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準解讀

GB/T 44376.1-2024 是一項關于微細氣泡技術在水處理領域應用的國家標準,具體針對的是使用亞甲基藍脫色法來評估臭氧微細氣泡水發(fā)生系統(tǒng)的性能。這一標準分為幾個關鍵部分,以下是其主要內容的概述:

標準范圍

該標準規(guī)定了利用亞甲基藍脫色試驗作為評價手段,來檢驗和衡量臭氧微細氣泡水發(fā)生系統(tǒng)在水處理過程中效能的方法。適用于評估此類系統(tǒng)產生的臭氧微細氣泡水對有機物的氧化分解能力。

術語與定義

標準首先明確了相關術語的定義,包括“微細氣泡”、“臭氧微細氣泡水”、“亞甲基藍脫色率”等,為后續(xù)測試提供了統(tǒng)一的語言基礎。

試驗材料與試劑

詳細列出了進行亞甲基藍脫色試驗所需的所有材料和化學試劑規(guī)格,如亞甲基藍溶液的配制方法、純水要求、以及必要的實驗器具等,確保試驗條件的一致性和可重復性。

試驗方法

描述了具體的試驗步驟,包括:

  1. 樣品制備:如何制備臭氧微細氣泡水樣本。
  2. 亞甲基藍溶液準備:配置特定濃度的亞甲基藍溶液。
  3. 反應過程:將亞甲基藍溶液與待測臭氧微細氣泡水混合,在控制條件下反應一定時間。
  4. 測定與計算:通過光譜法測定反應前后亞甲基藍的吸光度變化,進而計算脫色率。

結果判定與表達

規(guī)定了根據亞甲基藍的脫色率來判斷臭氧微細氣泡水發(fā)生系統(tǒng)的效能標準。脫色率越高,表示系統(tǒng)去除有機物的能力越強。

精密度與準確度

討論了試驗方法的重復性和再現(xiàn)性要求,以及影響試驗結果的因素分析,以確保評價結果的可靠性和準確性。

試驗報告

明確了試驗報告應包含的信息內容,如試驗條件、所用材料、試驗數據、計算過程及最終結論等,便于結果的記錄和交流。


如需獲取更多詳盡信息,請直接參考下方經官方授權發(fā)布的權威標準文檔。

....

查看全部

  • 即將實施
  • 暫未開始實施
  • 2024-08-23 頒布
  • 2025-03-01 實施
?正版授權
GB/T 44376.1-2024微細氣泡技術水處理應用第1 部分:亞甲基藍脫色法評價臭氧微細氣泡水發(fā)生系統(tǒng)_第1頁
GB/T 44376.1-2024微細氣泡技術水處理應用第1 部分:亞甲基藍脫色法評價臭氧微細氣泡水發(fā)生系統(tǒng)_第2頁
GB/T 44376.1-2024微細氣泡技術水處理應用第1 部分:亞甲基藍脫色法評價臭氧微細氣泡水發(fā)生系統(tǒng)_第3頁
GB/T 44376.1-2024微細氣泡技術水處理應用第1 部分:亞甲基藍脫色法評價臭氧微細氣泡水發(fā)生系統(tǒng)_第4頁
GB/T 44376.1-2024微細氣泡技術水處理應用第1 部分:亞甲基藍脫色法評價臭氧微細氣泡水發(fā)生系統(tǒng)_第5頁

文檔簡介

ICS

19.020

CCS

A21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準

GB/T44376.1—2024

微細氣泡技術水處理應用

第1部分:亞甲基藍脫色法評價

臭氧微細氣泡水發(fā)生系統(tǒng)

Finebubbletechnology—Watertreatmentapplications—

Part1:Testmethodforevaluatingozonefinebubblewatergeneratingsystems

bythedecolorizationofmethyleneblue

(ISO20304-1:2020,MOD)

2024-08-23發(fā)布2025-03-01實施

國家市場監(jiān)督管理總局發(fā)布

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

GB/T44376.1—2024

目次

前言

·····································································································

引言

·····································································································

1

范圍

··································································································

1

2

規(guī)范性引用文件

······················································································

1

3

術語和定義

···························································································

1

4

臭氧微細氣泡水脫色實驗

············································································

2

4.1

原理

······························································································

2

4.2

測試環(huán)境條件

····················································································

2

4.3

測試裝置

·························································································

2

4.4

原料氣體供應單元(A單元)

···································································

3

4.5

臭氧發(fā)生器單元(B單元)

·····································································

3

4.6

臭氧化學反應單元(C單元)

···································································

4

4.7

殘余臭氧尾氣處理單元(D單元)

······························································

4

4.8

實驗試劑

·························································································

5

4.9

測試步驟

·························································································

5

5

脫色效果測試結果表示

···············································································

5

5.1

評估對象

·························································································

5

5.2

評估過程

·························································································

5

5.3

不確定度評價

····················································································

7

6

測試報告

······························································································

7

附錄A(資料性)

結構編號對照一覽表

······························································

8

附錄B(資料性)

不同測試系統(tǒng)在不同臭氧投加量下吸光度的測試結果示例

······················

10

參考文獻

································································································

13

GB/T44376.1—2024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標準化工作導則第1部分:標準化文件的結構和起草規(guī)則》的規(guī)

定起草。

本文件是GB/T44376《微細氣泡技術水處理應用》的第1部分。GB/T44376已經發(fā)布了以下

部分:

—第1部分:亞甲基藍脫色法評價臭氧微細氣泡水發(fā)生系統(tǒng)。

本文件修改采用ISO20304?1:2020《微細氣泡技術水處理應用第1部分:亞甲基藍脫色法評

價臭氧微細氣泡水發(fā)生系統(tǒng)》。

本文件與ISO20304?1:2020相比,在結構上有較多調整。兩個文件之間的結構編號對照變化一覽

表見附錄A。

本文件與ISO20304?1:2020的技術差異及其原因如下:

—用GB/T41914.1代替了ISO20480?1(見第3章,ISO20304?1:2020的第3章),以適應我國

的技術條件,提高可操作性;

—更改了術語“微細氣泡水”的定義(見3.1,ISO20304?1:2020的3.1),以適應我國的技術

條件;

—增加了術語和定義“臭氧濃度”“臭氧投加量”(見3.5、3.6),以提高可操作性;

—增加了臭氧脫色原理說明及減少氣泡對測量影響的建議(見4.1),以增進對本文件的理解,

提高可操作性;

—刪除了推薦使用在線測量吸光度測量儀的表述(見ISO20304?1:2020的4.1),以提高可操

作性;

—更改了測試室的溫度(見4.2,ISO20304?1:2020的4.2),以提高可操作性;

—刪除了“在線測量用的循環(huán)泵和測量儀器單元”(見ISO20304?1:2020的4.6),增加了

“臭氧旁路檢測單元”(見圖1),以提高可操作性;

—將“殘余臭氧處理單元”更改為“殘余臭氧尾氣處理單元”(見4.3、4.7,ISO20304?1:

2020的4.3、4.7),更符合國內表述;

—增加了對測試過程中反應條件選擇以及氣體流量計的說明[見4.5a)和4.9f)],以適用于離線

測量,提高可操作性;

—更改了對臭氧流量的要求[見4.5

a),ISO20304?1:2020的4.5a)],增加了對臭氧濃度的要

求[見4.5

a)],增加了臭氧旁路檢測對應的操作步驟[見4.5a)]和實驗溶液測試前的處理措施

[見4.5c)],以提高可操作性;

—刪除了對氣體壓力表的描述[見ISO20304?1:2020的4.5a)和4.9e)],以適應我國的技術條

件;

—增加了實驗過程中攪拌和固定取樣點的操作步驟[見4.6b)],更改了取樣點的個數、實驗的重

復次數、對取樣的要求、空白對照組[見4.6c),ISO20304?1:2020的4.6h)],以提高可操

作性;

—刪除了吸收測量用循環(huán)泵的表述[見ISO20304?1:2020的4.6g)],以提高可操作性;

—用GB/T41914.2?2022代替了ISO20480?2:2018[見4.8

a),ISO20304?1:2020的4.6c)],

以適應我國的技術條件,提高可操作性;

—更改了配制母液亞甲基藍粉末的質量[見4.8c),ISO20304?1:2020的4.6e)]、溶液的酸堿

度的范圍[見4.8d),ISO20304?1:2020的4.6

f)],以提高可操作性;

—將評估對象中的“吸光度隨時間的變化”更改為“隨臭氧投加量增加,測試溶液的吸光度變

GB/T44376.1—2024

化”

(見5.1,ISO20304?1:2020的5.1),以提高可操作性;

—將評估過程中濃度隨時間的變化來評估更改為濃度隨臭氧投加量的變化來評估(見5.2,

ISO20304?1:2020的5.2),以提高可操作性;

—增加了臭氧投加量的計算公式[見5.2b)],以提高可操作性;

—將橫坐標替換為臭氧投加量,并替換其中的實驗數據(見圖2,ISO20304?1:2020的圖2),

以適應我國的技術條件;

—增加了對擬合曲線中擬合優(yōu)度R2的要求[見5.2e)],以提高可操作性;

—增加了實驗記錄脫色效果實驗說明中增加半衰期t1/2時的臭氧投加量和臭氧標況流量[見第6章的

f)],以提高可操作性;

—刪除了微細氣泡的特性(微細氣泡的大小和數量濃度)部分[見ISO20304?1:2020的第6章和

第7章的h)],以適應我國的技術條件,提高可操作性。

本文件做了下列編輯性改動:

—用GB/T35804替換了資料性引用的ISO1431?3;

—刪除了ISO20304?1:2020的資料性附錄A和附錄B,增加了資料性附錄B“不同測試系統(tǒng)在不

同臭氧投加量下吸光度的測試結果示例”。

請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內容可能涉及專利。本文件的發(fā)布機構不承擔識別專利的責任。

本文件由中國科學院提出。

本文件由全國微細氣泡技術標準化技術委員會(SAC/TC584)歸口。

本文件起草單位:中國科學院上海高等研究院、安徽恒宇環(huán)保設備制造股份有限公司、南京天祺超

氧科技有限公司、寶武水務科技有限公司、國家納米科學中心、同濟大學、中國科學院上海應用物理研

究所、武漢理工大學、泰州巨納新能源有限公司、西安建筑科技大學、華東理工大學、昆明水嘯科技有

限公司、寧波海伯集團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張立娟、王標、蘭清泉、李恩超、周蘭、李攀、李繼香、管楠、李兆軍、

楊思原、丁榮、王瑞琦、肖巍、劉博、王興亞、劉牧、童敏、夏少華。

GB/T44376.1—2024

引言

臭氧常用于改善水質,例如對水中難以凈化和分解的物質進行分解和脫色。其常規(guī)方法是使用多孔

管/板系統(tǒng)。然而,研究發(fā)現(xiàn),采用臭氧微細氣泡時,可能有助于更高效地利用臭氧的強氧化性。

近年來,微細氣泡發(fā)生技術的發(fā)展使得臭氧的利用效率高于多孔管/板系統(tǒng)。效率的提高,有助于

降低成本。

脫色主要用于處理工廠廢水、再生水和污水等。此外,脫色還是污水處理設施的常規(guī)操作,例如作

為印染廢水的深度處理等。

GB/T44376《微細氣泡技術水處理應用》旨在對微細氣泡技術水處理應用領域中普遍適用的原

則和要求進行規(guī)范,擬由兩個部分構成。

—第1部分:亞甲基藍脫色法評價臭氧微細氣泡水發(fā)生系統(tǒng)。目的在于確立亞甲基藍脫色法評價

臭氧微細氣泡水發(fā)生系統(tǒng)性能的測試方法。

—第2部分:用大腸桿菌作為試驗微生物的試驗方法。目的在于確立用大腸桿菌作為測試微生物

評價水力空化產生的微細氣泡水的殺菌活性的測試方法。

GB/T44376.1—2024

微細氣泡技術水處理應用

第1部分:亞甲基藍脫色法評價

臭氧微細氣泡水發(fā)生系統(tǒng)

警告─使用本文件的人員應熟悉正常的實驗室操作。本文件并不旨在解決與其使用相關的所有安全

問題。用戶有責任建立適當的安全和健康措施,并確定任何其他適用的限制。

1范圍

本文件描述了用于評估廢水和工業(yè)用水中水溶性染料脫色的臭氧微細氣泡水發(fā)生系統(tǒng)性能的方法。

本文件不涉及臭氧對健康和環(huán)境的影響。

本文件適用于廢水和工業(yè)用水中水溶性染料脫色的臭氧微細氣泡水發(fā)生系統(tǒng)性能的評估。

2規(guī)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內容通過文中的規(guī)范性引用而構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條款。其中,注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提供的標準文本僅供個人學習、研究之用,未經授權,嚴禁復制、發(fā)行、匯編、翻譯或網絡傳播等,侵權必究。
  • 2. 本站所提供的標準均為PDF格式電子版文本(可閱讀打?。?,因數字商品的特殊性,一經售出,不提供退換貨服務。
  • 3. 標準文檔要求電子版與印刷版保持一致,所以下載的文檔中可能包含空白頁,非文檔質量問題。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