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高效種植管理技術作業(yè)指導書_第1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2/M05/15/1B/wKhkGWcRPnaAFy0_AAKxoMLYJW8062.jpg)
![水稻高效種植管理技術作業(yè)指導書_第2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2/M05/15/1B/wKhkGWcRPnaAFy0_AAKxoMLYJW80622.jpg)
![水稻高效種植管理技術作業(yè)指導書_第3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2/M05/15/1B/wKhkGWcRPnaAFy0_AAKxoMLYJW80623.jpg)
![水稻高效種植管理技術作業(yè)指導書_第4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2/M05/15/1B/wKhkGWcRPnaAFy0_AAKxoMLYJW80624.jpg)
![水稻高效種植管理技術作業(yè)指導書_第5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2/M05/15/1B/wKhkGWcRPnaAFy0_AAKxoMLYJW80625.jpg)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水稻高效種植管理技術作業(yè)指導書TOC\o"1-2"\h\u13778第1章水稻種植概述 3166441.1水稻種植的意義與特點 3219041.2水稻生長周期及對環(huán)境條件的要求 423474第2章育秧技術 529262.1秧田選擇與準備 5198422.1.1地塊選擇 531612.1.2土壤處理 555782.1.3秧田準備 5266322.2育秧方式及選擇 592942.2.1播種方式 567622.2.2育秧材料選擇 5111292.2.3播種量與播種期 54072.3秧苗管理 5309922.3.1水分管理 592442.3.2肥料管理 5127382.3.3病蟲害防治 6212142.3.4秧苗鍛煉 6281722.3.5秧苗移栽 619181第3章土壤管理與改良 6274513.1土壤類型與水稻生長的關系 6243053.1.1黏土 6229403.1.2沙土 6115573.1.3壤土 6228123.2土壤改良措施 6199573.2.1物理改良 6327343.2.2化學改良 722333.2.3生物改良 7252383.3土壤肥力監(jiān)測與調控 7182153.3.1土壤肥力監(jiān)測 752903.3.2土壤肥力調控 71391第4章水稻品種選擇與布局 716384.1水稻品種的分類與特點 8112964.1.1常規(guī)稻品種 865994.1.2雜交稻品種 8272034.1.3特種稻品種 8191134.2品種選擇原則 864874.2.1適應性原則 8279984.2.2產量原則 8169054.2.3品質原則 8243064.2.4抗逆性原則 8204554.2.5經濟性原則 973424.3品種布局與輪作 9131414.3.1品種布局 993704.3.2品種輪作 927794第5章水稻播種技術 9202265.1播種時間與播種量 939925.1.1確定播種時間 944395.1.2播種量 941025.2播種方法與播種質量 9237765.2.1播種方法 9239475.2.2播種質量 1082085.3播種后的管理 10236485.3.1水稻出苗期管理 10265005.3.2水稻分蘗期管理 10252975.3.3水稻拔節(jié)孕穗期管理 10173925.3.4水稻抽穗至成熟期管理 1027631第6章水稻灌溉與水分管理 1011656.1水稻需水量與灌溉原則 10288886.1.1水稻需水量 1045386.1.2灌溉原則 1095306.2灌溉方式與灌溉技術 11209816.2.1灌溉方式 11309766.2.2灌溉技術 1149566.3水分管理策略 1141646.3.1分階段水分管理 1116066.3.2土壤濕度監(jiān)測 11112636.3.3水稻生長狀況監(jiān)測 11311746.3.4節(jié)水技術應用 1143666.3.5灌溉制度優(yōu)化 1220747第7章水稻施肥技術 12103727.1水稻營養(yǎng)需求與施肥原則 1284447.1.1水稻營養(yǎng)需求 12111027.1.2施肥原則 1280697.2施肥方法與施肥時期 12320267.2.1施肥方法 12132477.2.2施肥時期 1265607.3水稻專用肥的選用 12335第8章水稻病蟲害防治 13126658.1水稻主要病蟲害識別與監(jiān)測 1345538.1.1病害識別 13274298.1.2蟲害識別 13189668.1.3病蟲害監(jiān)測 1377758.2病蟲害防治策略與防治方法 13306268.2.1防治策略 13115698.2.2防治方法 13157238.3農藥安全使用與環(huán)境保護 14233558.3.1農藥安全使用 14129978.3.2環(huán)境保護 14998第9章水稻收獲與儲藏 1423579.1水稻成熟度判斷與收獲時機 14203219.1.1成熟度判斷 14312349.1.2收獲時機 14175049.2收獲方法與收獲后處理 153689.2.1收獲方法 15176509.2.2收獲后處理 15237509.3水稻儲藏技術與管理 15140599.3.1儲藏技術 15106359.3.2儲藏管理 1523729第10章水稻種植效益分析 151423710.1水稻種植成本分析 151880310.1.1物質成本 152791910.1.2人力成本 152971310.1.3機械成本 161798010.1.4土地成本 161933010.2水稻產量與產值估算 161269110.2.1產量估算 16234110.2.2產值估算 162529910.3提高水稻種植效益的途徑與措施 163162710.3.1選用優(yōu)良品種 161108610.3.2科學施肥 161143810.3.3病蟲害防治 161517210.3.4優(yōu)化灌溉管理 161877510.3.5推廣高效種植技術 162350310.3.6節(jié)本增效 162860810.3.7政策扶持 17第1章水稻種植概述1.1水稻種植的意義與特點水稻(OryzasativaL.),作為我國最重要的糧食作物之一,其種植對于保障國家糧食安全、促進農業(yè)經濟發(fā)展具有重大意義。水稻種植具有以下特點:(1)高產穩(wěn)產:水稻單位面積產量較高,且具有較好的穩(wěn)產性,有利于保障糧食供應。(2)糧食轉化率高:水稻是優(yōu)質的能量來源,其糧食轉化率較高,對于緩解能源壓力具有重要意義。(3)適應性強:水稻在我國各地均有種植,對土壤、氣候等環(huán)境條件具有較高的適應性。(4)水資源需求大:水稻生長過程中需水量較大,對水資源的管理提出了較高要求。1.2水稻生長周期及對環(huán)境條件的要求水稻的生長周期分為以下幾個階段:(1)播種期:選擇適宜的水稻品種,進行浸種、消毒、催芽等處理,為播種做好準備。(2)育秧期:一般在34葉期,此時需注意保持土壤濕潤、防止病蟲害的發(fā)生。(3)移栽期:將育好的秧苗移栽至大田,此階段要注意提高移栽質量和秧苗成活率。(4)分蘗期:水稻進入快速生長階段,此階段需加強水肥管理,促進有效分蘗。(5)拔節(jié)孕穗期:水稻生長進入關鍵階段,需保證充足的水分和養(yǎng)分供應。(6)抽穗開花期:水稻開始抽穗、開花,此時要注意預防病蟲害,保證產量。(7)灌漿成熟期:水稻籽粒逐漸充實,此階段需保持土壤濕潤,提高灌漿質量。(8)收獲期:水稻成熟后,及時收獲,保證產量和品質。水稻生長對環(huán)境條件的要求如下:(1)水分:水稻生長過程中需水量較大,不同生長階段對水分需求不同,要合理調控。(2)光照:水稻喜光照,充足的光照有利于提高產量和品質。(3)溫度:水稻生長適宜溫度為2532℃,過高或過低均會影響生長。(4)土壤:水稻對土壤適應性較強,但以肥沃、排水良好的土壤為佳。(5)肥料:水稻生長需充足的氮、磷、鉀等營養(yǎng)元素,合理施肥有利于提高產量和品質。(6)病蟲害防治:加強病蟲害防治,保證水稻生長安全。第2章育秧技術2.1秧田選擇與準備2.1.1地塊選擇育秧地塊應選擇土壤肥沃、排水良好、光照充足的田塊。避免選擇鹽堿地、重粘土地和低洼易積水地區(qū)。同時要考慮水源便利,便于灌溉。2.1.2土壤處理在育秧前,對土壤進行深翻、細耙,使土壤達到松軟、細碎、平整的要求。同時施足底肥,以有機肥為主,適量配合化肥,提高土壤肥力。2.1.3秧田準備根據育秧面積,提前規(guī)劃秧田。秧田四周應設有排水溝,以防雨后積水。秧田土壤濕度要適中,不宜過濕或過干。2.2育秧方式及選擇2.2.1播種方式育秧播種方式主要有直播和育秧移栽兩種。直播適用于生育期短、抗逆性強的品種;育秧移栽適用于生育期長、產量潛力大的品種。2.2.2育秧材料選擇選用優(yōu)質、高產、抗病、抗逆性強的品種。同時根據當地氣候條件和茬口安排,選擇適宜的生育期品種。2.2.3播種量與播種期根據品種特性、育秧方式和移栽密度,合理確定播種量。播種期應根據當地氣候條件和茬口安排,保證適齡移栽。2.3秧苗管理2.3.1水分管理播種后及時覆土、澆水,保持土壤濕潤。出苗后,視土壤濕度適當澆水,避免干旱或積水。2.3.2肥料管理秧苗期應適當追肥,以氮肥為主,配合磷、鉀肥。追肥時間一般在秧苗一葉一心至二葉一心期。2.3.3病蟲害防治加強病蟲害監(jiān)測,發(fā)覺病蟲害及時防治。優(yōu)先采用農業(yè)防治、生物防治和物理防治方法,必要時選用高效、低毒、低殘留農藥。2.3.4秧苗鍛煉在移栽前710天,適當控制水分,進行秧苗鍛煉,提高秧苗的抗逆性和適應性。2.3.5秧苗移栽根據秧苗生長情況和移栽田塊準備,適時進行移栽。移栽時應注意秧苗深度和密度,保證秧苗成活。第3章土壤管理與改良3.1土壤類型與水稻生長的關系土壤是水稻生長的基礎,不同類型的土壤對水稻生長具有顯著影響。本節(jié)主要闡述了幾種常見土壤類型與水稻生長的關系,以指導種植者根據土壤類型采取相應管理措施。3.1.1黏土黏土具有較高的保水保肥能力,有利于水稻生長。但黏土通氣性較差,容易導致水稻根系缺氧,影響?zhàn)B分吸收。因此,在黏土地區(qū)種植水稻時,應適當加大施用有機肥和生物菌肥的力度,提高土壤通透性。3.1.2沙土沙土通氣性好,但保水保肥能力差,水稻生長過程中容易出現水分和養(yǎng)分不足。在沙土地區(qū)種植水稻,應注重水分管理和施肥,適當增加施肥次數和用量,以提高土壤肥力。3.1.3壤土壤土具有較高的保水保肥能力和較好的通氣性,是較為適宜水稻生長的土壤類型。在壤土地區(qū)種植水稻,應保持土壤肥力平衡,合理施肥,防止土壤退化。3.2土壤改良措施針對不同土壤類型和存在的問題,采取相應的土壤改良措施,有助于提高水稻產量和品質。3.2.1物理改良(1)深耕松土:通過深耕松土,提高土壤的通氣性和滲水性,有利于水稻根系的生長。(2)土壤調理劑:使用土壤調理劑,如沸石、蛭石等,改善土壤結構,提高土壤肥力。3.2.2化學改良(1)調整pH值:通過施用石灰、硫磺等物質,調整土壤pH值,使之適宜水稻生長。(2)增施有機肥:有機肥含有豐富的養(yǎng)分和微生物,能提高土壤肥力,改善土壤結構。3.2.3生物改良(1)轉換耕作制度:采用輪作、間作等方式,改善土壤生態(tài)環(huán)境,減少病蟲害發(fā)生。(2)增加微生物肥料:施用微生物肥料,提高土壤微生物活性,促進水稻生長。3.3土壤肥力監(jiān)測與調控土壤肥力是影響水稻生長的關鍵因素,合理監(jiān)測和調控土壤肥力,有助于提高水稻產量和品質。3.3.1土壤肥力監(jiān)測(1)土壤樣品采集:按照規(guī)定的方法采集土壤樣品,進行實驗室分析。(2)土壤肥力指標:監(jiān)測土壤有機質、全氮、有效磷、速效鉀等主要肥力指標,了解土壤肥力狀況。3.3.2土壤肥力調控(1)施肥策略:根據土壤肥力監(jiān)測結果,制定合理的施肥策略,平衡施用氮、磷、鉀肥。(2)調整施肥時期和比例:根據水稻生長階段和土壤肥力狀況,調整施肥時期和比例,實現精準施肥。(3)有機肥與化肥結合:有機肥與化肥結合使用,提高土壤肥力,改善水稻品質。第4章水稻品種選擇與布局4.1水稻品種的分類與特點水稻品種根據其生物學特性和生產應用,可分為以下幾類:4.1.1常規(guī)稻品種常規(guī)稻品種具有以下特點:(1)生育期適中,適應性強;(2)產量穩(wěn)定,抗逆性較好;(3)稻米品質優(yōu)良,口感好;(4)種子繁殖容易,成本低。4.1.2雜交稻品種雜交稻品種具有以下特點:(1)生育期較短,生長勢強;(2)產量高,增產潛力大;(3)抗逆性較強,適應性廣;(4)稻米品質優(yōu)良,但種子繁殖成本較高。4.1.3特種稻品種特種稻品種包括糯稻、香稻、黑米稻等,具有以下特點:(1)生育期、產量、抗逆性等方面存在一定局限性;(2)稻米品質獨特,具有較高的經濟價值;(3)種子繁殖難度較大,成本較高。4.2品種選擇原則在進行水稻品種選擇時,應遵循以下原則:4.2.1適應性原則根據當地氣候、土壤、水資源等條件,選擇適應性強的品種。4.2.2產量原則選擇產量高、增產潛力大的品種,以提高單位面積產量。4.2.3品質原則選擇稻米品質優(yōu)良、口感好的品種,以滿足市場需求。4.2.4抗逆性原則選擇抗病、抗蟲、抗倒伏等抗逆性較強的品種,以減輕自然災害的影響。4.2.5經濟性原則綜合考慮種子價格、種植成本、產量和市場需求等因素,選擇經濟效益較高的品種。4.3品種布局與輪作4.3.1品種布局根據當地生態(tài)條件、種植制度、市場需求等因素,合理布局不同類型的水稻品種。如:(1)平原地區(qū):以高產、優(yōu)質、抗逆性強的常規(guī)稻和雜交稻為主;(2)丘陵山區(qū):以適應性強、抗逆性好的常規(guī)稻和特種稻為主;(3)城市郊區(qū):發(fā)展糯稻、香稻等特種稻,滿足市場需求。4.3.2品種輪作通過輪作,減輕土壤病蟲害、提高土壤肥力、降低生產成本。以下為一些建議輪作模式:(1)常規(guī)稻與雜交稻輪作;(2)水稻與小麥、油菜等作物輪作;(3)特種稻與其他經濟作物輪作。遵循以上原則和布局,有助于提高水稻種植效益和保障糧食安全。第5章水稻播種技術5.1播種時間與播種量5.1.1確定播種時間播種時間的確定應考慮當地氣候條件、水稻品種特性及茬口安排。一般而言,早稻播種時間宜在春季氣溫穩(wěn)定在12℃以上時進行;中稻和晚稻則應根據前茬作物收獲時間及水稻生長周期合理規(guī)劃。5.1.2播種量播種量應根據種子質量、發(fā)芽率、種植密度及土壤肥力等因素綜合考慮。一般來說,早稻每畝播種量為2.53.5公斤,中稻和晚稻每畝播種量為2.03.0公斤。5.2播種方法與播種質量5.2.1播種方法(1)直播:將種子直接播于本田,適用于早稻和部分中稻。(2)育秧移栽:在秧田育好秧苗,再移栽至本田,適用于大部分中稻和晚稻。5.2.2播種質量(1)種子處理:播種前進行曬種、選種、消毒等處理,提高種子發(fā)芽率和抗病力。(2)播種深度:一般播種深度為35厘米,以保證種子發(fā)芽和生長。(3)均勻播種:保證播種均勻,避免漏播和重播。5.3播種后的管理5.3.1水稻出苗期管理出苗期保持土壤濕潤,防止干旱和漬水,保證出苗齊全。5.3.2水稻分蘗期管理(1)水分管理:保持田間濕潤,適當曬田,促進分蘗發(fā)生。(2)施肥管理:根據土壤肥力和水稻生長狀況,合理施用分蘗肥,促進分蘗生長。5.3.3水稻拔節(jié)孕穗期管理(1)水分管理:保持田間適度的水分,防止干旱和漬水。(2)施肥管理:施用拔節(jié)孕穗肥,促進水稻拔節(jié)和孕穗。5.3.4水稻抽穗至成熟期管理(1)水分管理:保持田間濕潤,避免干旱和漬水,保證水稻正常生長發(fā)育。(2)病蟲害防治:加強病蟲害監(jiān)測,及時防治,保證水稻產量和品質。注意:以上管理措施應根據當地氣候、土壤和水稻生長狀況適時進行調整。第6章水稻灌溉與水分管理6.1水稻需水量與灌溉原則6.1.1水稻需水量水稻生長過程中對水分的需求因品種、生長階段和生態(tài)環(huán)境等因素而異。通常情況下,水稻全生育期的需水量較大,一般每畝需水量在400800立方米。了解水稻各生長階段的需水量,對合理灌溉具有重要意義。6.1.2灌溉原則(1)適時:根據水稻生長階段和需水量,選擇合適的時間進行灌溉。(2)適量:控制灌溉水量,避免水分過多或過少,保證水稻生長所需水分。(3)適地:根據不同地塊的水稻生長狀況和土壤濕度,合理調整灌溉水量。(4)節(jié)水:采用節(jié)水灌溉技術,提高灌溉水利用效率。6.2灌溉方式與灌溉技術6.2.1灌溉方式(1)漫灌:適用于水稻生長初期,使稻田內水分充足,有利于水稻扎根。(2)淺水層灌溉:適用于水稻分蘗期和拔節(jié)期,保持稻田內35厘米的水層,有利于水稻分蘗和根系生長。(3)間歇灌溉:適用于水稻孕穗期和抽穗期,通過控制灌溉和排水,調節(jié)稻田內水分狀況,促進水稻生長發(fā)育。(4)濕潤灌溉:適用于水稻成熟期,減少灌溉水量,保持土壤濕潤,有利于水稻成熟。6.2.2灌溉技術(1)地面灌溉:利用自然地形和稻田田埂,將水引入稻田。(2)噴灌:利用噴灌設備,將水均勻噴灑在稻田表面。(3)微灌:通過微灌設備,將水直接輸送到水稻根部附近,提高灌溉水利用效率。6.3水分管理策略6.3.1分階段水分管理根據水稻不同生長階段的水分需求,制定相應的灌溉計劃,合理調控稻田內水分。6.3.2土壤濕度監(jiān)測利用土壤濕度傳感器等設備,實時監(jiān)測土壤濕度,為灌溉提供科學依據。6.3.3水稻生長狀況監(jiān)測通過觀察水稻生長狀況,如葉色、株高等,判斷水稻水分需求,及時調整灌溉措施。6.3.4節(jié)水技術應用采用節(jié)水灌溉技術,如滴灌、噴灌等,提高灌溉水利用效率,降低水稻生產成本。6.3.5灌溉制度優(yōu)化根據當地氣候、土壤和水稻品種特點,優(yōu)化灌溉制度,實現高效節(jié)水。第7章水稻施肥技術7.1水稻營養(yǎng)需求與施肥原則7.1.1水稻營養(yǎng)需求水稻生長過程中對氮、磷、鉀等元素的需求較大,同時還需鈣、鎂、硫等中微量元素。其中,氮素是影響水稻生長的關鍵因素,對產量和品質具有顯著影響。磷素能促進根系發(fā)育和籽粒充實,鉀素能增強水稻抗逆性和提高光合效率。7.1.2施肥原則(1)根據土壤肥力和水稻品種特性,合理制定施肥方案;(2)按照“前促、中控、后補”的原則進行分期施肥,實現養(yǎng)分平衡;(3)有機肥與化肥相結合,提高土壤肥力和改善土壤結構;(4)注重中微量元素的補充,保證水稻生長所需養(yǎng)分的全面供應。7.2施肥方法與施肥時期7.2.1施肥方法(1)基肥:以有機肥為主,配合適量化肥。有機肥在翻耕前施入,化肥在插秧前施入;(2)追肥:分蘗期和拔節(jié)期進行,以氮肥為主,適當搭配磷、鉀肥;(3)穗肥:抽穗前施入,以磷、鉀肥為主,氮肥為輔;(4)粒肥:灌漿期施入,以鉀肥為主,氮肥為輔。7.2.2施肥時期(1)基肥:在翻耕前施入,一般占施肥總量的40%50%;(2)追肥:分蘗期和拔節(jié)期各施入一次,分別占施肥總量的20%30%;(3)穗肥:抽穗前1520天施入,占施肥總量的10%20%;(4)粒肥:灌漿期施入,占施肥總量的5%10%。7.3水稻專用肥的選用根據水稻生長特性和土壤肥力狀況,選用適合的水稻專用肥,可以更好地滿足水稻生長對養(yǎng)分的需求。水稻專用肥應具備以下特點:(1)養(yǎng)分全面,比例合適,有利于水稻生長;(2)肥料利用率高,減少養(yǎng)分損失;(3)改良土壤結構,提高土壤肥力;(4)施用方便,節(jié)省勞動力。在實際應用中,可根據當地農技推廣部門推薦的水稻專用肥進行選擇。同時注意施肥技術要領,保證施肥效果。第8章水稻病蟲害防治8.1水稻主要病蟲害識別與監(jiān)測8.1.1病害識別水稻病害主要包括稻瘟病、紋枯病、稻曲病、白葉枯病等。對于各種病害,應掌握其典型癥狀特征,以便及時準確地進行識別。8.1.2蟲害識別水稻蟲害主要包括稻飛虱、稻縱卷葉螟、二化螟、三化螟等。了解各類蟲害的形態(tài)特征、為害癥狀及發(fā)生規(guī)律,有助于及時監(jiān)測和防治。8.1.3病蟲害監(jiān)測加強病蟲害監(jiān)測,及時掌握病蟲害發(fā)生動態(tài),為防治工作提供科學依據。監(jiān)測方法包括田間調查、燈光誘捕、性誘劑誘捕等。8.2病蟲害防治策略與防治方法8.2.1防治策略堅持“預防為主,綜合防治”的原則,優(yōu)先采用農業(yè)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等綠色防控方法,化學防治作為輔段。8.2.2防治方法(1)農業(yè)防治:選用抗病品種,合理輪作,及時清除田間病殘體,降低病蟲害發(fā)生基數。(2)物理防治:利用燈光誘殺、色板誘殺、防蟲網等物理方法,降低蟲口密度。(3)生物防治:利用天敵昆蟲、病原微生物、植物源農藥等生物制劑,降低病蟲害發(fā)生程度。(4)化學防治:在病蟲害發(fā)生的關鍵時期,選擇高效、低毒、低殘留農藥,嚴格按照使用說明進行防治。8.3農藥安全使用與環(huán)境保護8.3.1農藥安全使用(1)合理選用農藥:根據病蟲害種類,選擇具有針對性的農藥,避免盲目用藥。(2)嚴格掌握用藥劑量和用藥時期:按照農藥標簽推薦劑量和防治時期進行用藥,避免過量使用。(3)輪換用藥:合理輪換使用不同類型的農藥,減緩病蟲害抗藥性的發(fā)展。(4)遵守安全操作規(guī)程:使用農藥時,做好個人防護,避免農藥中毒的發(fā)生。8.3.2環(huán)境保護(1)優(yōu)先選用環(huán)境友好型農藥,減少對環(huán)境的污染。(2)合理規(guī)劃防治時間,避免在水稻生長敏感期和生態(tài)環(huán)境脆弱期用藥。(3)避免在水源、河流附近及風力較大時施藥,減少農藥飄移和流失。(4)加強農藥包裝廢棄物回收處理,防止土壤和水體污染。第9章水稻收獲與儲藏9.1水稻成熟度判斷與收獲時機9.1.1成熟度判斷水稻成熟度是決定收獲時機的重要依據。通常,可通過以下方法判斷水稻成熟度:(1)觀察稻株顏色:稻株由綠轉黃,葉片逐漸枯黃,表明水稻已進入成熟期;(2)檢查稻粒充實度:稻粒飽滿,穎殼變黃,硬度增加,表明成熟度較好;(3)測定稻谷含水量:當稻谷含水量降至20%左右時,可認為水稻已成熟。9.1.2收獲時機在保證水稻成熟度達到適宜收獲標準的前提下,選擇以下時機進行收獲:(1)天氣條件:選擇晴朗天氣進行收獲,避免在雨后或露水未干時收獲,以保證稻谷干燥;(2)土壤條件:土壤濕度適宜,避免收獲時土壤過于泥濘,影響收獲質量和效率;(3)設備條件:保證收獲設備功能良好,減少損失。9.2收獲方法與收獲后處理9.2.1收獲方法(1)人工收獲:適用于小面積稻田,采用人工割稻、打稻、脫粒等方法;(2)機械收獲:適用于大面積稻田,采用聯合收割機進行收割、脫粒和清選。9.2.2收獲后處理(1)曬谷:將收獲后的稻谷均勻攤放在曬場上,利用陽光和風力進行干燥;(2)清選:清除稻谷中的雜質、空殼和未成熟粒,保證稻谷質量;(3)儲存:將干燥、清選后的稻谷儲存于干燥、通風、防潮的倉庫內。9.3水稻儲藏技術與管理9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5年合伙企業(yè)策劃干股加入協議書格式
- 2025年典范個人土地交易合同模板
- 2025年雙方自愿離婚協議書模板(兩個孩子)
- 2025年化工公司員工合同書
- 2025年企業(yè)園區(qū)租賃合同策劃樣本
- 2025年甲方與協作單位合同范文
- 2025年辦公設備維修保養(yǎng)服務合同范本
- 2025年土地使用權出讓合同樣本
- 2025年招投標流程中合同風險防范與控制實踐
- 2025年供應鏈協作協議樣本
- 兒童常用藥物及安全用藥課件
- 冬季安全生產知識講座
- 2024年媒體與傳媒行業(yè)培訓資料掌握新媒體技術和內容創(chuàng)作的最佳實踐
- 護士團隊的協作和領導力培養(yǎng)培訓課件
- 安全生產法培訓課件
- 人教版《道德與法治》四年級下冊教材簡要分析課件
- 數字示波器的工作原理及其應用
- 病史采集評分標準-純圖版
- 自行聯系單位實習申請表
- 沖動式與反動式汽輪機的優(yōu)劣比較
- 新起點新作為初二開學第一課主題班會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