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類 APP 界面設計規(guī)范_第1頁
教育類 APP 界面設計規(guī)范_第2頁
教育類 APP 界面設計規(guī)范_第3頁
教育類 APP 界面設計規(guī)范_第4頁
教育類 APP 界面設計規(guī)范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2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教育類APP界面設計規(guī)范TOC\o"1-2"\h\u18594第1章引言 3259341.1教育類APP界面設計概述 356621.2設計目標與原則 3181511.3用戶研究 49167第2章基本界面布局 4216272.1布局結構 4278322.2導航模式 5255872.3柵格系統(tǒng)與間距規(guī)范 516993第3章色彩與字體 538163.1色彩搭配原則 554523.1.1合理運用色彩心理學 550933.1.2遵循色彩對比原則 686403.1.3保持色彩統(tǒng)一性 6241693.1.4考慮用戶群體特點 6113093.2字體選擇與使用規(guī)范 6215873.2.1字體選擇原則 644763.2.2字體大小規(guī)范 6152033.2.3字重與行間距 6212473.2.4字體顏色與背景色 6245503.3主題色與輔助色 6171313.3.1主題色 6117413.3.2輔助色 7239273.3.3色彩運用示例 714348第4章圖標與按鈕 7317644.1圖標設計風格 7176254.1.1形狀與線條 7152024.1.2顏色與填充 7304444.1.3文字與符號 7291314.2按鈕樣式與交互反饋 761164.2.1按鈕樣式 7173854.2.2交互反饋 8321594.3圖標與按鈕的布局原則 833584.3.1順序與分類 817724.3.2間距與對齊 8179394.3.3層級與重要性 8211494.3.4靈活性與擴展性 88176第5章信息架構與內容呈現(xiàn) 8113465.1信息分類與組織 86515.1.1功能模塊劃分 9175255.1.2知識點層級結構 9196845.1.3信息分類方法 9136325.2內容布局與排版 9293485.2.1界面布局原則 994105.2.2內容排版建議 998535.3列表與卡片設計 951815.3.1列表設計原則 91545.3.2卡片設計技巧 1012122第6章交互設計 10188196.1交互原則與模式 10168946.1.1一致性與標準化 1054036.1.2簡潔性與直觀性 10291286.1.3反饋及時與明確 10303766.1.4容錯性 101276.2動畫與過渡效果 1076856.2.1適度使用動畫 10181736.2.2自然流暢的過渡效果 10285236.2.3動效與功能平衡 11292986.3用戶反饋與提示 11151706.3.1文字提示 1167176.3.2圖標提示 11102976.3.3語音提示 11143226.3.4反饋機制 1127761第7章表單與輸入 11127707.1表單設計原則 11202077.2輸入框與下拉菜單 12115437.3搜索框與篩選器 1214949第8章用戶引導與幫助 1210518.1新手引導與教育 12223478.1.1設計原則 12320558.1.2新手引導方式 12234718.1.3教育內容設計 138988.2提示信息與幫助文檔 13262478.2.1提示信息設計 133658.2.2幫助文檔設計 13108908.3錯誤處理與異常提示 13124698.3.1錯誤處理原則 1332938.3.2異常提示設計 134833第9章適配與兼容性 13158909.1設備與屏幕尺寸適配 1378629.1.1設備類型適配 13185159.1.2屏幕尺寸適配 14210659.1.3適配策略 1491369.2操作系統(tǒng)與版本兼容性 1457789.2.1操作系統(tǒng)兼容性 14107139.2.2版本兼容性 1422249.3響應式設計與可訪問性 14196739.3.1響應式設計 1477459.3.2可訪問性 1520625第10章測試與優(yōu)化 15139810.1用戶體驗測試 15127210.1.1定義測試目標和指標 152631810.1.2制定測試計劃 151214210.1.3用戶招募與篩選 15757710.1.4實施測試與數(shù)據(jù)收集 1593610.1.5數(shù)據(jù)分析與優(yōu)化建議 152604010.2功能優(yōu)化與資源管理 152073610.2.1優(yōu)化加載速度 161233810.2.2界面布局與渲染優(yōu)化 162845510.2.3資源管理與內存優(yōu)化 16757510.2.4電池消耗優(yōu)化 16347010.3持續(xù)迭代與改進策略 162157110.3.1用戶反饋收集與分析 162535110.3.2數(shù)據(jù)監(jiān)測與挖掘 162304210.3.3定期更新與迭代 162647010.3.4優(yōu)化效果評估與調整 16第1章引言1.1教育類APP界面設計概述移動互聯(lián)網(wǎng)的迅猛發(fā)展,教育類APP作為新型的教育輔助工具,正日益受到廣大教師和學生的青睞。一個優(yōu)秀的教育類APP界面設計不僅能夠提高用戶的學習興趣,還能優(yōu)化學習體驗,提升學習效果。本章將從教育類APP界面設計的基本概念、設計要素和設計流程等方面進行概述,為后續(xù)章節(jié)的具體設計規(guī)范提供理論基礎。1.2設計目標與原則教育類APP界面設計的目標是打造一款符合用戶需求、易于操作、美觀實用的產(chǎn)品。為實現(xiàn)這一目標,設計師需遵循以下原則:(1)以用戶為中心:關注用戶需求,充分考慮用戶的學習習慣和操作習慣,提高用戶的學習效率。(2)簡潔明了:界面設計要簡潔大方,降低用戶的認知負擔,使信息呈現(xiàn)更加清晰。(3)視覺美觀:注重界面色彩、布局、圖標等視覺元素的設計,提升用戶的使用體驗。(4)易用性:界面操作簡便,降低用戶的學習成本,提高用戶的使用滿意度。(5)創(chuàng)新性:結合教育行業(yè)特點,嘗試創(chuàng)新設計,為用戶提供獨特的使用體驗。1.3用戶研究用戶研究是教育類APP界面設計的重要環(huán)節(jié),主要包括以下內容:(1)用戶畫像:了解目標用戶的基本信息,包括年齡、性別、教育背景等,以便更好地滿足用戶需求。(2)用戶需求:通過問卷調查、訪談等方法,收集用戶在使用教育類APP過程中的需求和痛點,為設計提供依據(jù)。(3)競品分析:分析同類競品的產(chǎn)品特點、優(yōu)缺點,為自身產(chǎn)品設計提供參考。(4)用戶行為觀察:觀察用戶在使用教育類APP時的操作習慣、學習方式等,以便優(yōu)化界面設計。(5)用戶體驗評估:通過可用性測試、滿意度調查等方法,評估界面設計的合理性,為后續(xù)優(yōu)化提供方向。第2章基本界面布局2.1布局結構在教育類APP界面設計中,合理的布局結構對于提高用戶體驗具有重要意義。基本布局結構應遵循以下原則:(1)清晰的信息架構:保證用戶在使用過程中能夠快速理解APP的功能模塊及內容組織。(2)一致性:保持界面元素和布局風格的一致性,降低用戶的學習成本。(3)簡潔性:簡化界面布局,去除冗余元素,突出核心功能。具體布局結構如下:(1)頭部:放置APP名稱、Logo、搜索框等全局性功能元素。(2)導航欄:展示主要功能模塊,方便用戶在不同頁面間切換。(3)內容區(qū)域:根據(jù)教育類APP的特點,合理布局課程、資訊、互動等模塊。(4)底部欄:放置返回、首頁、個人中心等常用功能按鈕。(5)彈窗及浮層:用于提示重要信息或引導用戶操作,應盡量減少干擾。2.2導航模式教育類APP的導航模式直接影響用戶的使用體驗。以下幾種導航模式可供選擇:(1)底部導航:適用于模塊較少的APP,便于用戶快速切換功能模塊。(2)頂部導航:適用于模塊較多或內容層次較深的APP,有利于展示更多功能。(3)側邊導航:適用于內容豐富、需要分類展示的APP,便于用戶快速定位。(4)標簽頁導航:適用于需要同時展示多個相關內容的場景,如課程列表、資訊分類等。(5)宮格導航:適用于展示同類功能或模塊,如學習工具、課程推薦等。2.3柵格系統(tǒng)與間距規(guī)范為提高教育類APP的界面美觀性和易用性,建議采用以下柵格系統(tǒng)和間距規(guī)范:(1)柵格系統(tǒng):基于12柵格系統(tǒng)進行布局,以適應不同屏幕尺寸的設備。(2)間距規(guī)范:垂直間距8px、12px、16px、24px;水平間距4px、8px、12px、16px。間距大小應根據(jù)界面元素的大小和重要性進行調整。(3)邊距規(guī)范:頁面邊距設置應遵循設備系統(tǒng)規(guī)范,一般為8px、16px。(4)卡片間距:卡片元素之間的間距應保持一致,建議為8px或12px。(5)列表間距:列表元素之間的間距建議為8px或12px,以提高閱讀性。遵循以上基本界面布局規(guī)范,有助于打造出既美觀又易用的教育類APP界面。第3章色彩與字體3.1色彩搭配原則3.1.1合理運用色彩心理學教育類APP界面設計應充分考慮色彩心理學原理,選擇能夠激發(fā)用戶學習興趣、降低視覺疲勞、提升用戶體驗的色彩搭配。避免使用過于刺眼或過于暗淡的顏色,以營造舒適、和諧的學習氛圍。3.1.2遵循色彩對比原則界面設計中,文字、圖標等元素應具有良好的色彩對比度,以保證用戶在閱讀、操作過程中能夠清晰識別。同時合理運用明度、飽和度對比,突出重點內容,提升視覺效果。3.1.3保持色彩統(tǒng)一性教育類APP界面設計應保持色彩統(tǒng)一性,避免出現(xiàn)過多雜亂的色彩。在界面設計中,同一功能模塊、同一類別的元素應使用統(tǒng)一的色彩體系,增強用戶對APP的整體認知。3.1.4考慮用戶群體特點針對不同年齡段、性別的用戶群體,選擇合適的色彩搭配。例如,針對兒童用戶,可以采用鮮艷、活潑的色彩;針對成人用戶,可以采用穩(wěn)重、簡潔的色彩。3.2字體選擇與使用規(guī)范3.2.1字體選擇原則教育類APP界面設計應選擇易讀、美觀的字體。中文推薦使用宋體、微軟雅黑、思源黑體等;英文推薦使用Arial、Helvetica、Roboto等。避免使用過于復雜的藝術字體,以免影響閱讀。3.2.2字體大小規(guī)范根據(jù)用戶群體的年齡、視力特點,設置合適的字體大小。同時保證在不同設備、分辨率下,字體大小能夠保持良好的顯示效果。3.2.3字重與行間距合理運用字重、行間距,提升文本的可讀性。重要信息、標題可以使用較粗的字重,普通文本可以使用較細的字重。行間距應保持適當,避免過密或過疏。3.2.4字體顏色與背景色字體顏色與背景色的搭配應遵循色彩對比原則,保證文本內容易于識別。避免使用過于刺眼的顏色,以免影響用戶閱讀。3.3主題色與輔助色3.3.1主題色教育類APP應選擇具有代表性的主題色,體現(xiàn)品牌特色,同時符合用戶群體的審美需求。主題色應貫穿整個APP界面設計,形成統(tǒng)一的視覺效果。3.3.2輔助色輔助色用于豐富界面色彩,區(qū)分不同功能模塊、重要程度等內容。輔助色應與主題色相互協(xié)調,遵循色彩搭配原則。同時避免使用過多的輔助色,以免造成視覺疲勞。3.3.3色彩運用示例在實際設計過程中,可以結合具體場景,運用主題色和輔助色進行創(chuàng)意設計。例如,通過色彩的變化,表示學習進度、成績等級等。但需注意,色彩運用應保持統(tǒng)一性和規(guī)范性。第4章圖標與按鈕4.1圖標設計風格教育類APP的圖標設計應遵循簡潔、直觀、易于識別的原則。以下是具體的設計風格要求:4.1.1形狀與線條(1)圖標形狀以簡潔的幾何圖形為主,避免復雜、繁瑣的設計;(2)線條流暢,拐角處圓潤,體現(xiàn)親和力;(3)圖標邊緣清晰,避免模糊不清。4.1.2顏色與填充(1)顏色選擇應遵循品牌色系,保持視覺統(tǒng)一性;(2)圖標顏色不宜過多,一般不超過3種;(3)填充均勻,避免顏色深淺不一。4.1.3文字與符號(1)文字圖標應使用簡體中文字體,字體清晰、簡潔;(2)符號圖標避免使用復雜的符號,以常用符號為主;(3)文字與符號的大小、粗細應與圖標整體比例協(xié)調。4.2按鈕樣式與交互反饋按鈕是教育類APP中重要的交互元素,其樣式和交互反饋應滿足以下要求:4.2.1按鈕樣式(1)按鈕形狀以矩形、圓形、橢圓形等簡潔形狀為主;(2)按鈕顏色應與圖標設計風格保持一致,突出主次關系;(3)按鈕大小適中,便于。4.2.2交互反饋(1)按鈕時,按鈕應有明顯的視覺反饋,如顏色變化、邊框加粗等;(2)按鈕按下時,可適當增加動畫效果,如彈性、水波紋等,提升用戶體驗;(3)按鈕的交互反饋應符合用戶心理預期,避免突兀感。4.3圖標與按鈕的布局原則圖標與按鈕的布局應遵循以下原則:4.3.1順序與分類(1)圖標和按鈕的布局應遵循從左到右、從上到下的順序;(2)相同功能或類別的圖標和按鈕應放置在一起,便于用戶查找和使用。4.3.2間距與對齊(1)圖標和按鈕之間應保持一定的間距,避免過于緊密或稀疏;(2)圖標和按鈕的對齊方式應保持一致,使界面更加整潔。4.3.3層級與重要性(1)根據(jù)圖標和按鈕的重要性,可以調整大小、顏色、位置等,以區(qū)分主次關系;(2)重要圖標和按鈕可適當增加動畫效果,提升用戶關注度。4.3.4靈活性與擴展性(1)圖標和按鈕的布局應具有一定的靈活性,以適應不同屏幕尺寸和分辨率;(2)設計時考慮未來功能擴展,預留空間,避免后期修改導致界面雜亂無章。第5章信息架構與內容呈現(xiàn)5.1信息分類與組織在教育類APP中,合理的信息分類與組織對于提高用戶體驗和教學效果。本節(jié)將從以下幾個方面闡述信息分類與組織的方法和原則。5.1.1功能模塊劃分根據(jù)教育APP的核心功能,將其劃分為課程學習、互動交流、個人中心等模塊。每個模塊下的子功能應保持相互獨立且關聯(lián)性強,便于用戶快速理解和操作。5.1.2知識點層級結構對知識點進行層級劃分,形成清晰的樹狀結構。從高到低依次為學科、教材版本、單元、課時等。用戶可以根據(jù)自己的學習需求,選擇相應層級進行學習。5.1.3信息分類方法采用邏輯分類和形式分類相結合的方法。邏輯分類包括學科、年齡段、學習階段等;形式分類包括視頻、音頻、圖文等。通過多種分類方法,滿足不同用戶的需求。5.2內容布局與排版內容布局與排版是影響用戶閱讀體驗的關鍵因素。以下原則和建議。5.2.1界面布局原則(1)保持界面簡潔,突出核心功能;(2)符合用戶閱讀習慣,從左至右、從上至下布局;(3)適當留白,避免界面過于擁擠;(4)重要元素突出顯示,如標題、按鈕等。5.2.2內容排版建議(1)文字排版:字體、字號、顏色要保持統(tǒng)一,行間距、段落間距適中;(2)圖片排版:圖片清晰,與文字內容相關性強,適當使用縮放、旋轉等效果;(3)視頻排版:視頻封面簡潔明了,時長控制在合理范圍內,支持全屏播放;(4)交互元素排版:按鈕、選項等交互元素大小適中,顏色醒目,易于。5.3列表與卡片設計列表與卡片是教育類APP中常見的信息展示方式,以下設計原則和技巧。5.3.1列表設計原則(1)列表項清晰明了,避免過于復雜;(2)列表項數(shù)量適中,過多會導致用戶閱讀疲勞;(3)列表項排序合理,重要信息優(yōu)先展示;(4)支持列表排序、篩選功能,便于用戶查找信息。5.3.2卡片設計技巧(1)卡片大小適中,易于滑動瀏覽;(2)卡片內容簡潔,突出關鍵信息;(3)卡片樣式統(tǒng)一,適當使用顏色、圖標等視覺元素;(4)支持卡片展開、折疊功能,提高信息展示效率。遵循以上原則和技巧,有助于提高教育類APP的信息架構與內容呈現(xiàn)效果,從而提升用戶體驗。第6章交互設計6.1交互原則與模式6.1.1一致性與標準化在教育類APP的交互設計中,一致性是關鍵。所有界面元素和操作模式應遵循統(tǒng)一的規(guī)范,以保證用戶在使用過程中的平滑體驗。同時交互模式應參照業(yè)界標準,降低用戶的學習成本。6.1.2簡潔性與直觀性教育類APP的交互設計應追求簡潔明了,避免冗余操作。界面布局和操作流程應盡可能直觀,讓用戶能夠快速理解并完成任務。6.1.3反饋及時與明確交互過程中,用戶操作應獲得及時且明確的反饋。這有助于用戶了解當前狀態(tài),避免迷茫和焦慮。6.1.4容錯性交互設計應充分考慮用戶的誤操作,提供撤銷、重做等功能,降低用戶犯錯后的焦慮感。6.2動畫與過渡效果6.2.1適度使用動畫動畫效果可以提升用戶體驗,但過度使用會分散用戶注意力。在教育類APP中,應適度使用動畫,突出重點,提高學習效果。6.2.2自然流暢的過渡效果界面切換和元素狀態(tài)變化的過渡效果應自然流暢,避免生硬跳躍,給用戶帶來不適。6.2.3動效與功能平衡在保證動畫效果美觀的同時應注意優(yōu)化功能,避免過度消耗系統(tǒng)資源,影響用戶體驗。6.3用戶反饋與提示6.3.1文字提示文字提示應簡潔明了,使用易于理解的詞匯。避免使用專業(yè)術語,以免用戶產(chǎn)生困惑。6.3.2圖標提示使用圖標提示時,應保證圖標含義清晰,易于識別。同時圖標風格應與整體界面風格保持一致。6.3.3語音提示適當使用語音提示,如閱讀、聽力學習等場景。語音應清晰,音量適中,避免干擾用戶正常學習。6.3.4反饋機制建立有效的用戶反饋機制,收集用戶在使用過程中的意見和建議,持續(xù)優(yōu)化產(chǎn)品交互體驗。反饋渠道應簡便易用,讓用戶能夠輕松提出問題。第7章表單與輸入7.1表單設計原則清晰性:表單設計應保證用戶一目了然,明確所需填寫的信息。避免使用專業(yè)術語或模糊不清的描述,以免造成用戶困惑。簡潔性:盡量減少表單中的字段數(shù)量,只收集必要的信息。過長的表單會讓用戶產(chǎn)生填寫負擔,降低完成率。邏輯性:表單中的問題應遵循邏輯順序,從一般到具體,讓用戶在填寫過程中感到順暢。可用性:保證表單在各種設備上均具備良好的可用性,包括適配手機、平板和PC等不同屏幕尺寸。輔助性:在表單中提供適當?shù)奶崾拘畔ⅲ瑤椭脩粽_填寫。例如,在必填項旁邊標注星號(),或提供實時驗證提示。7.2輸入框與下拉菜單輸入框:輸入框應足夠大,以容納用戶輸入的文本內容。同時輸入框的邊框、填充色和陰影等視覺效果應與整體界面風格保持一致。下拉菜單:下拉菜單應提供清晰的選項,選項內容應簡潔明了。同時下拉菜單的彈出效果和交互方式應符合用戶習慣,如展開、鼠標懸停等。交互性:在用戶選擇下拉菜單選項時,提供實時反饋,如高亮選中項、關閉下拉菜單等。適應性:下拉菜單的寬度應根據(jù)選項內容自適應調整,避免顯示截斷或超出屏幕范圍。7.3搜索框與篩選器搜索框:搜索框應位于界面顯眼位置,便于用戶快速找到。同時提供明確的搜索按鈕或圖標,如放大鏡、搜索圖標等。篩選器:篩選器用于幫助用戶在大量數(shù)據(jù)中快速找到所需內容。篩選器應提供多維度篩選條件,如分類、時間、排序等。自動補全:在用戶輸入搜索關鍵詞時,提供智能提示和自動補全功能,以提高搜索效率。結果反饋:在用戶進行搜索或篩選操作后,及時展示搜索結果和篩選條件,方便用戶查看和調整。注意:本章節(jié)內容僅涉及表單與輸入的設計規(guī)范,實際應用時還需結合產(chǎn)品特點、用戶需求和場景進行優(yōu)化調整。第8章用戶引導與幫助8.1新手引導與教育8.1.1設計原則簡潔明了:新手引導應突出核心功能,避免用戶產(chǎn)生困惑。逐步引導:按照用戶使用流程,逐步展示功能模塊,幫助用戶快速上手??商^性:允許用戶自主選擇是否進行新手引導,尊重用戶意愿。8.1.2新手引導方式模糊背景:將未開啟的功能區(qū)域模糊處理,突出當前引導功能?;硬僮鳎阂龑в脩暨M行實際操作,加深對功能理解。動畫演示:利用動畫效果展示操作步驟,提高學習趣味性。8.1.3教育內容設計實用性:教學內容應針對用戶痛點,提供實用技巧。結構清晰:內容應分章節(jié)組織,便于用戶查找和學習。多樣化:結合圖文、視頻等多種形式,提高學習效果。8.2提示信息與幫助文檔8.2.1提示信息設計簡潔明了:提示信息應簡短易懂,避免使用專業(yè)術語。適時出現(xiàn):在用戶可能產(chǎn)生困惑的操作節(jié)點,給予適當?shù)奶崾?。一致性:保持提示信息的風格和表達方式一致,增強用戶體驗。8.2.2幫助文檔設計分類明確:將幫助內容分為多個模塊,便于用戶快速定位問題。詳細全面:針對每個功能模塊,提供詳細的使用說明和操作步驟。更新及時:根據(jù)產(chǎn)品迭代,及時更新幫助文檔,保證內容準確性。8.3錯誤處理與異常提示8.3.1錯誤處理原則寬容性:允許用戶犯錯,提供撤銷、重做等操作。明確指引:出現(xiàn)錯誤時,給出明確的錯誤原因和解決建議。防止重復錯誤:通過優(yōu)化界面設計,降低用戶重復犯錯的可能性。8.3.2異常提示設計清晰明確:異常提示應明確指出問題所在,避免用戶產(chǎn)生恐慌。嚴重性分級:根據(jù)異常的嚴重程度,設計不同的提示樣式和交互方式??焖俜答仯涸谟脩粲龅疆惓r,及時提供反饋渠道,便于問題解決。第9章適配與兼容性9.1設備與屏幕尺寸適配9.1.1設備類型適配教育類APP需充分考慮不同設備類型,如手機、平板電腦、桌面計算機等,的屏幕尺寸和分辨率差異。設計時應采用彈性布局,保證界面元素在不同設備上呈現(xiàn)合理,用戶交互體驗一致。9.1.2屏幕尺寸適配根據(jù)我國教育類APP用戶常用的屏幕尺寸,設計時應遵循以下原則:(1)界面元素尺寸和間距應與設備屏幕尺寸成比例調整;(2)適應不同屏幕寬高比,避免界面拉伸或壓縮;(3)文字、圖標等視覺元素在不同屏幕尺寸下保持清晰可辨。9.1.3適配策略(1)使用相對單位(如dp、sp)替代絕對單位(如px),便于不同設備上的尺寸調整;(2)利用Android和iOS平臺的適配工具,如Android的LayoutXML、iOS的AutoLayout等,實現(xiàn)界面元素的自動布局;(3)針對特殊屏幕尺寸,可以采用不同的布局文件或適配方案。9.2操作系統(tǒng)與版本兼容性9.2.1操作系統(tǒng)兼容性教育類APP應支持主流操作系統(tǒng),如Android和iOS。針對不同操作系統(tǒng),遵循以下原則:(1)遵守各操作系統(tǒng)的設計規(guī)范,保證APP在各平臺上的交互體驗一致性;(2)充分利用操作系統(tǒng)提供的API,實現(xiàn)功能優(yōu)化;(3)針對特殊操作系統(tǒng)版本,進行兼容性測試和優(yōu)化。9.2.2版本兼容性針對不同版本的操作系統(tǒng),教育類APP應遵循以下原則:(1)支持至少最近兩個主要版本的操作系統(tǒng);(2)針對新舊版本操作系統(tǒng),采用不同的適配策略,保證功能正常使用;(3)在新版本操作系統(tǒng)發(fā)布后,及時更新APP,以支持新特性。9.3響應式設計與可訪問性9.3.1響應式設計響應式設計旨在使教育類APP在不同設備、屏幕尺寸和分辨率下,能夠為用戶提供一致的體驗。具體原則如下:(1)采用彈性布局,實現(xiàn)界面元素的自動排列和調整;(2)利用媒體查詢等技術,針對不同設備特性進行樣式調整;(3)優(yōu)化圖片、視頻等多媒體資源的加載和顯示,提升用戶體驗。9.3.2可訪問性教育類APP應關注以下方面的可訪問性:(1)遵循WCAG2.0等國際標準,保證APP在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