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級上冊物理期中考試模擬測試卷(教師版) 2024-2025學年八年級物理上學期期中考點大串講(魯科版2024)_第1頁
八年級上冊物理期中考試模擬測試卷(教師版) 2024-2025學年八年級物理上學期期中考點大串講(魯科版2024)_第2頁
八年級上冊物理期中考試模擬測試卷(教師版) 2024-2025學年八年級物理上學期期中考點大串講(魯科版2024)_第3頁
八年級上冊物理期中考試模擬測試卷(教師版) 2024-2025學年八年級物理上學期期中考點大串講(魯科版2024)_第4頁
八年級上冊物理期中考試模擬測試卷(教師版) 2024-2025學年八年級物理上學期期中考點大串講(魯科版2024)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3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八年級上冊物理期中考試模擬測試卷(解析版)(考試時間:60分鐘試卷滿分:100分)測試范圍:魯科版(2024):

八年級上冊第1~3章。第Ⅰ卷選擇題一、選擇題(本題共10小題,每小題2分,共20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1.“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于二月花”。秋天的楓葉呈現(xiàn)紅色是因為它()A.反射了紅光 B.吸收了紅光C.反射了所有色光 D.吸收了所有色光【答案】A【詳解】不透明的物體反射與物體相同的色光,其他色光被吸收,故楓葉呈紅色是因為反射紅光,吸收其他色光。故A符合題意,BCD不符合題意。故選A。2.如圖所示,張繼的《楓橋夜泊》描繪了楓橋附近的夜景。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以“寺”為參照物,“橋”是運動的B.“月”和“漁火”都屬于光源C.能聽出鐘聲是根據(jù)聲音的音色D.敲鐘的力越大,“鐘聲”的響度越小【答案】C【詳解】A.以“寺”為參照物,“橋”相對于“寺”的位置沒有發(fā)生變化,是靜止的,故A錯誤;B.“漁火”自身可以發(fā)光,屬于光源,“月”自身不能發(fā)光,是反射太陽的光,不屬于光源,故B錯誤;C.不同物體發(fā)出聲音有自己的特色,我們能聽出是鐘聲,是根據(jù)聲音的音色來判斷的,故C正確;D.敲鐘的力越大,鐘的振幅越大,響度越大,故D錯誤。故選C。3.小亮和小聰在操場上沿直跑道跑步,他們通過的路程和時間關系如圖所示,則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A.兩人都做勻速直線運動B.8s的時間內,小聰做變速直線運動C.前2s的時間,小亮跑的較快D.8s的時間內,小亮跑的路程更長【答案】C【詳解】AB.s-t圖像的斜率表示物體速度大小,由圖得,小亮的速度不斷改變,做變速運動;小聰?shù)乃俣炔蛔?,都勻速直線運動,故AB錯誤;C.前2s的時間,小亮運動的路程較大,由得,小亮跑的較快,故C正確;D.8s的時間內,小亮與小聰跑的路程一樣長,故D錯誤。故選C。4.小華同學用同一把刻度尺對物理課本的長度進行了多次測量,得到的測量記錄分別是25.82cm、25.81cm、25.72cm、25.83cm。則課本的長度為()A.25.83cm B.25.82cm C.25.81cm D.25.80cm【答案】B【詳解】由數(shù)據(jù)記錄可知,第三次實驗數(shù)據(jù)誤差較大,可以舍棄,根據(jù)多次測量取平均值的原則,可得課本的長度為故選B。5.關于聲音的產(chǎn)生和傳播,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正在發(fā)聲的音叉,沒有振動B.聲音在不同的介質中傳播速度一般不相同C.只有固體和氣體可以傳播聲音D.真空也可以傳播聲音【答案】B【詳解】A.因為聲音是由物體的振動產(chǎn)生的,所以正在發(fā)聲的音叉在振動,故A錯誤;B.聲音的傳播速度與介質種類和環(huán)境溫度有關,在不同的介質中傳播速度一般不相同,故B正確;C.固體、液體和氣體都是傳聲的介質,故C錯誤;D.聲音的傳播需要介質,真空不能傳聲,故D錯誤。故選B。6.他是我國第一代核潛艇總設計師,被稱為“中國核潛艇之父”。他潛心技術攻關,為國家利益隱姓埋名三十年,為核潛艇研制和跨越式發(fā)展作出巨大貢獻,被評為2013年感動中國人物,獲2019年度“共和國勛章”和“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他是著名的科學家()A.趙忠堯 B.錢學森C.鄧稼先 D.黃旭華【答案】D【詳解】黃旭華,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第一代攻擊型核潛艇和戰(zhàn)略導彈核潛艇總設計師,被譽為“中國核潛艇之父”,2019年9月17日,國家主席習近平簽署主席令,授予黃旭華“共和國勛章”,2020年1月10日,在人民大會堂舉行2019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上,黃旭華被授予“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故D符合題意,ABC不符合題意。故選D。7.2023年9月30日,杭州第19屆亞運會田徑男子100米決賽,中國選手謝震業(yè)以9秒97的成績奪得冠軍。如圖是跑步比賽的情景,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謝震業(yè)在比賽全程一直做勻速直線運動B.獵豹奔跑速度可達,比謝震業(yè)比賽時的平均速度小C.觀眾在比賽途中是通過“相同路程比較時間”的方式判斷運動快慢的D.裁判員在終點處是通過“相同路程比較時間”的方式判斷運動快慢的【答案】D【詳解】A.謝震業(yè)在比賽過程中起步速度較慢,然后加速運動,受個人體力和戰(zhàn)術影響,整個過程中不可能是勻速直線運動,故A錯誤;B.獵豹奔跑速度可達100km/h,謝震業(yè)比賽時的平均速度為即獵豹奔跑速度比謝震業(yè)比賽時的平均速度大,故B錯誤;C.觀眾在相同時間,看到誰跑在最前面,則認為誰的速度快,是通過“相同時間比較路程”的方式判斷運動快慢的,故C錯誤;D.裁判員是通過跑完全程100m,誰的時間最少,則判定誰最快,是通過“相同路程比較時間”的方式判斷運動快慢的,故D正確。故選D。8.關于聲現(xiàn)象,下列說法中不正確的是()A.“聞其聲而知其人”主要是根據(jù)聲音的音色來判斷的B.中考期間學校周圍路段禁鳴喇叭,這是在聲源處減弱噪聲C.“不敢高聲語,恐驚天上人”中的“高”指聲音的音調高D.用超聲波能粉碎人體內的“小石頭”,說明聲波能傳遞能量【答案】C【詳解】A.“聞其聲而知其人”,是因為不同的人說話時發(fā)出聲音的音色不同,故A正確,不符合題意;B.中考期間學校周圍路段禁鳴喇叭,阻止聲音的產(chǎn)生,這是在聲源處減弱噪聲,故B正確,不符合題意;C.“不敢高聲語,恐驚天上人”中的“高”指聲音的響度大,故C不正確,符合題意;D.聲音能傳遞信息和能量。用超聲波能粉碎人體內的“小石頭”,說明聲波能傳遞能量,故D正確,不符合題意。故選C。9.如圖所示,是測量成人一排的長度,下列正確的是()A.視線乙的結果是B.甲乙兩種讀數(shù)相差無幾,都是正確的C.視線甲的結果比視線乙大,是測量誤差D.視線甲是錯誤的讀法,與乙之間差異不叫誤差【答案】D【詳解】A.刻度尺分度值為1cm,讀數(shù)應估讀到分度值的下一位,則視線乙的結果是19.0cm,故A錯誤;BCD.讀數(shù)時視線要與尺面垂直,視線甲是錯誤的讀法,與乙之間差異不叫誤差而是錯誤,錯誤可以避免而誤差不可避免,故BC錯誤,D正確。故選D。10.如圖所示,平面鏡M與N的夾角為θ,一條平行于平面ON的光線經(jīng)過兩個平面鏡的多次反射后,能夠沿著原來的光路回,則兩平面鏡之間的夾角θ不可能是()

A.4o B.3o C.2o D.1o【答案】A【詳解】由光的反射規(guī)律可知,反射角等于入射角,畫出光的反射光路圖,如圖所示:

根據(jù)數(shù)學知識可知,光線平行于平面ON,入射光線與鏡面OM的夾角為θ,由圖可知,光線第一次反射的入射角為90°-θ,則∠OCD=θ,入射光線和反射光線的夾角為180°-2θ,由數(shù)學知識可知∠NDC=2θ,則第二次入射時的入射角為90°-2θ。同理,第三次的入射角為90°-3θ,第n次的入射角為90°-nθ。要想沿原來光路返回,則光線某次反射的入射角為零,所以有90°-nθ=0解得由于n為自然數(shù),所以90°是θ的整數(shù)倍,故A錯誤,符合題意,BCD正確,不符合題意。故選A。二、多選題(本題共5小題,每小題4分,共20分)11.如圖所示是對測量物體長度時使用刻度尺的幾種情況分析,其中使用方法不正確的是()A.刻度線沒有緊貼被測物體B.刻度尺沒有放正C.讀數(shù)時,視線沒有與刻度尺面垂直D.物體邊緣沒有對齊零刻度線【答案】ABC【詳解】A.測量時,讓刻度尺有刻度的一面緊貼被測部分,圖中刻度線沒有緊貼被測物體,故A錯誤,符合題意;B.使用時刻度尺要與被測部分對齊,不要歪斜,圖中刻度尺沒有放正,故B錯誤,符合題意;C.讀數(shù)時視線要與尺面垂直,圖中讀數(shù)時,視線沒有與刻度尺面垂直,故C錯誤,符合題意;D.如果0刻度線磨損,測量的始端可以與其它整格刻線對齊,測量結果要減去前面的數(shù)值,故D正確,不符合題意。故選ABC。12.在做凸透鏡成像實驗時,蠟燭、凸透鏡以及光屏的位置如圖所示,此時燭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圖中沒有畫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光屏上成的是倒立、放大的實像B.將蠟燭向凸透鏡方向移動的過程中,像逐漸變大C.把蠟燭和光屏對調,光屏上成的像與照相機成的像特點相同D.保持蠟燭和凸透鏡的位置不變,換用焦距小的凸透鏡,則燭焰所成像的像距將變小【答案】ABCD【詳解】A.此時物距小于像距,說明光屏上成倒立、放大的實像,故A正確;B.將蠟燭向凸透鏡方向移動的過程中,物距變小,像距變大,像逐漸變大,故B正確;C.把蠟燭和光屏對調,根據(jù)光路可逆可知,光屏上成倒立、縮小的實像,與照相機成的像特點相同,故C正確;D.保持蠟燭和凸透鏡的位置不變,換用焦距小的凸透鏡,則凸透鏡的會聚能力變強,像距會變小,像變小,故D正確。故選ABCD。13.下列四個物理實驗現(xiàn)象及其說明的問題,正確的是()A.圖甲:用不同的力敲擊音叉,球彈起幅度不同,說明響度與振動幅度有關B.圖乙:從玻璃罩內逐漸抽氣時,鈴聲越來越小,說明聲音的傳播需要介質C.圖丙:將一透鏡正對太陽光,能使光會聚于一點,說明凹透鏡有會聚作用D.圖丁:白屏上只能呈現(xiàn)紅光,這說明透明物體的顏色由通過它的色光決定【答案】ABD【詳解】A.圖甲:用大小不同的力敲擊音叉,靠著音叉的乒乓球彈跳的幅度不同,則音叉的振幅不同,聲音的響度不同,說明響度與振動幅度有關,故A正確;B.圖乙:抽氣的過程中,鐘罩內空氣越來越少,聽到的鈴聲越來越小,說明聲音的傳播需要介質,故B正確;C.圖丙:將一透鏡正對太陽光,能使光會聚于一點,說明凸透鏡對光有會聚作用,故C錯誤;D.圖?。寒斕柟饨?jīng)過三棱鏡后,會分解成紅、橙、黃、綠、藍、靛、紫七種單色光,在白屏與三棱鏡之間放一塊紅色玻璃,只有紅光能透過紅色玻璃,其他顏色的光都被吸收了,不會出現(xiàn)彩色,這說明透明物體的顏色由通過它的色光決定,故D正確。故選ABD。14.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A.平面鏡成像大小與物體到鏡面的距離有關,物體距平面鏡越近所成的像越大B.針孔照相機是利用光的直線傳播原理工作的,成的一定是倒立實像C.遙控器是利用紅外線進行遙控的D.教師監(jiān)考時不能穿硬底鞋,這是在傳播過程中減弱噪聲對考生的干擾【答案】AD【詳解】A.平面鏡成像大小與物體到鏡面的距離無關,像和物體大小相等,故A錯誤,A符合題意;B.針孔照相機的成像原理是小孔成像,是利用光的直線傳播原理工作的,成的一定是倒立實像,故B正確,B不符合題意;C.紅外線的抗干擾能力強,遙控器是利用紅外線進行遙控的,故C正確,C不符合題意;D.教師監(jiān)考時不能穿硬底鞋,防止了噪聲的產(chǎn)生,這是在聲源處減弱噪聲對考生的干擾,故D錯誤,D符合題意。故選AD。15.房屋煙囪冒出的炊煙及車上彩旗的飄動情況如圖所示,以地面為參照物,下列對甲、乙兩車運動情況的判斷正確的是()

A.甲車可能向右運動 B.甲車可能向左運動C.乙車可能向右運動 D.乙車一定向左運動【答案】ABD【詳解】在研究物體的運動和靜止時,要看物體的位置相對于參照物是否發(fā)生改變,若改變,則是運動的,若不改變,則是靜止的。由圖中的信息可知,房子的煙向左飄,說明風向左吹;甲車上的彩旗向左飄,所以甲車運動狀態(tài)有三種可能:①向右運動;②靜止;③向左運動,但速度小于風速。乙車上的彩旗向右飄,只能向左運動,且速度大于風速。故ABD正確,C錯誤。故選ABD。第Ⅱ卷非選擇題三.非選擇題(本題共12小題,共60分)16.2023年,長春市某公司研制的全球首列氫能源市域列車上線運營。列車內置了氫能動力系統(tǒng),不僅續(xù)航能力強,而且環(huán)保、零碳、運行時噪聲小,是綠色環(huán)保的交通工具。列車運行時噪聲小,其中的“小”是指聲音的?。划斄熊囻傠x站臺時,以站臺為參照物列車是的?!敬鸢浮宽懚冗\動【詳解】[1]聲音的大小叫響度,列車運行時噪聲小,其中的“小”是指聲音的響度小。[2]當列車駛離站臺時,以站臺為參照物列車和站臺的位置不斷變化,列車是運動的。17.七里河濕地是菏澤市著名的景點之一,每年都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并有多種鳥類常年在此棲息。七里河某處水深5m,一只喜鵲飛到此處水面正上方時距水面距離為2m,則水中喜鵲的倒影距離喜鵲m。喜鵲向上飛的過程中,它在水中的像(選填:“變大”或“變小”或“不變”)【答案】4不變【詳解】[1]依題意得,物距為2m,平面鏡成像中,像距等于物距,則像距為2m,因此水中喜鵲的倒影距離喜鵲[2]平面鏡中,像與物等大,喜鵲向上飛的過程中,大小不變,它在水中的像不變。18.電影長安三萬里中李白高喊“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讓多少人跟著眼淚奪眶而出。從物理學的角度看,以高山為參照物,舟中人是的;以小舟為參照物,舟中人是的。(均選填“運動”或“靜止”)【答案】運動靜止【詳解】[1]由“輕舟已過萬重山”可知,“舟中人”相對于高山位置不斷變化,所以以高山為參照物,“舟中人”是運動的。[2]以小舟為參照物,舟中人的位置沒有變化,所以以小舟為參照物,舟中人是靜止的。19.如圖1所示,物體的長度為cm;如圖2所示,停表的示數(shù)為s。【答案】2.7037.5【詳解】[1]圖1中刻度尺的分度值為1mm,左側與3.00cm對齊右側與5.70cm對齊;故物體的長度為[2]停表小盤的分度值是0.5min,指針在0min和1min之間;大盤的分度值是0.1s,因此秒表讀數(shù)為37.5s。20.在圖中畫出了光線通過透鏡前后的方向,請在圖中分別填上合適的透鏡?!敬鸢浮浚驹斀狻康谝粋€圖中入射光線平行與主光軸,但經(jīng)透鏡折射后,透鏡對光線起了聚集作用,故填凸透鏡,如下圖第二個圖中入射光線平行與主光軸,但經(jīng)透鏡折射后,透鏡對光線起了發(fā)散作用,故填凹透鏡,如下圖21.如圖所示,從光源S發(fā)出的一條光線射向平面鏡,經(jīng)平面鏡反射后過A點,請作出這條入射光線并完成光路圖。【答案】【詳解】過鏡面作出點S的對稱點S′,即為點光源S在平面鏡中的像,連接S'A與鏡面交于O點,即為入射點(反射點),連接SO就得到入射光線,OA為反射光線,如下圖所示22.張琳一家國慶節(jié)期間從滕州東站出發(fā)乘火車去德州旅游,已知滕州東站到德州東站鐵路全程348km,他們乘坐G1568次列車時刻表如圖所示。求車站到達時間發(fā)車時間滕州東08∶2808∶30濟南西09∶1509∶18德州東09∶4209∶44(1)該次火車滕州東到德州東運行的平均速度為多少km/h?(2)若將滕州東到德州東平均速度提升為348km/h,運行時間將比現(xiàn)在節(jié)約多少分鐘?【答案】(1)290km/h;(2)12分鐘【詳解】解:(1)該次火車從滕州東到德州東運行的路程:s=348km,所用時間t=09∶42-08∶30=1h12min=1.2h平均速度(2)若將滕州東到德州東平均速度提升為348km/h,運行時間將比現(xiàn)在節(jié)約的時間Δt=t-t′=1.2h-1h=0.2h=12min答:(1)該次火車滕州東到德州東運行的平均速度為290km/h;(2)運行時間將比現(xiàn)在節(jié)約12分鐘。23.如圖所示,一列火車以72km/h的速度勻速通過一座長為7km的大橋,若火車完全通過該大橋所用的時間為0.1h。求:(1)火車的長度為多少米?(2)火車完全在橋上行駛的時間為多少秒?(溫馨提醒:將速度值換算為m/s為單位的數(shù)值后再進行計算)【答案】(1)200m;(2)340s【詳解】解:(1)根據(jù)公式火車行駛的路程s總=vt=72km/h×0.1h=7.2km則s火車=s總-s橋=7.2km-7km=0.2km=200m(2)火車完全在橋上行駛的路程為s總=s橋-s火車=7km-0.2km=6.8kmv=72km/h=20m/s則火車完全在橋上行駛的時間為答:(1)火車的長度為200米;(2)火車完全在橋上行駛的時間為340秒。24.長度為200m的動車在筆直的軌道上勻速行駛,在從山崖駛向大橋的過程中,如圖所示,司機在動車頭距離橋頭300m處鳴笛,鳴笛6s后,動車頭到達橋頭,此時車頭的司機聽到來自山崖的回聲;聽到回聲20s后,車尾駛過橋尾。(此時空氣中的聲速為340m/s)求:(1)動車的速度;(2)大橋的長度;(3)鳴笛時,動車車頭離山崖的距離?!敬鸢浮?1)50m/s(2)800m(3)870m【詳解】(1)動車的速度(2)動車完全通過大橋的路程則大橋的長度(3)聲音傳播的距離鳴笛時,動車頭與山崖的距離25.如圖所示,在“探究凸透鏡成像規(guī)律的實驗”中。(1)實驗要求燭焰、凸透鏡、光屏三者中心大致在;(2)如圖甲是小明測量焦距時所做的實驗,則該凸透鏡的焦距為cm;(3)如圖乙所示,將凸透鏡固定在光具座50cm刻度線處,把點燃的蠟燭放置在光具座15cm刻度線處時,移動光屏,能成倒立、(選填“放大”、“等大”或“縮小”)的實像,生活中的應用為(選填“照相機”“投影儀”或“放大鏡”);(4)實驗一段時間后,蠟燭因燃燒變短,所成像向上移動,要使像能夠成在光屏的中央,保持蠟燭和凸透鏡不動,只需將光屏向(選填“上”或“下”)調整;(5)如果將蠟燭在乙圖的基礎上靠近透鏡,仍要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光屏應向(選填“靠近”或“遠離”)透鏡的方向移動,當蠟燭移動到距透鏡15cm刻度時,成倒立、(選填“放大”、“等大”或“縮小”)的實像,生活中的應用為(選填“照相機”“投影儀”或“放大鏡”);(6)實驗時,光屏上得到了蠟燭清晰的像,一同學不小心在凸透鏡上濺了一個小泥點,則光屏上(選填“有”或“沒有”)小泥點的像或影子?!敬鸢浮客桓叨?0.0縮小照相機上遠離放大投影儀沒有【詳解】(1)[1]為了使像成在光屏的中央,燭焰、凸透鏡、光屏三者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2)[2]凸透鏡正對平行光,平行光線平行于主光軸,經(jīng)凸透鏡折射后會聚在主光軸上一點,這點是凸透鏡的焦點,焦點到光心的距離是凸透鏡的焦距,標尺分度值為1cm,所以凸透鏡的焦距是(3)[3][4]將蠟燭移至光具座上15cm刻度線處,物距為所以成倒立、縮小的實像;照相機就是利用這一原理制成的。(4)[5]隨著蠟燭的燃燒,蠟燭越來越短,根據(jù)光線過光心不改變方向,像向上移動,則把光屏向上移動。(5)[6]如果將蠟燭在乙圖的基礎上靠近透鏡,即物距變小,則像距會變大,仍要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光屏應向遠離透鏡的方向移動。[7][8]當蠟燭移動到距透鏡15cm刻度時,由于此時物距為所以成倒立、放大的實像;投影儀就是利用這一原理制成的。(6)[9]在凸透鏡上濺一個小泥點,它的位置在一倍焦距以內,將在凸透鏡的同側成虛像,光屏上就沒有小泥點的像或影子。26.在“探究光的反射規(guī)律”的實驗中,如圖所示,水平放置平面鏡,白色紙板豎直立在平面鏡上,紙板由E、F兩部分組成,可以繞ON翻折。(1)實驗時,把紙板ENF垂直放在平面鏡上,入射光線AO的法線是,光線AO的入射角大小是度,比較反射角和入射角的大小可以得到結論;(2)白色硬紙板的表面應盡量粗糙,其目的是使光在紙板上發(fā)生(選填“鏡面反射”或“漫反射”),這樣我們在各個方向都能看清光的傳播路徑;(3)將一束光貼著紙板E沿AO射到鏡面上O點,紙板F上會顯示出反射光束OB,接著將紙板F繞ON向后翻折,則紙板F上(選填“能”或“不能”)顯示出反射光束,由此說明反射光線、入射光線與法線在;(選填“同一平面內”或“不同平面內”)(4)若讓另一束光沿BO方向射向平面鏡,反射光將沿OA方向射出。該實驗現(xiàn)象說明。(填選項字母)A.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B.在光的反射現(xiàn)象中,光路可逆【答案】ON40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漫反射不能同一平面內B【詳解】(1)[1]入射光射在O點,則通過O點與平面鏡垂直的直線就是法線,即ON是法線。[2]入射角是入射光線與法線的夾角,入射光線與鏡面夾角是50度,則其與法線的夾角(入射角)為90°-50°=40°[3]光的反射現(xiàn)象中,反射角等于入射角。(2)[4]漫反射的反射光線朝向四面八方,色硬紙板的表面應盡量粗糙,其目的是使光在紙板上發(fā)生漫反射,這樣我們在各個方向都能看清光的傳播路徑。(3)[5][6]將紙板F繞ON向后翻折,則紙板F上不能顯示出反射光束,說明此時反射光線的位置不在紙板F上。而當兩片紙板在同一平面上時,我們可以在兩片紙板上看到入射光線與反射光線。這說明:反射光線與入射光線、法線在同一平面上。(4)[7]入射光線逆著原來的反射光線射在鏡面上,而反射光線則逆著原來的入射光線射出。這說明在反射現(xiàn)象中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