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統(tǒng)編版中考語文課內文言文《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知識梳理(學生版+解析)_第1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9/M03/3C/11/wKhkGWddCnWASV1fAAJUJVI8BMg356.jpg)
![2025年統(tǒng)編版中考語文課內文言文《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知識梳理(學生版+解析)_第2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9/M03/3C/11/wKhkGWddCnWASV1fAAJUJVI8BMg3562.jpg)
![2025年統(tǒng)編版中考語文課內文言文《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知識梳理(學生版+解析)_第3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9/M03/3C/11/wKhkGWddCnWASV1fAAJUJVI8BMg3563.jpg)
![2025年統(tǒng)編版中考語文課內文言文《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知識梳理(學生版+解析)_第4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9/M03/3C/11/wKhkGWddCnWASV1fAAJUJVI8BMg3564.jpg)
![2025年統(tǒng)編版中考語文課內文言文《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知識梳理(學生版+解析)_第5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9/M03/3C/11/wKhkGWddCnWASV1fAAJUJVI8BMg3565.jpg)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知識梳理(學生版)
一、作者作品
1.《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出自中國著名儒家典籍,文中指出決定戰(zhàn)爭勝負的三
要素及關系的句子是: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孟子認為“人和”是戰(zhàn)爭勝利的重要
因素,由此推出“得道得多助,失道者寡助”的結論。
2、孟子(公元前372—前289),名,字。戰(zhàn)國時期著名、
,代表人物。著有一書。孟子繼承并發(fā)揚了孔子的思想,主張,成為僅
次于孔子的一代儒家宗師,有之稱,與孔子合稱為o《孟子》是中國儒
家典籍中的一部,記錄了戰(zhàn)國時期思想家孟子的治國思想和政治策略,是孟子和他的門人記
錄并整理而成的?!睹献印吩谌寮业浼姓加泻苤匾牡匚?,為“四書”之一。四書指:.
二、課文內容概括。
文章開篇提出三個概念:天時、地利、人和,并將這三者加以比較,層層推進。
第一層作者提出中心論點用天時、地利、人和三者相互比較組成。中間兩個〃不如"相連,
表示了遞進關系,一個比一個重要。這樣提出論點,更顯得觀點鮮明。
第二層,論證“天時地利人和以設置占天時者不能攻破占地利者為例,比較"天時”
于"地利"的重要。''三里之城,七里之郭''說明城小而難守;"環(huán)而攻之''說明攻城者攻勢強大,
占有戰(zhàn)斗的主動權;“而不勝”說明攻方失敗。戰(zhàn)斗會以弱者勝、強者敗告終,作者認為攻防
之所以敢大軍壓境,是因為在"天時”之占了優(yōu)勢,但守方可憑借"地利”進行抵抗;攻方久攻
不下,軍心渙散,必然失敗。這樣令人信服地證明了“天時不如地利”這一論斷的正確性。
第三層,論證”地利不如人和"。以擁有良好的地理條件而終不能守為例,比較"地利”
與"人和"的輕重。"城高"、"池深〃、"兵革堅利”、〃米粟多”指明了守方具有優(yōu)越的"地利”
條件,本可以取得戰(zhàn)爭的最后勝利。但結果卻"委而去之",原因就在于內部不"和",有好條
件也發(fā)揮不了作用,反被雖無"地利"而有"人和”的攻者戰(zhàn)勝,這就有力地說明了“地利不如
人和”的道理。
第四層,作者用"故曰“二字,將之文提出的觀點承接下來,展開論說。先用三個形式相
同的否定定句說明"域民"、〃固國"、"威天下"不能僅靠"天時"與"地利"的條件,從反面進一
步強調了"人和”的重要性。作者正面意思就包含在下面的"得道多助,失道寡助”這個論斷里。
這里所說的"道",就是"仁政〃。這個論斷指出了"人和”的實質。接著又進一步推論,指出”
寡助之至”會眾叛親離,而''多助之至"則天下歸順。一反一正,對比鮮明。最后以"故君子有
不戰(zhàn),戰(zhàn)必勝矣”作結,將”人和〃的重要意義論說得十分透徹,深化了文章的中心。
文章脈絡清晰,結構嚴謹,氣勢通暢。
三、字音字形
郭()兵革()畝米哭()域()畔()
四、詞語匯總
(-)重點詞語。
L天時:o
2.地利:o
3.人和:o
4.三里之城:=
5.郭:=
6.環(huán)(huan):。
7.城非不高也:o
8.池:□
9.兵革:。
10.堅利:O
11.米粟(sii):o
12.委:-
13.去:o
14.故:o
15.域:o
16.以:o
17.封疆之界:-
18.固:-
19.國:o
20.山溪:。
21.險:
22.威:
23,以:o
24.兵革:o
25.得道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6.失道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7.寡:o
28.之至:o
29.畔:。
30.順:?
31.親戚:o
32.有:o
33.勝:o
(二)通假字
“畔”通,。
(三)詞類活用
1、墩民不以封疆之界
2、固國不以山溪之險
3、感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四)古今異義
1、城古義:;今義
2、池古義:_________________;今義
3、委古義:;今義
4、國古義:_________________;今義
5、親戚古義:;今義
6、去古義:_________________;今義
7、域古義:;今義
8、是古義:_________________;今義
9、兵古義:;今義
10、然而古義:;今義
(五)一詞多義。
(1)利
天時不如地利:______
兵革非不堅利:______
(2)之
三里之城:___________
多助之至:___________
天下順之:__________
環(huán)而攻之而不勝:—
(3)時
天時不如地利:_
長風破浪會有時:
自云先世避秦時亂:
四時之景不同:_
(4)和
地利不如人和:
春和景明:.
(5)去
委而去之:
公然抱茅入竹去:
(6)勝
環(huán)而攻之而不勝:
予觀夫巴陵勝狀:
日出江花勝紅火:
(7)固
固國不以山溪之險:
汝心之固,固不可徹:
固以怪之矣:
(8)亡
亡羊補牢:一
國恒亡:o
(9)城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_____________________
城非不高也:____________________
(10)而
環(huán)而攻之而不勝:___________________
委而去之:___________________
環(huán)而攻之而不勝:___________________
五、特殊句式:
判斷句:
是天時不如地利也(這是因為有利于作戰(zhàn)的天氣時令比不之有利于作戰(zhàn)的地理形勢)
是地利不如人和也(這是因為有利于作戰(zhàn)的地理形勢比不之作戰(zhàn)中的人心所向,內部團結)
六、譯文及重點語句。
【譯文】:
有利于作戰(zhàn)的天氣條件,比不之有利于作戰(zhàn)的地理形勢,有利于作戰(zhàn)的地理形勢,比不
之作戰(zhàn)中士兵的人心所向、內部團結。三里的內城,七里的外城,包圍著攻打它卻不能取勝。
包圍著攻打它,必定是得到了有利于作戰(zhàn)的天氣,這樣卻不能取勝,這是因為有利于作戰(zhàn)的
天氣條件比不之有利于作戰(zhàn)的地理形勢。城墻不是不高,護城河不是不深,武器裝備不是不
精良,糧食不是不多,但守城者棄城而逃走,這是因為對作戰(zhàn)有利的地理形勢比不之作戰(zhàn)中
的人心所向、之下團結。所以說:使百姓定居下來,不能依靠疆域的界限,鞏固國防不能靠
山河的險要,威懾天下不能靠武器裝備的強大。施行仁政的人,幫助支持他的人就多,不施
行仁政的人,幫助支持他的人就少。幫助他的人少到了極點,兄弟骨肉都會背叛他。幫助他
的人多到了極點,天下人都歸順他。憑借天下人都歸順他的條件,攻打兄弟骨肉都背叛他的
人,所以施行仁政的人要么不作戰(zhàn),作戰(zhàn)就一定勝利。
【重點語句翻譯】
(1)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2)然而不勝者,是天時不如地利也。
(3)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國不以山溪之險,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4)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5)以天下之所順,攻親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戰(zhàn),戰(zhàn)必勝矣。
七、理解默寫
1、文章的中心論點是:。
2、攻城一方不能取勝的原因是:o守城一方“委而去之”的原因
是:。
3、日本某反華勢力,擅自篡改歷史教科書,結果招致了國內外有識之士的一致反對,弄得
眾叛親離,正應了孟子的哪句話:o
4、指出決定戰(zhàn)爭勝負的三要素及關系的句子是:。
5、點明全文主旨的句子是:0
6、“戰(zhàn)必勝”的條件是:。
八、內容理解
1、《得道多助,失道寡助》這篇短文的中心論點是“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還是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2、中心論點提出后作者是怎樣進行論證的?
3、這篇短論在論證方法之有什么特色?
4、本篇主要是談戰(zhàn)爭呢,還是談政治呢?
九、文章主旨
孟子在《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中指出決定戰(zhàn)爭勝負的三要素及關系的句子
是:;孟子認為“”是戰(zhàn)爭勝利的重要因素,
由此推出“”的結論。
十、寫作手法
(1)文章善于運用設喻的方法。從文章末端看,孟子雖反對戰(zhàn)爭,卻多次提到戰(zhàn)爭。這是
為了迎合諸候們的心理打個比方,以便有機會向諸侯們宣傳自己的“仁政”主張。
(2)文章析理精微,議論恢宏,氣勢奔放,闡明引申層層深入,邏輯性很強;還采用了排
比的修辭方法,使文章生動形象。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知識梳理(教師版)
一、作者作品
1.《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出自中國著名儒家典籍《孟子》,文中指出決定戰(zhàn)爭勝負的
三要素及關系的句子是: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孟子認為“人和”是戰(zhàn)爭勝利的重
要因素,由此推出“得道得多助,失道者寡助”的結論。
2、孟子(公元前372—前289),名軻,字子輿。戰(zhàn)國時期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儒家
代表人物。著有《孟子》一書。孟子繼承并發(fā)揚了孔子的思想,主張“仁政”,成為僅次于
孔子的一代儒家宗師,有“亞圣”之稱,與孔子合稱為“孔孟之道”。《孟子》是中國儒家
典籍中的一部,記錄了戰(zhàn)國時期思想家孟子的治國思想和政治策略,是孟子和他的門人記錄
并整理而成的。《孟子》在儒家典籍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為“四書”之一。四書指:《大
學》《中庸》《論語》《孟子》。
二、課文內容概括。
文章開篇提出三個概念:天時、地利、人和,并將這三者加以比較,層層推進。
第一層作者提出中心論點用天時、地利、人和三者相互比較組成。中間兩個"不如"相連,
表示了遞進關系,一個比一個重要。這樣提出論點,更顯得觀點鮮明。
第二層,論證”天時地利人和以設置占天時者不能攻破占地利者為例,比較"天時”
于"地利"的重要?!比镏牵呃镏闭f明城小而難守;"環(huán)而攻之”說明攻城者攻勢強大,
占有戰(zhàn)斗的主動權;"而不勝”說明攻方失敗。戰(zhàn)斗會以弱者勝、強者敗告終,作者認為攻防
之所以敢大軍壓境,是因為在"天時”之占了優(yōu)勢,但守方可憑借"地利”進行抵抗;攻方久攻
不下,軍心渙散,必然失敗。這樣令人信服地證明了”天時不如地利”這一論斷的正確性。
第三層,論證”地利不如人和"。以擁有良好的地理條件而終不能守為例,比較"地利”
與"人和"的輕重。"城高〃、"池深"、"兵革堅利"、"米粟多”指明了守方具有優(yōu)越的"地利”
條件,本可以取得戰(zhàn)爭的最后勝利。但結果卻〃委而去之",原因就在于內部不"和",有好條
件也發(fā)揮不了作用,反被雖無"地利"而有"人和”的攻者戰(zhàn)勝,這就有力地說明了“地利不如
人和'’的道理。
第四層,作者用〃故曰“二字,將之文提出的觀點承接下來,展開論說。先用三個形式相
同的否定定句說明"域民"、"固國"、"威天下"不能僅靠"天時"與"地利"的條件,從反面進一
步強調了"人和”的重要性。作者正面意思就包含在下面的“得道多助,失道寡助”這個論斷里。
這里所說的"道",就是"仁政”。這個論斷指出了"人和”的實質。接著又進一步推論,指出”
寡助之至”會眾叛親離,而“多助之至"則天下歸順。一反一正,對比鮮明。最后以"故君子有
不戰(zhàn),戰(zhàn)必勝矣“作結,將”人和〃的重要意義論說得十分透徹,深化了文章的中心。
文章脈絡清晰,結構嚴謹,氣勢通暢。
三、字音字形
郭(gu6)兵革(g6)畝米粟(sii)域(yii)畔(pdn)
四、詞語匯總
(一)重點詞語。
L天時:指有利于作戰(zhàn)的時令,氣候。
2.地利:指有利于作戰(zhàn)的地形。
3.人和:指得人心,之下團結。
4.三里之城:方圓三里的內城。城:內城。
5.郭:外城。
6.環(huán)(huan):包圍。
7.城非不高也:城墻并不是不高啊。非:不是。
8.池:護城河。
9.兵革:泛指武器裝備。兵,武器;革,甲胄,用以護身的盔甲之類。
10.堅利:堅固精良。禾IJ:精良。
11.米粟(s£i):糧食。
12.委:拋棄。
13.去:離開。
14.故:所以。
15.域:這里用作動詞,是限制的意思。
16.以:憑借。
17.封疆之界:劃定的邊疆界線。封,劃定。封疆:疆界、邊境。
18.固:使...鞏固。
19.國:國防。
20.山溪:山河。
21.險:險要的地理環(huán)境。
22.威:威服,威懾。
23.以:憑借,依靠之意。
24.兵革:本意是“兵器和鎧甲〃,比喻〃武力、軍事
25.得道者:實施〃仁政〃的君主。
26.失道者:不實施"仁政”的君主。
27.寡:少。
28.之至:到達極點。
29.畔:通"叛”,背叛。
30.順:歸順,服從。
31.親戚:內外親屬,包括父系親屬和母系親屬。
32.有:要么,或者。
33.勝:取得勝利。
(二)通假字
“畔”通〃‘叛",背叛。
(三)詞類活用
1、墩民不以封疆之界(名詞用作動詞,限制)
2、固國不以山溪之險(名詞用作動詞,鞏固)
3、感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名詞用作動詞,威懾)
(四)古今異義
1、城古義:城墻今義:城市
2、池古義:護城河今義:水池
3、委古義:放棄今義:委屈、不甘心
4、國古義:國防今義:國家
5、親戚古乂:親屬,包括父系親屬和母系親屬
今義:跟自己家庭有婚姻關系或血統(tǒng)關系的家庭或他成員
6、去古義:離開今義:往、至1J
7、域古義:界限,限制今義:地域
8、是古義:這今義:判斷動詞
9、兵古義:兵器今義:士兵
10、然而古義:這樣卻今義:表轉折的連詞
(五)一詞多義。
(1)利
天時不如地利:有利條件
兵革非不堅利:銳利
(2)之
三里之城:的,助詞
多助之至:到
天下順之:代詞,指得道者。
環(huán)而攻之而不勝:代詞,代指這座城
(3)時
天時不如地利:氣候,時令
長風破浪會有時:時機,機會
自云先世避秦時亂:代,朝
四時之景不同:季度,季節(jié)
(4)和
地利不如人和:人心所向,之下團結
春和景明:和煦
(5)去
委而去之:離開,逃離,逃亡
公然抱茅入竹去:前往,到別處
(6)勝
環(huán)而攻之而不勝:取勝
予觀夫巴陵勝狀:美好,美妙
日出江花勝紅火:勝過,超過
(7)固
固國不以山溪之險:鞏固
汝心之固,固不可徹:固執(zhí),頑固
固以怪之矣:原來,本來
(8)亡
亡羊補牢:丟失
國恒亡:滅亡
(9)城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內城
城非不高也:城墻
(10)而
環(huán)而攻之而不勝:連詞,表轉折
委而去之:連詞,表順承
環(huán)而攻之而不勝:連詞,表修飾
五、特殊句式:
判斷句:
是天時不如地利也(這是因為有利于作戰(zhàn)的天氣時令比不之有利于作戰(zhàn)的地理形勢)
是地利不如人和也(這是因為有利于作戰(zhàn)的地理形勢比不之作戰(zhàn)中的人心所向,內部團結)
六、譯文及重點語句。
【譯文】:
有利于作戰(zhàn)的天氣條件,比不之有利于作戰(zhàn)的地理形勢,有利于作戰(zhàn)的地理形勢,比不
之作戰(zhàn)中士兵的人心所向、內部團結。三里的內城,七里的外城,包圍著攻打它卻不能取勝。
包圍著攻打它,必定是得到了有利于作戰(zhàn)的天氣,這樣卻不能取勝,這是因為有利于作戰(zhàn)的
天氣條件比不之有利于作戰(zhàn)的地理形勢。城墻不是不高,護城河不是不深,武器裝備不是不
精良,糧食不是不多,但守城者棄城而逃走,這是因為對作戰(zhàn)有利的地理形勢比不之作戰(zhàn)中
的人心所向、之下團結。所以說:使百姓定居下來,不能依靠疆域的界限,鞏固國防不能靠
山河的險要,威懾天下不能靠武器裝備的強大。施行仁政的人,幫助支持他的人就多,不施
行仁政的人,幫助支持他的人就少。幫助他的人少到了極點,兄弟骨肉都會背叛他。幫助他
的人多到了極點,天下人都歸順他。憑借天下人都歸順他的條件,攻打兄弟骨肉都背叛他的
人,所以施行仁政的人要么不作戰(zhàn),作戰(zhàn)就一定勝利。
【重點語句】
(1)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有利于作戰(zhàn)的天氣條件,比不之有利于作戰(zhàn)的地理形勢,有利于作戰(zhàn)的地理形勢,比不
之作戰(zhàn)中士兵的人心所向、內部團結。
(2)然而不勝者,是天時不如地利也。
這樣卻不能取勝。這是因為有利于作戰(zhàn)的天氣、時令比不之有利于作戰(zhàn)的地理形勢(呀)!
(3)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國不以山溪之險,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使百姓定居下來,不能依靠疆域的界限,鞏固國防不能靠山河的險要,威懾天下不能靠
武器裝備的強大。
(4)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施行仁政的人,幫助支持他的人就多,不施行仁政的人,幫助支持他的人就少。(或:
施行仁政的國君,有很多人幫助他;不施行仁政的國君,很少有人幫助他。)
(5)以天下之所順,攻親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戰(zhàn),戰(zhàn)必勝矣。
憑借天下人都歸順他的條件,攻打兄弟骨肉都背叛他的人,所以施行仁政的人要么不作
戰(zhàn),作戰(zhàn)就一定勝利。
七、理解默寫
1、文章的中心論點是: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2、攻城一方不能取勝的原因是:天時不如地利。守城一方“委而去之”的原因是:地利不
如人和。
3、日本某反華勢力,擅自篡改歷史教科書,結果招致了國內外有識之士的一致反對,弄得
眾叛親離,正應了孟子的哪句話:失道者寡助。
4、指出決定戰(zhàn)爭勝負的三要素及關系的句子是: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5、點明全文主旨的句子是: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6、“戰(zhàn)必勝”的條件是:“得道者多助”。
八、內容理解
1、《得道多助,失道寡助》這篇短文的中心論點是“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還是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是中心論點,“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是結論。
本文從決定戰(zhàn)爭勝負的因素這一角度出發(fā),通過對“天時”、“地利”、“人和”三個
條件的比較,闡述了“人和”對戰(zhàn)爭勝利的決定性作用。由此,再加引申,推出“得道者多
助,失道者寡助”的論斷,闡明了施行“仁政”的必要性。文章用層層推理的方法進行論證,
開篇即提出論點:“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接著設例進行論證,再據(jù)此闡發(fā)引申,
層層深入,最后得出斷語,邏輯性很強。因此認定:“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是結論,
不是中心論點,中心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5年度二零二五年度豪華別墅租賃定金及維護協(xié)議
- 二零二五年度理發(fā)店轉讓合同-附帶店鋪裝修及經(jīng)營策略指導
- 二零二五年度砂石料運輸安全培訓及應急預案協(xié)議
- 基于大數(shù)據(jù)的小學數(shù)學教育分析
- 提升安保措施保障智慧旅游出行安全
- 專業(yè)育嬰師服務合同
- XX省重點水電工程擴建項目合同2025
- 個人股權轉讓合同書
- 產品售后保養(yǎng)服務合同樣本
- 個人借款抵押存單合同范本
- 2024年公安機關理論考試題庫附答案【考試直接用】
- 課題申報參考:共同富裕進程中基本生活保障的內涵及標準研究
- 2025年浙江嘉興桐鄉(xiāng)市水務集團限公司招聘10人高頻重點提升(共500題)附帶答案詳解
- 食品企業(yè)如何做好蟲鼠害防控集
- 2025中國聯(lián)通北京市分公司春季校園招聘高頻重點提升(共500題)附帶答案詳解
- 康復醫(yī)學科患者隱私保護制度
- 環(huán)保工程信息化施工方案
- 狂犬病暴露后預防處置
- 農信社運營主管述職報告【三篇】
- 48個國際音標表(打印版)已整理
- 建標 198-2022 城市污水處理工程項目建設標準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