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工商管理學院:顏安管理學《管理學原理》第一部分主要參考資料《管理學原理》(第五版)(美)斯蒂芬·P·羅賓斯等,東北財經大學出版社,2005.《管理學原理與實踐》(第7版)(美)斯蒂芬·P·羅賓斯等,機械工業(yè)出版社,2010.《管理學》(第12版)(美)哈羅德·孔茨,經濟科學出版社,2008.《管理學——現代的觀點》,芮明杰主編,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管理:任務、責任、實踐》(美)彼得·德魯克,華夏出版社,2008.《卓有成效的管理者》(美)彼得·德魯克,機械工業(yè)出版社,2009.《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美)史蒂芬·柯維,中國青年出版社,2004.《第五項修煉——學習型組織的藝術與實務》(美)彼得·圣吉,上海三聯書店,2004.《水煮三國》成君憶著,中信出版社,2003.《管理學原理》第一部分第一章:概論(一)、管理的概念管理的歷史由來已久,有集體勞動,就有管理。
馬克思指出:“一切規(guī)模較大的直接社會勞動或共同勞動,都或多或少地需要指揮,以協(xié)調個人的活動,并執(zhí)行生產總體的運動--不同于這一總體的獨立器官的運動--所產生的各種一般職能。一個單獨的提琴手是自己指揮自己,一個樂隊就需要一個樂隊指揮?!币?、管理的概念和職能《管理學原理》第一部分H?
孔茨:“管理是引導人力和物質資源進入動態(tài)的組織,以達到這些組織的目標,亦即使服務對象獲得滿意,并且使服務的提供者亦獲得一種高度的士氣和成就感?!盝?H?
唐納利:“管理就是由一個或更多的人來協(xié)調他人的活動,以便收到個人單獨活動所不能收到的效果而進行的各種活動?!蔽鞣綄W者對管理的解釋:法約爾:“管理,就是實行計劃、組織、指揮、協(xié)調和控制?!痹谶@里,法約爾是用管理的職能,即管理的工作內容來解釋管理的。他所提出的管理職能經過近百年的研究和實踐證明,基本上仍是正確的?!豆芾韺W原理》第一部分我國管理學界居于主流地位的觀點都強調管理的職能。周健臨教授:“管理是對組織的人力、財金、物質及信息資源,通過計劃和決策、組織、
領導和控制等一系列過程,來有效地達成組織的目標。”楊文士教授:“管理是指一定組織中的管理者,通過實施計劃、組織、人員配備、指導和
領導、控制等職能來協(xié)調他人的活動,使別人同自己一起實現既定的目標的活動過程?!薄豆芾韺W原理》第一部分由上述定義可看出:1、管理是一個過程。我們所研究的管理,是二人以上集體勞動中的管理。2、管理是一切社會組織(包括工商企業(yè)、政府機關、學校、醫(yī)院、社會團體等)所不可缺少的活動。3、管理是一切組織各個層次的管理人員都必須進行的活動。其目的是為了實現組織的目標。4、管理的作用在于充分利用組織現有的各類資源,如人力、物力、財力、時間、信息、技術等,取得盡可能好的效果,實現預期的目標。管理的有效性是指目標的實現;
管理的高效益是指以最小的資源投入去實
現目標?!豆芾韺W原理》第一部分
在我國管理學的發(fā)展過程中,管理學主要是指組織機構的管理職能,如計劃或戰(zhàn)略、決策、組織、控制、領導、激勵、人事、創(chuàng)新、協(xié)調和組織的發(fā)展等。從管理職能的角度研究管理學,是管理過程(或職能)學派的主要思想。
早期著名的管理學家,法國的亨利
?法約爾以及美國的哈羅德?孔茨等,都是管理過程學派的杰出代表人物。(二)、管理的職能
管理的職能是指管理應包括的工作內容。最早研究管理職能的學者是法國的法約爾。他根據自己經營管理大型企業(yè)的實踐經驗,提出管理有5個職能,即計劃、組織、指揮、協(xié)調和控制。《管理學原理》第一部分年份計劃組織指揮協(xié)調控制激勵人事溝通決策創(chuàng)新職能劃分學者1916法約爾1934戴維斯1937古力克1947布朗1947布雷克1949厄威克1951紐曼1955孔茨和奧唐奈1964艾倫1964梅西1964米1966??怂?970海曼和斯科特1972特里西方管理學者對管理職能劃分各種觀點《管理學原理》第一部分
目前最為盛行的管理學教材也只是把管理過程(managementprocesses)的活動簡化為4項,即:計劃、組織、領導和控制(羅賓斯)決定需要做什么工作,怎么做、誰去做定義目標、制定戰(zhàn)略、建構層級計劃并協(xié)調活動計劃組織領導控制指導、激勵相關人員并解決沖突監(jiān)督活動,確保能夠按計劃實施實現組織既定目標《管理學原理》第一部分
雖然職能學說目前仍然占據較為主導的地位,但隨著管理學研究的不斷發(fā)展,出現了許多新的觀點。例如,芮明杰教授提出:“管理職能之說不過是管理分工后的產物,不能用分工來割裂它們之間的內在聯系?!薄肮芾硎菍M織的資源進行有效整合以達成組織既定目標與責任的動態(tài)創(chuàng)造性活動。計劃、組織、指揮、協(xié)調和控制等行為活動是有效整合資源所必須的活動。故而它們可以歸入管理的范疇之內,但它們又僅僅是幫助有效整合資源的部分手段或方式,因而它們本身并不等于管理,管理的核心在于對現實資源的有效整合?!薄豆芾韺W原理》第一部分二、現代管理學的學科體系
管理學首先面對的是組織的類別問題。組織的管理包括了對企業(yè)組織和非營利性組織的管理。一般來說,管理學更多地研究營利性組織的管理問題。
管理學是在管理實踐活動的基礎上形成的一系列管理原理、原則、形式、方法、制度等的概括和反映。學習和運用管理學知識,是為了加強和改善各類組織的管理。
管理學是一門跨學科的邊緣學科和應用學科。它融合了社會科學領域的社會學、心理學、行為科學、人類學、政治學、經濟學等學科的知識和自然科學領域的數學、統(tǒng)計學、計算機與信息科學等學科的知識?!豆芾韺W原理》第一部分管理學(第一層次)基礎企業(yè)管理學學校管理學醫(yī)院管理學行政管理學軍隊管理學(第二層次)管理學工業(yè)企業(yè)管理學商業(yè)企業(yè)管理學運輸企業(yè)管理學旅游企業(yè)管理學銀行企業(yè)(第三層次)
管理學機械工業(yè)企業(yè)
管理學冶金工業(yè)企業(yè)
管理學電子工業(yè)企業(yè)
管理學紡織工業(yè)企業(yè)
管理學航空工業(yè)企業(yè)(第四層次)《管理學原理》第一部分(一)、古典管理理論
公認的古典管理理論包括科學管理理論、古典組織理論和行政組織理論等三部分。1、科學管理理論
由美國人F.W.泰勒及其追隨者創(chuàng)立。泰勒在1911年出版了《科學管理原理》一書,標志著這一理論的最終形成。企業(yè)從此由傳統(tǒng)(經驗)管理階段進入科學管理階段,泰勒被后人尊稱為“科學管理之父”。第二章:管理理論的形成與發(fā)展《管理學原理》第一部分泰勒的生平:1856年,出生于賓州的杰曼頓;1875年,從哈佛大學退學;同年到費城的一水壓工廠當模型工和機工學徒;1878年,學徒期滿,轉到費城米德維爾工廠當一名普通工人;1884年,上升為總工程師(并于1883年獲得機械工程學位);1890年,離開米德維爾工廠到一家制造業(yè)公司任總經理;1893年,辭職,帶著對那些“只顧賺錢,而對科學管理毫無興趣”的金融家們的蔑視;1893-1898年,成為一名從事顧問工作的管理工程師;1898-1901年,受雇于伯利恒鋼鐵公司(探試設立職能工長制的可能性,并進行“搬運生鐵實驗”;1903年,出書《車間管理》;1906年,擔任美國機械工程師協(xié)會主席;1909-1914年,陸續(xù)在哈佛講學;1910年,東部鐵路運費案,布蘭代斯運用他的思想進行辯護;1911-1912年,沃特敦兵工廠與國會調查;1911年,出版《科學管理原理》;1915年去世?!豆芾韺W原理》第一部分研究起點:工人中普遍存在的“磨洋工”現象。無意磨洋工:人的懶散的天性和脾性引起有意磨洋工:對策:鼓勵或迫使工人達到生產指標很難有對策,原因:①加速工作會使大批工人失去工作(“勞動總額不變”理論;)②落后的管理制度(日工資制或小時工資制度以及計件工資制度均存在缺陷);③襲用了世代相傳單憑經驗的工作方法。應該在勞資雙方之間發(fā)起一場“心理革命”。雙方是合作而非對抗。將放眼于未來。進行科學管理:時間研究和動作研究,使工作行為合理化科學化,至少使計件工資制度建立在科學基礎之上。建立“差別計件工資制度”;并進行試驗,以推廣其先進做法。泰勒的提出科學管理思想之思路《管理學原理》第一部分
科學管理理論開始于勞動效率的研究,旨在尋求提高效率的一種“最好的方式”,其主要內容為:(1)工作方法的標準化(2)工作時間的標準化(3)挑選和培訓工人(4)實行“差別計件工資制”(5)明確劃分計劃職能與作業(yè)職能《管理學原理》第一部分
泰勒主要是研究企業(yè)最基層的工作。但后來他提出了科學管理的實質,則已上升為管理哲學或理論。這一理論的指導思想是勞資合作,鼓吹雇員和雇主二者利益的一致性。要做到這一點,必須來一場“完全的思想革命”,這正是泰勒所說的科學管理的實質。(1)勞資雙方都不再把注意力放在盈余分配上,而轉向增加盈余的數量上。(2)勞資雙方都必須承認,對企業(yè)內一切事情,要用準確的科學研究和知識來代替舊式的個人判斷或經驗,這包括每項工作的方法和完成每項工作所需的時間。泰勒實行的工作方法標準化、工作時間標準化、科學地挑選和培訓工人等,后來發(fā)展為“工業(yè)工程”的主要內容?!豆芾韺W原理》第一部分泰勒其他觀點及其追隨者其他觀點:頭等工人(身體和精神均勝任);對工會的看法(從理論上說工會是好的,但實際上缺乏公開改善經濟制度的表現。工會的哲理和科學管理的哲理是水火不相容的。)追隨者:甘特;吉爾布雷思夫婦;庫克。《管理學原理》第一部分對泰勒科學管理理論的評價貢獻(1)在管理中提倡科學方法和他本人的科學實踐精神(2)創(chuàng)造和發(fā)展了一系列有助于改善管理的技術和方法局限(1)對工人有錯誤的看法,假定其為“經濟人”(2)不重視人群社會的因素(3)沒有解決企業(yè)作為一個整體該如何管理的問題(關注操作過程和計劃及現場管理)《管理學原理》第一部分案例:聯合郵包服務公司的科學管理
聯合郵包服務公司(UPS)雇傭了15萬員工,平均每天將900萬個包裹發(fā)送到美國各地和180個國家。為了實現他們的宗旨,“在郵運業(yè)中辦理最快捷的運送”,UPS的管理當局系統(tǒng)地培訓他們的員工,使他們以盡可能高的效率從事工作。讓我們以送貨司機的工作為例,介紹一下他們的管理風格。
UPS的工業(yè)工程師們對每一位司機的行駛路線進行了時間研究,并對每種送貨、暫停和取貨活動都設立了標準。這些工程師們記錄了紅燈、通行、按門鈴、穿院子、上樓梯、中間休息喝咖啡時間,甚至上廁所時間,將這些數據輸入計算機中,從而給出每一位司機每天中工作的詳細時間標準。為了完成每天取送130件包裹的目標,司機們必須嚴格遵循工程師設定的程序。當他們接近發(fā)送站時,他們松開安全帶,按喇叭,關發(fā)動機,拉起緊急制動,把變速器推到1檔上,為送貨車完畢的啟動離開作好準備,這一系列動作嚴絲合縫。然后,司機從駕駛室出溜到地面上,右臂夾著文件夾,左手拿著包裹,右手拿著車鑰匙。他們看一眼包裹上的地址把他記在腦子里,然后以每秒3英尺的速度快步跑到顧客的門前,先敲一下門以免浪費時間找門鈴。送完貨后,他們回到卡車上的路途中完成登錄工作。這種刻板的時間表是不是看起來有點繁瑣?也許是,它真能帶來高效率嗎?毫無疑問!生產率專家公認,UPS是世界上效率最高的公司之一。舉例來說吧,聯邦快遞公司平均每人每天不過取送80件包裹,而UPS卻是130件。在提高效率方面的不懈努力,看來對UPS的凈利潤產生發(fā)積極的影響。雖然這是一家未上市的公司,但人們普遍認為它是一家獲利豐厚的公司?!豆芾韺W原理》第一部分2、古典組織理論
由法國人H.法約爾創(chuàng)立的管理理論。其代表著作《工業(yè)管理與一般管理》發(fā)表于1916年。法約爾以整個企業(yè)為研究對象,提出了企業(yè)管理職能和管理原則。并認為這些理論也選用于其它組織。法約爾被譽為“現代經營管理之父”。《管理學原理》第一部分法約爾(HenriFayol)生平
亨利?法約爾(1841-1925),法國人,1860年從礦業(yè)學校畢業(yè),同時進入科芒特里—富香博公司(采煤和鑄鐵聯營公司)。從1866年開始一直擔任管理職務。1888年被任命為公司總經理。他一生中寫了很多著作.其內容包括采礦、地質、教育和管理等等。特別是他在管理領域的貢獻,使他受到后人的矚目,法約爾一直從事領導工作,他把企業(yè)作為一個整體來研究,他的代表作是《工業(yè)管理和一般管理》?!豆芾韺W原理》第一部分企業(yè)活動與管理的職能:(1)技術活動(生產、制造)(2)商業(yè)活動(采購、銷售)(3)財務活動(籌集和最適當地利用資本)(4)安全活動(保護財產和人員)(5)會計活動(財產清點、成本、統(tǒng)計等)(6)管理活動(計劃、組織、指揮、協(xié)調和控制)
法約爾是用管理的職能來解釋管理,認為“管理,就是實行計劃、組織、指揮、協(xié)調和控制”《管理學原理》第一部分管理的一般原則:(1)勞動分工(divisionofwork):專業(yè)化分工可提高效率(2)權力與責任(authorityandresponsibility):“指揮他人的權以及促使他人服從的力”;行使權力時須承擔相應的責任。區(qū)分了職務權利和個人權力(3)紀律(discipline):對協(xié)定(服從、勤勉、積極、舉止和尊敬等)的尊重(4)統(tǒng)一指揮(unityofcommand):組織內每個人只服從一個上級及其命令(5)統(tǒng)一領導(unityofdirection):目標相同的活動,一個計劃、一個領導《管理學原理》第一部分(9)等級制度(scalarchain):請示、匯報逐級進行;同級溝通用跳板,但事后須向各自的上級匯報(10)秩序(order):“有地方放置每件東西,而每件東西都必須放在該放置的地方;有職位安排每個人,而每個人都安排在應安排的職位上”(6)個人利益服從整體利益(subordinationofindividualtogeneralinterest)(7)報酬(remuneration):成績、效率優(yōu)良者合適的獎勵但獎勵不能取代優(yōu)良的管理(8)集中(centralization):適當的集權與分權《管理學原理》第一部分(11)公平(equity):由“善意和公道”而產生公平。(12)人員穩(wěn)定(stabilityoftenure):盡可能降低人員的流動率,特別是管理人員。因培養(yǎng)一個人勝任目前的工作需要時間和金錢(13)首創(chuàng)精神(initiative):領導者需要有首創(chuàng)精神,同時鼓勵全體員工發(fā)揮他們的首創(chuàng)精神。(14)合作精神(cooperation):在組織內要形成團結、和諧和協(xié)作的氣氛《管理學原理》第一部分管理教育問題,:(1)身體的(健康、精力、風度)(2)智力的(理解與學習能力、判斷力、思維活躍、適應能力)(3)精神的(干勁、堅定、樂于負責、首創(chuàng)精神、忠誠)(4)教育的(5)技術的(6)經驗
法約爾認為缺少管理教育的真正原因是缺乏管理理論,而他的研究正是建立一種管理理論的嘗試。
法約爾詳細研究了企業(yè)各級人員應具備的素質,例如,主管人員的素質包括:《管理學原理》第一部分對法約爾一般管理理論的評價貢獻(1)為管理科學提供了一整套科學的理論框架(2)管理的一般性(普遍適用性)缺陷(1)管理原則過于僵硬(2)也認為工人是經濟人《管理學原理》第一部分3、行政組織理論
由德國人M.韋伯創(chuàng)立的管理學派。其代表作為《社會和經濟組織的理論》。該理論力圖為新興資本主義企業(yè)提供一種高效率的、符合理性的管理組織結構。韋伯被譽為“組織理論之父”。MaxWeber(1864—1920),是一名德國社會學家,在19世紀早期的論著中,韋伯建立了一種職權結構理論,他所描述的組織活動建立在職權關系的基礎上。韋伯所描述的理想組織模式被稱為科層制(bureaucracy)??茖又企w現了勞動分工原則,它有著明確定義的層級和詳細的規(guī)章制度,具有非個性特征?!豆芾韺W原理》第一部分理想的行政組織勞動分工把各種工作分解成簡單、常規(guī)化、并且明確的任務,明確規(guī)定每個人的權力和責任。權力體系各種公職或職位按權力等級排列,上一級的人指揮和控制下一級。正規(guī)選擇根據通過教育和訓練所獲得的技術資格或通過正式考試來挑選組織中的所有成員。規(guī)章制度制定明確的規(guī)章制度以規(guī)范管理者和員工的行為,確保統(tǒng)一性。非個性化組織的規(guī)章制度是組織中的每個人都必須遵守的,它不受個人情感和個人背景的影響。職業(yè)導向組織中的管理者是專業(yè)公職人員,而不是該組織的所有者,他們領取固定的薪金,并在組織中謀求他們的發(fā)展。
行政組織理論的核心是“理想的行政組織形式”。所謂“行政組織形式”,是指一種能預見組織成員活動、保證實現組織目標的組織形式?!豆芾韺W原理》第一部分
韋伯闡述了理性化、法律化權力的基本范疇,設計了行政組織的結構,并強調以下幾點:(1)每個組織都要有一個明確規(guī)定的職位等級制結構,每個職位都有明確規(guī)定的權責范圍;(2)每個組織中,只有最高領導人因專有(生產和管理資料)、選舉或繼承而獲得其掌權的地位,其他管理人員都實行委任制和自由合同制;(3)管理人員是專職的,并有明確的升遷制度;(4)經營權與所有權分離,即管理者應當同生產資料的所有權相分離,同時管理者執(zhí)行職務的地點應同他們的生活場所相應地分開。
韋伯認為,這樣的行政組織模式可以改變那個時期多數組織中所存在的權責不分、非效率以及濫用職權等現象,原則上適合于各類組織,從純技術觀點看,最符合理性原則,能獲得最高效率?!豆芾韺W原理》第一部分古典管理理論的特征三種古典管理理論對待雇員的看法:(1)都認為財產最重要,私有財產神圣不可侵犯;(2)人是“經濟人”;(3)勞資雙方的利益在根本上是一致的;(4)都按照后來D.麥格里戈的“X理論”來看待雇員?!豆芾韺W原理》第一部分三種古典管理理論對待組織的看法:(1)都只研究組織內部的管理問題;(2)認為在管理中存在一種適用于一切情況的“最好方式”;(3)都強調勞動分工、管理專業(yè)化、建立等級制度、明確權責、嚴格紀律和規(guī)章制度等;(4)都強調穩(wěn)定,不重視變革?!豆芾韺W原理》第一部分(二)、行為科學理論
行為科學理論——人際關系理論,是在上個世紀20年代,由美國人E.梅奧和F.J.羅特利斯伯格等創(chuàng)立。其特點是將社會學、心理學等引進企業(yè)管理的研究領域,特別重視人的因素,主張調節(jié)企業(yè)中的人際關系,以提高生產率。
行為科學學派強調通過科學研究來形成關于組織中人的行為理論,并要求能據此指導管理者的管理實踐。他們運用心理學、社會學等學科知識,從個人、群體及組織的各個方面來分析人的工作行為。不僅關心人的需求、動機和激勵因素,而且研究環(huán)境的壓力、溝通、組織變革、領導方式等。其最終目的是要形成管理者能據此評價各種情境并采取合適行為的科學理論。
行為管理思想的特點在于改變了人們對管理的思考方法,它把人看作是寶貴的資源,強調從人的作用、需求、動機、相互關系和社會環(huán)境等方面研究對管理活動的影響,研究如何處理好人與人間的關系、做好人的工作、協(xié)調人的目標、激勵人的主動性和積極性,以提高工作效率?!豆芾韺W原理》第一部分1、早期行為學家雨果·芒斯特伯格(HugoMunsterberg,1863——1916)
德國的著名學者、心理學家、工業(yè)心理學的創(chuàng)始人芒斯特伯格(HugoMunsterberg,1863~1916)在他1912年發(fā)表的《心理學與工業(yè)效率》一書中提出了將心理學應用于工業(yè)生產領域的原理與原則,創(chuàng)造性的提出通過創(chuàng)造心理條件來提高生產效率的觀點。這一觀點的提出,為今后行為科學和管理科學的相互結合發(fā)展奠定了基礎。(1)完形心理學。置于整體環(huán)境來考察個人的行為。“我們只有在團體組織之中才能發(fā)現真正的人。個人的潛能在被團體生活釋放出來之前,始終是一種潛能。人只有通過團體才能發(fā)現自己真正的品性,得到自己真正的自由?!泵穵W說過,工人的問題不能只用任何一種因素來解釋,而必須置于他叫作“整個情況的心理學”之中加以探討。(2)矛盾沖突的解決辦法:一方自愿讓步;沖突直至一方戰(zhàn)勝另外一方;妥協(xié);合作。瑪麗·福萊特(MaryFollett,1968——1933)《管理學原理》第一部分2、梅奧(EltonMayo,1880——1949)和霍桑試驗
梅奧:1880年生于澳大利亞的阿德來得。曾獲邏輯和哲學碩士學位,后又學習醫(yī)學,進行精神病理學研究。1911~1919年在澳大利亞的昆士蘭大學任邏輯學、倫理學、哲學課程教學。早期用心理治療的方式治愈了“一戰(zhàn)”中受到戰(zhàn)爭創(chuàng)傷而致聾的士兵的耳聾疾病。1926年任哈佛大學工商管理學院副教授。有關霍桑實驗的總結主要集中在他的兩本書《工業(yè)文明中的人類問題》(1933)和《工業(yè)文明中的社會問題》(1945)?!豆芾韺W原理》第一部分霍桑工廠
1920s,西方電器公司在芝加哥郊外的霍桑工廠有25000名職工,生產電話機、電器設備工作環(huán)境、物質條件好(工資、獎金、福利)安置了娛樂設施建立了醫(yī)療制度和養(yǎng)老金制度但工人的勞動熱情不高,甚至常有怨言《管理學原理》第一部分霍桑試驗的四個階段一、照明階段(1924~1927年)
由美國科學院主持:照明試驗(24燭光
10燭光
3燭光
0.06燭光)縮短工作周、工作日的長度增加休息時間(上午10點和下午2點各5分鐘)改變工資制度(集體計件制
個人計件制)改變福利(休息時間供應咖啡、點心)結論:所有措施與生產效率之間沒有必然聯系?!豆芾韺W原理》第一部分二、繼電器試驗階段(1927~1928)由梅奧主持:五種假設:
(1)改善物質條件,導致產量增加(2)安排工間休息,縮短工作日,有利于解除或減輕疲勞(3)工間休息可減少工作的單調性(4)個人計件工資制和集體計件工資制的促進作用(5)改變監(jiān)督和控制方式能改善人際關系,從而能改進工人的工作態(tài)度其中(5)成為進一步研究的重點。這是整個試驗的轉折點?!豆芾韺W原理》第一部分三、大規(guī)模訪問交談階段(1928~1931年)在實驗基礎上進一步在全公司范圍內進行訪問和調查,達二萬多人次四、接線板接線工作室試驗階段(1931~1932年)重要發(fā)現:大部分成員自行限制產量工人對不同級別上司有不同態(tài)度成員中存在小派系?!豆芾韺W原理》第一部分梅奧的《工業(yè)文明中的人類問題》(1)人的行為與人的情感有密切關系。(3)企業(yè)中存在正式組織,又存在非正式組織。非正式組織的規(guī)范控制著每個工人的產出。(4)金錢不是決定產出的唯一因素,群體規(guī)范、士氣和安全感對產出的影響更大。(2)社會關系對個體的行為有重大影響?!豆芾韺W原理》第一部分
巴納德認為,非正式組織不屬于正式組織的一部分,它沒有正式的結構,而且常常并不能自覺地認識到共同的目的,而是通過同工作有關的接觸而產生的,并因而確立了一定的態(tài)度、習慣和規(guī)范。三種作用:一是信息交流;二是通過對協(xié)作意愿的調節(jié),維持正式組織內部的調節(jié);三是維護個人品德和自尊心的感覺。
《管理學原理》第一部分行為科學理論的主要觀點:(1)人是“社會人”,而非單純的“經濟人”;(2)企業(yè)中存在正式組織,又存在“非正式組織”,即由共同的興趣、感情等因素自然形成的無形團體;(3)新型的領導能力在于以人為中心的管理。領導應善于傾聽和與職工溝通,使正式組織的經濟需求和非正式組織的社會需求之間保持平衡,通過提高職工的滿足度來提高士氣和生產率;《管理學原理》第一部分
在人際關系理論之后,西方從事這方面研究的學者大量涌現。行為科學理論在后期的發(fā)展主要集中在四個領域:(1)有關人的需求、動機和激勵問題,代表理論有
A.H.馬斯洛的“需求層次理論”等;(2)同管理有關的“人性”問題,代表理論有D.麥格里戈的“X理論-Y理論”等;(3)企業(yè)的領導方式問題,代表理論有R.R.布萊克和J.S.穆頓的“管理方格”等;(4)企業(yè)中的“非正式組織”及人際關系問題,代表理論有K.盧因的“團體力學理論”?!豆芾韺W原理》第一部分(三)、現代管理理論(一)系統(tǒng)學派的管理理論分為社會系統(tǒng)學派和系統(tǒng)管理學派。代表人物:C.I.巴納德(社會系統(tǒng)學派的奠基人。曾長期擔任美國新澤西州貝爾電話公司總經理職務)
F.E.卡斯特和J.E.羅森茨維克(系統(tǒng)管理學派)代表作:C.I.巴納德,《經理人員的職能》,1938年;
F.E.卡斯特和J.E.羅森茨維克,《組織與管理:系統(tǒng)與權變的方法》,1973年《管理學原理》第一部分主要觀點:
1.從社會學的角度來研究管理問題,把企業(yè)組織及其成員的相互關系看成是一種協(xié)作的社會系統(tǒng)。
2.組織的存在和發(fā)展必須具備三個條件:明確的目標協(xié)作的意愿良好的信息溝通
3.組織中經理人員是最為重要的因素。其主要職能是:制訂并維持一個信息系統(tǒng)使組織中的每個人都能作出貢獻闡明并確定本企業(yè)的目標
4.非正式組織的活動對正式組織具有雙重作用可能對組織的效率有利可能對組織產生不利影響系統(tǒng)觀點(整體性、相關性、目的性、環(huán)境適應性)《管理學原理》第一部分(二)決策學派的管理理論代表人物:H.A.西蒙和
J.G.馬奇(他們原屬于社會系統(tǒng)學派,后因致力于決策理論、運籌學、計算機在管理中的應用等的研究,取得豐碩成果,因而另成一派。)代表作:H.A.西蒙,《管理決策新科學》,1960年;
H.A.西蒙和J.G.馬奇,《組織》,1958年;主要觀點:管理就是決策(決策分類,決策過程);管理研究的對象是決策而不是作業(yè),若決策錯誤,
則生產率愈高,損失愈大。《管理學原理》第一部分(三)經驗學派的管理理論代表人物:P.F.德魯克和
E.戴爾代表作:P.F.德魯克
,《管理的實踐》,1954年;
《管理:任務,責任,實踐》,1973年;
E.戴爾,《偉大的組織者》,1960年。主要觀點:研究管理的經驗,(1)直接傳授給實際工作者,領悟后自覺運用;(2)將經驗上升為理論。經驗學派在管理的組織職能、組織結構設計、領導方法等方面有深入的研究,德魯克還是目標管理這一現代化管理方法的倡導者?!豆芾韺W原理》第一部分(四)權變學派的管理理論代表人物:在管理的組織結構方面:T.伯恩斯、
J.伍德沃德
在人性論方面:J.J.莫爾斯和
J.W.洛希代表作:J.J.莫爾斯
和
J.W.洛希,
《組織及其成員:權變法》,1974年;
主要觀點:權變即權宜應變,要根據企業(yè)所處的內外條件隨機應變。沒有什么普遍適用的所謂“最好的”管理理論和方法。特別重視對組織外部環(huán)境和內部條件的研究,要求從實際出發(fā),具體情況具體分析,在此基礎上選用適當的管理模式和方法?!豆芾韺W原理》第一部分(五)管理科學學派的管理理論(也稱“數學學派”)代表人物:E.S.伯法代表作:《生產管理基礎》,1975年;
《現代生產管理》,1973年第四版。主要觀點:大量采用定量化的方法,用數學符號和公式來表示計劃、組織、控制等合乎邏輯的過程,求出最優(yōu)解。管理科學學派的理論與泰勒的科學管理一脈相承。后者主要研究生產過程的最優(yōu)化和程序化,而
前者則主要研究管理的最優(yōu)化和程序化。不過,管理科學學派應用了系統(tǒng)論觀點,充分吸收了數學、計算機科學的新成就。運籌學的產生《管理學原理》第一部分(四)、中國古代的管理思想
我國古代的管理思想極為豐富,不僅產生早、涉及面廣、層次多,而且影響大、流傳廣。許多重要的管理思想以精煉的語言表達出來,有的滲透著濃厚的中國社會文化觀念,有的凝聚著具有高度智慧的方法論,往往被中外管理者看成辦事的格言。治國安邦《尚書》:“民為邦本,本固邦寧。”管子:“政之所行,在順民心;政之所廢,在逆民心?!泵献樱骸暗锰煜掠械?,得其民斯得天下矣。”“民之所好好之,民之所惡惡之?!蔽赫鳎骸懊翊鎰t社稷存,民亡則社稷亡?!薄八奢d舟,亦可覆舟”《管理學原理》第一部分選才、用人、激勵墨子:“尚賢者,政之本也?!避髯樱骸坝⒐γ瑒t莫若尚賢使能矣?!敝松迫?,尊賢任能,任人唯賢……疑人不用,用人不疑。用兵《孫子兵法》、《孫武兵法》……《管理學原理》第一部分管理的方法論系統(tǒng)思想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春秋戰(zhàn)國時期,它重視事物的整體性、重視事物之間的區(qū)別和內在聯系,重視人對客觀事物的適應與促進。在系統(tǒng)思想的指導下,我國古代很早就產生了運籌思想、決策和對策思想等“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倍冀咚こ潭≈^與皇宮田忌賽馬生產經營管理因長期輕視工商業(yè),古人對生產經營管理方面的論述相對較少。但歷史上也出現過經營杰出的工商業(yè)家,如子貢、范蠡、白圭等。白圭:“吾治生產,猶伊尹、呂尚之謀,孫吳用兵,商鞅行法是也?!薄豆芾韺W原理》第一部分第三章:管理者
管理者在組織中工作,在了解誰是管理者和他們做什么之前,我們先要知道什么是組織。
組織(organization)是將一定的人員有系統(tǒng)地安排在一起,以達到某些特定的目標。
組織的共性:(1)每個組織都有一個目標。例如,7—11便利店的總裁將其遠景目標設定為:通過主打新鮮食品,大力復興其系列商品。(2)目標不會自然實現,人們必須為樹立目標而進行決策并通過各種管理活動來實現這個目標。(3)所有組織都需要構建一個系統(tǒng)來規(guī)范和限制其員工的行為。所要構建的系統(tǒng)主要包括:制定規(guī)章制度,授予一些員工監(jiān)督他人的權力,創(chuàng)建工作團隊,編制工作說明書以便使組織成員明確公司需要他們做什么,等等?!豆芾韺W原理》第一部分
管理者在組織中工作,但不是說每一個在組織中工作的人都是管理者。組織中的所有人員可分為兩類:作業(yè)人員和管理者。
作業(yè)人員(operatives)是指那些直接從事某些具體工作或任務,不必負有責任去監(jiān)督他人勞動的員工。
管理者(managers)是指那些承擔管理工作,履行管理職能的人員。換句話說,管理者是在一個組織中直接監(jiān)督他人工作的那部分員工。
管理者和作業(yè)人員的區(qū)別就在于管理者有員工向他們直接匯報工作,而作業(yè)人員卻沒有。1、管理者與作業(yè)人員的區(qū)別《管理學原理》第一部分管理者的縱向分類
位居組織的頂層或接近于頂層,也稱高管人員。如:總裁、副總裁、總經理、總監(jiān)、首席執(zhí)行官、首席運營官、董事會主席等。
他們管理基層管理者,并可能同時管理一些作業(yè)人員。中層管理者的一個明顯特征在于要負責把高層管理者制定的目標落實到基層,使基層管理者能夠貫徹執(zhí)行。如:業(yè)務主管、項目經理、院長、地區(qū)經理、紅衣主教、部門經理。
通常被稱為一線監(jiān)督者,如:班組長、團隊領導、教練或部門協(xié)調人。他們直接負責作業(yè)人員的日?;顒?。高層管理者(topmanagers)中層管理者(middlemanagers)基層管理者(firstlinemanagers)
管理者在通??煞譃楦邔?、中層和基層三個層級,每位管理者既要監(jiān)督作業(yè)人員,又要監(jiān)督下一層級的管理者。可是,這并不意味著這些管理者可以不去承擔具體業(yè)務工作。某些管理者要親自負責某些操作性的事務。《管理學原理》第一部分管理者的橫向分類
按照管理者負責領域的性質來劃分,可分為三類:職能型管理者(functionalmanagers)綜合型管理者(generalmanagers)項目管理者(projectmanagers)。《管理學原理》第一部分市場營銷生產研究開發(fā)財務會計人事最高管理者(topmanagers)中間管理者(middlemanagers)基層管理者(firstlinemanagersorsupervisors)《管理學原理》第一部分2、管理者的角色
德魯克于1955年提出了“管理者的角色”(Theroleofthemanager)的概念,但在這個問題上最著名的研究是由美國另一管理學者明茨伯格于20世紀60年代未期進行的。試驗:明茨伯格用五周的時間,對五位總經理的工作進行了仔細的研究,并把他們的活動如實記錄下來。結果:發(fā)現管理者的工作節(jié)奏很快,處理的問題很多,在每個問題上花費的時間很短,而且主要依靠口頭上的溝通(如使用電話或開短會)和有關人事網絡,而極少用正式的書面文件?!豆芾韺W原理》第一部分人際關系1、形象首腦2、領導者3、聯絡人履行法律性和社會性的象征性的義務(如主持公司聯歡會、同某一重要顧客作短時會晤等)。與下屬建立關系,同他們溝通,激勵和培訓他們。在工作單位之外,同能提供幫助和信息的人們建立起網絡,保持接觸。信息傳遞4、信息搜集人5、信息傳達者6、發(fā)言人收集那些有關可能影響組織的問題的內部和外部信息。將來自內部或外部的信息在組織內部傳播。將有關組織的信息向外界傳播。決策制定7、企業(yè)家8、危機處理者9、資源分配者10、談判者作為變革和創(chuàng)新的發(fā)起者、設計者和鼓勵者而行動。當組織面臨重大的、未預見到的困難時采取糾正行動。分配各種資源,包括時間、資金、裝備和人力資源。在涉及管理者職責范圍的重大談判中代表組織。(計劃)(領導和人事)(控制)(控制)(協(xié)調)(協(xié)調)(協(xié)調)(協(xié)調)(創(chuàng)新)明茨伯格劃分的管理者的角色《管理學原理》第一部分第一、要制定目標
一個管理者首先要制定目標。他決定目標應該是什么,為了實現這些目標應該做些什么,這些目標在每一領域中的具體目標是什么。他把這些目標告訴那些同目標的實現有關的人員,以便目標得以有效地實現。制定目標是進行平衡:在企業(yè)成果同一個人信奉的原則的實現之間進行平衡,在企業(yè)的當前需要同未來需要之間進行平衡,在所要達到的目標同現有條件之間進行平衡。制定目標顯然要求分析和綜合的能力。德魯克認為,一個人能夠制定目標,不一定就能成為經理人;正如一個人能在一個很小的空間范圍內縫針打結,不一定就能成為外科大夫一樣。但是,一個人沒有制定目標的能力,決不能成為稱職的管理者。正如一個外科大夫可以通過提高縫針打結技術來使自己成為更好的外科大夫那樣,一個管理者通過提高其各項工作的技術和成就,可以使自己成為更好的經理人。管理者的五項基本作業(yè)《管理學原理》第一部分第二、從事組織工作
一定意義上說,管理者所從事的就是組織工作。他分析所需的各項活動、決策和關系,他對工作進行分類,把工作劃分成各項可以管理的活動,又進一步把這些活動劃分成各項可以管理的作業(yè)。他把這些單位和作業(yè)組合成為一個組織結構。管理者選擇人員來管理這些單位并執(zhí)行這些作業(yè)。組織工作也要求有分析能力。因為它要求最經濟地利用稀缺資源。但它是同人打交道的,所以要從屬于公正的原則,并要求經理人有正直的品格。《管理學原理》第一部分第三、從事激勵和信息交流工作
人們工作是出于不同的原因,有人為了金錢,有人為了社會地位,有人為了得到別人的欣賞,也有人是為了在工作中獲得滿足感和自我發(fā)展。作為管理者,一定要明晰這些人的需求以及不斷變化,確保員工盡可能最有效地工作。簡而言之,激勵就是鼓舞和指導員工取得好績效。管理者要培訓員工,為他們提供有挑戰(zhàn)性和有趣味的工作,激勵他們在工作中追求優(yōu)異。更為重要的是,身為管理者,一定要相信員工并公平地對待他們。除了激勵外,一個管理者還要做好溝通工作。他要把擔任各項職務的人組織成為一個團隊。他做到這點的方法是:通過日常的工作實踐,通過員工關系,通過有關報酬、安置和提升的“人事決定”,通過同其下級、上級和同級之間經常的相互信息交流和溝通?!豆芾韺W原理》第一部分第四、建立績效衡量標準
管理者要建立衡量標準。而衡量標準對于整個組織的績效和個人績效至關重要。經理人要為每一個人確定一種衡量標準。衡量的標準不但要專注于組織的績效,而且還要專注于個人的工作并幫助他做好。他對成就進行分析、評價和解釋。他把這些衡量的意義和結果通報給他的下級、上級和同級。衡量首先要求的是分析能力,但也要求把衡量用來促使實現自我控制,而不是用作控制他人的工具。衡量是目前管理者工作中最薄弱的領域。德魯克提倡衡量的結果應告知當事人。衡量有時被用來作為一種內部秘密警察的工具,向上司匯報有關一個管理者工作成績的審查和批評,卻連副本也不送給該經理人本人。只要衡量還像這樣被濫用為一種控制的工具,它就將始終是經理人工作中最薄弱的領域。《管理學原理》第一部分第五,培養(yǎng)他人(包括自己)
管理者最重要的工作就是培養(yǎng)人。這種培養(yǎng)的方向決定著人——既作為人,又作為一種資源——能否變得更富活力,或最終完全失去活力。這一點不僅適用于被管理的人,而且適用于管理者自身。管理者是否按正確的方向來培養(yǎng)其下屬,是否幫助他們成長并成為更高大和更豐富的人,將直接決定著他本人是否得到發(fā)展,是成長還是萎縮,是更豐富還是更貧乏,是進步還是退步。
人們希望不斷提升自己,要做到這一點,他們需要培訓、指導和鼓勵。應該為他們提供發(fā)展的機會。只有當人們承擔有挑戰(zhàn)性的工作,他們才能得到發(fā)展。人們工作時,不可避免犯有這樣或那樣的錯誤。對他人所犯的錯誤應給予寬容的態(tài)度。“一個人越好,他犯的錯誤就越多——因為他會努力嘗試更多的新東西。我永遠不會提拔一個從不犯錯誤、特別是從不犯大錯誤的人擔任最高層的工作。否則,他肯定將成為一個工作平庸的管理者?!保ǖ卖斂耍豆芾韺W原理》第一部分3、管理者的業(yè)績
業(yè)績(performance)是指管理者從事管理工作、履行管理職能的表現或成績。經常同他所管理的組織的成績結合在一起。業(yè)績優(yōu)良應當是管理者奮斗的目標。按照著名管理學者德魯克的意見,管理者的業(yè)績包括兩個要素:效果(effectiveness):指選擇適當的目標并實現目標的能力。按照德魯克的說法,就是去做(完成)對的事情(togetthe
rightthingsdone)的能力。對一個組織來說,就是達到其既定目標。效率(efficiency):指盡可能充分地利用可獲得資源去實現目標的能力。按照德魯克的說法,就是把事情做得對的能力(todothingsright)。即通過正確地做事,將投入轉換為產出。《管理學原理》第一部分
盡管效果和效率是兩個不同的概念,但兩者密切相關。有效的管理者既要關注目標的實現(效果),也要關注實現目標的。如果不考慮做事的效率,則很容易達到效果。例如,如果惠普公司不考慮所投入的人工和材料等成本費用,那么公司完全可以為其打印機制造出更高級和更耐久的墨盒。同樣,管理者也可能出現有效率卻沒有效果的情況,也就是說,管理者可能會高效率地做錯事?!豆芾韺W原理》第一部分
管理者要想取得優(yōu)良的業(yè)績,需要有足夠的知識和技能,而這些是可以通過教育和實踐去獲取的。德魯克特別強調,關鍵在于具有能發(fā)揮有效性的習慣,而這是可以學習的。他提出,有效的管理者必須養(yǎng)成的習慣主要有下列五種:(1)善于利用和控制自己有限的時間;(2)重視對組織的貢獻,對工作成果負責;(3)重視自己的、他人的和環(huán)境形勢的“長處”,發(fā)揮人之所長;(4)能分清主次輕重,集中力量于少數主要領域;(5)能按照科學程序做出正確有效的決策?!豆芾韺W原理》第一部分
時間是管理者最短缺的資源。人對時間的感覺是很差的。
如何記錄和管理自己的時間?
?把自己的時間記錄下來,逐項逐項加以分析;?在時間記錄所載的活動中,找出哪些是可以另請他人辦理而同樣能辦好的事情。如此的話,才能真正做好該由自己去做的事;?找出有哪些事情,是管理者在浪費別人的時間。解決之道:征求下屬的意見。如何集中和善用自己的時間?高層主管可以自由支配的時間,大概只有1/4,而且還相當零碎。先明確目標——估計自己支配的時間大概有多少(每周)——想方設法把這些零碎的時間集中起來完成某項重要的工作。(1)管理自己的時間《管理學原理》第一部分
是有效性的關鍵。有效管理者不是重視勤奮,而是重視成果。重視貢獻,才能使管理者的注意力不為其本身的專長所限,不為其本身的技術所限,不為其本身所屬的部門所限,才能看到整體的績效,才能用系統(tǒng)的眼光來審視自己以及所在部門在整個組織中所起之作用。
(2)重視貢獻《管理學原理》第一部分(1)用人所長的管人原則用人之長,必要容人之短。(2)如何發(fā)揮上司的長處?基本規(guī)律:凡是成功而升遷得快的主管,則其部屬也將是最易成功的。有效管理者了解他的上司也是“人”,所以必有其長,也必有其短。(3)如何發(fā)揮自己的長處大部分管理者都比較容易強調他們自己不能做些什么,諸如老板不同意他們做什么;公司政策不允許他們做什么;政府不容許他們做什么等。(3)發(fā)揮人的長處《管理學原理》第一部分
有效性如果有什么秘訣的話,秘訣就是“專心”。兩個基本原則:先其所當先(FirstThingFirst);專一不二(DoOneThingataTime).(1)做事要集中精力人們應做的貢獻太多,而時間則很有限。我們很難同時進行多項工作;且往往低估完成一件任務所需要的時間。(2)如何擺脫昨天?
“經營慣性”:對過去成功模式的迷戀。遭遇了重大的失敗,改正并不難;但昨天的成功,卻會留下無盡的影響。有益建議:有效管理者如果打算開辦一項新的業(yè)務,一定要刪除一項原有的業(yè)務,以做到全力以赴。(3)先后次序的考慮
若干原則:?重將來而不重過去;?強調機會而非困難;?選擇自己的方向,而不追隨別人;?追求卓越,力爭有非常突出的表現。(4)集中精力做優(yōu)先該做的事《管理學原理》第一部分
發(fā)生問題可能有四種情況:1、真正經常發(fā)生的問題;2、問題雖然是在某一特殊情況下偶然發(fā)生,但實際上仍是一項經常性問題;3、真正偶然發(fā)生的特殊事件;4、首次出現的“經常性事件”。
個人見解與決策的關系;不同意見的采用。(5)規(guī)范決策行為《管理學原理》第一部分作為一名精通信息的管理者應當做到:(1)知道自己的信息需求;(2)知道如何獲得以及在哪兒獲得信息;(3)必須理解信息的含義;(4)必須在信息的基礎上采取適當的行動;(5)在運用信息的過程中必須堅持遵守法律和道德規(guī)范。4、成為一名精通信息的管理者[案例:精通信息的零售商店經理]《管理學原理》第一部分對管理者精通信息水準的衡量機警知識洞察力專業(yè)人員專家創(chuàng)新者“思考什么”“如何思考”內行確保周五有充足庫存。專家確保周五有充足庫存,并在那段時間進行促銷,以提高年收益。創(chuàng)新者周五尿布銷售對象主要是下班回家的男性顧客,我們要保證足夠的庫存,并可在尿布柜臺旁放置有獎啤酒,吸引顧客購買,以便帶來更多的邊際收益?!豆芾韺W原理》第一部分組織文化的概念與特征組織文化的作用組織文化的形成組織文化的類型第四章:組織文化《管理學原理》第一部分
組織文化代表了一個組織內各種由員工所認同及接受的信念、期望、理想、價值觀、態(tài)度、行為以及思想方法、辦事準則等。組織文化不僅代表了組織的精神風貌,它還蘊涵了組織的指導思想和經營哲學。除了組織形象外,組織文化還代表了組織的價值標準、經營理念、管理制度、行為準則及職業(yè)道德。
每一個人都具有心理學家所說的“個性”。一個人的個性是由一套相對持久和穩(wěn)定的特征組成的。當我們說一個人熱情、富有創(chuàng)新精神、輕松活潑或保守時,我們正在描述他的性格特征。一個組織也同樣有自己的個性,這種個性我們稱為組織的文化。一、組織文化的概念與特征《管理學原理》第一部分
企業(yè)文化是企業(yè)的靈魂!良好的企業(yè)文化是企業(yè)生存和發(fā)展的源動力,是區(qū)別于競爭對手的最根本標志。
什么是企業(yè)文化?是企業(yè)之歌?企業(yè)標識?企業(yè)口號?
——這些只是企業(yè)文化的外在表現。
企業(yè)文化是企業(yè)內部成員的共同價值觀體系。它表現為企業(yè)的風格,它以企業(yè)宗旨、企業(yè)理念的形式得到精煉和概括。
企業(yè)文化在企業(yè)的發(fā)展觀上,表達了企業(yè)成員對什么推動了企業(yè)前進的共識;
在企業(yè)成員的行為方式上,確立了應該做什么,不應做什么的約束,使各成員的價值取向、行為模式趨于一致?!豆芾韺W原理》第一部分
微軟公司:由于其創(chuàng)始人比爾·蓋茨本人進取心很強,富有競爭與冒險精神,因而微軟公司的文化特點也是富于進取創(chuàng)新,敢于冒險,在用人上也愿意聘用那些有錯誤而又能吸取經驗教訓的人。在微軟,大家的共識是,最好是去嘗試機會,即使失敗,也比不嘗試任何機會好得多。(justtry)IBM公司:其創(chuàng)始人托馬斯·沃森幾乎為每一件事都制定了規(guī)則。深色西裝、白襯衣、條紋領帶、禁止喝酒,甚至下班后也禁止。因而IBM公司企業(yè)文化表現為穩(wěn)健、規(guī)范并略顯保守。(這種高成長、高職業(yè)保障、適合溫和競爭時期的保守文化,到90年代初成為IBM發(fā)展的主要障礙),即一種受到規(guī)則高度束縛的保守文化,以及對顧客服務的永恒承諾。
韓國現代集團:一家年銷售額曾達450億美元的企業(yè)王國,由于其創(chuàng)始人陳裕陽的家庭忠誠感和專制統(tǒng)治的風格,以及他成長創(chuàng)業(yè)的經歷,使得現代集團的企業(yè)文化呈現為另外一種風格,那就是強制的、充滿競爭氣氛、封建順從意識,并帶有軍事化的特點。在他權力的頂峰,他是一個令人人畏懼的人物。文化決定了游戲的規(guī)則!《管理學原理》第一部分
組織文化是組織中不成文的、可感知的部分。每個組織成員都在文化的包圍之中,但文化通常卻不為人所關注。只有當組織試圖推行一些違背組織基本文化準則和價值觀的新戰(zhàn)略或計劃方案時,組織成員才會切身感受到文化的力量。
縱觀世界成功的企業(yè),其長盛不衰的原因主要有三個:優(yōu)質的產品、精明的經營模式和深厚的文化底蘊。而優(yōu)質的產品、精明的經營模式往往產生于深厚的文化底蘊。
早期的公司文化的研究者T.迪爾和A.肯尼迪認為,“定義中的文化是一種無形的、隱含的、不可捉摸的而又理所當然(習以為常)的東西。但每個組織都有一套核心的假設、理念和隱含的規(guī)則來規(guī)范工作環(huán)境中員工的行為,……除非組織的新成員學會按這些規(guī)則做事,否則他不會真正成為組織的一員”。[瑪麗.凱.阿什與瑪麗凱化妝品公司:鼓勵和獎賞員工的公司文化]1、組織文化的概念《管理學原理》第一部分
在實踐中,人們一般認為,組織文化就是指組織成員的共同價值觀體系。它使組織獨具特色并區(qū)別于其它組織。這種共同的價值觀體系實際上是組織所重視的一系列關鍵特征。
組織文化可以以不同的形式出現,往往借助著一種語言、組織使命、傳說、故事、標志和英雄事跡等在組織中傳播?!豆芾韺W原理》第一部分1.成員的同一性:
雇員與作為一個整體的組織保持一致的程度而不是只體現出他們的工作類型或專業(yè)領域的特征。
2.團體的重要性:
工作活動圍繞團隊組織而不是圍繞個人組織的程度。
3.對人的關注:
管理決策要考慮結果對組織中的人的影響程度。
4.單位的一體化:鼓勵組織中各單位以協(xié)作或相互依存的方式運作的程度。
5.控制:用于監(jiān)督和控制雇員行為的規(guī)章、制度及直接監(jiān)督的程度。
6.風險承受度:鼓勵雇員進取,革新及冒風險的程度。
7.報酬標準:同資歷、偏愛或其他非績效因素相比,依雇員績效決定工資增長和晉升等報酬的程度。
8.沖突的寬容度:鼓勵雇員自由爭辯及公開批評的程度。
9.手段——結果傾向性:管理更注意結果或成果,而不是取得這些成果的技術和過程的程度。
10.系統(tǒng)的開放性:組織掌握外界環(huán)境變化并及時對這些變化作出反應的程度。2、組織文化的特征《管理學原理》第一部分即使我不忙,也要看上去很忙;如果你承擔風險并失敗了,你將為此付出昂貴的代價;你在做決策前,要經過你的老板,以使他不感到驚訝;我們的產品質量水平只需達到競爭迫使我們達到的程度;過去使我們成功的因素,將會促使我們未來的成功;如果你想取得優(yōu)異的成績,你必須是團隊的一員?!豆芾韺W原理》第一部分3、組織文化的層次
組織文化理論研究者埃得加·謝恩所劃分的層次:組織文化的各種表現形式行為規(guī)范和行為方式(淺層的,行為文化)文化基本假設(深層的,精神文化)價值層面(中層的,制度文化)《管理學原理》第一部分
精神文化是精髓部分,也是變化最小的部分?,F代企業(yè)的核心競爭力、技術創(chuàng)新,可以模仿,但文化沒法模仿。企業(yè)文化的功能是間接的,但對企業(yè)長遠發(fā)展的影響卻是巨大的。
好的精神理念,要有好的管理規(guī)范,相輔相成。講創(chuàng)新,鼓勵創(chuàng)新,但創(chuàng)新可能失敗,可能很長時間出不了成績,這同樣需要制度保障。有了精神,有了制度,還需要培養(yǎng)每一個人自覺維護的意識,要能讓外人一眼就感受到這是一個非成功不可的團體。《管理學原理》第一部分4、組織文化理論研究的興起80年代初日本企業(yè)的異軍突起,引起人們對企業(yè)文化的研究熱潮。隨著日本企業(yè)的競爭優(yōu)勢逐漸體現出來,人們也逐漸認同了以企業(yè)文化為核心的管理思維。這事實上表明,企業(yè)管理的核心已經演進到以企業(yè)文化為管理核心的階段。80年代初期組織文化理論的基本假設之一是:管理人員可以創(chuàng)造或改變一家企業(yè)的文化?!豆芾韺W原理》第一部分80年代初期組織文化理論的基本假設之二是:假設一家企業(yè)只有一種單一的組織文化。
主流文化(dominantculture)與次文化或亞文化(subculture)。組織可能有一個較為完整以及被大多數人所接受的文化,稱為主流文化。主流文化體現的是一種核心價值觀。然而在大型組織中,由于組織內部部門的設計(部門化情結)和地理上的間隔,往往會形成一些次文化或亞文化。
組織文化研究者強調,應重視組織內的人文環(huán)境——主流文化與多種次文化或亞文化的組合。他們認為專業(yè)的不同、性格上的差異以及社會和經濟背景不同等原因,會產生各種不同的次文化或亞文化,它們同主流文化一樣,都有獨特的價值觀和信仰,都能決定人們的行為。《管理學原理》第一部分80年代初期組織文化理論的基本假設之三是:假設一家企業(yè)只有一種單一的強組織文化(strongCulture)
。
強文化一般是與儀式、表征、故事、英雄人物和口號等形式的經常使用相關聯,這些因素可以增加員工對公司價值觀和戰(zhàn)略的認同。在強文化中,組織的核心價值觀得到強烈的認可和廣泛的認同。強文化凝聚力、忠誠感員工的流動率《管理學原理》第一部分管理者十分關注顧客、股東和員工。他們也很重視能夠創(chuàng)造有利改變的人員和過程(例如,組織層級中的領導創(chuàng)新)管理者主要關注他們自身、他們現在所在的工作團隊或者與這個工作團隊相關聯的某些產品或技術。他們重視規(guī)范化和規(guī)避風險的管理過程,不贊賞領導創(chuàng)新。管理者密切關注所有的利益相關者,尤其是顧客。當需要的時候導入變革以維護其合法利益,即使這意味著要冒風險。管理者傾向于孤僻、官僚作風并帶有政治色彩。他們不會迅速改變其戰(zhàn)略以適應商業(yè)環(huán)境的變化以從中獲利。適應性文化非適應性文化核心價值觀通常的行為適應性文化的和非適應性文化的企業(yè)文化《管理學原理》第一部分二、組織文化的作用企業(yè)文化的作用:
☆導向作用
☆激勵作用
☆協(xié)調作用
☆自我約束作用企業(yè)文化的反作用:
☆組織文化的慣性☆扼殺多元思想觀念☆排斥外來文化《管理學原理》第一部分
張瑞敏認為:“海爾過去的成功是觀念和思維方式的成功。企業(yè)發(fā)展的靈魂是企業(yè)文化,而企業(yè)文化最核心的內容應該是價值觀。”
張瑞敏自認為:“第一是設計師,在企業(yè)發(fā)展中如何使組織結構適應企業(yè)發(fā)展;第二是牧師,不斷地發(fā)道,使員工接受企業(yè)文化,把員工自身價值的體現和企業(yè)的目標實現結合起來”
【案例】松下公司是日本第一家有公司歌曲的企業(yè)。松下公司的信條是只有通過每個員工的協(xié)力和合作才能實現進步和發(fā)展。因此,它通過公司歌曲向員工灌輸公司的精神價值觀:工業(yè)報國,光明正大,團結一致,奮斗向上,禮貌謙讓,適應形勢,感恩報德。公司的一位高級管理人員說:“這在西方人看來可能是愚蠢的,但在每天早晨八點鐘時,全日本有8萬余人朗誦這個價值準則,并在一起唱公司歌曲,好像我們已經融為一體了?!盵迪斯尼世界的員工總是那么吸引人,整潔、漂亮、帶著迷人的微笑]《管理學原理》第一部分三、組織文化的形成組織文化的起源:1.創(chuàng)始人的傾向性和假設;2.第一批成員從自己的經驗中領悟到的東西;不同的企業(yè)成長經歷,不同的環(huán)境背景導致不同的企業(yè)文化特征。1、一個最簡單的方法是利用組織的獎賞制度。
2、經理人員的個人操守、品德和信念也是重要的一環(huán)。
3、除了制度和個人模范之外,企業(yè)的禮儀典章也是促進組織文化深化的有效方法。
4、企業(yè)面臨危機的應變方法,也對促進組織文化的建立有一定的意義
《管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二零二五年度農業(yè)資源環(huán)境監(jiān)測合同4篇
- 中英外債借款合同范本(2024版)
- 2025年度鋼材市場調研與風險評估合同
- 2025版智慧城市交通管理系統(tǒng)建設合同范本4篇
- 2024河南罐頭制造市場前景及投資研究報告
- 2024項目部安全管理人員安全培訓考試題附答案【綜合卷】
- 2024年項目部安全培訓考試題【培優(yōu)A卷】
- 23年-24年項目部安全管理人員安全培訓考試題及答案歷年考題
- 2025年大軸紙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
- 23年-24年項目部治理人員安全培訓考試題含完整答案【各地真題】
- 幼兒園學習使用人民幣教案教案
- 2023年浙江省紹興市中考科學真題(解析版)
- 語言學概論全套教學課件
- 大數據與人工智能概論
- 《史記》上冊注音版
- 2018年湖北省武漢市中考數學試卷含解析
- 測繪工程產品價格表匯編
- 《腎臟的結構和功能》課件
- 裝飾圖案設計-裝飾圖案的形式課件
- 護理學基礎教案導尿術catheterization
- ICU護理工作流程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