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文獻信息老化規(guī)律_第1頁
3文獻信息老化規(guī)律_第2頁
3文獻信息老化規(guī)律_第3頁
3文獻信息老化規(guī)律_第4頁
3文獻信息老化規(guī)律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0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三章文獻信息老化規(guī)律濟寧醫(yī)學院信息工程學院第三章文獻信息老化規(guī)律信息計量學第一節(jié)文獻信息老化的概念和量度指標第二節(jié)文獻信息老化的研究方法第三節(jié)文獻信息老化的數學模型及老化指標第四節(jié)文獻信息老化機理的研究與分析第五節(jié)文獻信息老化規(guī)律的應用

信息計量學第一節(jié)文獻信息老化的概念和度量指標一、文獻老化現象(一)關于文獻老化的基本認識過程觀狀態(tài)觀過程狀態(tài)辨證觀科技文獻的老化(obsolescence,aging)是指科技文獻隨著其"年齡"的增長,其內容日益變得陳舊過時,失去了作為科學情報源的價值,以及因此越來越少被科學工作者和專家們利用的過程。科學文獻老化既是一種客觀的社會現象,又是一個復雜的動態(tài)過程。(三)文獻老化的表現文獻中的知識被后來證明是錯誤的(內容錯誤)。文獻中的知識雖然正確,但已經被載有新的、更全面的文獻所取代,使原文獻的知識內容進入一個更為廣泛的交流領域(以新代舊)。文獻中的知識雖然正確,但研究人員對其研究的興趣已經發(fā)生了轉移(研究熱點變化)。文獻中的知識雖然正確,但已經被人們普遍接受,成為“常識”性的知識(廣為人知)。第一節(jié)文獻信息老化的概念和度量指標一、文獻老化現象文獻中的知識被后來證明是錯誤的(內容錯誤)第一節(jié)文獻信息老化的概念和度量指標亞里士多德“地心說”哥白尼“日心說”文獻中的知識雖然正確,但已經被載有新的、更全面的文獻所取代,使原文獻的知識內容進入一個更為廣泛的交流領域(以新代舊)1951-19531962年獲諾貝爾生理學獎19281933年獲諾貝爾生理醫(yī)學獎果蠅實驗“染色體是遺傳基因的載體”T.M.MorganZ.D.Watson沃森F.Creck克里克在分子水平上發(fā)現了DNA雙螺旋結構文獻中的知識雖然正確,但研究人員對其研究的興趣已經發(fā)生了轉移(研究熱點變化)科赫1887年發(fā)現結核桿菌結核病抗結核藥物肺癌文獻中的知識雖然正確,但已經被人們普遍接受,成為“常識”性的知識(廣為人知)(二)文獻老化的本質科技文獻的老化不單指科學知識的老化,而是包含這些知識的文獻的老化??萍嘉墨I的老化是一個動態(tài)的過程。文獻的老化(obsolescence)≠文獻的廢棄(obsoleteness)科技文獻的老化受多因素的影響??萍嘉墨I的老化是文獻利用過程中的一個特定的階段??萍嘉墨I的老化是針對某一“文獻群體”而言的。第一節(jié)文獻信息老化的概念和度量指標一、文獻老化現象信息計量學第一節(jié)文獻老化的概念及其測度指標文獻老化:科技文獻隨著其“年齡”(出版距今的時間)的增長,逐漸失去了作為科學情報源的價值,越來越少地被用戶所利用的過程。科技文獻老化不是科學知識本身,而是包含這些知識的文獻。情報老化:情報的有效價值隨時間流逝而衰減的現象。文獻的老化是相對于情報用戶而言的情報的老化是相對于情報本身而言的文獻老化了,情報不一定老化。(四)文獻老化與情報老化一、文獻老化現象信息計量學第一節(jié)文獻老化的概念及其測度指標二、文獻老化的量度指標①術語“半衰期”的由來

1958年,美國學者貝爾納(D.J.Bernal)發(fā)表了一篇題為《科技情報的傳遞:用戶分析》的論文,他在描述科技文獻使用情況時,提出了用“半衰期”來描述文獻的老化速度。1.半衰期(Half-Life)②文獻“半衰期”的定義某學科現在尚在使用的全部文獻中較新的一半是在多長一段時間內發(fā)表的。例如,若計算出某學科文獻的“半衰期”是10年,那就意味著現有正在被使用的該學科文獻中有50%是在最近10年內發(fā)表的。

不是針對個別文獻或某一組文獻的,而是指某一學科或專業(yè)領域的文獻總和而言的。第一節(jié)文獻老化的概念及其測度指標二、文獻老化的量度指標1.半衰期(Half-Life)信息計量學第一節(jié)文獻老化的概念及其測度指標二、文獻老化的量度指標③《一些科技文獻的“半衰期”》1960年,美國人巴爾頓(R.E.Burton)和凱普勒(R.Kebler)合作,對科技文獻的半衰期進行了研究,并發(fā)表了論文《一些科技文獻的“半衰期”》。他們認為,文獻如何老化,雖然看不見,摸不著,但現有文獻被使用的情況是可以描繪的,利用被引證數據可以和容易做到這一點。1.半衰期(Half-Life)學科名稱半衰期(年)學科名稱半衰期(年)生物醫(yī)學3.0生理學7.2冶金工程3.9化學8.1物理學4.6植物學10.0化學工程4.8數學10.5社會學5.0地質學11.8機械工程5.2地理學16.0表1.Burton對不同學科文獻半衰期的比較第一節(jié)文獻老化的概念及其測度指標二、文獻老化的量度指標信息計量學第一節(jié)文獻老化的概念及其測度指標二、文獻老化的量度指標1.半衰期(Half-Life)④論文的半衰期

1963年,普賴斯拓展了文獻“半衰期”的適用范圍。他指出,一篇論文的“半衰期”大約是15年,也就是說,引用該篇論文的全部其它論文的1/2是在這篇論文發(fā)表后的15年內發(fā)表的。可見,某一學科文獻的“半衰期”與某一篇論文的“半衰期”的含義是不同的。信息計量學第一節(jié)文獻老化的概念及其測度指標二、文獻老化的量度指標2.普賴斯指數

1971,普賴斯對SCI引用數據進行統(tǒng)計分析發(fā)現,在被調查的一年內發(fā)表的文獻所引用的文獻中,有1/2的文獻出版時間不超過5年。將出版年齡≤5年的被引用的文獻稱為“現實有用的文獻”,而將出版年齡>5年的被引用的文獻稱之為“檔案性文獻”。普賴斯指數(P)的表示在某一知識領域內,把對年限不超過五年的文獻的引文數量與引文總量之比當作指數,用以量度文獻的老化速度和程度。其計算公式如下:

P=被引文獻數量(小于或等于5年)×100%/被引文獻總量

很顯然,

P↑?信息吸收速度↑?學科發(fā)展速度↑?文獻的老化↑?文獻半衰期↓。普賴斯指數與文獻半衰期(中值引文年齡)成反比第一節(jié)文獻老化的概念及其測度指標二、文獻老化的量度指標2.普賴斯指數信息計量學第一節(jié)文獻老化的概念及其測度指標二、文獻老化的量度指標3.半衰期與普賴斯指數

兩個指標都是從文獻被引用的角度出發(fā),來衡量科學文獻老化。一般來說,普賴斯指數越大,半衰期越短,說明其文獻的老化速度就越快。但是“半衰期”只能籠統(tǒng)得地衡量某一學科領域全部文獻的老化情況,而“普賴斯指數”既可用于某一領域的全部文獻,也可用于評價某種期刊、某一機構、甚至某一作者和某篇文章的老化特點。信息計量學第二節(jié)文獻信息老化的研究方法用什么標準來衡量文獻是否被使用?引文分析法文獻統(tǒng)計分析法數學方法綜合分析方法信息計量學第二節(jié)文獻信息老化的研究方法引文分析法:文獻被引用是文獻被利用的重要標志。通過被引文獻的數量、年代分布來研究文獻的利用情況,從而揭示文獻老化的規(guī)律。是應用最廣泛的一種比較可靠的重要方法。歷時法:對某一確定的文獻(集)產生后,其在以后各年被引用數據的統(tǒng)計分析方法。共時法:在某一確定的時間,對過去歷年發(fā)表的文獻被該確定時間發(fā)表的文獻引用的數據進行統(tǒng)計分析的方法。

“共時法”(SynchronousMethod)從被引用入手,在某一確定的時間,對過去歷年發(fā)表的文獻被該確定時間發(fā)表的文獻引用的數據進行統(tǒng)計分析的方法。參考文獻[1]邱均平.漢語自動分詞與內容分析法研究[J].情報學報,2005,24(3):309-317.[2]KamoieB.TheNationalResponsePlanandlegalissuesinpublichealthemergencypreparedness[J].PublicHealthRep.2005,120(5):571-3.

[3]龐景安.科學計量研究方法論[M].北京: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1999:34-36.

第二節(jié)文獻信息老化的研究方法引文分析方法

“歷時法”(DiachronousMethod)

從引用入手,對某一確定的文獻(集)產生后,其在以后各年被引用數據的統(tǒng)計分析方法。

BjAitimeBjBjBjBjt0t1t2t3ti……第二節(jié)文獻信息老化的研究方法引文分析方法信息計量學第二節(jié)文獻信息老化的研究方法文獻管理統(tǒng)計數據分析方法:對文獻管理部門的文獻對外流通和館內利用情況進行統(tǒng)計,并對所獲得的數據資料進行分析,從而揭示其文獻的老化規(guī)律。適宜于給定圖書情報單位館藏文獻的老化情況研究,不適于特定學科全部文獻的老化規(guī)律研究。信息計量學第二節(jié)文獻信息老化的研究方法數學方法:主要利用數理統(tǒng)計和數學模型方法,考慮了文獻的增長,更準確科學。信息計量學第二節(jié)文獻信息老化的研究方法綜合分析方法:以引文數據、流通數據、館內使用數據、文獻歸架數據、復印件數據以及文獻利用的總數據為基礎,綜合分析文獻的利用和老化情況。這種方法客觀、全面,但要求進行大規(guī)模的調查統(tǒng)計,實際上多用于專業(yè)領域比較狹窄的文獻老化研究。信息計量學第三節(jié)文獻信息老化的數學模型及老化指標一、負指數模型t---文獻的出版年齡(10年為單位);C(t)---表示t年所發(fā)表的文獻的引用頻率;k---常數,隨不同學科而異;a---文獻的老化率,a<1信息計量學二、巴爾頓-凱普勒老化方程a+b=1;y---經過一定時間該學科領域尚在利用的文獻的相對數量;x---時間,以10年為單位式中:令y=1/2,這時x即為半衰期第三節(jié)文獻信息老化的數學模型及老化指標信息計量學三、莫蒂列夫修正公式a+b=1;a=3.4596-4.1447y(x);y---經過一定時間該學科領域尚在利用的文獻的相對數量;x---時間,以10年為單位;y(x)---實測10年累積引文相對比率。式中:令y=1/2,這時x即為半衰期第三節(jié)文獻信息老化的數學模型及老化指標影響文獻老化的因素

一、文獻的增長對老化的影響對“共時”老化過程的影響共時法(利用參考文獻)的突出特點是引用者(來源文獻或其作者)對被引用者(被引用文獻或其作者)的引用時間是固定不變的。即站在歷史的某一時刻去觀察從過去到現在的不同時期出版的文獻被當前文獻使用(引用)的情況。在這一觀察中,文獻量在不斷地增加,因此,可能被引用的文獻(citeableliterature)的數量也在隨之增加,于是,人們在時間序列上對文獻的選擇將不僅僅取決于學科內容的新陳代謝,還必將受到日益增長的文獻量的影響。第四節(jié)文獻信息老化機理的研究與分析對“歷時”老化過程的影響

與共時法相反,歷時法(Diachronousmethod)的突出特點是被引用文獻是給定不變的,而引用者的數量隨時間的推移在不斷增加。由歷時法獲得的結果實質上是反應了不同時期的用戶對過去某一時間出版的文獻的使用(引用)數量的變化情況。因此,決定歷時老化過程的主要因素有兩點:(1)文獻隨時間的流逝其使用價值逐漸喪失;(2)引用者數量隨時間的增加??梢韵胂?,隨著引用者數量的不斷增加,必然導致被引用的文獻的數量的相對增加,從而將延緩文獻老化的過程,文獻的半衰期也必然隨之增加。第四節(jié)文獻信息老化機理的研究與分析二、學科性質的差異對文獻老化的影響

一般來講,存在以下兩點共同特征:對于基礎類學科的文獻,其含有大量的理論、實驗方法、豐富的數據資料等。這類學科文獻的老化速度與相應的應用類學科的文獻老化速度要慢。如:化學學科的“半衰期”為8.1年,而相應的化工領域的文獻“半衰期”則僅為4.8年,差別明顯。對于以事實積累為主的學科,其“半衰期一般較長。如:地質學為11.8年,植物學為10年等。其原因在于這類學科在內容上具有較長時間的相對穩(wěn)定性。第四節(jié)文獻信息老化機理的研究與分析影響文獻老化的因素

三、學科發(fā)展的不同階段對老化的影響學科的發(fā)展由學科的誕生——快速成長——穩(wěn)定成熟等階段。不同階段文獻的輸出數量也不一樣(由前述文獻增長的邏輯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