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語文一輪復習古詩文默寫+閱讀闖關(guān)練習第7篇《六國論》(解析版)_第1頁
新高考語文一輪復習古詩文默寫+閱讀闖關(guān)練習第7篇《六國論》(解析版)_第2頁
新高考語文一輪復習古詩文默寫+閱讀闖關(guān)練習第7篇《六國論》(解析版)_第3頁
新高考語文一輪復習古詩文默寫+閱讀闖關(guān)練習第7篇《六國論》(解析版)_第4頁
新高考語文一輪復習古詩文默寫+閱讀闖關(guān)練習第7篇《六國論》(解析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7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新高考語文60篇必背篇目1(默寫)十1(閱讀)闖關(guān)手冊(2025版)第7篇《六國論》一、默寫闖關(guān) (一)挖空練習《六國論》蘇洵六國破滅,非兵不利,戰(zhàn)不善,弊在()秦。賂秦而力虧,破滅之道也?;蛟唬毫鶉?,率賂秦耶?曰:不賂者以賂者喪,蓋失強援,不能獨完。故曰:弊在賂秦也。秦以攻取之外,小則獲邑,大則得城。較秦之所得,與戰(zhàn)勝而得者,其實百倍;諸侯之所亡,與戰(zhàn)敗而亡者,其實亦百倍。則秦之所大欲,諸侯之所大患,固不在戰(zhàn)矣。思()先祖父,暴霜露,斬荊(),以有尺寸之地。子孫視之不甚惜,舉以予人,如棄草()。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然后得一夕安寢。然則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無厭,奉之彌繁,侵之愈急。故不戰(zhàn)而強弱勝負已判矣。至于顛覆,理固宜然。古人云:“以地事秦,猶抱薪救火,薪不盡,火不滅。”此言得之。齊人未嘗賂秦,終繼五國遷滅,何哉?與()而不助五國也。五國既喪,齊亦不免矣。燕趙之君,始有遠略,能守其土,義不賂秦。是故燕雖小國而后亡,斯用兵之效也。至丹以荊()為計,始速禍焉。趙嘗五戰(zhàn)于秦,二敗而三勝。后秦擊趙者再,李牧連卻之。洎牧以讒誅,邯鄲為郡,惜其用武而不終也。且燕趙處秦革滅()盡之際,可謂智力孤危,戰(zhàn)敗而亡,誠不得已。向使三國各愛其地,齊人勿附于秦,刺客不行,良將猶在,則勝負之數(shù),存亡之理,當與秦相較,或未易量。嗚呼!以賂秦之地封天下之謀臣,以事秦之心禮天下之奇才,并力西向,則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也。悲夫!有如此之勢,而為秦人積威之所劫,日削月割,以趨于亡。為國者無使為積威之所劫哉!夫六國與秦皆諸侯,其勢弱于秦,而猶有可以不賂而勝之之勢。茍以天下之大,下而從六國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國下矣。附:記憶導圖將易寫錯的字每個寫3遍賂厥棘芥嬴卿殆咽(二)情境默寫1.【2024·全國·三模】在《六國論》中,蘇洵說六國滅亡不是兵器、戰(zhàn)術(shù)的問題,而是“()”,并以“()”的比喻譏諷子孫不珍惜先祖父得之不易的尺寸之地。2.【2024·廣西·三?!抠Z誼在《過秦論》中認為,諸侯“從散約敗,爭割地而賂秦”,使得“秦有余力而制其弊”。蘇洵在《六國論》中與之相似的論述是“(),()”。3.【2024·黑龍江哈爾濱·三?!吭诠糯撐闹?,作者往往通過前朝教訓警示當朝統(tǒng)治者,《六國論》中的“()”、《過秦論》中的“()”都簡潔凝練地表達出作者勸誡的觀點。4.【2024·廣東·期末】蘇洵在《六國論》中指出:齊國最終被秦所滅,是因為“()”,而“()”則加速了趙國的滅亡。5.【2024·天津河西·三?!刻K洵在《六國論》中用“不賂者以賂者喪。“(),()”深入分析了六國互喪的原因。6.【2024·云南曲靖·二?!刻K洵在《六國論》中寫六國不愛惜先輩開辟的土地,割地賂秦也不能換來真正的安定?!埃ǎ?,()”,六國送給秦國越多,秦國侵略六國越厲害。7.【2024·江蘇南通·二?!抗湃擞绕渲匾曋\臣能士,甚至不惜用珍寶土地來招攬他們,如在《六國論》中蘇洵提出如果“()”,齊心協(xié)力進攻秦國,那么秦人會食不下咽;《過秦論》中諸侯謀弱秦也是“()”以達到招攬讀書人的目的。8.【2024·江西·二模】在《六國論》中蘇洵用古人的兩句詩“(),()”來作形象的比喻,指出了六國滅亡的根本原因。9.【2024·山西朔州·三?!俊扒G軻刺秦”的故事流傳甚廣,對荊軻也頗多贊語,但蘇洵在《六國論》中是這樣評論刺秦事件的:“(),()?!?0.【2024·海南·一模】蘇洵《六國論》中以“()”表達對朝廷重蹈六國覆轍的憂慮,其實早在唐代杜牧《阿房宮賦》中就用“()”對其中的原因進行揭示了。11.【2024·云南普洱·二?!刻K洵在《六國論》中為六國指出了對抗強秦的策略“(),()”然后團結(jié)一致,定會讓秦人寢食難安。12.【2024·廣東湛江·一模】蘇洵在《六國論》中解釋了齊、趙兩國滅亡的原因,他認為齊國滅亡的原因是“()”,而對于趙國滅亡”,他感嘆道:“()”。13.【2024·安徽滁州·一?!刻K洵《六國論》中在描寫創(chuàng)業(yè)艱難后,“(),()”兩句用比喻描寫了向敵人卑躬屈膝的國君對祖國疆土的毫不愛惜。14.【2024·湖南長沙·二?!刻K洵在《六國論》中說,六國子孫不珍惜先祖父“(),()”得來的土地,拿來賄賂秦國,如棄草芥一般。15.【2024·遼寧朝陽·二?!刻K洵《六國論》中認為,六國本來可以有合力向西攻打秦國之勢,卻被秦人積久的威勢脅迫而至于“(),()”的境地?!緟⒖即鸢浮?.弊在賂秦;如棄草芥。2.有如此之勢,而為秦人積威之所劫。3.為國者無使為積威之所劫哉;仁義不失而攻守之勢異也。4.與嬴而不助五國也;洎牧以讒誅。5.蓋失強援,不能獨完。6.奉之彌繁,侵之愈急。7.以賂秦之地封天下之謀臣;不愛珍器重寶肥饒之地。8.以地事秦,猶抱薪救火。9.至丹以荊卿為計,始速禍焉。10.下而從六國破亡之故事;后人哀之而不鑒之。11.以賂秦之地封天下之謀臣,以事秦之心禮天下之奇才。12.與嬴而不助五國也;惜其用武而不終也。13.舉以予人,如棄草芥。14.暴霜露,斬荊棘。15.日削月割,以趨于亡。二、閱讀闖關(guān)(一)課內(nèi)閱讀閱讀下面文言文,完成1至5題。材料一:六國破滅,非兵不利,戰(zhàn)不善,弊在賂秦。賂秦而力虧,破滅之道也?;蛟唬毫鶉?,率賂秦耶?曰:不賂者以賂者喪,蓋失強援,不能獨完。故曰:弊在賂秦也。……夫六國與秦皆諸侯,其勢弱于秦,而猶有可以不賂而勝之之勢。茍以天下之大,下而從六國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國下矣。(選自蘇洵《六國論》,有刪改)材料二:嘗讀六國《世家》,竊怪天下之諸侯,以五倍之地,十倍之眾,發(fā)憤西向,以攻山西千里之秦,而不免于滅亡。常為之深思遠慮,以為必有可以自安之計,蓋未嘗不咎其當時之士慮患之疏,而見利之淺,且不知天下之勢也。韓、魏塞秦之沖,而蔽山東之諸侯,故夫天下之所重者,莫如韓、魏也。夫韓、魏不能獨當秦,而天下之諸侯,藉之以蔽其西,故莫如厚韓親魏以擯秦。不知出此,而乃貪疆埸尺寸之利,背盟敗約,以自相屠滅,秦兵未出,而天下諸侯已自困矣。至于秦人得伺其隙以取其國,可不悲哉?。ㄟx自蘇轍《六國論》,有刪改)材料三:春秋之末,至于戰(zhàn)國,諸侯卿相,皆爭養(yǎng)士自謀。國之有奸,猶鳥獸之有鷙猛,昆蟲之有毒螫也。區(qū)處條理,使各安其處,則有之矣;鋤而盡去之,則無是道也。吾考之世變,知六國之所以久存,而秦之所以速亡者,蓋出于此,不可不察也。夫智、勇、辯、力,此四者皆天民之秀杰也,類不能惡衣食以養(yǎng)人,皆役人以自養(yǎng)也。故先王分天下之富貴與此四者共之。此四者不失職,則民靖矣。六國之君虐用其民,不減始皇二世,然當是時百姓無一叛者,以凡民之秀杰者,多以客養(yǎng)之,不失職也。始皇初欲逐客,用李斯之言而止;既并天下則以客為無用故隳名城殺豪杰秦之亂雖成于二世,然使始皇知畏此四人者,使不失職,秦之亡不至若是其速也。(選自蘇軾《六國論》,有刪改)1.文中畫波浪線的部分有三處需加句讀,請用鉛筆將答題卡上相應位置的答案標號涂黑。()既A并B天C下D則E以F客G為H無I用J故K隳L名M城N殺O豪P杰2.下列對文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guān)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A.“世家”,《史記》記載諸侯王的傳記?!傲鶉兰摇?,即六國諸侯王的傳記。B.“山東”,始于戰(zhàn)國時期的地理區(qū)域名,當時秦人稱崤山、函谷關(guān)以東的地區(qū)。C.“速”文中指迅速,與蘇洵的《六國論》中“始速禍焉”的“速”意思相同。D.“是”指這樣,與《答司馬諫議書》中“是而不見可悔故也”的“是”意思不同。3.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A.材料一開宗明義,起筆即提出了“六國破滅弊在賂秦”的論點,先用雙重否定,既而又自為設問,從而使這一論斷更加嚴謹周密。B.材料二結(jié)尾對六國的貪利忘義、不顧大局終取滅亡提出尖銳批評,并表示了痛惜之情,對強大秦國發(fā)動侵略戰(zhàn)爭表示了憤怒指責。C.蘇軾認為六國之君對老百姓的暴虐程度不比秦始皇、秦二世輕,然而當時百姓無一人造反,是因為百姓中的俊杰多數(shù)成為賓客,各有職分。D.蘇軾寫《六國論》的目的,意在提醒統(tǒng)治者要依據(jù)當時的社會實際來制定選拔制度,使百姓中那些優(yōu)秀杰出的人參與到對社會的治理中來。4.把下列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茍以天下之大,下而從六國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國下矣。(2)蓋未嘗不咎其當時之士慮患之疏,而見利之淺,且不知天下之勢也。5.三則材料都關(guān)涉六國滅亡的史事,但觀點不同,請簡要說明?!緟⒖即鸢浮?.DJN【解析】句意:統(tǒng)一天下以后,就認為賓客是沒有用處的,所以才毀壞了名城,殺掉了豪杰?!疤煜隆弊鳌安ⅰ钡馁e語,賓語后斷句;“客”作主語,“無用”作謂語,主謂結(jié)構(gòu)單獨成句,主謂句作“以”的賓語,其后斷句;“名城”作“隳”的賓語,其后斷句。故選DJN。C【解析】C.“‘速’意思相同”錯誤,意思不同。迅速;招致。句意:而秦朝之所以迅速滅亡。/才招致滅亡的禍患。B【解析】B.“對強大秦國發(fā)動侵略戰(zhàn)爭表示了憤怒指責”錯誤,無中生有。由原文“不知出此,而乃貪疆埸尺寸之利,背盟敗約,以自相屠滅,秦兵未出,而天下諸侯已自困矣。至于秦人得伺其隙以取其國,可不悲哉”可知,原文并沒有說“對強大秦國發(fā)動侵略戰(zhàn)爭表示了憤怒指責”。4.(1)如果憑著這樣大的國家,卻降低身份重蹈六國滅亡的舊事,這就又在六國之下了。(2)因而不曾不責怪那些當時的謀臣,他們考慮禍患不周密(或太粗疏),謀求利益的眼光太短淺,而且不了解天下的形勢。【解析】(1)“茍”,如果;“以”,憑著;“天下之大”,定語后置句,正常語序為“大天下”;第一個“下”,降低身份;“故事”,舊事。(2)“蓋”,表原因,因而;“咎”,責怪;“疏”,不周密(或太粗疏);“知”,了解。5.①蘇洵認為六國滅亡的原因是賄賂秦國。②蘇轍認為六國滅亡的原因是六國謀士思慮不周、見識淺薄,不明了天下大勢。③蘇軾認為六國重視人才因而得以久存,秦不重視人才導致迅速滅亡?!窘馕觥拷Y(jié)合“六國破滅,非兵不利,戰(zhàn)不善,弊在賂秦。賂秦而力虧,破滅之道也。或曰:六國互喪,率賂秦耶?曰:不賂者以賂者喪,蓋失強援,不能獨完。故曰:弊在賂秦也”可知,蘇洵認為六國滅亡的原因是賄賂秦國。結(jié)合“常為之深思遠慮,以為必有可以自安之計,蓋未嘗不咎其當時之士慮患之疏,而見利之淺,且不知天下之勢也”可知,蘇轍認為六國滅亡的原因是六國謀士思慮不周、見識淺薄,不明了天下大勢。結(jié)合“六國之君虐用其民,不減始皇二世,然當是時百姓無一叛者,以凡民之秀杰者,多以客養(yǎng)之,不失職也。始皇初欲逐客,用李斯之言而止;既并天下則以客為無用故隳名城殺豪杰秦之亂雖成于二世,然使始皇知畏此四人者,使不失職,秦之亡不至若是其速也”可知,蘇軾認為六國重視人才因而得以久存,秦不重視人才導致迅速滅亡。參考譯文:材料一:六國的滅亡,不是因為他們的武器不鋒利,仗打得不好,弊端在于用土地來賄賂秦國。拿土地賄賂秦國虧損了自己的力量,(這就)是滅亡的原因。有人問:“六國一個接一個地滅亡,難道全部是因為賄賂秦國嗎?”回答說:“不賄賂秦國的,因為有賄賂秦國的國家而滅亡。原因是不賄賂秦國的國家失掉了強有力的外援,不能獨自保全。所以說:弊病在于賄賂秦國?!薄鶉颓貒际侵T侯之國,他們的勢力比秦國弱,卻還有可以不賄賂秦國而戰(zhàn)勝它的優(yōu)勢。如果憑著這樣大的國家,卻降低身份重蹈六國滅亡的舊事,這就又在六國之下了。材料二:我曾經(jīng)讀《史記》中六國《世家》的故事,私下感到奇怪的是,天下的諸侯國,憑借五倍于秦國的土地,十倍于秦國的軍隊,全心全力向西攻打崤山西邊方圓千里的秦國,卻免不了滅亡。我常為這件事作深遠的思考,認為一定有能夠用來自求安定的計策,因而不曾不責怪那些當時的謀臣,他們考慮禍患不周密(或太粗疏),謀求利益的眼光太短淺,而且不了解天下的形勢。韓、魏兩國阻礙了秦國出入的要道,卻掩護著崤山東邊的諸侯國,所以全天下特別看重的地區(qū),再也沒有比得上韓、魏兩國了。韓、魏是不能單獨抵擋秦國的,天下的諸侯國,必須靠著他們?nèi)ジ糸_西邊的秦國,所以不如親近韓、魏來抵御秦國。諸侯們不知道要采行這種策略,卻只貪圖邊境上些微土地的利益,違背盟誓、毀棄約定,來互相殘殺同陣營的人,秦國的軍隊還沒出動,天下的諸侯各國就已經(jīng)困住自己了。直到讓秦人得以趁虛而入來并吞了他們的國家,怎不令人悲哀??!材料三:春秋末期,到戰(zhàn)國時代,各國的諸侯及卿相,都爭相收羅、供養(yǎng)賢才。國家有壞人,就像鳥獸中有猛禽,昆蟲中有毒蟲一樣。把他們分別處理安置,使他們都能各安本位,是正確的處理方法;把他們盡數(shù)鏟除掉,是沒有道理的。我曾就世代的興廢考察過,知道六國之所以長久存在,而秦朝之所以迅速滅亡,原因都在這里,不可不明察。有智謀的人、有勇氣的人、有辯才的人、有氣力的人,這四種人,都是百姓中的優(yōu)異杰出之士,大多是不能自己穿壞的而去奉養(yǎng)別人的,都是要役使別人來奉養(yǎng)自己的一些人。所以從前的帝王把天下的富貴分出一部分來,和這四種人共同享有。這四種人不失去常業(yè),百姓就安定了。六國的君主,虐待他們的百姓,并不亞于秦始皇與秦二世,然而在那個時候,百姓并沒有一個人起來反叛。這是因為百姓中的優(yōu)異杰出之士,多數(shù)都被當作賓客奉養(yǎng)起來,沒有失去常業(yè)。秦始皇當初想驅(qū)逐賓客,采納了李斯的建議才沒有實行。統(tǒng)一天下以后,就認為賓客是沒有用處的,所以才毀壞了名城,殺掉了豪杰。秦朝的變亂,雖然形成于秦二世在位之時,然而假使秦始皇當初知道畏懼這四種人,設法安置他們,使他們不失去常業(yè),那么秦朝的滅亡,還不至于這樣快。(二)教考融合閱讀下面這首詩,完成下面小題。再登南樓鄭起客中重上倚層臺,天闊云收八面開。雁帶岳陽秋曉過,浪涵巴峽影西來。諸營種柳①今何在,老子登樓得幾回。自是江山雄壯處,興亡不必問寒灰②?!咀ⅰ竣僦T營種柳:典出《晉書·陶侃傳》,陶侃曾經(jīng)督促諸營種柳,都尉夏施盜官柳植于己門,侃后見而追責,施惶怖謝罪。后以“諸營種柳”喻軍紀嚴明。②興亡不必問寒灰:是說歷史變遷不盡靠古跡來證明。1.下列對這首詩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首句“重上”與題目中“再登”相呼應,“客中”表明作者漂泊他鄉(xiāng)的身份及特殊心境。B.“天闊”句寫作者登樓所見,天空廣闊,曉云盡散,環(huán)顧八方都無所阻擋,境界極為開闊。C.頷聯(lián)緊承首聯(lián)寫景,自上而下,大雁在岳陽的秋晨中飛過,浪濤流經(jīng)巴峽從西邊滾滾涌來。D.“老子”一句展現(xiàn)了作者睥睨天下的豪情,寫出了作者對今后無數(shù)次登樓縱觀天下的設想。2.面對外敵入侵,本詩與蘇洵的《六國論》都對統(tǒng)治者提出了建議。兩者的建議有何不同?請結(jié)合文本簡要分析?!緟⒖即鸢浮?.D【解析】此句并非展現(xiàn)作者的豪情與對今后登樓的設想,而是面對大好河山即將淪陷,作者對今后將無緣登樓的悲慨。2.①《六國論》中蘇洵提醒統(tǒng)治者要吸取六國滅亡的教訓,不要被敵國積久的威勢脅迫。②鄭起提醒統(tǒng)治者要任用良將,做到軍紀嚴明。③鄭起還提醒統(tǒng)治者只需打造雄壯的江山,不必糾結(jié)曾有過怎樣不堪的歷史。(三)拓展遷移材料一:三年①,桓公將伐魯,曰:“魯與寡人近,于是其救宋也疾,寡人且誅焉?!惫苤僭唬骸安豢?。臣聞有土之君,不勤于兵,不忌于辱,不輔其過,則社稷安。勤于兵,忌于辱,輔其過,則社稷危?!惫宦牎Ed師伐魯造于長勺魯莊公興師逆之太敗之?;腹唬骸拔岜q尚少,吾參圍之,安能圉②我”四年,修兵,同甲十萬,車五千乘。謂管仲曰:“吾士既練,吾兵既多,寡人欲服魯?!惫苤汆叭粐@曰:“齊國危矣。君不競于德而競于兵。天下之國帶甲十萬者不鮮矣,吾欲發(fā)小兵以服大兵。內(nèi)失吾眾,諸侯設備,吾人設詐,國欲無危,得已乎”公不聽,果伐魯。魯不敢戰(zhàn),去國五十里而為之關(guān)。魯請比于關(guān)內(nèi),以從于齊,齊亦毋復侵魯?;腹S諾。魯人請盟,曰:“魯,小國也,固不帶劍,今而帶劍,是交兵聞于諸侯,君不如已。請去兵?!被腹唬骸爸Z。”乃令從者毋以兵。管仲曰:“不可。諸侯加忌于君,君如是以退可。君果弱魯君,諸侯又加貪于君,后有事,小國彌堅,大國設備,非齊國之利也。”桓公不聽。管仲又諫曰:“君必不去魯,胡不用兵曹劌之為人也,堅強以忌,不可以約取也?!被腹宦?,果與之遇。莊公自懷劍,曹劌亦懷劍。踐壇,莊公抽劍其懷曰:“魯之境去國五十里,亦無不死而已。”左揕桓公,右自承曰:“均之死也,戮死于君前?!惫苤僮呔?,曹劌抽劍當兩階之間,曰:“二君將改圖,無有進者。”管仲曰:“君與地,以汶為競。”桓公許諾,以汶為竟而歸?;腹珰w而修于政,不修于兵革,自圉辟人,以過弭師。(選自《管子》,有刪改)材料二:夫天下未嘗無賢者,蓋有有臣而無君者矣。威公③在焉,而曰天下不復有管仲者,吾不信也。仲之書,有記其將死論鮑叔、賓胥無之為人,且各疏其短,是其心以為數(shù)子者皆不足以托國,而又逆知其將死,則其書誕謾不足信也。蕭何且死,舉曹參以自代。大臣之用心,固宜如此也。夫國以一人興,以一人亡。賢者不悲其身之死,而憂其國之衰,故必復有賢者而后可以死。彼管仲者,何以死哉!(選自蘇洵《管仲論》,有刪改)[注]①三年:齊桓公三年。②圉:通“御”,抵御。③威公:齊桓公。1.材料中畫波浪線的部分有三處需要斷句,請用鉛筆將答題卡上相應位置的答案標號涂黑,每涂對一處給1分,涂黑超過三處不給分。()興師伐魯造C于長勺魯莊公E興師1逆C之H大敗之。2.下列對材料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guān)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A.疾:文中指快速,與《荀子·勸學》中“順風而呼,聲非加疾也”的“疾”意思不同。B.既:文中指已經(jīng),與《歸去來兮辭并序》中“既自以心為形役”的“既”意思不同。C.均:文中指皆,都,與《出師表》中“將軍向?qū)?,性行淑均”的“均”意思相同。D.固:文中指本來,與《六國論》中“至于顛覆,理固宜然”的“固”意思相同。3.下列對材料有關(guān)內(nèi)容的概述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齊桓公三年,齊桓公打算攻打魯國,在制定決策上雖然有勇氣和雄心,但是他不考量后果,不能聽別人的意見,顯得較為魯莽,失敗后仍然不甘心。B.魯國請求會盟,齊桓公不聽勸阻前往會盟,結(jié)果中計,魯莊公用劍威逼齊國割讓邊境地區(qū)的五十里土地給魯國,管仲提議答應魯國要求,齊桓公同意了。C.管仲不少時候與齊桓公意見相左,結(jié)果證明管仲目光長遠,心思縝密;材料二對管仲的評價與材料一管仲的表現(xiàn)不同,這是因為蘇洵看問題的角度不一樣。D.材料一展現(xiàn)了齊桓公作為君主的復雜個性,他有固執(zhí)己見、一意孤行的一面,但最終能反思自己的決策,并且精兵理政,說明他是一個知錯能改的君王。4.把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君果弱魯君,諸侯又加貪于君,后有事,小國彌堅,大國設備。(2)且各疏其短,是其心以為數(shù)子者皆不足以托國。5.材料二中,蘇洵為什么會發(fā)出“彼管仲者,何以死哉”的質(zhì)問請簡要說明?!緟⒖即鸢浮?.BDH【解析】本題考查理解文言文句讀的能力。(原文標點)興師伐魯,造于長勺。魯莊公興師逆之,大敗之。2.C【解析】本題考查結(jié)合具體語境理解古代文化常識與文言字詞的能力。“將軍向?qū)?,性行淑均”中的“均”意思是“公正,公平”?.B【解析】本題考查篩選材料中的信息、歸納內(nèi)容要點的能力。“魯莊公用劍威逼齊國割讓邊境地區(qū)的五十里土地給魯國”錯。把材料一中“魯國邊境離國都只有五十里”這個信息與后面的魯國要求齊國交還土地的信息錯雜在一起。4.(1)若您果真削弱魯國國君,諸侯又會給您加上貪婪的名聲,以后有戰(zhàn)事,小國更加堅守,大國設防。(2)并且還列出他們各自的缺點,這樣他的心中認為這幾個人都不能托付國家重任?!窘馕觥勘绢}考查理解并翻譯文中句子的能力。第(1)小題的關(guān)鍵點:“弱”意為“削弱”;“設備”意為“設防”。第(2)小題的關(guān)鍵點:“短”意為“缺點”;“托國”意為“托付國家重任”。5.賢者應替國家的興衰考慮,安排好自己身后的事;(1分)管仲沒有用心為齊國推薦在自己去世后可以接替自己的賢才?!窘馕觥勘绢}考查理解重要語句和概括主要信息的能力。材料二結(jié)管仲臨終不能薦賢自代的教訓。蘇洵認為,天下不是沒有賢臣,而是有賢臣卻不被國君所用。接著批評管仲以為國中無賢。再引漢丞相蕭何臨歿進賢為切證,說明大臣能否薦賢,全在其“用心”。【參考譯文】材料一:齊桓公三年,齊桓公打算攻打魯國,說:“魯國跟我齊國接近,如此魯國出兵救宋國也快,我將要討伐魯國?!惫苤僬f:“不可以。我聽說一國之君,不頻繁打仗,不忌恨恥辱,不錯上加錯,社稷就能安穩(wěn)。頻繁打仗,忌恨羞辱,重復犯錯,那國家就危險了?!被腹宦?。出兵討伐魯國,行軍到長勺。魯莊公出兵抵抗齊軍,大敗齊軍。齊桓公說:“我的兵還是太少,我如果用三倍的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