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1 采后病害及控制_第1頁
第三章1 采后病害及控制_第2頁
第三章1 采后病害及控制_第3頁
第三章1 采后病害及控制_第4頁
第三章1 采后病害及控制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57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八章果蔬采后病理

相關病害圖片果實受害:病斑逐漸擴大形成淡、暗褐色相間的同心輪紋,并有茶褐色粘液滲出,有些品種輪紋不明顯。后期受害的果實則不畸形,但在表面產(chǎn)生大小不等的黑色、凹陷的圓形病疤,常產(chǎn)生星狀開裂。病部均可產(chǎn)生黑霉。

主要危害果實,也可侵染枝干和果臺。果實發(fā)病后,病斑紫紅色,圓形,中央凹陷,病斑上黑色小點呈同心輪紋狀排列,果肉變褐腐爛,有苦味。

蘋果炭疽病

第八章果蔬采后病理第一節(jié)果蔬采后的主要寄生病害第二節(jié)寄主植物的病害生理第三節(jié)病原酶在病害發(fā)生中的作用第四節(jié)果蔬采后病害侵染的方式

果蔬在其生長過程中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微生物的危害,但這些微生物大多數(shù)不能侵入活細胞和緊密的植物組織。大約有25種真菌和細菌有侵染采后果蔬產(chǎn)品的能力。而每一種果蔬僅受少數(shù)幾種真菌和細菌的侵染。例如指狀青霉可引起柑桔果實綠霉病,但在蘋果和梨果實上不造成病害,擴展青霉侵害蘋果和梨,但不為害柑桔果實。

作為活的有機體,寄主和病原都具有彼此相互作用的能力。但是由于高等植物和微生物細胞的生理差異,它們對某種刺激物的反應存在很大差異。例如,乙烯加速許多果實組織衰老,使其對病原微生物侵襲的抗性降低,而這種激素對多數(shù)病原微生物卻沒有什么影響。某些果蔬的一些化學成分可引起某種病原菌的感染,另一些化學物質則抑制病原在寄主體內(nèi)生長。侵襲的病原可能誘發(fā)寄主產(chǎn)生對病原自身有毒的物質,起到保護作用。一些寄主——病原的相互作用促進了發(fā)病過程,而另一些相互關系則阻礙和防止了這—過程。

第一節(jié)果蔬采后的主要寄生病害

一、真菌病害果蔬采后的嚴重腐爛大部分是由真菌病原引起。常見病只有幾個屬,大部分為弱寄生,只有個別屬或種寄生能力較強。返回(一)鏈格孢屬(Alternaria)

采前、采后均可引起果蔬腐爛。癥狀表現(xiàn)為帶有明顯邊緣的褐色或黑色、扁平的或塌陷的斑點,或表現(xiàn)為淺的或一定程度深入果蔬肉質部分,形成大的彌散的腐爛區(qū),而表面很少有菌絲體。但在腐爛區(qū)域表面通常先是白色菌絲,以后變褐、變黑。主要引起柑桔、蘋果、梨、草莓等果蔬的黑腐病,這種真菌在很廣的范圍內(nèi)均可以生長良好,甚至在-2℃~0℃的低溫條件下也可緩慢生長。鏈格孢可通過機械傷口、冷害損傷及衰老組織的自然開孔侵入,甚至還可以通過健康的表皮。(二)葡萄孢屬(Botrytis)

葡萄孢造成水果和蔬菜田間及采后的“灰霉”或灰色霉腐病,沒有一種新鮮果蔬在貯藏期間不被葡萄孢所侵害。(三)鐮刀菌屬(Fusarium)

鐮刀菌屬在果蔬和觀賞植物上引起采后粉紅色或黃色、白色霉變,尤其是根莖類、鱗莖類、塊莖類;而果實類如黃瓜、甜瓜、番茄也常常受害。(四)地霉屬(Geotrichum)

地霉造成柑桔、番茄、胡蘿卜和其他果蔬的“酸腐”病。

(五)青霉屬(Penicillum)

青霉屬的不同種造成青霉病(P.italicum

Wehmer)和綠霉病(P.digitatum

Sacc.),這是最普遍的采后病害,侵害所有類型的柑桔、蘋果、梨、葡萄、甜瓜、無花果、甘薯及其它果蔬。

二、細菌病害

最主要的是歐文氏桿菌屬(Erwina),其次是假單胞桿菌屬(Pseudomcn)。歐文氏桿菌侵染大白菜、甘藍、生萊,蘿卜等十字花科蔬菜,引起軟腐病。馬鈴薯、番茄、甜椒,大蔥、洋蔥、胡蘿卜、芹菜,萵苣、甜瓜、豆類等也被侵害。果實被害后產(chǎn)生不規(guī)則的水漬狀褐色病斑,后迅速擴展至整個果面,使果實腐爛,病部亦長出白色霉狀物。與腐爛果相近的萼片和果梗亦會受侵染而變褐。草莓疫病病原為惡疫霉[Phytophthora

cactorum(Leb.etCohn)Schrot],屬鞭毛菌亞門

第二節(jié)寄主植物的病害生理

(一)感病植物組織呼吸強度的變化受到病原微生物侵染的植物組織,其呼吸強度增高是一個普遍反應。

感病植物組織呼吸強度增高的原因有以下幾點:(1)感病組織發(fā)生解偶聯(lián)作用,用解偶聯(lián)劑DNP(二硝基苯酚)處理健康植物組織,呼吸上升,但氧化與磷酸化不偶聯(lián),無機磷增加,感病植物組織用DNP處理呼吸變得不敏感。因此,推測感病組織發(fā)生了氧化磷酸化解偶聯(lián)作用.返回

(2)感病組織合成過程加強,如蛋白質、核酸、碳水化合物、芳香族化合物的合成均使ATP消耗增加,積累ADP和無機磷,必然促進呼吸自動催化過程。(3)病原物侵染植物組織也是一種機械損傷。(4)病原物誘導植物組織增加乙烯釋放,有些病原菌如綠青霉也能產(chǎn)生乙烯。受黑根霉侵染的甜瓜果實的CO2釋放與乙烯釋放同步增長。

(二)呼吸代謝途徑的變化

1.發(fā)酵作用加強受真菌病原侵染的植物組織在呼吸強度增加的同時,“巴斯德效應”消失,也就是感病植物組織由無氧條件移至有氧條件時,發(fā)酵作用并未受到抑制,對呼吸底物的消耗增多,但不能將糖全部分解成CO2和水發(fā)生有氧發(fā)酵,而產(chǎn)生乙醇。

2.磷酸戊糖途徑加強抗壞血酸氧化酶、多酚氧化酶、過氧化物酶在健康植物組織的呼吸代謝過程中,雖然不能算作末端氧化酶,但是,在崩潰組織中明顯活化,使感病組織耗氧量增加,在抵抗專性寄生物侵染的過敏性反應中起著主要作用。

(三)呼吸作用的變化與寄主的抗病性早期研究認為植物呼吸與抗病性有關,在病原侵染和不良環(huán)境條件的影響下,呼吸增強,其生理作用可能是:

1.活潑的氧化系統(tǒng)能保持代謝過程的氧化與還原相對平衡,使呼吸底物最終分解成CO2和水,不累積氧化不完全的有害代謝產(chǎn)物。

2.激活的氧化系統(tǒng)有利于分解病原物分泌的毒素,從而抑制或阻止侵染過程.

3.激活的氧化過程有利于合成作用和新細胞的形成,加速被破壞組織的恢復。產(chǎn)生次生代謝物質因病原物的侵染而在植物組織內(nèi)產(chǎn)生并累積的,具有抑菌活性的次生代謝物質稱為植物保衛(wèi)素(phytoalexin)。植物保衛(wèi)素。屬于下列化學物質:(一)酚類(phenolics)1.簡單酚(simplepheno1s)如綠原酸;2.黃酮類(flavonoid)如根皮素;3.香豆素(coumarin)(二)多聚乙炔(polyacetylene)(三)異戊二烯(isoprene)1.萜類(terpeneid)如甘薯酮(impeaniarone)2.類固醇(steroid)如茄堿(selanin)

第三節(jié)病原酶在病害發(fā)生中的作用植物細胞壁主要由果膠、纖維素、半纖維素組成.病原微生物必須產(chǎn)生分泌降解細胞壁的酶克服寄主組織的屏障,才能進入寄主組織內(nèi)部.(一)果膠酶分解中膠層的果膠由兩種類型的果膠酶來完成:

果膠裂解酶:

內(nèi)果膠溶菌酶,外果膠溶菌酶

果膠酸裂解酶:多聚半乳醛酸酶返回(二)半纖維素酶病原菌分泌果膠酶分解細胞中膠層后的初生壁,初生壁主要是半纖維素,其組成為多縮木糖和阿拉伯糖等多縮戊糖和多縮己糖的混合物。半纖維素酶可分為三種:(1)內(nèi)木聚糖酶,水解多聚木糖的1,4鍵,形成低聚體;(2)外木聚糖酶,形成木二糖;(3)木聚糖苷酶,將木二糖裂解成木糖.

(三)纖維素酶

大多數(shù)情況下,酶---基質的相互作用關系與其溶解性有關,因為纖維素是不溶于水的多聚體,降解相當困難。纖維素聚合體必須降解到七個葡萄糖殘基以下,才能成為溶解狀態(tài)。(四)蛋白質分解酶高等植物細胞壁中存在一種富含羥脯氨酸的糖蛋白,

稱為伸展素(Extonsin),其含量約占細胞壁干重的10%,具有加固細胞壁的作用,作為襯質填充在纖維素骨架的間隙中,它與防御病菌的侵染有關。(五)角質酶具有1—3個羥基的大分子聚合體為低聚體和單體。二、病原酶與寄主的相互作用

(一)病原酶對寄主組織的侵解作用病原微生物產(chǎn)生果膠酶是寄主細胞壁降解的關鍵因素,其次是半纖維素酶和纖維素酶,蛋白質分解酶的和磷脂酶資料較少。有關分解角質、木栓,木質素的病原酶最近才開始報道。內(nèi)果膠酶引起細胞壁的中膠層的不溶性果膠解體,導致組織失去粘性并分離為單個細胞,這過程稱為“侵解”。侵解組織滲透性增高,寄主代謝物可作為病原生長底物向外擴放,引起細胞死亡。

(二)寄主組織對病原酶的抗性

新鮮果蔬組織致密,原果膠不溶性是由于分子量高,它的長鏈通過中性多糖的橋鍵或蛋白質固定在細胞壁的纖維素上,這種不溶性狀態(tài)的中膠層可抵抗病原微生物分泌的果膠酶水解作用。這種交連的果膠細胞壁是未成熟蘋果抗病性的重要原因。隨著果蔬成熟,不溶性果膠和蛋白質減少,可溶性增加,果膠物質固定在細胞壁上的橋鍵破裂,組織變軟。

(三)寄主形態(tài)障礙對病原生長的限制

受傷植物組織可以形成保護性屏障,如木質素和木栓質沉積在傷口周圍的細胞壁上以防微生物分泌果膠酶作用。馬鈴薯的皮孔通常被一層木栓質表皮所阻塞,可防止軟腐細菌進入塊莖的皮層.無論是機械損傷或自由水浸潤下層細胞增殖,造成這一層表皮層破裂,都是引起皮孔易感軟腐細菌的重要原因。未成熟的蘋果的皮孔也存在類似情況。

第四節(jié)果蔬采后病害侵染的方式

為了有效地控制果蔬采后病害的發(fā)展,必須了解病原物開始侵染的時間和機理。在市場上和貯藏期間所觀察到的真菌和細菌病害,按侵染時間順序可以分為:采前在田間生長發(fā)育期間的感染,在收獲、運輸期間通過傷口所造成的感染以及不利的貯藏條件引起的生理損傷所造成的感染。返回

(一)采前侵染

1.直接穿透病原物在寄主體外直接穿透表皮細胞2.自然孔道侵染果蔬植物體表的自然開孔包括氣孔,皮孔。大多數(shù)真菌和細菌都可通過自然開孔侵入植物組織.

(二)采收期間和采后侵染

果蔬采后侵染的大部分病害是從表皮的機械損傷和生理損傷組織侵入。在采收、分段、包裝、運輸過程中雖盡量注意仔細操作,但果實和蔬菜的機械損傷還是不可避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