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一單元評估檢測題(A卷)
(時間:60分鐘滿分:100分)
一、選擇題(每題3分,共45分)
(1)“……考古發(fā)現(xiàn)包括10萬多件石器,成批的骨器,100多種野獸化石,還有大量灰燼……其中最厚的
灰燼可達4米?;覡a中有很多石頭、骨頭和樸樹子等。”據此可知,北京人()。
①會制造和使用工具②保留了某些猿的特征
③會人工取火④已經學會原始狩獵
A.①③④B.①③
C.①②④D.②④
(2)“北京人已經學會使用火,用火燒烤食物、御寒、照明、驅獸?!毕铝凶钅苤С诌@一結論的是()o
A.《山海經》關于遠古的神話傳說
B.遺址中發(fā)現(xiàn)的灰燼、燒石和燒骨
C.《韓非子》關于遠古時代的記述
D.歷史研究學者的推斷和論證文章
(3)經過考古學家的長期發(fā)掘,在北京人居住的洞穴中發(fā)現(xiàn)了厚達6米的灰燼積層,這一考古發(fā)現(xiàn),可
用來說明北京人()。
A.學會了制作陶器的方法
B.已經掌握農作物種植技術
C.居住于半地穴式圓形房屋
D.使用火并會長時間保存火種
(4)元謀人、北京人、山頂洞人等都是我國境內距今上萬年,甚至百萬年的典型原始人類,我們現(xiàn)在之所
以能夠了解他們的生產和生活狀況,主要是通過()。
A.考古發(fā)掘B.文字記載
C.神話傳說D.專家推測
(5)考古發(fā)現(xiàn),山頂洞人已產生一定的葬俗,人骨周圍散布有赤鐵礦粉末,并有許多裝飾品。由此推知
山頂洞人()o
A.已掌握鉆木取火技術B.能夠縫制衣服
C.有一定的審美意識D.仍在使用打制石器
(6)河姆渡、半坡遺址分別反映了我國南北方農耕文明的特點:觀察下列房屋復原圖,二者迥異的風格
說明()。
河姆渡人干欄式建筑復原圖半坡人半地穴式圓形房屋復原圖
A.自然地理環(huán)境相近
B.當時的農業(yè)生產技術、生產工具先進
C.先民木工技藝高超
D.人類具有適應自然、利用自然的能力
1
(7)邵陽市新寧縣白面寨遺址出土了彩陶、稻種和磨制石器,這些考古成果反映了4000多年前資水流
域的種植和手工技術。與該遺址屬于同一類型的是()o
A.元謀人遺址B.北京人遺址
C.河姆渡遺址D.安陽殷墟遺址
(8)我國很早就出現(xiàn)了原始農耕。下列關于半坡居民和河姆渡居民原始農耕文明共同特征的表述中,
正確的是()0
①普遍使用磨制石器②過著定居生活③種植糧食作物水稻④會制造陶器
A.②③④B.①②③
C.①②④D.①③④
(9)在湖北屈家?guī)X遺址,考古工作者發(fā)掘出距今約5100年的規(guī)模龐大的史前水利系統(tǒng),以及大量稻作
遺存、磨光黑陶等。這些考古遺存可用于研究()o
A.炎黃部落起源B.原始農耕生產
C.史前制瓷技術D.大禹治水過程
(10)為了探究在中華文明起源時期我國原始農耕經濟的主要情況,某同學搜集了如下資料,其中最有
價值的是()o
A.《北京人頭蓋骨化石失蹤之謎》
B.《半坡原始居民主要糧食的來源》
C.《炎黃戰(zhàn)蚩尤》
D.《夏商周農業(yè)發(fā)展概況》
(11)考古工作者在良渚遺址發(fā)現(xiàn)古城和外圍水利系統(tǒng),據估算,其工程總量超過1000萬立方米。這可
用于印證良渚古城()。
A.初步產生物品交換B.已經出現(xiàn)早期國家
C.廣泛使用青銅工具D.開始推廣牛耕技術
(12)玉琮是長江下游良渚文化中發(fā)現(xiàn)的一種玉器,是表明貴族身份的重要禮器。四川三星堆文化的前
期已出現(xiàn)了良渚玉琮。止匕外,良渚文化的獸面紋還出現(xiàn)在陜西的石昴遺址中。這表明()。
A.中華文明起源于良渚文化
B.良渚文化領先其他文化
C.三星堆是良渚文化的擴散
D.區(qū)域文化之間相互影響
(13)在黃河流域的陶寺遺址中,發(fā)現(xiàn)了彩陶龍盤和大量的玉器,其中“龍”是紅山文化的重要元素,玉琮
則具有大汶口文化特征,而出土的彩繪高領折肩尊、折腹尊等陶器還具有良渚文化的因素。這表
明()。
A.手工技藝高超領先世界
B.中華文明起源多元一體
C.階級分化明顯國家形成
D.農耕文明發(fā)達經濟繁榮
(14)司馬遷在《史記》中提出“祖黃帝說”,認為黃帝是華夏始祖,是顓頊、帝善、堯、舜的祖先,也是夏朝
人、商朝人、周朝人、秦朝人祖先,還是漢朝人和匈奴人共同始祖。這種觀念有利于()。
A.消除民族矛盾B.促進邊疆開發(fā)
C.加強君主專制D.強化民族認同
(15)“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選賢與能,講信修睦”。它是我國古代的一項民主制度和領導的選拔標
準,這項民主制度是()。
A.世襲制B.分封制
C.禪讓制D.宗法制
2
二、辨析改錯題(正確的畫“V”;錯誤的畫“X”,并在橫線上加以改正)(每題2分,共8分)
(1)世界上最早的栽培稻、粟和黍均發(fā)現(xiàn)于中國,是我們的祖先為人類文明作出的重要貢獻。()
改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距今約7000年的河姆渡原始居民,使用磨制石器,種植粟,住著干欄式的房子。()
改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私有制、階級、人類的產生是進入文明社會的重要標志。()
改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黃河流域是我國史前稻作農業(yè)經濟大發(fā)展的區(qū)域。()
改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材料解析題(共29分)
(1)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14分)
材料一七八千年前,中國北方和南方的農業(yè)與農耕聚落都有了很大發(fā)展。耒、邦的出現(xiàn)和普遍使用,
糧食的儲備,使人們的精神生活得到多方面的發(fā)展。
——《簡明中國歷史讀本》
材料二中國大部分國土處于溫帶季風氣候區(qū),冬天寒冷干燥,但夏季炎熱多雨,宜于植物生長,這兒
早在新石器時代就出現(xiàn)了原始農業(yè)。但季風氣候有一個缺點,即夏季來臨和退卻時期的或早或遲,形成雨
量的或多或少,很容易形成干旱或水災。
——《古代文明與地理環(huán)境之關系》
材料三
東漢武梁祠畫像石大禹像
①根據“材料一”,指出農業(yè)“有了很大發(fā)展”的表現(xiàn)。(4分)
②根據“材料二”,概括古代中國農業(yè)發(fā)展的有關信息。(4分)
③結合“材料二”和“材料三”,指出大禹像反映出的信息與自然環(huán)境的關系。(6分)
3
(2)中華文明源遠流長,綿延不斷。經過漫長的歲月,原始人類完成了從氏族、部落到國家的發(fā)展。閱
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15分)
材料一古之人民,皆食禽獸肉。至于神農,人民眾多,禽獸不足。于是神農因天之時,分地之利,制耒
弗,教民農作。
----《白虎通》
材料二創(chuàng)造指南車,平定蚩尤亂。世界文明,唯有我先。
----孫中山
材料三相傳,堯年老的時候,在部落聯(lián)盟會議上提出推選后繼人的問題,有人推薦共工,堯雖不同意,但還
是讓他擔任工師之職,以考驗其才能,結果不行。大家又推薦舜,說他很能干。于是舜協(xié)助堯20年,又代堯攝行政
事8年,得到各方面的鍛煉。堯死后,舜才正式主持部落聯(lián)盟的事務。傳說舜年老的時候,也召集部落聯(lián)盟會議,
因禹治水有功,被大家推舉為后繼人。于是,禹代替舜處理聯(lián)盟事務。17年后舜死,禹正式成為部落聯(lián)盟的首領。
①根據“材料一”結合所學知識,請列舉出會“農作”的遠古居民。他們在“農作”的基礎上,還掌握了哪
些技能?(5分)
②“材料二”中的“平定蚩尤亂”指的哪一事件?是誰平定了蚩尤亂?材料中的人物與炎帝被后人尊稱
為什么?為什么?(6分)
③從“材料三”可看出當時部落聯(lián)盟的首領是如何產生的?這種制度的名稱是什么?(4分)
四、活動與探究題(共18分)
(1)活動一:對號入座。
我國是世界上發(fā)現(xiàn)古人類遺址最多的國家之一。我國境內目前已確認的最早的古人類之一的遺址位于
;迄今所知世界上內涵最豐富、材料最齊全的直立人遺址之一位于。(填序號)(4分)
A.浙江余姚B.云南元謀
C.陜西半坡D.北京周口店
(2)活動二:新石器時代文化遺址分布在我國多個地區(qū),有1萬多處。判斷下圖中的考古發(fā)現(xiàn)及復原圖
屬于哪一遺址。根據考古發(fā)現(xiàn),描述遠古先民的生活狀況并寫出你的結論。(6分)
圖1某地出土的稻谷圖2建筑復原圖圖3某地出土的豬紋陶缽
4
(3)活動三:下表兩處遺址有哪些共同點?概括這兩處考古發(fā)現(xiàn)的重要意義。(6分)
良渚古城遺址陶寺古城遺址
陶寺古城遺址位于山西襄汾,距今約
良渚古城遺址位于浙江杭州,距今約
4300~4000年,遺址內部發(fā)現(xiàn)了巨型
5300-4300年,由宮殿區(qū)、內城和外城
城址,包括宮殿區(qū)、倉儲區(qū)、手工業(yè)作坊
組成。古城北面一個20余千米的外圍
區(qū)、高等級貴族的墓葬區(qū)和祭祀區(qū)、庶
水利系統(tǒng),是同時期世界上規(guī)模最大的
民居住區(qū)等。大貴族墓葬出土了陶龍
水利工程。權貴們的墓地里,隨葬著數(shù)
盤、陶鼓、量鼓、大石磬、玉器、彩繪木器
十件至數(shù)百件數(shù)量不等制作精美的玉
等精美文物
禮器。
(4)綜上所述,請你為這次歷史探尋活動擬定一個主題。(2分)
5
第一單元評估檢測題(B卷)
(時間:60分鐘滿分:100分)
一、選擇題(每題3分,共45分)
(1)獲取有效信息是歷史學習的重要方法之一。符合“距今約170年”“會使用火”“我國境內最早的古
人類之一”三個信息的古人類是()。
A.北京人B.河姆渡人
C.元謀人D.半坡人
(2)范文瀾《中國通史》第一編中寫道:“1929年,在北京西南周口店龍骨山上發(fā)現(xiàn)的,距今約70萬~20
萬年前的猿人頭骨、牙齒下顆骨和軀干骨化石。……它們已經能夠直立行走,會打制使用石器,并
且學會使用火”材料描述的古人類是()。
A.元謀人B.北京人
C.半坡人D.河姆渡人
(3)考古學家在北京人遺址發(fā)現(xiàn)四層面積較大且較厚的灰燼層。這一發(fā)現(xiàn),說明當時北京人的生產生
活狀況是()。
A.會使用火,保存火種B.種植水稻
C.燒制彩陶D.鑄造青銅器
(4)“人們一說起中國發(fā)現(xiàn)的古人類,沒有不首先提到北京人的?!毕铝嘘P于北京人的敘述中,錯誤的
是()。
A.是我國境內目前已確認的最早的古人類
B.依然保留著某些猿的特征但能直立行走
C.已經會用火燒烤食物和長時間保存火種
D.能夠使用粗糙的打制石器并過群居生活
(5)在北京人遺址,考古學家相繼發(fā)掘出土4個頭蓋骨化石。經研究,北京人身高平均為157厘米,上
肢與現(xiàn)代人相似,下肢較上肢略長。研究表明()。
A.北京人與現(xiàn)代人完全一樣B.北京人會直立行走
C.北京人會制造和使用工具D.北京人會使用天然火
(6)新石器時代某遺址還保留著打進地下的成排木樁,以及大量帶梯(s加)卯的木梁架結構,此外還發(fā)
現(xiàn)有企口(梯槽相接)地板,雕花欄桿等。復原起來,這是一種將房子架高起來的干欄式建筑。該遺
址最有可能是()O
A.半坡文化B.大汶口文化
C.龍山文化D.河姆渡文化
(7)依據考古發(fā)現(xiàn)可以推斷史實。下面筆記中橫線上的內容應是()0
筆記
考古發(fā)現(xiàn):半坡遺址出土了用以捻線的石制、陶制
紡輪;從半坡陶器底部發(fā)現(xiàn)的麻布印痕分析,當時最細
的線紋直徑0.5毫米,已和今天的線差不多。
推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半坡居民已開始定居生活B.半坡居民生活在新石器時代
C.半坡遺址是北方農耕文化的代表D.半坡人已經會簡單地紡織制衣
1
(8)彩陶最早流行于河南西部、陜西關中地區(qū)、山西南部接壤的區(qū)域。到距今約5300年,彩陶文化影響
范圍達到黃河上游和下游、長江中下游和遼河流域。下列是考古發(fā)現(xiàn)的部分彩陶圖片及其發(fā)掘地,
由此可以說明()。
河南三門峽出土的彩陶盆甘肅出土的彩陶盆
遼寧建平出土的彩陶河南鄭州出土的彩陶盆
A.彩陶燒制技術出現(xiàn)在我國打制石器時期
B.史前時期小農經濟得到充足發(fā)展
C.中原地區(qū)的文化對周圍地區(qū)產生了影響
D.中原地區(qū)的階級分化已比較明顯
(9)人類的祖先發(fā)現(xiàn)一些谷類可以在土地上栽種,捕獲的小動物可以在家中飼養(yǎng)。年深日久,終于進入
“五谷(稻、黍、稷、麥、菽)豐登,六畜(牛、馬、羊、豬、雞、狗)興旺”的時代。這描述的是()o
A.遠古先民善于在自然界中探索
B.定居生活給先民們帶來的影響
C.原始農業(yè)和畜牧業(yè)的產生過程
D.農業(yè)和畜牧業(yè)產生帶來的問題
(10)原始人類經歷了從群居到聚族而居,從采集到種植,從狩獵到飼養(yǎng)家畜的演進過程。推動上述演
進的主要因素是()。
A.建筑技術的進步B.人工取火的發(fā)明
C.飼養(yǎng)水平的提高D.生產工具的改進
(11)良渚古城距今約5300~4300年。在良渚莫角山西坡出土了L3萬千克碳化稻谷,經換算,這些稻谷
約可以供今天的一個成年男性吃71年。這些稻谷可能屬于()0
A.權貴B.奴隸
C.平民D.地主
(12)玉鉞象征著良渚文明的軍事權力,與玉琮、玉璧一起構成玉器體系的核心,彰顯了特權階級高貴的
身份。這表明此時我國部分地區(qū)()o
A.文明發(fā)展已領先世界B.手工制作技術水平高
C.社會階級分化已產生D.出現(xiàn)燦爛的青銅文明
(13)“沉睡三千年,一醒驚天下?!?022年春晚節(jié)目中,以“三星堆”文化為背景的舞蹈《金面》驚艷四方,
節(jié)目中還原青銅神樹、青銅面具等出土文物造型,部分文物與河南安陽殷墟、山西陶寺遺址、江西
新干遺址等地出土的青銅器有相似之處又各具特色。這些考古發(fā)現(xiàn)()o
A.確定了中華文化的新起源
B.動搖了中原傳統(tǒng)文化的地位
C.印證了多民族國家的形成
D.見證了中華文明多元一體格局
2
(14)梁啟超《飲冰室合集》中說“華夏民族,非一族所成。太古以來,諸族錯居,接觸交通,各去小異而大
同,漸化合以成一族之形,后世所謂諸夏是也?!辈牧戏从车氖牵ǎ?。
A.華夏族是由各民族聚居融合而成
B.漢族是華夏族的前身
C.炎帝和黃帝有很多創(chuàng)造發(fā)明
D.黃帝時期實行禪讓制
(15)“堯知子丹朱之不肖,不足授天下,于是乃權授舜。授舜,則天下得其利而丹朱病;授丹朱,則天下
病而丹朱得其利。堯日:終不以天下之病而利一人。”材料體現(xiàn)的是()。
A.禪讓制B.分封制
C.世襲制D.皇帝制
二、辨析改錯題(正確的畫“V”;錯誤的畫“X”,并在橫線上加以改正)(每題2分,共8分)
(1)根據考古發(fā)現(xiàn),生活在距今約3萬年的北京人已經知道人工取火。()
改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距今約6000年的大汶口文化墓葬顯示當時的氏族成員之間地位平等。()
改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陶寺古城遺址的發(fā)現(xiàn)表明當時黃河中游地區(qū)已經出現(xiàn)了早期國家。()
改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黃帝之后,堯、舜、禹依次成為部落聯(lián)盟首領,當時實行分封制,聯(lián)盟首領傳位給賢德之人。()
改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材料解析題(共32分)
(1)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14分)
材料一
圖1北京人狩獵場景想象圖圖2河姆渡遺址出土的稻谷
材料二新石器時代早期和中期農業(yè)的發(fā)生和初步發(fā)展,為人們提供了較為穩(wěn)定的食物資源,從而促
進了人口的增長和文化的進步……此時的社會,氏族公社制度已經走向繁榮。
——《中國古代史》
①根據“材料一”指出北京人和河姆渡人獲取食物的方式有何不同。(4分)
②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指出原始農業(yè)發(fā)展的影響。(6分)
③綜上所述,你認為農業(yè)生產和社會進步之間有何關系?(4分)
3
(2)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18分)
材料一距今約1萬年,我國南北方都出現(xiàn)了人工栽培的農作物。
----《中國歷史七年級__t■冊(人教版)》
材料二農業(yè)生產最早興起于亞洲,為亞洲文明領先于世界其他地方奠定了物質基礎。考古學家們在
今天伊拉克北部的耶莫地區(qū)發(fā)現(xiàn),在距今約9000年前這里的人們已種植大麥、小麥、小扁豆等農作物,在浙
江河姆渡遺址也發(fā)現(xiàn)了世界上最早的稻谷遺存。
----王靈桂、徐軼杰《亞洲文明的歷史性貢獻與新時代亞洲文明觀的構建》
材料三100多年來,“人是由古猿進化而來”這一觀點已在科學界逐漸得到了認同。……北京人遺址的
發(fā)現(xiàn)和相關考古研究,為合理解釋人類的進化演變提供了充分的科學依據。
1929年,中國青年考古學家賴文中發(fā)現(xiàn)了第一顆完整的“北京人”頭蓋骨。
1936年,考古學家賈蘭坡和隊友們發(fā)現(xiàn)了4個“北京人”頭蓋骨化石。
1937年,抗日戰(zhàn)爭爆發(fā),北京人的挖掘工作被迫中斷。
1941年,珍珠港事件爆發(fā),1927—1937年發(fā)掘出土的全部中國猿人化石在戰(zhàn)爭中丟失。
1949年以后,中國的考古學家在政府的支持下開始對周口店遺址全面挖掘。
1966年,在周口店再次出土一件“北京人”頭蓋骨。
21世紀以來,考古工作者在周口店的發(fā)掘研究工作不斷取得新進展。
——何成剛《史學閱讀與微課設計——中國古代史(上)》
①根據“材料j”,結合所學知識,指出我國“最早的人工栽培的農作物”有哪些。(4分)
②根據“材料二”,指出作者的觀點并結合所學知識舉出相關史實印證作者的觀點。(8分)
③根據北京人遺址的考古進程概括我國考古事業(yè)發(fā)展的特點。(6分)
四、活動與探究題(共15分)
初一某班歷史興趣小組的同學們針對史前人類活動展開了充分的探究。請你與他們一起完成以下
探究。
【探究一尋找證物】
小張同學發(fā)揮想象力,描述了“北京人”的生活:①北京人長相還類似古猿,前額低平、顆骨突出、嘴部前
伸。他們一般居住在山洞里。②白天,男人(暫且稱為人)拿著木棒、各種石器圍捕、砍砸鹿以及其他獵物。
③女人出去采摘,老人和孩子留下來看守火種,他們一般在洞內和洞口各堆設1個火堆,用來照明、取暖和驅
趕野獸。晚上,男人女人各自帶著成果回來。圍著篝火分享食物。
4
有關“北京人”的化石與遺存物(北京人遺址出土)
圖4砍砸器和刮削器圖5鹿骨化石
(1)請你為小張同學的描述尋找證據。(填寫圖序)(5分)
能為描述①提供考古依據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能為描述②提供考古依據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能為描述③提供考古依據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探究二進行解釋】
以下是小李同學搜集的反映河姆渡人、半坡人生產生活的圖片。
(2)仿照示例,對這位同學搜集的圖片進行解釋。(6分)
【示例】河姆渡遺址出土的豬紋陶缽,可以見證河姆渡人會制作陶器。
半地穴式房屋復原圖可以見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河姆渡遺址出土的稻谷可以見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探究三得出結論】
(3)由上述探究可知,我們了解史前社會歷史的重要依據是什么?(4分)
5
第二單元評估檢測題(A卷)
(時間:60分鐘滿分:100分)
一、選擇題(每題3分,共45分)
(1)《史記》記載商紂王封周文王為西伯時,賜他“弓矢斧鉞,使得征伐”;在描繪周武王指揮牧野之戰(zhàn)
時,寫道“左杖黃鉞,右秉白旄(md。)以麾”。據此推測,下圖玉鉞在當時可能是()。
河南偃師二里頭出土的玉鉞
A.最高祭祀權的代表B.高級生產工具
C.軍事統(tǒng)帥權的象征D.諸侯國的徽標
(2)國寶級青銅器宜侯矢(c。)筒(guT)內的銘文,記述了周康王冊封矢為宜地之侯,并賞賜給矢土地、城
邑、人口、香酒、美玉和弓箭等。這些銘文可用來研究()o
A.世襲制的開創(chuàng)B.分封制的實行
C.井田制的廢除D.郡縣制的建立
(3)既然周天子授土授民給諸侯叫做“建國”,諸侯授土授民給卿大夫叫做“立家”,因此對士、庶民而
言,就有“國”與“家”的對立,他們把自己的宗族稱為“家”,只知效忠于“家”,而不知效忠于國。這
表明,分封制()
A.強化了血緣與政治聯(lián)系B.埋下了分裂割據隱患
C.突出了權利與義務統(tǒng)一D.淡化了民眾等級觀念
(4)春秋時期,鄭莊公任用周平王的卿士,兩人互不信任,交換兒子作為人質,史稱“周鄭交質”。這說
明()。
A.分封制穩(wěn)定了政局B.諸侯國間征伐興起
C.天子權威得到了維護D.周王室統(tǒng)治力大減
(5)從春秋到戰(zhàn)國,民族關系出現(xiàn)了重要變化。春秋時期還屬于“四夷”的秦、楚等國,在戰(zhàn)國時期已被
歸為華夏,中原諸國也承認了秦、楚是華夏族的組成部分,與齊、燕、趙、魏、韓并稱為“七雄”,形成七
個地區(qū)性的多民族國家。這表明()。
A.華夏認同觀念得到發(fā)展B.百家爭鳴繁榮局面出現(xiàn)
C.諸侯國之間的矛盾消除D.統(tǒng)一多民族封建國家建立
(6)學習歷史時,要能分辨“描述”與“評價”的區(qū)別。下列句子中,有的是對歷史事實的描述,有的是對
歷史的看法、解釋和評價。下列屬于對歷史的“評價”的是()。
A.春秋戰(zhàn)國的兼并戰(zhàn)爭客觀上有利于民族的交融
B.春秋末期,長江下游的吳國和越國也北上爭霸
C.桂陵之戰(zhàn)、馬陵之戰(zhàn)、長平之戰(zhàn)發(fā)生在戰(zhàn)國時期
D.春秋時期王室衰微、諸侯爭霸,社會政局動蕩
(7)“孝公即位之后,用了商鞅,定了變法之令,把全國的人,都驅到,農戰(zhàn),一途,于是秦國的國勢就驟然
強盛起來了。”由此可見秦國國勢的強盛源于()。
A.建立縣制B.嚴明法度
C.獎勵耕戰(zhàn)D.廢除特權
1
(8)戰(zhàn)國時期的這些農具(見下圖)雖貌不驚人,但其鋒利已經悄無聲息地劃開了一個嶄新的時代。這
里的“鋒利”可以理解為()。
河U南輝縣出土的鐵犁頭河北Z易縣出土的鐵鐮刀河U南輝縣出土的鐵錘
A.較高的生產力水平B.頻繁的兼并戰(zhàn)爭
C.新興的小農經濟D.寬松的社會氛圍
(9)社會轉型是經濟形態(tài)、政治結構、思想意識和社會生活等領域的深刻變化。以下選項中,符合社會
轉型的是()。
A.商鞅變法之后,土地可以自由買賣B.青銅器功能由食器發(fā)展到禮器
C.秦始皇派蒙恬北擊匈奴,修筑長城D.秦末農民起義推翻了秦的暴政
(10)有學者認為“自周之衰,文王、周公勢力之瓦解也,國民之智力成熟于內,政治之紛亂乘之于外……
于是諸子九流各創(chuàng)其學說。”該學者意在說明()o
A.中央集權制度建立B.學術思想蓬勃興起
C.獎勵軍功普遍實施D.官學興起開啟民智
(11)孟子認為,統(tǒng)治者應“取于民有制”“薄其稅斂”,以優(yōu)惠的商業(yè)稅制開放國內市場,加強與其他諸
侯國的經濟往來,然后“民可使富也”。據此可知,孟子主張()。
A.實行重商抑農政策B.關注民生實施仁政
C.得民心才能得天下D.反對戰(zhàn)爭促進交流
(12)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同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相結合。下
列屬于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是()o
A.任人唯親B.空談仁義
C.仁者愛人D.尊卑等級
(13)戰(zhàn)國時期,整個社會處于巨變之中。下列選項中,不能體現(xiàn)這一時期“巨變”的是()o
A.經濟上,廣泛使用牛耕,促進經濟發(fā)展
B.政治上,各國紛紛變法,引發(fā)制度變革
C.思想上,諸子百家爭鳴,帶來思想學術繁榮
D.社會生活安定,人民安居樂業(yè)
(14)歷史學家在研究中國古代某一時期的歷史時,查閱了大量龜甲和獸骨上的文字拓影。他最有可能
研究的是()o
A.商朝歷史B.秦朝歷史
C.唐朝歷史D.宋朝歷史
(15)青銅器的杰出代表——司母戊鼎,因其腹內壁上鑄有“司母戊”三字得名,鼎呈長方形,口長110厘
米、口寬79厘米,壁厚6厘米,連耳高133厘米,重達832.84千克,鼎身雷紋為地,四周浮雕刻出盤
龍及饕餐紋樣。它的出現(xiàn)反映了我國()o
A.青銅器種類豐富,數(shù)量眾多
B.青銅鑄造業(yè)的發(fā)展歷程
C.商周時期青銅制作的高超工藝
D.鼎在我國古代社會中的重要地位
2
二、辨析改錯題(正確的畫“V”;錯誤的畫“X”,并在橫線上加以改正)(每題2分,共8分)
(1)殷墟遺址出土了中原夏商王朝系統(tǒng)的玉禮器和青銅容器,證明了中華文明多元一體的特征。()
改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春秋末期的孫臏著有《孫子兵法》一書,奠定了我國古代軍事理論的基礎。()
改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春秋》中有我國歷史上第一次有確切日期的日食記錄。()
改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中醫(yī)“望、聞、問、切”四法相傳是由戰(zhàn)國時期的扁鵲總結的。()
改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材料解析題(共32分)
(1)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14分)
材料一鐵制農具的使用對耕作方法的改進起很大的促進作用。有了鐵犁鋅(翻土農具),必然要用畜
力來牽引。商鞅變法后,秦國也普遍使用牛耕。畜力與鐵器的結合給精耕細作提供了條件。
—朱紹侯等《中國古代史》
材料二在這一制度下,所有的諸侯都是一個區(qū)域世襲的統(tǒng)治者兼土地主人,他們對周天子有朝覲、納
貢與出兵助征的義務……但在王室的聲威逐漸降低后,諸侯們往往各自為政……所以王室的地位雖然崇
高,但實力并不強大,周天子不過是部族聯(lián)盟的盟主而已。
—李定一《中華史綱》
材料三在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大觀園中,諸子百家熠熠生輝,儒道釋和諧共生。毫不夸張地說,優(yōu)秀
傳統(tǒng)文化在思想上有大智,在科學上有大真,在倫理上有大善,在藝術上有大美。
——高文兵《從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中汲取實現(xiàn)中國夢的精神力量》
①依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指出春秋戰(zhàn)國時期農業(yè)發(fā)展的表現(xiàn)及其影響。(6分)
②“材料二”中“這一制度”指的是什么?依據“材料二”的內容,概括該制度的局限性。(4分)
③根據“材料三”及所學,寫出戰(zhàn)國時期思想領域“熠熠生輝”局面的名稱。你認為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在
我們生活中有哪些體現(xiàn)?(至少寫一項)(4分)
(2)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18分)
材料一衛(wèi)鞅:“治世不一道,便國不法古。故湯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禮而亡。反古者不可非,而循
禮者不足多。”孝公日:“善?!币孕l(wèi)鞅為左庶長,卒定變法之令。
—《史記?商君列傳》
材料二商君一方面極力否認道德教化對人的勸導意義,主張唯有重刑才是禁奸止過的最好辦法。另
一方面又背離了罪刑相應的原則,主張輕罪重刑,甚至罪及無辜。他的這種重刑思想被其后的韓非繼承并
發(fā)展,對中國封建社會的刑法理論和實踐產生了深遠的影響,以至嚴刑峻法、懲辦威嚇構成了中國2000多年
封建社會刑法制度的一個重要特征,給廣大人民帶來了許多苦難。
——周密《商鞅刑罰思想及變法實踐》
①,,孝公,,是哪國國君?材料反映了什么事件?(3分)
3
②假如你是生活在商君變法國的一位農民,你是否支持商君的做法?為什么?(4分)
③如果你是生活在變法國的舊貴族,你會對法令中的哪一條措施最為不滿?理由是什么?(6分)
④結合“材料二”,說明商君屬于戰(zhàn)國時期“諸子百家”中的哪一家?結合材料指出他的這一思想帶來了
哪些影響?(5分)
四、活動與探究題(共15分)
唯物史觀強調人民群眾是歷史的主體,是歷史的創(chuàng)造者。
【民本傳統(tǒng)】
材料一中華文化重視以人為本。西周時期,周公提出“敬天保民”的思想;春秋戰(zhàn)國時期,管子提出君
主治理國家要順應民意,孔子、孟子也提出了一系列的民本思想主張。這些思想在一定程度上轉化為政治
實踐,如西漢初期和唐朝前期實施的一系列政策,對推動中國歷史發(fā)展起到了積極作用。
----白壽彝《中國通史》
【人民智慧】
材料二李冰設計的工程絕妙天工,不僅能自動調節(jié)水量,還可以自動分沙排沙……中國2200年前就
解決了水利工程的排泥沙問題,外國工程界直到20世紀30年代才總結出來呢!
——李源、向大濟《歷史建筑之謎》
【人民至上】
材料三我國是工人階級領導的、以工農聯(lián)盟為基礎的人民民主專政的社會主義國家,國家一切權力
屬于人民。必須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發(fā)展道路,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有機
統(tǒng)一,堅持人民主體地位,充分體現(xiàn)人民意志、保障人民權益、激發(fā)人民創(chuàng)造活力。
——習近平在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
(1)根據“材料一”概括民本思想的主要內涵。并結合所學知識分別概述孔子、孟子提出的民本思想主
張。(8分)
(2)“材料二”中“工程”指的是什么?依據“材料二”內容,指出該工程的作用。(3分)
(3)綜合上述材料,談談你的感悟。(4分)
4
第二單元評估檢測題(B卷)
(時間:60分鐘滿分:100分)
一、選擇題(每題3分,共45分)
(1)中國古代儒家經典《禮記》中記載:“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選賢與能,……是謂大同。今大道既隱,
天下為家,……是謂小康。”材料中的“天下為家”是指()。
A.天下為大家所共有B.天下處處可以為家
C.天下一家和睦團結D.天下為一家所私有
(2)周師率350乘戎車布陣,商紂王也率軍隊前來抵抗。武王先讓太師呂尚即姜子牙和百夫長與商朝
軍隊單車挑戰(zhàn),然后親率精銳部隊沖擊商朝的軍隊,使商軍大潰而逃。商紂王在敗兵之后逃回都
城,登上鹿臺自焚而死。材料反映的戰(zhàn)役是()。
A.涿鹿之戰(zhàn)B.阪泉之戰(zhàn)
C.牧野之戰(zhàn)D.長平之戰(zhàn)
(3)國家建立后面臨的嚴峻現(xiàn)實是如何管理廣大地區(qū),鞏固統(tǒng)治。西周時期,周王實行了一種新的制度
以加強對全國的控制,這種制度是()。
A.禪讓制B.奴隸制
C.世襲制D.分封制
(4)春秋時期,統(tǒng)治者開始禁止殺牛祭祀宗廟;戰(zhàn)國時期,秦國規(guī)定“盜牛者加(枷刑)”。統(tǒng)治者對牛的
重視源于()o
A.戰(zhàn)爭的需要B.交通的發(fā)展
C.牛耕的使用D.祭祀的出現(xiàn)
(5)《左傳》中有“楚子問鼎之大小輕重”的記載,《戰(zhàn)國策》等書也有“齊、秦等國試圖從周天子手中奪
鼎”的記錄。上述記載折射出春秋戰(zhàn)國時期()。
A.青銅器具異常珍貴B.周王室的權威動搖
C.諸侯紛爭局面形成D.諸侯之間的攻伐兼并
(6)《管子?小匡》中有“東夷、西戎、南蠻、北狄、中國諸侯”并舉的記述,并認為華夏(“中國”)居中,為
五方的核心,“五方之民”共“天下”。這一記述反映出()o
A.百家爭鳴的盛況B.傳統(tǒng)秩序遭到破壞
C.華夏認同的增強D.社會矛盾不斷激化
(7)近代學者梁啟超在《中國六大政治家》中,將商鞅列為中國歷史上最偉大的政治家之一。下列有關
商鞅變法的措施中,直接推動秦國向封建國家轉變的是()o
A.國家承認土地私有,允許自由買賣B.獎勵耕戰(zhàn)
C.廢除沒有軍功的舊貴族特權D.建立縣制
(8)《史記?河渠書》記載:“蜀守冰鑿離堆,辟沫水之害,穿二江成都之中。此渠皆可行舟,有余則用溉
浸,百姓享其利?!贝擞涊d所描繪的工程是()。
A.靈渠B.都江堰
C.大運河D.長城
1
(9)時至今日,人類文明的發(fā)展大致經歷了以下歷程:石器時代、青銅時代、鐵器時代、蒸汽時代、電氣時
代、原子時代、信息時代。這種劃分時代的方法是()。
A.用最具代表性的生產工具來代表一個時代
B.根據當時的社會主要矛盾來劃分各個時代
C.將各時代的先進思想作為劃分時代的標準
D.把社會制度的變革當作劃分各時代的標準
(10)“論至德者不和于俗,成大功者不謀于眾。是以圣人茍可以強國,不法其故;茍可以利民,不循其
禮?!边@段話蘊含了()。
A.賞罰分明的理念B.無為而治的觀念
C.為政以德的思想D.變革進取的精神
(11)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指出:“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發(fā)展教育,加快建設高質量教育體系,發(fā)展素質教育,
促進教育公平。”孔子的下列觀點中,最能體現(xiàn)“教育公平”的是()。
A.因材施教B.有教無類
C.以德治國D.仁者愛人
(12)道家從“法自然”的高度,反對戰(zhàn)爭,主張“圣人無常心,以百姓心為心”的無為而治。墨家主張在
“天”面前,君主和民眾是平等的,讓有才能的人參政、議政,珍惜民力。據此可知,這兩種主
張()。
A.體現(xiàn)了新興地主階級的訴求B.具有樸素的民本思想
C.勇于突破禮制的束縛D.適應了諸侯爭霸戰(zhàn)爭的需要
(13)北京冬奧會的火種燈以“中華第一燈”一西漢長信宮燈為靈感,火種臺的造型設計也借用傳統(tǒng)青
銅禮器一何尊。這些設計體現(xiàn)了設計者的()。
HII
火種燈火種臺
A.道路自信B.理論自信
C.制度自信D.文化自信
(14)追求極致和品質的“工匠精神”是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之一,“司母戊鼎”和“四羊方尊”反映了商朝
發(fā)達的()技術。
A.石器制作B.陶瓷生產
C.木工雕刻D.青銅冶煉
(15)斯塔夫里阿諾斯在《全球通史》中是這樣描述中國“第一個王朝”的:興起于黃河流域北部,那時,
中國人已經學會織造絲帛,發(fā)明了他們獨特的文字系統(tǒng),掌握了制造美觀的陶器和青銅器的技術
……依材料推斷,作者認為的中國“第一個王朝”應是()。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深入理解備考要素福建事業(yè)單位考試試題及答案
- 2025年國際金融理財師考試心態(tài)調整試題及答案
- 2024年掌握項目執(zhí)行與控制試題及答案
- 項目溝通渠道的試題及答案
- 2024年微生物學原理及應用試題及答案
- 招聘輔導員考試中的學科知識與實踐結合探討試題及答案
- 常用花材運用技巧的試題及答案
- 臨床微生物檢驗的流程與注意事項試題及答案
- 探討微生物檢驗實踐中的挑戰(zhàn)與試題及答案
- 客運站環(huán)境保護考核試卷
- 無脊椎動物的特征和分類
- 電纜敷設培訓課件
- 植被恢復安全施工方案
- 2024年員工考勤表(通用版)
- 2024年高考作文熱點新聞素材積累與運用
- 《公共裝置藝術》課件
- 個稅贍養(yǎng)老人專項扣除協(xié)定書
- 消化道畸形課件
- 自來水過戶轉讓協(xié)議
- 精神科診療常規(guī)及技術操作規(guī)范
- 2023年湖北高中學業(yè)水平合格性考試生物試卷真題(含答案詳解)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