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考向23化學平衡及其移動
【2022江蘇].乙醇-水催化重整可獲得H?。其主要反應為
1
C2H5OH(g)+3H2O(g)=2CO2(g)+6H2(g)AH=173.3kJ-mol,
1
CO2(g)+H2(g)=CO(g)+H2O(g)AH=41.2kJmot,在l.OxlO'pa、
n始(C2H5OH):%(&0)=1:3時,若僅考慮上述反應,平衡時CO2和CO的選擇性及H2的產(chǎn)
率隨溫度的變化如圖所示。
%
>、
忙
箕
赴
-
搬
姒
n止£C0)
CO的選擇性=—而誓———X100%,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n生成(CQ)+n生成(C0)
A.圖中曲線①表示平衡時H?產(chǎn)率隨溫度的變化
B.升高溫度,平衡時CO的選擇性增大
n(CH,OH)
C.一定溫度下,增大I/2口八、,可提高乙醇平衡轉(zhuǎn)化率
n(H2O)
D.一定溫度下,加入CaO(s)或選用高效催化劑,均能提高平衡時H?產(chǎn)率
【答案】D
【分析】
1
根據(jù)已知反應①C2H50H(g)+3HQ(g尸2cC>2(g)+6H2(g)AH=173.3kJ.mOr,反應②
CO2(g)+H2(g)=CO(g)+H2O(g)AH=41.2kJ.mo-,且反應①的熱效應更大,溫度升高的時候
對反應①影響更大一些,即CO2選擇性增大,同時co的選擇性減小,根據(jù)co的選擇性的
定義可知③代表CO2的選擇性,①代表CO的選擇性,②代表H2的產(chǎn)率,以此解題。
A.由分析可知②代表H2的產(chǎn)率,故A錯誤;
B.由分析可知升高溫度,平衡時CO的選擇性減小,故B錯誤;
c.一定溫度下,增大電號黑普,可以認為開始時水蒸氣物質(zhì)的量不變,增大乙醇物質(zhì)的
n(H,O)
量,乙醇的平衡轉(zhuǎn)化率降低,故C錯誤;
D.加入CaO(s)與水反應放熱,且CaO吸收C02,促進反應①向正反應方向進行,反應②
向逆反應方向進行,對反應①影響較大,可以增大H2產(chǎn)率,或者選用對反應①影響較大的
高效催化劑,增加反應①的反應,減少反應②的發(fā)生,也可以增大產(chǎn)率,故D正確;
故選Da
研究的對象一可逆反應
建立的條件:M正)=:,(逆)wo
j動----動態(tài)平衡
特征v定——各組分的百分含量保持一定
|變.
——條件改變,平衡狀態(tài)改變
化學平解儼度]
影響因素―壓強平衡移動原理(勒夏特列原理)
I溫度)
表達式:對于—式〕(g)—qD(g)
K=.(C)?d(D)f
化學平?L(B)I點擊一
衡常數(shù)影響因素:只與溫度有關(guān),與反應物或生成物的濃度變化無關(guān)
?判斷可逆反應進行的程度
,應用」判斷可逆反應進行的方向
I計算反應物的轉(zhuǎn)化率
知識點一可逆反應與化學平衡狀態(tài)
1.可逆反應
(1)概念
在相同條件下既可以向正反應方向進行,同時又可以向逆反應方向進行的化學反應。
(2)特點——“三同一小”
①三同:a.相同條件下;b.正、逆反應同時進行:c.反應物與生成物同時存在。
②一小:任一組分的轉(zhuǎn)化率都小王(填“大于”或“小于”)100%。
(3)表示方法
在化學方程式中用“”表示。
2.化學平衡狀態(tài)
(1)概念
一定條件下的可逆反應,當正反應速率和逆反應速率11笠時,反應混合物中各組分濃度
或質(zhì)量分數(shù)保持丕變的狀態(tài),稱為化學平衡狀態(tài)。
(2)化學平衡的建立
在一定條件下,把某一可逆反應的反應物加入固定容積的密閉容器中發(fā)生反應,化學平
衡的建立過程可用下圖表示:
7^)“正)F(逆)
席)化學平衡
OG
平衡建立過程正、逆反應速率反應物、生成物的濃度
反應開始階段V(正左V(逆)反應物濃度最大,生成物濃度為零
反應物濃度逐漸減小,生成物濃度
反應過程中M正)逐漸減小,v(逆)逐漸增大
逐漸增大
各組分濃度不再隨時間的變化而
平衡狀態(tài)時V(正)三V(逆)
變化
(3)化學平衡狀態(tài)的特征
?-可逆反應
領-化學平衡是一種動態(tài)平衡,
葡-。(正)二。(逆)
岑「反應物和生成物的質(zhì)量(或濃度、物質(zhì)的量、體積分數(shù))
份保持不變
好條件改變,平衡狀態(tài)可能改變,新條件下建立新的平衡狀態(tài)
[名師點撥](1)化學平衡狀態(tài)既可以從正反應方向建立,也可以從逆反應方向建立,或
者同時從正、逆兩方向建立。
(2)可逆反應達平衡狀態(tài)時的正、逆反應速率相等,是指同一物質(zhì)的消耗速率和生成速
率相等,若用不同物質(zhì)表示時,反應速率不一定相等,應與化學計量數(shù)成正比。
(3)可逆反應達平衡狀態(tài)時,各組分的濃度,百分含量保持不變,但不一定相等。
3.化學平衡狀態(tài)的判斷方法
(1)判斷化學平衡狀態(tài)的方法一“正、逆相等,變量不變”
速率必須是一個正反應速率,一個逆反應速率,
且經(jīng)過換算后用同一物質(zhì)表示的消耗速率和生
成速率相等
噎、;如果一個量是隨著反應進行而改變的,當不變:
(泰奈A時為平衡狀態(tài);一個隨反應的進行保持不變的?
i量,不能作為是否達到平衡狀態(tài)的判斷依據(jù);
(2)常見的“變量”
①各物質(zhì)的質(zhì)量、物質(zhì)的量或濃度不變。
②各物質(zhì)的百分含量(物質(zhì)的量分數(shù)、質(zhì)量分數(shù)等)不變。
③溫度、壓強(化學反應方程式兩邊氣體體積不相等)或顏色(某組分有顏色)不變。
[名師點撥]不能作為“平衡標志”的四種情況
(1)反應組分的物質(zhì)的量之比等于化學方程式中相應物質(zhì)的化學計量數(shù)之比。
(2)恒溫恒容下的氣體體積不變的反應,體系的壓強或總物質(zhì)的量不再隨時間而變化,
如2HI(g)H2(g)+I2(g)o
(3)全是氣體參加的氣體體積不變的反應,體系的平均相對分子質(zhì)量不再隨時間而變化,
如2Hl(g)H2(g)+I2(g)o
(4)全是氣體參加的反應,恒容條件下體系的密度保持不變。
知識點二化學平衡移動和化學反應進行的方向
一、化學平衡移動
1.化學平衡移動的過程
原化學平衡狀態(tài)條件平衡被破壞一段建立新化學平衡
哌=碗改變在W矗時間后狀態(tài)選=通
化學平衡移動
2.化學平衡移動方向與化學反應速率的關(guān)系
(l)vn;>va:平衡向正反應方向移動。
(2)vE=vi2:反應達到平衡狀態(tài),平衡不發(fā)生移動。
(3)v正逆:平衡向逆反應方向移動。
3.影響化學平衡的條件
(1)若其他條件不變,改變下列條件對化學平衡的影響如下:
廠增大反應物濃度或減小生成物濃度,平衡
?濃度H向正反應方向移動;減小反應物濃度或增
大生成物濃度,平衡向迤反應方向移動
「對于反應前后氣體分子數(shù)不等的反應,增
大壓強,平衡向氣體分子數(shù)遴小的方向移
歷鏟—動;減小壓強,平衡向氣體分子數(shù)增大的方
向移動。若反應前后氣體分子數(shù)相等,改變
.壓強平衡不移動
I溫產(chǎn)II一升高溫度得平衡向吸熱反應方向移動;降低
1廣溫度,平衡向放熱反應方向移動
I催應劑I一加入催化劑,不能使平衡發(fā)生移動
(2)外界條件對化學平衡影響的圖示分析
①濃度對化學平衡的影響
減小生成物濃度
②壓強對化學平衡的影響
對于反應:mA(g)+〃B(g)〃C(g)+qD(g),若則圖像對應圖1、圖
2;若加+〃=〃+分則圖像對應圖3、圖4,
vV
(正)=“逆)
M(逆)/卅、
正)二。(逆)
II1(
OI;t2
增大壓強減小壓強
圖1圖2
V:.v,
。(正)=。(逆)
______I
I
:。(正)二"(逆)
o'~t*-i---------0
增大壓強減小壓強
圖3圖4
說明:a.改變壓強,相當于改變體積,也就相當于改變濃度。
b.若反應前后氣體體積無變化,改變壓強,能同時改變正、逆反應速率,v(正)=v(逆),
平衡不移動。如H2(g)+L(g)2HI(g)o
c.壓強變化是指平衡混合物體積變化而引起的總壓強變化。若平衡混合物的體積不變,
而加入“惰性氣體”,雖然總壓強變化了,但平衡混合物的濃度仍不變,反應速率不變,平衡
不移動;若保持總壓強不變加入“惰性氣體”,此時增大了體系體積,這就相當于降低了平衡
體系的壓強,平衡向氣體體積增大的方向移動。
③溫度對化學平衡的影響
在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升高溫度,化學平衡向吸熱反應方向移動;降低溫度,化學
平衡向放熱反應方向移動。
注意:a.升高溫度,不管是吸熱還是放熱方向,反應速率均增大,但吸熱方向速率增大
的倍數(shù)大于放熱方向速率增大的倍數(shù),使v(吸熱)>v(放熱),故平衡向吸熱方向移動。
b.只要是升高溫度,新平衡狀態(tài)的速率值一定大于原平衡狀態(tài)的速率值;反之則小。
v-f圖像[以N2(g)+3H2(g)2NH3(g)AHO為例]
咚^“正)="(逆)
乎0“正)=”逆)
II
______!i
ij
°匹tt
2otv~t2------r
升高溫度降低溫度
④催化劑對化學平衡的影響
催化劑對化學平衡移動無影響。vT圖倒以N2+3H22NH3為例)
4.勒夏特列原理
如果改變影響化學平衡的條件之一(如溫度、壓強或參加反應的化學物質(zhì)的濃度),平衡
將向著能夠減弱這種改變的方向移動。
[名師點撥](1)改變固體或純液體的量時,對化學平衡基本無影響。
(2)反應混合物中不存在氣體物質(zhì)時,改變壓強對化學平衡無影響。
(3)不要把v(正)增大與平衡向正反應方向移動等同,只有當v(正)>v(逆)時,平衡才向正
反應方向移動。
(4)不要把平衡向正反應方向移動與原料轉(zhuǎn)化率的增大等同,當增大一種反應物的濃度,
使平衡向正反應方向移動時,只會使其他反應物的轉(zhuǎn)化率提高,而該反應物的轉(zhuǎn)化率降低。
陣典變岌)
_I--------------------
1.將1molN2和3mol比充入某固定容積的密閉容器中,在一定條件下,發(fā)生反應N2(g)
+3H2(g)2NH3(g)ANO并達到平衡,改變條件。下列關(guān)于平衡移動的說法中正確
的是()
選項改變條件平衡移動方向
A使用適當催化劑平衡向正反應方向移動
B升高溫度平衡向逆反應方向移動
C再向容器中充入1molN2和3molH2平衡不移動
D向容器中充入氮氣平衡向正反應方向移動
2.為探究濃度對化學平衡的影響,某同學進行如下實驗。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3
Ml液
溶
3mL0.1mol-L1
象
現(xiàn)a
廠KSCN溶液一
分兩份
1mL0.1mol-L1
FeCl3溶液
I
A.該實驗通過觀察顏色變化來判斷生成物濃度的變化
B.觀察到現(xiàn)象a比現(xiàn)象b中紅色更深,即可證明增加反應物濃度,平衡正向移動
C.進行II、III對比實驗的主要目的是防止由于溶液體積變化引起各離子濃度變化而干
擾實驗結(jié)論得出
D.若I中加入KSCN溶液的體積改為2mL也可以達到實驗目的
3.如圖是關(guān)于反應A2(g)+3B2(g)2c(g)(正反應為放熱反應)的平衡移動圖像,
影響平衡移動的原因可能是()
反
應
速正反應速率
率
逆反應速率
°t時間
A.升高溫度,同時加壓
B.降低溫度,同時減壓
C.增大反應物濃度,同時減小生成物濃度
D.增大反應物濃度,同時使用催化劑
4.丁烯是一種重要的化工原料,可由丁烷催化脫氫制備。
已知:①C4Hio(g)+;O2(g)=C4H8(g)+H2O(g)
AHi=—119kJmol-1
@H2(g)+1O2(g)=H2O(g)
△Hi=-242kJmor1
丁烷(C4H10)脫氫制丁烯(C4H8)的熱化學方程式為C4Hio(g)C4H8(g)+H2(g)
A//30
下列措施一定能提高該反應中丁烯產(chǎn)率的是()
A.增大壓強,升高溫度B.升高溫度,減小壓強
C.降低溫度,增大壓強D.減小壓強,降低溫度
5.納米鉆(Co)常用于CO加氫反應的催化劑:CO(g)+3H2(g)CH4(g)+H2O(g)
AH<0o下列有關(guān)說法正確的是()
A.納米技術(shù)的應用,優(yōu)化了催化劑的性能,提高了反應的轉(zhuǎn)化率
B.縮小容器容積,平衡向正反應方向移動,CO的濃度增大
C.溫度越低,越有利于CO催化加氫
D.從平衡體系中分離出H2O(g)能加快正反應速率
1.(2022?浙江?馬寅初中學高三階段練習)在一定溫度和催化劑的條件下,將O.lmolNE
通入3L的密閉容器中進行反應(此時容器內(nèi)總壓為200kPa,已知:分壓=總壓x該組分物質(zhì)
的量分數(shù)),各物質(zhì)的分壓隨時間的變化曲線如圖所示。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A.若保持容器體積不變,氨氣分壓不變可說明反應已達平衡狀態(tài)
B.若保持容器體積不變,用H2濃度變化表示0?ti時間內(nèi)的反應速率V(H2)=
0.02
-;-mol-L-1-min-1
L
C.t2時將容器體積迅速縮小至原來的一半并保持變,圖中能正確表示壓縮后N2分壓變化趨
勢的曲線是d
D.若保持容器體積不變,t2時充入He,反應仍處于平衡狀態(tài),氨氣的分壓保持不變
2.(2019?河南?許昌高中高三階段練習)某密閉容器中充入等物質(zhì)的量的A和B,一定溫
度下發(fā)生反應A(g)+xB(g)=±2C(g),達到平衡后,在不同的時間段,分別改變反應的一個
條件,測得容器中各物質(zhì)的物質(zhì)的量濃度、反應速率分別隨時間的變化如圖所示:
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A.30?40min間該應使用了催化劑B.反應方程式中的x=l,正反應為吸熱反應
C.30min時降低溫度,40min時升高溫度D.30min時減小壓強,40min時升高溫度
3.(2022?廣東?高三階段練習)一定溫度下,向密閉容器中分別加入足量活性炭和ImolN。?,
發(fā)生反應:2C(s)+2NO2(g)^=±N2(g)+2CO2(g),在相同時間內(nèi)測得各容器中NO2的轉(zhuǎn)化率
與容器體積的關(guān)系如圖所示(乂<丫2<乂)。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8o
<
£
)6o
髀
g4o
2O
oN'
A.be曲線上反應均達到平衡狀態(tài)
B.容器內(nèi)的壓強:Pa:Pb>6:7
C.a、c兩點時氣體的顏色相同
D.該溫度下,a、b、c三點時反應的平衡常數(shù):KFKjKq
4.(2022?內(nèi)蒙古包頭?高三開學考試)2022年全球首套千噸級二氧化碳加氫制汽油裝置在
中國山東開車成功,生產(chǎn)出符合國VI標準的清潔汽油產(chǎn)品,對助力實現(xiàn)“碳中和”及緩解石
油短缺具有重大意義。其合成過程如圖,下列有關(guān)說法正確的是
、(O異構(gòu)化於*
.y——芳香化噴蕊
cPCO,COCO一烯燃烯燃-----?CS-CH
IHZSM-5|
CCh+Hz-Na-FesOJHZSM-5A73%汽油(選擇性)
A.CO轉(zhuǎn)變成烯炫反應只有碳氫鍵的形成
B.催化劑HZMS-5可以提高汽油中芳香煌的平衡產(chǎn)率
C.由圖可知合成過程中CC>2轉(zhuǎn)化為汽油的轉(zhuǎn)化率為78%
D.若生成及以上的烷妙和水,則起始時CO2和嗎的物質(zhì)的量之比不低于5:16
5.(2022?山東?汶上縣第一中學高三開學考試)我國科學家研發(fā)了一種有機物M脫氫和有
機物N加氫耦合反應工藝,實現(xiàn)了加氫-脫氫一體化。該工藝可同時聯(lián)產(chǎn)兩個重要的有機中
間體上丁內(nèi)酯(P)和2-甲基吠喃(Q)。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M的化學名稱為1,4-2-丁醇
B.N、Q與足量H2加成后產(chǎn)物中所含手性碳原子個數(shù)不同
C.反應耦合使反應(I)和(11)的M、N轉(zhuǎn)化率都增大
D.反應(II)屬于加成反應,沒有電子轉(zhuǎn)移
1.(2022?北京?高考真題)某MOFs多孔材料孔徑大小和形狀恰好將N2OJ,固定”,能高選
擇性吸附NO2。廢氣中的NO?被吸附后,經(jīng)處理能全部轉(zhuǎn)化為HNO3。原理示意圖如下。
◎H
MOFs材料N2O4
圖例
已知:2NO2(g)^N2O4(g)AH<0
下列說法不氐理的是
A.溫度升高時不利于NO?吸附
B.多孔材料“固定”NR,促進2?402場)一2043平衡正向移動
C.轉(zhuǎn)化為HNO3的反應是2N2O4+O2+2H2O4HNO3
D.每獲得(WmolHNOj時,轉(zhuǎn)移電子的數(shù)目為6.02x1()22
2.(2022山東)在NO催化下,丙烷與氧氣反應制備丙烯的部分反應機理如圖所示。下列
A.含N分子參與的反應一定有電子轉(zhuǎn)移
B.由NO生成HONO的反應歷程有2種
C.增大NO的量,C3H8的平衡轉(zhuǎn)化率不變
D.當主要發(fā)生包含②的歷程時,最終生成的水減少
::
3.(2020?浙江7月選考)一定條件下:2NCh(g)^^N2O4(g)AH<0。在測定NO2的相對分
子質(zhì)量時,下列條件中,測定結(jié)果誤差最小的是()
A.溫度0℃、壓強50kPa
B.溫度130℃、壓強300kPa
C.溫度25℃、壓強100kPa
D.溫度130℃、壓強50kpa
4.(2019上海高考)已知反應式:mX(g)+?Y(?----------^Q(s)+2wZ(g),已知反應已達
平衡,此時c(X)=0.3molL-1,其他條件不變,若容器容積縮小到原來的:,c(X)=0.5mol-L
-1,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反應向逆方向移動B.Y可能是固體或液體
C.n>mD.Z的體積分數(shù)減小
5.(2020江蘇,雙選)CH4與CO2重整生成H2和CO的過程中主要發(fā)生下列反應
CH4(g)+CO2(g)=2H2(g)+2CO(g)AH=247.IkJ-maL
,
H2(g)+CO2(g)=H2O(g)+CO(g)AH=41.2kJ-mor
在恒壓、反應物起始物質(zhì)的量比”(CHj:”(CO?)=1:1條件下,CH4和CO2的平衡轉(zhuǎn)化率
隨溫度變化的曲線如圖所示。下列有關(guān)說法正確的是
40060080010001200
溫度/K
A.升高溫度、增大壓強均有利于提高CH4的平衡轉(zhuǎn)化率
B.曲線B表示CH4的平衡轉(zhuǎn)化率隨溫度的變化
C.相同條件下,改用高效催化劑能使曲線A和曲線B相重疊
D.恒壓、800K、n(CH4):n(CC>2尸1:1條件下,反應至CH轉(zhuǎn)化率達到X點的值,改
變除溫度外的特定條件繼續(xù)反應,CH4轉(zhuǎn)化率能達到Y(jié)點的值
基礎練
1.【答案】B
【解析】使用適當催化劑,平衡不移動,A錯誤;正反應為放熱反應,升高溫度,平衡
向吸熱的方向移動,即平衡向逆反應方向移動,B正確;再向容器中充入1molN2和3molH2
相當于增大壓強,平衡正向移動,C錯誤;向容器中充入氫氣,由于容器的容積不變,N2、
比和NH3的濃度均不變,平衡不移動,D錯誤。
2.【答案】D
【解析】若I中加入KSCN溶液的體積改為2mL,氯化鐵溶液過量,不僅有濃度問題,
還有反應物的用量問題,故D錯誤。
3.【答案】C
【解析】圖中f時刻改變條件,正反應速率增大,逆反應速率減小,平衡正向移動。升
高溫度,同時加壓,v(正卜v(逆)均增大,A錯誤;降低溫度,同時減壓,v(正卜v(逆)均減
小,B錯誤;增大反應物濃度,同時減小生成物濃度,v(正)瞬間增大而v(逆)瞬間減小,平
衡正向移動,C正確;增大反應物濃度,同時使用催化劑,v(正)、v(逆)均增大,D錯誤。
4.【答案】B
【解析】根據(jù)蓋斯定律,由①一②可得:C4Hio(g)C4H8(g)+H2(g),得=
一△7/2=(—119k/mo「i)—(—242kJ-moli)=+123提高該反應中丁烯的產(chǎn)率,應
使平衡正向移動,該反應的正反應為氣體分子數(shù)增加的吸熱反應,可采取的措施是減小壓強、
升高溫度。
5.【答案】B
【解析】催化劑不能改變反應的轉(zhuǎn)化率,A項錯誤;壓強增大,平衡正向移動,但移
動的結(jié)果不能抵消條件的改變,CO的濃度還是增大的,B項正確;工業(yè)生產(chǎn)的溫度應考慮
催化劑的活性溫度,C項錯誤;從平衡體系中分離出水蒸氣,反應速率減慢,D項錯誤。
提升練
1.C
【詳解】A.發(fā)生反應2NH3(g)UM(g)+3H2(g),隨反應的進行氨氣的分壓減小,故氨氣分
壓不變可說明反應已達平衡狀態(tài),故A正確;
B.設t時達到平衡,轉(zhuǎn)化的NH3的物質(zhì)的量為2x,列出三段式:
2NH3N2+3H2
開始/mol0.100
轉(zhuǎn)化/mol2xx3x
平衡/mol0.1-2xx3%
根據(jù)同溫同壓下,混合氣體的物質(zhì)的量等于體積之比,普心,解得
0.1+2x120+120+40
0.02x3mol0.02,t4.4,八
x=0.02moLV(H2)=———;=—;—mobL?mm,故B正確;
3LX£t1
C.t2時將容器體積壓縮到原來的一半,開始N2分壓變?yōu)樵瓉淼?倍,隨后由于加壓平衡逆
向移動,N2分壓比原來2倍要小,故b曲線符合,故C錯誤;
D.恒容充入He,增大的為He的分壓,故氨氣等其它物質(zhì)的分壓不變,因此反應仍處于平
衡狀態(tài),故D正確;
故選C。
2.D
【分析】根據(jù)第一幅圖可知0~30min內(nèi),A、B的濃度由2.0mol/L變?yōu)閘.Omol/L,變化量為
1.0mol/L,C的濃度由0變?yōu)?.0mol/L,變化量為2.0mol/L,變化量之比等于計量數(shù)之比可
計算出X,根據(jù)第二幅圖中V(正)和V(逆)的位置關(guān)系分析出改變平衡的外界條件,據(jù)此進行
分析。
【詳解】A.根據(jù)第一幅圖可知30?40min內(nèi),反應速率降低,平衡沒有發(fā)生移動,反應物
與生成物的濃度瞬間降低,催化劑不能改變濃度,A錯誤;
B.0?30min內(nèi),A、B的濃度由2.0mol/L變?yōu)?.Omol/L,變化量為1.0mol/L,C的濃度由0
變?yōu)?.0mol/L,變化量為2.0mol/L,變化量之比等于計量數(shù)之比,x=l,該反應為等體積反
應,改變壓強平衡不移動,40min時,正、逆反應速率都增大,但v(逆)>v(正),平衡逆向
移動,升高溫度,平衡向吸熱方向移動,即該反應為放熱反應,B錯誤;
C.30min時正逆反應速率減小,反應物和生成物的濃度降低,但平衡不移動,因而不是溫
度的影響,而是減小壓強造成的,40min時正逆反應速率都增大,且v(逆)>v(正),平衡逆
向移動,是升高溫度造成的,C錯誤;
D.根據(jù)C項分析,D正確;
故選D。
3.B
【分析】圖中b點NO2的轉(zhuǎn)化率最高,則溫度為FC時,b點恰好達到平衡狀態(tài),由于ab
曲線上對應容器的體積逐漸增大,NO2的起始濃度逐漸減小,但濃度均大于b點,NO2的濃
度越大,反應速率越大,達到平衡的時間越短,所以ab曲線上反應均達到平衡狀態(tài);反應
正向是氣體體積增大的反應,隨著容器體積的增大,NO2的轉(zhuǎn)化率逐漸增大,b點達到最大;
b點以后,隨著容器體積的增大,NO2的起始濃度減小,反應速率減慢,達到平衡的時間延
長,所以be曲線上反應均未達到平衡狀態(tài),由于NO2的起始濃度低,則反應正向進行。
【詳解】A.通過以上分析知,c點沒有達到平衡狀態(tài),故A錯誤;
B.a點時反應達到平衡,NO2的轉(zhuǎn)化率為40%,貝U
2C(s)+2M?2(g)UN2(g>2CQi)
開始/mol200
變化/mol0.80.40.8
平衡/mol1.20.40.8
b點時反應達到平衡,NO2的轉(zhuǎn)化率為80%,則
2C(s)+2N.(g)=電但開2CO2
開始/mol200
變化/mol1.60.81.6
平衡/mol0.40.81.6
由以上三段式可知,a點時容器內(nèi)氣體的物質(zhì)的量為2.4mol,b點時容器內(nèi)氣體的物質(zhì)的量
為2.8mol,又V1W2,則Pa:Pb>2.4:28=6:7,故B正確;
C.a、c兩點時體積不同,氣體的顏色不相同,故C錯誤;
D.溫度相同,平衡常數(shù)不變,該溫度下,a、b、c三點時反應的平衡常數(shù):(=4=《,
故D錯誤;
故選Bo
4.D
【詳解】A.碳原子之間存在碳碳雙鍵的炫為烯煌,即烯煌中除了C-H鍵、碳碳單鍵外,還
有碳碳雙鍵,故CO轉(zhuǎn)變成烯煌反應不止有碳氫鍵的形成,還有碳碳單鍵、碳碳雙鍵的形成,
故A錯誤;
B.催化劑只能改變反應速率,不能使平衡移動,催化劑HZMS-5不可以提高汽油中芳香燃
的平衡產(chǎn)率,故B錯誤;
C.由圖可知合成過程中C02除了轉(zhuǎn)化為汽油外,還有其他的產(chǎn)物生成,其中生成汽油的選
擇性是78%,故C錯誤;
D.生成的烷妙分子中C原子數(shù)越少,耗氫量越低,當生成C5的烷爆和水時,起始時C02
和H2的物質(zhì)的量之比為5:16,故當生成C5及以上的烷燒和水,則起始時CO2和H2的物
質(zhì)的量之比不低于5:16,故D正確;
故選:D。
5.C
【詳解】A.M的化學名稱為1,4—丁二醇,故A錯誤;
B.手性碳原子是指連接4個不一樣原子或原子團的碳原子,N、Q與足量H2加成后產(chǎn)物中
所含手性碳原子個數(shù)相同,均為一個,均為連接側(cè)鏈的碳原子,故B錯誤;
C.從圖中看出,耦合可以使反應(I)的產(chǎn)物(氫氣)作為反應(II)的反應物,反應(II)放熱,
有利于反應(I)的進行,所以可以提高反應(I)和(II)的M、N轉(zhuǎn)化率都增大,故C正確;
D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5年廣東創(chuàng)新科技職業(yè)學院高職單招職業(yè)適應性測試歷年(2019-2024年)真題考點試卷含答案解析
- 2025年山東力明科技職業(yè)學院高職單招高職單招英語2016-2024歷年頻考點試題含答案解析
- 2025年宣化科技職業(yè)學院高職單招高職單招英語2016-2024歷年頻考點試題含答案解析
- 2018交通安全日課件
- 2025年安徽涉外經(jīng)濟職業(yè)學院高職單招高職單招英語2016-2024歷年頻考點試題含答案解析
- 2025年天津電子信息職業(yè)技術(shù)學院高職單招職業(yè)技能測試近5年常考版參考題庫含答案解析
- 剖腹產(chǎn)后護理查房
- 230個成語典故230個歷史人物
- 自身免疫性肝炎護理常規(guī)
- a-letter-home課件教學課件
- H3C新員工文化培訓報到指引(201607期)
- 第十章痰液檢查課件
- 《融媒體實務》教學課件(全)
- 牛津譯林版六年級下冊英語期中檢測試卷+答案
- 2023學年完整公開課版《認識洗衣機》
- 熱力管道裝置工程施工記錄表
- 特殊過程焊接工藝確認
- GB/T 8411.3-2009陶瓷和玻璃絕緣材料第3部分:材料性能
- GB/T 4857.17-2017包裝運輸包裝件基本試驗第17部分:編制性能試驗大綱的通用規(guī)則
- “兩區(qū)三廠”專項施工方案
- 汽車消聲器設計課件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