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普洱市2023-2024學年高一年級下冊7月期末考試語文試題(解析版)_第1頁
云南省普洱市2023-2024學年高一年級下冊7月期末考試語文試題(解析版)_第2頁
云南省普洱市2023-2024學年高一年級下冊7月期末考試語文試題(解析版)_第3頁
云南省普洱市2023-2024學年高一年級下冊7月期末考試語文試題(解析版)_第4頁
云南省普洱市2023-2024學年高一年級下冊7月期末考試語文試題(解析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3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云南省普洱市2023-2024學年高一下學期7月期末考試

語文試題

一、現(xiàn)代文閱讀(35分)

(-)現(xiàn)代文閱讀I(本題共5小題,18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

中國現(xiàn)代詩歌的創(chuàng)作美學是生命美學?,F(xiàn)代詩人的作品,主要從以下方面表現(xiàn)生命的

審美特征。

人們常說生命之光,沒有光就沒有生命。植物的光合作用是植物生命存在的重要機

能,而植物又是動物生命和人類生命的食物之源。詩人不是生物學家,他們從審美的角度

觀照光明,體驗到生命之美只有在光明中才能呈現(xiàn)出來。在隱喻的意義上,生命自身也會

發(fā)光。

生命之美在光明中呈現(xiàn),在鮮妍中達到美麗的極致。如此則有光明照耀下的生命和暗

影中的生命之光。光明照耀下的生命色彩,有日光中的生命色彩、月光中的生命色彩和火

光中的生命色彩。“太陽喲,你請把我全部的生命照成鮮紅的血流!"(郭沫若《太陽禮

贊》)“銀光下這春水晶澈得如一面明鏡。"(劉夢葦《北河沿底夜》)“我只要開一朵璀

璨的火焰?!保ㄍ綮o之《我若是一片火石》)暗影中的生命色彩,有星光、燈光和爐火之

光?!靶切茄健薄皬暮谝菇o我們帶來微光”“灶門里嫣紅的火光”。即使是微小的光明,

也能驅趕黑暗,黑暗遮蔽不了生命之光。

活動能力的強弱體現(xiàn)著生命力的強弱,一個人活動能力強,他的思維能力和行為能力

相應也強,同時也說明他的生命力是旺盛的。因此,體現(xiàn)著思維能力和行為能力的人的活

動狀態(tài),由于它蘊含著旺盛的生命力,而被人們認為是美的。這就是動態(tài)美,藝術家們總

是追求動態(tài)美。中國現(xiàn)代詩人在表現(xiàn)生命的色彩美的同時,也表現(xiàn)著生命的動態(tài)美。他們

首先運用人物意象來表現(xiàn)這種美,主要描寫人物表情的動和行為動作的動。

徐志摩那首有名的《再別康橋》,是動態(tài)描寫的佳構。“我”的動態(tài):

“走”“招”“尋”“撐”“揮”。“走”是離別,“招”和“揮”是告別。招一招手,

向云彩告別;揮一揮袖,灑脫地離開。“尋夢”和“撐篙”,只是詩人的想象,并未實

行。如果實行了,那就不是“輕輕的”走,而是帶著沉重的眷念走了。詩人別離的美正在

于灑脫、自由,“悄悄是別離的笙簫”,徐志摩寫的是享受自由的“動”。

人的生命與動物生命的一個重要區(qū)別點是精神世界的有無,人有精神世界,動物則只

有感性世界。人的意志、情感、認知都屬于精神世界的東西,這些東西在動物生命那里是

空白的。詩歌通過對感性世界的描述來表現(xiàn)精神世界。人的精神世界呈現(xiàn)層次的差別,詩

人的言說也呈現(xiàn)層次的差別。標語口號式的詩,其精神世界是淺層次的。有含蘊的詩,表

現(xiàn)著精神世界的幽深,讀來回味無窮。

真正有含蘊的詩,是那些生命意識強烈的詩人所創(chuàng)作的。那些優(yōu)秀作品,每一篇都是

一個獨立的悠遠的境界,引導讀者去作艱難而愉悅的探索。幽深的境界美,是它們的共同

特征。如果把畫面比喻成彎彎曲曲的小徑,把含蘊比喻成小徑通向的幽深之處,那么含蓄

的境界可以用“曲徑通幽”這個成語來形容。因為讀者是通過欣賞曲折的畫面來領會意境

的,這個過程類似于曲徑尋幽。穆木天《蘇武》的畫面:蘇武直立在沙漠中,沉默地遙望

天際的鴻影,聆聽蕭涼的笳聲。背景是荒湖、素月和冷風。我們尋覓畫面中的意境,畫面

內含的是蘇武的精神:不屈服于惡劣的自然環(huán)境,更不屈服于異族統(tǒng)治者的淫威。這就是

含蓄之境。

精神世界的充盈,必然溢露于外。正如河道的水滿了,必然流泄于原野一樣。氣韻是

詩人精神外溢時所表現(xiàn)的生命的充沛之美。精神的流溢有兩種基本形式:沖擊的形式與親

和的形式。因而產(chǎn)生兩種充沛之美:氣勢美與韻致美。

氣勢美是精神沖擊力之美,如高崖墜落的瀑布,大潮前沖的海浪,萬里奔騰的駿馬之

群?,F(xiàn)代詩人常常以人物意象寫氣勢美。如聞一多的《漁陽曲》,寫三國名士禰衡擊鼓罵曹

(曹操)的故事。面對強權,禰衡的鼓聲“像狂濤打岸,像霹靂騰空”“鼓聲愈漸激昂,

越加慷慨”“主人的面色早已變作死灰”。主人指曹操。禰衡身上的正氣通過鼓聲化為威

勢,沖擊和壓迫著強權者曹操,并且從精神上戰(zhàn)敗了曹操。鼓聲之美是正氣的沖擊力之

美。

韻致美是精神親和力之美,如春天的雨露滋潤大地及萬物,母親的歌謠灌溉幼小的心

田,柔和的琴曲催生悠遠的情思。現(xiàn)代詩人又常常寫聲音中的韻致之美。如歌聲:“三兩

游艇里謳著幽婉之歌聲?!保ㄓ诿佑荨渡筋^凝思》)“時靜,時聞,虛空里裊著歌音?!?/p>

(朱湘《采蓮曲》)如詩人陳夢家的心靈在平靜的夜晚自由了,所以他要親自搖船進入天

河,他在《搖船夜歌》中寫道:“今夜風靜不掀起微波”“我要撐進銀流的天河”;接著

說:“聽,我搖起兩支輕漿一一那水聲,分明是我的心,在黑暗里輕輕的響。”這是夜的

韻,更是心的韻。夜的親切和諧,與心靈的親切和諧,譜寫成這和諧的樂曲。

(摘編自林玲《中國現(xiàn)代詩歌的生命美學》)

1.下列對原文相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確的一項是()

A.光合作用影響著植物生命的存續(xù),詩人們從植物身上得到啟發(fā),將生命之美與“光”聯(lián)

系在一■起。

B.徐志摩在《再別康橋》中通過“走”“招”“尋”“撐”“揮”等親歷性動作,表現(xiàn)離

別時的灑脫與自由。

C.人類生命與動物生命是有區(qū)別的,這種區(qū)別就在于人是有意志、情感、認知等精神世界

的,而動物沒有。

D.《漁陽曲》中,聞一多對禰衡的鼓聲及曹操面色的描寫,表現(xiàn)了禰衡身上的正氣對曹操

的沖擊、壓迫。

2.根據(jù)原文內容,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

A.生命之光包含光明照耀下的生命之光和暗影中的生命之光,其中前者對生命的價值與意

義要遠大于后者。

B.詩歌借助感性世界來表現(xiàn)精神世界,但由于創(chuàng)作者精神世界層次的不同,最終呈現(xiàn)的詩

歌藝術效果也會參差不齊。

C.在讀真正有含蘊的優(yōu)秀詩歌時,可通過欣賞詩中曲折的畫面找到領會詩歌意境的方法,

如讀穆木天的《蘇武》時就可運用此法。

D.詩人陳夢家因心靈在夜晚自由了而搖船進入天河,其詩作《搖船夜歌》中夜的韻和心的

韻親切和諧,富有韻致美。

3.下列選項,最適合作為論據(jù)來支撐原文中畫線句子觀點的一項是()

A.我便是我呀!我的我要爆了?。ü簟短旃贰罚?/p>

B.曾記否,到中流擊水,浪遏飛舟?(毛澤東《沁園春?長沙》)

C.一聲一聲的幽睡的鐘聲,滴滴的凝入了細雨濠濠。(穆木天《不忍池上》)

D.挾與具來的,是海岸的死草,淺渚的沙泥與絕港或海角的膻腥之氣。(李金發(fā)《海寧

潮》)

4.下列對原文相關內容的梳理,不正確的一項是()

A.|郭沫若《太陽禮贊廠|上宴巴|鮮紅的血流|絲|光明照耀下的生命之光I

B.I活動能力的強弱[照|生命力的強弱I空>1思維、行為能力的強弱1

C.I詩歌畫面如彎曲的小徑戶讀者積極探索|當H詩歌的意球1

D.|精神世界充盈|更生|溢露于外|衛(wèi)瓦|沖擊形式、親和形式|

5.中國現(xiàn)代詩歌具有的生命美學特征體現(xiàn)在哪些方面?請結合文本簡要概括。

I1答案』1.D2.A3.C4.B

5.①追求在光明中呈現(xiàn)生命之美,描繪生命的鮮妍色彩。②展現(xiàn)生命的動態(tài)之美,捕捉人物

的表情與動作。③追求生命的深遠意境,特別是那些含蓄的幽深之境。④表現(xiàn)包括氣勢美與

韻致美在內的生命充沛之美。

(解析》

【1題詳析】本題考查學生對文章內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

A.“詩人們從植物身上得到啟發(fā)”錯誤。原文第二段“詩人不是生物學家,他們從審美的

角度觀照光明,體驗到生命之美只有在光明中才能呈現(xiàn)出來。在隱喻的意義上,生命自身

也會發(fā)光”,只是說詩人在隱喻的意義上,讓生命自身也會發(fā)光,但沒有“詩人們從植物

身上得到啟發(fā)”的內容,選項于文無據(jù)。

B.“通過’走‘‘招'‘尋''撐''揮’等親歷性動作”錯誤。由原文第五段“‘尋

夢‘和‘撐篙',只是詩人的想象,并未實行”可知,“尋”“撐”并不是詩人親身經(jīng)歷

的,選項曲解文意。

C.“這種區(qū)別就在于人是有意志、情感、認知等精神世界的,而動物沒有”錯誤。原文第

六段說的是“人的生命與動物生命的一個重要區(qū)別點是精神世界的有無,人有精神世界,

動物則只有感性世界”,“重要區(qū)別點”不等同于“就在于",選項說法過于絕對。

故選D。

【2題詳析】本題考查學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觀點態(tài)度的能力。

A.“其中前者對生命的價值與意義要遠大于后者”錯誤。原文第三段說“即使是微小的光

明,也能驅趕黑暗,黑暗遮蔽不了生命之光”,由此可見,暗影中的生命之光與光明照耀

下的生命之光同樣具有巨大的價值與意義,選項主觀臆斷。

故選A?

【3題詳析】本題考查學生分析論點、論據(jù)和論證方法的能力。

根據(jù)原文中畫線句子“韻致美是精神親和力之美”可知,這里介紹的是精神親和力之美,

通過后面的三個比喻句進一步說明精神親和力之美是滋潤、細膩的。

C.“滴滴的凝入了細雨濠濠”符合精神親和力之美的特點。

A、B、D三項都體現(xiàn)了一種力量的強大,與“精神親和力之美”所表現(xiàn)的特點不符合。

故選C。

【4題詳析】本題考查學生分析理解文章內容的能力。

B.“活動能力的強弱決定生命力的強弱”錯誤。由原文第四段“活動能力的強弱體現(xiàn)著生

命力的強弱”可知,“活動能力的強弱”應是“生命力的強弱”的表現(xiàn),而不是“決定”

生命力的強弱,選項曲解文意。

故選Bo

【5題詳析】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章內容,篩選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①根據(jù)原文第三段“生命之美在光明中呈現(xiàn),在鮮妍中達到美麗的極致”,結合本段列舉

的郭沫若、劉夢葦、汪靜之等人的作品中描繪的有關光的內容,可知,中國現(xiàn)代詩歌追求

在光明中呈現(xiàn)生命之美,描繪生命的鮮妍色彩。

②可知,根據(jù)原文第四段“中國現(xiàn)代詩人在表現(xiàn)生命的色彩美的同時,也表現(xiàn)著生命的動

態(tài)美。他們首先運用人物意象來表現(xiàn)這種美,主要描寫人物表情的動和行為動作的動”可

知,中國現(xiàn)代詩人在作品中也表現(xiàn)生命的動態(tài)美,第五段通過徐志摩的《再別康橋》中的

動態(tài)描寫“走”“招”“尋”“撐”“揮”等動作,說明中國現(xiàn)代詩歌善于捕捉人物的表

情與動作。

③可知,根據(jù)原文第七段“真正有含蘊的詩,是那些生命意識強烈的詩人所創(chuàng)作的。那些

優(yōu)秀作品,每一篇都是一個獨立的悠遠的境界,引導讀者去作艱難而愉悅的探索”可知,

有含蘊的詩,表現(xiàn)著人物精神世界的幽深,讓讀者讀來回味無窮??萍迹非笊纳钸h

意境,特別是追求那些含蓄的幽深之境也是中國現(xiàn)代詩歌體現(xiàn)具有生命美學特征的一方

面。

④根據(jù)原文第八段“氣韻是詩人精神外溢時所表現(xiàn)的生命的充沛之美。精神的流溢有兩種

基本形式:沖擊的形式與親和的形式。因而產(chǎn)生兩種充沛之美:氣勢美與韻致美”可知,

詩人精神外溢時所表現(xiàn)的生命的充沛之美有氣勢美與韻致美兩種,中國現(xiàn)代詩歌具有的生

命美學特征的另一方面體現(xiàn)。

(二)現(xiàn)代文閱讀II(本題共4小題,17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

文本一:

明鏡

曹多勇

桂花嫁給李三是在一個春暖花也開的日子。這一天,春風徐徐地吹,太陽暖暖地照,

花朵艷艷地開。桂花是一步心一顫,一步眼一綠地走進李三的懷抱的。

桂花家住淮河岸邊,李三家住八公山里,兩廂距離十幾里。時常里,桂花站在家門口

便能瞧清八公山的四季枯榮與陰晴圓缺。春天來了,八公山一天綠似一天,一層又一層的

綠厚厚地鑲在山上,桂花便覺得一座山就是一只綠茸茸的球。只是這球生下根,風吹不

動,雨淋不動罷了。因而桂花才愿意嫁到八公山。然而待桂花真的走進八公山,才知山上

草木并沒她想的那么綠,山上覆蓋著的綠也沒她想的那么厚。其實山里的土地很貧瘠,土

是黃土,摻上石,含上堿,樹木不算旺,莊稼更見瘦。李三有李三的打算,說農閑上山能

砍柴,再擔山外賣,這平平淡淡的日子照樣能夠過出別一種滋味來。桂花眼前就長出滿地

的綠,豐盈出一個富裕十足的未來。

李三真的就進山砍柴了。

李三新扁擔,新繩索、新砍刀,一副腰身挺得溜直,一隱一隱融進山林間。李三砍回

一擔擔柴整整齊齊碼在山墻根,風吹、日曬、雨淋,待柴干得差不多了,再一擔擔挑往街

集上賣。賣柴的地方十余里,李三清早出門,晌午回轉,遲了,桂花熱飯熱菜焙鍋里候

著。桂花心里裝著李三,李三心里也裝著桂花。今天,李三手心里握一把桃木梳;明天,

李三手心里窩三尺紅頭繩。有一天,李三給桂花帶回一方手帕。這種手帕在手指間鋪展

開,還有一陣陣清香味迎臉撲過來。

李三說,這是洋手帕。又說近日街集上開了一家洋貨店,專門賣洋貨。洋布、洋傘、

洋胰子,什么都有。

桂花眼睛猛然亮一下,問李三,可賣西洋鏡?

李三點下頭,說有,小的有巴掌這么小,大的有盆口那么大,明閃晃晃地一下擺出好

多樣。

桂花紅著臉,低下聲,說我想要一塊。

李三搭話很干脆,說明天下集帶回來,保證一準向你心。

桂花還是小小姑娘時,在別人家里見過這種西洋鏡,從此也就心存一份大奢望。桂花

覺得鏡子不單單是鏡子。鏡子可以照見眼睛看得見的東西,更可照見眼睛看不見的東西。

桂花還覺得擁有這么一面鏡子,她跟李三兩人的日子會更亮堂。

隔天,李三并沒帶回鏡子。李三說,洋貨店里的西洋鏡一下賣光了,掌柜的說挨兩天

才有貨。桂花閃亮的眼睛一下一下暗淡下來,李三的一顆心痛一下子,又痛一下子。

李三是買不起西洋鏡。西洋鏡很貴,洋錢大一塊,得一塊大洋。李三想給桂花買塊更

大的,還得賣不少趟柴。

然而沒等李三攢夠錢,日本鬼子便撲過淮河圍將過來。這是夏季里,日本人蚊子一般

騷擾東莊、騷擾西莊,槍聲驚得李三、桂花日夜不得安寧。隨之,上下街集路口都被日本

人把守著,喧鬧的集市一下僵死去,李三砍回的一擔擔柴,只得整整齊齊碼在房屋根,晾

曬了一天又一天。又過了很多天,集市才一點一點松緩開。李三又能隔三差五擔柴上集

了。李三趕集,桂花一顆心松不下,時時站自家門前,兩眼盯著路盡頭,直到全胳膊全腿

的李三進家門。

這一天,桂花沒瞧見李三的人影子,卻有一束亮光一閃一晃地撲過來,照了桂花的身

子,照了桂花的頭臉。桂花先一驚一愣,不知光亮是何物。繼而明白過來,桂花伸開兩只

胳膊,一舞一舞迎過去,桂花還沒接近光源,卻被幾聲槍響阻隔住。桂花看見遠方開槍的

日本兵,也看見倒在地上的李三,還有他手里的那束永不熄滅的亮光。這時候桂花還能過

去嗎?桂花折轉身,朝一片能躲避日本兵的眼目和子彈的密林跑過去。

李三死了,桂花還活著?;钪墓鸹▍⒓恿搜鼗纯谷章?lián)軍。這年冬天的時候,桂花英

勇殺敵的名聲漸漸傳播得很遠、很開。桂花出生入死,隨身始終帶著一面鏡子。鏡面碗口

大,上面凝結一片血跡,鮮鮮艷艷,怎么也擦拭不去。

(有刪改)

文本二:

在生活中披沙揀金,打撈有經(jīng)典品相的細節(jié)

顏同林

細節(jié)描寫對于小說創(chuàng)作具有重要意義,能帶來一葉知秋、以少勝多的美學效果。1958

年茅盾在《談最近的短篇小說》一文中,對茹志鵑《百合花》中的細節(jié)描寫贊不絕口,認

為“這些細節(jié)描寫,安排得這樣自然和巧妙,初看時不一定感覺到它的分量,可是后來它

就嵌在我們腦子里,成為人物形象的有機部分,不但描出了人物的風貌,也描出了人物的

精神世界”。

好的細節(jié)是作家精心遴選、打磨、創(chuàng)新的結晶,能讓作品搖曳生姿,從而賦予整個作

品經(jīng)典的潛質。經(jīng)典化的細節(jié)是文學經(jīng)典的必備要素,一個好的細節(jié)往往閃耀著跨越時空

的人性光芒。同時,經(jīng)典化的細節(jié)和小說的情節(jié)、人物、環(huán)境之間存在各種張力結構,比

如它對故事情節(jié)的支撐、烘托和充實,對人物性格、命運的暗示和托舉。路遙的《人生》

中,經(jīng)典化的細節(jié)很多,如高加林進城賣饃的細節(jié)堪稱經(jīng)典:"他站住,口張了一下,但沒

勇氣喊出聲來。又張了一下口,還是不行。短短的時間里,汗水已經(jīng)沁滿了他的額頭。四

野里靜悄悄的,幾只雪白的蝴蝶在他面前一叢淡藍色的野花里安詳?shù)仫w著;兩面山坡上茂

密的苦艾發(fā)出一股新鮮刺鼻的味道。高加林感到整個大地都在斂聲屏氣地等待他那一聲

‘白蒸饃哎一一!’”基于生活現(xiàn)場的細節(jié)紛至沓來,讓高加林的性格特征得以充分彰

顯。

圍棋貴有“眼”,小說貴有鮮活、靈動的細節(jié)。小說離不開細節(jié)描寫,更離不開經(jīng)典

化的細節(jié)描寫。作家要善于在現(xiàn)實生活中披沙揀金,打撈有經(jīng)典品相的細節(jié)。

(有刪改)

6.下列對文本一和文本二相關內容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A.文本一中,“撲過淮河圍將過來”寫出了日本侵略者的洶洶來勢;“蚊子一般騷擾東

莊、騷擾西莊”寫出了日本侵略者對百姓的攪擾。

B.文本一寫了桂花從普通平凡的女子轉變?yōu)橛⒂職车目谷諔?zhàn)士,從一個小視角展現(xiàn)了那

段中華民族浴血奮戰(zhàn)、抵御外侮的歷史。

C.《百合花》中有很多細節(jié)描寫,如通訊員槍筒里插著一朵野菊花、新媳婦為犧牲的通訊

員補軍裝等,這些細節(jié)有以少勝多的美學效果。

D.一部經(jīng)典要有來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的經(jīng)典化細節(jié),如果《人生》中沒有高加林進城

賣饃的細節(jié),那么《人生》就不能成為經(jīng)典。

7.下列對文本一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

A.文本一中寫李三“一隱一隱融進山林問”,在人與山林的相互映襯中,寫出了山深林密

的特點。

B.文本一按照桂花嫁給李三、李三砍柴賣柴、李三被日本鬼子殺害、桂花殺敵等情節(jié)依次

展開。

C.文本一中的“鏡子”和鐵凝《哦,香雪》中的“火車”意象一樣,都象征主人公對改變

命運的渴求。

D.文本一的語言口語化,大多使用短句,幾乎不用成語,而這種口語化的表達卻別有一番

韻味。

8.文本一第二段寫出了桂花什么樣的心理變化?請簡要分析。

9.文本二說“一個好的細節(jié)往往閃耀著跨越時空的人性光芒”,請從文本一中找出三處這

樣的細節(jié),并簡要分析。

K答案』6.D7.C

8.①對美好幸福生活的向往。她望著八公山,覺得八公山是風吹不動,雨淋不動的綠茸的球,

因而愿意嫁到八公山,這體現(xiàn)了她對美好幸福生活的向往。②有點失落。她嫁到八公山之后,

發(fā)現(xiàn)八公山土地貧瘠、樹木不旺、莊稼不好,與自己想象中的情形不同,心中有了落差感。

③心中又升起希望。李三給她描述了美好的未來,認為平淡的日子照樣能過出不一般的滋味,

這使她心中又有了對富裕未來的希望。

9.①“李三砍回一擔擔柴整整齊齊碼在山墻根,風吹、日曬、雨淋,待柴干得差不多了,再

一擔擔挑往街集上賣”,通過這個細節(jié)描寫,寫出了李三為改變生活而付出的努力,體現(xiàn)了

人物的堅韌、勤勞;②“桂花熱飯熱菜焙鍋里候著”,通過這個細節(jié)描寫,寫出了桂花對丈

夫無微不至的關愛,體現(xiàn)了善良淳樸的人性;③“鏡面碗口大,上面凝結一片血跡,鮮鮮艷

艷,怎么也擦拭不去”,通過這個細節(jié)描寫,寫出了桂花對敵人的恨以及對丈夫難以忘懷的

愛,展現(xiàn)了愛憎分明的人性。

k解析H

【6題詳析】本題考查學生對文本相關內容的分析鑒賞的能力。

D.“那么《人生》就不能成為經(jīng)典”錯,《人生》中有很多經(jīng)典化細節(jié),文本二只是舉了

“高加林進城賣饃的細節(jié)”這一個例子,并不能絕對地說少了這一個細節(jié),《人生》就不能

成為經(jīng)典。

故選D。

【7題詳析】本題考查學生對文本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的能力。

C.“都象征主人公對改變命運的渴求”錯,把文本一中的“鏡子”理解為“象征主人公

對改變命運的渴求”過于狹隘,文本一中的“鏡子”象征著桂花對美的追求、對美好生活

的向往,象征著李三對妻子的愛?!杜?,香雪》中的“火車”象征現(xiàn)代文明。

故選Co

【8題詳析】本題考查學生鑒賞作品的人物心理的能力。

桂花遙望八公山,覺得那是風吹不動,雨淋不動的綠茸的球,“這球生下根,風吹不動,

雨淋不動罷了?!惫鸹ㄔ敢饧薜桨斯?,她對美好幸福生活充滿向往。

桂花嫁到八公山之后,才知山上草木沒那么綠,山上覆蓋著的綠那么厚。才知山里的土地

很貧瘠,黃土,摻上石,含上堿,樹木長不旺,莊稼更見瘦。八公山土地貧瘠、樹木不

旺、莊稼不好,這跟桂花想象中的情形不同,她有點失落。

婚后,李三有自己的打算,他說農閑上山砍柴,再把柴擔山外賣,“這平平淡淡的日子照

樣能夠過出別一種滋味來。桂花眼前就長出滿地的綠,豐盈出一個富裕十足的未來。”李

三給桂花描述美好未來,桂花相信平淡的日子照樣能過出不一般的滋味,于是,她對富裕

的未來又充滿了希望。

【9題詳析】本題考查學生找到并分析細節(jié)描寫的作用的能力。

第一處,細節(jié)描寫是“李三砍回一擔擔柴整整齊齊碼在山墻根……再一擔擔挑往街集上

賣”。寫出了李三為改變生活而付出的辛勤的勞動,他努力改變婚后生活,兌現(xiàn)自己的諾

言。此處運用,塑造了李三堅韌、勤勞的品質;

第二處,細節(jié)描寫是“桂花熱飯熱菜焙鍋里候著”。通過桂花“焙”的細微動作,表現(xiàn)了

桂花對丈夫無微不至的關愛,塑造了桂花善良淳樸的性格;

第三處,細節(jié)描寫是“鏡面碗口大,上面凝結一片血跡,鮮鮮艷艷,怎么也擦拭不去”。

鏡面上凝結的血跡,是李三被日本人槍殺后留下的,寫出了桂花對丈夫難懷的愛及對日本

鬼子的無比仇恨,展現(xiàn)了桂花愛憎分明的態(tài)度。

二、古代詩文閱讀(35分)

(一)文言文閱讀(本題共5小題,20分)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

材料一:

昔有二翁,同邑而居。甲翁攜酒至乙翁第,二人對酌,不亦樂乎。乙翁曰:“吾未嘗

登泰山,君有意同行乎?”甲翁曰:”是山余亦未登,然老矣,恐力不勝。”乙翁曰:

“差矣曩直愚公年且九十而移山令昔輩方逾方旬何老之有L"甲翁日:"甚善!"翌日,

二翁偕往,越錢塘,維長江,而至泰陰。夜宿,凌晨上山。乙翁欲扶之,甲翁曰:“吾力

尚可,無需相扶?!弊匀粘鲋帘∧海褐涟肷揭?。

(節(jié)選自佚名《二翁登泰山》)

材料二:

四月既望,乘山轎,出郡北門三里入山。盤曲上登,將四十里,經(jīng)名跡尤著者十數(shù),

皆縱覽徘徊始去。越南天門,折而東行,有碧霞宮、東岳廟。又北上為岱頂,即天柱峰

也。方余未至南天門時,級道陡聳,巍矗天半。仰晞巖隙,白云孤翱。歷階可升,不知所

極。俯視則一線危磴,窈深莫測,目眩神駭,超起卻顧。屏息釋慮,鼓勇復前。俄登天

門,道忽坦夷,異境頓辟,睹所未見,方自幸向之不遽止也。

是夕宿碧霞宮。四事后趨岱頂東之日觀峰,候日出。風雨驟至,寒甚,良久雨止。極

東紅光一縷,橫亙凝云之下。俄而璀璨耀目,日輪晃漾,若自地面涌出。體不甚圓,色正

赤,可逼視。其上明霞五色,如數(shù)百匹錦。顧視女墻,日暈甚微,忽又不見。

(節(jié)選自薛福成《登泰山記》)

材料三:

泰山正南面有三谷。中谷繞泰安城下,酈道元所謂環(huán)水也。余始循以入,道少半,越

中嶺,復循西谷,遂至其巔。古時登山,循東谷入,道有天門。東谷者,古謂之天門溪

水,余所不至也。今所經(jīng)中嶺及山巔,崖限當?shù)勒撸澜灾^之天門云。道中迷霧冰滑,磴

幾不可登。及既上,蒼山負雪,明燭天南。望晚日照城郭,汶水、徂往如畫,而半山居霧

若帶然。

(節(jié)選自姚鼐《登泰山記》)

10.材料一中畫波浪線的部分有三處需要斷句,請用鉛筆將答題卡上相應位置的K答案』

標號涂黑。

差矣A曩者B愚公C年且九十D而移山E今吾輩F方逾G六旬H何老I之有!

11.下列對材料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絕,在文中是“橫渡”的意思、,與《勸學》“而絕江河”中的“絕”意思相同。

B.四更,又稱“四鼓”,舊時把一夜分為五更(五鼓),四更在丑時,是指凌晨一時至三

時。

C.顧,在文中是“回頭”的意思,與成語“三顧茅廬”“奮不顧身”的“顧”意思不同。

D.景,在文中是“日光”的意思,與《岳陽樓記》中“至若春和景明”的“景”意思不

同。

12.下列對材料有關內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A.材料一記敘了二翁登泰山的經(jīng)過,二翁老當益壯,不畏困難,積極進取,充分證明了

“有志者,事竟成”的人生哲理。

B.材料二中作者來到南天門,向上看石階山道巍然直入云天,向下看石階險峻如線、深不

見底,使人產(chǎn)生進退兩難之感。

C.材料二描寫到泰山觀日出,與姚鼐《登泰山記》中的寫法類似,也是按時間順序寫日出

的過程,也運用了正側面結合及比喻的手法。

D.材料三姚鼐登上泰山山頂后,俯視山下景觀,山水城郭甚是美麗,令人感受到身處險峰

更能欣賞到無限風光的哲理。

13.把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睹所未見,方自幸向之不遽止也。

(2)及既上,蒼山負雪,明燭天南。

14.材料二、三都描寫了登山的過程,二者的側重點有何不同?

k答案』10.AEH11.D12.B

13.(1)看到了從未看過的景象,才自己慶幸剛才沒有因慌張而停下腳步。

(2)等到已經(jīng)登上山頂,只見青黑色的山上覆蓋著白雪,雪反射的光照亮了南面的天空。

14.①材料二側重寫登山路途的艱難和登山者的感受。②材料三側重寫登山路線的選擇,以

及與古人登山路線的差別。

[解析》

【10題詳析】本題考查學生文言文斷句的能力。

句意:錯啦!從前愚公快九十歲的時候還可以移山,現(xiàn)在我們剛過六十歲,哪里老呢!

“差矣”是乙翁反駁甲翁的觀點,可以獨立成句,“矣”是句末語氣詞,其后A處斷開;

“愚公”是句子主語,“年且九十而移山”是對“愚公”所做事的介紹,聯(lián)系緊密,中間

不能斷開,“而”連接“年且九十”“移山”,表轉折,聯(lián)系緊密,且“今”是表時間的

狀語,與前面的“曩者”對照,“移山”后E處斷開;

“今吾輩方逾六旬”主謂賓齊全,“何老之有”是完整的賓語前置句,中間H處斷開。

故選AEHo

【11題詳析】本題考查學生了解并掌握常見的文學文化常識及對文言詞語中的一詞多義

現(xiàn)象的理解能力。

A.正確。句意:橫渡長江。/卻可以橫渡長江黃河。

B.正確。

C.正確。顧,回頭;/拜訪;/顧惜。句意:回頭看短墻。/三次到草廬拜訪諸葛亮。/奮勇

向前,不考慮個人安危。

D.錯誤。兩個“景”意思相同,都是“日光”的意思。句意:日光微弱。/到了春風和

煦,陽光明媚的時候。

故選D。

【12題詳析】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章內容的能力。

B.“作者來到南天門”理解錯誤,材料二原文是“方余未至南天門時”,描寫的是作者來

到南天門之前的所見所感。

故選B。

【13題詳析】本題考查學生理解并翻譯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所未見”,所字結構,從未看過的景象;“方”,才;“向”,剛才;“遽”,慌

張。

(2)及”,等到;“上”,登上;“負”,背;“燭”,名詞作動詞,照亮。

【14題詳析】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章內容,比較概括材料的能力。

①材料二第一段通過寫作者登上南天門之前,石階山道突然陡峭,巍然直入云天,一級級

臺階往上登,不知終點在哪兒。向下看險峻的石階像一條線一樣,深遠不能見底等內容,

可知,此則材料側重寫登山路途的艱難,而“目眩神駭,超起卻顧”“屏息釋慮,鼓勇復

前”通過心理、動作等描寫寫了登山者的感受。

②材料三通過作者起初順著中谷進去,再翻過中嶺,最后順著西邊的山谷走,登到泰山的

山頂?shù)葍热荩芍藙t材料側重寫登山路線的選擇,同時通過介紹古人順著東邊的山谷登

山,中途經(jīng)過天門的內容,介紹了作者與古人登山路線的差別。

【參考譯文】

材料一:

從前有兩個老頭,住在同一個地方。甲老頭帶著酒去乙老頭的家,兩個人一起喝酒,

十分快樂。乙老頭說:“我沒有登過泰山,你想和我一起去嗎?”甲老頭說:“這座山我

也沒有登過,然而老了,恐怕力氣不夠。”乙老頭說:“錯啦!從前愚公快九十歲的時候

還可以移山,現(xiàn)在我們剛過六十歲,哪里老呢!”甲老頭說:“那太好了!”第二天,兩

個老頭一起前往,越過錢塘江,橫渡長江,到了泰山北面。晚上住下休息,凌晨上山。乙

老頭要扶甲老頭,甲老頭說:“我的力氣還可以,不用攙扶我?!睆奶柍鰜淼桨?,(他

們)已經(jīng)走過了半座大山。

材料二:

四月十六日,乘著上山的轎子,出郡北門三里便進入山中。盤旋向上登山,將近四十

里,經(jīng)過十多處特別有名的名勝古跡,都盡情觀賞,流連良久才離去。經(jīng)過南天門,折向

東行進,有碧霞宮、東岳廟。又向北上去是岱頂,也就是天柱峰。當我還沒到南天門時,

石階山道突然陡峭,巍然直入云天。從巖隙仰望剛升起的陽光,看到白云孤獨地飄過。一

級級臺階往上登,不知終點在哪兒。向下看險峻的石階像一條線一樣,深遠不能見底,讓

人頭暈目眩、心生恐懼,想前進又不敢前進,停下腳步回頭望。屏住呼吸,放下顧慮,鼓

起勇氣再向前走。不久登上南天門,道路忽然平坦起來,奇異的境界頓時出現(xiàn),看到了從

未看過的景象,才自己慶幸剛才沒有因慌張而停下腳步。

這晚住宿在碧霞宮。四更過后到岱頂東邊的日觀峰,等候日出。這時風雨突然到來,

十分寒冷,很長時間雨才停止。最東邊有一縷紅光,橫亙在凝滯的云下。不久光芒耀眼,

太陽如輪,光影搖動,像是從地面涌出來的一樣。形狀不是很圓,顏色純紅,可以從近處

直視。太陽上面有明麗的五色霞光,好像數(shù)百匹錦緞。回頭看短墻,日光微弱,忽然間又

不見了。

材料三:

泰山正南面有三個山谷。中谷的水環(huán)繞泰安城,這就是酈道元所說的環(huán)水。我起初順

著中谷進去,路不到一半,翻過中嶺,再順著西邊的山谷走,就到了泰山的山頂。古時候

登泰山,順著東邊的山谷進入,道路中有座天門。這東邊的山谷,古時候稱它為“天門溪

水”,是我沒有到過的?,F(xiàn)在經(jīng)過的中嶺和山頂,擋在路上的像門檻一樣的山崖,世人都

稱它為“天門”。一路上大霧彌漫,冰凍溜滑,石階幾乎無法攀登。等到已經(jīng)登上山頂,

只見青黑色的山上覆蓋著白雪,雪反射的光照亮了南面的天空。遠望夕陽映照著城郭,汶

水、徂彳來山就像圖畫一般,半山腰處停留的云霧就像是一條飄帶。

(二)古代詩歌閱讀(本題共2小題,9分)

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完成下面小題。

燕子來舟中作

杜甫

湖南為客動經(jīng)春,燕子銜泥兩度新。

舊入故園嘗識主,如今社日遠看人。

可憐處處巢居室,何異飄飄托此身。

暫語船柚還起去,穿花貼水益沾巾。

15.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全詩以詩人為視角描述燕子“銜泥”“暫語船”“穿花貼水”,賦予詩歌濃郁個人情

感。

B.頷聯(lián)今昔對比,舊日家園中認識自己的燕子,現(xiàn)在卻相遇不相識,只是遠遠地看著別

人。

C.“處處巢居室”與“飄飄托此身”是詩人與燕子的相通之處,“何異”使人燕契合無

間。

D.全詩體物緣情,渾然一體,使人分辨不清是人憐燕,還是燕憐人,凄楚悲愴,感人肺

腑。

16.有人評價此詩“看似詠燕,實則慨嘆詩人茫茫身世”,請結合全詩簡要分析。

K答案U15.B

16.①首聯(lián)寫燕子冬去春來,銜泥筑巢,點明詩人留滯湖湘,漂泊異地;

②頷聯(lián)寫故園相識的舊燕,正疑惑地看著自己,寫出詩人流浪他鄉(xiāng)的滄桑變化;

③頸聯(lián)寫燕子居無定所、天涯飄蕩,寫出詩人漂泊處境。

④尾聯(lián)寫燕子翩然飛來,暫歇船橘,又不忍離去,穿花貼水,徘徊顧戀,以燕子的同情寫出

詩人生活的凄慘與孤寂。

K解析H

【15題詳析】本題考查學生理解和賞析詩歌內容的能力。

B.“相遇不相識,只是遠遠地看著別人”錯,“舊入故園嘗識主,如今社日遠看人”這兩

句是對燕子形象的描繪?!芭f人故園”突出詩人對燕子一往深情?!皣L識主”,是詩人對

燕子的推測。在詩人的心目中,這燕子被看作是往年在故鄉(xiāng)同室而居的燕子,它還記著自

己的主人,遠道來舟中相會,不覺為之一喜。“遠看人”既畫出了燕子對詩人的同情與疑

問,也流露出詩人的無限感慨。

故選Bo

【16題詳析】本題考查學生賞析詩歌形象及詩人情感的能力。

詩歌首聯(lián)的意思是:我飄泊到湖南為客,已過了整整一個春天,燕子如今也是第二次在此

銜泥筑巢了。直接點明了詩人留滯湖湘,漂泊異地;

頷聯(lián)的意思是:以前你入我故園中曾經(jīng)認識了我這主人,如今春社之日你卻遠遠地看我為

陌生人。寫燕子”曾經(jīng)認識我”到如今“遠遠地看我為陌生人”,實際是側面寫出詩人流

浪他鄉(xiāng)的滄桑變化;

頸聯(lián)的意思是:可憐你到處筑巢為家,卻沒有定居之所,與我飄飄蕩蕩,托身江湖沒有什

么不同。寫燕子居無定所、天涯飄蕩,同時也寫出詩人的漂泊處境。

尾聯(lián)的意思是:桅桿上暫時同我說話,還是要飛起而去,穿花貼水飛去,我不禁淚越發(fā)濕

了衣巾。那被詩人寄于同情的燕子此刻似乎領會了詩人的意思,“暫語船墻”,向詩人表

示同情,但它立即發(fā)現(xiàn)這是一只漂流不定的船,不是它應該選擇壘巢的“居室”,它忽然

又變得漠然無情,隨即起而飛去。但是,它又好像舍不得似曾相識的主人,貼水低飛,繞

船盤桓,無情而似有情,可愛亦復可惱,終于翻然穿花而逝,給詩人留下空虛、惆悵和寂

寞,詩人不覺老淚橫流了。詩人以燕子的同情寫出詩人生活的凄慘與孤寂。

(三)名篇名句默寫(本題共1小題,6分)

17.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舟”是水路交通工具,也是詩詞的重要意象。杜甫的《登岳陽樓》“”

和張孝祥的《念奴嬌?過洞庭》“”均提及“舟”。

(2)韓愈在《師說》中認為,不管地位貴賤、年齡大小,“,",

這個觀點至今仍有重大意義。

(3)人們說,“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古詩詞中也有許多類似名句,告訴

人們時間寶貴、應珍惜時間的道理,如“,”。

1答案X(1)老病有孤舟著我扁舟一葉(2)道之所存師之所存也(3)盛年不

重來一日難再晨(勸君莫惜金縷衣,勸君惜取(須惜)少年時。/及時當勉勵,歲月不待

人。/少年易老學難成,一寸光陰不可輕。/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

三、語言文字運用(20分)

(一)語言文字運用I(本題共3小題,11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

毛澤東詩詞是20世紀最優(yōu)秀的世界文化遺產(chǎn)之一,對構建中華民族的文化心理產(chǎn)生了

巨大影響,其具有的中國氣派令無數(shù)人為之陶醉。毛澤東詩詞古樸典雅、對仗工整、抑揚

頓挫,是運用舊體詩詞形式反映現(xiàn)實斗爭和現(xiàn)代生活的光輝典范。毛澤東詩詞植根于中國

優(yōu)秀文化的深厚土壤,蘊涵著A的中國文化元素:從文化名人到歷史典故,從民間

故事到神話傳說,從哲學思維到日常習俗,字里行間,Bo

①毛澤東詩詞中反復使用的意象,②比如日月江河、風雪云霧、蒼松臘梅、旌旗鼓

角、炮聲彈洞……等等,③要么是歷代文人騷客借以托物言志的傳統(tǒng)物象,④還是現(xiàn)代作

家用來描繪戰(zhàn)爭風云的常用素材,⑤具有不同于別國民族文化的獨特魅力。⑥毛澤東一向

反對使用古奧偏典,故作艱深晦澀。⑦他借用的典故都是廣大人民群眾十分頗為熟悉的。

⑧“敵軍圍困萬千重,我自居然不動”是對敵我雙方態(tài)勢的分析判斷。“當年麋戰(zhàn)急,彈

洞前村壁”是對戰(zhàn)爭遺址今昔對比的客觀紀實。這種語言,經(jīng)得起行家里手咀嚼玩味,普

通讀者也一看就懂。

18.請根據(jù)下列(提示為在文中橫線處填入恰當?shù)某烧Z。

A處,形容品種繁多,形式多樣,應填成語o

B處,形容到處都是,應填成語。

19.請將文中第一段畫橫線的句子改寫為一個長單句。可以增刪少量詞語,不得改變原意。

20.文中第二段有三處語言表達問題,請指出其序號并做修改,使語言表達準確流暢,邏輯

嚴密。不得改變原意。

1答案X18.豐富多彩俯拾皆是(比比皆是)

19.具有中國氣派令無數(shù)人為之陶醉的對構建中華民族文化心理產(chǎn)生了巨大影響的毛澤東詩

詞是20世紀最優(yōu)秀的世界文化遺產(chǎn)之一。

20.②修改為:“比如日月江河、風雪云霧、蒼松臘梅、旌旗鼓角、炮聲彈洞……”或者"比

如日月江河、風雪云霧、蒼松臘梅、旌旗鼓角、炮聲彈洞等等”。④修改為:“要么是現(xiàn)代

作家用來描繪戰(zhàn)爭風云的常用素材”。⑦修改為:“他借用的典故都是廣大人民群眾十分熟

悉的”或者“他借用的典故都是廣大人民群眾頗為熟悉的”。

(解析》

【18題詳析】本題考查學生正確使用成語的能力。

結合“從文化名人到歷史典故,從民間故事到神話傳說,從哲學思維到日常習俗”,本句

語境是植根于中國優(yōu)秀文化的深厚土壤的毛澤東詩詞內容很豐富,可用“豐富多彩”。

“豐富多彩”形容內容豐富、花色繁多。

本句語境是說毛澤東詩詞內容中的中國文化元素在字里行間到處都有體現(xiàn)??捎谩案┦敖?/p>

是(比比皆是)”?!案┦敖允恰毙稳荻喽椎谩!氨缺冉允恰保稳菽撤N事物非常普

遍,隨處可見。

【19題詳析】本題考查學生語言表達之變換句式的能力。

短句變長句的方法先找出主干句,然后,將其他短句中的內容按照一定順序轉化為長句中

的修飾成分,再合并修飾成分、調整語序和添加連接詞,最后檢查長句的結構是否完整,

是否有語病,確保句子意思清晰、語法正確。

首先提取本句主干應為“毛澤東詩詞是20世紀最優(yōu)秀的世界文化遺產(chǎn)之一”,其他兩個句

子“對構建中華民族的文化心理產(chǎn)生了巨大影響”“具有的中國氣派令無數(shù)人為之陶

醉”,可變換做定語修飾“毛澤東詩詞”。句子可改寫為“具有中國氣派令無數(shù)人為之陶

醉的對構建中華民族文化心理產(chǎn)生了巨大影響的毛澤東詩詞是20世紀最優(yōu)秀的世界文化遺

產(chǎn)之一”。

【20題詳析】本題考查學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②“……等等”中省略號和“等等”重復,去掉其一;

④關聯(lián)詞“還是……”與前句"要么是……”搭配不當,應修改為“要么是現(xiàn)代作家用來

描繪戰(zhàn)爭風云的常用素材”;

⑦“十分頗”重復,去掉其一。

(二)語言文字運用II(本題共2小題,9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

在儒家的傳統(tǒng)中,孔、孟總是形影相隨:既有“大成至圣”,則有“亞圣”;—

?,則有《孟子》。孔曰“成仁",孟曰“取義”,他們的宗旨也始終相配合?!妒酚洝?/p>

說:“孟子序詩書,述仲尼之意?!?/p>

但是仔細比較,②。首先,《論語》中所敘述的孔子,有一種輕松愉快的感覺。

孔子令門人言志,只有曾皙最得他的贊許,而曾皙所說的,差不多等于今天的郊游。孟子

則凡事焦慮、憂愁,他提出“生于憂患,死于安樂”的主張,毫不忌諱地斥責“庖有肥

肉,廄有肥馬,民有饑色,野有餓季”的現(xiàn)實。其次,孔子非常尊重“禮”。顏淵是孔子

的得意弟子,他死時孔子痛哭流涕,然而孔子卻根據(jù)“禮”的原則反對給顏淵厚葬;孔子

雖不喜歡陽貨的為人,但為了禮尚往來,他仍想趁著陽貨不在家的時候去回拜他。孟子則

不大講究“禮”。孟子見了梁襄王,出來就說:“望之不似人君?!濒斊焦珱]有來拜訪孟

子,孟子也不去見魯平公。

孔、孟二人的種種不同,既與孔、孟二人的個性有關,也和《論語》《孟子》兩部書的

取材不同有關,③?!爸潦ァ鄙诖呵锬┢?,“亞圣”生于戰(zhàn)國時期,大致相去兩

百年。他們所處的時代不同,社會的局勢已發(fā)生了很大的變化,這對孔、孟二人的不同產(chǎn)

生了重要影響。

21.下列句子中的“仔細”和文中加點的“仔細”,用法和意義相同的一項是()

A.小明做事很仔細,我很放心。

B.碰壞一點兒,你可仔細你的皮!

C.地很滑,你走路時仔細一些。

D.王嬸勤儉持家,日子過得仔細。

22.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