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上海市中考物理專題練1-機械運動和力_第1頁
2022年上海市中考物理專題練1-機械運動和力_第2頁
2022年上海市中考物理專題練1-機械運動和力_第3頁
2022年上海市中考物理專題練1-機械運動和力_第4頁
2022年上海市中考物理專題練1-機械運動和力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3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22年上海市中考物理專題練1-機械運動和力一.選擇題(共12小題)1.(2021?黃浦區(qū)模擬)如圖是嬰兒的小手抓著成年人的手指,已知成年人的指寬a約為1.6cm,則嬰兒的指寬b約為()A.2mm B.8mm C.2cm D.0.8dm2.(2021?上海)小紅參觀博物館時看到了祝融號模型,發(fā)現(xiàn)祝融號模型和一個初三的女學生一樣高,請問這個祝融號模型有多高()A.0.9m B.1.8m C.3.6m D.7.2m3.(2021?寶山區(qū)校級一模)甲、乙兩車分別從P、Q兩點同時同向運動,它們的s﹣t圖像分別如圖(a)、(b)所示,經(jīng)過6秒甲、乙相距2米。P、Q間的距離為()A.可能是10米 B.一定是6米 C.可能是14米 D.可能是16米4.(2021?奉賢區(qū)二模)甲、乙兩小車同時同地沿同一直線做勻速直線運動,它們的s﹣t圖像如圖所示。由圖像可知()A.經(jīng)過3秒,兩車相距可能為4米 B.經(jīng)過3秒,兩車相距一定為1米 C.經(jīng)過3秒,兩車相距可能為7米 D.通過8米的路程,甲用時比乙多4秒5.(2021?浦東新區(qū)模擬)一物體的重力為10牛,在4牛水平拉力作用下沿水平桌面做勻速直線運動,則該物體受到的滑動摩擦力為()A.4牛 B.10牛 C.6牛 D.14牛6.(2021?長寧區(qū)二模)甲、乙兩車同時從A、B兩地沿同一直線運動,它們的s﹣t圖像分別如圖(a)和(b)所示。甲、乙兩車相遇時甲車恰好運動了2.4米,則A、B兩地間的距離為()A.一定等于3.6米 B.可能小于3.6米 C.一定等于1.2米 D.可能大于6米7.(2021?上海)P、Q是同一直線上相距10m的兩點,甲、乙兩小車分別經(jīng)過P點向Q點做直線運動。它們的s﹣t圖像分別如圖(a)、(b)所示,甲比乙早3秒通過Q點,則()A.甲比乙早1秒經(jīng)過P點 B.乙比甲早1秒經(jīng)過P點 C.甲比乙早2秒經(jīng)過P點 D.乙比甲早2秒經(jīng)過P點8.(2020?浦東新區(qū)二模)掛在樹上的水蜜桃,處于靜止狀態(tài),則()A.水蜜桃所受的重力跟水蜜桃對樹枝的拉力是一對平衡力 B.水蜜桃所受的重力跟樹枝對水蜜桃的拉力是一對平衡力 C.樹枝所受的重力跟樹枝對水蜜桃的拉力是一對平衡力 D.樹枝所受的重力跟水蜜桃對樹枝的拉力是一對平衡力9.(2020?上海)甲、乙兩車同時從P點出發(fā),沿同方向做勻速直線運動,兩車的s﹣t圖象分別如圖(a)(b)所示。兩車先后到達距P點18米的Q處,時間差為△t,則()A.甲比乙先到達Q處,△t=12s B.甲比乙先到達Q處,△t=18s C.乙比甲先到達Q處,△t=12s D.乙比甲先到達Q處,△t=18s10.(2021?徐匯區(qū)模擬)甲、乙兩小車同時沿同一直線分別從P、Q兩點由靜止開始做勻速直線運動,它們的s﹣t圖像如圖所示,經(jīng)6s后兩車相距10m,結合圖像可知()A.甲車速度小于乙車速度 B.若P、Q相距10m,則兩車運動方向可能相同 C.兩車一定會相遇 D.P、Q相距可能為100m11.(2020?浦東新區(qū)三模)甲、乙兩小車同時從M、N兩點做同向運動,它們的s﹣t圖象分別如圖(a)、(b)所示,經(jīng)6秒兩車相遇。若甲、乙的速度分別為v甲、v乙,M、N間的距離為s,則()A.v甲<v乙,s=48米 B.v甲<v乙,s=24米 C.v甲>v乙,s=36米 D.v甲>v乙,s=12米12.(2021?上海模擬)甲、乙兩車分別在同一直線上的M、N兩點,同時開始沿直線做勻速運動,它們的s–t圖像如圖所示。經(jīng)6秒后兩車相距10米,則()A.甲車速度小于乙車速度 B.兩車一定會相遇 C.M、N兩點相距可能為100米 D.若M、N兩點相距10米,則兩車運動方向可能相同二.填空題(共10小題)13.(2021?上海)火箭加速上升過程中,相對于地面是;火箭的重力勢能,慣性。(不考慮質量變化)14.(2020?上海)重為9.8牛的木塊漂浮在水面上,木塊所受浮力的大小為牛,方向為豎直,所受重力與浮力的合力大小為牛。15.(2021?金山區(qū)二模)甲、乙兩車運動的s﹣t圖像分別如圖所示,以甲車為參照物,乙車是的(選填“靜止”或“運動”);甲、乙兩車各運動60米,所用時間相差秒。甲車在上坡過程中,其重力勢能((選填“增大”、“不變”或“減小”)。16.(2021?青浦區(qū)二模)對于某些物體的重心,我們可以根據(jù)二力平衡的條件,采用懸掛法確定。①利用這種方法確定物體重心時,被懸掛物體應處于狀態(tài)(選填“靜止”或“擺動”)。②現(xiàn)利用懸掛法來確定物體甲的重心,如圖所示。(a)物體甲的重心應在直線(選填“AB”或“CD”)上;(b)這是因為細線對物體的拉力和物體重力(選填“A”“B”或“C”);A.大小相等B.作用在同一直線上C.方向相反(c)若要進一步確定物體甲的重心位置,接下來應做的操作是:。17.(2021?徐匯區(qū)模擬)閱讀材料,回答問題。萬有引力定律是艾薩克?牛頓在1687年于《自然哲學的數(shù)學原理》上發(fā)表的。牛頓的普適萬有引力定律表述為:任意兩個質點(將實際物體看作有質量但無體積與形狀的點)有通過連心線方向上的力相互吸引。該引力大小與它們質量的乘積成正比與它們距離的平方成反比,與兩物體的化學組成和其間介質種類無關?,F(xiàn)有銅、鋁制成的A、B兩個實心小球,其質量關系為mA>mB,分別將其按圖(a)、(b)所示放置。①圖(a)中,A球對B球的吸引力B球對A球的吸引力(選填“大于”、“等于”或“小于”)。理由是:。②圖(b)中A球對B球的吸引力圖(a)中A球對B球的吸引力(選填“大于”、“等于”或“小于”)。理由是:。18.(2021?寶山區(qū)二模)一木塊在大小為3牛的水平拉力F作用下,沿水平路面向右做勻速直線運動。木塊受到路面的摩擦力大小為牛,方向。若突然撤去水平拉力F,木塊的慣性,木塊受到的摩擦力(后兩空均選填“變小”、“不變”或“變大”)。19.(2021?浦東新區(qū)模擬)某同學在研究滑動摩擦力與哪些因素有關的實驗中,所用的器材有木塊一個(木塊各表面的光滑程度相同)、長木板一塊、彈簧測力計一個、若干相同砝碼。他用彈簧測力計拉著木塊在水平木板上向右做勻速直線運動,實驗過程如圖所示。請仔細觀察圖中的操作和彈簧測力計的示數(shù),回答下列問題。(1)在該實驗中為了測出滑動摩擦力的大小,利用了的原理。(2)分析比較圖(a)與圖(b)可知,他想研究和的關系,得到的結論是:兩者(選填“有關”或“無關”)。(3)分析圖(a)與圖(c)與圖(d)可得結論:。20.(2020?普陀區(qū)二模)細心的小明發(fā)現(xiàn):“瓢潑大雨”以很大的速度落到地面,“毛毛細雨”則緩慢地飄落到地面。老師告訴他,從高空下落的物體,所受空氣阻力會隨速度的增大而增大,因此物體下落一段距離后將以某一速度勻速直線下落,通常把這個速度稱為收尾速度。小明為研究在相同環(huán)境下,球形物體下落的收尾速度v與球的半徑r和質量m的關系,進行了多次實驗,并將實驗數(shù)據(jù)記錄于下表中。小球編號12345小球的質量m(×10﹣3千克)254540小球的半徑r(×10﹣2米)0.50.51.520.5小球的收尾速度v(米/秒)16404020①通過比較1號和2號小球可以得出結論:在相同環(huán)境下,。②4號小球在下落過程中受到的最大阻力為牛。③小明想探究小球的收尾速度與小球的半徑是否有關,5號小球的質量應是千克。21.(2020?徐匯區(qū)模擬)某小組為了研究“影響滑動摩擦力f大小的有關因素”,他們在水平面上拉動同一物體,在不同材質的水平面上以不同的速度v1、v2做勻速直線運動,實驗過程及現(xiàn)象如圖(a)(b)(c)所示。①實驗中滑動摩擦力f的大小可以通過觀察間接獲得,這是因為;②從圖中的信息可以判斷:圖(a)(b)是研究滑動摩擦力f與的關系;圖(b)(c)是研究滑動摩擦力f與的關系。22.(2020?松江區(qū)模擬)汽車一般都配備安全氣囊,如圖(a)所示,當汽車受到來自前方猛烈撞擊時,駕駛員會因而向前沖,當頭部撞擊在瞬間彈出的氣囊上時,氣囊會被壓縮而保護頭部安全?!皻饽冶粔嚎s”表明力可以改變物體的。上海的汽車牌照已成為社會的熱點,小明從后視鏡中觀察車后一輛汽車牌照,如圖(b)所示,則該車牌號為滬E﹣。三.作圖題(共3小題)23.(2021?奉賢區(qū)二模)如圖所示,重為10牛的物體靜止在水平地面上,請用力的圖示法畫出它受到的重力G。24.(2021?青浦區(qū)二模)在圖中,小球受到的重力為10牛,請用力的圖示法畫出重力G。25.(2021?靜安區(qū)二模)重為8牛的物體A靜止在水平面上。請在圖中用力的圖示法畫出A所受的重力G。四.實驗探究題(共1小題)26.(2020?上海模擬)為研究在水平面上滑動的物體所受摩擦力的大小與哪些因素有關,某興趣小組進行了如下實驗:分別將木塊放在玻璃板和木板上,用彈簧測力計水平拉動木塊,使木塊做快慢不變的直線運動,使摩擦力的大小與拉力大小相等。請根據(jù)實驗記錄(表1)回答問題。實驗組別接觸面粗糙程度物體對接觸面壓力(牛)接觸面積(平方厘米)彈簧測力計示數(shù)(牛)滑動摩擦力大小(牛)A光滑的玻璃5302.02.0B光滑的玻璃5202.02.0C較粗糙的木板530(a)(b)D較粗糙的木板10304.44.4(1)C組實驗彈簧測力計的示數(shù)如圖所示,則表中a為牛;b為牛。(2)為研究接觸面積對滑動摩擦力大小的影響,選擇A和B兩組進行對照實驗。通過分析數(shù)據(jù)可知:滑動摩擦力的大小與接觸面積(有關/無關)。(3)如果選擇C和D兩組來進行對照實驗,則是在研究對滑動摩擦力大小的影響。通過分析數(shù)據(jù)可初步得出:滑動摩擦力大小會隨該因素的增大而(增大/減?。#?)如果選擇A和D來研究接觸面粗糙程度對滑動摩擦力大小的影響,你認為可以嗎?為什么?。五.計算題(共1小題)27.(2021?金山區(qū)校級模擬)甲、乙兩車同時同地沿同一方向做直線運動,它們的s﹣t圖象如圖所示。求:(1)乙車的速度v乙。(2)經(jīng)過4秒,甲、乙兩車的位置關系。六.解答題(共1小題)28.(2022?奉賢區(qū)一模)如圖,重為6牛的物體靜止在水平地面上,請你用力的圖示法畫出物體對地面的壓力F。

2022年上海市中考物理專題練1-機械運動和力參考答案與試題解析一.選擇題(共12小題)1.【解答】解:成年人的指寬a約為1.6cm,嬰兒的指寬b約為成人手指寬度的一半0.8cm=8mm,故B符合實際;故選:B。2.【解答】解:祝融號和一個初三的女學生一樣高,所以祝融號的高度約為1.8m。故ACD錯誤,B正確。故選:B。3.【解答】解:由圖(a)中知當t=6s時,s甲=4m;由圖(b)可知當t=6s時,s乙=12m;情況一如圖1:又已知甲、乙相距2米,由圖1的線段圖可得sQP1=12m﹣2m﹣4m=6m;情況二如圖2:又已知甲、乙相距2米,由圖2的線段圖可得sQP2=12m+2m﹣4m=10m;綜上可知,P、Q間的距離可能為6m,也可能為10m。故選:A。4.【解答】解:ABC、由圖像可看出:經(jīng)過3s,甲車的路程是3m,乙的車路程是4m,若兩車運動方向相同,則兩車相距4m﹣3m=1m,若兩車運動方向相反,則兩車相距4m+3m=7m,故AB錯誤,C正確;D、由圖甲可知,甲車做勻速直線運動,甲在4s內通過的距離是4m,則在8s內通過的路程是8m;通過8米的路程,乙用了6s,則甲用時比乙多8s﹣6s=2s,故D錯誤。故選:C。5.【解答】解:物體在水平桌面上勻速向右運動時,水平方向上受到拉力F和路面對物體的摩擦力f,這兩個力是一對平衡力,大小相等,大小為4N。故選:A。6.【解答】解:甲、乙兩車相遇時甲車恰好運動了2.4米,根據(jù)圖(a)可知,甲車運動的時間為6s,乙車運動的時間為6s,根據(jù)圖(b)可知,乙車通過的路程為3.6m;相同時間內乙車通過的路程要大于甲車通過的路程,根據(jù)v=s若甲、乙相向運動,則A、B兩地間的距離為:2.4m+3.6m=6m;若甲、乙同向運動,由于甲的速度小,乙的速度大,則甲車在前,乙車在后,A、B兩地間的距離為:3.6m﹣2.4m=1.2m;根據(jù)選項可知,B正確。故選:B。7.【解答】解:因為P、Q是同一直線上相距10m的兩點,P點是起點(圖象上是點O),Q點是終點(Q點位于縱軸的10m處)。由圖可知:當兩車的縱坐標都是10m時,甲車對應的時間是3s,而乙車對應的時間是5s,已知甲比乙早3秒通過Q點,如果兩車同時從P點出發(fā),則甲比乙早2秒通過Q點,所以,甲比乙早1秒經(jīng)過P點,故A正確。故選:A。8.【解答】解:A、水蜜桃所受的重力跟水蜜桃對樹枝的拉力作用,它們作用在兩個物體上,不是一對平衡力,故A錯誤;B、水蜜桃所受的重力跟樹枝對水蜜桃的拉力它們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條直線上,作用在同一物體上,是一對平衡力,故B正確;C、樹枝所受的重力跟樹枝對水蜜桃的拉力,它們作用在兩個物體上,不是一對平衡力,故C錯誤;D、樹枝所受的重力跟水蜜桃對樹枝的拉力,它們方向相同、不是一對平衡力,故D錯誤。故選:B。9.【解答】解:由圖象可知,s甲=3.6m,t甲=6s;s乙=6.0m,t乙=6s;則甲車的速度為:v甲=s乙車的速度為:v乙=s甲車通過18米的路程需要的時間為:t甲′=s乙車通過18米的路程需要的時間為:t乙′=s故乙車先到達Q處,兩車到達Q處的時間差為:△t=t甲′﹣t乙′=30s﹣18s=12s。故選:C。10.【解答】解:A、由圖象可知,當甲車和乙車都行駛80m的路程時,甲車的行駛時間是8s,乙車的行駛時間是12s,由于甲所用時間小于乙的時間,所以甲的速度大于乙的速度,故A錯誤;BC、由圖象可知,當時間都為6s時,甲運動的距離為60m,乙運動的距離為40m,6秒后兩車相距10m,若兩車運動方向相同,則兩車間原來的距離為:60m﹣40m﹣10m=10m,即出發(fā)前乙應在甲前方10m處,6s時甲在乙前方10m,運動過程中兩車一定相遇;若兩車運動方向相反,6s時甲、乙運動的距離之和為100m,此時兩車相距10m,若兩車未相遇,則兩車間原來的距離為100m+10m=110m,若兩車相遇,則兩車間原來的距離為100m﹣10m=90m,故B正確,CD錯誤。故選:B。11.【解答】解:(1)由s﹣t圖象可知:t甲=4s時,s甲=24m;t乙=12s時,s乙=48m,則甲車的速度:v甲=s乙車的速度:v乙=s所以,v甲>v乙;(2)由于甲、乙兩車從M、N兩地同時同向運動,經(jīng)過6s兩車相遇,則根據(jù)v=st可得,甲通過的路程:s甲′=v乙通過的路程:s乙′=v乙t=4m/s×6s=24m;M、N間的距離:s=s甲′﹣s乙′=36m﹣24m=12m。由以上分析可知,選項ABC錯誤,D正確。故選:D。12.【解答】解:A、由圖象可知,當甲車和乙車都行駛80m的路程時,甲車的行駛時間是8s,乙車的行駛時間是12s,由于甲所用時間小于乙的時間,所以甲的速度大于乙的速度,故A錯誤;BCD、由圖象可知,當時間都為6s時,甲運動的距離為60m,乙運動的距離為40m,6秒后兩車相距10m,若兩車運動方向相同,則兩車間原來的距離為:60m﹣40m﹣10m=10m,即出發(fā)前乙應在甲前方10m處,6s時甲在乙前方10m,運動過程中兩車一定相遇;若兩車運動方向相反,6s時甲乙運動的距離之和為100m,此時兩車相距10m,若兩車未相遇,則兩車間原來的距離為100m+10m=110m,若兩車相遇,則兩車間原來的距離為100m﹣10m=90m。故BC錯誤,D正確。故選:D。二.填空題(共10小題)13.【解答】解:(1)火箭加速上升過程中,其相對于地面的位置在不斷發(fā)生變化,則火箭相對于地面是運動的;(2)火箭加速上升的過程中,其質量不變,高度增大,所以火箭的重力勢能增大;(3)慣性大小只與物體的質量有關,因火箭的質量不變,則它的慣性不變。故答案為:運動的;增大;不變。14.【解答】解:木塊漂浮在水面上,根據(jù)漂浮條件可知,所以木塊所受浮力的大?。篎浮=G=9.8N,木塊所受浮力的方向豎直向上。因為木塊漂浮,所以木塊處于平衡狀態(tài),則木塊的重力與木塊受到的浮力是一對平衡力,合力為0N。故答案為:9.8;向上;0。15.【解答】解:圖像是路程時間圖像,由圖像知,甲與乙都做勻速直線運動。由圖可求出,甲的速度v甲=s乙的速度v乙=s甲、乙兩物體的速度不同,如果以甲為參照物,則乙相對于甲的位置不斷變化,乙是運動的。甲、乙各運動60米甲所需時間t甲1=60m乙所用時間t乙1=所用時間相差12s﹣6s=6s。甲車在上坡過程中質量不變,高度升高,重力勢能增大。故答案為:運動;6;增大。16.【解答】解:①物體處于平衡狀態(tài)時受到的力才是平衡力,根據(jù)二力平衡的條件確定物體的重心時,物體必須處于平衡狀態(tài),即物體應處于靜止狀態(tài);②根據(jù)二力平衡的特點:作用在同一物體上的兩個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且作用在一條直線上,由圖可知,拉力作用在直線CD上,則重力也作用在直線CD上,即物體的重心在直線CD上;兩條直線才能確定一個交點,所以需要重復上面步驟,再找一條重心所在的直線。故答案為:①靜止;②CD;B;在甲物體的不同位置將甲物體懸掛起來,靜止時過懸掛點作豎直向下的直線,與CD的交點即為物體甲的重心。17.【解答】解:(1)由于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所以圖(a)中A球對B球的吸引力和B球對A球的吸引力是一對相互作用力,它們的大小相等;(2)題目中給出該引力大小與它們質量的乘積成正比與它們距離的平方成反比,與兩物體的化學組成和其間介質種類無關,由圖中可以看到AB的質量和距離都沒變,所以力的大小也不變,所以圖(b)中A球對B球的吸引力等于圖(a)中A球對B球的吸引力。故答案為:①等于;力的作用是相互的;②等于;引力的大小只與兩個物體的質量和距離有關。18.【解答】解:(1)木塊在水平路面上勻速向右運動時,水平方向上受到拉力F和路面對物體的摩擦力f,這兩個力是一對平衡力,大小相等,所以木塊受到路面的摩擦力大小為3N,由于木塊在水平路面上勻速向右運動,所以受到的摩擦力水平向左;(2)慣性只與物體的質量有關,質量不變,慣性不變;(3)撤去拉力后,物體由于慣性要保持原來的運動狀態(tài),繼續(xù)向右運動,此時物體繼續(xù)運動,物體還受地面的摩擦力,壓力不變,接觸面的粗糙程度不變,摩擦力不變,還是3N。故答案為:3;水平向左;不變;不變。19.【解答】解:(1)根據(jù)二力平衡條件可知,當物體做勻速直線運動時,拉力與摩擦力才是一對平衡力,二者的大小相等;(2)比較圖(a)與(b)中測力計的示數(shù)及相關條件,接觸面的粗糙程度相同,長方體的壓力也相同,只有接觸面的大小不同,但彈簧測力計的示數(shù)相同,因此可以看出他想研究滑動摩擦力與接觸面積的關系,得到的結論是:兩者無關;(3)比較圖(a)與(c)與(d)中測力計的示數(shù)及相關條件,接觸面的粗糙程度相同,壓力逐漸增大,彈簧測力計的示數(shù)逐漸增大,說明摩擦力也逐漸增大,可得結論:接觸面粗糙程度相同時,壓力越大,滑動摩擦力越大;故答案為:(1)二力平衡;(2)滑動摩擦力;接觸面積;無關;(3)接觸面粗糙程度相同時,壓力越大,滑動摩擦力越大。20.【解答】解:(1)從表格數(shù)據(jù)中可得:小球1和小球2半徑相同,質量大的收尾速度也大,故可得出的結論:在相同環(huán)境下,小球半徑相同時,小球質量越大,小球的收尾速度越大。(2)根據(jù)二力平衡的條件可知,4號小球在接近地面時做勻速運動,此時受到的阻力最大,則小球受到的最大阻力:f=G=mg=0.04kg×9.8N/kg=0.392N;(3)根據(jù)控制變量法可知,探究小球的收尾速度與小球的半徑是否有關時,應控制小球的質量不變,改變小球的半徑,所以5號小球的質量應該是40g或45g,即0.04kg或0.045kg。故答案為:(1)小球半徑相同時,小球質量越大,小球的收尾速度越大;(2)0.392;(3)0.04或0.045。21.【解答】解:①實驗中滑動摩擦力F的大小可以通過觀察彈簧測力計示數(shù)間接獲得,這是利用了二力平衡知識。當物體做勻速直線運動時,拉力與摩擦力是一對平衡力。②從圖中的信息可以看出,圖(a)(b)壓力和接觸面的粗糙程度相同,速度不同時,彈簧測力計的示數(shù)不變,是研究滑動摩擦力f與物體運動速度的關系;圖(b)(c)壓力相同,速度相同,接觸面的粗糙程度不同,彈簧測力計的示數(shù)不同,滑動摩擦力不同,是滑動摩擦力f與接觸面的粗糙程度的關系。故答案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