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級語文上冊10 三峽作業(yè)_第1頁
八年級語文上冊10 三峽作業(yè)_第2頁
八年級語文上冊10 三峽作業(yè)_第3頁
八年級語文上冊10 三峽作業(yè)_第4頁
八年級語文上冊10 三峽作業(yè)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4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三單元人教版八年級上三峽第10課

答案呈現習題鏈接123C4A5C基礎題溫馨提示:點擊進入講評867A9答案呈現習題鏈接綜合題101112131415161718191.[2022·江蘇·單元測試]下列加點字注音有誤的一項是(

)A.屬引(zhǔ)

絕(yǎn) 闕處(quē)

素湍綠潭(tuān)B.沿溯(sù)

略無(lüè) 凄異(qī)

重巖疊嶂(zhàng)C.懸泉(xuán)

飛漱(sù) 曦月(xī)

哀轉久絕(zhuàn)D.御風(yù)

襄陵(xiāng) 長嘯(xiào)

隱天蔽日(bì)????????????????【點撥】“漱”應讀“shù”,“轉”是多音字,此處應讀“zhuǎn”。C2.一詞多義。(1)①沿溯阻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哀轉久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絕多生怪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①自三峽七百里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自非亭午夜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絕自?????斷。消失。極高的。于,這里是“在”的意思。如果。(3) ①屬引凄異 ____________②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 ____________(4) ①屬引凄異 ____________②友人慚,下車引之 ____________?屬引???連接。類。延長。拉,牽拉。3.[2022·山東泰安·單元測試]解釋下列句中加點的古今異義詞。(1)沿溯阻絕

古義:_______________

今義:_______________(2)雖乘奔御風

古義:_______________

今義:_______________(3)略無闕處

古義:_______________

今義:_______________???順流而下。順著。即使。雖然。完全。省去,簡化。(4)至于夏水襄陵

古義:_______________

今義:_______________(5)良多趣味

古義:_______________

今義:_______________???到了。表示另提一事。甚,很。好?!?.下列加點詞屬于詞類活用的一項是(

)A.每至晴初霜旦B.則素湍綠潭C.有時朝發(fā)白帝D.良多趣味????【點撥】A項中的“霜”,名詞用作動詞,是下霜的意思。A5.下列加點詞的意思不相同的一項是(

)A.朝發(fā)白帝

夜發(fā)清溪向三峽B.林寒澗肅

青林翠竹C.其間千二百里

其人舍然大喜D.則素湍綠潭

綠葉兮素華????????【點撥】A項中“發(fā)”的意思都是“出發(fā)”;B項中“林”的意思都是“樹林”;C項中“其”的意思分別是:代指從白帝到江陵/那;D項中“素”的意思都是“白色”。C6.填空?!度龒{》的作者是__________,字_________,________(朝代)地理學家,所撰《____________》是我國古代地理名著。三峽是________峽、________峽和________峽的總稱。酈道元善長北魏水經注瞿塘巫西陵7.下列對《三峽》一文賞析有誤的一項是(

)A.“空谷傳響,哀轉久絕”給人一種婉轉悅耳、余音繞梁的感覺。B.文章使用了大量極富表現力的駢散句,語言清新俊逸。C.文章不僅運用正面描寫直接描繪三峽的景物,還寫到“漁者歌曰”的內容,從側面渲染了秋天蕭瑟肅殺的氣氛。D.文章布局自然,先寫山,后寫水,突出了三峽山高水急的特點。A【點撥】“空谷傳響,哀轉久絕”給人一種哀傷悲涼、寒氣透骨的感覺。8.名句默寫。(1)課文中從側面襯托三峽山勢高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課文中表現三峽群山連綿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課文中運用夸張的修辭手法,表現夏季時三峽水流湍急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課文中寫出了泉、瀑從山峰間飛速沖蕩下來的氣勢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自三峽七百里中,兩岸連山,略無闕處雖乘奔御風,不以疾也懸泉瀑布,飛漱其間9.將下列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有時朝發(fā)白帝,暮到江陵。(2)春冬之時,則素湍綠潭,回清倒影。(3)兩岸連山,略無闕處。有時候清早(坐船)從白帝城出發(fā),傍晚便可到達江陵。在春、冬兩個季節(jié),激起白色浪花的急流中有回旋的清波,碧綠的潭水中倒映著各種景物的影子。兩岸都是相連的山,全然沒有中斷的地方。一、課內閱讀閱讀《三峽》,完成各題。10.解釋下列句中加點的詞。(1)重巖疊嶂

嶂:___________________(2)不見曦月

曦:___________________(3)每至晴初霜旦

旦:___________________???直立像屏障的山峰。日光,這里指太陽。早晨。(4)林寒澗肅

肅:_______________________(5)故漁者歌曰

故:_______________________(6)略無闕處

闕:_______________________(7)雖乘奔御風

奔:_______________________????肅殺,凄寒。所以,因此。同“缺”,空隙、缺口。這里指飛奔的馬。11.將下列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絕。(2)常有高猿長嘯,屬引凄異,空谷傳響,哀轉久絕。到了夏天,江水漫上山陵的時候,下行和上行的航道都被阻斷,不能通航。經常有高處的猿猴拉長聲音啼叫,聲音接連不斷,非常凄慘悲涼,空曠的山谷中傳來猿啼的回聲,聲音悲涼婉轉,很久才消失。12.文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描繪了山形的挺拔險峻;而“____________________”以雅致的筆調寫出了山水、草木的秀麗和富有趣味。(用文中的句子回答)重巖疊嶂,隱天蔽日清榮峻茂,良多趣味13.“三峽的山”的特點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峽夏季的水”的特點是:_________________。(用自己的語言概括)【點撥】“自三峽七百里中,兩岸連山,略無闕處”是寫山的連綿不斷;“隱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是寫山的高峻;“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絕”是寫夏季水勢大;“有時朝發(fā)白帝……不以疾也”是寫夏季水流急。示例:高峻、連綿不斷水勢大、水流急14.文章最后的漁者歌謠體現了三峽秋景怎樣的特點?作用是什么?【點撥】“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寫出了巫峽長的特點,同時也渲染了三峽秋天蕭瑟凄清的氣氛。寂靜凄清。寫出了巫峽長的特點,同時渲染了三峽秋天蕭瑟凄清的氣氛。請同學們看《典中點》第46頁第15-18題。二、對比閱讀閱讀下面兩則文言文,完成練習。15.解釋下面句中加點的詞。(1)沿溯阻絕(

)(2)沿溯阻絕(

)(3)不以疾也(

)(4)然十二峰者不可悉見(

)????斷。逆流而上???。全,都。16.用現代漢語翻譯下面的句子。(1)清榮峻茂,良多趣味。(2)議者謂太、華、衡、廬皆無此奇。水清樹榮,山高草盛,有很多趣味。議論的人說泰山、華山、衡山、廬山都沒有這種奇異的景象。17.(創(chuàng)新題)結合文章內容,完成對話。小剛:小紅,【甲】【乙】兩文都寫到了山,兩文所寫的山各有各的特點,可我卻說不出好在哪里。小紅:小剛,我是這樣認為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示例:【甲】文寫群山具有連綿不斷、雄奇險拔、遮天蔽日的特點?!疽摇课拿枥L的巫山及神女峰具有高、奇、秀等特點?!军c撥】【甲】文中的“自三峽七百里中,兩岸連山,略無闕處”寫出了群山連綿不斷的特點;“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寫出了群山雄奇險拔、遮天蔽日的特點。【乙】文中的“峰巒上入霄漢,山腳直插江中”“所見八九峰……纖麗奇峭”“惟神女峰上有白云數片……亦可異也”寫出了巫山及神女峰高、奇、秀等特點。18.【甲】【乙】兩文所抒發(fā)的思想感情基本相同,這是一種怎樣的思想感情?【點撥】兩文都是寫景抒情的散文,都寫出了三峽雄奇、秀麗的特點,字里行間滲透著作者對美景的喜愛,作者借景抒情,表達了對祖國壯麗山川的熱愛與贊美之情。對祖國壯麗山川的熱愛與贊美之情。三、綜合性學習19.為配合《三峽》的學習,班級開展“典籍中的地理”綜合性學習活動,請你參與。(1)酈道元游覽祖國山河,所著的《水經注》名為注釋《水經》,實則自成巨著。徐霞客游歷祖國各地,所寫的日記匯集成《徐霞客游記》。請補全下面的對聯(lián),概括二人的主要事跡。上聯(lián):____________________徐霞客

下聯(lián):____________________酈道元示例:以游為記為經作注(2)資料搜集組搜集到《宜都記》中用“山水紆曲,而兩岸高山重障,非日中夜半,不見日月”寫三峽的山;而酈道元的《三峽》中用“重巖疊嶂,隱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來寫三峽的山。請根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