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級上冊科學知識習題_第1頁
三年級上冊科學知識習題_第2頁
三年級上冊科學知識習題_第3頁
三年級上冊科學知識習題_第4頁
三年級上冊科學知識習題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60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科學知識習題

三年級上冊

第1單元我們都是科學家

1.科學是……

(1)你能寫出科學家研究科學的過程嗎?

提出問題f作出猜測f尋找證據f得出結論

(2)通過本課的學習,你認為科學是什么?

科學是提出問題并想辦法尋找答案的過程。

(3)使勁向兩片紙中間吹氣,猜一猜會發(fā)生什么現象?

觀察到的現象是(兩片紙向中間靠攏)

為什么會發(fā)生這種現象?

流體(包括液體氣體)由寬闊地帶流入狹窄地帶時,會流速加快,壓力降低。在兩張紙中間吹動,氣體流

速加快,氣壓降低,造成紙內外氣壓差,大氣壓把紙壓向中間合攏。河流進入狹窄地段后會變得湍急,門

洞內會產生風(過堂風),汽車急速駛過會引起塵土飛揚,都是這個原理。

(4)餃子從生到熟,在鍋里經歷從沉到浮的變化?為什么?

煮熟后餃子內水蒸氣受熱膨脹使餃子的體積變大,這樣在水中受到的浮力也就變大了,所以就浮起來了。

涼的熟餃子體積縮小了,所以浮力也變小,因此又沉到鍋底。

(5)弗萊明發(fā)現了青霉素。

(6)伽利略發(fā)現了“擺的等時性定律”(繩子固定,擺動一次時間相等;繩子越長,擺動一次時間越長;

繩子越短,擺動一次時間就越短),利用這個定律,他發(fā)明了“脈搏計時器”,后來又制成了鐘表和天文鐘。

(7)好奇心總是讓我們去探究許多事物,想知道為什么是這樣、那樣的。我們的這些經歷其實和科學家

的工作十分相似。

第2單元我眼里的生命世界

1.尋找有生命的物體

有生命的物體具有(能夠繁殖、長大、呼吸、需要營養(yǎng)、對刺激有反應)等幾個基本特征。

2.校園里的植物

(1)校園里的植物有哪些不同之處和相同之處

相同之處:都需要空氣,陽光和水,都能自己制造營養(yǎng)等。不同之處:它們的形態(tài)、生長特征、生活環(huán)境、

繁殖方式等方面有所不同。

(2)我認為植物的共同特征是(需要陽光、空氣、水、自己制造營養(yǎng))。

3.校園里的小動物

(1)蝸牛是用(腹足)爬行的。

(2)我們可以根據(發(fā)亮的黏液痕跡)判斷蝸牛曾經在這個地方爬過。

(3)蝸牛喜歡吃的食物有(菜葉、黃瓜等)。

(4)蝸牛遇到(外界刺激)會縮進殼里。

(5)經過研究,我們知道蝸牛喜歡在(陰暗潮濕)的環(huán)境中生活。

(6)我認為動物的共同特征有(能運動、呼吸、吃食物、會長大等)。

第3單元生命之源——水

1.生命離不開水

(1)用什么方法證明下圖中有生命的物體里面含有水。

蘿卜(用手摸、用鉗夾、加熱、榨汁、用紙吸)

螞蟻(用鉗夾)

盆花(用鉗夾、用紙吸)

竹子(用鉗夾、加熱、榨汁)

蝸牛(用手摸、用紙吸)

(2)將一盆生長茂盛的植物放在陽光下,用透明的塑料袋罩上,下方扎緊。1小時后,塑料袋壁上會有什

么現象發(fā)生?你能解釋這一現象嗎?

水珠。植物體內有水。

(3)水是動植物體的重要組成部分,水幾乎在所有生物的生命活動中都發(fā)揮著必不可少的作用。水對我

們的身體非常重要,營養(yǎng)的吸收、廢物的排泄都離不開水。我們能保持正常的體溫也多虧了水。一般情況

下,如果連續(xù)5天不喝水,人的生命就會受到威脅。人體65%是水;雞蛋76%是水;魚85%是水;蔬菜

90%是水。

2.觀察水

(1)水是一種(沒有顏色、沒有氣味、沒有味道、透明)的液體。

(2)觀察物體時,對不了解的物體不能隨便(聞),更不能隨便(嘗)。

(3)認識物體常用的方法有:用(眼睛看)、用(鼻子聞)、用(舌頭嘗)、用(手摸)等。

3.神奇的水

(1)一般情況下,水是從(高處)往(低處)流的,但是,水也會沿著(孔隙)的材料往(上)“爬”

或向(四周擴散)的現象,叫做(毛細現象)。

(2)水的表面有一種互相拉著的力,使其表面盡量縮小,這種力叫做水的(表面張力)。正是因為變種力

的存在,我們看到的水滴大都是(圓球狀)的。

(3)大水的內部有(壓力)。水越深,(壓力)就越大。

(4)放在水中的物體都受到水的浮力。水能“托舉”祛碼的現象和“曹沖稱象”的故事的相同之處是(水

有浮力。水的浮力能“托舉”重物)

(5)把方糖放入水中,糖塊不見了,而水卻變甜了。像這樣的現象就是溶解。水能溶解許多物質。

4.地球上的水

(1)將一只燒杯裝滿水看做是地球上的水;從燒杯中舀一湯匙水相當于(淡水);用吸管吸一滴水好比是

(容易開發(fā)利用的淡水)。而如今也被不同程度地(污染),這說明地球上可供人類利用的淡水資源(非常

有限)。

(2)水污染會給人類和環(huán)境帶來哪些危害?

污染的水直接影響動、植物的生長,甚至危及生命,污染的水會嚴重地損害人類身體健康。

(3)3月22日是世界水日。

(4)海洋和咸水湖占地球總水量的97%,淡水占3%。其中,冰川占淡水的76%,水蒸氣等占0.66%,深

層地下水占淡水的11%,河流湖泊占淡水的0.34%,淺層地下水占淡水的12%。

第4單元它們是什么做的

1.常見材料

(1)直接來自大自然的材料是天然材料。

(2)使天然材料的性質發(fā)生變化后制造出來的人造材料。

(3)根據加工過程和加工制成的人造材料,在方框里分別填寫出其天然材料的名稱。

(木質纖維)一漿化一紙

(鐵礦石)一提煉f鐵

(石油)一加工一塑料

(沙粒)f與其他礦物反應一玻璃

(4)在方框里填寫天然材料的來源。

(羊)一羊毛(樹)一木材(巖石)一石料

(5)寫出棉布衣服是怎么來的。

植物或化工制劑一顏料一衣服

棉花一棉紗f衣服

石油f塑料顆粒一紐扣一衣服

(6)一納米長度是(十億分之一米)。

(7)在我們常見的材料中,有的直接來自大自然,如羊毛、木材和石料等,它們是天然材料;有的材料

不是直接來自大自然,而是由加工處理天然材料,或使天然材料的性質發(fā)生變化后制造出來的,如紙、鐵、

玻璃和塑料等,它們是人造材料。

2.紙

⑴造紙的主要用料是(木材),用(廢紙)、(稻草)、(舊棉布)等也可以造紙。

(2)同一張紙縱向、橫向的結實程度是(不同)的。比較不同紙的結實程度時,紙的(大小)要相同。

(3)東漢蔡倫發(fā)明了用(樹皮、麻繩頭、破布、舊漁網)做原料的造紙新技術,從而結束了古人用(石

頭、樹木、甲骨、木牘、竹簡)等作為書畫材料的歷史。

(4)將現代紙的生產過程補充完整。

去樹皮f(將木頭切成小片)將木片煮爛成漿一(攪拌紙漿)一漂白紙漿一(瀝干水分)一(烘干后壓成

紙張)一疊放紙張

3.紡織材料

(1)人類最早用(獸皮和樹葉)裹在身上當衣服。后來逐步掌握了紡織麻、棉、蠶絲等(天然纖維)的

技術,到了近代,(人工合成纖維)的發(fā)展,又增添了許多新的紡織材料

(2)(尼龍)是世界上最早的人工合成纖維,是從(石油)中提煉出來的。誕生于1930年,由美國杜邦

公司年輕化學家卡羅瑟斯發(fā)現。

(3)與尼龍相比,麻、棉、蠶絲等天然纖維經過紡織制成的衣服各有什么特點?

麻(透氣、較粗糙、結實程度中等、纖維粗、吸水性中等)

棉(透氣性中等、平滑、結實程度粗、纖維粗細中等、吸水性強)

蠶絲(透氣、光滑、結實程度中等、纖維細、吸水性差)

(4)下列紡織品是什么材料做的?這些材料特點是什么?

紡織品名稱主要原料特點

羊毛衫羊毛保暖性好、柔軟

的確良襯衫合成纖維牢固

真絲領帶蠶絲亮麗

雨衣合成纖維吸水性差

棉布衣棉花柔軟、保暖

(5)冬裝和夏裝所用布料各有什么特點?

夏裝:輕薄、透氣、吸汗。冬裝:保暖性好、輕

4.金屬

⑴銅是(黃)色,鋁是(白)色,鐵是(銀白)色,它們都具有(金屬光澤)。

(2)在金、銀、銅、鐵、鋁這五種常見金屬中,硬度最小的是(鋁),最輕的是(鋁),價格最低的是(鐵),

導熱性最差的是(鐵)。

(3)我知道的用金制成的物品有();用鐵制成的物品有();用銅制成的物品有()。

(4)在銅、鐵、鋁這三種常見的金屬中,導熱性從強到弱的順序是(B)。

A.銅、鐵、鋁B.銅、鋁、鐵C.鐵、鋁、銅D.鐵、銅、鋁E.鋁、鐵、銅F.鋁、銅、鐵

(5)在銅、鐵、鋁這三種常見的金屬中,延展性從高到低的順序是(F)。

A.銅、鐵、鋁B.銅、鋁、鐵C.鐵、鋁、銅D.鐵、銅、鋁E.鋁、鐵、銅F.鋁、銅、鐵

(6)檢測金屬延展性時,應選擇在(D)上進行敲打。

A.木頭桌面B.塑料桌面C.玻璃臺板D.水泥地面E.土地F.大理石面

(7)人類最早應用的金屬是銅,出自新石器時代后期,距今3000多年。我國現存最大的青銅器是商代的

司母戊鼎。

(8)在鋁、銅、金、鐵、銀等金屬中,最硬的金屬是鐵,最軟的是鋁。最輕的是鋁,最重的是金;延展

性最差的是鐵,最好的是金;導熱性最好的是銅、金、銀,最差的是鐵;最便宜的是鐵,最貴的是金。

5.塑料

(I)科學家已研制出用(木薯、玉米)等原料做的塑料飯盒較容易分解。

(2)在我的文具中,(直尺、三角板、筆桿)等是用塑料制成的。

(3)塑料的顯著特點也是它的最大缺點:(不易分解),埋在地里幾百年也不會發(fā)生變化,因而有害環(huán)境。

(4)大多電線外皮都是用塑料做的,這是因為塑料(不易導電)。

(5)塑料袋是100多年前奧地利科學家馬克思?舒施尼發(fā)明的。

第5單元提出問題

1.盡可能多地提出問題

(1)愛提問,是人類(好奇天性)的一種表現,也是(科學探究活動)的起點。我們要不斷地從愛提問

發(fā)展為(會提問)。

(2)科學問題的來源主要有三個方面:(在觀察周圍事物時提出問題)(對一些流行說法提出問題)(在科

學小制作過程中提出問題)。

2.選擇能夠研究的問題

(1)我們是根據能否找到問題的答案來選擇研究的問題的。尋找答案的方法有(查資料?),(進行觀察和

實驗)。

(2)(自制信息卡)是一種記錄或呈現信息的好形式。

(3)選擇研究的問題要做到“三多一轉”,三多指(多提可以通過觀察、實驗、調查能夠找到答案的問題;

多提與科學知識有關的問題;多提不涉及復雜知識的問題),一轉指(把暫時不能研究的問題轉化為可以

研究的問題)。

科學素質綜合評價測試1

一、選擇題。

1.(CE)是有生命的。

A.土壤B.風C.種子D.枯草E.冬眠的蛇

2.適合做內衣的紡織材料是(BD)o

A.尼龍B.棉布C.化纖布D.絲綢

3.生命離不開水,人體的(C)是水。

A.30%B.40%C.65%

4.糖塊放在水中,過一會不見了,水變甜了,這是(A)現象。

A.溶解B.毛細C.水的托舉.

5.(B)通過總結前人的造紙經驗,發(fā)明了造紙新技術。

A.李時珍B.蔡倫C.伽利略

6.塑料最大的缺點是(C)。

A.不堅固B.容易變形C.不易分解

二、填空題。

1.根據動物的特征,寫出動物的名稱。

毛稀少;身材高大;在陸地生活;吃草或樹葉、果實;哺乳動物;四條腿粗壯;幼仔與母親生活在一起;

力量大;生活在非洲和亞洲;鼻長而靈活

這個動物是(大象)。

2.寫出動物、植物與人之間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處。

相同之處:都具有生命的基本特征。

不同之處:人能制造工具、使用工具等。

三、判斷題。

1.好奇心驅使我們去探究事物。(J)

2.尼龍是世界上最早發(fā)明的人造材料。(J)

3.紙鸚鵡在紙環(huán)上能“站立”的秘密是它上輕下重。(V)

4.愛提問,是科學探究活動的起點。(J)

5.石灰能完全地溶解在水中。(X)

6.地球上可供人類利用的淡水資源非常有限。(V)

7.人造材料的原材料是天然材料。(V)

四、連線題。

1.把科學家的名字與他們做出的貢獻用線連起來。

琴納(發(fā)現接種牛痘可以預防天花)李時珍(寫出藥學巨著《本草綱目》)

伽利略(推翻亞里士多德物體下落速度的結論)羅杰特(發(fā)現人眼有“暫時記憶能力”)

法布爾(《昆蟲記》

2.把科學原理相同的現象用線連起來。

用粉筆吸水(水在紙上“化”開)蚊子站在水面上(回形針漂在水面上)

六、問答題。

L你覺得是否應該禁止使用一次性泡沫塑料飯盒?為什么?

應該。因為它有微毒,不易分解,污染環(huán)境。

2.怎樣節(jié)約用水?

3.學科學,不但要愛提問而且要會提問,那么,問題從哪里來?

在觀察周圍事物中;在制作過程中;在對一些流行的說法懷疑中提出問題。

科學素質綜合評價測試2

一、判斷題。

1.科學就是提出問題并想辦法尋求問題答案的過程。(J)

2.科學研究是一個非常簡單的過程,很容易得出結論。(X)

3.對不認識的物體也可以通過聞和嘗了解其性質。(X)

4.毛細現象是由于水溶解了其他物質造成的。(X)

5.水既有壓力也有浮力。3

6.不易腐爛的塑料造成污染,對環(huán)境極為有害。(V)

7.棉布燃燒時的氣味與尼龍燃燒時的氣味相同。(X)

8.人可以只吃蔬菜不吃肉,因此,我們不一定要保護動物。(X)

二、選擇題。

1.兔子和蘿卜的相同之處是(AD)。

A.需要水和陽光B.能運動C.制造養(yǎng)料D.會長大

2.區(qū)別清水、食鹽水的方法是用(B)。

A.鼻子聞B.舌頭嘗C.眼睛看

3.地球上絕大多數的水污染是由于(C)引起的。

A.水生動植物B.礦物質溶解C.人類活動

4.(AC)是天然材料;(BD)是人造材料。

A.羊毛B.玻璃C.木材D.鐵

5.(C)制成的衣服吸水性能較好。

A.絲綢B.尼龍C.棉布

6.通過對金屬性質的研究,在下列三種金屬中,我們發(fā)現(A)輕,(C)硬,(B)導熱性能最好。

A.鋁B.銅C.鐵

三、填空題。

1.填寫科學家是如何工作的。

提出問題一(作出猜測)一(尋找證據)一(得出結論)

2.用什么辦法可以將下圖中蔬菜、水果里的水擠出來?做一做,再根據其含水量的多少,把它們的代號排

列起來。

A.梨子B.蘋果C.蘿卜D.四季豆E.青菜F.柿子

把水擠出來的方法有:()

按含水量從多到少的順序,依次是(AFBCED)

3.請在下面圓圈中恰當的位置填寫:人、動物、植物、有生命的物體

五、問答題。

1.可以從哪些方面區(qū)分動物、植物?

細胞、能否自己移動位置、怎樣取食,怎樣進行氣體交換等

2.為什么說水是一種神奇的物質?

水能產生毛細現象,能沿著孔隙向上爬;水具有表面張力,使表層盡量縮?。凰€具有壓力、浮力,還能

溶解一些其他物質等。

3.通過本學期的學習,結合自己的感受,談談你認為科學是什么。

三年級下冊

第1單元土壤與生命

1.我們周圍的土壤

1.在我們的周圍,(田野、花圃、水塘邊)等地方有土壤。

2.土壤中的動物死了以后,它們的尸體會在土壤中(腐爛)。

3.觀察土壤后,應把土壤連同其中的物體(送回原來的地方)。

4.把下列動物的名稱與它們在土壤中的活動用線連起來。

蚯蚓(取食),屎殼郎(儲存食物),蟋蟀(躲娥),螞蟻(生活)

5.土壤是覆蓋在地球表面的天然資源,與地球生物息息相關。土壤中除了含有礦物質、腐殖質、水分、空

氣外,還有各種生物。土壤是由堅硬的巖石經過長時間的風化而形成的。

2.了解土壤

1.(水)、(空氣)、(沙)、(黏土)、(腐殖質)是組成土壤的5種主要成分。

2.土壤中,大的顆粒是(沙粒),中等顆粒是(粉粒),細小顆粒是(黏粒)。

3.人們根據三種土粒含量不同,將土壤分成三類。(含沙粒多的土壤)叫沙土,(含黏粒多的土壤)叫黏土,

(沙粒和黏粒含量差不多的土壤)叫壤土。

4.陶器、磚都是利用(土壤)燒制出來的。

5.沙土、黏土、壤土中,滲水性最好的是(沙土),最差的是(黏土)。

6.古人將雨后采集的塊莖植物帶泥放入大火中燒烤,塊莖植物的中間部分被掏食后,外面的剩余部分就成

了不定型初始陶器。

3.肥沃的土壤

1.表層土的養(yǎng)分來自(腐爛的動植物遺體),它們被稱為(腐殖質)。腐殖質是植物生長的必需肥料,腐殖

質越多,土壤越肥沃。

2.由于蚯蚓對植物的生長有重要作用,因此,它被人們稱為(天然的犁)和(改良土壤的能手)。

3.增加土壤腐殖質的方法有(種植綠肥)和(收集落葉和糞便濕肥)。

4.表層土壤中植物生長所需的養(yǎng)分很豐富,下層土能提供植物的養(yǎng)分就少多了。隨著土壤深度增加,巖石

逐漸增多。巖床位于土壤和碎石之下的最底層。

5.科學家們通過辛勤工作,迄今已經從土壤中發(fā)現1000多種不同的土壤動物。土壤動物是人類生活中不可

缺少的助手,億萬年來它們默默無聞地分解著生物遺體,改變著土壤的肥力。如果土壤缺少了它們,糧食、

蔬菜就不能生長,花草樹木就會枯萎死亡,我們人類也將失去生存與發(fā)展的物質基礎。

4.土壤的保護

1.土壤是覆蓋在地球表面的一層(疏松)物質,它給植物提供了(養(yǎng)料)、(水分),為動物提供了(生存棲

息地),也為人類提供了住所和制作物品的原料。土壤是人類和動植物共同的(家園)。

2.我們小學生可以通過(植樹造林)、(垃圾分類回收)和(環(huán)保宣傳)等來保護土壤。

3.失去植被的保護,土壤的蓄水能力將會(下降)。

4.動植物和人類都離不開土壤,比如(供植物生長、是眼鼠的家、可制成窯洞、制作陶器)等。

5.如果失去了土壤,地球將會是什么樣子?

6.污染源有(工廠廢水)、(生活廢水)、(化工廢料)、(生活垃圾)、(化肥農藥)

7.全世界有三分之一的土地面臨著沙漠化的危險,每年有6萬平方千米的土地沙漠化,威脅著60多個國家。

我國每年有幾十萬平方千米土地受到沙漠經威脅。

8.人類破壞土壤的活動主要有(噴灑農藥、拋撒垃圾、開窯燒磚、開山毀林)

第2單元植物的一生

1.果實和種子

1.開花植物的果實里都有(種子)。

2.每種果實都有它傳播種子的方式,讓種子獲得(更大的生存)機會。

3.適合種子萌發(fā)的條件是(空氣)、(水)、(適宜的溫度)。

4.種子的內部構造:種皮、子葉、胚根、胚芽。

5.把果實名稱與其傳播種子的方式用線連起來。

漿果、刺果(借助風傳播)挪威楓、蒲公英(借助動物傳播)椰子(借助水傳播)

2.根和莖

1.根是植物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根將植物牢牢地(固定在土壤中),同時又從土壤中吸收植物生長必需的

(水分和養(yǎng)料)。

2.形態(tài)各異的莖把植物身體的各部分連成一個(整體),莖承擔著(運輸)的任務,把(水)和(土壤中的

養(yǎng)料?)從根部運送到葉子中去,又把葉子制造的(食物)傳送給植物的其他部分。

3.長有直根的植物有(),長有須根的植物有()。

4.把植物的名稱與它的特點用線連起來.

牽?;ǎɡp繞著其他物體向上生長)胡蘿卜(儲存水分和養(yǎng)分)竹子(直立生長)

西瓜(躺在地上生長)爬山虎(“抓”住其他物體向上生長)

3.葉和花

1.大多數植物會利用(陽光)、泥土中的(水分)和空氣中的(二氧化碳),在葉里自己制造“食物”。

2.(雄蕊)和(雌蕊)是植物的繁殖器官,花粉落在(雌蕊)的柱頭上,傳粉后植物就有可能結出果實。

3.為了彌補自然狀態(tài)下的傳粉不足,人們常常會對農作物進行(人工輔助授粉)。對不同植物可采用不同的

人工輔助授粉方法。

4.連線。把植物花的各部分構造與它們具有的功能連起來。

萼片(保護未開的花)花瓣(吸引昆蟲來傳粉)雄蕊(制造花粉)雌蕊(接受花粉)

5.你認為燈光能代替陽光讓植物制造養(yǎng)料嗎?為什么?

答:能。因為燈光也具有能量。

6.生長在南美洲亞馬孫河里的王蓮葉子,直徑2米多。世界上最大的葉是智利森林里的大根乃拉草,一片

葉子能把三個并排騎馬的人連人帶馬蓋住。

7.依靠昆蟲傳粉的花叫蟲媒花。如油菜花、桃花等。常見傳粉昆蟲有蜜蜂、蝴蝶等。

8.依靠風力傳粉的花風媒花。風媒花一般都很小,沒有花香和花蜜。如玉米、水稻的花粉。

4.植物和我們

1.一株完整的綠色開花植物有“六大器官”,分別是根、莖、葉、花、果實和種子.其中,根莖葉屬于營養(yǎng)

器官,花果實和種子屬于生殖器官。

2.把植物名稱與其可用的部分連起來。

根(菠菜、胡蘿卜)莖(菠菜、青菜、馬鈴薯、芹菜)葉(菠菜、青菜、芹菜)花(黃花菜、西蘭

花、花菜)果實(香蕉、南瓜、四季豆、扁豆)種子(花生、毛豆)

3.把不同植物與其對人類的貢獻連起來。

木材(燃料、家具、建筑材料)橙汁(飲料?)棉花(紡織材料)枸杞子(中藥材)秸稈(燃料、

家具)各種蔬菜(食物)

第3單元固體和液體

1.認識固體

1.我們可以利用工具把某?種固體弄碎,來判斷這一固體的軟硬程度。

能用木棍壓碎的物體;用木棍壓不碎,能用藥杵搗碎的物體;用藥杵搗不碎,能用小鐵錘砸碎的物體;用

小鐵錘砸不碎的物體。

2.寫出研究固體性質可以采用的方法。

輕重(稱)彈力大?。ɡ驍D壓)是否易溶解(放入水中)是否易導電(通電)

3.橡皮泥是固體,只要不去動它,它就保持原來形狀。

4,固體混合(在水泥中混合黃沙和水)固體分離(把石子從黃沙中分離出來)

2.把固體放到水里

1.把固體從液體中分離出來,常用的方法有:(過濾)、(沉淀)、(蒸發(fā))。

2.做結晶分離的實驗,一般步驟是(在熱水中加入足夠多的鹽,使其完全溶解,一直加到鹽不再溶解為止)、

(在熱鹽水中加入繪畫顏料)、(把小樹枝浸在不同顏色的鹽水里,讓鹽水慢慢蒸發(fā))。

3.將一個蘋果浸入水中,它會(?。H绻購倪@個蘋果上切下一小塊,將它浸入水中,它會(?。?/p>

4.將一團橡皮泥搓成圓球形后浸入水中,它會(沉)。如果再將橡皮泥捏成船的形狀,它會(?。?。

5.通過上面的活動,我覺得物體的沉浮可能與(在水中所占體積)有關,可能與(輕重)無關。

3.認識液體

小水珠為什么成圓球形?這是山于水的表面張力造成的。

4.把液體倒進水里

1.不同種液體混合后,重量(不變),體積(減?。?/p>

2.不溶于水的液體在水是跟固體一樣也會出現(沉?。┈F象。

3.去油污最快的溶液是(肥皂水或洗衣粉溶液)去油污最慢的溶液是(肥皂水與洗衣粉溶液的混合液,

因為它們酸堿中和)

4.油污是怎樣被洗掉的?因為肥皂既親水,又親油。肥皂擦在油污處,經過揉搓,它就會滲透到纖維和油

污中間,拉著油污投身到水的“海洋”中,使原來不相溶的水和油,變成油水相融的污水。

5.使沉在水里的物體浮起來

1.怎樣讓魚網在水中立起來?把塑料泡沫或木塊拴在魚網上部,把石塊或鐵塊拴在魚網下部。

2.潛水艇是1776年美國獨立戰(zhàn)爭時期使用。當時使用的那艘潛艇叫“海龜號”,只能乘坐-Ao法國1801

年制造出了著名潛水艇“鸚鵡螺號”。

第4單元關心天氣

1.今天天氣怎么樣

1.我們可以從(電視、廣播、報紙、電腦網絡、電話咨詢等)得到天氣預報。

2.天氣預報常從(氣溫、氣壓、降水、云量、濕度、風向、風力、空氣質量)等方面來預報天氣。

3.百葉箱里安放的儀器有(溫度計、干濕計)等。

4.氣象工作者借助各種(儀器)、(設備)定時(觀測)、(記錄)天氣狀況,分析記錄的各種(數據),做出

預報。

5.氣象符號有以下六種。

多云雪雨風向風力陰晴

6.世界氣象日是3月23日。

7.150多年前,人們只能通過觀察周圍的環(huán)境來預報天氣。蜻蜓低飛要下雨。天上鉤鉤云,地下水淋淋。

朝霞不出門,晚霞行千里。

2.氣溫有多高

1.全國各地百葉箱都應安放在離地面1.5米高的草坪上。

2.看溫度計時,眼睛應該正對著液柱的頂端。

3.用來測量氣溫的溫度表又叫寒暑表,就是氣溫表。

4,陽光下,水泥地上比草地上的氣溫稍微高?點。陽光下溫度比樹陰下溫度高。

5.晚上室外氣溫變化的趨勢是(逐漸降低),室內氣溫變化的趨勢是(逐漸降低),它們之間的區(qū)別是(室

內氣溫略高于室外氣溫)。

6.攝氏溫標是瑞典科學家攝爾西斯在1742年發(fā)明的。這個溫標把在一個標準大氣壓下,水沸騰的溫度定為

100度,水結冰時的定為0度,然后把0T00度之間分成100等份。“0”表示度,“C”表示攝氏溫標。

3.雨下得有多大

1.可以用大小不同的雨量器來測降雨量的原因是(雨在?定范圍內下得均勻,不論雨量器的大小和形狀,

只要刻度標得正確,都可以用。)

2.用自制的雨量器也可以進行科學研究。

3.表示雨量大小的單位是毫米。

4.用自制的塑料瓶雨量器測量降雨量前,要先倒進一些水,使水面到達刻度最下面的一道線。這樣做的原

因是(用水填充零刻度以下的瓶內空間)。

5.把幾個自制的不同粗細、長短的雨量器放在一起,用泗水壺在雨量器的上方噴水時,怎樣才能使灑水壺

噴出的水比較平均地分配給幾個雨量器?(把噴水壺盡量抬高)

6.特大暴雨是指24小時降水量大于200毫米,暴雨是指24小時內降水量在50—100毫米之間,大雨是指

24小時內降水量在25-50毫米之間,小雨是指24小時降水量在0.1—10毫米之間。

4.今天刮什么風

1.風向是指風吹來的方向。

2.長期觀察風向能發(fā)現季節(jié)變化的規(guī)律。

3.風向標箭頭指的方向是風吹來的方向。

4.風向標轉動不靈活的主要原因是箭頭與支撐桿的摩擦力太大。

5.在用量角器和泡沫塑料做成的風力計測量風力時,不必考慮量角器的方向。(X)

6.對照風級歌,假如我們同時發(fā)現兩個或兩個以上級別的風的現象,當時的風級應該怎么算?(取比較高

的--級。因為高一級風HI現時,低一些風級的現象也會出現。)

7.刮東北風,氣溫一般將起什么變化?為什么?刮西南風呢?(刮東北風,氣溫下降;因為它是氣溫較低

地方吹來的。西南風,氣溫升高;因為它是從氣溫較高的地方吹來的。)

8.臺風,是發(fā)源于熱帶洋面一種強烈的大氣旋轉運動,最大風力能達到12級以上。龍卷風是從卷積云向地

面延伸的極具強烈破壞性的漏斗狀旋轉風,風速達每小時500英里。

9.零級煙柱直沖天。一級青煙隨風偏。二級輕風吹臉面。三級葉動紅旗展。四級枝搖飛紙片。五級帶葉小

樹搖。六級舉傘步行艱。七級迎風走不便。八級風吹樹枝斷。九級屋頂飛瓦片。十級拔樹又倒屋。十一二

級陸上很少見。

5.氣候與季節(jié)

1.在一定地區(qū),天氣變化的規(guī)律叫做該地區(qū)的(氣候特征)。

2.留鳥:鷹、麻雀、烏鴉、喜鵲、杜鵑候鳥:大雁、燕子、丹頂鶴、布谷鳥、天鵝

3.鳥類遷徙,有專家認為與繁殖有關。也有科學家認為,與其體內生物鐘有關.

第5單元觀察和測量

1.觀察

1.在人類科學發(fā)展史上的成功人物如:(魯班)、(李時珍)、(瓦特)等都非常重視觀察。

2.觀察就是運用我們的感覺器官去(收集各種信息),它是科學研究中(收集證據)的一種重要的方法。

3.眼睛是我們觀察事物的主要(感官)。除了眼睛,觀察時我們還能依靠(其他的人體感覺器官)。

4.依靠(多種感官)來觀察事物,才能收集到這個事物的比較全面、比較準確的信息。

5.把人的感覺器官與其能觀察到的結果用線連起來。

眼(形狀、動作、透明程度、顏色、遠近、大小、光滑程度、方向)

耳(聲音)

鼻(氣味)

舌(味道、冷熱、軟硬)

皮膚(形狀、動作、大小、冷熱、光滑程度、軟硬)

6.感覺甜味的細胞主要分布于舌尖部分,感覺酸味的細胞分布于舌左右兩邊,感覺咸味的細胞主要分布于

舌兩側前部,感覺苦味的細胞分布于舌根部分。兒童味蕾對成人多,所以對味道感覺更明顯。

2.測量

1.有些事物可以被精確地測量,有些事物卻很難被精確地測量,當難以或沒有必要進行精確測量時;我們

可以用(估算)的方法測量。

2.(漏刻)和(沙漏)是我國古代的計時工具。

3.判斷。

(1)人的感官非??煽浚粫刮覀儺a生錯覺。(X)

(2)估算也是一種測量方法。3

(3)畫網格線的方法適合于測量不規(guī)則形狀物體的面積。(J)

(4)我們可以用估算的方法測量玉米的畝產量。(J)

(5)使用測量工具的目的是為了精確。(J)

4.2005年5月22日,國家測繪局測出珠穆朗瑪峰海拔8844.43米。1975年,測得8848.13米。

5.根據測量的目的,寫隹所需的測量工具。

測時間一鐘表測角度一量角器

測風力一風力計測風向一風向標

測重力一彈簧測力計測體溫一體溫計

科學素質綜合評價測試1

一、填空題。

1.固體混合前后,(重量)不會改變,但(體積)往往會發(fā)生變化。

2.通過實驗,我發(fā)現在“潛水艇”水箱里充入(空氣),它會上?。怀淙耄ㄋ?,它會下沉。

3.肥沃的土壤含(腐殖質)較多。

4.要(全面)認識一個物體,就需要用到多種多樣的方法。

5.零下2攝氏度寫作(一2℃),21℃讀作(21攝氏度)。

6.(漏刻)和(沙漏)是我國古代測量時間的工具。

二、判斷題。

1.植物繁殖都是靠昆蟲傳粉的。(X)

2.土壤是人類和生物共同的家園。(V)

3.不同的土壤適合栽種相同的植物。(X)

4.液體與液體、固體與固體混合后,體積和重量都不變。(X)

5.依靠多種感官和工具來觀察事物,就能收集到這個事物比較全面、準確的信息。(J)

6.土壤有不同的顏色。(J)

7.垃圾分類回收和環(huán)保宣傳,有利于保護土壤。(J)

8.植物的莖有多種形態(tài)。(V)

9.風向是指風離去的方向。(X)

10.依靠一種感官來觀察,只能收集到這個事物的一部分信息。(V)

三、連線題。

1.把果實的特點與其種子傳播的方法用線連起來。

長有刺或鉤(掛在動物的皮毛上被帶走)果實味道甜美(口中余生)

長有“翅膀”(隨風飄舞)蓬松不透水(隨波逐流)長有絨毛(乘風而去)

2.把研究液體的方法與其目的用線連起來。

放在天平上稱同樣多的液體(重量差別)同時傾倒同樣多的液體(黏稠度)

看在蠟紙上一滴液體的形狀(表面張力差別)

四、填寫混合物的分離方法。

黃豆和芝麻混合(篩)鐵釘和大米混合(用磁鐵吸)木屑和沙子混合(用水漂)食鹽和碎玻璃混合(放入

水中,分離出玻璃,再加熱,讓鹽結晶出來)

六、寫出三種可以讓沉在水里的物體浮起來的方法。

增大體積、往水中加鹽、用輕的物體托

七、問答題。

1.為什么說花和蜜蜂的關系非常密切。

蜜蜂為花傳粉;花給蜜蜂提供食物。

2.為什么土壤中的生物大都生活在表層土中。

因為表層土含有豐富的養(yǎng)分。土壤的最底層由堅固的巖石構成,生物無法生存。

科學素質綜合評價測試2

一、填空題。

1.種子萌發(fā)需要的條件有(水)、(空氣)、(合適的溫度)。

2.按形態(tài)來分,植物的根有(直根)和(須根)兩種。

3.植物根的生長具有(向水)性,植物的莖和葉的生長具有(向光)性。

4.(雄蕊)的花粉落在(雌蕊)的柱頭上,花就有可能結出種子。

5.我們可以從(電視、廣播、報紙)等渠道獲得天氣預報。

6.零攝氏度寫作(0℃),一7℃讀作(零下7攝氏度)。

7.通常在一天當中,午后的氣溫最(高),凌晨的氣溫最(低)。

二、選擇題。

1.土壤的肥沃程度與土壤中(0的多少有關。

A.空氣B.水分C.腐殖質D.小動物

2.百葉箱應安放在離地(B)米高的空曠草坪上。

A.2B.1.5C.21).0.5

3.測量力的工具是(B),測量高度的工具是(D),測量液體體積的工具是(E)o

A.天平B.彈簧測力計C.秒表D.尺子E.量筒F.寒暑表

4.(AEGI)等活動有利于保護土壤。

A.使用農家肥B.開山毀林C.修筑梯田D.拋撒垃圾E.植樹造林F.濫伐樹木

G.秸稈還田H.噴灑農藥I.保護蚯蚓

5.百葉箱里安放著(EH)o

A.氣壓計B.風向標C.雨量器D.時鐘E.溫度計F.風力計G.測力計H.干濕計

三、連線題。

1.把土壤的種類與其特點以及滲水的性能用線連起來。

沙土一滲水性好、含沙多

黏土一滲水性差、含黏土多

壤土一滲水性中、沙和黏土含量差不多

2.把下列物體或現象與其原理用線連起來。

雞尾酒(液體的沉?。┨撬ㄈ芙猓覃}(結晶)和水泥(液體與固體的分離)

沉淀(液體與固體的混合)

四、填表題。

寫出下面的植物是通過什么方式傳播種子的。

漿果()椰子()蒲公英()

鳳仙花()蒼耳()

五、畫圖題。

畫出一種植物種子的內部構造,并寫出植物的名稱。

六、問答題。

1.為什么說土壤動物是人類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助手?

億萬年來土壤等動物分解著生物殘體,改變著土壤的肥力。如果土壤缺少了它們,糧食蔬菜不能生長,花

草樹木也要枯萎死亡。這樣,我們人類就失去了生存與發(fā)展的物質基礎。

2.觀察的目的是什么?我們應該怎樣觀察?

觀察使我們了解到事物的樣子和特點,了解到事物的不同和相同,了解到事物正發(fā)生的變化。觀察就要依

靠多種感官來參與,這樣才能收集到這個事物比較全面、比較準確的信息。

四年級上冊

第1單元我們周圍的空氣

1.空氣的性質

1.把一團紙緊塞在玻璃杯的底部,將杯倒立過來豎直壓入水中,再把杯子提出水面,結果紙閉(沒有濕)。

將杯子重新壓入水底后,慢慢傾斜,看到(有氣泡往水面上冒)。紙團(被水浸濕)。實驗說明(空氣占據

空間)。

2.通過下列實驗,說明空氣具有哪些性質?

(1)用漏斗往密封瓶口的瓶子里倒水,就是倒不進,說明(空氣占據空間)。

(2)堵住注射器針筒的出口,推注射器活塞很費勁,松開手后活塞又彈回來,說明(壓縮空氣有彈性)。

(3)用平衡的方法稱一稱空氣,說明(空氣有質量)。

3.空氣(可以)被壓縮,壓縮空氣具有(彈性).如果自行車輪胎的氣打得較足,產生的(彈性)較大,自

行車就騎得輕松。

2.熱空氣和冷空氣

1.我們很難看到空氣的流動及其流動方向,但我們可以借助煙的流動來觀察。將點燃的蚊香放在玻璃水槽

里。

(1)煙在玻璃水槽里的流動路徑是(煙是先向上,再向兩邊流動,再向下流動,然后再向上循環(huán)流動)。

(2)煙在玻璃水槽里這樣流動起來了,說明(熱空氣會向上流動,冷空氣會向下流動)。

(3)去掉玻璃水槽后,你看到煙(會??直向上流動)。

2.自制塑料袋“熱氣球”的時候,應該注意的問題是(注意熱氣球不能漏氣,下面的點火裝置要選擇合

適材料)。放飛“熱氣球”的時候,還應該注意(要避開風大的地方,選擇空曠的場所)。

3.不用嘴吹,還有哪些辦法能讓你周圍的空氣流動起來。

用扇子扇,用電風扇吹,開空調,點-堆火等

4.根據學過的知識,你認為專門用來制冷的空調應該放在房間的什么位置?專門用來制熱的取暖設備應該

放在房間的什么位置?為什么?

制冷空調應放在房間上方,因冷空氣是向下的。取暖設備應放置下方,因為熱空氣是向上的。

5.同樣的條件下,因為陸地比海洋升溫快,降溫也快,所以白天和夜晚海邊刮的風,風向會不一樣。用箭

頭在下面的兩幅圖上分別畫出風吹的方向,并思考為什么海邊風大?

白天,山海洋吹向陸地;夜晚,山陸地吹向海洋。海邊氣壓差大,所以風大。

6.三國時,中國人利用熱空氣上升的原理,發(fā)明了“孔明燈二1783年,法國人利用熱空氣上升的原理,

成功制造出載人的熱氣球。

3.空氣中有什么

1.空氣是由(多種氣體)混合而成的??諝庵兄С秩紵臍怏w叫做(氧氣),大約占空氣體積的(21%)。

其他的主要是(氮氣),大約占空氣體積的(78%)。此外,還有少量的(二氧化碳、水蒸氣)等。

2.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變(渾濁)。此外,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質還有(無色無味比空氣重可以滅火)

等。

3.氧氣的用途(登山、煉鋼、潛水都需要氧氣)。

4.二氧化碳的用途(二氧化碳可以制成滅火用品,充進汽水、啤酒中飲用時使人感到涼爽,還可制成干冰)。

5.把澄清的石灰水倒進燃燒過木條或蠟燭的瓶子里,搖晃幾下,會看到什么現象?用一根吸管向澄清的石

灰水里不斷地吹氣,又會看到什么現象?兩種現象都說明了?個什么道理?

都是使澄清的石灰水變渾濁。說明燃燒和呼氣都產生二氧化碳。

6.有三個瓶子,分別裝著氧氣、二氧化碳和空氣,你用什么方法能把它們鑒別出來?你能想出兒種不同的

方法?

將點燃又吹滅的火柴棍、或點燃的蚊香分別放入瓶中,視燃燒情況而定。

7.如果把煤爐門關得很緊,一點兒不通氣,爐火還能繼續(xù)燃燒嗎?為什么?

不能,因為缺少氧氣。

8.為什么爐火越扇越旺,而蠟燭一吹就滅?

向爐火扇風可提供更多的氧氣助燃;吹滅蠟燭是降低了燃燒時所需要的一定溫度造成的。

9.太陽向地球輻射短波,透過大氣后幾乎完全射到地表,使地面溫度增高。地面增溫后放出的長波輻射被

大氣中的二氧化碳等物質吸收,從而使大氣變曖。二氧化碳就像?層厚厚的玻璃,既吸收外部的熱量,又

保存本身的熱量,人們把這種保溫作用叫做溫室效應。具有這樣效應的氣體被稱為溫室氣體。還有水汽、

甲烷、臭氧等。沒有溫室氣體,地表平均溫度是零下23攝氏度,而實際地表平均溫度15攝氏度。所以有

害有利,控制排放。

4.空氣也是生命之源

1.人們養(yǎng)金魚時常會向水槽里注入氧氣,以增加水里的含氧量,說明生物的生存離不開氧氣。

2.森林有“氧氣制造廠”“天然空調器”“綠色蓄水庫”“空氣凈化器”等美譽。汽車尾氣會麻痹人的神經,

造成體內缺氧,損傷大腦,導致記憶力衰退,甚至造成鉛中毒。焚燒垃圾會產生大量的黑煙和有害物質,

尤其焚燒塑料所產生的有毒物質,會嚴重損害人和動物的肝臟和腦。

第2單元冷和熱

1.冷熱與溫度

1.觸摸物體我們有(冷)、(熱)的感覺,物體的冷熱程度叫(溫度)。溫度計可以準確地測定物體的(溫度)。

2.使用溫度計時注意,別讓溫度計的液泡碰到容器的(底)和(壁)。

3.正確使用溫度計的方法:I.溫度計是易碎品,使用時輕拿輕放;2.在測量液體的溫度時,溫度計下端的液

泡要完全浸沒在液體中,不能碰到容器的底和側壁;3.要等溫度計內的液柱不再上升或下降時才能認讀,

并且要使視線與溫度計液柱的頂端保持水平。

2.熱的傳遞

1.熱會從(溫度高)的地方傳向(溫度低)的地方,熱的傳遞方式有(傳導、對流、輻射)。

2.金屬勺放入熱水中,熱從(熱水)傳到(金屬勺),主要是靠(傳導)的方式傳熱的。

3.通過研究,我發(fā)現水是靠(對流)方式傳熱的,要使燒杯里的水全部變熱,必須在(燒杯底部)部位加

熱。這與熱在金屬勺中傳遞的路線是(不同的)。

4.如果對試管中上部的水加熱,試管下端的小魚會被煮死嗎?回家試驗一下。結果(不會)。原來,熱在水

里的傳遞路線是(熱向上傳遞,冷向下傳遞)。

5.一壺水、一鍋飯原來不是從下向上一層一層地燒熱、燒熟,而是(上層先熱先熟,下層后熱后熟)。不用

說,給(紅墨水)、(肥皂水)、(酒精)等液體加熱時,熱傳遞方式一定與在水中的一樣嘍!所以我們在給

液體加熱進,加熱點一定要在它的(下)部。

6.熱在固體中,從溫度高的地方傳到溫度低的地方,這種傳熱的方式稱為“傳導”。

液體或氣體受熱上升、遇冷下降,使冷熱液體或氣體相互混合,這種傳熱方式稱為“對流”。

不靠空氣、水或其他物體也能傳遞熱,這種傳熱方式稱為“輻射”。

7.正確使用酒精燈的方法:1.先觀察,確定酒精燈內的酒精量不超過瓶體的2/3.打開瓶帽,將瓶帽豎放在

燈旁;2.用點著的火柴自下而上斜向點燃酒精燈燈芯;3.把被加熱物體放在火焰中溫度最高的外焰部分加

熱;4.用完酒精燈后,用燈帽自右上方斜向蓋來火焰。

3.加熱和冷卻

1.物體有(固體)、(液體)、(氣體)三種狀態(tài)。(加熱)或(冷卻)會使物體的狀態(tài)發(fā)生變化。

2.生活中,像糖一樣受熱后改變狀態(tài)的物體還有許多,比如說冰棒、冰淇淋在口中含著可以化成(液)態(tài),

在陽光照射下也會化成(液)態(tài),如果不斷照射或長時間旋轉,物體最后還會變干,物體中的水變成了(水

蒸氣)。

3.揭開裝有熱水的茶杯蓋子,看見蓋子上出現許多小水珠,說明(水蒸氣遇冷變成了水)。假如把這個蓋子

放進冰箱里冷凍,取出后一定會看見(小水珠變成了小冰珠)。冬季玻璃窗上常有冰花出現,這是(水蒸

氣)變成(冰)的緣故。

4.從鐵墊圈加熱或冷卻后體積發(fā)生的變化,可以推斷出,絕大多數物體受到熱或冷時會有什么現象發(fā)生?

熱脹冷縮

5.為了研究水和空氣會不會也像鐵圈那樣受熱受冷后發(fā)生體積的變化,我采用了這兩種方法

(1)加熱空氣:小瓶子口上套氣球,將小瓶子放入熱水中,看見氣球脹起。

(2)將水壺里裝滿水后加熱,水熱了就會溢出來。

做完實驗,說明“絕大多數固體、液體、氣體都具有(熱脹冷縮)的性質。

6.二氧化碳氣體在溫度很低時,會變成一種叫做干冰的固體。干冰在達到室溫時又能恢復到氣體狀態(tài)。

7.1593年,意大利著名科學家伽利略發(fā)現了氣體的熱脹冷縮現象,經過反復實驗和思考,在1603年造出

了空氣溫度計?1654年,他的學生斐迪蘭設計了酒精溫度計。1714年,德國物理學家華蘭海特發(fā)明了華

氏溫標,用“F”表示,在一個標準大氣壓下,純水的冰點為32°F,沸點為212°F。1742年,瑞典天文學

家攝爾西斯提出了攝氏溫標,用°C表示。在一個標準大氣壓下,純水冰點為0°C,沸點為100°C。

4.吸熱和散熱

1.通過實驗,我認識了沙和水的吸熱和散熱性能不一樣,(沙)的吸熱和散熱性能都比(水)的強。

2.做沙和水的吸熱、散熱性能的比較實驗,一定要注意(控制相同的條件)。研究不同的顏色對物體吸熱和

散熱性能的影響,在實驗時,要注意(使用同樣的物體),這樣,實驗的結果才可靠、可信。我是這樣實

驗的(),實驗結果是(),這與我的預測()。

3.在大小差不多的玻璃杯、塑料杯、紙杯、陶瓷杯、金屬杯中倒入同樣多、同樣熱的水,用玻璃片或硬紙

片分別蓋住。10分鐘后,用手輕輕地摸兒個杯子的外壁,感覺到(金屬)杯最熱,(紙)杯不太熱;再過

10分鐘后,分別摸一摸杯子的外壁,(紙)杯最熱,(金屬)杯不太熱。這說明不同材料做成的杯子(吸熱

和散熱)的性能是不一樣的。

4.夏季該穿(淺)色衣服,冬季該穿(深)色衣服。因為(同一種物質,表面顏色不同,它們吸熱散熱的

性能也不一樣,深色吸熱性能強)。

5.冬季,用手摸同一溫度下的鐵、木頭和棉花,會覺得(鐵比木頭冷,木頭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