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課 清朝前期的文學藝術(教學設計含視頻)2023-2024學年七年級歷史下冊同步教學教學設計(部編版)_第1頁
第21課 清朝前期的文學藝術(教學設計含視頻)2023-2024學年七年級歷史下冊同步教學教學設計(部編版)_第2頁
第21課 清朝前期的文學藝術(教學設計含視頻)2023-2024學年七年級歷史下冊同步教學教學設計(部編版)_第3頁
第21課 清朝前期的文學藝術(教學設計含視頻)2023-2024學年七年級歷史下冊同步教學教學設計(部編版)_第4頁
第21課 清朝前期的文學藝術(教學設計含視頻)2023-2024學年七年級歷史下冊同步教學教學設計(部編版)_第5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21課清朝前期的文學藝術(教學設計含視頻)2023-2024學年七年級歷史下冊同步教學教學設計(部編版)主備人備課成員課程基本信息1.課程名稱:第21課清朝前期的文學藝術

2.教學年級和班級:2023-2024學年七年級歷史下冊

3.授課時間:[具體上課時間]

4.教學時數:1課時

本節(jié)課將圍繞清朝前期的文學藝術展開,通過講解和分析,使學生了解清朝前期文學藝術的特點及其在我國歷史發(fā)展中的地位。課程內容與部編版七年級歷史下冊教材緊密相關,注重實用性,符合七年級學生的知識深度。課程中包含視頻資料,以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直觀感受。核心素養(yǎng)目標培養(yǎng)學生對歷史事件和現象的觀察、分析和概括能力,通過學習清朝前期的文學藝術,增強學生對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認同感和自豪感,同時激發(fā)學生對文學藝術作品的鑒賞和批判性思維能力,提升歷史思維和審美情趣。學情分析本節(jié)課面對的是七年級的學生,他們在知識層面上已經具備了一定的歷史基礎知識,能夠理解歷史的基本概念和事件,但對于清朝前期的文學藝術特點及背景可能較為陌生。在能力方面,學生已具備一定的閱讀理解能力和分析問題的能力,但批判性思維和深度分析能力還需培養(yǎng)。

在素質方面,學生對于傳統(tǒng)文化的認識尚淺,需要通過課程學習來提升對中華文化的理解和欣賞。在行為習慣上,學生可能存在注意力不集中、學習興趣不高等問題,這可能會影響他們對歷史課程的學習。

針對這些情況,教學中應注重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通過生動的教學手段和貼近生活的案例,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和吸收課程內容。同時,鼓勵學生主動探究和討論,培養(yǎng)他們的歷史思維和審美能力,從而提高他們對歷史學科的學習熱情和效果。學具準備多媒體課型新授課教法學法講授法課時第一課時師生互動設計二次備課教學方法與手段1.教學方法:

-講授法,通過系統(tǒng)講解清朝前期文學藝術的歷史背景和特點,為學生提供全面的知識框架。

-討論法,組織學生就文學藝術作品進行小組討論,鼓勵他們發(fā)表自己的見解,培養(yǎng)批判性思維。

-案例分析法,選取具有代表性的文學作品或藝術作品,深入分析其藝術價值和歷史意義。

2.教學手段:

-利用多媒體設備播放相關歷史背景和藝術作品的視頻資料,增強學生的直觀感受。

-使用教學軟件展示文學作品和藝術作品的圖片,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課程內容。

-通過在線平臺提供相關學習資源,鼓勵學生在課后進行自主學習和拓展閱讀。教學過程設計1.導入環(huán)節(jié)(用時5分鐘)

-創(chuàng)設情境:播放一段清朝前期著名文學作品《紅樓夢》的朗讀片段,讓學生初步感受清朝文學的魅力。

-提出問題:請同學們思考,這段文字給我們展現了什么樣的社會背景?它反映了哪個時期的文化特點?

-預期效果:激發(fā)學生對清朝前期文學藝術的好奇心和學習興趣。

2.講授新課(用時20分鐘)

-講解清朝前期文學藝術的歷史背景,包括社會政治、經濟發(fā)展、文化交融等方面的影響。

-用時5分鐘

-分析清朝前期文學藝術的主要特點,如小說的繁榮、詩詞的演變、戲劇的發(fā)展等。

-用時10分鐘

-結合具體作品,如《紅樓夢》、《儒林外史》等,講解其藝術價值和歷史意義。

-用時5分鐘

3.師生互動環(huán)節(jié)(用時10分鐘)

-分組討論:將學生分成小組,每組選擇一個文學作品或藝術作品,討論其反映的社會現象和藝術特色。

-用時5分鐘

-小組匯報:每組選派一名代表,向全班同學分享討論成果,其他同學可進行補充或提問。

-用時5分鐘

4.鞏固練習(用時5分鐘)

-選擇題練習:發(fā)放紙質練習題,讓學生獨立完成關于清朝前期文學藝術的選擇題,以檢驗對新知識的理解和掌握。

-用時3分鐘

-討論反饋:邀請幾名學生分享答案,并解釋他們的選擇,教師對學生的答案進行點評和講解。

-用時2分鐘

5.課堂總結(用時2分鐘)

-教師簡要總結本節(jié)課的重點內容,強調清朝前期文學藝術在我國歷史中的地位和影響。

-提醒學生課后自主學習和拓展閱讀,以加深對課程內容的理解。

6.課堂提問(用時3分鐘)

-教師提出一些開放性問題,如“清朝前期文學藝術對你有什么啟示?”或“你認為清朝前期文學藝術對現代社會有哪些影響?”

-鼓勵學生自由發(fā)表觀點,教師對學生的回答進行點評和引導。

本節(jié)課的教學過程設計旨在通過豐富的教學手段和師生互動,幫助學生全面理解清朝前期文學藝術的特點和意義,同時培養(yǎng)他們的歷史思維和審美能力。教學資源拓展1.拓展資源:

-文學作品:《紅樓夢》、《儒林外史》、《聊齋志異》等清朝前期著名文學作品,以及袁枚、趙執(zhí)信等人的詩詞作品。

-藝術作品:故宮博物院收藏的清代繪畫、書法、雕塑等藝術作品,如《清明上河圖》、《康熙南巡圖》等。

-歷史資料:關于清朝前期文學藝術發(fā)展的歷史背景資料,包括政治、經濟、文化等方面的論述。

-學術研究:有關清朝前期文學藝術的研究論文和專著,如《清朝文學史》、《清代藝術研究》等。

2.拓展建議:

-閱讀原著:鼓勵學生在課后閱讀《紅樓夢》、《儒林外史》等原著,深入了解作品內容、人物形象和藝術特色。

-觀看紀錄片:推薦學生觀看關于清朝前期文學藝術的紀錄片,如《故宮100》、《中國歷史故事》等,以增強對歷史背景的理解。

-參觀博物館:組織學生參觀博物館,觀看清代藝術作品,直觀感受藝術魅力,加深對歷史文化的認識。

-開展主題活動:舉辦清朝前期文學藝術主題的班會、知識競賽或手抄報活動,讓學生在活動中提高學習興趣,拓寬知識面。

-課堂討論:在課堂上,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就文學作品中的社會現象、人物形象等進行深入討論,培養(yǎng)學生的批判性思維。

-學術研究:鼓勵有興趣的學生對清朝前期文學藝術進行深入研究,撰寫研究報告或論文,提高學術素養(yǎng)。

-互動交流:建立線上學習群組,讓學生在群內分享學習心得、討論問題,相互促進,共同進步。

-課后作業(yè):布置與清朝前期文學藝術相關的課后作業(yè),如撰寫讀書筆記、分析作品藝術特色等,鞏固所學知識。教學評價與反饋1.課堂表現:

-學生參與度:觀察學生在課堂上的積極參與程度,包括提問、回答問題、參與討論等。

-學生注意力:評估學生在課堂上的注意力集中程度,以及是否能夠跟隨教學節(jié)奏。

-學生反應:記錄學生對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的反應,包括表情、態(tài)度和互動情況。

2.小組討論成果展示:

-內容完整性:檢查小組討論成果是否涵蓋了討論主題的所有要點。

-分析深度:評估學生對文學作品和藝術作品的分析是否深入,是否有獨到見解。

-表達能力:觀察學生在匯報時的表達能力,包括語言組織、邏輯性和說服力。

3.隨堂測試:

-知識掌握:通過隨堂測試檢驗學生對課堂講授內容的理解和記憶情況。

-應用能力:評估學生在測試中是否能將所學知識應用到具體問題的解答中。

-測試反饋:收集學生對測試題目的反饋,了解測試難度是否適中,是否存在理解障礙。

4.課后作業(yè):

-完成情況:檢查學生課后作業(yè)的完成情況,包括提交率和作業(yè)質量。

-知識運用:評估學生在作業(yè)中是否能將課堂所學知識進行有效運用。

-創(chuàng)新思維:觀察學生在作業(yè)中是否展現出創(chuàng)新思維和獨立思考的能力。

5.教師評價與反饋:

-個性化反饋:針對每個學生的課堂表現、小組討論和作業(yè)情況,提供個性化的評價和建設性的反饋。

-教學調整:根據學生的反饋和表現,調整教學策略和方法,以提高教學效果。

-鼓勵與激勵:對表現優(yōu)秀的學生給予表揚和鼓勵,對需要幫助的學生提供額外支持和指導。

-教學反思:教師在課后對自己的教學過程進行反思,分析教學成功和不足之處,為今后的教學提供改進方向。

6.學生自我評價:

-自我認知:鼓勵學生對自己的學習過程進行自我評價,包括對知識的理解、學習方法的適用性等。

-改進計劃:指導學生根據自我評價的結果,制定個人學習改進計劃,以提高學習效率。

7.家長反饋:

-家長意見:通過家長會或通訊方式收集家長對課程和教學的意見和建議。

-家長支持:鼓勵家長參與學生的學習過程,提供家庭學習環(huán)境和支持,以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典型例題講解1.題型一:簡答題

題目:簡述《紅樓夢》中賈寶玉和林黛玉的形象特點及其在作品中的意義。

答案:《紅樓夢》中,賈寶玉形象特點是多情而叛逆,他不滿封建禮教,追求自由和真摯的感情;林黛玉則聰明、敏感、才情出眾,但體弱多病。他們二人的形象反映了封建社會中個性受到壓抑的現象,也表達了作者對自由戀愛的向往。

2.題型二:分析題

題目:分析《聊齋志異》中《畫皮》一文所揭示的社會問題及其藝術特色。

答案:《畫皮》通過講述一個女子通過畫皮變換面貌的故事,揭示了當時社會的道德淪喪和人性的復雜性。藝術特色上,作品運用了夸張和象征手法,以鬼怪形象隱喻社會現實,具有深刻的批判意義。

3.題型三:論述題

題目:論述清朝前期詩詞創(chuàng)作的主要特點及其歷史背景。

答案:清朝前期詩詞創(chuàng)作的主要特點包括詩風的多樣化、題材的廣泛化以及藝術表現的創(chuàng)新。這一時期的詩詞創(chuàng)作受到了政治穩(wěn)定、經濟發(fā)展、文化交融等歷史背景的影響,詩人創(chuàng)作更加注重抒發(fā)個人情感,反映社會現實。

4.題型四:比較題

題目:比較《儒林外史》和《紅樓夢》在描寫人物形象方面的異同。

答案:兩部作品在描寫人物形象方面都注重細膩的心理刻畫和生動的語言描寫。《儒林外史》更注重諷刺和揭露封建士人的丑態(tài),而《紅樓夢》則更深入地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