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間藝術-扎染_第1頁
民間藝術-扎染_第2頁
民間藝術-扎染_第3頁
民間藝術-扎染_第4頁
民間藝術-扎染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7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民間藝術——扎染本課程教學目標:

了解和掌握扎染、蠟染的基本常識和技能,嘗試將扎染應用于設計制作,體驗和宏揚民間藝術的魅力。概述

扎染是中國一種古老的紡織品染色工藝,大理叫它為疙瘩花布、疙瘩花。其加工過程是將織物折疊捆扎,或縫絞包綁,然后浸入色漿進行染色,染色是用板藍根及其它天然植物,故對人體皮膚無任何傷害。扎染中各種捆扎技法的使用與多種染色技術結(jié)合,染成的圖案紋樣多變,具有令人驚嘆的藝術魅力.扎染在中國約有1500年的歷史。現(xiàn)存最早的實物是東晉年代的絞纈印花絹。唐代扎染發(fā)展到鼎盛時期,貴族穿絞纈的服飾成為時尚。北宋時期因扎染制作復雜,耗費大量人工,朝廷曾一度明令禁止,從而導致扎染工藝衰落,以至消失。但西南邊陲的少數(shù)民族仍保留這一古老的技藝。除中國外,印度、日本、柬埔寨、泰國、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等國也有扎染手工藝。20世紀70年代,扎染成為流行的手工藝,廣泛應用于服裝、領帶、壁掛等。在同一織物上運用多次扎結(jié)、多次染色的工藝,可使傳統(tǒng)的扎染工藝由單色發(fā)展為多種色彩的效果。

溯源

扎染有著悠久歷史。據(jù)史書記載,東漢時期大理地區(qū)就有染織之法。從唐代《南詔中興國史畫卷》和宋代《大理國畫卷》中人物的衣著服飾來看,早在一千多年前,白族先民便掌握了印染技術。宋代《大理國畫卷》所繪跟隨國王禮佛的文臣武將中有兩位武士頭上戴的布冠套,同傳統(tǒng)藍地小團白花扎染十分相似,可能是大理扎染近千年前用于服飾的直觀記錄。經(jīng)過南詔、大理國至今的不斷發(fā)展,扎染已成為頗具白族風情的手工印染藝術。

特別在盛唐年間,扎染在白族地區(qū)已成為民間時尚,扎染制品也成了向皇宮進獻的貢品。唐貞元十六年,南詔舞隊到長安獻藝,所著舞衣“裙襦鳥獸草木,文以八彩雜革”即為扎染而成。

十世紀,宋仁宗明令嚴禁扎染物品民用,把它作為宮廷專用品。明清時期,洱海白族地區(qū)的染織技藝已到達很高的水平,出了染布行會,明朝洱海衛(wèi)紅布、清代喜洲布和大理布均是名噪一時的暢銷產(chǎn)品。

到了民國時期,居家扎染已十分普遍,以一家一戶為主的扎染作坊密集著稱的周城、喜洲等鄉(xiāng)鎮(zhèn),已經(jīng)成為名傳四方的扎染中心。近代以來,大理染織業(yè)繼續(xù)發(fā)展,周城成為遠近聞名的手工織染村。1984年,周城興建了扎染廠,帶動近5000名婦女參加扎花,80%以上銷往日、英、美、加等10多個國家和地區(qū),供不應求。這里,婦女們個個在扎花,戶戶在入染,已成為重要的扎染織物產(chǎn)地。特點扎染工藝分為扎結(jié)和染色兩部分。它是通過紗、線、繩等工具,對織物進行扎、縫、縛、綴、夾……等多種形式組合后進行染色。其目的是對織物扎結(jié)部分起到防染作用,使被扎結(jié)部分保持原色,而未被扎結(jié)部分均勻受染。從而形成深淺不均、層次豐富的色暈和皺印??椢锉辉挠o、愈牢、防染效果愈好。它既可以染成帶有規(guī)則紋樣的普通扎染織物;又可以染出表現(xiàn)具象圖案的復雜構(gòu)圖及多種絢麗色彩的精美工藝品,稚拙古樸,新穎別致。扎染以藍白二色為主調(diào)所構(gòu)成的寧靜平和世界,即用青白二色的對比來營造出古樸的意蘊,且青白二色的結(jié)合往往給人以“青花瓷”般的淡雅之感,而平和與寬容更體現(xiàn)在扎染的天空中。制作方法

扎染一般以棉白布或棉麻混紡白布為原料,主要染料來自蒼山上生長的寥藍、板藍根、艾蒿等天然植物的藍靛溶液,尤其是板藍根。以前用來染布的板藍根都是山上野生的,屬多年生草本,開粉色小花,后來用量大了,染布的人家就在山上自己種植,好的可長到半人高,每年三四月間收割下來,先將之泡出水,注到木制的大染缸里,摻一些石灰或工業(yè)堿,就可以用來染布。

扎染的制作方法別具一格,舊籍生動地描述了古人制作扎染的工藝過程:"'擷'撮采線結(jié)之,而后染色。即染,則解其結(jié),凡結(jié)處皆原色,余則入染矣,其色斑斕。"扎染的主要步驟有畫刷圖案、絞扎、浸泡、染布、蒸煮、曬干、拆線、漂洗、碾布等,其中主要有扎花、浸染兩道工序,技術關鍵是絞扎手法和染色技藝。染缸、染棒、曬架、石碾等是扎染的主要工具。1、扎花

扎花,原名扎疙瘩,即在布料選好后,按花紋圖案要求,在布料上分別使用撮皺、折疊、翻卷、擠揪等方法,使之成為一定形狀,然后用針線一針一針地縫合或纏扎,將其扎緊縫嚴,讓布料變成一串串“疙瘩”。

扎染用的布料過去完全采用白族自家手工織的較粗的白棉土布,現(xiàn)在土布已較少,主要用工業(yè)機織生白布、包裝布等布料,吸水性強,質(zhì)地柔軟。

2、浸染

浸染,即將扎好“疙瘩”的布料先用清水浸泡一下,再放入染缸里,或浸泡冷染,或加溫煮熱染,經(jīng)一定時間后撈出晾干,然后再將布料放入染缸浸染。如此反復浸染,每浸一次色深一層,即“青出于藍”??p了線的部分,因染料浸染不到,自然成了好看的花紋圖案,又因為人們在縫扎時針腳不一、染料浸染的程度不一,帶有一定的隨意性,染出的成品很少一模一樣,其藝術意味也就多了一些。

浸染到一定的程度后,最后撈出放入清水將多余的染料漂除,晾干后拆去纈結(jié),將“疙瘩”挑開,熨平整,被線扎纏縫合的部分末受色,呈現(xiàn)出空心狀的白布色,便是“花”;其余部分成深藍色,即是“底”,便出現(xiàn)藍底白花的圖案花紋來,至此,一塊漂亮的扎染布就完成了?!盎ā焙汀暗?之間往往還呈現(xiàn)出一定的過渡性漸變的效果,多冰裂紋,自然天成,生動活潑,克服了畫面、圖案的呆板,使得花色更顯豐富自然。

扎染和蠟染的區(qū)別蠟染和扎染都是在云南若干種民族中流行的傳統(tǒng)印染方式,兩者的原理相似,工藝上略有區(qū)別。蠟染就像照相術一樣,照相術是利用光化學原理,首先對負片(底片)進行光化學反應,按照光的強度,反應程度就不一樣,最后形成了越黑的影象物體越透明,越白的影象越黑,在暗室中沖洗膠片時,利用同樣的方法,再把影象轉(zhuǎn)過來,就是我們看見的黑白相片,蠟染的原理比較接近,首先用蠟附著在部分布匹上,然后將其放入染料中,沒有被蠟附著的面料就染上了染料的顏色,被蠟附著的面料就沒有,仍然保持原來面料的顏色,在蠟附著的邊緣,由于蠟的滲透,被染的顏色也形成了滲透的樣子,并且顏色有從無到有的過渡效果,當年煉金的人如果繼續(xù)研究化學及蠟染的話,可能就可以發(fā)明照相機了。

扎染與蠟染的染料是可以一樣的,但扎染的方法更加生動,面料不是靠蠟來附著,而是依靠繩子來裹扎一部分面料,被扎住的部分不放到染料中,其他部分一樣就形成了與染料一致的顏色,捆扎部分也由于液體的浸透形成了顏色的過渡。

用蠟染和扎染工藝制成的壁掛、其他工藝品,極富民族特色,一直深得國內(nèi)外游客的青睞。若是花色呢就是扎染更自然一些。但要是論圖案畫呢!就應該是蠟染圖案更加豐富多彩,形象地再現(xiàn)了人物風貌、山水花鳥、耐人鑒賞。更加生動活潑。

扎染與印花的區(qū)

扎染是采用針、線等工具將織物根據(jù)自己的喜好扎緊,然后染色。由于扎緊處染料無法滲透,所以拆線后便形成了各式圖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