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物理寒假提高版第15講-機械運動的綜合及其應(yīng)用_第1頁
初二物理寒假提高版第15講-機械運動的綜合及其應(yīng)用_第2頁
初二物理寒假提高版第15講-機械運動的綜合及其應(yīng)用_第3頁
初二物理寒假提高版第15講-機械運動的綜合及其應(yīng)用_第4頁
初二物理寒假提高版第15講-機械運動的綜合及其應(yīng)用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3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第十五講

機械運動(jīxièyùndòng)的綜合及應(yīng)用

共二十八頁

學(xué)習(xí)(xuéxí)目標(biāo)知道運動和靜止的相對性,了解自然界處于不停的運動狀態(tài)會選擇參照物,并能根據(jù)參照物判斷出物體的運動狀況會用速度來描述物體運動的快慢并能根據(jù)速度公式進行簡單的計算共二十八頁二一、知識(zhīshi)回顧

共二十八頁

共二十八頁二、例題(lìtí)辨析題型一、長度和時間(shíjiān)的測量例1

如圖所示停表的讀數(shù)為

s.刻度尺的分度值是

,物體的長度是

cm;共二十八頁(變式練習(xí)1)如圖所示,用最小刻度(kèdù)不同的刻度(kèdù)尺測量物體A的長度.(1)圖1中,物體(wùtǐ)A長度為

cm.

(2)圖2中,物體A長度為

cm.共二十八頁(變式練習(xí)2)小明利用最小分度值為1mm的刻度尺測量一個物體的長度(chángdù),三次測量的數(shù)據(jù)分別為2.35cm,2.36cm,2.36cm則測量結(jié)果應(yīng)記為(

)A.2.36cmB.2.357cmC.2.35cmD.2.4cm共二十八頁題型二、運動(yùndòng)和靜止的相對性例2“神舟飛船(fēichuán)”與“天宮一號”成功對接后,遨游太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神舟飛船”相對于“天宮一號”是運動的B.“神舟飛船”和“天宮一號”相對地球是靜止的C.“神舟飛船”和“天宮一號”相對于地球是運動的D.“神舟飛船”相對于地球是運動的,“天宮一號”相對于地球是靜止的共二十八頁(變式練習(xí)1)《龜兔賽跑》新篇:兔子和烏龜(wūguī)自從上次賽跑后,成為了好朋友,于是在以后的旅行中,陸地上兔子背著烏龜(wūguī)跑,在水中烏龜(wūguī)馱著兔子游,兔子和烏龜(wūguī)因此都走得更快更遠了,實現(xiàn)了共贏。當(dāng)兔子背著烏龜(wūguī)在陸地上奔跑時,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以兔子為參照物,烏龜是運動(yùndòng)的

B.以地面為參照物,烏龜是靜止的,兔子是運動的

C.以烏龜為參照物,兔子是運動的

D.以地面為參照物,烏龜和兔子都是運動的共二十八頁(變式練習(xí)2)(2015?郴州)某同學(xué)周末坐甲車回家,與之并排(bìngpái)的乙車在超車,該同學(xué)感覺自己在后退,則他選擇的參照物是()A.甲車 B.乙車C.地面(dìmiàn) D.路旁的樹共二十八頁題型三、運動圖像(túxiànɡ)問題例3(2015?衡陽)課外活動時,小明和小華均在操場上沿直線跑道跑步訓(xùn)練。在某次訓(xùn)練中,他們通過的路程和時間變化的圖像如圖所示,則下列說法(shuōfǎ)正確的是(

)A.兩人都做勻速直線運動B.兩人都不是做勻速直線運動

C.前2s內(nèi),小華跑較快D.全程中,小華的平均速度

大于小明的平均速度.共二十八頁(變式練習(xí)1)甲、乙兩物體同時同地向東做勻速直線

運動,它們(tāmen)的s-t圖像如圖所示。由圖像可知(

)A.甲的速度小于乙的速度B.經(jīng)過(jīngguò)6s,甲在乙前面1.2m處C.以甲為參照物,乙向東運動

D.以乙為參照物,甲向東運動共二十八頁(變式練習(xí)2)(2015?上海)甲、乙兩物體先后從同地沿同方向做勻速直線運動。甲比乙先運動2秒,甲運動6秒時通過的路程為6米,此時甲、乙間的距離(jùlí)為2米。在圖3所示的a、b、c三條圖線中,乙的s-t圖(

A.一定(yīdìng)是圖線a

B.一定是圖線b

C.可能是圖線b

D.可能是圖線c共二十八頁題型四

平均速度(pínɡjūnsùdù)的測量例4如圖,在“測量平均速度”的實驗中,提供的實驗器材有:木板(長為120.0cm,底端有金屬擋板)、小車(長15.0cm)、秒表、木塊.(1)實驗時應(yīng)保持斜面(xiémiàn)的傾角較小,這是為了減小測量???

(填“路程”或“時間”)時造成的誤差.

(2)斜面傾角不變時,小車由靜止釋放,小車通過的路程越長,其平均速度越

(填“大”或“小”);小車由靜止釋放,通過相同路程,斜面的傾角越大,小車運動的平均速度越

(填“大”或“小”).共二十八頁(3)一次實驗中,小華測得小車從靜止開始運動到兩個車長的距離所用時間為1.2s,則小車的平均速度為

m/s.(4)若保持斜面傾角不變,利用本實驗提供的器材最多可測出

組小車由靜止釋放到撞擊(zhuàngjī)金屬擋板過程中的平均速度.共二十八頁(變式練習(xí))(2015?淮安)為研究小物塊在足夠長斜面上的運動規(guī)律(guīlǜ),小物塊每次均從斜面上A點由靜止釋放,沿斜面向下運動,利用秒表和刻度尺測出其運動時間和通過的路程,記錄的數(shù)據(jù)如下表.從A點開始計時的時間t/s012345從A點開始的路程s/cm04.0016.0036.0064.00100.00相應(yīng)的平均速度v/(cm?s﹣1)/481216?

共二十八頁(1)物塊5s時間內(nèi)的平均速度為

cm/s.(2)物塊做

(選填“勻速”或“變速”)直線運動.(3)實驗前,小萌對物塊的運動情況作了以下可能猜想:①物塊通過的路程與所用的時間成正比;

②物塊通過的路程與所用的時間平方成正比;③物塊的平均速度與所用的時間成正比;

④物塊的平均速度與通過的路程成正比.

根據(jù)表格中的數(shù)據(jù)(shùjù),你認為上述猜想中正確的是

(選填序號),

并推測:物塊自A點開始計時的6s時間內(nèi)通過的路程為

cm.共二十八頁題型四

平均速度(pínɡjūnsùdù)的測量例5下列測量長度的方法,正確的是(

)(多選)A.測一張紙的厚度可以用刻度尺先測出幾十張紙的厚度,然后再除以紙的總張數(shù),即得出一張紙的厚度B.測細金屬絲的直徑(zhíjìng),可以把金屬線無間隙地密繞在一根鉛筆上若干圈,測出密繞部分的長度L和圈數(shù)N,則直徑D=L/NC.測自行車通過的路程,可先記下車輪轉(zhuǎn)過的圈數(shù)N,再乘以車輪的周長LD.只使用一個刻度尺不用其他工具就可以準(zhǔn)確測出乒乓球的.共二十八頁例6為了測出細銅絲的直徑,某同學(xué)(tóngxué)把銅絲在鉛筆上緊密排繞32圈.如圖所示,用分度值是1mm的刻度尺測得這32圈的總寬度為

cm,可算出細銅絲的直徑約為

mm.共二十八頁(變式練習(xí)1)某同學(xué)用滾動鐵環(huán)的方法(fāngfǎ)來測學(xué)校花壇的周長。他測得鐵環(huán)的直徑為D,鐵環(huán)繞花壇一周滾動的圈數(shù)為N,則計算花壇周長L的公式為L=_________。(變式練習(xí)2)某同學(xué)利用(lìyòng)柔軟棉線測出地圖上長江長63.00cm,北京至鄭州鐵路線長6.95cm.經(jīng)查書,長江實際長度為6300km.則此地圖的比例尺為

,北京至鄭州實際鐵路線長為

。共二十八頁三、課后作業(yè)1.(2015?郴州)“PM2.5”顆粒物是造成天氣陰霾的主要原因,其中的“2.5”是表示顆粒直徑的數(shù)值,關(guān)于它的單位,下列選項中正確的是()

A.毫米B.納米(nàmǐ)

C.微米D.厘米共二十八頁2.2013年6月13日“,神舟十號”飛船與“天宮一號”實施自動交會對接。如圖2所示為即將(jíjiāng)對接時的模擬圖,成功對接后,“神舟十號”內(nèi)的航天員看到“天宮一號”紋絲不動,地球在緩緩轉(zhuǎn)動,則航天員選擇的參照物是()A.太陽B.地球C.“天宮一號”D.“神舟十號”

共二十八頁3.戰(zhàn)斗機水平飛行(fēixíng)時,飛行(fēixíng)員從右側(cè)舷窗看到如圖甲所示的“天地分界線”。當(dāng)飛行(fēixíng)員從右側(cè)舷窗看到的“天地分界線”如圖乙所示時,飛機可能在(

A.斜向上爬升

B.斜向下俯沖

C.豎直向上爬升

D.豎直向下俯沖共二十八頁4.如圖記錄了甲、乙兩輛汽車在平直公路上行駛時,在某段時間內(nèi)的運動過程.關(guān)于甲、乙兩車的運動情況(qíngkuàng),說法錯誤的是(

)A.前10s內(nèi)甲車運動的

路程大于乙車運動的路程B.乙車到達(dàodá)600m處所用時間

大于甲車達此處所用時間

C.乙車在做勻速直線運動

D.甲、乙兩車在40s內(nèi)的平均速度相同共二十八頁5.如圖所示,一木塊在水平面上運動時在相等時間內(nèi)連續(xù)拍攝4次“頻摩擦閃”照片,頻閃的時間間隔為0.02s。從頻閃照片可判斷,該木塊做

直線運動(選填“勻速”或“變速(biànsù)”)。木塊從1位置運動到2位置的距離是

cm。木塊從1位置到4位置運動的速度為

m/s共二十八頁

6(2015?株洲)物體下落時受到的空氣阻力與速度和橫

截面積有關(guān),已探究出在橫截面積不變時空氣阻力與速度的平方成正比,為探究空氣阻力與橫截面積的關(guān)系,取質(zhì)量相同,半徑分別為r、2r和3r的甲、乙、丙三個小球,讓它們從不同高度分別豎直落下,并以磚墻為背景,當(dāng)進入磚墻的區(qū)域時,用照相機通過(tōngguò)每隔相等時間曝光一次的方法記錄小球的運動過程,如圖是其中一段的示意圖。共二十八頁(1)在圖示運動過程中,甲、乙、丙三個小球的速度之比是

;(2)分析實驗(shíyàn)數(shù)據(jù)可知:在阻力相同時,小球的速度與半徑的關(guān)系是

;(3)實驗結(jié)論是:在速度不變時,小球受到的空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yù)覽,若沒有圖紙預(yù)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zé)。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dāng)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zhǔn)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dān)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