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編人教版九年級下冊語文導學案-9《魚我所欲也》學生版_第1頁
部編人教版九年級下冊語文導學案-9《魚我所欲也》學生版_第2頁
部編人教版九年級下冊語文導學案-9《魚我所欲也》學生版_第3頁
部編人教版九年級下冊語文導學案-9《魚我所欲也》學生版_第4頁
部編人教版九年級下冊語文導學案-9《魚我所欲也》學生版_第5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魚我所欲也》導學案

精彩開篇詞

人生常常面臨種種選擇,在生與死、義與利面前,是舍生取義,還是見利忘義?文天祥

的選擇是:“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笨涤袨榈倪x擇是:“我自橫刀向天笑,

去留肝膽兩昆侖?!备锩沂肯拿骱驳倪x擇是:“砍頭不要緊,只要主義真?!迸岫喾频倪x

擇是:“生命誠可貴,愛情價更高。若為自由故,二者皆可拋。”他們的選擇光照人寰;他

們的精神,燭照千古。面對當今社會越來越多的誘惑,我們是否應當靜下心來,認真思考、

正確選擇呢?

學習目標

1.了解孟子的道德主張,領會文章的思想內涵。

2.強化朗讀訓練,理解文意,理清論證思路,背誦課文.

3.學習運用具體事例、正反對比或比喻說理的方法,理解作者的觀點。

4.引導學生正確選擇,摒棄一己之私利,將正義、道義放在首位,明辨是非,永葆善良之心,

做一個大寫的人。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初讀課文理思路

一、新課導入

生活中,每一個人都喜歡選擇,同時也害怕選擇。因為所有的選擇都是你必須付出的,

你想得到東的時候可能西就隨著失去,想要“魚”和“熊掌”同時兼得,那是難以辦到的。

所以在選擇的時候,就得想好了要放棄,而放棄又是痛苦的。那么,在關鍵時候我們該如何

作出正確的選擇呢?今天就讓我們一同走近《魚我所欲也》去尋找答案吧?。ò鍟n題)

二、自學指導(一)一一預習與交流

1.朗讀課文,讀準下列字音。

⑴不為()茍得也

(2)為()宮室之美為()之

⑶使人之所晉()莫甚于死者

⑷所識窮乏者得我與()

2.理解課文重點詞語的意思。

(1)通假字

可以辟患而有不為也:

不辯禮義而受之:

所識窮乏者得我:

所識窮乏者得我與:

鄉(xiāng)為身死而不受:

(2)一詞多義

與:所識窮乏者得我與:

蹴爾而與之:

未復有能與其奇者:

而:蹴爾而與之:

鄉(xiāng)為身死而不受:

由是則生而有不用也:

舍魚而取熊掌者也:

則:則凡可以辟患者何不為也:

入則無法家拂士:

由是則生而有不用也:

萬鐘則不辯禮義而受之:

為:故不為茍得也:

為宮室之美:

鄉(xiāng)為身死而不受:

不足為外人道也:

由是:由是感激:

由是則生:

由是先主遂詣亮:

茍:茍富貴,無相忘:

故不為茍得也:

之: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

人皆有之:

宮室之美:

3.翻譯下列句子。

(1)由是則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則可以辟患而有不為也。

(2)呼爾而與之,行道之人弗受;蹴爾而與之,乞人不屑也。

(3)萬鐘則不辯禮義而受之,萬鐘于我何加焉。

(4)此之謂失其本心。

4.朗讀指導。

注意下面句子的朗讀節(jié)奏。

(1)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

(2)使/人之所惡/莫甚于死

(3)鄉(xiāng)/為身死/而不受,今/為宮室之美/為之。

(4)是/亦不可以己乎

三、自學指導(二)一一合作與探究

(一)讀通文意

1.以小組為單位進行交流,疏通文意,將交流過程中不能解決的字、詞或句記錄下來,準備

在全班交流中提出來。

2.小組交流互相指正,不能解決的向教師質疑。(教師點撥并用多媒體顯示歸類)

(二)整體感知

1.課文第一段可分為幾個層次?簡要概括大意。

2.課文第二段有什么作用?

四、拓展延伸

1.嗟來之食

語出《禮記?檀弓上》:齊大饑,黔敖為食于路,以待餓者而食之。有餓者蒙袂輯屐,

貿貿然來。黔敖左奉食,右執(zhí)飲,曰:“嗟,來食!”揚其目而視之,曰:“予唯不食嗟來

之食,以至于斯也。”從而謝焉。終不食而死。

2.美味“魚”

魚是古代的佳肴之一。古代的北方人,魚是上等佳肴,所以孟子把“魚”和“熊掌”相

提并論。北方少河流,當然魚也不多,在生產力低下的時代,食有魚是富貴人家的生活?!恶T

諼客孟嘗君》一文中,馮諼不滿意在孟嘗君門下吃粗劣的食物,就唱道:"長狹歸來兮,食

無魚!”

3.鐘

鐘,古代的容量單位。古代計容量的單位由小到大排列:最小的是“勺”,相當于今天

的一小湯匙;10勺為一合(gG),10合為一升,10升為一斗,10斗為一斛,6斛4斗為一鐘。

按此計算,“萬鐘”是6.4萬斗,這個年俸是相當大的。當然,在本文中,孟子僅僅是用

“萬鐘”來表示優(yōu)厚的俸祿而已。

第二課時深入鑒賞悟內涵

一、新課導入

義的價值高于生命,人應該有舍生取義的精神,這一觀點在“上下交征利”的戰(zhàn)國時代

有積極作用,對后世知識分子的精神修養(yǎng)也有極好的影響。如蘇武、岳飛、鄧世昌、朱自清、

聞一多等。隨著時代的發(fā)展,“義”的內涵發(fā)生了變化。我們現在所說的“義”是指社會公

義,“利”指一己之私利。新時代的“舍生取義”是指個人利益要服從于集體利益、國家利

益以至民族利益。讓我們高吟《魚我所欲也》,譜寫生命的壯麗篇章。

二、自學指導(一)一一預習與交流

1.請給下列加點字注音并解釋。

(1)不為茍得也

(2)所多有甚于死者

(3)為宮室之美

(4)一簞(ddn)食

(5)頻(cfi)爾而與之

(6)乞人不屑(xie)也

2.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意義相同的一組是()

A為宮室之美由是則可以避患而有不為也

B.故不為茍得也所識窮乏者得我與

C.非獨賢者有逑心由導則生而有不用也

D.所識窮乏者得我與呼爾而與之

3.結合課文內容,簡要回答下列問題

(1)“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欲”可以指哪些事情?

(2)“所惡有甚于死者”“所惡”可以指哪些事情?

(3)“故患有所不辟”“患”指什么?

(4)“非獨賢者有是乙“是心”指什么?

三、自學指導(二)一一合作與探究

(一)文本探究

1.本文的中心論點是什么?怎樣提出來的?為什么不直接提出來?

2.論點提出以后,文章是怎樣圍繞論點逐層論述的?

3.在論證論點的過程中,作者運用了哪些論證方法?

4.“此之謂失其本心”中“本心”具體指什么?這與“舍生取義”有何聯(lián)系?

(二)思路探究

本文分兩段,結構上不夠合理,有割裂文意之嫌,請問我的這種看法對嗎?

(三)語言品析

在說理的過程中,作者主要運用了哪些修辭方法?

(四)主旨探究

孟子的舍生取義和孔子的殺身成仁觀點是一致的,請結合歷史事實談談孔孟的觀點對后世仁

人志士的影響。

四、板書設計

魚、熊掌—?生、義一f舍生取義1人

正工生、欲一f甚于生一-?不為茍得]應

面I死、惡一一甚于死一f不避禍患]義重]保

反工欲莫甚于生——?何不為『于生『其

面I惡莫甚于死何不用J本

正面:行道之人、乞人?弗受、不屑J心

反面:不辯禮義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