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huán)境生物學復習題_第1頁
環(huán)境生物學復習題_第2頁
環(huán)境生物學復習題_第3頁
環(huán)境生物學復習題_第4頁
環(huán)境生物學復習題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0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環(huán)境生物學》一、名詞解釋1.環(huán)境污染:環(huán)境污染是指有害物質或因子進入環(huán)境,并在環(huán)境中擴散、遷移、轉化,使環(huán)境系統結構與功能發(fā)生變化,對人類以及其他生物的生存和發(fā)展產生不利影響的現象。污染物:污染物是進入環(huán)境后使環(huán)境的正常組分結構、狀態(tài)和性質發(fā)生變化、直接或間接有害于人類生存和發(fā)展的物質,是造成環(huán)境污染的重要物質組分,這類物質有的是自然界釋放的,有的是人類活動產生的。3.一次污染物:一次污染物又稱“原生污染物”。是由污染源直接或間接排入環(huán)境的污染物。如排入潔凈大氣和水體內的化學毒物、病毒等。是環(huán)境污染的主要來源。4.二次污染物:二次污染物是指排入環(huán)境中的一次污染物在物理、化學因素或生物的作用下發(fā)生變化,或與環(huán)境中的其他物質發(fā)生反應所形成的物理、化學性狀與一次污染物不同的新污染物。又稱繼發(fā)性污染物。如一次污染物SO2在空氣中氧化成硫酸鹽氣溶膠,汽車排氣中的氮氧化物、碳氫化合物在日光照射下發(fā)生光化學反應生成的臭氧、過氧乙酰硝酸酯、甲醛和酮類等二次污染物。5.優(yōu)先污染物:在眾多污染物中篩選出潛在危險大的作為優(yōu)先研究和控制對象,稱之為優(yōu)先污染物。污染物的遷移:所謂污染物的遷移是指污染物在環(huán)境中發(fā)生的空間位置的移動及其引起的富集、分散和消失過程。污染物的形態(tài):環(huán)境中污染物的形態(tài)是環(huán)境中污染物的外部形狀、化學組成和內部結構的表現形式。8.污染物的轉化:污染物在環(huán)境中通過物理、化學或生物的作用改變形態(tài)或轉變成另一種物質的過程稱為污染物的轉化。9.城市熱島:城市熱島就是城市化的發(fā)展導致城市中的氣溫高于外圍郊區(qū)的這種現象,是下墊面和空氣成分變化的共同結果。10.光化學煙霧:參與光化學氧化過程的一次污染物和二次污染物的混合物(其中有氣體污染物,也有氣溶膠)所形成的煙霧現象,稱為光化學煙霧。11.氧垂曲線:在河流受到大量有機物污染時,由于有機物這種氧化分解作用,水體溶解氧發(fā)生變化,隨著污染源到河流下游一定距離內,溶解氧由高到低、再到原來溶解氧水平,可繪制成一條溶解氧下降曲線,稱之為氧垂曲線。12.生物轉運:生物轉運是指環(huán)境污染物經各種途徑和方式同生物機體接觸而被吸收、分布和排泄等過程的總稱。13.污染物的吸收:污染物在多種因素影響下,自然接觸部位透過體內生物膜進入血液循環(huán)的過程。14.污染物的體內分布:環(huán)境污染物隨血液和其他體液的流動,分散到全身各組織細胞的過程。15.污染物的排泄:進入機體的環(huán)境污染物及其代謝轉化產物被機體清除的過程。16.生物轉化:外源化合物進入生物機體后再有關酶系統的催化作用下的代謝變化過程。17.生物濃縮:生物濃縮是指生物機體或處于同一營養(yǎng)級上的許多生物種群,從周圍環(huán)境中蓄積某種元素或難分解的化合物,使生物體內該物質的濃度超過環(huán)境中的濃度的現象,又稱生物學濃縮,生物學富集。18.生物積累:生物積累是指生物在其整個代謝活躍期通過吸收、吸附、吞食等各種過程,從周圍環(huán)境中蓄積某種元素或難分解的化合物,以致隨著生長發(fā)育,濃縮系數不斷增大的現象,又稱生物學積累。19.生物放大:生物放大是指在生態(tài)系統中,由于高營養(yǎng)級生物以低營養(yǎng)級生物為食物,某種元素或難分解化合物在生物機體中的濃度隨著營養(yǎng)級的提高而逐步增大的現象,又稱生物學放大。20.水體的富營養(yǎng)化:水體的富營養(yǎng)化作用是指大量的氮、磷等營養(yǎng)元素物質進入水體,使水中藻類等浮游生物旺盛增殖,從而破壞水體的生態(tài)平衡的現象。21.靶器官、效應器官和蓄積器官:污染物進入機體后,對各器官并不產生同樣的毒作用,而只對部分器官產生直接毒作用,這些器官稱為靶器官。效應器官是表現出中毒癥狀的器官。蓄積器官是污染物毒物在體內的蓄積部位。靶器官不一定是效應器官,也不一定是蓄積器官。22.環(huán)境激素:環(huán)境中存在一些天然物質和人工合成的環(huán)境污染物具有動物和人體激素的活性,這些物質能干擾和破壞野生動物和人內分泌功能,導致野生動物繁殖障礙,甚至能誘發(fā)人類重大疾病,如腫瘤。這些物質被稱為環(huán)境激素,或外源性雌激素,或環(huán)境內分泌干擾物。23.污染物對生物的聯合作用:把兩種或兩種以上化學污染物共同作用所產生的綜合生物學效應,稱為聯合作用。24.生物測試:系統地利用生物的反應測定一種或多種污染物或環(huán)境因素單獨或聯合存在時,所導致的影響或危害。25.LD50和LC50:能引起一群動物的50%死亡的最低劑量和濃度。26.毒物:在一定條件下,以較小劑量給予機體時,能與生物相互作用,引起生物體功能或器質性損傷的化學物質,或劑量雖微,但累積到一定的量,就能干擾或破壞機體的正常生理功能,引起暫時或持久性的病理變化,甚至危及生命的化合物,亦稱毒物。27.中毒:生物體受到毒物作用引起功能或器質性改變后出現的疾病狀態(tài)稱中毒。28.毒性:毒性是指有毒物質接觸或進入機體后,引起生物體的易感部位產生有害作用的能力。29.效應(Effect)和反應(Response):效應表示接觸一定劑量化學物質引起機體個體發(fā)生的生物學變化。反應是接觸一定劑量化學物質后,表現一定程度某種效應的個體在一個群體中所占的比例。30.劑量-效應關系和劑量-反應關系:效應表示接觸一定劑量化學物質引起機體個體發(fā)生的生物學變化。反應是接觸一定劑量化學物質后,表現一定程度某種效應的個體在一個群體中所占的比例。31.致死劑量或致死濃度(LethalDose/LD,LethalConcentration/LC):表示一次染毒后引起受試動物死亡的劑量或濃度。絕對致死劑量或濃度(LD100、LC100)表示一群動物全部死亡的最低劑量或濃度。半數致死劑量或濃度(LD50、LC50)能引起一群動物的50%死亡的最低劑量或濃度。最小致死劑量或濃度(MLD、MLC)能使一群動物中僅有個別死亡的最高劑量或濃度最大耐受劑量或濃度(LD0、LC0):能使一群動物雖然發(fā)生嚴重中毒,但全部存活無一死亡的最高劑量或濃度。32.最大無作用劑量(MaximumNo-EffectLevel,MNEL):指化學物在一定時間內,按一定方式與機體接觸,按一定的檢測方法或觀察指標,不能觀察到任何損害作用的最高劑量。最小有作用劑量(MEL)/中毒閾劑量(TL):最小有作用劑量是指能使機體發(fā)生某種異常變化所需的最小劑量,即能使機體開始出現毒性反應的最低劑量。因為最小有作用劑量一般都是略高于最大無作用劑量,故亦稱為中毒閾劑值。33.毒作用帶(ToxicEffectZone):是一種根據毒性和毒性作用特點綜合評價外來化合物危險性的指標。急性毒性作用帶(Acute-toxicEffectZone):半數致死量與急性毒性最小有作用劑量的比值。慢性毒性作用帶(Chronic-toxicEffectZone):急性毒性最小有作用劑量與慢性毒性最小有作用劑量的比值。34.半效應濃度(EC50)和半數抑制濃度(IC50):半效應濃度是指能引起50%受試生物的某種效應變化的濃度。半數抑制濃度是指能引起受試生物的某種效應50%抑制的濃度。35.急性毒性試驗和慢性毒性試驗:急性毒性試驗是研究化學物質大劑量一次染毒或24h內多次染毒動物所引起的毒性試驗。慢性毒性試驗是指以低劑量外來化合物,長期與試驗動物接觸,觀察其對試驗動物所產生的生物學效應的試驗。36.Ames試驗:是一種利用微生物進行基因突變的體外致突變試驗法。37.微核:微核是由染色單位或染色體的無著絲點斷片或因紡錘體受傷而失去的整個染色體,在分裂后期,仍留在細胞質中,或因核膜受損后核物質向外突出延伸形成,形成一個或幾個規(guī)則的圓形或橢圓形小體,其嗜染性與細胞核相似,比主核小,故稱微核。38.單細胞凝膠電泳(SCGE)(彗星實驗):將分散懸浮的單個細胞與85uL1%低溫瓊脂糖(LMP-Agarose)液混合后在冰凍玻片上制成瓊脂板,細胞經過水解和堿化處理后,在較高pH的環(huán)境下進行電泳。在電泳過程中,當DNA有斷裂損傷時,細胞核中帶有陰性電荷的DNA斷片就從核心向陽極方向移動,形成一個很像“彗星”的圖形,根據“彗星”的頭部和尾部的大小和比率,從而確定細胞DNA損傷的程度。41.微宇宙(Microcosm):微宇宙是自然生態(tài)系統的一部分,包含有生物和非生物的組成及其過程,能提供自然生態(tài)系統的群落結構和功能。42.生物監(jiān)測:生物監(jiān)測是利用生物個體、種群或群落對環(huán)境污染或變化所產生的反應闡明環(huán)境污染狀況,從生物學角度為環(huán)境質量的監(jiān)測和評價提供證據。43.指示生物:指示生物是指環(huán)境中對某些物質(包括進入環(huán)境中的污染物)能產生各種反應或信息而被用來監(jiān)測和評價環(huán)境質量的現狀和變化的生物。44.生物標志物(Biomarker):近年來,化學污染物所導致的生物有機體的生物化學和生理學改變越來越多地被運用于監(jiān)測和評價化學污染物的暴露及其效應。許多環(huán)境科學家把這些生物化學和生理學改變稱之為生物標志物。45.暴露生物標志物(ExposureBiomarkers)和效應生物標志物(EffectBiomarkers):暴露生物標志物指示機體對化學污染物的暴露,但不顯示發(fā)生這種變化所造成的不利效應的程度,如污染化學物在體內的代謝產物及其濃度。效應生物標志物可以證明化學污染對機體的不利效應,如乙酰膽堿酶抑制。46.噪聲:所謂噪聲是指凡是干擾人們休息、學習和工作的聲音,即不需要的聲音。此外,振幅和頻率雜亂、斷續(xù)或統計上無規(guī)則的聲振動,也稱噪聲。47.廢水的好氧生物處理:好氧生物處理指在有氧條件下,有機污染物作為好氧微生物的營養(yǎng)基質而被氧化分解,使污染物的濃度下降。48.菌膠團:有些細菌的粘液層粘連在一起,使許多細菌成團塊狀生長。49.活性污泥:污水經過一定時間的曝氣后,水中會產生一種以好氧菌為主體的黃褐色絮凝體,其中含有大量的活性微生物,這種污泥絮體就是活性污泥。50.生物化學需氧量(BOD):BOD是指在20℃條件下,微生物好氧分解水樣(廢水或受污染的天然水)中有機物所消耗的溶解氧量。51.化學需氧量(COD):COD是指用強化學試劑在化學氧化被測廢水所含有機物過程中所消耗的氧量。52.固體廢棄物:是指在生產、生活和其他活動中產生的喪失原有利用價值或者雖未喪失利用價值但被拋棄、放棄的固態(tài)、半固態(tài)和置于容器中的氣態(tài)的物品、物質以及法律、行政法規(guī)規(guī)定納入固體廢物管理的物品、物質。53.堆肥法:堆肥法就是依靠自然界廣泛分布的細菌、放線菌、真菌等微生物,有控制地促進可被生物降解的有機物向穩(wěn)定的腐殖質轉化的生物化學過程。54.衛(wèi)生填埋法:衛(wèi)生填埋法就是將垃圾在填埋場內分區(qū)分層進行填埋,每天運到填埋場的垃圾,在限定的范圍內鋪散為40cm~75cm的薄層,然后壓實,一般垃圾層厚度應為2.5m~3m,一次性填埋處理垃圾層最大厚度為9m,每層垃圾壓實后必須覆土20cm~30cm。55.生物修復:利用生物將土壤、地表及地下水或海洋中的危險性污染物現場去除或降解的工程技術系統稱為生物修復,生物修復主要是利用生物(天然的或接種的),并通過工程措施為生物生長與繁殖提供必要的條件,從而加速污染物的降解與去除。三、簡答1.污染物在環(huán)境中的遷移方式和影響遷移的因素有哪些?遷移方式:①機械遷移:水的機械遷移作用,即污染物在水體中的擴散作用和被水體搬運;氣的機械遷移作用,即污染物在大氣中的擴散和被氣流搬運;重力的機械遷移作用。②物理-化學遷移。③生物遷移。影響因素:①內部因素:原子的電負性、離子半徑、電價、離子電位和化合物的鍵性和溶解度等。②外部因素:主要是環(huán)境的酸堿條件、氧化-還原條件、膠體的種類和數量、絡合配位體的數量和性質等。污染物透過細胞膜的方式有哪些?各有什么特點?①被動轉運。特點:生物膜不起主動作用,不消耗細胞的代謝能量。這種轉運形式包括簡單擴散和濾過兩種方式。②特殊轉運。包括主動轉運和易化擴散兩種形式。特點:主動轉運是環(huán)境污染物由生物膜低濃度一側逆濃度梯度向高濃度一側轉運,這種轉運需要消耗細胞代謝能量;易化擴散是環(huán)境污染物由生物膜高濃度一側向低濃度一側轉運,這種轉運不能逆濃度梯度,也不消耗細胞代謝能。動物吸收污染物的主要途徑和特點主要途徑:①呼吸系統吸收;②消化管吸收;③皮膚吸收。特點:①呼吸系統吸收:肺泡數量多,表面積大,相當于皮膚吸收的50倍。肺泡上皮細胞和毛細血管內皮細胞組成的“呼吸膜”很薄,且遍布毛細血管,血容量充盈,便于污染物經廢迅速吸收進入血液。②消化管吸收:污染物在消化管吸收的多少與其濃度和性質有關,濃度越高吸收越多,脂溶性物質較易吸收,水溶性易離解或難溶于水的物質則不易吸收。③皮膚吸收:污染物必須具有脂溶性又具有水溶性。4.污染物生物轉化的過程生物體內的生物轉化一般分為Ⅰ、Ⅱ兩個連續(xù)的作用過程。在過程Ⅰ中(又稱相Ⅰ反應),外源性化合物在有關酶系統的催化下經由氧化、還原或水解反應改變其化學結構,形成某些活性基團(—OH、—SH、—COOH、—NH2等)或進一步使這些活性基團暴露。在過程Ⅱ中(又稱相Ⅱ反應)相Ⅰ反應產生的一級代謝物在另外的一些酶系統催化下通過上述活性基團與細胞內的某些化合物結合,生成結合產物(二級代謝物)。結合產物的極性(親水性)一般有所增強,利于排出。經相Ⅰ反應產生的一級代謝產物也可以直接排出體外,或直接對機體產生毒害作用。此外,也有一些外源性化合物本身已含有相應的活性基團,因而不必經過過程Ⅰ,即直接進入過程Ⅱ與細胞內的物質結合而完成生物轉化。5.污染物生物轉化反應的四種類型。氧化、還原、水解、結合。6.影響污染物生物轉化的因素營養(yǎng)條件、激素功能、年齡、種族、個體差異。7.污染物對生物機體酶有哪些影響污染物可影響酶的數量和酶的活性。污染物對酶的誘導和阻礙影響酶的數量。對酶活性的激活和抑制影響酶的活性。8.污染物對蛋白質和核酸有哪些影響影響?蛋白質:①導致細胞死亡和組織壞死;②可誘導生物機體內的一些功能蛋白產生,如應激蛋白和金屬硫蛋白。核酸:①外源性化合物及其活性代謝產物與DNA相互作用形成DNA加合物和其他化學損傷,最終產生DNA突變和基因功能的改變;②DNA分子中,堿基、或糖及磷酸均可受到化合物的攻擊,造成化學性損傷。9.什么是化學污染物對生物的聯合作用?有哪些類型?聯合作用:兩種或兩種以上化學污染物共同作用所產生的綜合生物學效應。類型:協同作用,1+1>2;相加作用,1+1=2;獨立作用1<1+1<2拮抗作用,1+1<210.細胞癌變學說(1)體細胞突變學說:該學說認為,致癌因素包括化學、物理、生物因素等。作用于體細胞的遺傳物質DNA,使其發(fā)生了突變,其結果使細胞的功能發(fā)生異常改變而致癌,亦即癌變形成的基礎是體細胞發(fā)生了突變。(2)分化障礙學說:該學說認為,細胞癌變不一定需要體細胞遺傳物質發(fā)生突變,而只是細胞分化過程中有關的基因調控過程受到致癌因素的干擾,使細胞分化和增殖發(fā)生紊亂而出現癌變。(3)癌基因學說:近年來有的學者認為所有細胞DNA分子中都存在有癌基因的遺傳信息,在正常情況下這種癌基因處于阻遏狀態(tài),只有細胞內有關的調節(jié)機制遭到破壞的情況下,癌基因才能表達,從而導致細胞發(fā)生癌變,形成癌腫。11.癌變過程①引發(fā)階段:即通過致癌物的作用,使正常細胞轉化為癌細胞的過程。引發(fā)過程需時較短,一般為不可逆過程。②促長階段:促長是經過引發(fā)的癌細胞不斷增殖直至形成一個臨床上可被檢出之腫塊的過程,是癌的增殖過程。促進過程需要較長的時間,一般為可逆過程。③浸潤和轉移過程:已形成的癌腫不斷發(fā)展,逐漸侵害周圍的正常組織,并擴散到較遠的部位。12.與理化監(jiān)測相比,生物監(jiān)測有何優(yōu)缺點?優(yōu)點:①能直接反映出環(huán)境質量對生態(tài)系統的影響;②能綜合反映環(huán)境質量狀況;③具有連續(xù)監(jiān)測的功能;④監(jiān)測靈敏度高;⑤價格低廉,不需購置昂貴的精密儀器;⑥不需要繁瑣的儀器保養(yǎng)及維修等工作;⑦可以在大面積或較長距離內密集布點,甚至在邊遠地區(qū)也能布點進行監(jiān)測。缺點:①不能像理化監(jiān)測儀器那樣迅速作出反應;②不能像儀器那樣能精確地監(jiān)測出環(huán)境中某些污染物的含量,生物監(jiān)測通常只是反映各監(jiān)測點的相對污染或變化水平。13.大氣污染的植物監(jiān)測的方法有哪些?①指示植物法;②現場調查法;③植物群落監(jiān)測法;④現場盆栽定點監(jiān)測法;⑤地衣、苔蘚監(jiān)測法;⑥微核技術的應用;⑦污染量指數法;⑧大氣污染的綜合生態(tài)指標。14.水環(huán)境質量的生物學評價方法有哪些?①水污染的細菌學監(jiān)測:通過檢測糞便污染的指示菌大腸桿菌的總數來反映水體被細菌污染的狀況。我國現行飲用水衛(wèi)生標準規(guī)定,細菌總數1mL自來水不得超過100個,大腸桿菌群數每升水中不得超過3個。一般認為,1mL水中,如果細菌總數為10~100個為極清潔水;100~1000個為清潔水;1000~10000個為不太清潔水;10000~100000個為不清潔水;多于1000000個為極不清潔水。②水污染的浮游生物檢驗法:浮游生物尤其是浮游植物長期以來就被用作水質污染的指示生物,有些種類對有機污染或化學污染非常敏感。③底棲大型無脊椎動物監(jiān)測法:在未受干擾的環(huán)境里,河流和湖泊中大型無脊椎動物群落的組成和密度,各年之間比較穩(wěn)定。然而,由于個別種類生命史的動態(tài)特征而產生季節(jié)波動,使在任何一年中、在特定水域位置群落組成和密度都可能有極大的變化。④微型生物群落監(jiān)測法:微型生物群落是水生態(tài)系統內重要組成部分。近幾年來的研究結果表明,微型生物群落結構特征與高等生物群落特征類似,如果環(huán)境受到外界的嚴重干擾,群落的平衡被破壞,其結構特征也隨之變化。污水生物系統中各污染帶特點。多污帶:高分子有機物質極其豐富,溶解氧含量少,產生硫化氫等氣體,細菌和無色鞭毛蟲極多,有少量靠腐爛有機物或細菌為主要食物的動物,沒有好氧生物,魚類也不能生存。中污帶:分為α-中污帶和β-中污帶。α-中污帶:有機物污染仍較嚴重,存在較多的較小分子量的有機物,溶解氧較多污帶略多,氧化作用使底泥中的硫化氫減少。生物為比較耐受污染的種類,有許多細菌和真菌,藻類少見,以細菌為食物的耐污動物占優(yōu)勢。β-中污帶:此帶為中等程度的有機物污染區(qū)。溶解氧相當高,氧化作用顯著,有機物能較好的礦化。有多種藍藻、綠藻及硅藻,有多種原生動物,有魚類出現。寡污帶:經河流的自凈作用后有機物全部被分解,水質透明度大,溶解氧恢復正?;蜻_到飽和。細菌數量少,藻類種類多,數量也增加。水環(huán)境質量評價的生物指數法。①Beck生物指數:按底棲大型無脊椎動物對有機污染的耐受性將其分為兩類,A類是不耐有機污染的種類,B類是能耐受中等程度的污染但非完全缺氧條件下的種類,按IB=2nA+nB計算生物指數。式中:nA,nB表示底棲大型無脊椎動物(A類、B類)的種類數。以這種方法計算生物指數,要求調查采集的各監(jiān)測點的環(huán)境因素力求一致,如水深、流速、底質、有無水草等。Beck生物指數在凈水中為10以上,中等污染時為1~10,重污染時為0。②硅藻生物指數:用河流中硅藻的種類計算生物指數,公式為:I=100×(2A+B-2C)/(A+B-C)。式中:I表示硅藻生物指數,A表示不耐污的種類數,B表示對有機污染無所謂的種類數,C表示在污染區(qū)內獨有的種類數。③顫蚓類與全部底棲動物相比的生物指數:用顫蚓類與全部底棲動物數量的比例作為生物指數。I=100×顫蚓類個體數/底棲類動物個體數。④水生昆蟲與寡毛類濕重的比值:I=100×昆蟲濕重/寡毛類濕重。此值數值越小,表示污染做嚴重;此值越大,表示水質越清潔。⑤特倫特生物指數:系一種經驗的生物指數,按照調查所得樣本中大型底棲無脊椎動物的類群總數及屬于6類關鍵性生物類群的種類數而確定生物指數。生物指數值的范圍從10(指示為清潔水)隨污染程度的增加而下降,直到0(指示水質嚴重污染)。⑥錢勒計分系統:錢勒依據種類和多度隨水質惡化而減少以至消失的次序來計分??偡譃?,系沒有大型無脊椎動物,表示嚴重污染;45~300為中度污染;300以上為輕度污染??偡衷礁弑硎疚廴驹捷p。⑦污染評價均值:A=()⑧污染生物指數:污染生物指數(BIP)用IBIP表示,是指無葉綠素微生物占全部微生物(有葉綠素和無葉綠素微生物)百分比,即IBIP=B/(A+B)×100,式中:A表示有葉綠素微生物數,B表示無葉綠素微生物數。環(huán)境噪聲對人體健康的影響。①對聽覺器官的影響:聽力損傷有急性和慢性之分。接觸較強噪聲,會出現耳鳴、聽力下降,只要時間不長,一旦離開噪聲環(huán)境后,很快就能恢復正常,稱為聽覺適應。如果接觸強噪聲的時間較長,聽力下降比較明顯,則離開噪聲環(huán)境后,就需要幾小時,甚至十幾到二十幾小時的時間,才能恢復正常,稱為聽覺疲勞。這種暫時性的聽力下降仍屬于生理范圍,但可能發(fā)展成噪聲性耳聾。如果繼續(xù)接觸強噪聲,聽覺疲勞不能得到恢復,聽力持續(xù)下降,就會造成噪聲性聽力損失,成為病理性改變。②對神經的影響:神經系統表現為以頭痛和睡眠障礙為主的神經衰弱癥狀群,腦電圖有改變(如節(jié)律改變,波輻低,指數下降),植物神經功能紊亂等;心血管系統出現血壓不穩(wěn)(大多數增高),心率加快,心電圖有改變(竇性心率不齊,缺血型改變)。

③對其他系統的影響:胃腸系統出現胃液分泌減少,蠕動減慢,食欲下降;內分泌系統表現為甲狀腺機能亢進,腎上腺皮質功能增強,性機能紊亂,月經失調等。18.電磁輻射的有哪些方面的生物效應?射頻電磁輻射的生物效應在強度大時主要是熱效應,即機體把吸收的射頻能轉換為熱能,形成由于過熱而引起的損傷。射頻輻射還有非致熱效應。長期在非致熱強度的射頻電磁輻射作用下會出現以乏力、記憶力減退為主的神經衰弱癥候群和心悸、心前區(qū)疼痛、胸悶、易激動、脫發(fā)、月經紊亂等癥狀。臨床檢查,可發(fā)現腦電圖慢波增多,心電圖ST-T改變,QRS間期有延長趨勢及不完全右束枝傳導阻滯,血壓偏低,心率減慢,白細胞和血小板計數偏低等;此外,還可出現眼晶狀體渾濁和空泡增多,個別人還會出現白內障;男性睪丸受損傷,雄性激素分泌少等。在評價一般廢水時,通常采用哪些具體的指標來反映廢水中污染物質的含量和廢水凈化處理的程度和效果?①生物化學需氧量(BOD)。BOD5是微生物5d好氧分解有機物所消耗的氧的數量。BOD5=2/3BODu(BODu為最終需氧量)。②化學需氧量(COD)。BODu=0.87CODB,BOD5=2/3BODu,BOD5=0.58CODB。③總需氧量(TOD)。④總有機碳(TOC)。BOD5/TOC=1.38,CODCr/TOC=3.13~3.45。⑤固體物質。⑥含氮化合物。⑦pH值。⑧生物污染指標。BOD曲線的七個階段。①微生物增殖的遲緩期:耗氧量增加遲緩。遲緩期的出現,可能是因為細菌本身就處于遲緩期,或是由于細菌剛剛進入新的營養(yǎng)及環(huán)境條件,有個適應的過程所致。②細菌的對數生長期:異養(yǎng)細菌利用廢水中的營養(yǎng)物質而迅速增殖,使耗氧量迅速增加。③耗氧平緩階段:這是由于廢水中養(yǎng)分為異養(yǎng)細菌所消耗,細菌生長因營養(yǎng)缺乏而減慢,數量減少,逐漸進入內源呼吸。④原生動物耗氧峰:異養(yǎng)細菌的大量繁殖為以喜劇為食物的原生動物提供了充足的食料,使原生動物隨細菌數量的增加而緩慢地增殖。因原生動物的世代時間較長,所以其生長高峰出現在異養(yǎng)細菌之后。⑤耗氧再次平緩階段:隨著原生動物的食料逐漸耗盡,原生動物也開始大量死亡,使耗氧曲線又平緩下來。⑥硝化細菌耗氧峰:這是由于自養(yǎng)細菌——硝化細菌對氨的氧化而耗氧的結果。⑦所有的微生物都在繼續(xù)減少,一些無機物也逐漸被氧化,最終均轉化并穩(wěn)定為CO2和H2O。微生物對物質降解與轉化的六大特點。①微生物個體微小,比表面積大,代謝速率快。②微生物種類繁多,分布廣泛,代謝類型多樣。③微生物具有多種降解酶。④微生物繁殖快,易變異,適應性強。⑤微生物具有巨大的降解能力。⑥共代謝作用。影響微生物對物質降解轉化作用的因素。①微生物的代謝活性;②微生物的適應性;③化合物結構;④環(huán)境因素:溫度、酸堿度、營養(yǎng)、氧、底物濃度。活性污泥(ActivatedSludge)的特征。高效、經濟、適用性、可控制性、腐蝕等?;钚晕勰嘟到馕廴疚锏倪^程。第一階段:吸附階段。因微生物在生長繁殖過程中形成表面積較大的菌膠團,大量凝絮和吸附廢水,污水中大部分有機污染物是通過吸附去除的。第二階段:攝取、分解階段。細菌將被吸附的污染物攝入細胞內,進行代謝,一部分在氧的作用下,將其轉化為菌體本身的結構組分和新的細胞,另一部分則完全被氧化為二氧化碳和水等物質。什么是生物膜(Biofilm)法,具體原理,有何特征?利用微生物在固體表面的附著生長對廢水進行生物處理的技術,稱為生物膜法。特征:①微生物多樣性高;②生物膜各段的微生物類群不同;③生物膜中的食物鏈較長;④具有較高的脫氮能力;⑤單位處理能力大;⑥系統維護方便;⑦操作運行穩(wěn)定。厭氧生物處理法,基本原理,厭氧處理中的微生物。厭氧生物處理是在厭氧條件下,形成了厭氧微生物所需要的營養(yǎng)條件和環(huán)境條件,利用這類微生物分解分解廢水中的有機物并產生甲烷和二氧化碳的過程,又稱厭氧發(fā)酵。原理:微生物分解有機物最終產生甲烷和二氧化碳的過程。微生物:①不產甲烷菌:細菌(以厭氧菌、兼性菌為主)、真菌。②甲烷菌。微型動物對廢水凈化的影響??梢酝淌杉毦鷥艋|。作為指示生物指示廢水凈化的程度?;钚晕勰嗟膬艋磻^程。①絮凝、吸附作用;②活性污泥中微生物的代謝及增殖規(guī)律;③活性污泥的凝聚、沉淀與濃縮。造成絲狀菌性污泥膨脹的原因。①由于重金屬的影響,而阻礙了絮凝體形成,或因溫度過高和營養(yǎng)缺乏而發(fā)生解絮化作用,此為非絲狀菌膨脹。②絲狀菌膨脹,即由于絲狀菌的大量繁殖,引起沉降困難所致。好氧生物處理與厭氧生物處理有哪些主要區(qū)別?厭氧生物處理不以分子氧為受氫體(最終電子受體),以無機物、化合態(tài)鹽、碳、硫、氮為受氫體,如CO、二氧化碳、硫酸根、硝酸根等。生物修復是如何定義的?有何特點?定義:利用生物將土壤、地表及地下水或海洋中的危險性污染物現場去除或降解的工程技術系統稱為生物修復,生物修復主要是利用生物(天然的或接種的),并通過工程措施為生物生長與繁殖提供必要的條件,從而加速污染物的降解與去除。特點:①優(yōu)點:投資費用省,對環(huán)境影響小,能有效降低污染物濃度,適用于在其他技術難以應用的場地,如位于建筑物和公路下受污染土壤,而且能同時處理受污染的土壤和地下水。②缺點:微生物不能降解進入環(huán)境的所有污染物,需要對具體地點的狀況和存在的污染物進行詳細而昂貴的具體考察,微生物活性受溫度和其他環(huán)境條件影響,在有些情況下,生物修復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