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 湖心亭看雪 公開課一等獎創(chuàng)新教學設計-1_第1頁
13 湖心亭看雪 公開課一等獎創(chuàng)新教學設計-1_第2頁
13 湖心亭看雪 公開課一等獎創(chuàng)新教學設計-1_第3頁
13 湖心亭看雪 公開課一等獎創(chuàng)新教學設計-1_第4頁
13 湖心亭看雪 公開課一等獎創(chuàng)新教學設計-1_第5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3湖心亭看雪公開課一等獎創(chuàng)新教學設計《湖心亭看雪》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熟讀并背誦課文,體會本文白描的寫法。

2.整體感悟,細心品讀,體會本文的審美意境。

3.聯(lián)系作者的生平事跡及創(chuàng)作背景,體會其家國之思。

教學重點:

1.整體感悟,細心品讀,體會本文的審美意境。

2.聯(lián)系作者的生平事跡及創(chuàng)作背景,體會其家國之思。教學難點:

1.整體感悟,細心品讀,體會本文的審美意境。

2.聯(lián)系作者的生平事跡及創(chuàng)作背景,體會其家國之思。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出示柳永《望海潮·東南形勝》

詞人柳永在《望海潮》中寫道“重湖疊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釣叟蓮娃。千騎擁高牙,乘醉聽簫鼓,吟賞煙霞。"

這樣的西湖是美麗、繁華、熱鬧的。如果一場大雪將這些美景都遮蔽之后,西湖又是一幅怎樣的景象呢?

二、朗讀課文

任務一:請同學們朗讀課文,讀準字音、停頓,讀出節(jié)奏感。

三、識癡人

任務二:文中那些地方能表現(xiàn)出張岱的“癡”呢?從中可以看出張岱是一個什么樣

的人。

預設一:“更定"是晚上8時左右,夜晚出游可見其癡。同時也可以看出他同夜間賞月的蘇軾一樣,是志趣高雅的人。

預設二:“大雪三日”之后充滿寒意的冰雪世界,阻擋了普通人的腳步,卻反而激起了張岱賞雪的熱情,可見張岱對冰雪情有獨鐘。

預設三:作者坐著小船,裹著裘皮衣服,圍著爐火去看雪,也表現(xiàn)出他對冰雪的“癡迷”,“獨往湖心亭看雪”可以看出張岱特立獨行、不隨流俗的性格。

小結:“大雪三日"后,祁寒之日也;“更定”者,初更時分,晚上八點左右,寒氣倍增之時也。“擁毳衣爐火"一句,則以御寒之物反襯寒氣砭骨。試想,在“人鳥聲俱絕”的冰天雪地里,竟有人夜深出門,“獨往湖心亭看雪”,這是一種何等迥絕流俗的孤懷雅興

啊!“獨往湖心亭看雪”的作者正如“獨釣寒江雪"的“漁翁。在這里,作者那種獨抱冰雪之操守和孤高自賞的情調,溢于言外。

四、賞癡景

任務三:請找出文中寫景的句子,從詞語運用、描寫方法等角度來賞析。

出示文中寫景的句子:

湖中人鳥聲俱絕

霧凇沆碭,天與云與山與水,上下一白。

湖上影子,惟長堤一痕、湖心亭一點、與余舟一芥、舟中人兩三粒而已。

預設一;“湖中人鳥聲俱絕”,“絕"意思是消失,茫茫大雪,遮蓋了西湖往日的美麗熱鬧與繁華,作者卻不從視覺的角度來寫。而從聽覺的角度來寫。人聲,鳥鳴消失,表現(xiàn)了雪后西湖的空曠寂寥,傳達出冰天雪地、萬籟無聲的森然寒意。這是高度的寫意手法,巧妙地從人的聽覺和心理感受上畫出了大雪的威嚴。它使我們聯(lián)想起唐人柳宗元那首有名的《江雪》:“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柳宗元這幅江天大雪圖是從視覺著眼的,江天茫茫,“人鳥無蹤”,獨有一個“釣雪”的漁翁。張岱筆下則是“人鳥無聲”,但這無聲卻正是人的聽覺感受,因而無聲中仍有人在。

預設二:“霧凇沆碭,天與云與山與水,上下一白?!边@是全景式描寫,霧凇是天氣寒冷時,霧凍結在樹木的枝葉上,形成的白色松散冰晶。沆碭是白氣彌漫的樣子,“霧凇沆碭"形容湖上湖光水氣,一片彌漫?!疤炫c云與山與水,上下一白”天、云、山、水寫出了視角變化的層次感,連用三個“與"字,生動地寫出天空、云層、湖水之間白茫茫渾然難辨的景象。

預設三:出示“湖上影子,惟長堤一痕、湖心亭一點、與余舟一芥、舟中人兩三粒而已?!狈治霭酌枋址?/p>

張岱夜游西湖,沒有濃墨重彩地描摹所見,而是抓住了夜色朦朧中景物的特點,用簡單樸素的線條勾勒出所見之景。這是白描手法。作者仿佛創(chuàng)造出一幅淡墨山水畫,給人一種超凡脫俗的美感。

小結:作者由上“上下一白"的全景描寫轉向特寫鏡頭,視野由遠及近,由大變小,“上下一白”之“一"字,是狀其混茫難辨,使人惟覺其大;而“一痕”“一點"一芥”之

“一"字,則是狀其依稀可辨,使人惟覺其小。此真可謂著“一”字而境界出矣。同時由“長堤一痕"到“湖心亭一點”,到“余舟一芥”,到“舟中人兩三粒”,其鏡頭則是從小而更小,直至微乎其微。這“痕"點”“芥"粒”等量詞,一個小似一個,讓人產生一種天地之大、人生之微的感慨。

如蘇軾在《赤壁賦》里所說“寄蜉蝣于天地,渺滄海之一粟"。

如一粟之與滄海,西湖之游似乎成了一束幻影漂泊于滄海,而這一束幻影也會消融在天地間,與天云山水融為一體。作者是賞雪人,賞雪人也融入了雪景之中,這正是作者所追求的天人合一的境界。

這正是“癡人”眼中的“癡景”,所以“舟子喃喃曰:‘莫說相公癡,更有癡似相公者。’”。

五、悟癡心

任務四:請根據(jù)湖心亭上人物的言行揣測其心情。

預設一:湖心亭上已經有兩人先作者而到,他們鋪氈對坐,在如此寒冷的夜晚來賞雪,可見他們也是癡迷于山水之樂的人。

預設二:兩人“見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可見他們把作者當作知音,

所以“拉余同飲”。

預設三:“余強飲三大白而別”,可見作者也把兩人當做知己,內心是喜悅的。

明確:作者見到亭上有兩個和自己志趣相同的人,內心應該也是驚喜的,但作者不說自己驚喜反寫客“見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寫對方的驚嘆,也就是寫自己的驚嘆。錯落互見的手法的運用,達到了敘事上的言簡義豐。

“焉得更有"者,正言其人之不可多得。二客“拉余同飲”,有幸逢知己之樂,“強飲"者,本不能飲,但對此景,當此時,逢此人,卻不可不飲,正是“酒逢知己飲”。

接下來,作者問其姓氏不言姓氏,只說“是金陵人,客此”,這句有何深意呢?我們一

起來看一組背景材料。

材料一:“湖心亭看雪”事件發(fā)生于崇禎五年(1632);崇禎十七年(1644)明朝滅亡,順治帝登基,清軍入關;順治元年(1644)張岱反清復明失敗,逃入山中著書;1647年左右,張岱寫《湖心亭看雪》。

材料二:“金陵"即南京,明太祖朱元璋定其為國都,后明成祖朱棣遷都北京。

材料三:少為紈绔子弟,極愛繁華,好精舍,好美婢,好孌童,好鮮衣,好美食,好駿馬,好華燈,好煙火,好梨園,好鼓吹,好古董,好花鳥,兼以茶淫橘虐,書蠹詩魔。勞碌半生,皆成夢幻。年至五十,國破家亡,避跡山居……回首二十年前,真如隔世。

——張岱《自為墓志銘》材料四:因想余生平,繁華靡麗,過眼皆空,五十年來,總成一夢

——張岱《陶庵夢憶序》

小結:金陵人客居在此,張岱,何嘗不是漂泊流落異鄉(xiāng)的“客”呢?家國已失,復國失敗,他成了孤獨無依的無根之人,所以他獨往湖心亭看雪,他看到西湖的美麗繁華被大雪遮蓋,往昔的奢華生活也煙消云散,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