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中國古代官員的選拔與管理武功縣綠野中學劉云峰《國家制度與社會治理》第一單元第5課————————010203中國古代的官員選拔制度中國古代的官員考核制度中國古代的官員監(jiān)察制度目錄CONTENTS01中國古代的官員選拔制度中國古代的官員選拔制度(一)西周至春秋世官制世官制,顧名思義,即貴族世代為官的制度。世官并不等于世職,并不局限于某家族世代擔任某一固定官職1、標準:血緣2、特點:貴族世代壟斷高官3、影響:
①貴族世代壟斷高官,形成貴族政治,在當時有進步意義;
②重血緣、輕才能,導致階層固化,阻礙社會發(fā)展。公門有公,卿門有卿,賤有常辱,貴有常榮,賞不能勸其努力,罰亦不能戒其怠惰?!抖Y記》
中國古代的官員選拔制度(二)春秋戰(zhàn)國舉薦有才之人或依軍功授爵李悝相魏文侯時說:“為國之道,食有勞而祿有功,使有能而賞必行、罰必當……奪淫民之祿以來四方之士”?!獎⑾颉墩f苑》
1、標準:尚賢(才能和軍功)2、選拔方式:
①舉薦有才能的人為官
②依據(jù)軍功大小授予官職(軍功爵制)3、影響:
①打擊了貴族特權,一定程度上促進了社會階層的流動,
②有利于新興地主階級力量的壯大,適應了爭霸兼并戰(zhàn)爭的需要。商君為發(fā)于秦,斬一首者爵一級,欲為官者,為五十石之官;斬二首者爵二級,欲為官者,為百石之官。官爵之遷與斬首之功相稱也?!稘h書》
中國古代的官員選拔制度(三)秦朝時期“以法為教”“以吏為師”制度百姓和一般官吏都要向“法官、法吏”學習律令而為官,法官、法吏負責宣講法律和君主的旨意。途徑:向官吏學習律令而為官實質:摒棄諸子學說,專任法家思想,文化上的專斷、專制評價:維護了中央集權制度使官僚政治取代了貴族政治提升了法律的社會地位造成了嚴重的文化專制。中國古代的官員選拔制度(四)漢朝時期察舉制察舉指先考察而后推舉,重點考察被舉者在鄉(xiāng)里的輿論評價和為官能力,然后推薦為官或提拔任用。
漢初選官沿襲秦制,重在軍功。隨著封建經(jīng)濟的恢復發(fā)展以及中央集權國家的不斷完善和鞏固,武帝出于擴大封建統(tǒng)治基礎以強化中央集權制政治的需要,開始推廣行“以儒取仕”的察舉制,并逐步發(fā)展成為完善的選官制度。
——王震亞《論漢代的察舉制度》
1、原因、背景加強中央集權的需要
儒家思想成為封建正統(tǒng)思想中國古代的官員選拔制度(四)漢朝時期察舉制2、內容分類標準特點??菩⒘⒚乓荒暌慌e,有人數(shù)規(guī)定特科賢良方正、賢良文學、明經(jīng)無固定時間,無人數(shù)限制補充積功勞為官和征辟是兩漢官員選拔的重要補充征辟(bì),漢武帝時推行的一種自上而下選拔官吏制度,就是征召名望顯赫的人士出來做官,皇帝征召稱“征”,官府征召稱“辟”。中國古代的官員選拔制度(四)漢朝時期察舉制3、評價
積極:
①注重品行才學,為兩漢政權選拔了大批人才。②一定程度上促進了社會階層的流動。局限:
①容易任人唯親,滋生腐??;
②選官權被世家大族操縱,后期難以選拔到真正的人才。
舉秀才,不知書;察孝廉,父別居。寒素清白濁如泥,高第良將怯如雞?!稑犯娂るs歌謠辭·后漢桓靈時謠》
東漢順帝六年,河南尹田歆掌握了察舉六名孝廉的名額,當權的貴族勛戚爭相請托,結果真正名士入選的只有一人,其他五人都是走后門人選的。中國古代的官員選拔制度(五)魏晉南北朝九品中正制背景漢末政治與社會秩序大亂;豪強大族控制地方選人權;察舉制弊端暴露,選舉不實;人員流動大,察舉失去社會基礎。確立220年魏王曹丕開始推行標準家世、道德、才能流程中正評定資品——吏部按品授官中國古代的官員選拔制度(五)魏晉南北朝九品中正制
實行初期,品第人物能以才德為主要依據(jù)。西晉以后,“九品中正制”逐漸被勢力龐大的門閥世族控制,東晉時期,形成了“上品無寒門,下品無士族”的現(xiàn)象。
——薛林軍、馬曉霞《中國古代人才選拔制度的變革及其對教育的影響》
詠史魏晉·左思郁郁澗底松,離離山上苗。以彼徑寸莖,蔭此百尺條。世胄躡高位,英俊沉下僚。地勢使之然,由來非一朝。金張藉舊業(yè),七葉珥漢貂。馮公豈不偉,白首不見招。積極:早期為曹魏政權選拔了大量的人才;選官權收歸中央,加強了中央集權。消極:后期只看家世,不看道德才能,形成“上品無寒門,下品無勢(士)族”的局面,阻礙社會階層流動中國古代的官員選拔制度(六)隋唐至明清科舉制劉禹錫《烏衣巷》朱雀橋邊野草花,烏衣巷口夕陽斜。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南北朝以來,寒門庶族地主勢力上升,希望打破門閥士族壟斷政治的局面,積極要求參政。1.背景2.方式:分科考試選拔人才①常舉:每年舉行,科目有秀才、明經(jīng)、進士等,其中明經(jīng)和進士兩科最受社會重視。②制舉:皇帝自設科目考試選人。③銓選:考試合格只是取得為官資格,還需吏部選拔后方可正式任官。明經(jīng)科主要考帖經(jīng),旨在檢測應試者記誦儒家經(jīng)典的能力。進士科主要考經(jīng)史和時務策,后改以詩賦為主,較能體現(xiàn)應試者的文才學識。中國古代的官員選拔制度(六)隋唐至明清科舉制3.發(fā)展歷程隋文帝隋煬帝唐太宗唐玄宗武則天開始采用分科考試之法始建進士科,科舉制正式形成增加考試科目,以進士、明經(jīng)為主任命高官主持考試,提高科舉地位擴大科舉取士人數(shù),開創(chuàng)武舉和殿試進一步完善:“取士不問家世”;鎖院、糊名、謄錄;公開公平一度廢止,后又恢復,時斷時續(xù)三級考試;八股取士;生源受限(以國子監(jiān)和府州縣學的學生為主)南北分卷;1905廢除明清元代宋代隋唐中國古代的官員選拔制度(六)隋唐至明清科舉制4.評價
天子重英豪,文章教爾曹;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少小須勤學,文章可立身;滿朝朱紫貴,盡是讀書人。
——汪洙【宋】《神童詩》
貞觀初放榜日,上私幸端門,見進士于榜下綴行而出,喜謂侍臣曰:“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
——【唐】王定?!短妻浴反蚱屏撕篱T壟斷;加強了中央集權;擴大了統(tǒng)治基礎;推動了教育的發(fā)展;提高了官員的文化素養(yǎng);鞏固了儒學的正統(tǒng)地位;形成了重學風氣;加快了社會階層流動;體現(xiàn)了一定的公平性;影響到西方的文官制度。重才輕品;易形成“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的價值取向;促成“學而優(yōu)則仕”的官本位社會觀;不利于科技發(fā)展;禁錮了人們的思想。中國古代的官員選拔制度朝代制度途徑標準特點西周世官制世襲血緣貴族世代壟斷高官春戰(zhàn)薦舉功勞制舉薦、軍功才能、軍功缺乏制度化,戰(zhàn)時秦以法為教以吏為師學習律令明習法律專任法家思想兩漢察舉制考察、推舉品德、才能形式多樣魏晉九品中正制中正舉薦道德、才能、家世維護士族特權隋唐科舉制分科考試才學分科考試選拔人才兩宋科舉制考試才學科舉進一步完善元蒙古傳統(tǒng)和科舉制世襲、軍功、血緣、軍功、才學時斷時續(xù);等級色彩明清科舉制考試才學八股取士,內容僵化選官方式:由世襲、推薦到考試,趨向公平、公開、公正。選官標準:由家世門第演變?yōu)閷W識才學,趨向科學和公平。選官權力:選官權從地方到中央,體現(xiàn)中央集權加強。中國古代的官員選拔制度鞏固練習(2023吉林長春外國語學校月考)東漢光武帝之時,察舉制實施中有了“授試以職”的正式規(guī)定,即郡國長官應先對秀才與孝廉委以一定職務,檢驗其是否“便習官事”,合格者方可舉至中央。這一規(guī)定()A.打破貴族世代為官的陳規(guī)
B.意在提高地方政府行政效率C.彰顯公開競爭的選官原則
D.體現(xiàn)對官員吏治才能的重視D(2023陜西長安一中月考)明代的鄉(xiāng)試和會試,考試內容除了經(jīng)義和八股文外,還有史、策、論、律詩等。其中策一項,對其內容明確界定:“凡對策,須參詳題意,明白回答,如問錢糧即言錢糧,如問水利即言水利,敦得敦失,務在典實,不許敷衍繁文?!睋?jù)此可知明代的科舉考試(
)A.形式僵化限制嚴格
B.考核內容注重“經(jīng)世致用”之學C.不再重視儒家經(jīng)典
D.要求考生所學的知識全面務實D02中國古代的官員考核制度中國古代的官員考核制度考核:也稱考績、考課,是中國古代政府對官員履行職責情況進行考察、核實并評定優(yōu)劣等級的一項人事管理制度。一、秦漢——上計制1.考核標準:2.考核官員:3.呈現(xiàn)形式:4.作用:
御史計簿考核結果作為官員賞罰的依據(jù)土地人口、財政收入、治安情況
二、魏晉——流于形式中國古代的官員考核制度三、隋唐①隋朝:九品以上官員每年考核,地方向中央報告,皇帝遣使考察。②唐朝:以品德和才能為標準考核官員,分為九等1.考核機構:2.考核方式:
3.考核作用:依據(jù)考核結果確定官員升降。尚書省吏部唐代“四善二十七最”四善:指品德方面的四項標準。一曰德義有聞,二曰清慎明著,三曰公平可稱,四曰恪勤匪懈。二十七最:這是針對各個職位的具體工作而規(guī)定的不同要求,偏重對其在職才能的考察。中國古代的官員考核制度四、宋朝——磨勘制
宋代定期勘驗官員已定升遷的制度稱為“磨勘”,由審官院考核京官,考課院考核地方官。南宋在御史臺設考課司,共掌考核,標準:“四善四最”。“四善”:德義、清謹、公平、勤恪?!八淖睢保簲嗒z平允、賦人不擾;均役屏盜、勸課農桑;賑恤饑窮、導修水利;戶籍增衍、整治簿書。中國古代的官員考核制度五、明朝——考滿和考察考滿考察明朝考核初考再考通考結果稱職平常不稱職依據(jù)升遷降調朝覲考察京察3年6年9年6年3年內容重在查處官員的貪、酷和不作為六、清朝——京察和大計考察外省文官考察京官貪、酷者削職為民,情節(jié)嚴重者依法懲辦;疲軟、不謹者免職;浮躁、才力不及者降職使用。3年清代考課京察大計中國古代的官員考核制度如何全面認識中國古代的官員考核制度特點趨勢
①考核制度漸趨完善②品德與政績并重③地方官和中央官分開考核;④考核標準日趨嚴格細致;⑤獎懲結合,考核與懲貪結合。積極作用
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推動政治清明和行政效率的提高。本質局限
本質是維護君主專制,“只唯上,不唯實”,不能從根本上杜絕官僚隊伍中的腐敗和低效等現(xiàn)象。深遠影響
對于當今社會建立更加科學、合理、公正、有效的官員考核制度,具有重要的啟示意義。03中國古代的官員監(jiān)察制度中國古代的官員監(jiān)察制度一、秦漢1949年1954年1957年至文革期間1982年(1)秦朝建立了以御史大夫為首的中央監(jiān)察體系(地方:監(jiān)御史)(2)漢武帝設十三州刺史,位卑權重,代皇帝巡行郡國,依據(jù)朝廷規(guī)定的監(jiān)察法規(guī)糾舉豪強和郡國守、相不法行為(3)影響:前期澄清吏治,加強中央集權;后期發(fā)展為地方割據(jù)勢力,威脅中央集權(1)中央:御史臺,長官御史大夫。分工明確,相互配合,形成一套比較完整的監(jiān)察系統(tǒng)。(2)地方:唐太宗將全國分為十道監(jiān)察區(qū),玄宗時增為十五道,每道派監(jiān)察御史一人定期或不定期巡回監(jiān)察。二、隋唐中國古代的官員監(jiān)察制度三、宋代1949年1954年1957年至文革期間1982年中央:御史臺,長官為御史大夫,臺諫合一;地方:劃分路作為監(jiān)察區(qū),設四監(jiān)司、通判。中央監(jiān)察諫院御史臺地方
監(jiān)察通判四監(jiān)司臺諫合一,御史擁有諫官的議事權,諫官擁有了御史的監(jiān)察權。中國古代的官員監(jiān)察制度四、元代1949年1954年1957年至文革期間1982年中央:設有御史臺地方:設有行御史臺、肅政廉訪司兩級地方監(jiān)察機關蒙古至元初置提刑按察司,糾察地方吏治,所巡視地區(qū)稱道。后改稱肅政廉訪司。全國分二十二道,遍于全國,分隸御吏臺、江南行臺、陜西行臺,成為定制。其中內八道屬御史臺,江南十道屬江南行御史臺,陜西四道屬陜西行御史臺。中國古代的官員監(jiān)察制度五、明清1949年1954年1957年至文革期間1982年明:(1)中央:都察院(之前的御史臺)監(jiān)察御史(糾察內外百官、代皇帝巡按各?。?、六科給事中(封還駁正,稽查六部百司),“科道并立”(2)地方:御史代皇帝巡按各省清:(1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食堂供銷協(xié)議書范本
- 老板雇人經(jīng)營協(xié)議書
- 樓頂使用廣告協(xié)議書
- 摩托門店轉讓協(xié)議書
- 酒店安置群眾協(xié)議書
- 轉讓機械工廠協(xié)議書
- 借款買車協(xié)議書范本
- 整改項目委托協(xié)議書
- 兄弟分房協(xié)議書范文
- 設計版權打樣協(xié)議書
- 高中英語語法-各種從句練習
- 石家莊市橋西區(qū)第四十一中學2022-2023學年七年級下學期期中數(shù)學試題
- 人教版高一下學期期中考試數(shù)學試題及答案解析(共五套)
- 口腔診所合伙人協(xié)議書
- 中醫(yī)培訓課件:《放血療法》
- 電力工程專業(yè)職業(yè)規(guī)劃
- 于敏氫彈之父
- 高低壓配電安全知識講座
- 《有機磷農藥中毒》課件
- 幼兒園公開課:大班語言《相反國》課件(優(yōu)化版)
- 2022版煤礦安全規(guī)程解讀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