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屆天津高考語文復習課件:古代詩歌閱讀分類訓練-贈友送別類_第1頁
2023屆天津高考語文復習課件:古代詩歌閱讀分類訓練-贈友送別類_第2頁
2023屆天津高考語文復習課件:古代詩歌閱讀分類訓練-贈友送別類_第3頁
2023屆天津高考語文復習課件:古代詩歌閱讀分類訓練-贈友送別類_第4頁
2023屆天津高考語文復習課件:古代詩歌閱讀分類訓練-贈友送別類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1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古代詩歌閱讀:贈友送別類

1.閱讀下面兩首詩,按要求作答。

謝亭送別

(唐)許渾

勞歌①一曲解行舟,紅葉青山水急流。

日落酒醒人已遠,滿天風雨下西樓。

巴陵夜別王八員外

(唐)賈至

柳絮飛時別洛陽,梅花發(fā)后到三湘②。

世情已逐浮云散,離恨空隨江水長。

[注]①勞歌:送別歌的代稱。②三湘:泛指湘江流域、洞庭湖南北一帶。

(I)對兩首詩分析不恰當?shù)囊豁検牵ǎ?/p>

A.許詩的第二句寫深秋霜林盡染,映襯著一江碧綠的秋水,借美好的秋色反襯別禽之悲。

B.許詩三四句與上文有較長的時間間隔,朋友乘舟遠去,詩人沒有離開謝亭,一覺酒醒,

已是薄暮時分,更覺黯然孤獨。

C.賈詩一二兩句既有時間的變換,又有地點的轉(zhuǎn)移,巧妙的呈現(xiàn)宦游之人的漂泊不定。

D.賈詩用暮春時節(jié)的典型意象“柳絮”和“梅花”來寫離情別恨,給人一種人生飄忽、聚散難

測的感覺。

(2)賞析《謝亭送別》一詩“紅葉青山水急流”中的“急”字c

⑶兩首詩都寫江邊送友,你覺得哪首詩的結(jié)尾更勝一籌?請結(jié)合全詩探究分析)

2.閱讀下面這首宋詩,完成各題。

沈溪沙?和無咎韻(注)

陸游

懶向沙頭醉玉瓶,喚君同賞小窗明。夕陽吹角最關(guān)情。

忙日苦多閑日少,新愁常續(xù)舊愁生??椭袩o伴怕君行。

(注)和無咎韻:韓元吉,字無咎,與陸游友善,多有唱和。1164年,陸游在鎮(zhèn)江通判任

I-.時金兵方踞淮北.鎮(zhèn)汀為汀防前線.韓元吉來鎮(zhèn)汀省親暫住.兩位朋友相聚c

(1)下列對這首詞的分析,不恰當?shù)囊豁検牵ǎ?/p>

A.“玉瓶”指酒瓶,首句是說因為將要與友人分別,詞人就邀約友人一起話別、喝酒。

B.“夕陽”是所見之景,“吹角”是所聽之聲,視聽結(jié)合,定格離別的畫面。

C.“吹角”點出了詞人所處的時代背景——南宋朝廷偏安江南,正與金對峙。

D.下片三句,語言淺顯如同白話,但直言無隱,真情流露,亦有動人之處。

(2)請指出作品中表達了詞人哪些思想感情。

3.閱讀下面這首宋詞,按要求作答。

八聲甘州?寄參寥子。

蘇軾

有情風萬里卷潮來,無情送潮歸。問錢塘江上,西興浦口,幾度斜暉?不用思量今古,

俯仰昔人非。誰似東坡老,白首忘機。

記取西湖西畔,正春山好處,空軍煙霏。算詩人相得,如我與君稀。約它年、東還海道,

愿謝公雅志②莫相違。西川路③,不應回首,為我沾衣。

①參寥是僧道潛的字,他與蘇軾為莫逆之交。元祐六年(1091年)蘇軾由杭州知州召為翰

林學士承旨,將離杭州赴汴京時,作此詞贈予參寥。②謝公雅志:《晉書?謝安傳》載:謝安

雖為大臣,“然東山之志始末不渝”,“欲經(jīng)略初定,自江道還東。雅志未就雅志,很早立

下的志愿。③“西州路”三句:謝安死后,其外甥羊曇“輟樂彌年,行不由西州路某次醉酒,

過西州門,回憶往事,“悲感不已”,“慟哭而去

⑴下列對這首詞的理解和賞析,不無項的一項是()

A.詞作開端寫萬里風濤,氣象開闊,“無情送潮歸”突顯離別的不可改變。

B.上片寫錢塘江景,下片寫西湖湖景,記述作者與參寥子在杭的游賞活動。

C.作者在卜片中表示歷代像他和參寥子那樣寫詩頗有成就的詩人比較稀少。

D.本詞虛實相生,寫人、敘事、描景切換自然,情意深厚,給人無盡哲思。

(2)“有情風萬里卷潮來,無情送潮歸”兩句運用/多種藝術(shù)手法,任選兩種加以簡析。

(3)請簡要概括本詞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4.閱讀下面的詞,按要求作答。

虞美人-有美堂贈述古

蘇軾

湖山信是東南美,一望彌千里。使君能得幾回來?便使博前醉倒更徘徊。

沙河塘里燈初上,水調(diào)誰家唱?夜闌風靜欲歸時,惟有一江明月碧琉埔。

【注】此詞作于熙寧七年U074)七月蘇軾任杭州通判時。時杭州太守陳襄(字述古)調(diào)任,

宴僚佐于杭州城中吳山上的有美堂。應陳襄之請,蘇軾即席寫下了本詞。

⑴下列對這首詞的賞析,下本項的一項是()

A.上片前兩句極寫有美堂湖山滿眼、一望千里的美麗壯觀的勝景,與后文呼應,對景物的

贊嘆之中已含有對友人的離情。

B.上片后兩句運用設(shè)問,詢問友人,期待與述古有朝一日能再次相會,把酒痛飲。

C.下片前兩句化用杜牧“誰家唱水調(diào),明月滿揚州”詞句,描寫杭州繁華夜景,直抒內(nèi)心痛

別之情。

D.此詞以白描取勝,既描繪出杭州形勝的美好景色,又充分表現(xiàn)了陳襄留戀錢塘之意和僚

佐們的友情。

(2)請賞析“夜闌風靜欲歸時,惟有一江明月碧琉璃”。

(3)請簡要分析本詞上下片的情景關(guān)系。

5.閱讀下面這首唐詩,按要求作答。

欲與元八①卜鄰②先有是贈

白居易

平生心跡最相親,欲隱墻東③不為身。

明月好同三徑夜,綠楊宜作兩家春。

每因暫出猶思伴,豈得安居不擇鄰。

可獨終身數(shù)相見,子孫長作隔墻人。

【注】①元八:元宗簡,行八,臼居易的好友。②卜鄰:選擇鄰居。③隱墻東:《后漢書》

記載:“(王)君公遭亂獨不去,伶牛自隱,時人謂之論曰:“避世墻東王君公”,后以“隱墻

東”指隘于市井。

(I)下列對這首詩歌的理解和賞析,不恰當?shù)囊豁検?)

A.這首詩是白居易為表達“欲與元八卜鄰”的懇切意愿寄贈給對方的一首卜鄰詩。

B.在詩人的妙筆點染下,他把結(jié)鄰而居的生活想象得極具詩情畫意,極富人情味。

C.頸聯(lián)側(cè)重議論,用“安居擇鄰''襯托"暫出猶思伴”的重要性,語意更近一層。

D.詩人想“子孫長作隔墻人”,從彼此相親想到世代的情誼,將感情抒發(fā)到極致。

⑵清代詩人查慎行認為頷聯(lián)應寫成“明月好同三五夜”,對此你怎么看?請說明理由。

(3)這首詩寫出了多重美感,請做具體分析。

6.閱讀下面兩首詩,按要求回答問題。

過鄭山人所居

唐?劉長卿

一徑人尋谷口村,春山犬吠武陵源。

青苔滿地無行處,深映桃花獨閉門。

送陳靖中舍①歸武陵

宋?王安石

知君欲上武陵溪,水自東流入自西。

到日桃花應已謝,想君應不為花迷。

注釋:①陳靖,北宋時期人,做孝感令時,因公事忤逆了郡太守,遂棄官,最后以太子中舍

的身份致仕。

⑴下列對這兩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劉詩中“春山犬吠武陵源”一句以聲襯靜,以犬吠反襯春天山林的安靜,寫出了鄭山人所

居環(huán)境的幽靜安謐。

B.劉詩中“無行”和“獨閉”照應,寫出鄭山人所居地人跡罕至,表現(xiàn)鄭山人享受高逸出世的

生活。

C.劉詩全詩用白描手法描繪景物并抒發(fā)情感,語言自然清新,全詩淡雅沉郁,情真意切,

讓人回味無窮。

D.王詩中“水自東流人自西”一句暗喻時光、精力的匆匆流逝,也暗示友人逆勢而行,自有

追求。

(2)請結(jié)合詩句,分析《送陳靖中舍歸武陵》一詩在表現(xiàn)手法上主要有何特點。

(3)兩首詩同為送別詩,都寫到了“武陵”和“桃花”,請分析兩首詩表達的情感有何不同。

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完成下面小題。

送舍弟潁赴齊州三首(其二)

杜甫

風塵暗不開,汝去幾時來。

兄弟分離苦,形容老病催。

江通一柱觀,日落望鄉(xiāng)臺。

客意長東北,齊州安在哉。

7.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風塵暗不開”暗示了時局的動掰不安,同時又揭示了行程的艱難,字里行間蘊含牽掛之

情。

B.首聯(lián)次句在與弟弟分別之際,就關(guān)注其兒時歸來,更顯依依不舍之情,新穎別致,不落

窠臼。

C.“日落望鄉(xiāng)臺”極富畫面感,詩人借想象自己回望故鄉(xiāng)的情景,深刻表達對弟弟的眷戀之

情。

D.尾聯(lián)“長東北M安在哉”拓展了時空,極言旅途遙遠,從此天各一方,傷別之情更進一層。

8.請分析頷聯(lián)是如何表達情感的?

閱讀下面這首詩,完成下面各題。

送魏二

王昌齡

醉別江樓橘柚杳,江風引雨入船涼。

憶君遙在瀟湘上,愁聽清猿夢里長。

9.下列理解不恰當?shù)囊豁検牵ǎ?/p>

A.首句醉別敘事,江樓點出地點,橘柚香寫景并點明時令,描繪了送別的環(huán)境,含蓄地寫

出了與友人分別的心情。

B.瀟瀟的江風、凄迷的雨、冰涼的船,這些意象是冷色調(diào)的,烘托出作者內(nèi)心無盡的凄涼

和思念。

C.三、四句“憶”字引發(fā)往事聯(lián)想,從視覺和聽覺兩個方面刻畫出一個典型的旅夜孤寂的環(huán)

境。

D.末句以凄清的環(huán)境烘托愁苦心情,與占歌謠“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在表達

情感上有異曲同工之妙。

10.有人說本詩的詩眼是,涼”字,請簡析其妙處。

11.明人陸時雍《詩鏡總論》云:“代為之思,其情更遠?!闭埥Y(jié)合本詩三、四兩句具體分析。

閱讀下面這首詩,完成下列小題。

送李端

盧綸

故關(guān)①衰草遍,離別自堪悲。

路出塞云外,人歸暮雪時。

少孤為客早,多難識君遲。

掩淚空相向,風塵②何處期?

【注】①故關(guān):故鄉(xiāng)。②風塵:指社會動亂。

12.本詩的體裁是:

13.下列對本詩歌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A.“離別自堪悲”這一句寫來平直、刻露。但由于是緊承上句脫口而出的,應接自然,故并

不給人以平淡之感,相反倒是為本詩定下了深沉感傷的基調(diào),起了提挈全篇的作用。

B.“人歸暮雪時”處處與上句照應,如“人歸”照應“路出”,“暮雪”照應“寒云”,發(fā)展自然,

色調(diào)和諧,與上下句構(gòu)成幅完整的嚴冬送別圖。

C.“少孤為客早”,“少孤”已屬人生之大不幸,“為客早”則不幸又深一層,詩人感嘆友人從

小成為孤兒,身世飄零,從側(cè)面反映出時代的動亂和人們動亂中漂流不定的生活。

D.全篇用白描手法繪景抒情,語言自然,哀婉動人。全詩淡雅沉郁,情真意切,回味無窮。

14.尾聯(lián)中的“淚”中包含了哪些情感?

古代詩歌鑒賞。

正月二十日往歧亭,郡人潘、古、郭三人送余于女王城東禪莊院[注]

蘇軾

十日春寒不出門,不知江柳已搖村。稍聞決決流冰谷,盡放青青沒燒痕。

數(shù)畝荒園留我住,半瓶濁酒待君溫C去年今日關(guān)山路,細雨梅花正斷魂C

【注】本詩寫于蘇軾被貶黃州的第二年,潘、古、郭三人是作者在黃州結(jié)識的好友。歧亭:

在今湖北麻城,蘇軾在黃州期間時常往游。

15.下列對這首詩的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首聯(lián)寫春天來得很快,詩人因“春寒”,僅僅十天不出門,而江邊柳樹已是一片嫩綠。

B.頷聯(lián)運用視聽結(jié)合的手法,既擬寫了溪流潺潺之聲,又描寫了小草新綠之色,寫出了春

的生機。

C.頸聯(lián)是寫送別的情形,作者用“留”“待’?兩字表達了班友們?yōu)槠漯T行的深情厚誼。

D.尾聯(lián)的“細雨梅花正斷魂”,寫出了去年的今日,詩人與友人依依惜別時的悲傷心情。

16.這是一首送別詩,詩的尾聯(lián)貌似與送別沒多大關(guān)系,實際卻緊扣送別,請結(jié)合詩句簡要

分析。

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完成下面小題。

送四鎮(zhèn)薛侍御東歸①

岑參

相送淚沾衣,天涯獨未歸。

將軍初得罪,門客復何依?

夢去湖山闊,書停隴,雁②稀。

園林幸接近,一為到柴靡③。

【注】①天寶十四年前后,詩人供職于封常清幕府。安史之亂初起,封常清受命征剿安祿山,

因倉促而兵敗,被削官。這首詩就作于此時。②隴雁:飛越隴山傳遞家書的大雁。③柴扉:

柴門,亦指貧寒的家園。

17.下列對本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首聯(lián)敘事抒情,詩人淚送薛侍御東歸,“獨”字奠定了詩歌的感情基調(diào)。

B.頷聯(lián)運用反問手法,寫了作為門客的詩人因得罪了將軍而感到無所依靠。

C.頸聯(lián)運用夢境表情達意,“闊”字寫路途遙遠,“稀”字表明信息難通。

D.詩歌語言通俗,言辭凝滯,體現(xiàn)出詩人的愁腸百結(jié),讀來令人滿目凄然。

18.詩歌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請簡要概括。

閱讀下面的唐詩,回答問題。

送友人入蜀①

李白

見說蠶叢路,崎跑不易行。

山從人面起,云傍馬頭找。

芳樹籠秦棧,春流繞菊城。

升沉應已定,不必問君平②。

[注]①這首詩為唐玄宗天寶二年(743)李白在長安送友人入蜀時所作,詩人當時受到朝廷

權(quán)貴的排擠。②君平:西漢嚴遵,字君平,隱居不仕,理在成都以占卜為生。

19.下列對這首詩的賞析,不檢當?shù)囊豁検牵ǎ?/p>

A.首聯(lián)入題,寫蜀道之難,語調(diào)平緩自然,“見說”,顯得很委婉。它和《蜀道難》以飽含

強烈激情的感嘆句開始,迥然不同。

B.頸聯(lián)對仗精工嚴整。前句"籠''字是“詩眼”,寫山上運道林木茂盛的景致,后句寫山下春

江環(huán)繞蜀城而奔流的美景,遠景和近景上下配合,相互映襯。

C.尾聯(lián)用君平的典故,委婉地啟悟朋友不要沉迷于功名利祿之中。詩句凝聚著深摯的情誼,

又不乏自己的身世感慨,寫得含蓄蘊藉。

D.本詩與《蜀道難》都賦予了蜀道迷離神奇的色彩,但是《蜀道難》以充滿想象與夸張之

筆,極盡渲染了蜀道之險難,而本詩則只展現(xiàn)了蜀道的優(yōu)美瑰麗,偏于寫實。

20.頷聯(lián)“山從人面起,云傍馬頭生”境界奇美,請從詩歌藝術(shù)手法的角度,賞析這一聯(lián)的精

妙之處。

閱讀下面這唐詩,完成各題。

秋日別王長史

王勃

別路馀千里,深恩重百年。正悲西候日,更動北梁篇。

野色籠寒霧,山光斂暮煙。終知難再會,懷德自潸然。

21.下列對本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首聯(lián)描繪了開闊遼遠的時空,以“千里”和“百年”從空間和時間兩個角度抒發(fā)了自己的感

情。

B.古代以秋日配西方,所以稱秋日為西候。北梁,北邊的橋。頷聯(lián)用兩個典故,點出時令

和地點,含蓄而新穎。

C.頸聯(lián)詩人宕開一筆,轉(zhuǎn)而寫景。兩句都是近景描寫。詩人借景抒情,情隨景生。

D.奉,侍奉;潸然,流汨的樣子。詩人知道自己與王長紀今后很難再相見,不禁淚流滿面,

悲從中來。

22.詩歌表現(xiàn)了詩人什么樣的思想感情?請結(jié)合全詩簡要分析。

閱讀下面的詩歌,按要求作答。

送項判官

王安石

斷蘆洲渚落楓橋,渡口沙長遼午潮。

山鳥自呼泥滑滑,行人相對馬蕭蕭。

十年長自青衿識,千里來非白璧招。

握手祝君能強飯,華簪常得從雞翅。

注:①白壁招:典出自“楚褰王遣使持金十斤,白璧百雙,聘莊子為相,莊子固辭“事。②華

簪:華,美也:簪,發(fā)簪,即華麗的服飾。③雞翹:鸞旗車的俗稱。

23.下列對這首詩歌的理解和賞析,不無哪的一項是()

A.這是一首送別詩,前四句借景抒情,后四句敘事抒情,全詩脈絡(luò)清晰分明。

B.首聯(lián)“斷蘆”“落楓”“過午”點出送別的時間,“渡口”點明送別的地點。

C.頷聯(lián)運用了動靜結(jié)合的手法,將送別的場景描繪得生動形象。

D.尾聯(lián)是作者對友人的臨別贈言,表達了摯友之間真摯的感情

24.從詩中可以看出項判官是一個怎樣的人?作者為他送上了哪些祝愿?

25.頷聯(lián)描繪了一幅怎樣的圖景?

閱讀下面的詩歌,按要求作答。

滿江紅?送李正之提刑入蜀①

辛棄疾

蜀道登天,一杯送繡衣②行客。還自嘆中年多病,不堪離別。東北看驚諸葛表,西南更

草相如檄③。把功名收拾付君侯,如椽爸。

兒女淚,君休湎。荊也路,吾能說。要新詩準備,廬江山色。赤壁磯頭千古浪,銅鞋陌

④上三更月。正梅花萬里雪深時,須相憶。

【注釋】:①這首詞作于宋孝宗淳熙十一年(1184),當時辛棄疾閑居江西上饒。提刑,官名,

主管地方司法、監(jiān)察等事務(wù)。②繡衣:官服。③相如:指司馬相如所作《喻巴蜀檄》,主旨

是安撫巴蜀百姓。④銅鞭幻:代指褰陽。

26.辛詞善于用典和化用前人佳句來抒情達意,下列分析正確的一項是()

A.“東北看驚諸葛表“,佶用諸葛亮上表出師的典故,勉勵友人報國立功。

B.“赤壁磯頭千古浪”用蘇軾游赤壁的典故,抒發(fā)人生短暫的感慨。

C.“蜀道登天”化用李白“蜀道之難,難于,青天''表達對友人的擔憂,望其早歸。

D.“兒女淚,君休滴”化用王勃“無為在歧路,兒女共沾巾”,表達宦游漂泊的凄苦。

27.寫出詞人“不堪離別''的原因。

28.清人陳廷焯《白雨裔詞話》評論本詞藝術(shù)特色說:“龍吟虎嘯之中,卻有多少和緩?!?/p>

請結(jié)合具體詩句作簡要闡釋。

閱讀下面這首唐詩,按要求作答。

送友游吳越

[唐]杜荀鶴

去越從吳過,吳疆與越連。

有園多種橘,無水不生蓮。

夜市橋邊火,春風寺外船。

此中偏重客,君去必經(jīng)年。

29.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無碰的一項是()

A.首聯(lián)緊承詩題,巧妙蟀題,既點明友人去處,又暗示送者處處為游人著想的深情。

B.頷聯(lián)是詩人對友人種橘植蓮的提醒,透示著二人心心相知的情趣,顯得含蓄雋永。

C.頸聯(lián)直接用意象組合,與“雞聲茅店月,人跡板橋霜”“楊柳岸曉風殘月”同妙。

D.詩中的景物描寫,是詩人的想象。作者想象著友人暢游吳越欣賞到的美景與樂事。

30.請賞析頸聯(lián)中的“火”字。

31.全詩抒發(fā)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閱讀下面這兩首詩,按要求回答問題。

峽口送友人(司空瞎)

峽口花飛欲盡春,天涯去住淚沾巾。來時萬里同為客,今日翻成送故人。

送蜀客(雍陶)

劍南風景臘前春,山鳥江風得雨新。其怪送君行較遠,自緣身是憶歸人。

32.下列對以上兩首詩的理解與賞析,不恰當?shù)囊豁検牵ǎ?/p>

A.第一首詩作者開篇交代了本詩寫作的時間、地點與環(huán)境,洎染出感傷悲涼的氛圍.

B.第一首詩中,詩人并未直接寫送別的感傷,而是通過"淚沾巾'’這一描寫,細膩地展現(xiàn)了

彼此的留戀不舍。

C.第二首詩中詩人直接對將別的友人傾訴衷腸,對朋友的依依不舍與對個人命運的悲嘆融

為一體。

D.第一首詩寫春天已到了極致,第二首詩寫初春蜀地萬物生長之態(tài),這兩首詩都寫出了早

春時節(jié)萬物欣欣向榮的美景。

33.兩首詩在抒發(fā)送別之情的同時,還表達了H么共同的情感?試結(jié)合詩句進行解釋。

34.有人認為《峽口送友人》詩采用了正面烘托的手法,《送蜀客》一詩采用了反面襯托的

手法,你是否同意?請說明理由。

閱讀下面這首詩,按要求作答。

送江兵曹、檀主簿、朱孝廉還上國詩①

[南朝?齊]謝眺②

方舟泛春渚,攜手趨上京。

安知慕歸客,詛③憶山中情。

香風蕊上發(fā),好鳥葉間鳴。

揮袂送界已,獨此夜琴聲。

[注]①江兵曹、檀主簿、朱孝廉均為詩人任宣城太守時的朋友;上國,京城建康(今江蘇南京)。

②謝眺:詩人作此詩時在宣城任太守,政治.上的波折,使他漸生歸隱之想。詩人雖是陳郡陽

夏(河南太康)人,但生于建康,長于建康。③語:豈,表反問。

35.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本詩開頭兩句寫送別的環(huán)境、時間、描繪了一幅畫面:春日洲渚,友人登舟,將返京城。

B.三、四兩句寫的是,誰理解“我”羨慕“歸客”的真意,“我”怎會忘卻山中的幽趣,表現(xiàn)了

詩人的生活志趣。

C.七、八兩句與一、二兩句呼應,詩人覺得琴聲最能契合、表達、消弭因送別而誘發(fā)的種

種愁苦。

D.此詩寫送別之景、叮嚀之詞、相知之深、別后之念,寄寓離別之苦、孤寂之感。

36.鑒賞此詩五、六兩句,

37.結(jié)合具體詩句,分析此詩表達的感情。

閱讀下面這首詩,完成下面小題。

送李端

盧綸

故關(guān)①衰草遍,離別自堪悲。路出寒云外,人歸暮雪時。

少孤為客早,多難識君遲。掩淚空相向,風塵②何處期?

注:①故關(guān):故鄉(xiāng)。②風塵:指社會動亂。

38.下列對本詩歌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A.“離別自堪悲”這一句寫來平直、刻露。但由于是緊承上句脫口而出的,應接自然,故并

不給人以平淡之感,相反倒是為本詩定卜.了深沉感傷的基調(diào),起了提挈全篇的作用。

B.“風塵何處期”,將筆鋒轉(zhuǎn)向預卜未來,寫出了感情上的余波。這樣作結(jié),委婉含蓄,言

有盡而意無窮。

C.“人歸暮雪時”處處與上句照應,如“人歸”照應“路出”,“暮雪”照應“寒云”,發(fā)展自然,

色調(diào)和諧,與上下句構(gòu)成一幅完整的嚴冬送別圖。

D.全篇用白描手法繪景抒情,語言自然,哀婉動人。全詩淡雅沉郁,情真意切,回味無窮。

39.尾聯(lián)中的“汨”中包含了哪些情感?請結(jié)合詩歌簡要分析。

參考答案:

1.⑴D

(2)急指“水急流”,間接寫舟行迅疾。詩人目送行舟,覺得舟行太快,表達對友人的不舍。

承上啟下,承接首句的“解行舟”,引出下句的“人已遠

(3)示例一:許詩結(jié)尾更好。“滿天風雨下西樓”是景物描寫,是以景結(jié)情,比直抒胸臆(或

直接抒情)更顯得含蓄委婉,表達了詩人送別友人后再登嘍目送友人遠去的不舍和牽掛之情。

示例二:賈詩的結(jié)尾更好,“離恨空隨江水長”直抒胸臆,比擬,將抽象情感具象化,說“離

恨”可隨江水遠去,比許詩以景結(jié)情更富有感染力,寫出了詩人與友人依依惜別時的無可奈

何和痛苦難過。

【解析】⑴

本題考查學生分析理解詩歌內(nèi)容的能力。

D.“暮春時節(jié)的典型意象”帶,“梅花”不屬暮春時節(jié)的典型物候。

故選Do

(2)

本題考查學生賞析詩歌煉字的能力。

“紅葉青山水急流''寫友人乘舟出發(fā)后所見江上景色,意思是,舉頭四望,兩岸青山之間,層

林盡染,紅葉奪目,只是水流迅疾,歸行似箭。"急”字表面是刻畫水流的迅疾,但通過“水

急流''的刻畫,可以想見舟行的迅疾,詩人目送行舟穿行于夾岸青山紅葉的江面上的情景也

生動地表現(xiàn)了出來。“急”字暗透出送行者“流水何太急”的依依不舍的心理狀態(tài)。

從結(jié)構(gòu)看,首句“解行舟”,第三句“人已遠”,分別點出舟發(fā)與人遠,那么,本句“紅葉青山

水急流”寫舟行迅急,起了承上啟下的過渡作用。

(3)

本題考查學生賞析詩歌煉句的能力。

本題具有開放性,可以選舉其中一個角度來解答,首先亮明觀點,然后抓住特點,從藝術(shù)手

法和思想情感等角度分析結(jié)尾句即可。

如果認為許詩結(jié)尾更好,尾句“滿天風雨下西樓”是一種景物描寫,不接著直抒離愁,而是宕

開寫景,景物所特具的凄黯迷茫色彩與詩人的蕭瑟凄清情懷相吻合。從藝術(shù)手法看,屬于以

景結(jié)情式的結(jié)尾,這樣借景寓情,以景結(jié)情,比起直抒別情的難堪來,不但更富含蘊,更有

感染力,而且使結(jié)尾別具一種不言而神傷的情韻。

如果認為賈詩結(jié)尾更好,尾句“離恨空隨江水長”依依離情,卻像那悠長的江水一樣,綿綿不

絕。運用比擬修辭,“空隨”二字似寫詩人的“離恨”隨行舟遠去,把“高恨”具象化。一個“空”

字,表達出一種無可奈何而又戀戀不舍的深情。這種直抒胸臆的手法比借景抒情更能表現(xiàn)離

別的痛苦,感染力更強。

2.(DA

(2)①對國家安危的關(guān)切與憂慮。

②勞于仕宦的疲憊。

③朋友將要離別的惆悵。

【解析】⑴

本題考杳學生理解詩歌內(nèi)容、語言、情感等的能力。

Af詞人就邀約友人一起話別、喝酒”錯誤,“懶向沙頭醉玉瓶,喚君同賞小窗明”這一句中有

“懶”,意思是詞人因?qū)⑴c友人分別,心中難過,已不想喝酒,只是喚來友人一起欣賞窗外的

風景。

故選Ao

(2)

本題考查學生分析詩歌的思想情感的能力。

由注釋可知,詞人寫作這首詩時,“金兵方踞淮北,鎮(zhèn)江為江防前線”,而作者時任鎮(zhèn)江通判,

再結(jié)合“新愁常續(xù)舊愁生”可以看出詩人對國家安危的關(guān)切和憂慮。

“忙口苦多閑日少,新愁常續(xù)舊愁生'’描寫詩人做官期間忙碌的日子很苦,休閑的日子很少,

寫出了作者勞于仕宦,不得休息的疲憊。

''客中無伴怕君行”直抒胸臆,寫詩人因為客居邊疆,孤獨寂寞,因為他鄉(xiāng)沒有友人陪伴,更

加害怕友人遠行。抒發(fā)了詩人因朋友將要離去而產(chǎn)生的惆悵之情。

3.(DC

(2)擬人。賦予潮水以人的情感,生動形象地寫出了物象變化快的特征,表現(xiàn)詩人對世事滄

桑變化的感慨。比喻,以潮漲潮落喻人世的聚散離合,表現(xiàn)詩人對世事滄桑變化的感慨和對

友人的依依惜別之情。(夸張、托物起興、寓情于景,言之成理即可)

(3)①表達了與友人惜別的離情。上片前兩句寫無情潮水將送詩人離開,而離別之際也待人

想起以往與參寥子賞斜暉、觀春山、詩文相和的交往,更添離愁。②表達了無意功名利祿,

追求歸隱的心志。上片“不用”以下四句,指面對社會人生的無情,不必替古人傷心,而自己

“白首忘機”,已無意功名,只希望能像古人謝安那樣歸隱。③表現(xiàn)詞人超然物外的人生態(tài)度

和寄情山水的人生理想。④勸慰朋友無需為離別而傷感的灑脫。詞作最后兩句“不應回首,

為我沾衣”,勸慰友人:自己一定不會像謝安一樣雅志相違,使老友慟哭于西州門下。

【解析】⑴

本題考查學生理解賞析詩歌內(nèi)容的能力。

C.“寫詩頗有成就的詩人比較稀少”理解有誤?!八阍娙讼嗟茫缥遗c君稀”,是指像詩人和朋

友參寥子這樣親密無間、榮辱不渝、志趣相投的至友,世上并不多見。

故選C。

(2)

本題考查學生理解賞析詩句藝術(shù)手法的能力。

“有風萬里卷潮來,無情送潮歸”,有情風從萬里之外卷潮撲來,無情時又送潮返回。

表面上是寫錢塘江潮水一冰一落,但一說“有情”,一說“無情”,此“無情”,不是指自然之風

本乃無情之物,而是用了擬人的手法,指已被人格化的有情之風,卻絕情地送潮歸去,亳不

依戀,表現(xiàn)詩人對世事滄桑變化的感慨。

以潮漲潮落喻人世的聚散離合,為比喻。人世的聚散離合如同潮漲潮落一樣不能自主,表現(xiàn)

詩人對世事滄桑變化的感慨和對友人的依依惜別之情。

“有情卷潮來和"無情送潮歸”,并列之中卻以后者為主,這就突出了此詞抒寫離情的特定場

景,而不是一般的詠潮之作。此為托物起興。且詩句寓情于景,景中含情,耐人尋味。

(3)

本題考查學生概括詩歌思想感情的能力。

“有風萬里卷潮來,無情送潮歸”,有情風從萬里之外卷潮撲來,無情時乂送潮返回。人世的

聚散離合如同潮漲潮落一樣不能自主,表現(xiàn)詩人對世事滄桑變化的感慨和對友人的依依惜別

之情。而離別之際詩人想起以往與參寥子賞斜暉、觀春山、詩文相和的交往,更添離愁。

“不用思量今占,俯仰昔人非。誰似東坡老,自首忘機“,用不著仔細思量占今的變遷,一

俯一仰的工夫,早已物是人非。誰像我東坡蘇老。白首之年,淡忘了仕進的機會表達了無意

功名利祿,追求歸隱的心志。上片“不用”以下四句,指面對社會人生的無情,不必替古人傷

心,而自己“白首忘機”,己無意功名,只希望能像古人謝安那樣歸隱。

“記取西湖西畔,正暮山好處,空翠煙霏“,記住西湖的西岸,春日最美的山隈,就是那空明

的翠微,如煙的云霏。表現(xiàn)了詞人超然物外、歸隱山水的志趣。

“算詩人”兩句,先寫與參寥的相知之深。參寥詩名甚著,蘇軾稱贊他詩句清絕,可與林迪比

肩。蘇軾算來算去,像自己和參寥那樣親密無間、榮辱不渝的至友,世上是不多見的了。最

后詞人借謝安與其外甥羊曇的典故安慰友人:自己一定不會像謝安一樣雅志相違,使老友慟

哭于西州門下?!安粦厥?,為我沾衣”,勸慰朋友無需為離別而傷感的灑脫。

4.(DC

(2)江面的月色由夜闌風靜而來,明澈如鏡,清輝萬里,溫婉靜謐,令人豁然開朗。它留給

人們充分的想象天地,想象詞人以此來象征陳述占人高潔耿介,象征他們友情的冰清玉潔,

象征他們前程的光明等等,言有盡而意無窮。

(3)上片以樂景寫憂思,寓情于景;下片因景寓情,由憂而樂。詞人把景物與情思交織起來

寫,有層次地表現(xiàn)出感情的波瀾。

【解析】⑴

本題考查學生鑒賞詩歌內(nèi)容和藝術(shù)特色的能力。

C.“直抒內(nèi)心痛別之情”錯誤。下片前兩句化用杜牧“誰家唱水調(diào),明月滿揚州''詞句,這種悲

歌.此時更增添圖懷別思,詞人借助燈火和悲歌.既寫出環(huán)境,又寫出心境,圉懷別思表現(xiàn)

含蓄蘊藉,并非直抒胸臆,

故選C。

(2)

本題考杳學生鑒賞詩歌煉句的能力。

詩歌最后兩句“夜闌風靜欲歸時.,惟有一江明月碧琉璃”,是說“當夜深風靜我們扶醉欲歸時.,

只見在一輪明月的映照下,錢塘江水澄澈得像碧色琉璃。寫有美堂上所觀夜景。詞人借“碧

琉璃”喻指江水的碧綠清澈,生動形象地形容了美堂前水月交輝、碧光如鏡的美景。

此時詞人的感情同滿江明月、萬頃碧光凝成一片,仿佛暫時忘掉了適才的宴飲和世間的紛擾,

而進入到人與自然融為一體的美妙境界。這里,明澈如鏡、溫婉靜謐的江月,象征友人為人

高潔耿介,也象征他們友情的純潔深摯。全詩以景結(jié)情,既表達了對朋友人格的贊美,也表

達出對朋友依依惜別的深情,讓人回味悠長。

(3)

本題考查學生鑒賞詩歌表達技巧的能力。

這苜詞的上片攬景興懷。前兩句“湖山信是東南美,一望彌千里“,極寫有美堂的形勝,即湖

山滿眼、一望千里的壯觀。而“使君能得幾回來?便使樽前醉倒更徘徊”,表達了詞人此時此

刻的心情:使君此去,何時方能重來?何時方能置酒高會?上片寓情于景,通過對有美堂景

色的描寫,以樂景寫憂思,表達了詞人對友人的依依不舍之情。

下片因景寓情。“沙河塘里燈初上,水調(diào)誰家唱?“,化用杜牧“誰家唱水調(diào),明月滿揚州”

詞句,詞人通過描寫華燈初上時杭州的繁華景象,把眼前的景象和此時的離懷別思交織起來。

而結(jié)尾兩句,詞人借“碧琉璃''喻指江水的碧綠清澈,生動形象地形容了有美堂前水月交輝、

碧光如鏡的美景,由憂而樂。詞人因景寓情,既描繪出杭州形勝的美好景色,又充分表現(xiàn)了

陳襄留戀錢塘之意和佐僚們的友情,將詞人內(nèi)心的不舍與惜別之情表達的淋漓盡致。

這首詞把景物和情思交織起來,既描繪出杭州形勝的美好景色,又充分表現(xiàn)了陳襄留戀錢塘

之意和佐僚們的友情,有層次地表現(xiàn)出感情的波瀾,以美的意象帶給人極高的藝術(shù)享受,同

時也將詞人與友人的感情至深展現(xiàn)的一覽無余。

5.(DC

(2)①不贊成;②“明月好同三五夜”的意思是共享明月幾個夜晚,寫出了共享明月的短暫時

間,而“明月好同三徑夜”的意思是明月照鳧了多條路,寫出了共享明月的大范圍,更能表達

作者想象佳鄰相伴的美景;③“明月好同三徑夜”與下一句“綠楊宜作兩家春”形成對偶句,更

工整。所以,頷聯(lián)寫成“明月好同三五夜“不好。

(3)①與好友相知相親的友情之美;②想象今后佳鄰相伴的生活之美;③盼望子孫世弋相

居的愿景之美。

【解析】⑴

本題考查學生分析理解詩歌內(nèi)容的能力。

C.“用,安居擇鄰,襯托,暫出猶思伴,的重要性”錯誤,頸聯(lián)“每因暫出猶思伴,豈得安居不擇鄰”

的大意是每每暫時出門尚且希望有個好伙伴,長期定居怎能不選擇好鄰居呢!由此可知,應

是用“暫出猶思伴”襯托“安居擇鄰”的重要性”。

(2)

本題考查學生鑒賞詩歌煉句的能力

答此類題首先要明確觀點,然后分析原因,可結(jié)合內(nèi)容和情感兩方面進行分析。

清代詩人查慎行認為頷聯(lián)應寫成“明月好同三五夜”,對此怎么看?尊重原作,首先明確自己

的看法是不贊成,然后分析改句與原句的區(qū)別,把''徑”改成“五”,兩句話的側(cè)重點不同,”三

五夜”的意思是幾個夜晚,寫出了短暫時間,而“三徑夜”的意思是多條路,寫出了大范圍地

點,更能表達作者想象佳鄰相伴的美景,更能表現(xiàn)作者希望朋友來當鄰居的情感。另外“三

徑夜”與下一句“兩家春,,可以形成對仗,格式更工整。所以,原句更好,不能改。

(3)

小題考查學生評價詩歌思想內(nèi)容和情感的能力。

首聯(lián)“平生心跡最相親,欲隱墻東不為身”的意思是我們平生志趣相投,都渴望過一種“無官

?身輕”的隱居生活。由此可見作者與好友相知相親,寫出了友情之美;

頷聯(lián)”明月好同三徑夜,綠楊宜作兩家春''和頸聯(lián)“每因暫出猶思伴,豈得安居不擇鄰”的大意

是我們結(jié)鄰后,一輪明月,共照著兩家的庭院;一株綠楊,將濃濃的春意灑落在兩家的院心。

每每暫時出門尚且希望有個好伙伴,長期定居怎能不選擇好鄰居呢!這是作者想象今后佳鄰

相伴的生活,寫出了生活之美;

尾聯(lián)”可獨終身數(shù)相見,子孫長作隔墻人”大意是結(jié)鄰之后,不僅我們兩人總能見面,而且我

們的子孫也能長久相處。這寫出了作者對子孫世代相居的盼望,這可概括為愿景之美。

6.(1)C

(2)虛實結(jié)合的手法。王安石在送別友人時,知道友人將到武陵溪去,可當友人風塵仆仆到

達武陵時也許桃花早已凋謝,但是王安石希望友人不會為花而迷的人,也同樣希望他也不會

迷亂于塵世之中,作者運用了虛實結(jié)合的表現(xiàn)手法,表現(xiàn)了對友人的保持獨立人格寄望與期

許。

(3)不同之處:劉詩通過描寫鄭山人所居環(huán)境的幽靜安謐,人跡罕至,來表現(xiàn)對鄭山人享受

高逸出世的生活狀態(tài)的欣松。王詩則在送別中表達了對友人的保持獨立人格寄望與期許。友

人到武陵時也許桃花已謝,但是一個不會為花而迷的人,自然也不會迷亂于塵世之中。

【解析】⑴

本題考查學生理解詩歌內(nèi)容,賞析詩歌語言、手法的能力。

C.“劉詩……全詩淡雅沉郁……”中“沉郁”一說錯誤,劉詩利用白描的手法描繪了鄭山人所

居環(huán)境的幽靜,語言清新淡雅,表現(xiàn)了作者對鄭山人享受高逸出世的生活狀態(tài)的欣賞,沒有

“沉郁”之感。

故選Co

(2)

本題考查學生鑒賞詩歌表達技巧的能力。

由詩歌標題“送陳靖中舍歸武陵”和首句“知君欲上武陵溪”可知,這是一首送別詩,詩人送友

人陳靖到武陵去,送別之時為實。

“到日桃花應已謝,想君應不為花迷”是想象友人到武陵時的情形,這是虛寫。兩個“應”意思

都是“應該”,“桃花應已諛”是想象之景;“想”意思是“想來”,"不為花迷''是說想來友人不會

為花所迷,這是詩人對友人的希望,友人到武陵時也許桃花已謝,但是一個不會為花而迷的

人,自然也不會迷亂于塵世之中,表達對?友人清高自適人格的肯定與期許。

(3)

本題考查學生鑒賞評價詩人情感態(tài)度的能力。

考生需要結(jié)合詩歌的注釋、詩歌中的景以及直接表露情感的詞語來分析情感。

先看第一首,《過鄭山人所居》主要注重對鄭山人居處進行描寫,前兩句中“春山犬吠”以聲

襯靜,用“犬吠''反襯春天山林的安靜,借以寫出了陳山人所居環(huán)境的幽靜安謐;后兩句寫路、

桃花以及關(guān)閉的門,因滿是青苔耐‘無行",桃花映襯之下門靡“獨閉”,寫出鄭山人所居之地

人跡罕至,表現(xiàn)鄭山人享受高逸出世的生活,字里行間通過對環(huán)境的描寫現(xiàn)對鄭山人享受高

逸出世的生活狀態(tài)的欣賞,

再看第二首,《送陳靖中舍歸武陵》則重在臨別時的囑托,“知君欲上武陵溪,水自東流人自

西。到日桃花應已謝,想君應不為花迷”,第一句點明友人要去的地方,即“武陵溪”,結(jié)合

注釋“因公事忤逆了郡太守,遂棄官,最后以太子中舍身份致仕''可知友人歸隱武陵的原因,

接著詩人以“水自東流人自西”一句暗示友人逆勢而行,應該自有追求;第三句是猜測友人到

了武陵之后的情形,并猜測“想君應不為花迷”,“不為花迷”的“花”既是桃花,也指此事,這

句話表明詩人對友人的期望,希望友人能夠保持獨立的人格,不會迷亂于世俗之中。

7.C

8.①頷聯(lián)上句"兄弟分離苦”直抒胸臆,直言離別的痛苦。

②下句借加重病情、催人衰老,把離?別之苦表現(xiàn)得更加深重;同時,間接傳達r一種不知何

時重逢、不知能否再見的無盡擔憂之情,使離別之苦更加痛徹心扉。

【解析】7.本題考查學生理解詩歌內(nèi)容的能力。

C.“詩人借想象自己回望故鄉(xiāng)的情景”理解錯誤,望鄉(xiāng)臺,是詩人對?弟弟到了齊州的遙想。

故選C。

8.本題考查考生理解詩歌內(nèi)容,鑒賞詩歌表達技巧的能力。

此類題目可從詩歌內(nèi)容、表達技巧、思想感情三方面作答。

本詩頷聯(lián)內(nèi)容上“分離苦”寫出了詩人與弟弟分離的痛苦;“形容”,指形象;“老病”,指自身

有病的身體,“催”字表達了加重病情、催人衰老。

表達技巧上,“兄弟分離苦''詩人直抒胸臆,直言與弟弟分別的痛苦。

情感上,“形容老病催“借病情加重、容顏衰老把離別之苦表現(xiàn)得更加深重;同時也間接傳達

了作者的擔憂:此時與弟弟分別之后,不知何時重逢、不知今生能否再見。這句詩把這種離

別之苦表達的更加痛徹心扉。

9.C

10.“涼”字寫出了江風夾雜著雨水吹入船中給人的感覺,即,秋風秋雨給人的真實感覺。同

時也是全詩中凄涼氛圍,情感的反應,該字將情景融合到一起了,所以“涼”是詩的詩眼。

11.這兩句詩運用虛寫的手法,由眼前情景轉(zhuǎn)為設(shè)想對方抵達后的孤寂與愁苦,通過想象拓

展意境,使主客雙方惜別深情表達得更為深遠。

【分析】9.本題考查學生理解詩歌內(nèi)容的能力。

CJ”憶,字引發(fā)往事聯(lián)想”錯誤,“憶”指想象,從對面生情,為行人虛構(gòu)了一個境界,所以不

是“聯(lián)想”。

故選C。

10.本題考查學生鑒賞詩歌煉字的能力。

“涼”字指江風把細雨吹進小舟,頓讓人感覺絲絲寒涼。明白的表現(xiàn)出登舟送客的惜別場景來,

“涼”字既是身體上的感觸,更暗含詩人心中對友人的不舍和對離別的傷懷。

此句因“涼”字寓情于景,凄凄風雨烘托詩人惜別知音,借酒消愁的悲涼心情,營造了全詩凄

涼氛圍,切合離別的感傷之情。所以''涼”是詩的詩眼。

11.本題考查學生賞析詩歌表達技巧的能力。

“代為之思,其情更遠''指本詩后半部分的虛寫的藝術(shù)效果,這是本題的答題方向。

三四句為行人虛構(gòu)了一個境界:在不久的將來,朋友夜泊在瀟湘(瀟水在零陵縣與湘水會合,

稱瀟湘)之上,那時風散雨收,一輪孤月高照,環(huán)境如此凄清,行人恐難成眠吧。即使他暫

時入夢,兩岸猿嘯也會一聲一聲闖入夢境,令他睡不安恬,因而在夢中也擺不脫愁緒。詩人

從視(月光)聽(猿聲)兩個方面刻畫出一個典型的旅夜孤寂的環(huán)境。月夜泊舟已是幻景,

夢中聽猿,更是幻中有幻,所以詩境頗具幾分朦朧之美,有助于表現(xiàn)惆悵別情。

12.五言律詩(答律詩、近體詩,也可以)

13.C

14.故園衰敗之悲,詩人借衰草、寒云、暮雪寫出了對故園衰敗之悲;

送別友人之悲,直言“自堪悲”,別后“掩淚空相向”寫出送別友人的悲傷;

感嘆身世之悲,小時喪父,多年客居他鄉(xiāng),在外漂泊,歷經(jīng)磨難,晚逢知己;

社會動亂之悲,“多難”寫出了社會動蕩,“風塵何處期”寫出因社會動蕩,與友人相見無期的

悲傷。

【解析】12.本題考查學生把握詩歌體裁的能力。

本詩每句五字,共八句;兩句為一聯(lián),共有四聯(lián);押韻嚴格;講究平仄。故體裁上屬于五言

律詩。

13.本題考查學生對詩歌的綜合賞析能力。

C.“詩人感嘆友人從小成為孤兒,身世飄零”錯誤,應為感嘆自己。

故選C。

14.本題考查學生理解詩歌內(nèi)容,分析作者思想感情的能力。

“掩淚空相向”意思是“回望你去的方向掩面而泣”,結(jié)合詩歌標題可知,作者在送別李端,而

且尾聯(lián)后一句說“風塵何處期”,身在戰(zhàn)亂年月再見不知何時,可見二人相見無期,這“淚”

中包含相見無期之痛;

因為是詩歌尾聯(lián)中的“淚”,所以還需結(jié)合上面幾聯(lián)內(nèi)容作答;如頸聯(lián)“少孤為客早,多難識

君遲”意思是“從小喪父早年就客游外鄉(xiāng),多經(jīng)磨難我與你相識太遲”,人生少孤己屬極大不

幸,何況乂因動亂,自己遠役他鄉(xiāng),飽經(jīng)漂泊困厄,絕少知音,現(xiàn)在終于認識了一個友人,

卻又要別離,表現(xiàn)出與友人相見恨晚之悲;

如首聯(lián)前一句“故關(guān)衰草遍”,意思是故鄉(xiāng)遍地都是衰敗的枯草,這是為故園衰敗而悲,后一

句“離別自堪悲”意思是“與好友相別實在是令人傷悲”,這是為即將與友人別離而悲傷。

15.D

16.①尾聯(lián)寫送別很巧妙。運用虛寫,回憶“去年今日”,即前一年蘇軾赴黃州,凄風苦雨的

途中,只有梅花相伴,細雨斷魂,暗寓遷謫之感。而?年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