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2答司馬諫議書第一課時(教學課件)-2024-2025學年統(tǒng)編版高中語文必修下冊_第1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2/M01/25/23/wKhkGWdj-dOALQTxAAKoxOwePaQ778.jpg)
![15.2答司馬諫議書第一課時(教學課件)-2024-2025學年統(tǒng)編版高中語文必修下冊_第2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2/M01/25/23/wKhkGWdj-dOALQTxAAKoxOwePaQ7782.jpg)
![15.2答司馬諫議書第一課時(教學課件)-2024-2025學年統(tǒng)編版高中語文必修下冊_第3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2/M01/25/23/wKhkGWdj-dOALQTxAAKoxOwePaQ7783.jpg)
![15.2答司馬諫議書第一課時(教學課件)-2024-2025學年統(tǒng)編版高中語文必修下冊_第4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2/M01/25/23/wKhkGWdj-dOALQTxAAKoxOwePaQ7784.jpg)
![15.2答司馬諫議書第一課時(教學課件)-2024-2025學年統(tǒng)編版高中語文必修下冊_第5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2/M01/25/23/wKhkGWdj-dOALQTxAAKoxOwePaQ7785.jpg)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一課時回顧歷史,一些力圖富國強兵的變法者往往遭到傳統(tǒng)勢力的阻撓,王安石也不例外。作為改革者的王安石與作為保守派的司馬光是兩股針鋒相對的勢力。他們都試圖說服對方,實現(xiàn)自己的政治主張。在這篇《答司馬諫議書》中,王安石以堅定的態(tài)度和明確的觀點堅持自己的政治主張,對司馬光來信中的觀點一一駁斥。天下興亡
匹夫有責
建言獻策
變法圖強01積累重要文言字詞句,能準確翻譯文句。02學習本文結構嚴謹、說理透徹的論證方法。03體會作者堅持改革,決不為流言俗議所動的決心。素養(yǎng)目標作者簡介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號半山,江西臨川人,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學家、改革家。曾被封為荊國公,世稱王荊公,謚號文,又稱王文公。他是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改革家,兩次出任宰相,堅持推行變法,世稱王安石變法。列寧稱他是“中國十一世紀的改革家”。王安石又是著名的文學家,他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他在詩、詞、散文等方面都有獨特的成就,他主張“為文”應“有補于世”,“以適用為本”。他的著作有《臨川先生文集》《王荊公詩文集》。作者簡介人生經(jīng)歷少年時期21歲48歲
65歲
聰慧好學,記憶超群,隨父宦游,知民疾苦。進士第四,仕途順利,多次升官,治績斐然。主持變法,曲折不順,保派阻撓,有得有失。元祐更化
,廢除新法,晚年郁結,因病而終。補充知識王安石變法,是發(fā)生在宋神宗時期的改革,王安石發(fā)動的旨在改變北宋建國以來積貧積弱局面的一場社會改革運動。變法自熙寧二年(1069年)開始,至元豐八年(1085年)宋神宗去世結束,故亦稱熙寧變法、熙豐變法。王安石變法以發(fā)展生產(chǎn),富國強兵,挽救宋朝政治危機為目的,以"理財"、"整軍"為中心,涉及政治、經(jīng)濟、軍事、社會、文化各個方面,是中國古代史上繼商鞅變法之后又一次規(guī)模巨大的社會變革運動。王安石變法補充知識王安石變法富國措施(經(jīng)濟方面)強兵措施(軍事方面)取士措施(文化教育方面)青苗法、農(nóng)田水利法、免役法市易法、方田均稅法、均輸法保甲法(連坐法)、保馬法將兵法、設軍器監(jiān)改革科舉制度整頓太學惟才用人補充知識王安石變法富國措施成效農(nóng)田水利法保證了農(nóng)業(yè)灌溉和防洪抗災,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發(fā)展,政府稅收增加方田均稅法使豪強地主據(jù)實納稅,靠山林荒地為生的民戶得到了實惠青苗法大大增加了政府財政收入免役法有利于社會經(jīng)濟的發(fā)展,增加了政府的財政收入市易法和均輸法打破了大商人壟斷市場的局面,大大增加了政府的財政收入補充知識變法之弊理論和實際的嚴重脫節(jié)。雖然宋朝的商品經(jīng)濟較發(fā)達,但仍屬農(nóng)業(yè)社會。一方面,缺乏完備的市場經(jīng)濟,使得超前的經(jīng)濟思想無法以市場形式良好的運轉,只能借助于政府的強制力量;另一方面,一個龐大的農(nóng)業(yè)帝國,不可能有能力以合適的方式來高效完成這個超時代的經(jīng)濟調節(jié)任務。其結果就是,美好的愿望在實踐中無法貫徹,而為了貫徹自己的理想,王安石只能進一步加大政府的權力,以強制的方式推廣,而強制推廣就注定政府在這個過程中必須絕對主導,從而導致一場經(jīng)濟改革變成了政績考核,官員要獲得好的考核成績就只能進一步加大政府強制力來扭曲市場,從而使得最初的理想貫徹徹底走型。這是一個在當時社會狀態(tài)下無法逾越的惡性循環(huán)。補充知識變法遭到守舊勢力的堅決反對趕上連年大旱,反對派大做文章太后也來起哄了解司馬光司馬光(1019~1086),字君實,號迂叟,陜州夏縣涑水鄉(xiāng)(今山西省夏縣)人,北宋文學家、史學家。世稱涑水先生,身后稱司馬溫公。人物概況竭力反對王安石變法,強調祖宗之法不可變。后被任命為樞密副使,堅辭不就。退居洛陽,主持編纂《資治通鑒》。元豐八年,宋哲宗即位,高太皇太后聽政,召司馬光入京主國政,數(shù)月間盡廢新法,罷黜新黨。主要成就補充知識王安石和司馬光的關系:“與君實游處相好之日久”——朋友司馬光《與王介甫書》:“孔子曰:‘益者三友,損者三友。’光不材,不足以辱介甫為友,然自接待以來,十有余年,屢嘗同僚,亦不可謂之無一日之雅也。雖愧多聞,至于直諒,不敢不勉,若乃便辟、善柔、便佞,則固不敢為也?!嬗阉抉R光把自己當作王安石的“益友”,所以才一而再、再而三地給對方寫信,陳述自己對于老友主導的這次政治改革的不同意見:“故敢一陳其志,以自達于介甫,以終益友之義,其舍之取之,則在介甫矣!”于私盡朋友之誼,于公推心置腹,可謂光風霽月,賢者情懷。補充知識但是他們兩位大賢友情的斷絕就始于這兩封書信。《宋史·王安石傳》記載:“安石與光素厚,光援朋友責善之義,三詒(yí)書反覆勸之,安石不樂?!薄皢韬?!二公之賢多同,至議新法不合絕交,惜哉!背景鏈接宋神宗熙寧二年(1069),身為參知政事(副宰相)的王安石開始推行新法,采取一系列改革措施。第二年,任翰林學士、右諫議大夫的司馬光給王安石寫了將近4000字的長信,即《與王介甫書》,列舉實施新法的弊端,要王安石廢棄新法,恢復舊制。本文是王安石的回信。信中批駁了司馬光的意見,表達了王安石堅持改革的決心?!按稹保杭础按饛?、回復”之意?!爸G議”:是“諫議大夫”這個官職諫院是宋代設立的輿論機關,負責在朝廷中搜集建議和評論。諫院中設諫官和御史,御史負責組織各種官員收集民間的意見;諫官議論施政的得失,供皇帝參考,有時還可糾正皇帝的錯誤?!八抉R”:即司馬光“書”:文體名,書信。解
題解
題書文體知識古代的一種文體,即書信。古人寫信多有題目,說明寫給誰,信題多為:“與……書”對象《與朱元思書》(吳均)《與妻書》林覺民“報……書”《報任安書》(司馬遷)復信“上……書”《上樞密韓太尉書》(蘇轍)高官“答……書”《答司馬諫議書》(王安石)《答蘇武書》(李陵)回信強聒重念冀君實或見恕也辟邪說難壬人不恤國事胥怨者民也會晤
盤庚不為怨者故改其度度義而后動qiǎngguōchóngjìshùpìnànrénxùxūdùwùduó讀準字音第一段
某啟:昨日蒙教,竊以為與君實游處(chǔ)相好之日久,而議事每不合,所操之術多異故也。雖欲強(qiǎng)聒,謙辭,指本人
陳述,稟告
交往
但是
常常
方法,主張
判斷句
即使
勉強解釋
私下
認為
持有
來信
疏通文意終必不蒙見察,故略上報,不復一一自辨。重(chóng)念蒙君實視遇厚,于反覆不宜鹵莽,故今具道所以,冀君實或見恕也。表被動
明辨,了解
給您回信
同“辯”,分辯,辯解
又
對待
書信往返
粗疏草率,同“魯”
現(xiàn)在
詳細地
……的原因
希望
疏通文意疏通文意鄙人王安石敬曰:昨天承蒙您來信指教,我私下認為與君實您交往相好的日子很久了,但是議論政事常常不一致,所持的政治主張大多不同的緣故啊。雖然想要勉強在您耳邊嘮叨不休,最終也必定不被諒解,所以只是很簡略地回復書信,不再逐—替自己辯護。又想到承蒙您一向看重和厚待我,在書信往來上不宜魯莽草率,所以我現(xiàn)在詳細地說出我這樣做的原因,希望您看后或許能諒解我吧。《答司馬諫議書》第一段主要內容是什么?第一段是書信的開頭。主要闡明寫信原因和目的:
①“議事每不合,所操之術多異故也”政見不合②“雖欲強聒,終必不蒙見察”矛盾不可調和③“具道所以”寫信原因、目的:回應司馬光的抨擊,陳說推行新法的緣由。深入探究措辭有何特點?①措辭彬彬有禮(蒙教,上報,見恕……)體現(xiàn)了王安石什么樣的形象?有禮節(jié)、有風度、有風骨的政治家形象。②語調含蓄委婉(強聒,不宜鹵莽,冀君實或見恕也)③暗藏鋒芒(終必不蒙見察、不復)深入探究第二段
蓋儒者所爭,尤在于名實,名實已明,而天下之理得矣。今君實所以見教者,以為侵官、生事、征利、拒諫,以致天下怨謗也。某則以謂受命于人主,議法度而修之于朝廷,以授之于有司,不為侵官;所+動詞=名詞/名詞性結構,爭論的問題
特別
明確
根本道理
認為
侵奪
求
不同意見
因而招致
卻
認為
皇帝
議定
把
給,與
做具體工作的官吏是
司馬光的字
......的原因
我
狀后標志
名聲和實際
疏通文意疏通文意本來知書識禮的讀書人所爭辯的,尤其注重于名義和實際是否相符。如果名義和實際的關系—經(jīng)辨明,天下的是非之理也就清楚了。如今您來信用來指教我的,認為我的做法侵犯了官吏們的職權,惹是生非制造事端,聚斂錢財與民爭利,拒不接受意見,因此招致天下人的怨恨和誹謗。我卻認為從皇帝那里接受命令,在朝堂上公開商議和修訂法令制度,把它交給有關部門官吏去執(zhí)行,這不算是侵犯官權;舉先王之政,以興利除弊,不為(wéi)生事;為(wèi)天下理財,不為(wéi)征利;辟(bì)邪說,難(nàn)壬(rén)人,不為(wéi)拒諫。至于怨誹(fěi)之多,則固前知其如此也。施行
古代賢明君王
來
(對天下)有利的事業(yè),形作名
是
替
治理財務
批駁
不正確言論
排斥,形作動
善于巧言獻媚,不行正道的人
講到,提起,轉換話題的連詞
非議
那么
本來
預先
疏通文意疏通文意施行先皇的賢明政治,用來興辦好事,革除弊端,這不是惹是生非;替國家理財政,這不是搜括錢財;批駁錯誤言論,責難奸佞小人,這不是拒聽意見。至于那么多的怨恨和誹謗,那本來預先知道會這樣的。知識補充名實之辯名實之辯是中國哲學史和邏輯思想史上對名實關系的研究和爭論。名正則言順而事行。但站在不同立場,對同樣一樣事就會有不同的甚至完全相反的看法。名:名稱;形式實:實際內容在《答司馬諫議書》中:名:司馬光給新法冠上的罪名實:王安石變法的實際內容(性質)王安石司馬光第二段作者先立后破。先提出什么觀點?名實已明,而天下之理得矣。深入探究深入探究侵官生事征利拒諫受命于人主,議法度而修之于朝廷,以授之于有司舉先王之政,以興利除弊為天下理財辟邪說,難壬人怨謗固前知其如此也(不值一駁)名實王安石如何一一反駁司馬光的觀點?在辯駁之前,先高屋建瓴地提出“名實問題”,先立于高處,揭露事情的本質,才能從根本上駁倒對方的責難,為變法正名。1先駁“侵官(侵奪了官吏們的職權)”:指出變法是“受命于人主,議法度而修之于朝廷,以授之于有司”,自己與大家在朝廷公開地議論修訂,負有專責的官吏去推行,“侵官”之說便不攻自破?!笆堋h——授”使新法從決策到制定到推行名正言順。2深入探究次駁“生事(制造事端)”:“舉先王之政”是理論根據(jù),“以興利除弊”是根本目的。這樣的“事”,上合先王之道,下利國家百姓,自然不是“生事擾民”。3再駁“征利(爭奪百姓的財利)”:只用“為天下理財”一句已足。因為問題不在于是否征利,而在于為誰征利。根本出發(fā)點:為天下治理整頓財政,“征利”的責難也就站不住腳。4深入探究然后駁“拒諫(拒絕接受不同的意見)”:只有拒絕正確的批評,文過飾非才叫拒諫,因此,“辟邪說,難壬人”便與拒諫風馬牛不相及。5最后講到“怨誹”(怨恨和誹謗)之多”:卻不再從正面反駁,僅用“固前知其如此”一語帶過,大有對此不屑一顧的輕蔑意味。6深入探究第二段中王安石的辯駁有何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5地質災害治理工程施工合同
- 2025工程建設招標投標合同(投標書)范文
- 醫(yī)美醫(yī)院上班合同范例
- 兄弟分割宅基地合同范本
- 關店分家合同范本
- 書營銷合同范例
- 醫(yī)院推廣合同范例范例
- 出游活動合同范本
- 代辦評估服務合同范例
- 信州租房合同范例
- GA/T 718-2007槍支致傷力的法庭科學鑒定判據(jù)
- 核醫(yī)學內分泌系統(tǒng)課件
- 非常規(guī)天然氣課件
- 振動標線設計規(guī)范
- 生育保險待遇申請表
- XX區(qū)XXX灌區(qū)水資源論證報告書
- 新教材教科版五年級下冊科學全冊課時練(課后作業(yè)設計)(含答案)
- 電廠鋼結構施工方案(53頁)
- 7.5正態(tài)分布課件(共26張PPT)
- 水體國產(chǎn)載體固化微生物
- 七年級語文課外閱讀理解練習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