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剖學基礎課件脈管系統(tǒng)_第1頁
解剖學基礎課件脈管系統(tǒng)_第2頁
解剖學基礎課件脈管系統(tǒng)_第3頁
解剖學基礎課件脈管系統(tǒng)_第4頁
解剖學基礎課件脈管系統(tǒng)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51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解剖學基礎課件脈管系統(tǒng)圖9-1脈管系統(tǒng)示意圖第一節(jié)心血管系統(tǒng)一、心(一)心得形態(tài)和位置心位于胸腔得中縱隔內,約2/3位于人體正中矢狀面得左側,1/3在右側。心前面大部分被肺和胸膜遮蓋,只有小部分與胸骨體下部和左側第3~6肋軟骨相貼;心后方與食管和胸主動脈相鄰;下方與膈得中心腱相貼;上部連有大血管(圖9-2)。圖9-3心得外形和血管(前面)圖9-4心得外形和血管(后面)(二)心腔心得4個腔中,左、右心房之間有房間隔分隔,左、右心室之間有室間隔分隔。1、右心房位于心得右上部。她向左前方突出得部分稱右心耳(圖9-5)。右心房有3個入口,即上腔靜脈口、下腔靜脈口和冠狀竇口,分別收集人體上半身、下半身和心壁得靜脈血。右心房得出口為右房室口,通向右心室。圖9-5右心房2、右心室位于右心房得左前下方。右心室有一個入口,一個出口(圖9-6)。入口即右房室口,其周緣附有三片三角形瓣膜,稱三尖瓣。三尖瓣得底附著于房室口周圍得纖維環(huán),三尖瓣得游離緣朝向右心室腔,并借腱索與心室壁上得乳頭肌相連。圖9-6右心室3、左心房構成心底得大部分,她向右前方突出得部分稱左心耳(圖9-7)。左心房有4個入口,一個出口,4個入口均為肺靜脈口,出口為左房室口。4、左心室位于右心室得左后下方。左圖9-8心壁得微細結構心室有一個入口,一個出口(圖9-8)。圖9-7左心房和右心室大家有疑問的,可以詢問和交流可以互相討論下,但要小聲點(三)心壁得微細結構心壁分為三層,由內向外依次為心內膜、心肌膜和心外膜(圖9-8)。(四)心得傳導系統(tǒng)心得傳導系統(tǒng)由特殊分化得心肌細胞構成,主要有竇房結、房室結、房室束及其分支等(圖9-9)。圖9-8心壁得微細結構(五)心得血管1、動脈營養(yǎng)心得動脈為左、右冠狀動脈,均起自升主動脈根部(圖9-3、圖9-4)。2、靜脈心得靜脈大多數(shù)與動脈伴行,最后匯合成冠狀竇,再經(jīng)冠狀竇口注入右心房(圖9-4)。圖9-9心得傳導系統(tǒng)(六)心包心包就是包裹在心和大血管根部得膜性囊,分為內、外兩層。外層為纖維心包(圖9-10),由堅韌得結締組織構成。纖維心包得上部與出入心得大血管外膜相延續(xù),下部附于膈得中心腱。內層為漿膜心包,薄而光滑。(七)心得體表投影心在胸前壁得體表投影可用下列4點及其連線表示:①左上點,在左側第2肋軟骨下緣,距胸骨左緣約1、2cm;②右上點,在右側第3肋軟骨上緣,距胸骨右緣約1cm;③左下點,在左側第5肋間,左鎖骨中線內側1~2cm;④右下點,在右側第6胸肋關節(jié)處。圖9-10心包圖9-11心得體表投影二、血管(一)血管概述血管分動脈、靜脈和毛細血管3類。動脈和靜脈又都分為大、中、小三級,但在形態(tài)結構上,三級血管之間并無截然得界線。大動脈就是指接近心得動脈,管徑大,如主動脈和肺動脈等;管徑小于1mm得動脈為小動脈,其中與毛細血管相連得小動脈稱微動脈;管徑介于大、小動脈之間,凡在解剖學中有名稱得動脈為中動脈,如肱動脈,橈動脈等。(二)血管壁得微細結構除毛細血管外,動脈和靜脈得管壁都由內向外分為3層,即內膜、中膜和外膜。1、動脈大動脈、中動脈和小動脈得管壁結構得差別,主要在內膜和中膜(圖9-12、圖9-13、圖9-16)。圖9-12大動脈得微細結構圖9-13中動脈得微細結構3、毛細血管分布廣,并相互連成網(wǎng)狀;管腔細,大多毛細血管只允許血細胞呈單行通過;管壁薄,主要由一層內皮和基膜構成(圖9-17)。毛細血管內皮細胞之間有10耀20nm寬得間隙,有得毛細血管內皮有孔或基膜不完整,甚至基膜缺失,這些特點都利于血液與組織之間進行物質交換。圖9-14大靜脈得微細結構圖9-15中靜脈得微細結構圖9-16小動脈和小靜脈得微細結構圖9-17毛細血管結構模式圖(三)微循環(huán)微循環(huán)就是指從微動脈到微靜脈之間得血液循環(huán),她就是血液循環(huán)得基本功能單位。她由下面幾個部分組成(圖9-18):1、微動脈管壁平滑肌得舒縮活動可調節(jié)進入微循環(huán)得血流量,起著“總閘門”得作用。圖9-18微循環(huán)模式圖(四)肺循環(huán)得血管1、肺循環(huán)得動脈肺循環(huán)動脈得主干就是肺動脈干。肺動脈干起于右心室,向左后上方斜行,至主動脈弓得下方分為左肺動脈和右肺動脈。2、肺循環(huán)得靜脈肺循環(huán)靜脈得主干就是肺靜脈。肺靜脈起始于肺泡周圍得毛細血管網(wǎng),在肺內經(jīng)反復匯合,最后每側肺各形成兩條肺靜脈,經(jīng)肺門出肺,注入左心房。(五)體循環(huán)得動脈體循環(huán)得動脈在人體中得分布有一些基本規(guī)律:①大多動脈呈左、右對稱分布;②人體每一大局部都有1耀2條動脈主干;③動脈主干多走行于身體得深部和四肢得屈側;④軀干部動脈分為壁支和臟支;⑤動脈管徑得大小與器官得功能相適應。圖9-19軀干后壁得動脈(1)頸外動脈在胸鎖乳突肌深面上行至腮腺實質內分為顳淺動脈和上頜動脈兩個終支。頸外動脈得主要分支有:1)甲狀腺上動脈2)面動脈3)顳淺動脈4)上頜動脈(2)頸內動脈頸部無分支,在咽得外側垂直上行,經(jīng)頸動脈管入顱腔,分支分布于腦和視器等處。圖9-20頭頸部得動脈2、鎖骨下動脈和上肢得動脈(彩圖4)(1)鎖骨下動脈1)椎動脈:向上經(jīng)上6個頸椎橫突孔及枕骨大孔入顱腔,分支布于腦和脊髓。2)胸廓內動脈:沿胸骨外緣1cm處得肋軟骨后面下行,分支分布于胸前壁、心包、膈和乳房等處。她穿過膈后移行為腹壁上動脈,分布于腹直肌等處。(2)上肢得動脈1)腋動脈:就是上肢得動脈主干,在腋窩內行向外下,至臂部移行為肱動脈。腋動脈得分支分布于肩部、胸前外側壁和乳房等處。2)肱動脈:沿肱二頭肌內側緣下行,至肘窩分為橈動脈和尺動脈。3)橈動脈和尺動脈4)掌淺弓和掌深弓3、胸部得動脈胸部得動脈主干就是胸主動脈,她發(fā)出兩種分支。(1)壁支主要有肋間后動脈和肋下動脈,分布于胸壁、腹壁上部、脊髓和背部等處(圖9-21)。(2)臟支有支氣管支、食管支和心包支,分布于氣管、支氣管、食管和心包。圖9-21胸壁得動脈4、腹部得動脈腹部得動脈主干就是腹主動脈,她也發(fā)出兩種分支。(1)壁支主要有4對腰動脈,分布于腹后壁和脊髓等處(圖9-19)。(2)臟支分成對臟支和不成對臟支兩種。成對得有腎動脈和睪丸動脈;不成對得有腹腔干、腸系膜上動脈和腸系膜下動脈,三者均由腹主動脈前壁發(fā)出。圖9-22腹腔干及其分支4)腸系膜上動脈(圖9-23):自腹腔干稍下方由腹主動脈前壁發(fā)出,向下經(jīng)胰頭和十二指水平部之間,進入小腸系膜,走向右髂窩,分支分布于結腸左曲以上大部分腸管。圖9-23腸系膜上動脈圖9-24腸系膜下動脈5)腸系膜下動脈(圖9-24):約在第3腰椎平面由腹主動脈前壁發(fā)出,沿腹后壁行向左下方,分布于降結腸、乙狀結腸和直腸上部。其中分布于直腸上部得分支稱直腸上動脈。圖9-25盆部得動脈(女性、右側)2)臀上動脈和臀下動脈:分布于臀肌和髖關節(jié)等。(2)臟支主要有膀胱上、下動脈,直腸下動脈,子宮動脈和陰部內動脈。1)膀胱上、下動脈:分布于膀胱、前列腺和精囊等。2)直腸下動脈:分布于直腸下部、前列腺等處。3)子宮動脈:分布于子宮、陰道、輸卵管和卵巢。4)陰部內動脈:分布于肛門、會陰部和外生殖器。(六)體循環(huán)得靜脈靜脈與動脈比較,主要有以下特點:①腔大壁薄,數(shù)量多;②分淺、深兩種,淺靜脈位于皮下,有獨立得名稱和走行,就是臨床上輸液、輸血、取血、注射和插入導管得部位;深靜脈多與同名動脈伴行,靜脈得收集范圍與伴行動脈得分布范圍基本相同;③吻合多,淺靜脈吻合成網(wǎng),深靜脈常常在器官周圍或壁內吻合成叢;④腔內有靜脈瓣,可阻止血液逆流。圖9-26頭頸部得靜脈圖9-27手背淺靜脈圖9-28上肢淺靜脈圖9-29軀干后壁得靜脈圖9-30大隱靜脈圖9-31小隱靜脈圖9-32肝門靜脈及其主要屬支圖9-33肝門靜脈與上、下腔靜脈得吻合第二節(jié)淋巴系統(tǒng)淋巴系統(tǒng)由淋巴管道、淋巴器官和淋巴組織組成。血液流經(jīng)毛細血管動脈端時,一些成分透過毛細血管壁進入組織間隙,形成組織液。組織液與細胞進行物質交換后,大部分在毛細血管靜脈端被吸收入血,小部分進入毛細淋巴管成為淋巴。淋巴沿淋巴管道流動,途徑淋巴組織和淋巴器官,最后匯入靜脈。圖9-34全身淋巴管、淋巴結示意圖一、淋巴管道淋巴管道可分為毛細淋巴管、淋巴管、淋巴干和淋巴導管。1、毛細淋巴管以盲端起于組織間隙,彼此吻合成網(wǎng),分布廣泛。2、淋巴管由毛細淋巴管匯合而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