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4北京初三(上)期末歷史匯編:統(tǒng)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和發(fā)展_第1頁
2022-2024北京初三(上)期末歷史匯編:統(tǒng)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和發(fā)展_第2頁
2022-2024北京初三(上)期末歷史匯編:統(tǒng)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和發(fā)展_第3頁
2022-2024北京初三(上)期末歷史匯編:統(tǒng)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和發(fā)展_第4頁
2022-2024北京初三(上)期末歷史匯編:統(tǒng)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和發(fā)展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1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1頁/共1頁2022-2024北京初三(上)期末歷史匯編統(tǒng)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和發(fā)展一、選擇題1.(2024北京海淀初三上期末)建構示意圖是歷史學習的重要方法。如圖為某同學復習中國古代史時繪制的示意圖,其中①②處應填(

)A.社會經濟發(fā)展北庭都元帥府 B.邊疆治理北庭都元帥府C.社會經濟發(fā)展駐藏大臣 D.邊疆治理駐藏大臣2.(2024北京朝陽初三上期末)對以下示意圖理解正確的是(

)西漢朝廷設置西域都護,作為管理西域的最高長官,管轄西域36國,都護府設在烏壘城唐朝先后在天山南北設置了安西都護府和北庭都護府元朝設置北庭都元帥府等機構管理西域的軍政事務清朝設置伊犁將軍,管轄包括巴勒喀什池在內的整個新疆地區(qū)。清軍駐扎新疆各地,設置哨所公元前60年公元7-8世紀公元13世紀1762年A.陸上絲綢之路的開通 B.中央對東北地區(qū)的管理不斷加強C.閉關鎖國政策的推行 D.中央對西北地區(qū)的管理不斷加強3.(2024北京昌平初三上期末)乾隆時,在伊犁修建惠遠城,并陸續(xù)在其周圍建起八座衛(wèi)星城,統(tǒng)稱為“伊犁九城”?!耙晾缇懦恰钡男藿ㄒ娮C了(

)A.清朝東北邊疆的穩(wěn)定 B.清朝前期經濟的繁榮C.君主專制進一步強化 D.統(tǒng)一多民族國家鞏固4.(2024北京東城初三上期末)以下為中國古代不同王朝的形勢圖、疆域圖,按照時間順序排列正確的是(

)A.②③①④ B.②③④① C.③②④① D.③①④②5.(2022北京匯文中學初三上期末)繪制知識結構圖是歷史學習的重要方法。如示意圖正確的是(

)A. B.C. D.6.(2023北京通州初三上期末)清康熙、乾隆年間,曾在承德避暑山莊外建了12座大型寺廟,這些廟宇融合了漢、藏、滿、回等民族的建筑風格,其中“普陀宗乘之廟”的匾額是由乾隆帝用滿、漢、蒙、藏四種文字題寫的。這段材料表明了清朝(

)A.東南邊疆的鞏固 B.文化專制政策的推行 C.經濟的恢復發(fā)展 D.統(tǒng)一多民族國家鞏固7.(2023北京石景山初三上期末)文學家郭沫若曾撰寫對聯(lián)“開辟荊榛千秋功業(yè)驅除荷虜一代英雄”,歌頌我國歷史上的一位民族英雄,這位民族英雄是(

)A.岳飛 B.戚繼光 C.鄭成功 D.林則徐8.(2023北京海淀初三上期末)以下是中國古代某位帝王年譜(部分)。對此解讀正確的是(

)1667年1684年1685—1686年1690—1696年1713年親政設置臺灣府下令進攻盤踞在雅克薩的俄軍三征準噶爾部冊封五世班禪為“班禪額爾德尼”A.該年譜采用年號紀年法 B.康熙鞏固了統(tǒng)一的多民族國家C.該帝王16世紀初親政 D.乾隆加強了對新疆地區(qū)的管理9.(2022北京石景山初三上期末)下圖為某同學制作的復習卡片,以下史實中符合該復習主題的是A.設立宣政院 B.戚繼光抗倭C.修建長城 D.設置臺灣府10.(2022北京海淀初三上期末)下側筆記所列史實反映的歷史發(fā)展趨勢是(

)①西漢時期設置西域都護府②唐朝時期設置安西都護府③元朝時期設置宣政院④清朝前期設置臺灣府A.統(tǒng)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 B.官員選拔制度的強化C.自然科學技術不斷創(chuàng)新 D.交通管理制度的完善11.(2022北京海淀初三上期末)1652年,順治皇帝下令在京城之北建造西黃寺,供五世達賴喇嘛居住。此后,西黃寺成為歷代達賴喇嘛入京朝覲的駐地。以上做法加強了中央政府與某邊疆地區(qū)的聯(lián)系。這一地區(qū)是()A.西藏 B.臺灣 C.新疆 D.云南12.(2022北京西城初三上期末)1662年,被荷蘭殖民者占據了38年的臺灣重新回到祖國的懷抱。與此相關的歷史事件是A.戚繼光抗擊倭寇戰(zhàn)爭 B.鄭成功收復臺灣C.土爾扈特部回歸祖國 D.雅克薩之戰(zhàn)二、綜合題13.(2024北京西城初三上期末)自秦漢以來中國就是一個不斷發(fā)展的統(tǒng)一多民族國家材料一:在地方上,秦實行①______制,開創(chuàng)了此后我國歷代王朝地方行政的基本模式。漢初,曾在各地分封了一批諸侯王,諸侯國與中央形成了嚴重的對抗,以至演變?yōu)槠邍畞y。七國之亂平定后,聽命于朝廷,諸侯王的行政權被剝奪。同時,頒布②______,解決了地方勢力過大的問題。——摘編自張豈之《中國歷史十五講》(1)結合所學,將①②處補充完整。說說兩項舉措產生的共同作用。材料二:拓跋鮮卑仿魏晉以來的官僚體制,陸續(xù)吸收漢族士人進入北魏政權,并極力弘揚、發(fā)展儒學。唐朝“洛陽家家學胡樂”,制契丹文字,尊孔子,推動文化發(fā)展。自遼太宗后,遼朝開始采用中原的制度、文化、禮儀等,開始進行漢化改革,如施行三省六部制,推動了金朝文化的發(fā)展。多民族在不斷交往中強化了對中華文化的認同,進而推動著中華民族共同體的形成?!碜匀皆姖傻取豆仓腥A民族共同體:大一統(tǒng)思想在少數民族中的實踐研究》(2)概括材料二中民族交往的內容。結合所學,分析其對統(tǒng)一多民族國家發(fā)展的意義。材料三:時期史事元朝在少數民族聚居的府、州、縣設置土官(也稱土司,由少數民族首領充任并世襲的官職)。元世祖忽必烈封八思巴(西藏地區(qū)宗教領袖之一)為帝師,代表中央政府管理佛教和藏族事務。明朝設置禮部、鴻臚寺管理民族事務的中央機構,西南少數民族地區(qū)設置各級土司,敕封西藏僧俗領袖為“王”“法王”,對西藏地方進行管轄。清朝設立理藩院管理邊疆民族事務。在西藏地區(qū)分別冊封五世達賴與五世班禪為“達賴喇嘛”和“班禪額爾德尼”。內蒙古實行盟、旗制,在各自范圍內享有按傳統(tǒng)制度統(tǒng)治的權力。(3)依據材料三,概括元、明、清處理邊疆民族關系的共性。結合所學,列舉清政府加強邊疆管轄的其他史實。(4)結合所學和自身實際,談談你對中國統(tǒng)一多民族國家發(fā)展的認識。14.(2024北京大興初三上期末)人口?發(fā)展材料一

①西晉時,山西、陜西內遷的各族人口,已經占當地總人口的一半。②兩宋時期,越南占城稻的推廣,最高人口突破一億人。③明朝鼎盛時期,全國人口達到一億多,清朝康乾盛世時期④明朝引進的玉米、甘薯等作物,在清朝時擴大種植。乾隆末年,全國人口發(fā)展到3億。材料二

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民族流動示意圖材料三

清政府于雍正至乾隆初年舉行了較為詳細的戶口清查,顯示西藏境內共222,190戶,當時共有百姓99.98萬,再加上僧侶34.12萬,并經常推行“查實絕戶荒田,隨時豁賦”的政策。因此,清代戶口清查的準確性基本上是可以置信的?!幾酝蹩恕恫刈迦丝谑房悸浴?1)用材料一的史實說明以下觀點。(填序號)人口變化與農業(yè)生產息息相關:盛世局面出現的標志之一是人口增長:少數民族內遷是人口流動的形式之一:(2)依據材料二,寫出這一時期人口遷移方向。結合所學,分析產生的影響。(3)依據材料三并結合所學,說出清朝在西藏清查戶口所體現的時代特征。列舉這一時期體現該時代特征的其他史實。15.(2024北京通州初三上期末)某歷史小組舉辦了統(tǒng)一多民族國家建立與發(fā)展的展覽,他們搜集了以下資料。材料一

秦半兩“秦半兩”青銅幣以“圓形方孔”為貨幣造型

秦詔版銘文記載:廿六年(公元前221年),皇帝盡并兼天下諸侯,黔首大安,立號為皇帝,乃詔丞相狀、綰,法度量則不壹歉(嫌)疑者,皆明壹之。

遷陵洞庭郡簡秦朝設“洞庭郡”,下轄遷陵、酉陽、沅陵、無陽等多個縣泰山石刻小篆刻寫,涉及秦朝法律制度等措施(1)依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從不同角度指出秦朝鞏固統(tǒng)一的措施,并分別分析其作用。材料二

元朝在地方實行行省制度,行省作為地方最高行政機構,代朝廷統(tǒng)攝節(jié)制地方,加強了中央集權,對中國行政區(qū)劃的變革產生了影響。在邊疆地區(qū),元朝實行屯田制度,使中原先進的生產工具和技術傳入邊疆地區(qū),同時,棉花及棉紡織技術等農作物品種和種植技術也由少數民族地區(qū)傳到中原,進一步豐富了漢族的物質生活。元朝將書院納入了官學體系,下令“先儒過化之地,名賢經行之所,與好事之家出錢粟贍學者,并立為書院?!薄幾远渭t云《略論元朝的統(tǒng)治政策對中國民族發(fā)展的意義》(2)依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概括元朝對統(tǒng)一多民族國家發(fā)展做出的貢獻。材料三①《平定準噶爾圖卷》乾隆帝命令畫師圖繪平定準噶爾戰(zhàn)爭場面②駐藏大臣執(zhí)牌駐藏大臣授予西藏地方政府執(zhí)牌③《臺灣府志》1685年由臺灣府知府蔣毓英主修④《尼布楚條約》文本1689年中俄簽訂第一個邊界條約(3)以上材料屬于文獻史料的是_______,屬于實物史料的是______。依據材料三并結合所學,參照示例,任選一件文物并寫出其承載的史料價值。(示例除外)示例:①乾隆時期,清政府平定準噶爾部和大、小和卓的叛亂,設伊犁將軍府,加強了對新疆地區(qū)的管理。材料四

中國歷史是一個連綿不斷的演進過程,國家統(tǒng)一、民族團結的內聚力不斷增強?!幾在w毅《統(tǒng)一與分裂:中國歷史的啟示》(4)綜合上述材料,談談你對統(tǒng)一多民族國家發(fā)展的認識。16.(2024北京東城初三上期末)史料中的歷史。材料一

盟書亦稱載書,是參盟者彼此取信的文獻。侯馬盟書的主盟人是春秋末晉國的正卿(執(zhí)政者)趙鞅。當時,晉國“六卿強,公室卑”,趙氏是六卿之一。趙鞅多次召集同宗和投靠他的異姓舉行盟誓,聯(lián)絡各種力量為己所用。侯馬盟書即是盟誓的產物。它補充了傳世文獻中春秋盟誓的記載空白,也是迄今為止發(fā)現的最早的古人毛筆手書字跡?!幾越荡笕巍逗铖R盟書的研究及價值意義》材料二

古代絲綢之路沿線重要遺跡考察地點①武敬墓葬②懸泉置遺址③魏晉壁畫墓群元代醫(yī)學教授武敬的墓葬。其中出土的陶俑造型細膩傳神,栩栩如生,表面黑亮光滑。位于甘肅省敦煌市與瓜州縣交界處,是漢代驛置機構,其主要功能是傳遞各種郵件和信息,迎送過往使者、官吏、公務人員和外國賓客。位于甘肅嘉峪關市東北的大漠上,被譽為“世界最大的地下畫廊”。壁畫中表現了墓主人的莊園生活,涉及音樂舞蹈、服飾等諸多方面。④克玫爾石窟⑤大雁塔⑥北庭故城遺址位于新疆拜城縣,是絲綢之路上最重要的佛教遺跡之一,展現出獨特的洞窟形制和壁畫風格。位于陜西省西安市,大雁塔作為現存最早、規(guī)模最大的唐代四方樓閣式磚塔,是玄奘為保存由天竺經絲綢之路帶回長安的經卷佛像而主持修建的。位于新疆維吾爾自治區(qū),為唐代管理新疆的北庭都護府治所遺址,是古代北疆的重要交通樞紐和中西貿易中轉站,古代絲綢之路北道必經地。材料三

土爾扈特部是蒙古的四大部落之一,曾于明末遷往伏爾加河流域建立汗國,但阿玉奇祖孫三代都堅持遣使進貢,反映了他們西遷異域后在內心深處無法泯滅的民族認同與文化認同。1771年,渥巴錫帶領16萬余人向東穿越了8000里路,屢受沙俄軍隊等的圍追堵截,一路抗擊,堅持回歸祖國,只剩6.6萬余人抵達伊犁。乾隆在承德木蘭圍場親自接見,視土爾扈特部親如一家,對他們進行封賞賜宴。渥巴錫等人將身邊僅有的殘破武備用品進獻于上。面對這些禮物,乾隆帝下令將所進腰刀放置在乾清宮珍藏?!幾蕴諘陨骸队霉蕦m文物解讀土爾扈特部東歸的歷史細節(jié)與意義》(1)依據材料一,結合所學,指出侯馬盟書所反映的時代背景。分析侯馬盟書的史料價值。(2)分別指出材料一中侯馬盟書及材料二中古代絲綢之路沿線重要遺跡的史料類型。請從以下主題2、3中任選其一,并選取材料二中的兩個考察地點,說明考察地點與主題的關系。(仿照示例完成)主題1:政治遺跡

主題2:工藝、文藝成就

主題3:東傳佛教示例:主題1政治遺跡考察地點關系說明②懸泉置遺址是絲綢之路上的驛置機構,承擔了絲綢之路上的政務郵驛等功能。⑥北庭故城遺址是北庭都護府的治所,承載了絲綢之路上部分邊疆管理的功能。(3)依據材料三,談談對土爾扈特部回歸祖國的認識。17.(2023北京大興初三上期末)統(tǒng)一多民族國家的形成與發(fā)展材料一:①秦朝創(chuàng)立皇帝制度,確立了皇帝至高無上的統(tǒng)治地位。②漢武帝實施“推恩令”,建立刺史制度,中央對地方的控制大大加強。③唐朝設置安西都護府、北庭都護府,管轄天山南北地區(qū)。④戚繼光抗倭,鞏固了東南海防,保障了沿海人民生命安全和祖國的海疆安全。⑤鄭成功收復臺灣,打擊了荷蘭殖民侵略勢力。(1)將材料一中的史實與以下觀點相對應。(寫序號,多選、少選、錯選不得分)●建立與完善中央集權制度,有利于統(tǒng)一多民族國家的建立和鞏固:______●中央政府對邊疆進行管轄,維護了邊疆穩(wěn)定,鞏固國家統(tǒng)一:______●反對外來侵略,維護領土完整、國家統(tǒng)一:______材料二:中國古代王朝形勢圖、疆域圖(2)將材料二中的地圖按時間排序。(1分。寫序號)結合所學,寫出排序的理由。材料三:1988年,費孝通在《中華民族的多元一體格局》一文中提出:中華民族是包括中國境內56個民族的民族實體,56個民族已結合成相互依存的、統(tǒng)一而不能分割的整體;形成多元一體格局有一個從分散的多元結合成一體的過程……1995年,白壽彝在《關于“統(tǒng)一的多民族國家”的幾點體會》一文中提出:在統(tǒng)一的發(fā)展過程中間,“多”不是削弱了“一”,而是豐富了“一”,各民族都有他自己的特點,都有他們對歷史上的貢獻,都有可能對歷史上作更多的貢獻?!幾躁愑懒痢蛾P于“統(tǒng)一的多民族國家”與國家治理的思考》(3)分別概括材料三中兩位學者的觀點。

參考答案1.D【詳解】據材料“西域都護府”并結合所學可知,西域都護府的設立,標志著西域正式歸屬中央政權;唐朝時期設立了“安西都護府和北庭都護府”,負責管轄天山南北;元朝設立宣政院管理西藏,澎湖巡檢司管理臺灣事務;清朝在新疆設立伊犁將軍,在西藏設置②駐藏大臣,與達賴和班禪共同管理西藏,臺灣設立臺灣府,隸屬福建省。據所學可知,這些機構的設置均屬于邊疆地區(qū),因此該主題為“①邊疆治理”,D項正確;材料未涉及“社會經濟發(fā)展”,而是強調在邊疆設立機構管轄,排除A項;據所學可知,北庭都元帥府是負責管理西域的軍事機構,與材料不符,排除B項;材料未涉及“社會經濟的發(fā)展”,排除C項。故選D項。2.D【詳解】根據材料可知,在西漢、唐朝、元朝、清朝這些大一統(tǒng)時代,中央政府通過設置機構、派駐軍隊等途徑加強對西域的管轄,說明中央對西北地區(qū)的管理不斷加強,D項正確;陸上絲綢之路的開通是在漢朝,排除A項;材料涉及的是對西北地區(qū)的管理,不是東北地區(qū),排除B項;清朝前期,為鞏固清王朝的統(tǒng)治,清政府實行閉關鎖國政策,嚴格限制對外貿易,與題干材料無關,排除C項。故選D項。3.D【詳解】結合所學知識可知,為了加強對今新疆地區(qū)的管理,乾隆帝平定大、小和卓叛亂后,設置伊犁將軍,管轄包括巴爾喀什湖在內的整個新疆地區(qū)。材料中,伊犁九城的修建是為了鞏固對新疆地區(qū)的統(tǒng)治,見證了統(tǒng)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D項正確;伊犁位于西北邊疆,不是東北邊疆,排除A項;伊犁九城的修建是為了鞏固對新疆地區(qū)的統(tǒng)治,不能見證清朝前期經濟的繁榮,排除B項;伊犁九城的修建體現了中央對地方控制加強,不能見證君主專制進一步強化,排除C項。故選D項。4.C【詳解】依據所學可知,①的關鍵詞“京師、伊犁、蔥嶺”可知是清代疆域圖;②的關鍵詞“長安、西域都護府”可知是西漢疆域圖;③的關鍵詞“咸陽、隴西郡”可知是秦朝疆域圖;④的關鍵詞“大都、行省、宣政院”可知是元代疆域圖。按照朝代先后順序排列正確的是③②④①,C項正確;其它選項都不是,排除ABD項。故選C項。5.A【詳解】根據所學知識可知,戚繼光抗倭和鄭成功收復臺灣都屬于抵抗外來侵略,他們受到人民尊重的原因是抵抗外來侵略維護民族利益,A項正確;黃巢起義和李自成起義屬于農民起義,排除B項;文字獄不屬于鞏固邊疆,排除C項;閉關鎖骨是對外政策,不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排除D項。故選A項。6.D【詳解】根據材料“清康熙、乾隆年間,曾在承德避暑山莊外建了12座大型寺廟,這些廟宇融合了漢、藏、滿、回等民族的建筑風格,其中“普陀宗乘之廟”的匾額是由乾隆帝用滿、漢、蒙、藏四種文字題寫的”分析可知,材料反映清朝統(tǒng)治者尊重各民族宗教信仰,利用宗教緩和民族關系,有利于統(tǒng)一多民族國家鞏固,D項正確;材料不能反映東南邊疆的鞏固,排除A項;材料反映的是清朝統(tǒng)治者尊重各民族宗教信仰,不能體現文化專制政策的推行,排除B項;材料沒有涉及經濟的恢復發(fā)展的內容,排除C項。故選D項。7.C【詳解】根據題干“開辟荊榛,千秋功業(yè);驅逐荷夷,一代英雄”可知對聯(lián)敘述的是鄭成功收復臺灣的史實。1662年,鄭成功從荷蘭殖民者手中收復臺灣,臺灣回到祖國的懷抱,鄭成功是我國歷史上是著名的民族英雄,C項正確;岳飛是我國歷史上的抗金英雄,排除A項;戚繼光是抗擊倭寇的民族英雄,排除B項;林則徐虎門銷煙,排除D項。故選C項。8.B【詳解】根據材料及所學知識可知,該帝王是為清朝康熙帝,康熙帝在位時期,設置臺灣府加強對臺灣的管理;反擊入侵的俄軍,保衛(wèi)東北邊陲安寧;三征準噶爾部加強對西北地區(qū)管理;并冊封西藏五世班禪為“班禪額爾德尼”。這一系列措施鞏固了統(tǒng)一的多民族國家。B項正確;該年譜采用的是公元紀年法,排除A項;康熙帝在康熙八年,即公元1669年親政,此時是17世紀,排除C項;材料與乾隆皇帝(1711年-1799年)無關,排除D項。故選B項。9.D【詳解】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清朝為鞏固統(tǒng)一多民族國家,在臺灣設置臺灣府進行管理,D項正確;元朝設立宣政院管理西藏,排除A項;明朝戚繼光抗倭,排除B項;清朝與修建長城無關,排除C項。故選D項?!军c睛】10.A【詳解】根據材料信息,不同朝代對少數民族,邊疆地區(qū)設置機構,加強管理,反映中國是統(tǒng)一多民族國家得到鞏固,A項正確;材料信息沒體現官員選拔制度的強化,自然科學技術不斷創(chuàng)新,交通管理制度的完善,排除BCD項。故選A項?!军c睛】11.A【詳解】根據材料信息,“1652年,順治皇帝下令在京城之北建造西黃寺,供五世達賴喇嘛居住?!辈⒔Y合知識可知,這個地區(qū)是西藏。清朝入關后,西藏地方傳佛教格魯派首領五世達賴喇嘛親自入京朝賀。順治帝隆重接見,1653年正式賜予他金冊、金印和“達賴喇嘛”的稱號,A項正確;臺灣、新疆、云南與五世達賴喇嘛的說法不符,排除BCD項。故選A項。【點睛】12.B【詳解】明朝末期,荷蘭殖民者侵占臺灣。1662年,鄭成功打敗荷蘭殖民者,被荷蘭侵略者占據了38年的臺灣,重新回到祖國的懷抱,故B項正確;戚繼光抗倭即民族英雄戚繼光抗擊日本海盜騷擾的斗爭,排除A項;1771年,土爾扈特部首領渥巴錫(阿玉奇汗之曾孫)為擺脫沙俄壓迫,率領部眾沖破沙俄重重截擊,歷經千辛萬苦,勝利返回祖國,排除C項;雅克薩之戰(zhàn)是沙俄侵略者妄圖侵占中國黑龍江流域大片領土,中國軍民被迫進行的一次反對侵略、收復失地的自衛(wèi)戰(zhàn)爭,排除D項。故選B項?!军c睛】13.(1)①郡縣;②推恩令。共同作用:郡縣制和推恩令都有利于中央加強對地方的管理,加強中央集權。(2)內容:少數民族地區(qū)推行漢化,學漢字,尊孔廟;唐朝學習少數民族地區(qū)的服飾以及音樂等娛樂方式。意義:民族大融合始終是歷史發(fā)展的主流,各民族相互學習,促進了民族融合。(3)共性:在邊疆地區(qū)設置機構來進行管理。其他史實:清朝平定大、小和卓叛亂;在西南地區(qū);在臺灣地區(qū)設臺灣府。(4)認識:中國從秦朝開始就是統(tǒng)一的多民族國家,各個朝代的統(tǒng)治者都在不斷地完善邊疆地區(qū)和少數民族地區(qū)的治理,都不斷的加強中央對地方的管轄?!驹斀狻浚?)填空:①通過所學知識可知,秦朝創(chuàng)立了一套封建專制主義中央集權的政治制度,在地方推行郡縣制。分天下為36郡,郡下設縣??たh制的推行在我國歷史上影響深遠,開創(chuàng)了此后我國歷代王朝地方行政的基本模式,故①填郡縣制;②結合所學可知,漢武帝劉徹為削弱諸侯王勢力頒布了推恩令。故②填寫推恩令。共同作用:郡縣制和推恩都屬于地方給管理制度,還從它們的意義分析即可,如,通過所學知識可知,郡縣制和推恩令都有利于中央加強對地方的管理。(2)內容:通過材料“拓跋鮮卑仿魏晉以來的官僚體制,陸續(xù)吸收漢族士人進入北魏政權、發(fā)展儒學”、可歸納為少數民族地區(qū)推行漢化,學漢字,根據材料“遼太祖時期,尊孔子,推動文化發(fā)展”、根據材料“遼朝開始采用中原的制度、禮儀等。金熙宗時,如施行三省六部制、祭孔子,推動了金朝文化的發(fā)展”可歸納為,尊孔子、尊孔廟;通過材料“唐朝‘洛陽家家學胡樂’,唐朝學習少數民族地區(qū)的服飾以及音樂等娛樂方式。意義:根據材料“多民族在不斷交往中強化了對中華文化的認同,進而推動著中華民族共同體的形成?!痹偻ㄟ^所學知識可知,民族大融合始終是歷史發(fā)展的主流、相互影響,也促進了統(tǒng)一多民族國家的良好發(fā)展。(3)共性:通過材料“在少數民族聚居的府、州、縣設置土官”、“鴻臚寺管理民族事務的中央機構”、“設立理藩院管理邊疆民族事務”,可歸納為元、明、清朝處理邊疆民族關系都會在邊疆地區(qū)設置機構來進行管理。其他史實:通過所學知識可知,清朝平定大小和卓叛亂;設伊犁將軍,大規(guī)模改土歸流。在臺灣地區(qū)設臺灣府。(4)認識:可從秦朝到明清時期中央與地方關系的演變分析,如,通過所學知識可知,中國從秦朝開始就是統(tǒng)一的多民族國家,各個朝代的統(tǒng)治者都在不斷地完善邊疆地區(qū)和少數民族地區(qū)的治理,都不斷的加強中央對地方的管轄。14.(1)②④③①(2)方向:北方民族遷往中原,中原漢族遷往江南;影響:促進了江南地區(qū)得到開發(fā);少數民族內遷促進了北方少數民族與漢族,以及南方漢族士大夫階層之間的交融。(3)時代特征:統(tǒng)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與發(fā)展;史實:設置駐藏大臣,在臺灣設臺灣府等。【詳解】(1)史實:根據材料一“內遷的各族人口,已經占當地總人口的一半”的信息可知,材料反映了少數民族內遷。根據材料“越南占城稻的推廣,最高人口突破一億人”“明朝引進的玉米、甘薯等作物,在清朝時擴大種植。乾隆末年,全國人口發(fā)展到3億?!钡刃畔⒖芍?,材料反映了人口變化與農業(yè)生產息息相關。①對應②④;根據材料“明朝鼎盛時期,全國人口達到一億多”等信息可推斷,材料反映了盛世局面出現的標志之一是人口增長。所以②對應③;根據材料“西晉時,山西、陜西內遷的各族人口,已經占當地總人口的一半”可知,少數民族內遷是人口流動的形式之一;所以③對應①(2)方向:根據圖片中兩類箭頭,結合所學知識可知這一時期人口遷移方向主要有兩個。一個是北方民族遷往中原。一個是中原漢族遷往江南。影響: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北民南遷為南方帶來大量勞動力及技術,促進了江南地區(qū)得到開發(fā),為經濟重心南移奠定基礎;少數民族內遷促進了北方少數民族與漢族,以及南方漢族士大夫階層之間的交融。所以產生的影響是促進了江南地區(qū)得到開發(fā);少數民族內遷促進了北方少數民族與漢族,以及南方漢族士大夫階層之間的交融。(3)時代特征:根據材料三“由于清朝已經開始在西藏征收賦稅,并經常推行“查實絕戶荒田,隨時豁賦”的政策。因此,清代戶口清查的準確性基本上是可以置信的。”等信息結合所學可知,材料反映了當時的時代特征是統(tǒng)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與發(fā)展。根據所學知識可知,清朝時設置駐藏大臣,有效地加強了對西藏的管轄;收復臺灣,在臺灣設臺灣府,隸屬福建省。臺灣府的設置,加強了中央政府對臺灣的管轄,鞏固了祖國的東南海防,也都體現了這一特征。15.(1)措施:經濟上,統(tǒng)一貨幣,統(tǒng)一度量衡;作用是:促進各地經濟的交流,有利于國家的統(tǒng)一。政治上,秦朝創(chuàng)立了大一統(tǒng)的中央集權制度,包括中央的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和地方的郡縣制;作用是:秦朝形成的中央集權制度,鞏固了統(tǒng)一的多民族國家,被歷代封建王朝所沿用,且不斷加強和完善,一直延續(xù)了兩千多年。思想文化上,統(tǒng)一文字,使政令能夠在全國各地利推行,有利于文化的交流與發(fā)展;以法治國,規(guī)范了社會秩序。(2)貢獻:創(chuàng)立行省制度,加強了中央集權,鞏固了多民族國家的統(tǒng)一,對中國行政區(qū)劃的變革產生了深遠影響;實行屯田制度,使中原先進的生產工具和技術傳入邊疆地區(qū),促進邊疆地區(qū)的開發(fā)和治理;周邊民族地區(qū)的物產流向內地,促進了各民族經濟文化交流和民族交融;發(fā)展教育,傳承儒家文化。(3)文獻史料:①③④;實物史料:②。史料價值:②:清朝設置駐藏大臣,作為中央政府的代表長駐西藏,同達賴、班禪共同管理西藏事務,加強了對西藏地區(qū)的管理。③:清朝設臺灣府,加強了臺灣同祖國大陸的聯(lián)系,促進了臺灣的開發(fā),鞏固了祖國的海防,鞏固了統(tǒng)一多民族國家。④:1689年,清朝與沙俄通過平等協(xié)商,簽訂了《尼布楚條約》。該條約從法律上肯定了黑龍江和烏蘇里江流域包括庫頁島在內的廣大地區(qū)都是中國的領土。 (4)認識:國家統(tǒng)一是歷史發(fā)展的必然趨勢;統(tǒng)一有利于國家的發(fā)展;我們要維護國家的統(tǒng)一,反對任何形式的分裂等?!驹斀狻浚?)措施:根據材料“秦半兩”“法度量則不壹歉(嫌)疑者,皆明壹之”可知,經濟上,統(tǒng)一貨幣,統(tǒng)一度量衡,作用是:促進各地經濟的交流,有利于國家的統(tǒng)一。根據材料“廿六年(公元前221年),皇帝盡并兼天下諸侯,黔首大安,立號為皇帝,乃詔丞相狀綰”“秦朝設'洞庭郡',下轄遷陵、酉陽、沅陵、無陽等多個縣”及所學知識,政治上,秦朝創(chuàng)立了大一統(tǒng)的中央集權制度,包括中央的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和地方的郡縣制,作用是:秦朝形成的中央集權制度,鞏固了統(tǒng)一的多民族國家,被歷代封建王朝所沿用,且不斷加強和完善,一直延續(xù)了兩千多年。根據材料“小篆刻寫,涉及秦朝法律制度等措施”可知,思想文化上,統(tǒng)一文字,使政令能夠在全國各地利推行,有利于文化的交流與發(fā)展;以法治國,規(guī)范了社會秩序。(2)貢獻:根據材料二“元朝在地方實行行省制度,加強了中央集權,對中國行政區(qū)劃的變革產生了影響?!笨傻贸鰟?chuàng)立行省制度,加強了中央集權,鞏固了多民族國家的統(tǒng)一,對中國行政區(qū)劃的變革產生了深遠影響;根據材料二“在邊疆地區(qū),元朝實行屯田制度,使中原先進的生產工具和技術傳入邊疆地區(qū),同時,棉花及棉紡織技術等農作物品種和種植技術也由少數民族地區(qū)傳到中原,進一步豐富了漢族的物質生活”可得出實行屯田制度,使中原先進的生產工具和技術傳入邊疆地區(qū),促進邊疆地區(qū)的開發(fā)和治理;周邊民族地區(qū)的物產流向內地,促進了各民族經濟文化交流和民族交融;根據材料二“元朝將書院納入了官學體系,下令'先儒過化之地,名賢經行之所,與好事之家出錢粟贍學者,并立為書院?!薄笨傻贸霭l(fā)展教育,傳承儒家文化。(3)文獻史料: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文獻史料主要包括史書、檔案與文書等。屬于文獻史料的是①③④。實物史料主要包括器物、建筑物、遺址、遺跡,屬于實物史料的是②。史料價值:②:根據材料“駐藏大臣執(zhí)牌”及所學知識,1727年,清朝開始設置駐藏大臣。駐藏大臣作為中央政府的代表長駐西藏,同達賴、班禪共同管理西藏事務,加強了對西藏地區(qū)的管理。③:根據材料“《臺灣府志》”及所學知識,1684年,清朝康熙時設臺灣府,隸屬福建省。臺灣府的設置,加強了臺灣同祖國大陸的聯(lián)系,促進了臺灣的開發(fā),鞏固了祖國的海防,鞏固了統(tǒng)一多民族國家。④:根據材料“《尼布楚條約》”及所學知識,雅克薩之戰(zhàn)后,沙俄被打敗,沙俄政府被迫同意通過談判解決中俄兩國的東段邊界問題。1689年,清朝與沙俄通過平等協(xié)商,簽訂了《尼布楚條約》。這是中國和俄國簽定的第一個邊界條約,也是清政府歷史上唯一的平等條約。該條約從法律上肯定了黑龍江和烏蘇里江流域包括庫頁島在內的廣大地區(qū)都是中國的領土;中俄東段邊境地區(qū)相對穩(wěn)定,兩國人民和平往來,貿易得到很大發(fā)展。(4)認識:本題屬于開放性試題,言之有理即可。解答本題需要學生從“統(tǒng)一是歷史發(fā)展的必然趨勢,統(tǒng)一有利于國家的發(fā)展,維護國家統(tǒng)一,反對任何形式的分裂等方面簡要說明即可,如國家統(tǒng)一是歷史發(fā)展的必然趨勢;統(tǒng)一有利于國家的發(fā)展;我們要維護國家的統(tǒng)一,反對任何形式的分裂等”角度進行回答。16.(1)時代背景:春秋時期王室衰微,諸侯爭霸;史料價值:補充了傳世文獻中春秋盟誓的記載空白,也是迄今為止發(fā)現的最早的古人毛筆手書字跡,有助于研究中國先秦時期的歷史(2)文獻史料、實物史料;主題3東傳佛教;考察地點④,說明:是絲綢之路上最重要的佛教遺跡之一,驗證佛教東傳的軌跡,考察地點⑤,說明:是玄奘為保存經卷佛像而主持修建的,是佛教東傳在唐朝興盛的表現(3)土爾扈特部回歸祖國,為多民族國家的鞏固和發(fā)展譜寫了光輝的篇章【詳解】(1)時代背景:根據材料“六卿強,公室卑、聯(lián)絡各種力量為己所用”和結合所學可知,春秋時期,社會動蕩處于“禮崩樂壞”的時代,各家諸侯競相爭霸。春秋時期王室衰微,諸侯爭霸。史料價值:根據材料“補充了傳世文獻中春秋盟誓的記載空白”可知,補充了傳世文獻中春秋盟誓的記載空白;根據材料“也是迄今為止發(fā)現的最早的古人毛筆手書字跡”可知,迄今為止發(fā)現的最早的古人毛筆手書字跡,和結合所學可知,有助于研究中國先秦時期的歷史。(2)史料類型:根據材料一侯馬盟書“是迄今為止發(fā)現的最早的古人毛筆手書字跡”可知,侯馬盟書為我國古代盟誓活動的重要遺物,是目前為止發(fā)現的我國最早的墨跡文書,屬春秋晚期晉國的文字材料,距今兩千四百年左右,屬于文獻史料;根據材料二古代絲綢之路沿線重要遺跡可知,考古遺跡和文物等都屬于實物史料,古代絲綢之路沿線重要遺跡屬于實物史料。選取地點及說明:本小題相對開放,符合題意即可,任意選取一個主題,選取兩個考察地點,結合史實說明考察地點與主題的關系即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