。解答時,考生應遵循的原則是要據(jù)文推斷,合理推斷。【解答】(1)C.“西方的沖突文明將會消失破滅,而以中華文明為核心的融合”文明會一下強盛發(fā)達下去”于文無據(jù),原文中成中英教授只是說,不論是消失破滅的還是強盛發(fā)達的,人類文明都可以歸納為兩種類別:一種是西方的“沖突”文明;另一種則是以中華文明為核心的“融合”文明。故選:C。(2)C.“為了說明中華文明反對向外擴張和暴力征服,不主動與其他文明發(fā)生戰(zhàn)爭沖突錯,文章上述例子是為了說明中華文明樂于接納各種不同的外來文明,并堅持與其交流互鑒,實現(xiàn)非武力途徑的和平發(fā)展。故選:C。(3)A.說法過于絕對。原文的表述只是說“頑強的生命力根源于中華民族能夠堅守和而不同的理念,尊重不同文明之間的差異,能夠在不同之中尋求和諧,實現(xiàn)美美與共的境界”。C.因果倒置。原文是說“遵循和而不同、美關與共的融合文明觀的中華民族對不同民族的文化有著強大的包容性,必將在以后的進程中繼續(xù)實現(xiàn)中華文明與世界各國文明的交流互鑒、共同發(fā)展”。D.于文無據(jù)。文章只是表述了“在現(xiàn)今世界多極化、經濟全球化、文化多樣化的國際環(huán)境中,中華民族始終堅持?通過爭取和平國際環(huán)境發(fā)展自己,又以自身發(fā)展維護和促進世界和平,推動人類文明和世界和平的穩(wěn)定和發(fā)展”,中華民族要與世界范圍內不同民族、不同國家的不同文明和諧相處和這樣的國際環(huán)境沒有決定性的關系。故選:B。答案:(1)C(2)C(3)B2.(12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材料一:今年全國兩會有關鼓勵生育的提案數(shù)量與往年相比大幅增加,截至目前,相關提案已超20份。這些提案充分體現(xiàn)出整個社會對于低生育率的關注和普遍焦慮。鳳凰網財經對話攜程集團聯(lián)合創(chuàng)始人、人口經濟學家梁建章。以下內容摘自鳳凰網財經與梁建章對話內容:鳳凰網財經:2021年中國的總和生育率僅有1.15,這個數(shù)字準確嗎?1.15代表了什么?對整個社會有怎樣的影響?梁建章:去年國家公布的2020年總和生育率是1.3,而去年年初的新生兒數(shù)量從1200萬下降到了1060多萬。按這個數(shù)據(jù)推算的話現(xiàn)在總和生育率應該就是1.15。這其實是非常震撼的一個數(shù)字。鳳凰網財經:以目前的政策力度來說想達到日本的1.4和1.3都是比較困難的?梁建章:對,在人口預測報告里,未來的人口生育率基本取決于我們鼓勵生育的力度。如果真的要想達到發(fā)達國家的平均水平,就要拿出GDP的2%﹣3%鼓勵生育。換算到中國的GDP絕對數(shù)就是幾萬億。鳳凰網財經:我們真的有這樣的實力拿出1%﹣2%解決生育問題嗎?梁建章:一般來說生育率偏低的國家都會拿出國家的GDP的百分之幾來鼓勵生育。中國是個資源、財力非常雄厚的國家。而且中國人特別愿意為未來投資,從我們世界最高的儲蓄率、投資率就可見一斑。其實國家可以用鼓勵生育的方式刺激內需,讓有孩的家庭投資孩子的未來,這樣既能解決中國消費不足的問題,也可以消化很大一部分投資的需求。這說明中國恰恰是當今世界上最有能力或者財力投資未來孩子的。鳳凰網財經:現(xiàn)在壓在育齡女性身上的三座大山分別是:經濟負擔重、年齡大和沒人帶孩子。我們最近也看到您和任澤平等幾位學者一起發(fā)表了《中國生育成本報告2022)》,在生育成本方面有什么樣的研究成果?梁建章:中國的生育成本幾乎是世界上最高的。中國的生育成本相比于其他國家高主要在于兩點:一是中國的教育成本比較高。在10年義務教育之外,托兒所設施建設以及中學和大學的國家福利不足,也就是學齡前和高等教育的財務成本相對較高。另外,中國家長擇校和升學的焦慮程度應該是全球最高的,現(xiàn)在無論是中考、高考,還是考研的壓力都很大,補課的時間成本和財務成本對家長來說也是不小的負擔。跟其他國家相比,中國的育兒福利相對較少,因為我們剛剛從計劃生育轉成完全開放,還沒有推出鼓勵生育的政策,而其他國家都拿出GDP的1%、2%、3%,最多甚至拿出4%來鼓勵生育。以上這兩點導致中國現(xiàn)在的生育成本在世界范圍內幾乎是最高的。(摘編自鳳凰網財經《對話梁建章:如何打消生育焦慮?鼓勵生育為何這么難?》)材料二:在5月11日公布的人口普查數(shù)據(jù)中,最顯眼的數(shù)據(jù)筆者認為有兩個,一個是60歲以上老齡人口占總人口數(shù)已經達到了18.7%,另一個是家庭規(guī)??s小,平均每戶只有2.62個人。從這兩個數(shù)據(jù)可以反映出一些問題,其中最重要的就是人口老齡化和勞動力人口的后繼乏力。這是一個比較嚴重的問題,按照專家的話來說,我們國家應該盡快徹底放開生育限制,最起碼應該先放開三胎生育。那么問題來了,就算是全面放開生育政策,我們年輕人會提升生育意愿嗎?針對上面的問題,筆者覺得年輕人很難提升生育意愿,究其原因就是現(xiàn)在很多年輕人患有“生育焦慮癥”,這不是局限在大城市的個別現(xiàn)象,而是一個不分地域的普遍現(xiàn)象,所以很明顯這是一個不可回避的社會問題。那么什么是“生育焦慮癥”呢?其實就跟工作焦慮癥是一個道理,就是因為預期生孩子可能給生活帶來了太多的不確定性,使得人們糾結于是否要進行生育的一種心理狀態(tài)。造成生育焦慮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是筆者認為有兩個因素是最重要的,一個是生孩子的經濟考量,另一個則是年輕人對生活品質的追求。針對上面造成生育焦慮的兩個主要因素,我們分別來探討,首先是生孩子的經濟考量,主要有這么幾點,分別是醫(yī)療成本、生活成本和教育成本。即使是一胎都會讓他們的日子過的“緊巴巴”,如果要是來個二胎,可想而知如果要是小夫妻雙方的父母不接濟,真的是無法承受,所以“生育焦慮”是一個經濟問題。而除開經濟問題之外,我們還不能忽視當代年輕人的一個特點,那就是對于生活品質的追求。當今社會早已不是那個掙扎在溫飽線上的時代,對生活品質的追求是現(xiàn)代年輕人的正常生活狀態(tài)。生育小孩對于宗族觀念比較淡化的今天,實際上來說并不是年輕人的生活必選項,有很多的人,并不愿意為了生育小孩而放棄自己相對小資的生活品質。對于這一點我們無可厚非,更不能強加干預。所以綜上所述,年輕人的“生育焦慮癥”歸根結底還是要落在家庭經濟成本上,“沒錢養(yǎng)小孩”“生活品質與生育成本不可兼顧”是我們不得不去面對的問題,筆者覺得不應該把生育率與社會發(fā)展不匹配的問題,都拋到年輕人身上,畢竟大家肩膀能扛的責任都差不多,與其抱怨年輕人思想“太野”,不如整個社會一起想想辦法,“如何讓年輕人增收,如何讓養(yǎng)育小孩減負”,才是硬道理。(摘編自百度新聞《看了人口普查數(shù)據(jù),就能知道中國人的“生育焦慮”到底有多嚴重》)材料三:根據(jù)國家統(tǒng)計局發(fā)布的《2021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fā)展統(tǒng)計公報》顯示:2021年全年我國出生人口為1062萬人,人口出生率為7.52%o,低于2020年的8.5%。雖然近年來國家出臺了一系列的促進生育政策,但結果仍不容樂觀,人口出生率不斷創(chuàng)新低。全國政協(xié)委員、農工黨黨員、華東師范大學社會發(fā)展學院人口研究所所長丁金宏建議,減輕生育、養(yǎng)育、教育等方面的成本,尤其可以從緩解教育焦慮入手,緩解生育焦慮。結合各方面數(shù)據(jù)來看,我國出生人口數(shù)量和生育水平如今都達到了歷史較低水平,總和生育率遠低于更替水平。丁金宏表示,三胎放開政策后,很多人表示“生得起、養(yǎng)不起”。從專業(yè)研究角度,生育率是一個長期緩慢調整的過程,需要重視,但也要避免過分的焦慮。(摘編自澎湃新聞《丁金宏:建議從緩解教育焦慮入手,解決生育焦慮》)(1)下列對材料一相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DA.2021年中國人口總和生育率是1.15,這個數(shù)字是根據(jù)2020年總和生育率和2021年新生兒數(shù)量計算出來的。B.中國目前的鼓勵生育的力度,需要不斷加強,特別是在財政上中國政府的支持力度遠遠少于GDP的2%﹣3%。C.國家拿出GDP的百分之幾來鼓勵生育,既可以緩解生育焦慮,又可以解決消費不足問題、消化很大一部分投資需求。D.即使國家徹底放開生育限制,現(xiàn)在的年輕人很難提升生育意愿,特別是生活成本比較高的大城市,這個現(xiàn)象尤甚。(2)下列對材料相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確的一項是BA.2021年中國的總和生育率為1.15,這是非常震撼的一個數(shù)字,說明中國總人口數(shù)量的增加還是格外令人感到震撼的。B.中國生育成本高的原因之一是中國的育兒福利較少,這與中國剛剛結束計劃生育政策,沒有推出鼓勵生育的政策有很大關系。C.中國的教育成本比較高,中國家長擇校和升學的焦慮程度全球最高,這兩點導致中國現(xiàn)在的生育成本在世界范圍內幾乎是最高的。D.當代年輕人對于生活品質的追求和傳宗接代觀念的淡薄,是人口出生率下降的原因之一,國家和社會應該加強輿論的批評和引導。(3)當前社會需要解決的主要問題之一就是對于生育的普遍焦慮。請結合以上材料談一談如何緩解生育焦慮。【分析】(1)本題考查學生對材料相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解答本題,需要將選項回歸原文,用原文相關信息辨析選項。(2)本題考查學生對材料相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解答本題,需要將選項與原文相關信息進行對比,進而辨析選項正誤。(3)本題考查學生對材料內容的概括與探究。解答本題,需要根據(jù)題干信息篩選原文內容,進而概括作答?!窘獯稹浚?)D.“生活成本比較高的大城市,這個現(xiàn)象尤甚”錯,結合材料二“這不是局限在大城市的個別現(xiàn)象,而是一個不分地域的普遍現(xiàn)象”可知,現(xiàn)在的年輕人生育意愿低,并不是局限在大城市的個別現(xiàn)象,而是一個不分地域的普遍現(xiàn)象。故選D。(2)A.“中國總人口數(shù)量的增加還是令人感到格外震撼的”錯,“這是非常震撼的一個數(shù)字”是指的生育率的下降。C.“中國的教育成本比較高,中國家長擇校和升學的焦慮程度全球最高,這兩點……”錯,“中國家長擇校和升學的焦慮程度全球最高”屬于“教育成本比較高”的范疇;“這兩點”在文中是指“中國的教育成本比較高”和“中國的育兒福利相對較少”。D.“國家和社會應該加強輿論的批評和引導”錯,材料二指出“對于這一點我們無可厚非,更不能強加干預”。故選B。(3)結合材料一“未來的人口生育率基本取決于我們鼓勵生育的力度”“一般來說生育率偏低的國家都會拿出國家的GDP的百分之幾來鼓勵生育”“國家可以用鼓勵生育的方式刺激內需,讓有孩的家庭投資孩子的未來”可知,加大生育補貼力度,進一步發(fā)揮生育津補貼激勵作用,鼓勵年輕人生育孩子。結合材料一“現(xiàn)在壓在育齡女性身上的三座大山分別是:經濟負擔重、年齡大和沒人帶孩子”可知,針對壓在育齡女性身上的三座大山“經濟負擔重”“年齡大”“沒人帶孩子”,要落實好產假、育兒假,緩解生育焦慮。結合材料一“中國的育兒福利相對較少,因為我們剛剛從計劃生育轉成完全開放,還沒有推出鼓勵生育的政策”、材料二“‘如何讓年輕人增收,如何讓養(yǎng)育小孩減負’,才是硬道理”可知,國家通過個稅、福利等“實在”措施,增加年輕人收入,減輕養(yǎng)育小孩的負擔,提升年輕人的生活品質。結合材料一“中國的教育成本比較高”材料二“生孩子的經濟考量,主要有這么幾點,分別是醫(yī)療成本、生活成本和教育成本”、材料三“減輕生育、養(yǎng)育、教育等方面的成本,尤其可以從緩解教育焦慮入手,緩解生育焦慮”可知,國家加大財政上對教育的投入,降低家長對孩子的教育成本,制定政策緩解家長擇校和升學的焦慮。答案:(1)D(2)B(3)①國家加大財政上對教育的投入,降低家長對孩子的教育成本,制定政策緩解家長擇校和升學的焦慮。②國家通過個稅、福利等“實在”措施,增加年輕人收入,減輕養(yǎng)育小孩的負擔,提升年輕人的生活品質。③針對壓在育齡女性身上的三座大山“經濟負擔重”“年齡大”“沒人帶孩子”,要落實好產假、育兒假,緩解生育焦慮。④加大生育補貼力度,進一步發(fā)揮生育津補貼激勵作用,鼓勵年輕人生育孩子。3.(15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汶馬高速上的年輕人汶川至馬爾康高速公路,是四川連接西藏、青海、新疆的一條重要的交通大動脈。去公路建設工地采訪,第一站是鷓鴣山隧道。鷓鴣山,四川進藏的第一座大山,地處斷層破碎帶,地質條件異常復雜,世界上高海拔地帶筑路、架橋、修隧道所面臨的棘手難題,幾乎都集中在這里。因而,公路建設者們付出的艱辛,遠遠超出了人們的想象。小姚在隧道口等著我們。這是個中等身材的年輕人,結實、微胖,口才不錯,介紹鷓鴣山隧道建設情況時眉飛色舞,如數(shù)家珍。但我問及他個人的情況時,他卻一下子就靦腆了,只說他老家是三門峽市,大學畢業(yè)后應聘到鐵路隧道公司。我加了他微信,看到他在大山腹地工地上拍的照片:一身泥水和油污,臉也是花的,鼻孔里塞滿泥垢。小姚負責質量安全,工人們打炮眼,他必須在灰塵和噪音中盯著,一盯就是一兩個小時,直到炮眼打完,細細數(shù)了數(shù)量他才能離開。被泥水、汗水浸泡的工作服穿在身上很沉重,體感極不舒服?!跋脒^打退堂鼓嗎?”“想過多少次了,但都沒走到那一步??嗍码y事總得有人干吧。再說,我如果走了,哪里會遇到招弟呢?”招弟是小姚的女友,漂亮而活潑。在工地艱苦的工作環(huán)境中,女孩子很少。按小姚的說法,他打動了這個女孩的芳心,而女孩又拴住了他的心。說這話時,小姚面有喜色,一副很有成就感的樣子。當然,更大的成就感是他負責的這段高速公路的橋梁、隧道、路基都經得起嚴格的質量測評。見到大壯,是在獅子坪特長隧道工地。名如其人,這是個壯實的年輕人,三十歲時來到汶馬公司,已經干了六年。說起最初隧道的工程測量,他情緒一下激動起來:“李白說蜀道難,難于上青天,我比他體會更深刻。”荒涼的大山是沒有路的,他與同伴只能在向導的帶領下,艱難爬行于陡坡懸崖,在荊棘和雜草中觀察測量,近距離獲取第一手資料,尋找最佳的施工點位。一次,在山中干活不知不覺就到了黃昏,要走下山已經不可能了,他們就靠一瓶礦泉水和幾個面包充饑解渴。夜里極寒,便找來干柴生火取暖。在微弱的火光下,他開始挑身上的刺——白天在荊棘叢中穿行,臉上和四肢都扎進了不少小刺,到了晚上便疼痛不止。他們就相互挑刺,一共挑出了一百多根。困苦之時,他想得最多的是妻子孩子,內心充滿了愧疚——女兒出生,他沒有回去;女兒的第一個生日,也沒有回去。作為工段負責人,他實在是脫不開身。大壯說他有一個愿望:汶馬高速全面通車后,帶著妻子孩子,在路上自駕跑一個來回,讓他們看看自己參與創(chuàng)造的橋隧奇跡,也看看自己勞動的價值。講述這些的時候,大壯的眼眶一直是濕潤的。壯漢流淚,自然是情到深處了。我在生活區(qū)遇到了老劉。所謂生活區(qū),其實就是在一個地勢相對低矮、坡度相對較小的山腰,開辟出一片平地,搭建了幾排板房,作為食堂和職工宿舍。老劉還不到三十歲,被大家叫“老劉”,是因為他已經結婚生子。他的家是我見過的最小的家,只有五六平方米,安下一張床、一張桌,就沒有多少空間了。在這個狹小的空間,一家三口生活了好幾個年頭。公路開建之初,新婚不久的小夫妻就來到這里做工,老劉是隧道工作面的掘進工,妻子在生活區(qū)做服務工作。五年前在附近一個鄉(xiāng)鎮(zhèn)衛(wèi)生院出生的女兒,迄今還沒有見過爺爺奶奶——他們到工地后就再沒回過大巴山里的老家。這條路處于地震帶,塌方、泥石流經常發(fā)生,嚴重影響施工進度,為確保工期,就得加班加點地干,一年半載走不出鷓鴣山區(qū)是常有的事。每年春節(jié)還是放假的,但老劉一家仍然沒有回去,他們得留下來看守工地。老劉說:“我成家了,好歹是一家人在一起,讓那些‘單身漢’回去和父母妻兒團年吧?!蔽冶亲佑悬c發(fā)酸。老劉反倒樂哈哈地寬慰我:“沒事沒事,習慣了,再說還有加班工資可領。等這條路修通了就送孩子回去上學,再陪父母親來走走這條路,去康定溜溜的城,去跑馬溜溜的山。”在汶馬高速公路沿線,我在墻報上、在自拍的視頻中、在人們手機的相冊里,看到最多的物體是一艘船,一艘橙紅色的鐵殼船。它是一群年輕的工程師和技術工人為了從河上把龐大的施工設備運送到對岸,自己設計制造的。這是一條功績赫赫的船,人們稱它為“汶馬青年號”。汶馬高速公路的建設者大多是年輕人,他們都是“汶馬青年號”的船員。今天,這只青春之船,正在一往無前,乘風破浪……(1)下列對本文相關內容和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AA.在作者采訪小姚的過程中,小姚由眉飛色舞到靦腆再到面有喜色,說明了小姚一直喜歡這個地方和他的工作。B.文章所寫的三個人物,盡管他們都在汶馬公路建設中遭遇過困難或不如意,但都對汶馬公路懷有深厚的感情。C.講述自己的測量經歷和未來愿望時,大壯流淚了,是因為他既為自己的工作感到驕傲自豪,又愧疚于妻子孩子。D.文章寫到工程師和技術工人們把自己設計制造的一條功績赫赫的船叫作“汶馬青年號”,暗合了題目“汶馬公路上的年輕人”。(2)本文在選材上有什么特點?(3)文章結尾有什么妙處?【分析】(1)本題考查學生對小說相關內容和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的能力。解答此類題首先要通讀全文,整體感知;其次明確主旨,關注手法;最后結合文章主旨做出準確判斷。(2)本題考查學生對文本選材特點的理解和分析能力。答題時要通讀文本,結合具體內容進行分析。(3)本題考查學生對小說結尾的理解與分析。解答本題,需要注意結尾的特殊位置,聯(lián)系全文進行分析。【解答】(1)A.“說明了小姚一直喜歡這個地方和他的工作”推斷絕對,由“想過多少次了,但都沒走到那一步”可知,小姚曾經打過退堂鼓。(2)文本的標題是“汶馬高速上的年輕人”這個是面;文本選取了“小姚在隧道口等著我們。這是個中等身材的年輕人”“見到大壯,是在獅子坪特長隧道工地”“我在生活區(qū)遇到了老劉”這幾個點,通過敘述三個汶馬高速上的年輕人來表現(xiàn)文章主旨,點面結合,三個故事既相互獨立又渾然一體。人物的選取既有共性,又有不同之處,其共性之處在于都是年輕人,都是工作在汶馬高速公司。不同之處在于他們的經歷和工種不同,小姚負責質量安全,在工地上遇到了自己的女友;大壯三十多歲了,負責測量隧道;老劉是一家三口。文本選取的人物有極強的概括性。此外,選擇的人物都是小人物,無論是小姚、大壯還是老劉,都是通過他們在工地上的點滴普通生活小事、不同的生活經歷來表現(xiàn)文本的主旨,來表達作者對于祖國建設者的贊美之情。(3)分析結尾段作用可以從結構、主旨等角度考慮。首先就結構而言,結尾段“汶馬高速公路的建設者大多是年輕人,他們都是‘汶馬青年號’的船員”與文章標題“汶馬高速上的年輕人”,與相呼應,文本圓融,成為一個整體。就主旨和文本語言而言,“今天,這只青春之船,正在一往無前,乘風破浪……”運用比喻的修辭,將汶馬公司比作“汶馬青年號”,比作青春之船,船乘風破浪,意味著年輕人將會有更為輝煌的未來,一方面增強了文章的文采,一方面表達了作者對汶馬高速上的年輕人的贊揚,從而表達了對于祖國光明前景的展望,體現(xiàn)了文本的主旨。答案:(1)A(2)①運用了點面結合的手法。文章選取了三個年輕人的故事作為敘述對象,三個故事既相互獨立又渾然一體。②選取的事例,人物,既有共性,又有差異性。文章選到的主人公從小姚到大壯再到老劉,涵蓋了年輕人的各個年齡段,既具有年輕人的特點,又具有極強的概括性。③選取的普通人物,小人物,以小見大。同樣是工地上的年輕人,文章選取的三個人的工作生活經歷各不相同,使文章內容豐富多彩,且表達了對于建設者的贊美之情。(3)①照應文章題目。文章結尾一句“汶馬高速公路的建設者大多是年輕人”和題目遙相響應,使文章渾然一體。②深化文章主題。作為文章的結尾,本段在文本對于汶馬高速上的年輕人的贊揚的基礎上,表達了對于祖國光明前景的展望,升華了文章的中心思想。③增添了文章的文采。結尾實體鐵殼船到以“青春之船”為喻,表達了對汶馬高速上的年輕人的未來的祝福,比喻的運用不僅合理貼切,而且使文章富有文采。二、古詩文閱讀(34分)4.(19分)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送孟東野序韓愈大凡物不得其平則鳴:草木之無聲,風撓之鳴。水之無聲,風蕩之鳴。其躍也,或激之;其趨也或梗之;其沸也或炙之。金石之無聲,或擊之鳴。人之于言也亦然,有不得已者而后言甚歌也有思甚哭也有懷凡出乎口而為聲者其皆有弗乎者乎樂也者郁于中而泄于外者也擇其善鳴者而假之鳴。金、石、絲、竹、匏、土、革、木八者,物之善鳴者也。維天之于時也亦然,擇其善鳴者而假之鳴。是故以鳥鳴春,以雷鳴夏,以蟲鳴秋,以風鳴冬。四時之相推效,其必有不得其平者乎?其于人也亦然。人聲之精者為言,文辭之于言,又其精也,尤擇其善鳴者而假之鳴。其在唐、虞,咎陶、禹,其善鳴者也,而假以鳴。夔弗能以文辭鳴,又自假于《韶》以鳴。夏之時,五子以其歌鳴。伊尹鳴殷,周公鳴周。凡載于《詩》、《書》六藝,皆鳴之善者也。周之衰,孔子之徒鳴之,其聲大而遠。傳曰:“天將以夫子為木鐸?!逼涓バ乓雍?!其末也,莊周以其荒唐之辭鳴。楚,大國也,其亡也以屈原鳴。臧孫辰、孟軻、荀卿,以道鳴者也。楊朱、墨翟、管夷吾、晏嬰、老聃、申不害、韓非、慎到、田駢、鄒衍、尸佼、孫武、張儀、蘇秦之屬,皆以其術鳴。秦之興,李斯鳴之。漢之時,司馬遷、相如、揚雄,最其善鳴者也。其下魏晉氏,鳴者不及于古,然亦未嘗絕也。就其善者,其聲清以浮,其節(jié)數(shù)以急,其辭淫以哀,其志弛以肆;其為言也,亂雜而無章。將天丑其德莫之顧邪?何為乎不鳴其善鳴者也!唐之有天下,陳子昂、蘇源明、元結、李白、杜甫、李觀,皆以其所能鳴。其存而在下者,孟郊東野始以其詩鳴。其高出魏晉,不懈而及于古,其他浸淫乎漢氏矣。從吾游者,李翱、張籍其尤也。三子者之鳴信善矣。抑不知天將和其聲而使鳴國家之盛邪,抑將窮餓其身、思愁其心腸,而使自鳴其不幸邪?三子者之命,則懸乎天矣。其在上也,奚以喜,其在下也,奚以悲!東野之役于江南也,有若不釋然者,故吾道其于天者以解之。(1)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CA.有不得已者而后言其歌也/有思/其哭也有懷/凡出乎口而為聲者/其皆有弗平者乎/樂也者/郁于中而泄于外者/也擇其善鳴者而假之鳴/B.有不得已者而后言其歌也/有思/其哭也有懷/凡出乎口而為聲者/其皆有弗平者乎/樂也者/郁于中而泄于外者也/擇其善鳴者而假之鳴/C.有不得已者而后言/其歌也有思/其哭也有懷/凡出乎口而為聲者/其皆有弗平者乎/樂也者/郁于中而泄于外者也/擇其善鳴者而假之鳴/D.有不得已者而后言/其歌也有思/其哭也有懷/凡出乎口而為聲者/其皆有弗平者乎/樂也者/郁于中而泄于外者/也擇其善鳴者而假之鳴/(2)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BA.金石,金屬和石頭。金石學是中國考古學的前身,它是以古代青銅器和石刻碑碣為主要研究對象的一門學科,偏重于著錄和考證文字資料,以達到證經補史的目的。B.六藝,中國古代儒家要求學生掌握的六種基本才能,包括禮、樂、射、御、書、數(shù)。還有一種說法是六藝即六經,即《易經》《論語》《詩經》《禮記》《樂經》《春秋》。C.木鐸,金屬制成的鈴,鈴舌為木制,故稱。古代發(fā)布政令或教令,搖木鐸召集群眾?!疤鞂⒁苑蜃訛槟捐I”是《論語?八佾》篇儀封人稱贊孔子的話。D.魏晉,魏晉時期,指東漢瓦解后,三國到兩晉這一階段,魏晉中“魏”指的是三國北方政權曹魏,及曹家父子政權,而“晉”指的是司馬氏建立的晉朝。(3)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A.文章開篇提出“大凡物不得其平則鳴”的觀點,并從草木、水因不平而發(fā)出聲音,論及人同樣會不平而鳴,即通過詩文來表達自己的憂思怨憤,總領全文。B.文章從自然世界的角度來論證“不平則鳴”的觀點,列舉多種最善于發(fā)出聲音的東西,以及上天則用不同的自然界的聲音來告訴人們一年四季的推移。C.文章從自然界論及人類社會,按照時間先后順序敘述了歷史上各個朝代眾多的歷史人物的事跡,從人類社會的角度論證了“物不得其平則鳴”的觀點。D.文章最后才點明寫作目的,全文雖然真正寫及孟郊的文字很少,但不論寫自然之物還是寫歷史人物,都暗合孟郊其人其事,體現(xiàn)了韓愈謀篇布局上的別出心裁。(4)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①維天之于時也亦然,擇其善鳴者而假之鳴。②東野之役于江南也,有若不釋然者,故吾道其于天者以解之?!痉治觥浚?)本題考查文言文斷句的能力。解答此題,前提是粗通大意,然后利用句中的人名、地名、官職名、文言虛詞、句子結構以及語段中動詞的賓語或補語等斷句。(2)本題考查識記古代文化常識的能力。解答此題,關鍵在于平時的識記與積累,有時也需要結合具體語境理解判斷。(3)本題考查歸納內容要點、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解答此題,注意將選項與原文作細致比較。(4)本題考查文言文翻譯的能力。解答此題,一定要先回到語境中,根據(jù)語境讀懂句子的整體意思,然后思考命題者可能確定的賦分點,首先要找出關鍵實詞、虛詞,看有無特殊句式,詞類的活用,運用“留”“刪”“調”“換”“補”的方法,直譯為主,意譯為輔,并按現(xiàn)代漢語的規(guī)范,將翻譯出來的句子做適當調整,達到詞達句順?!窘獯稹浚?)句意:有不得已的地方,然后起來說話。他歌唱,是有所思念;他哭泣,是有所傷懷。凡是出于口而成為聲音的,大概都有不平的地方吧。音樂是人們將郁結在內心的思想感情向外傾泄形成的聲音,選擇那些善鳴的東西借著它們來鳴。“其歌也有思其哭也有懷”,由“其哭也有懷”可知,“也”是表句中停頓,“其哭也有懷”和“其歌也有思”是對舉,故應在“其歌”前斷開,排除AB。“樂也者郁于中而泄于外者也擇其善鳴者而假之鳴”中“也者”連用,是語氣助詞,表提示;而“者也”連用,在古文中常見為助完成判斷語氣的語氣詞,故應在“者也”后斷開,排除D。故選C。(2)B.“還有一種說法是六藝即六經,即《易經》《論語》《詩經》《禮記》《樂經》《春秋》”說法錯誤,“六經”中不包括《論語》,應為《尚書》。故選B。(3)A.“論及人同樣會不平而鳴,即通過詩文來表達自己的憂思怨憤,總領全文”說法不全面,對人來說,鳴不僅僅是“用詩文”表達憂思怨憤,還可以用說話、唱歌、哭泣等來表達。故選A。(4)①“于”,介詞,對待;“然”,這樣;假,借助。譯文:天對于一年四季也是這樣,選擇那些最善于發(fā)聲的事物借它來發(fā)聲。②“役”,任職;“役于江南也”,狀語置句,正常語序為“于江南役也”,去江南任職;“釋然”,了解或者想開之后的平靜的樣子;“解”,勸解。譯文:東野要去江南任職,好像有些不愉快的樣子,所以我談談命運決定于天意的道理來勸解他。答案:(1)C(2)B(3)A(4)①上天對于一年四季也是這樣,選擇那些最善于發(fā)聲的事物借它來發(fā)聲。②東野要去江南任職,好像有些不愉快的樣子,所以我談談命運決定于天意的道理來勸解他。參考譯文:大凡事物得不到平衡,就會發(fā)出聲音:草木沒有聲音,風吹它而發(fā)出聲音。水沒有聲音,風振蕩它們而發(fā)出聲音。水的飛濺,是由于外物的沖激;水流得快,是由于外物的阻守時;水的沸騰,是因為用火煮它。金石沒有聲音,由于敲擊它而發(fā)出鳴聲。人們的發(fā)表言論也是一樣,有不得已的地方,然后起來說話。他歌唱,是有所思念;他哭泣,是有所傷懷。凡是出于口而成為聲音的,大概都有不平的地方吧。音樂是人們將郁結在內心的思想感情向外傾泄形成的聲音,選擇那些善鳴的東西借著它們來鳴。金鐘、石磐、琴瑟、簫管、匏笙、土塤、鼓、祝散這八類東西,是物品中善于發(fā)出鳴聲的。上天對于一年四季也是這樣,選擇那些最善于發(fā)聲的事物借它來發(fā)聲。所以用鳥來鳴春,用雷來鳴夏,用蟲來鳴秋,用風來鳴冬。四時的互相推移變化,那必定也是得不到平衡吧!對于人來說也是這樣。人的聲音的精華是語言,文辭對于語言來說,又是其中的精華,尤其要選擇那些善鳴的借他們來鳴。在唐堯、虞舜時代,咎陶、禹是當時善鳴的,就通過他們來鳴。夔不能用文詞來鳴,就借著自己制作的韶樂來鳴。夏朝的時候,太康的五個兄弟用他們的歌來鳴。伊尹鳴于商代,周公鳴于周代。凡是載在《詩經》、《尚書》等六部經書上的,都是鳴得最好的。當周朝衰微的時候,有孔子和他的學生一班人鳴著,他們的言論影響大,流傳得久遠。所以《論語》上說:“上天是要把孔夫子作為曉喻眾人的木舌金鈴。”這能不相信嗎?到周朝末年,莊周以他氣勢宏大的文章鳴。楚是大國,在它滅亡的時候,有屈原來鳴。臧孫辰、孟軻、荀卿,都是以儒家的道理鳴于世。楊朱、墨翟、管夷吾、晏嬰、老聃、申不害、韓非、慎到、田駢、鄒衍、尸佼、孫武、張儀、蘇秦這些人,都以他們的學說主張鳴于當世。秦代興起,李斯為它鳴。漢朝時候,司馬遷、司馬相如、揚雄是最善于以文辭鳴的。以后到了魏晉時代,鳴于世的人不及古時,然而也未嘗斷絕。就那些善鳴的人看,他們的文辭,聲音清麗而浮夸,節(jié)拍頻繁而急促,語言放蕩而悲涼,思想感情頹唐而放縱,這樣的著作雜亂無章,沒有系統(tǒng)。這大概是上天認為那個時代德行丑惡而不顧念它吧?不然,為什么不叫那些善鳴的人來鳴呢。唐代有了天下以來,陳子昂、蘇源明、元紹、李白,杜甫、李觀,都以他們的所長鳴于當世。現(xiàn)在還活著而處在下位的,便是孟東野,開始用他的詩鳴于當世,他的詩高出魏晉詩文之上,不懈怠地努力創(chuàng)作,可以趕得上古人;其他美妙之處,可以漸漸比得上漢代的詩文。跟我學習的人,李翱、張籍是其中杰出之士。他們三個人鳴于世的詩文,的確是很好的了,還不知道天意將和諧他們的聲音,使他們歌頌國家的興盛呢?還是將使他們處境窮困,心情感苦,而歌唱他們自己的不幸呢?他們三人的命運如何,完全決定于天意。他們身處上位何足為喜,身處下位又何足為悲?東野要去江南任職,好象有些不愉快的樣子,所以我談談命運決定于天意的道理來勸解他。5.(9分)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完成下面小題。宿桐廬江寄廣陵舊游①孟浩然山暝聽猿愁,滄江急夜流。風鳴兩岸葉,月照一孤舟。建德非吾土,維揚②憶舊游。還將兩行淚,遙寄海西頭③。[注釋]①廣陵:今江蘇揚州。舊游:即故交。②維揚即揚州。③海西頭:揚州近海,所以說是海西頭。(1)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與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DA.詩題點明這首詩是作者乘舟停宿桐廬江的時候,懷念揚州友人之作。詩人孤舟于月夜停泊在江邊,由所見所聞而引起對廣陵的朋友們的思念。B.首句寫月夜時候的景色,此時此景本來就容易引起孤客的愁緒,這時又聽到猿猴凄切的鳴叫。在聽猿之后加上一個愁字,為全文奠定了感情基調。C.三四句從視覺和聽覺的角度來寫景,風吹江岸上的樹葉籟籟作響,給人以蕭瑟之感;而月夜下江邊停泊的一只小船,更像是作者自身的寫照。D.后四句化用王粲《登樓賦》中的“雖信美而非吾土兮”,表達了有家不能回的痛苦之情,同時詩人希望自己痛苦的心情被朋友所了解,以求得慰藉。(2)這首詩表達了作者什么樣的思想感情?【分析】(1)本題考查學生綜合鑒賞文學作品的形象、語言和表達技巧的能力。解答此題既要對詩歌進行整體的把握,又要對詩歌的局部進行恰當?shù)姆治觥#?)本題考查學生評價詩歌中作者的思想情感的能力。解答時要結合詩歌內容,從詩句中找出關鍵性信息進行分析,聯(lián)系前后句子進行分析,把握詩人的內心感受。【解答】(1)D.“表達了有家不能回的痛苦之情”理解錯誤,“建德非吾土”化用王粲《登樓賦》中的“雖信美而非吾土兮”,意思是建德雖美,卻不是我的家鄉(xiāng),并沒有表達有家不能回的痛苦之情。故選:D。(2)詩歌中日暮、山深,猿啼、江水、秋風、孤舟等凄迷孤寂的景物,構成清峭孤冷的意境,“急夜流”“一孤舟”的意象襯托出詩人的孤獨和綿綿愁思;“建德非吾土,維揚憶舊游”一方面有獨客異鄉(xiāng)的惆悵,另一方面,是懷念揚州的老朋友?!斑€將兩行淚,遙寄海西頭”突出思鄉(xiāng)傷感,無可奈何的人生之感。再結合注釋“本詩是作者長安求仕不第后漫游吳越時所作”可知,詩人應舉不第,離開長安后,漫游吳越,是為了排解仕途失意,前路迷茫的抑郁苦悶之情。答案:(1)D(2)①旅途艱辛,無所歸依的羈旅之感。②作者客居異鄉(xiāng)的悲苦、孤寂之情。③對揚州老朋友的深切思念。譯文:山色昏暗,猿啼聲聲,聽來憂愁。夜色之中,大江急流,令人思歸。晚風吹來,兩岸樹葉蕭蕭;月光之下,一葉孤舟飄搖。建德不是我的家鄉(xiāng),遙想揚州舊日友人。思鄉(xiāng)傷感,無可奈何,只能將兩行熱淚,遙寄到大海西頭。賞析:這首詩在意境上顯得清寂或清峭,情緒上則帶著比較重的孤獨感。詩題點明是乘舟停宿桐廬江的時候,懷念廣陵友人之作。“山暝聽猿愁,滄江急夜流?!笔拙鋵懭漳?、山深、猿啼。詩人佇立而聽,感覺猿啼似乎聲聲都帶著愁情。環(huán)境的清寥,情緒的黯淡,于一開始就顯露了出來。次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