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中西方美學差異及其原因中西方美學差異及其原因中西方美學差異及其原因中西方美學差異及其原因摘要:隨著經濟全球化的到來,我國對外開放的進一步擴大,中西方美學的差異逐漸體現(xiàn)在我們生活的諸多方面。本文將以中西方建筑形式的差異來分析中西方美學的差異及原因.關鍵詞:美學天人合一理性主義人與自然和諧一、中西方美學的產生自從人類誕生開始我們就有了對于美的追求與探索,但是真正把美學這個概念比較完整的提出來卻是在由德國哲學家亞歷山大·戈特利布·鮑姆加登。他的《美學》一書的出版標志了美學做為一門獨立學科的產生。美學是一門介在藝術與哲學間的學問,也可以說是一門有關藝術哲學的學問。中西方美學分別產生于春秋戰(zhàn)國和古希臘羅馬時期。先秦美學強調人與人之間的協(xié)調性、藝術對情感的表現(xiàn)性及善與美的教化性;古希臘美學強調人與自然的和諧性、藝術對現(xiàn)實的再現(xiàn)性及真與美的功利性。中國的藝術哲學產生于魏晉時期,《文心雕龍》完成了中國古代美學體系的建構.西方直到文藝復興時期隨著人性復蘇、藝術哲學的發(fā)展,康德與黑格爾的美學體系才得以誕生。由此,中西方美學產生了巨大的差異,并且體現(xiàn)在諸多方面。二、中西方美學差異在建筑上的體現(xiàn)1.中西方宗教建筑的差異:中國靈隱寺和德國科隆大教堂中國和西方的建筑藝術有許多重大的差異,它們主要是由中西民族在倫理觀念、心理氣質、宗教意識、傳統(tǒng)文化、術趣味等諸多方面的不同所造成的.西方宗教建筑重在外現(xiàn)人心中的宗教激情和超人性的迷狂,中國宗教建筑追求精神的寧靜與平安。靈隱寺創(chuàng)建于東晉咸和元年(公元326年),至今已有一千六百余年的歷史,為杭州最早的名剎。當時印度僧人慧理來到杭州,看到這里山峰奇秀,認為是“仙靈所隱”,所以就在這里建寺,取名“靈隱”。五代時吳越國王錢叔崇信佛教,廣建寺宇,當時靈隱寺規(guī)模宏大,有九樓、十八閣、七十二殿堂,僧徒達三千余眾.科隆大教堂是德國最大的教堂,它以輕盈、雅致著稱于世,是中世紀歐洲哥特式建筑藝術的代表作,也可以說是世界上最完美的哥特式教堂建筑。它與巴黎圣母院大教堂和羅馬圣彼得大教堂并稱為歐洲三大宗教建筑。).它從13世紀中起建,工程時斷時續(xù),至1880年才由德皇威廉一世宣告完工,耗時超過600年,直到今日仍然修繕工程不斷。2。造型表現(xiàn)的差異中國古代宗教建筑以中軸線對稱,其造型表現(xiàn)出來也是中軸對稱的規(guī)整形。中國傳統(tǒng)建筑的屋頂?shù)挠采巾?,懸山頂,廡殿頂,歇山頂?shù)?;屋頂翼腳的起翹與出翹,不出廊,前出廊,前后廊,周圍廊的形式,這些傳統(tǒng)的中國建筑形式,貫穿在宗教建筑中,成為宗教建筑造型表現(xiàn)的一部分。靈隱寺的殿堂、門窗、亭榭、游廊均開放側面,形成一種亦虛亦實、亦動亦滯的靈活的通透效果,所蘊涵的空間意識模糊變幻,這與中國天人合一、陰陽轉化的宇宙觀有深層聯(lián)系。西方宗教建筑采用拱頂,這在決定內部空間的同時,也形成了建筑的外部形體??坡〗烫媚谴怪毕蛏巷w騰的動勢最為迷人,又尖又高的群塔,瘦骨嶙峋的筆直束柱,袒露的骨架結構,飛拱尖券,彩色玻璃透過來的富于變化的彩色光線使人產生一種騰空而起、飛向天國的神秘宗教情感。并且中國建筑是封閉的群體的空間格局,在地面平面鋪開。中國無論何種建筑,幾乎都是一個格局,類似于“四合院”模式。中國建筑的美是一種“集體”的美.而西方建筑是開放的單體的空間格局向高空發(fā)展.以科隆教堂為例,它采用“體量"的向上擴展和垂直疊加,由巨大而富于變化的形體,形成巍然聳立、雄偉壯觀的景象.3。中西建筑價值觀的差異建筑價值的不同,也顯現(xiàn)中西方美學的差異.從建筑的價值來看,中國的建筑著眼于信息,西方的建筑著眼于實物體。中國古代建筑的結構,不靠計算,不靠定量分析,不用形式邏輯的方法構思,而是靠師傅帶徒弟方式,言傳手教,靠實踐,靠經驗。為求得與天地和自然萬物和諧,以趨吉避兇,招財納福,在借山水之勢力,聚落建筑座靠大山,面對平川.這種“仰觀天文,俯察地理”是中國特有的一種文化。而西方的建筑中,古代希臘的畢達哥拉斯、歐幾里得首創(chuàng)的幾何美學和數(shù)學邏輯,亞里士多德奠基的“整一”和“秩序”的理性主義“和諧美論”,對整個西方文明的結構帶來了決定性的影響,一切科學和藝術,它們的道路都被這種理念確定了命運。這兩方面從靈隱寺和科隆教堂的建筑中有著明顯的表達.德國的科隆大教堂是歐洲哥特式建筑的豐碑,蕩魂攝魄的繁復尖塔和眼花繚亂的彩繪玻璃窗是其最獨特之處。教堂頂部尖塔林立,遠遠望去如一座巍峨的石林,直刺天宇。踏進教堂,仿佛一步跨入了幽深浩渺的蒼穹,碩大的圓柱支撐著巨大的拱型穹頂,拓展出一個仙境般遼闊而高遠的空間。當你站在高達50米大廳中央環(huán)顧一圈,你會發(fā)現(xiàn),在高大墻柱之間幾乎看不到墻壁而只有同樣高大的窗子.在總面積達一萬多平方米的窗戶上,全部鑲著彩繪玻璃,在陽光的映射下異彩紛呈,人猶如走進了一個巨型的萬花筒。彩色玻璃上描繪的全是《圣經》故事中的人物及場景,每一幅畫面都是那么生動傳神,仿佛隨時會跳出畫面向你走來,給人恍入天堂圣境之感。靈隱寺的建筑則恰好相反,它有意將內外空間模糊化,講究室內室外空間的相互轉化。殿堂、門窗、亭榭、游廊均開放側面,形成一種亦虛亦實、亦動亦滯的靈活的通透效果,所蘊涵的空間意識模糊變幻,這與中國天人合一、陰陽轉化的宇宙觀有深層聯(lián)系。所以,中國寺廟建筑群才會有那么多的室外空間,它并不把自然排斥在外,而是要納入其中,“深山藏古寺”,講究內斂含蓄。主動將自己和自然融合在一起,實際上是另一方式的自我肯定,寺既藏于深山,也就成了深山的一部分.“托體同山阿",建筑與自然融為一體,正是天人合一的體現(xiàn)??坡〗烫玫慕ㄖ菍儆诘窨淌降?,它的出發(fā)點是面,具有強烈的體積感,它借助于墻和屋頂,造成一個自足的空間,以不凡的形象傲視自然。雕塑呈現(xiàn)出一種時間的靜止狀態(tài),在這種靜謐之中,神的力量愈發(fā)穿透時空。而靈隱寺的建筑則是繪畫式的。中國畫里的殿臺亭閣、山川池徑,都是用粗細濃淡長短不同的線條來表現(xiàn)的。中國寺廟建筑的出發(fā)點也是線、柱、梁、額、椽、拱等,宏觀來看都是一種線,這些線條交織網羅,便構成了圖畫。中國每一處佛寺建筑個體都不是獨立自在之物,就像中國畫中任何一條單獨的線,離開了全畫就沒有了生命力。所以,大雄寶殿只有在配殿與山林的烘托下,才顯得既典雅莊重又富有深幽意境。4。建筑材料的不同中國傳統(tǒng)建筑在材料上以木材為主,靈隱寺就是很好的代表。中國古代建筑很早就采用了木架結構的方式,現(xiàn)在保存下來的古建筑絕大部分也是木質結構,即使一些磚筑的佛塔和地下墓室,雖然用的是磚石結構,但他們的外表仍然模仿著木結構的形式,可見木結構在中國古建筑所占的統(tǒng)治地位。木架結構,即采用木柱與木梁構成房屋的骨架,屋頂?shù)闹亓客ㄟ^梁架傳到立柱,再通過立柱傳到地面。墻在房屋的架構中不承擔主要重量,只是隔斷作用。所以墻倒屋不塌”、“拆東墻補西墻”之說。木頭是一種密度較小的建筑材料。它的缺點是使用壽命短;它的優(yōu)點是施工周期短;它的特點是容易制造較大跨度的窗框和飛檐,宜于橫向發(fā)展。相對于木頭的優(yōu)點和缺點,中國的經典建筑則常常只具有幾年或幾十年的施工周期。然而,來得容易去得快,由于這些宮殿和城池都是世俗政權的象征,因而它們在改朝換代的過程中很難幸免于難.大量建筑也已因潮濕、蟲蛀、地震和火災而灰飛煙滅了。不僅如此,朝廷破舊立新的建筑理念也影響了百姓喜新厭舊的住房態(tài)度.西方建筑以石材為主,作為西方建筑代表的科隆教堂,其建筑以石材為主要材料,柱子、額枋和檐部的藝術處理基本上決定了教堂的面貌。石頭是一種密度很高的建筑材料。它的缺點是施工周期長;它的優(yōu)點是使用壽命長;它的特點是足以承擔巨大的壓力,宜于向高空發(fā)展。相對于石頭的優(yōu)點和缺點,西方的經典建筑往往具有幾十年、甚至上百年的施工周期,可一旦落成又可經受千百年的考驗。由于宗教信仰比世俗政權更加穩(wěn)定而長久,所以這些建筑不會因世俗政權的更迭與替換而遭受毀滅。不僅如此,在這種宗教建筑的典范作用下,西方人漸漸培養(yǎng)起一種對于古老建筑的尊崇與敬意。在西方,每座城市中的“主教堂”不僅是規(guī)模巨大的,而且是歷史悠久的。它不僅是一種信仰的體現(xiàn),而且是一種歷史、一種文化,是一代又一代人生命的延續(xù).木質輕盈、熟軟給人以溫暖、親切、的審美情調感受,中國人比較感性,追求的是一種意境,求和睦,重感情的心理;石質陰冷堅硬,給人一冷峻,生硬的感覺,符合西方人的理性、客觀求實際。三、中西方美學差異形成的原因1.受歷史原因的影響歷時369年的魏晉南北朝,是秦以后,我國社會分裂動蕩持續(xù)時間最長的一段時期,其間只有35年是統(tǒng)一的.封建統(tǒng)治集團明爭暗斗,豪門橫行,政治腐敗,并推行所謂的“九品中正制”,使儒學成為束縛人們思想的精神枷鎖。生活在魏晉南北朝變異時代的知識分子,由于黑暗跋扈、陰謀猖獗的現(xiàn)實與他們的“濟世志“的抱負形成尖銳的沖突,使他們的靈魂深處交織著復雜的矛盾和苦痛.這種以儒家為主體的既矛盾又統(tǒng)一的哲學思潮所形成的人生觀,使當時的知識分子陷入深刻的矛盾和痛苦之中,而由此產生的二重心態(tài),卻使他們有可能以藝術的形式去呼喚人生,以理論的方法去探討人生。這種思潮影響著魏晉南北朝的全過程,中國美學體系也正是這思潮的影響下得以形成的。而西方在文藝復興以后,已經出現(xiàn)了資本主義的生產關系,18世紀以后,隨著歐洲工業(yè)革命的發(fā)展,自然科學、哲學、倫理學、心理學和文藝學等近代學科進入了逐步形成和發(fā)展的時期。尤其是與美學密切相關的哲學,自近代以來發(fā)生了認識論轉向,為美學學科的建立提供了必要的歷史條件.正是在這樣的歷史條件下,鮑姆加登在自己的哲學體系中,第一次把美學和邏輯學區(qū)分開來。在嚴格規(guī)定了邏輯學的研究對象是形成概念和進行推理的抽象思維的同時,也給美學規(guī)定了自己獨特的研究對象。并寫出了美學專著,初步形成了美學學科的基本框架以及探討了美學的一些基本問題。故此,美學學科誕生,而鮑姆嘉登也因此成為美學之父。2.受地理環(huán)境的影響從地緣結構上來看,中國四周被海洋、高原、草原、沙漠和森林所包圍,且中國自古以來一幅員遼闊、物產豐富著稱,這就會形成與外來社會相互隔絕的近乎封閉狀態(tài).他們習慣于安居,固守家園不善于活動,這就形成了以中原為核心的文化態(tài)勢,封閉的大陸型地理環(huán)境使中國人的思維局限在本土之內,善于總結前人的經驗教訓,喜歡“以史為鏡”,而空間意識較弱。這種內向型思維導致了中國人求穩(wěn)好靜的性格,對新鮮事物缺乏好奇,對未知事物缺乏興趣。在西方,特別是西方法的發(fā)源地古希臘古羅馬,他們都位于半島之上,海上交通較之中國便利,工商業(yè)、航海業(yè)發(fā)達,自古希臘時期就有注重研究自然客體,探索自然奧秘的傳統(tǒng)。同時,海洋環(huán)境的山風海嘯、動蕩不安,也構成了西方民族注重空間拓展和武力征服的個性。3.受經濟制度的影響中國的傳統(tǒng)經濟是典型的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人們比較安分保守。因為他們依靠一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建筑垃圾運輸保險合同建議
- 汽車美容院勞務合同
- 糧油產品物流合同模板
- 腦膜瘤的術前術后護理
- 自上而下管理課件
- 淋巴漏的護理措施
- 胃腸減壓護理操作
- 環(huán)衛(wèi)工夏季安全作業(yè)
- 電工登高培訓課件
- 2024深圳市開放職業(yè)技術學校工作人員招聘考試及答案
- 2025年浙江省初中名校發(fā)展共同體中考語文一模試卷附參考答案
- 2025年食安食品考試題及答案
- 2025年租賃料場協(xié)議
- 2025年北森題庫測試題及答案
- 2025年必考保安證試題及答案
- 中國大唐集團有限公司陸上風電工程標桿造價指標(2023年)
- 茶館里的政治:揭秘《茶館》背后的歷史
- 醫(yī)院保安服務方案投標文件(技術方案)
- 危機公關服務合同范本
- 跨學科實踐活動5探究土壤酸堿性對植物生長的影響教學設計-2024-2025學年九年級化學魯教版下冊
- 保證食品安全的規(guī)章制度清單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