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款保險制度對商業(yè)銀行整體風險的實證研究_第1頁
存款保險制度對商業(yè)銀行整體風險的實證研究_第2頁
存款保險制度對商業(yè)銀行整體風險的實證研究_第3頁
存款保險制度對商業(yè)銀行整體風險的實證研究_第4頁
存款保險制度對商業(yè)銀行整體風險的實證研究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7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PAGE6存款保險制度對商業(yè)銀行整體風險的實證研究摘要:2015年我國存款保險制度正式出臺并實施,成為建設中國金融安全網強有力的支撐,同時商業(yè)銀行作為我國金融體系中重要角色,受到存款保險制度出臺的影響。本文首先闡述了存款保險制度的有關概念以及相關理論,其次簡單分析了其出臺的意義及內容,然后采用實證分析方法運用三大類共15家銀行2010年至2020年共11年的年度數據,構建面板模型進行實證分析,結果表示在存款保險制度實施后,商業(yè)銀行的風險與存款保險制度成正相關關系,表明道德風險在具體實踐中占據重要位置,最后提出提升商業(yè)銀行資本充足率,完善內部控制體系等建議。關鍵詞:存款保險制度商業(yè)銀行道德風險實證分析正文目錄一、引言 5(一)研究背景 5(二)研究意義 51.理論意義 52.現實意義 6二、文獻綜述 6(一)國外研究現狀 61.存款保險制度減少銀行擠兌風險 62.存款保險制度增加道德風險 6(二)國內研究現狀 71.存保制度實施以前 72.存保制度實施以后 7(三)文獻評述 7三、存款保險制度的相關概念與理論基礎 7(一)存款保險制度的概念和特點 7(二)存款保險的分類 71.隱形存款保險 82.顯性存款保險 8(三)存款保險的特征 81.關系的有償性與互助性 82.時期的有限性 83.結果的損益性 84.機構的壟斷性 9(四)存款保險的內容 91.存款保險制度的保護范圍 92.存款保險制度的保額 103.存款保險費率 10(五)存款保險制度的出臺意義 101.進一步提升我國金融安全的穩(wěn)定性 102.有利于銀行間公平競爭 103.有利于民營銀行的發(fā)展 104.保護存款人的合法權益 10四、理論分析 11(一)信息不對稱 11(二)擠兌風險 11(三)道德風險 11(四)研究假設 12五、存款保險制度對商業(yè)銀行具體風險的實證分析 12(一)研究樣本的選定和數據來源說明 12(二)變量選擇 131.被解釋變量 132.解釋變量 133.控制變量 13(三)模型設計 14(四)數據處理 141.描述性統(tǒng)計分析 142.相關性檢驗 153.平穩(wěn)性檢驗分析 164.協(xié)整檢驗分析 165.模型檢驗 16(五)回歸分析 17(六)結論總結 19六、建議 19(一)深化改革,增加資本充足率 19(二)基于風險的存款保險制度設計 19(三)加強銀行內部控制體系 19(四)加大顯性存款保險制度的宣傳力度 20

一、引言(一)研究背景改革開放以來,我國金融市場發(fā)展迅速,除了基本的股票、債券市場外,各類投資基金也進入資本市場。即使未來我們的投資渠道的數量會不斷上升,新的金融工具層出不窮,但是商業(yè)銀行依靠其體量大,發(fā)展時間長,在我國未來很長的一段時間仍然是投資市場不可或缺的主體之一。商業(yè)銀行的主要收入來自其存貸款業(yè)務,但是其存貸款業(yè)務容易受到許多因素的影響,比如銀行存貸款利率頻繁波動、儲戶的心理受國家經濟狀況影響或者貸款客戶的違約行為等。2019年包商銀行的倒閉,給我國的金融監(jiān)管體系再次敲響了警鐘,與此同時,真實的案例強調了現階段我國商業(yè)銀行的風險管理依舊是不容忽視的重要課題。在商業(yè)銀行的眾多風險中,擠兌風險是最常見也是傳播性最強的風險。當一個國家的經濟下行或者受到突發(fā)性的打擊,市場會向儲戶傳播一種消極的信號—將資金存入銀行的安全性在降低,因此當有一批儲戶擔心自己的資金安全而前往銀行提取資金時,會在社會上引起一種風氣,這種風氣的蔓延速度非??臁J袌錾蠒诙虝r間內出現大批的儲戶要求銀行歸還現金。此時,銀行方面由于存貸比不相當或者流動性控制不佳,無法滿足但時間內如此大的現金需求量,最終只能宣告倒閉。因此,在金融市場上,當人們對銀行的信任度下降時,其產生的后果可能是不止一家銀行的倒閉,嚴重起來可能導致的是一場新的金融危機。存款保險制度是美國為了預防金融危機而最先創(chuàng)造并使用的,其主要方式是商業(yè)銀行向保險機構繳納保費進行參保,通過實施存款保險制度,既可以保護居民在銀行的資金安全,又可以防止銀行頻繁破產而使得國家的金融市場動蕩不安。我國參照國際經驗,實施存款保險制度,當銀行發(fā)生一定風險時,存款擔保機構承擔起保護儲戶的責任,發(fā)揮應有的保障機制,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擠兌風發(fā)生的機率。然而由當時我國利率市場化開放初期,銀行間存在某種競爭,存款保險制度的實施同時也會增加銀行采取冒險經營策略的可能性,從而引發(fā)道德風險。因此研究存款保險制度當下對商業(yè)銀行的具體風險,能都進一步為監(jiān)管機構提供可參考的建議,同時也為細化存款保險制度提供信息。(二)研究意義本文關于存款保險制度對商業(yè)銀行風險的影響研究具有以下幾點意義:1.理論意義本文主要想通過較新的數據來探究存款保險制度與商業(yè)銀行風險的關系,可以給過去的研究提供新的參考,同時考慮到微觀與宏觀兩方面的因素,對不同類型的商業(yè)銀行進行整體的研究探討,是對已有文獻研究的新的補充。2.現實意義我國存款保險制度與其他西方國家相比,起步稍晚,至今也不過七年時間。理論上該制度可以增強金融市場的穩(wěn)定性以及政府對整個金融體系的監(jiān)管。但是由于我們當下的金融環(huán)境復雜,利率市場化等制度處于發(fā)展階段,許多條例與個別的保障制度還存在完善空間。加之到目前為止,據不完全統(tǒng)計我國共倒閉過八百多家金融機構,對于快要倒閉的機構幾乎都是政府出資彌補其不良資產。因此,本文對商業(yè)銀行這一體量大,數量多的一類銀行的發(fā)展和存款保險制度的實施效果進行研究,希望可以為防范存款保險制度引發(fā)的道德風險問題提供一點理論與實證支撐,具有一定的現實意義。二、文獻綜述(一)國外研究現狀1.存款保險制度減少銀行擠兌風險在許多金融市場比較完善的西方國家,學者們要更早并且更深入的探究存款保險制度對銀行風險的影響。從整體結果上看,存款保險制度是可以減少銀行擠兌風險的發(fā)生率。Grossman(1992)通過對比1930年前后存儲資金的結構在監(jiān)管松緊條件不一致的情況下銀行業(yè)的風險情況,結果表明,在監(jiān)管更加嚴格的條件下,實施存款保險制度更有助于銀行的穩(wěn)定經營。Diamond(2001)認為商業(yè)銀行與儲戶之間的信息不對稱是造成擠兌風險發(fā)生概率較高的重要因素。Angkinand(2009)通過比較市場紀律的水平高低來衡量銀行治理的狀況,其得出的結論是市場紀律越高,存保制度涉及范圍越廣,銀行的安全性也就越高。Billon(2010)通過構造面對破產的理論模型,得出存保制度實施后,政府所有權的減少有利于存款保險制度更有效的緩解銀行的擠兌風險。Li&Yang(2019)得出銀行的信息披露完善程度與存保制度降低銀行系統(tǒng)性風險的作用呈正相關關系。2.存款保險制度增加道德風險除了上文提到的存款保險制度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銀行的擠兌風險,但是也有一部分學者認為存款保險制度的實施會引起道德風險進而使銀行承擔更大的風險。Wheelock(1992)在研究政府政策對銀行倒閉的影響時,得出該制度的實施會使得縣級銀行倒閉的速度更快。Hooks(2002)對美國某州的存保制度可能引發(fā)的問題展開研究,得出該制度確實明顯提高了社會的道德風險。Hovakimianetal(2003)通過收集55個國家從2004年起未來五年的數據,得出存保制度使得銀行的風險轉移次數增多,道德風險問題更加突出。Qianetal(2019)認為銀行競爭越激烈會導致道德風險發(fā)生的次數越頻繁,總之存款保險制度是會給銀行帶來一定程度上的道德風險問題。(二)國內研究現狀1.存保制度實施以前謝平(2001)從我國金融機構因經營不善而最終虧損慘重的事實出發(fā),論證了我國設立存款保險制度的必要性。錢曉安(2004)提出實施存保制度不僅可以為銀行增加資金的流動性,還可以保障居民的資金儲存安全。姚東旻(2013)通過從銀行內部治理水平的角度,比較分析顯隱性存保制度二者的優(yōu)劣,得出顯性存款保險制度在提高銀行治理水平的效果上由于隱形存保制度。2.存保制度實施以后郭曄和趙靜(2017)通過對比中美兩國銀行業(yè)在2010-2015年的數據發(fā)現,存保制度的實施顯著增加了我國銀行的個體風險但是對國有大行的影響甚微。紀洋(2018)收集了56個地區(qū)與國家的數據分析并與未實施該制度之前的情況相比較,他認為存保制度不同于之前的學者的觀點,存保制度是降低了商業(yè)銀行的道德風險。楊帆(2018)通過收集世界各地樣本數據研究得出結論,存保制度是否造成道德風險要因國家地區(qū)而異,同樣的制度在發(fā)達國家與發(fā)展中國家所起的到的影響是不同的。(三)文獻評述存款保險制度在西方國家實施的比較早,因此國外的學者對存保制度的研究更加深入與廣泛,主要是從存款保險制度可以減少擠兌風險和增加道德風險的角度進行研究。我國是從2015年開始正式實施存款保險制度,起步較晚,因此在實施存款保險制度之前,我國學者主要是基于我國金融機構的現狀論述需要存款保險制度的必要性。再2015年之后,國內研究存保制度的學者越來越多,通過各方面的研究來完善我們的存款保險制度,提升其安全性與穩(wěn)定性。由于存保制度實施的時間在變長,那么其制度也會越來越完善,本文基于近兩年的數據,運用計量模型,探究存保制度對商業(yè)銀行的影響,希望能提出一定的可參考建議。三、存款保險制度的相關概念與理論基礎(一)存款保險制度的概念和特點存款保險制度是一種金融保障制度,是由經過國家鑒定后,符合一定條件的各類存款性的金融機構一起建立起來的一個保險機構,我們的存款機構作為投保人按照一定的存款比例向保險機構繳納保費,建立存款保險準備金。有了這樣一種制度之后,當成員機構由于不確定性因素發(fā)生經營危機或者說面臨破產的悲慘局面時,存款保險機構會向其提供一定額度的財務補助或者直接將資金給予存款人來彌補其全部或部分的損失。(二)存款保險的分類1.隱形存款保險指沒有具體明文規(guī)定或者法律條文規(guī)定下的一種存款保險制度,中國在2015年以前,一直處于實施隱形存款保險的階段。隱性的存款保險制度則多被用于以國有銀行為主的銀行體系中,換言之,國家沒有明確指定一個交保費,發(fā)生意外由保險機構擔保的制度,但是當銀行倒閉時,政府會直接出面給予一定的資金補助,因此也給予人們一定的信任。由于國家隱形承擔金融機構倒閉等風險的責任,直接增加了我國財政的負擔,在我國實施財政政策時就需要多考慮這一部分的資金支出,那么就會影響其他方面比如地方建設轉移支付資金的注入額度。此外,財政支出的增加也會對貨幣供給量造成影響,央行若采取再貸款的方式進行隱性擔保,那么高能貨幣的增加會使得貨幣政策效果減弱,總而言之隱形存款保險制度會導致央行的貨幣供應量超出預期。2.顯性存款保險指以法律的形式明確或正式建立存款保險機構的存款保險制度,我國自2015年正式宣布實施存款保險制度以來,我們所提到的存保制度如不加特殊說明,均指顯性存款保險制度。我國不同于西方多數國家,一直是世界公認的人民偏愛儲蓄的國家,儲蓄率一直位于國際前列。根據我國的經濟發(fā)展實際情況以及去年剛剛打贏脫貧攻堅戰(zhàn),我國的中小儲戶占絕大多數,因此我們的儲戶的抵抗風險的能力有限。如果遇到擠兌風險,按我國的中小儲戶的數量,危機蔓延速度將不容樂觀,因此為防止這種危機的出現,顯性存款保險制度的出臺能夠穩(wěn)定我國金融體系的穩(wěn)定,促進經濟健康發(fā)展,提高人民生活質量。(三)存款保險的特征1.關系的有償性與互助性存款保險制度是保險的一種,因此其有償性體現在當存款機構繳納了保費之后,一旦出現資金的危機或者金融機構遇到倒閉問題,保險機構有償的提供資金救助?;ブ泽w現在,眾多的存款機構,題量大小都不一致,如果只是一兩家存款機構繳納保費,那么保險準備金是不足以真正抵御風險。正是由于參保的機構數量多,眾多的存款機構形成了一種互幫互助的關系。2.時期的有限性指保險的一個有效性是有期限的,在合同規(guī)定的一定期限內,存款機構發(fā)生意外,保險機構提供資金救助,超出約定期限之后,保險機構則不需要承擔風險。3.結果的損益性存款保險制度是保險機構需要向存款機構提供補助,一家銀行倒閉有時涉及到的賠付金額要遠超過最初存款機構繳納保費的若干倍,因此我們?yōu)楸WC保險機構有能力在風險發(fā)生時為存款機構提供有效幫助,就需要通過精準的計算。4.機構的壟斷性任何其他民間的存款保險都不同于商業(yè)保障公司的服務,因為其根本目的是提高存款人對存款機構的信心,所以說存款保險制度具有壟斷性。(四)存款保險的內容存款保險制度的內容主要分為三方面:1、存款保險制度的保護范圍;2、存款保險制度的保額;3、存款保險制度的保費基數與費率?!稐l例》對這些內容已經進行了明確規(guī)定。目前我國的保費由中央金融穩(wěn)定局收取與管理,本文收集了2018年至2020年的保費收取與支出情況,如下表所示。表1存款保險制度保費收支表單位:人民幣元項目201820192020期初基金余額48,028,296,851.4282,120,960,029.29121,578,970,466.17本年歸集34,092,663,177.8739,458,010,436.88保費32,990,303,169.1838,360,230,224.1242,388,300,000滯納金1143,963.39221,401.95利息收入1,101,158,663.711,094,830,695.69暫收款項57,381.592,728,115.12本年支出--包商銀行風險處置67,600,000,000購買不良資產16,561,600,000認購徽商銀行股份88,910,000,000存保公司資本金10,000,000,000期末基金余額82,120,960,029.29121,578,970,466.17數據來源:中國人民銀行官網1.存款保險制度的保護范圍存款保險制度一共有三種參保方式,分別為:國家強制參與、自愿參與、強制與自愿結合參與,我國采取的是國家強制參與,全部存款類機構必須全部投保,根據最新數據顯示,截至2021年12月末,我國按規(guī)繳納保費金融機構一共4024家,其中包含國家開發(fā)銀行、中國進出口銀行、浙商銀行股份有限公司等機構。2.存款保險制度的保額我國根據實際國情將儲戶最高獲賠金額設定為50萬元,要求在7個工作日內足額償付。中央財經大學中國銀行業(yè)研究中心主任郭田雨表示,50萬的保額覆蓋了99%以上的存款戶,因此其金額的制定是非常合理且科學的。3.存款保險費率我國《存款保險條例》中寫道,基于我國金融業(yè)的發(fā)展現狀,從實施存款保險制度最初就引入基本費率和差別費率相結合的保費制度。不同類型的金融機構按照不同的費率標準收取保費。我國的起步費率在萬分之一到萬分之二,遠低于其他國家,所以保費的支出對于存款機構本身而言影響不大。但是實行差別費率有助于在金融市場山形成正向的激勵,同時也督促我國的銀行業(yè)更好的健康發(fā)展。(五)存款保險制度的出臺意義1.進一步提升我國金融安全的穩(wěn)定性存款保險制度作為國家金融安全網三大支柱之一,對我國金融安全穩(wěn)定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一方面在政府的指引下,可以市場化的進行風險防范與化簡,提升銀行體系的穩(wěn)定性。另一方面可以加強我國宏觀審慎監(jiān)管。2.有利于銀行間公平競爭存款保險制度有利于保護存款人與金融體系的穩(wěn)定,降低了市場的準入門檻,使得各銀行可以公平競爭,多元發(fā)展,維持多層次金融體系正常運行。存款保險制度也加強了小規(guī)模銀行的競爭力,推動形成了一個小金融體系,有利于緩解小企業(yè)融資難問題。3.有利于民營銀行的發(fā)展存款保險制度的出臺,對于民營銀行來說是一次寶貴的發(fā)展機遇。國家將大型銀行原有的隱形的存款保險制度轉為公開參保的顯性存款保險制度,使得所有的銀行都具有參保資格。如果沒有出臺該政策,很多儲戶在選擇存款銀行時出于風險控制的角度考慮,首先的選擇并不會是民營銀行,而是大型國有銀行,因為會給人一種“大而不倒”的傳統(tǒng)觀念。在存款保險制度下,有了存款保險機構作為保障,將錢存入小型民營銀行對于一般的儲戶來說已經沒有明顯的區(qū)別,這就無形中增加了儲戶對民營銀行安全性的信心,增加其競爭力。4.保護存款人的合法權益存款保險制度的直接受益人可以說是儲戶本身,其存放在銀行賬戶的資金得到切實的保障,不用像以前實行隱形存款保險制度時擔心資金安全問題。其高達50萬的賠付上限,涵蓋了中國99%以上的儲戶存款金額,科學性與實用性都令人滿意。雖然目前的存款保額上限定為50萬元,但隨著經濟發(fā)展,在實踐中存保制度也會采取一些收購與承接的方式進行市場化,專業(yè)化處理,對超出部分提供一定保護,并且存款保險制度賠付保額也許在未來還有調整空間。四、理論分析(一)信息不對稱信息不對稱理論最早在上世紀70年代由美國三位經濟學家喬治.阿克洛夫,邁克爾.斯彭斯,以及約瑟夫.斯蒂格利茨提出的。該理論具體指在市場上,一般來說,買家與賣家所掌握的信息不同,賣家更了解自己的商品。因此在出售商品時賣家總是以一種高于商品真實價值的價格出售。經濟參與者由于掌握的信息程度不同因而在市場上的地位不同。信息不對稱在我們生活中很容易發(fā)現,比如在雇主與雇員的關系中,雇員花多少精力認真工作,他自己要比雇主清楚得多。又或者在二手車市場上,賣主對自己的車的展示狀況要比買者了解的多。將該理論用于金融市場上的話,在存款機構與儲戶的關系中,二者對于存款機構的可信程度與經營程度掌握的情況不會一致,容易造成信譽危機或者造成資金的盲目供給,最終使得市場失衡,進而引發(fā)經濟危機,這都需要國家通過建立某種更加令居民信服的制度來解決。(二)擠兌風險銀行的擠兌理論是由戴蒙德和戴維格于1963年提出的,其核心思想就是說銀行的主要功能就是將不具備流動性的資產轉化為流動性資產,這也是造成擠兌風險的重要原因。銀行的主要債務來自于短期存款,但是其資產往往是向社會上的公司和個人發(fā)放的長短期貸款。按照這樣一種機制,當銀行資產短時間內無法抵還其負債時,銀行就要面臨窘境。此外如果貸款人進行違約,不在規(guī)定時間內償還貸款,銀行的資產價值就會下跌。即使銀行采取多樣化的組合也不可能預防所有的壞賬風險,尤其是在一些體量不大或者以貸款為主要業(yè)務的銀行。因此,如果一家銀行貸款損失超過其存儲的流動性資金或者準備金之和,那么該銀行其實已經失去了償還能力,具體的破產時間取決于儲戶什么時候來集中提取存款。將這種情況引申一下,當一個國家的大多數銀行都遇到這種情況,那么銀行危機就不可避免。此時銀行存款沒有保險保障的情況下,最終銀行的資產總體質量惡化,發(fā)生擠兌現象。(三)道德風險道德風險是由著名經濟學家麥金農與皮爾最早提出的用于探究發(fā)展中國家的存款擔保與過度借債的關系。在經濟學中道德風險可以這樣來闡述,指一個代理人在代表委托人完成工作時出現的一些問題。如果委托人不能完全監(jiān)督代理人的行為,代理人就會傾向于自己的私人利益最大化,在工作努力程度上會不如委托人的預期。在保險行業(yè)這個概念更加明顯,在一個人沒有買保險之前十分注重自己的身體情況,而在購買了保險之后開始變得不同,由于不管自己身體情況變得多么差都有保險公司會進行賠付,因此自己便不如以前那么注意身體。在銀行體系中,道德風險發(fā)生的主要原因是無論采取顯性存保制度還是隱形存保制度,一旦銀行的風險不能準確的被市場所反映,銀行就不會感受外界的約束作用,甚至會使金融機構承擔更多的風險。銀行追求高收益的同時也不可避免地承受著更高的風險,這也是在損害儲戶的利益,丟失儲戶的信任。尤其是在遇到國際經濟不景氣的時機,危機感往往更明顯。此外政府總是會在金融機構臨近倒閉時伸出援助之手,彌補儲戶們的損失。政府無意之間也在緩解金融機構的緊張情緒,這些舉動也都變相激勵金融機構與儲戶承擔更大的風險。顯然,政府的救助支出會增加政府的財政赤字,為財政赤字有時會通過貨幣化的方式來解決,這樣的行為又會使危機到來。(四)研究假設通過前面的分析,我們得知存款保險制度起源于美國,在當時的確降低了美國銀行的整體風險水平,并且時至今日,坦誠地說存保制度的發(fā)展應該比較完善。由于國情、金融環(huán)境的差異性,我國不能直接照搬別國的相關條例,必須要自己實施與摸索。在不同學者的觀點下,大多人對我國存保制度的實施引發(fā)道德風險顯著的這一觀點表示支持,尤其基于利率市場化的背景之下,該觀點的可信性越來越強。因此結合上述分析,本文提出如下研究假設:我國存款保險制度的實施對銀行的風險水平成正相關關系。本文將在第四章對上述假設進行實證檢驗。五、存款保險制度對商業(yè)銀行具體風險的實證分析(一)研究樣本的選定和數據來源說明基于我國存款保險制度自2015年至今已推出七年多的現狀,本文選取數據的時間維度為2010—2020年。本文選取的數據依照銀行數據的完整性與可獲得性,選取了15家銀行的相關數據,除5家大型國有銀行外,本文還選取了5家股份制商業(yè)銀行(中信銀行,平安銀行,浦發(fā)銀行,華夏銀行,招商銀行)和5家城市商業(yè)銀行(貴陽銀行,寧波銀行,江蘇銀行,南京銀行,北京銀行)。這15家商業(yè)銀行基本可以代表我國銀行業(yè)整體經營情況并且可以滿足本次實證分析的要求。本文采用的反映銀行異質性因素的數據(不良貸款率、資本充足率、凈資產收益率等)和宏觀數據均來自于各公司年報以及wind數據庫。(二)變量選擇現就本文所選取的各數據指標做如下說明。1.被解釋變量不良貸款率:不良貸款率是衡量一家銀行個體風險大小的重要指標,主要是通過金融機構不良貸款占總貸款余額的比重來計算得出,最常用來衡量金融機構的信用風險。不良貸款率越高,說明該機構目前承受的信用風險也就越大。反之,不良貸款率越低,說明該機構的所面對的信用風險也就越小。2.解釋變量存款保險制度(DI)是國家實施的一種政策,只有實施與未實施兩種情況,屬于定型的概念,因此我們將其設置為虛擬變量。由于我國存款保險制度實施于2015年,因此我們將2015年之前設置為DI=0,2015年及之后的年份設置為DI=1。若其系數為負,則表示存款保險制度對商業(yè)銀行的風險有抑制作用,發(fā)揮其穩(wěn)定金融市場的作用。若其系數為正,則表示實施存款保險制度后,銀行的道德風險占比超過其穩(wěn)定市場的作用。3.控制變量除去被解釋變量可以較好的衡量銀行的風險以外,我通過梳理文獻得出還有其他的一些銀行內外部因素,會對結果造成影響,因此將這些指標列為控制變量。從微觀層面來看,銀行規(guī)模大小會影響一家銀行承擔其風險的能力,當銀行的資產總量增加時,銀行規(guī)模處于上升階段,銀行就有更多的人力、物力可以投入到技術研發(fā)與內部控制中。由于銀行資產規(guī)模較大,因此本文將對銀行總資產取對數后,再進行實證分析。凈資產收益率是凈利潤與平均股東權益的百分比,也是公司稅后利潤與凈資產的的比值。當商業(yè)銀行的部分稅后凈利潤轉為留存收益時,凈資產收益率就會下降,風險資產在總資產的占比會下降,商業(yè)銀行承擔的風險也會同期下降。由于利息收入會隨著經濟周期,外部環(huán)境等因素波動,而非利息收入一般包括中間業(yè)務收入和咨詢或投資等業(yè)務的收入,相比較而言,非利息收入更加穩(wěn)定與安全。資本充足率(CAP)主要反映商業(yè)銀行在儲戶的資產遭到損失之前,銀行能以自有資產承擔損失的程度,該指標常用來衡量銀行抵御風險的能力。宏觀角度,本文選取國內生產總值增長率(GGDP)來控制整個國內經濟大環(huán)境對商業(yè)銀行可能造成的風險影響。表2變量描述變量類型變量名稱變量符號變量描述因變量商業(yè)銀行風險承擔水平Z值(資本收益率+資本資產比)/資本收益率標準差解釋變量存款保險制度DI2015年之前取0,2015年之后取1控制變量銀行規(guī)模SIZE銀行資產總計的自然對數凈資產收益率ROE凈利潤/平均股東給權益非利息收入占比NONIN非利息收入/各項收入總和資本充足率CAP資本/風險資產國內生產總值增長率GGDP年度實際GDP*100%(三)模型設計為了更好地研究存款保險制度對商業(yè)銀行的風險如何造成影響,本文構建如今下模型:NPLi,tβ6GGDP為了進一步探究銀行的異質性層面,對存款保險制度與商業(yè)銀行風險的影響,在基礎模型的鋪墊上引入資產規(guī)模與存款保險制度交互項,模型如下所示:NPLβ6GGDPt(四)數據處理1.描述性統(tǒng)計分析首先我們對所有變量進行描述性統(tǒng)計分析,觀察所有樣本數據的基本特征,得到如表3所示。表3描述性分析表變量個數均值標準差最小值最大值NPL1651.2240.4070.442.39DI1650.5450.49901SIZE16510.4121.4246.452712.7174ROE16516.4344.3267.761827.1879NONIN16522.5788.874-5.34444.233CAP16513.2011.6229.8817.52GGDP1657.1951.9982.3510.64接下來,為避免極端值對回歸分析的影響,我們對數據進行縮尾處理,即對數據處于1%與99%分位點之外的數據分別采用1%與99%分為點的數據代替,處理結果如下表所示:表4縮尾處理描述性分析表變量個數均值標準差最小值最大值NPL1651.2240.4060.512.37DI1650.5450.49901SIZE16510.4131.4196.71012.6152ROE16516.4334.3058.554526.3874NONIN16522.6198.7282.597743.2191CAP16513.2001.6179.917.19GGDP1657.1951.9982.3510.64在經過縮尾處理后,可以看到極端數據得到處理,并且一些變量的描述特征得到了改變。2.相關性檢驗相關系數對于認識變量之間的相關程度具有重要輔助作用,因此判斷解釋變量之間是否有較大相關性的最簡便的方法就是考察兩個變量之間的簡單相關系數。本文采用Pearson相關系數檢驗,相關系數R的范圍為[-1,1]之間。根據分析結果來看,除去虛擬變量與控制變量的影響外,GGDP與ROE,NONIN與ROE、SIZE的相關系數略高,其余無任何強相關的變量存在。表5相關系數檢驗表變量NPLDISIZEROENONINCAPGGDPNPL1.000DI-0.55821.000SIZE0.4957-0.26221.000ROE-0.60850.7543-0.38531.000NONIN0.4757-0.56120.54830.57091.000CAP0.1453-0.3750.3193-0.280.27511.000GGDP-0.43410.6527-0.26670.668-0.4114-0.39411.000注:系數若為0.3-0.5表示若相關,若為0.5-0.8表示中相關,若為0.8以上表示相關接下來為了明確變量間是否存在多重共線性這個問題,本文采用較高的方差膨脹因子(VIF)進行深入判斷。模型中的每一個變量都有一個VIF值,方差膨脹因子是一個反映多重共線性在多大程度上增大參數估計量方差的指標,從表6可以看出所有的VIF值均不超過10,說明下表中的這些變量之間不存在著嚴重的多重共線性,可以進行下一步分析。表6VIF檢驗表變量DISIZEROENONINCAPGGDPVIF2.911.632.962.141.322.071/VIF0.33790.61240.33790.46760.75630.48203.平穩(wěn)性檢驗分析本文數據的時間序列跨度為2010至2020,屬于短面板數據,需要進行平穩(wěn)性檢驗,以防止出現偽回歸現象。根據該面板數據的特點,本文選擇單位根檢驗(IPS)方法進行檢驗,若存在單位根,則表示數據為非平穩(wěn)序列。檢驗結果如下表7所示,水平序列單位根檢驗結果并不平穩(wěn)。在進行一階差分之后,所有變量的P值均小于0.05,呈現顯著性特征,數據表現平穩(wěn),因此該序列為平穩(wěn)的一階單整時間序列。表7平穩(wěn)性檢驗表變量NPLSIZEROENONINCAPIPS檢驗-1.456(0.585)-2.228(0.778)-2.228(0.046)2.047(0.070)-2.442(0.001)檢驗值不平穩(wěn)不平穩(wěn)平穩(wěn)不平穩(wěn)平穩(wěn)一階差分-2.508(0.001)-3.220(0.001)-3.037(0.000)-2.898(0.000)-3.937(0.000)檢驗值平穩(wěn)平穩(wěn)平穩(wěn)平穩(wěn)平穩(wěn)注:括號內為P值4.協(xié)整檢驗分析由于個變量都是經過一階差分之后才趨于平穩(wěn),因此需要對該模型進行協(xié)整檢驗分析。本文采取Pedroni方法進行協(xié)整檢驗,P=0.000,拒絕原假設,變量之間存在協(xié)整關系,可以進行回歸分析。5.模型檢驗在模型的選擇上,我們需要考慮三種分析面板數據常用的模型,混合面板模型、固定效應模型和隨機效應模型。為了選擇最適合本文的模型,需要進行F值檢驗與Hausman檢驗。(1)F檢驗首先,通過F檢驗來比較各模型的適用性,檢驗結果如表8所示,檢驗結果P=0.000<0.05,因此拒絕原假設,比較適合用固定效應模型。表8F檢驗表P值結果0.000拒絕H0(2)Hausman檢驗根據hausman檢驗結果chi2(6)=(b-B)'[(V_b-V_B)^(-1)](b-B)=218.95,且Prob>chi2=0.0000<0.05,因此拒絕原假設,適合做固定效應模型。(五)回歸分析表9回歸分析結果表NPLCoef.Std.Err.zP>|z|[95%Conf.Interval]DI.0798161.07351471.090.278-.2239023.2642701Size.0739375.02905292.540.011.0169949.1308801ROE-.0517392.0100648-5.140.000-.0714657-.0320126NONIN.006224.00391351.590.112-.0014463.0138944CAP-.0411693.0170588-2.410.016-.074604-.0077347GGDP.0105559.14770960.720.473-.0182745.0393862_cons1.672784.42128863.970.000.84707322.498494Sigma_uSigma_erho.09998713.21707286.17503093(fractionofvarianceduetou_i)R20.7203根據模型的回歸結果顯示:R2為0.7203,模型的擬合度較好,且檢驗效果顯著。從上表可以看出存款保險制度的變量系數為正,說明存款保險制度的實施確實增加了商業(yè)銀行的風險承擔,正如前面學者們的猜想一樣,由于存款保險制度的實施,即使分析數據已經延續(xù)到2020年,但是在存款保險制度的實施中,銀行的道德風險還是占有上風。仍舊沒有落實到存款保險制度實施的初衷。此外還有可能是我國存款保險制度的實施時間不長,其相關機制不完善,導致存款保險制度的實施適得其反。接下來再分析控制變量對銀行風險的影響。由上表可知銀行資產規(guī)模(SIZE)與不良貸款率成正相關,說明隨著銀行資產規(guī)模的擴大,政府等國有單位可能會隱形的為銀行提供擔保,使得資產規(guī)模較大的銀行有更大的風險偏好來增加收益。凈資產收益率(ROE)與不良貸款率成負相關關系,說明銀行對股東的投資利用效率越高,其承擔的風險就會越小,這樣的銀行不愿意冒更大的風險來進行經營。非利息收入比(NONIN)與不良貸款率成正相關,非利息收入比體現了銀行多元化業(yè)務的發(fā)展情況,非利息收入比的增加,說明銀行在中間業(yè)務,咨詢業(yè)務等方面拓寬市場,但同時也內在的增加了銀行的風險承擔。資本充足率(CAP)與不良貸款率成負相關,說明隨著銀行自有的抵御外在風險的資本增加時,銀行的風險承擔水平自然而然地會趨于下降。國內生產總值增長率(GGDP)與不良貸款率成負相關,說明宏觀經濟條件確實會影響銀行的風險承擔水平,同時隨著經濟環(huán)境大趨勢日漸向好,市場的投資機會是在增加的,需要貸款的企業(yè)層出不清,變相的增加了銀行的風險承擔,導致不良貸款率隨經濟增長而增加。為進一步增加對銀行異質性層面是否造成商業(yè)銀行風險改變的探究,按照模型2進行回歸分析。結果如下表所示:表10交互項回歸分析表NPLCoef.Std.Err.zP>|z|DI.0616763.02174011.780.005Size-.0277134.0325697-0.850.395ROE.0204766.00641023.190.001NONIN.0077926.00241373.230.001CAP.013425.01188581.130.259GGDP-.038884.0086125-4.510.000DI*SIZE.0438689.02040782.150.032_cons5.594211.402973913.880.000Sigma_uSigma_erho.12628122.12375216.51011382R20.5793從上表回歸結果來看,存款保險制度與銀行資產規(guī)模的系數為正,說明銀行的的規(guī)模越龐大,其不良貸款率數值也越大,即銀行承擔的風險越大。近兩年傳統(tǒng)商業(yè)銀行業(yè)務受到互聯網金融的沖擊,非利息收入比逐漸增加,大規(guī)模銀行受到的影響要多與小規(guī)模銀行,因此,大規(guī)模銀行不得不承擔更大的風險增加資金的流動性以及將風險承擔依靠于實行的存款保險制度。為了使研究結果更加穩(wěn)健,本文采用貸款撥備率(LPV)作為被解釋變量,相當于換一種度量模式對銀行的風險水平進行測試,結果如下表所示:表11穩(wěn)健性檢驗結果表LPVCoef.Std.Err.zP>|z|DI.1522749.043783.480.001Size.0069379.02716930.260.798ROE.0218758.00645993.390.001NONIN.0091865.00234533.920.000CAP.0022798.01084860.210.834GGDP-.0406411.0087125-4.670.000_cons5.326864.37360814.260.000Sigma_uSigma_erho.12628122.12375216.51011382R20.6303根據穩(wěn)健性檢測結果表面:R2為0.6303,與之前的回歸相比,擬合度有所下降,但是整的P值也小于0.05,并且DI的系數依舊為正,因此之前的回歸結果比較有效,結果符合預期,再次說明存保制度與商業(yè)銀行的風險水平成正相關。(六)結論總結在利用2010-2020的十五家銀行的相關數據,進行回歸分析后發(fā)現,存保制度的實施暫時仍然沒有起到顯著的抑制商業(yè)銀行的風險的作用,此外,越是大規(guī)模的銀行其依仗著自身的資產規(guī)模,自有資本,國家保障擁有更大的承擔風險的能力,其道德風險出現的頻率也隨之增加。六、建議根據本文的理論和實證分析可以發(fā)現,存款保險制度除了給商業(yè)銀行增加了一定的風險承擔之外,同時也為其發(fā)展提供了一定思路和借鑒意義。本文給出如下建議。(一)深化改革,增加資本充足率一般來說,增加銀行的資本充足率是提高銀行抵御外部風險的能力的一種方式。提高資本充足率的一種方式就是增加銀行的自有資本,也可以在資本市場上發(fā)行金融債券、可轉換債券、股票。另一種方式是降低風險資產,可以通過及時處理不良資產,對于還款困難的債務人可以進行債務重組,債務轉讓等措施,還可以對信譽良好的債務人適當延長還款日期,減輕貸款人壓力。最后對于不同規(guī)模的銀行,可以指定不同的新的且具有針對性的資本充足率標準,提升監(jiān)管有效性。(二)基于風險的存款保險制度設計存款保險制度是一種事后的保險制度,所以在完善存款保險制度時需要清楚了解風險的來源、影響因素以及傳導機制,同時加強對銀行承擔風險能力的評估與監(jiān)管。第一可以設置浮動的存保制度配額上限,并且通過計算使得投保機構與儲戶共同承擔意外風險,但是是由投保機構承擔絕大部分責任,因為這樣可以使得儲戶在日常生活中更加謹慎,會增加對銀行的相關業(yè)務的關注度。第二穩(wěn)健推進存款保險制度,防范道德風險的發(fā)生,尋找平衡存款保險制度與道德風險關鍵點。(三)加強銀行內部控制體系銀行業(yè)的快速發(fā)展,對商業(yè)銀行的內部組織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第一優(yōu)化組織架構,強化內部監(jiān)管,提升風險控制水平,堅持賞罰分明。第二,及時披露內部控制信息,提升信息交流效率,避免信息不對稱造成不必要的損失。第三,在入職員工培訓期間,加強風險防控教育,培養(yǎng)合規(guī)意識,提升專業(yè)素養(yǎng),高質量遵守銀行內部的管控條例。(四)加大顯性存款保險制度的宣傳力度從我國國內的金融業(yè)現狀來看,我國的金融風險防控水平有限,防范手段相對單一,在實際生活中,大部分儲戶思想開放程度有限,風險意識欠缺,因此他們更青睞于選擇有政府出面擔保的隱形存款保險制度,對現如今實行的顯性存款保險制度了解程度有限,甚至不了解?,F代金融市場中信用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想要使得金融市場、銀行體系、資金流動的安全性、穩(wěn)定性上升,就必須建立相應的宣傳平臺,抖音,微博,微信公眾號等自媒體平臺都是當下吸引群眾眼球、流量的常用手段,對于來銀行辦理業(yè)務的群眾發(fā)放相應的介紹卡片,定期對網點周邊中老年人進行走訪、金融基礎知識教育,有助于提高銀行的公信力與正面形象。提升儲戶對銀行信任程度的同時也減少了儲戶層面的道德風險,避免擠兌現象發(fā)生的可能性。

參考文獻[1]丁石汀.基于存款保險制度的實施對我國商業(yè)銀行經營的影響研究[J].商訊,2019(23):25-27.[2]段軍山,楊帆,高洪民.存款保險、制度環(huán)境與商業(yè)銀行風險承擔——基于全球樣本的經驗證據[J].南開經濟研究,2018(03):136-156.[3]郜棟璽.市場約束、顯性存款保險制度與銀行風險承擔——基于回歸控制法的研究[J].金融監(jiān)管研究,2020(02):35-50.[4]郭曄,趙靜.存款保險制度、銀行異質性與銀行個體風險[J].經濟研究,2017,52(12):134-148.[5]胡援成,王星宇,楊詩雨.銀行特質類別、存款保險制度與風險承擔效應——來自中國商業(yè)銀行的經驗證據[J].金融與經濟,2020(11):53-62.[6]紀洋,邊文龍,黃益平.隱性存保、顯性存保與金融危機:國際經驗與中國實踐[J].經濟研究,2018,53(08):20-35.[7]李谷.我國存款保險制度對銀行系統(tǒng)穩(wěn)定性的影響[D].華東師范大學,2018:1-59.[8]劉士余,李培育.關于建立中國存款保險制度若干問題的研究[J].金融研究,1999(11):61-65.[9]錢小安.存款保險的道德風險、約束條件與制度設計[J].金融研究,2004(08):21-27.[10]田國強,趙禹樸,宮汝凱.利率市場化、存款保險制度與銀行擠兌[J].經濟研究,2016,51(03):96-109.[11]王道平,楊駿.利率市場化、存款保險制度與銀行風險[J].南開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4(06):117-128.[12]肖崎,楊巧玲.存款保險制度與銀行風險承擔的關系[J].金融發(fā)展評論,2019(06):129-138.[13]謝太峰,韓月彤,李雪瑜.存款保險制度能否抑制銀行個體風險承擔?[J].征信,2021,39(01):82-88.[14]行穎.存款保險制度對銀行機構的影響——基于市場約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