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婦科學練習題及答案_第1頁
中醫(yī)婦科學練習題及答案_第2頁
中醫(yī)婦科學練習題及答案_第3頁
中醫(yī)婦科學練習題及答案_第4頁
中醫(yī)婦科學練習題及答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7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中醫(yī)婦科學練習題及答案

1.子宮的主要功能不包括

A.分泌雌激素(正確答案)

B.產生月經

C.排出月經

D.孕育胎兒

E.娩出胎兒

答案解析:子宮的主要功能包括產生、排出月經,孕育、分娩胎兒。

2.胞宮屬于

A.五臟

B.六腑

C.奇恒之腑(正確答案)

D.以上都不是

E.以上都是

答案解析:非經期、妊娠期,子宮表現(xiàn)為“藏精氣而不瀉”似臟;行經期、分

娩時,子宮又表現(xiàn)為“傳化物而不藏”似腑。所以,子宮既有臟和腑的一些功能特

點,又區(qū)別于臟和腑,《內經》稱之為“奇恒之腑”。

3.女子月經產生的中心環(huán)節(jié)是

A.任脈與沖脈

B.腎、天癸、沖任、胞宮(正確答案)

C.臟腑、氣血、經絡

D.帶脈與胞宮

E.沖、任、督、帶脈

答案解析:月經產生的中心環(huán)節(jié)是腎、天癸、沖任、胞宮。臟腑、天癸、氣

血、沖、任、督、帶與胞宮是月經產生的生理基礎。

4.月經周期中“的候”時期指

A.行經期

B.經間期(正確答案)

C.經前期

D.經后期

E.以上都不是

答案解析:經間期指月經周期的第14-15天,也稱氤氤之時,或“的

候”“真機”時期,相當于西醫(yī)中的排卵期。

5.身體無病而月經三個月來潮一次者稱

A.季經(正確答案)

B.并月

C.暗經

D.垢胎

E.避年

答案解析:季經指身體無病而月經三月一行者;并月指身體無病而月經二月一

至者;暗經指終生不潮卻能受孕者;垢胎指受孕之初,按月少量行經而無損于胎兒者;

避年為身體無病而月經一年一行者。

6.產褥期是指

A.產后6~8周(正確答案)

B.產后1周

C.產后1月

D.產后百日

E.產后1年

答案解析:產婦從分娩結束至逐漸恢復至孕前狀態(tài),需要6-8周,此期稱為

“產褥期”,又稱產后。產后1周稱“新產后”。產后1月稱“小滿月”,產后百

日稱“大滿月”。

7.六淫中,婦科疾病的常見病因是

A.寒、濕、熱(正確答案)

B.風、寒、濕

C.風、燥、寒

D.暑、濕、熱

E.寒、燥、濕

答案解析:女子以血為本,寒、熱、濕更易與血相搏而發(fā)病。

8.關于婦科疾病的主要病機,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A.臟腑功能失常

B.氣血失調

C.沖任督帶損傷

D.胞宮、胞脈病變

E.外感六淫(正確答案)

答案解析:婦科疾病的主要病機有臟腑功能失常,氣血失調,沖任督帶損

傷,胞宮、胞脈、胞絡損傷和腎-天癸-沖任-胞宮軸失調。

9.婦科疾病的內治法的特點為

A.以“調”為主(正確答案)

B.溫陽為主

C.補腎為主

D.疏肝為主

E.補虛為主

答案解析:婦科疾病的治療中,內治法體現(xiàn)了以“調”為主的特點,包括調

補臟腑,調理氣血,調理沖任督帶,調治胞宮和調節(jié)腎-天癸-沖任-胞宮生殖軸。

10.關于婦科疾病常用外治法,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陰道出血時禁用坐浴

B.外陰沖洗法,月經期應停用

C.陰道納藥可用于帶下病、陰癢等

D.宮腔注入不可用于痛經(正確答案)

E.貼敷法可用于乳癰、不孕癥等

答案解析:宮腔注入可用于了解輸卵管暢通情況,或治療宮腔及輸卵管粘

連、阻塞造成的月經不調、痛經、不孕癥等。

11.月經先期的基本病因為

A.陽虛和瘀血

B.腎虛

C.氣虛和血熱(正確答案)

D.濕熱和陽虛

E.氣虛和瘀血

答案解析:月經先期的病因有氣虛和血熱兩個方面。氣虛則統(tǒng)攝無權,沖任

不固,經血失約;血熱則熱擾沖任,迫血妄行。

12.下列不是月經后期與早孕的鑒別點的是

A.月經愈期未至(正確答案)

B.有惡心、嘔吐癥狀

C.B超可見子宮內孕囊

D.婦科檢查見宮頸著色

E.妊娠試驗陽性

答案解析:月經后期和早孕都有月經錯后或過期不至的表現(xiàn),但早孕常伴有

惡心、嘔吐等早孕反應;婦科檢查可見宮頸著色,子宮體增大、變軟;妊娠試驗陽

性;B超檢查可在子宮內見到孕囊。

13.月經先后無定期的主要病機是

A.氣虛沖任不固,經血失約

B.熱擾沖任,迫血妄行

C.沖任不暢,血海不能以時下

D.沖任失調,血海蓄溢失常(正確答案)

E.沖任不充,血海不能按時滿溢

答案解析:月經先后無定期的主要病機是肝、脾、腎功能失調,沖任功能紊

亂,血海蓄溢失常。

14.月經量多,色鮮紅,質黏稠,伴心煩不安,口渴飲冷,方藥宜選

A.兩地湯

B.保陰煎(正確答案)

C.丹桅逍遙散

D.清營湯

E.清骨散

答案解析:月經量多且伴有一派熱象,辨證為月經過多之血熱證,治宜清熱

涼血,固沖止血,方用保陰煎加地榆、茜草。

15.月經周期正常,經期縮短至2天,量少,質稀,伴腰酸腿軟,頭暈耳鳴,

夜尿頻多,其治法為

A.補腎益精,養(yǎng)血調經(正確答案)

B.益氣溫陽調經

C.補益脾腎,固沖調經

D.益氣養(yǎng)血調經

E.滋養(yǎng)腎陰,固沖止血

答案解析:月經周期規(guī)律,但經期縮短,經量減少,故辨病為月經過少;伴腰

酸腿軟,頭暈耳鳴,夜尿頻多,辨證為腎虛證,治宜補腎益精,養(yǎng)血調經,方用歸

腎丸或當歸地黃飲。

16.經行時間延長,量少,色鮮紅,質黏稠,伴有兩頰潮紅,潮熱盜汗,脈細

數(shù),其治法為

A.清熱降火調經

B.滋陰養(yǎng)肝涼血

C.清熱解毒養(yǎng)血

D.清熱涼血調經

E.養(yǎng)陰清熱止血(正確答案)

答案解析:經行時間延長,辨病為經期延長;兩額潮紅,潮熱盜汗,脈細數(shù)為

陰虛有熱之象,辨為虛熱證,治宜養(yǎng)陰清熱止血,方用兩地湯合二至丸、四烏賊骨

一蘆茹丸或固經丸。

17.經間期出血辨證屬濕熱證者,治療宜選

A.清肝止淋湯(正確答案)

B.兩地湯合二至丸

C.蒼附導痰湯

D.固沖湯

E.清熱固經湯

答案解析:經間期出血之濕熱證,治宜清利濕熱,固沖止血,方用清肝止淋

湯去阿膠、紅棗,加小薊、茯苓。

18.崩漏的常見病因不包括

A.脾虛

B.腎虛

C.血虛(正確答案)

D.血熱

E.血瘀

答案解析:崩漏的常見病因有脾虛、腎虛、血熱和血瘀。

19.崩漏與月經先后無定期的鑒別要點為

A.月經周期

B.經量(正確答案)

C.經血的質地

D.經血的顏色

E.以上均是

答案解析:崩漏的月經周期、經量、經期均異常。月經先后無定期的周期提

前或錯后,但在1~2周內波動,經期、經量基本正常。

20.崩漏之時:急予獨參湯服之,此治療屬于“治崩三法”中的

A.塞流(正確答案)

B.治本

C.澄源

D.益氣

E.復舊

答案解析:崩漏的治療原則是“急則治其標,緩則治其本”,故用塞流、澄

源、復舊三法治之。塞流即是止血止崩,大量出血時急予獨參湯服之即為此用意;

澄源為求因治本;復舊為固本善后。

21.崩漏,經亂無期,伴有頭暈耳鳴,腰膝酸軟,五心煩熱,舌紅少苔,脈細

數(shù)。其治法為

A.溫腎益氣,固沖止血

B.補腎益氣,養(yǎng)血止血

C.滋腎益陰,固沖止血(正確答案)

D.疏肝解郁,調沖止血

E.滋陰清熱,平沖止血

答案解析:頭暈耳鳴,腰膝酸軟,五心煩熱,舌紅少苔,脈細數(shù)為腎陰虛癥

狀,因此辨為崩漏之腎陰虛證,治宜滋腎益陰,固沖止血,方選左歸丸合二至丸或

滋陰固氣湯。

22.經前或經期乳房脹痛,痛不能觸衣,胸脅脹悶不適,精神抑郁,時嘆息。

其治法為

A.活血通絡止痛

B.疏肝理氣,和胃通絡(正確答案)

C.疏肝通絡,行氣止痛

D.行氣活血止痛

E.疏肝解郁,涼血止痛

答案解析:根據“經前或經期乳房脹痛,痛不能觸衣,胸脅脹悶不適,精神

抑郁,時嘆息”等癥狀,辨為經行乳房脹痛之肝氣郁結證,治宜疏肝理氣,和胃通

絡,方選逍遙散加麥芽、青皮、雞內金。

23,經行顛頂掣痛,伴頭暈目眩,煩躁易怒,口苦咽干,其辨證為

A.肝氣郁結證

B.肝經濕熱證

C.陽明熱盛證

D.肝火證(正確答案)

E.陰虛火旺證

24.“治崩三法”是指

A.止血、固脫、調經

B.調經、固本、善后

C.補腎、扶脾、調肝

D.塞流、澄源、復舊(正確答案)

E.以上都是

答案解析:崩漏的“治崩三法”是指塞流、澄源、復舊。

25.痰火上擾所致的經期情志異常,治療宜選的方劑是

A.天麻鉤藤飲

B.生鐵落飲(正確答案)

C.鎮(zhèn)肝熄風湯

D.紫雪

E.至寶丹

答案解析:痰蘊日久而化火,經期沖氣挾痰火上逆,擾亂神明,故情志異

常,治宜清熱化痰,寧心安神,方選生鐵落飲加郁金、川連。

26.血熱所導致的月經病一般不包括

A.月經先后無定期(正確答案)

B.痛經

C.月經先期

D.崩漏

E.月經過多

答案解析:月經先后無定期的病因主要為肝郁、脾虛、腎虛。

27.閉經的治療原則是

A.祛痰除濕,調理沖任

B.益氣養(yǎng)血,調理沖任

C.虛則補而通之,實則瀉而通之(正確答案)

D.滋陰養(yǎng)血,調理沖任

E.補益肝腎,調理沖任

28.脾虛型崩漏的治法為

A.補氣攝血,固沖止崩(正確答案)

B.補腎益氣,固沖止血

C.養(yǎng)陰清熱,固沖止血

D.健脾養(yǎng)心,補血止血

E.活血化瘀,固沖止血

答案解析:崩漏之脾虛證,治宜補氣攝血,固沖止崩,方選固本止崩湯或固

沖湯。

29.患者,女,35歲。時常出現(xiàn)月經經期提前,量中,色紅質稠,伴手足心

熱,咽干口燥,舌紅少苔,少津,脈細數(shù)。其治法為

A.清熱養(yǎng)血調經

B.滋陰清熱調經(正確答案)

C.清熱養(yǎng)陰固沖

D.清熱涼血調經

E.滋陰活血調經

答案解析:患者月經經期提前,辨病為月經先期;手足心熱、咽干口燥,舌紅

少苔,少津,脈細數(shù)等陰虛內熱的癥狀,可辨為陰虛血熱證,治法為滋陰清熱調

經,方藥為兩地湯。

30.患者,女,35歲。平素郁郁寡歡,月經周期時常推遲,量少,經血暗紅有

血塊,伴有乳房及兩脅脹痛,舌淡紅,苔薄白,脈弦。其治療時,方劑宜選

A.烏藥湯(正確答案)

B.逍遙散

C.柴胡疏肝散

D.丹桅逍遙散

E.調肝湯

答案解析:患者月經周期推遲,可診為月經后期;其平素郁郁寡歡,月經量

少,色暗紅有血塊,伴有乳房及兩脅脹痛,舌淡紅,苔薄白,脈弦,可辨證為氣滯

證,治宜理氣行滯調經,方用烏藥湯。

31.患者,女,17歲。月經周期規(guī)律,但行經時間延長,有時拖延至10天方

凈,量多質稀薄,色淡紅,伴神疲乏力,少氣懶言,舌淡,苔薄白,脈弱。該患者

治療宜選

A.補中益氣湯

B.理中丸

C.舉元煎(正確答案)

D.歸脾湯

E.安沖湯

答案解析:患者月經周期規(guī)律,但經期延長,辨病為經期延長;伴見神疲乏

力,少氣懶言,可辨為氣虛證,治宜補氣攝血,固沖調經,方選舉元煎加阿膠、炒

艾葉、烏賊骨。

32.患者,女,42歲。月經周期規(guī)律,但常有兩次月經之間陰道少量流血,色

紫暗,夾有小血塊,少腹刺痛,舌有瘀點,脈澀有力。其治療宜選

A.逐瘀止血湯(正確答案)

B.溫經湯

C.通竅活血湯

D.少腹逐瘀湯

E.失笑散

答案解析:患者常有兩次月經之間陰道少量流血,診為經間期出血;其經色紫

暗,夾有小血塊,少腹刺痛,舌有瘀點,脈澀有力,可辨證為血瘀證,治宜化瘀止

血,方選逐瘀止血湯。

33.患者,女,17歲。發(fā)育遲緩,體質虛弱,至今尚未初潮,腰膝酸軟,頭暈

耳鳴,舌淡暗,苔白,脈沉細。其治法為

A.補腎益氣,益精養(yǎng)血

B.補腎填精,溫陽調經

C.補血養(yǎng)營,益氣調經

D.補腎填精調經

E.補腎益氣,調理沖任(正確答案)

答案解析:患者17歲仍未初潮,診斷為閉經;腰酸膝軟,頭暈耳鳴,舌淡

暗,苔白,脈沉細等癥狀,可辨證為腎氣虧損證,治宜補腎益氣,調理沖任,方用

加減茄蓉菟絲子丸加淫羊蕾、紫河車。

34.患者,女,45歲。平素月經規(guī)律,月經量少,色暗淡,質稀薄,常于經后

廣2天出現(xiàn)小腹綿綿作痛,伴腰酸,耳鳴,其辨證為

A.腎氣虧損證(正確答案)

B.肝腎不足證

C.心脾兩虛證

D.氣血虛弱證

E.脾腎虧虛證

答案解析:患者常于經后出現(xiàn)小腹綿綿作痛,可辨病為痛經;伴有腰酸、耳

鳴,辨病位在腎,結合月經量少,色暗淡,質稀薄等癥狀特征,可辨證為腎氣虧損

證。

35.患者,女,22歲。每于經期出現(xiàn)寒熱往來,口苦咽干,頭暈目眩,默默不

欲飲食,舌紅,苔薄黃,脈弦數(shù)。其治療宜選

A.桂枝湯

B.麻黃湯

C.小建中湯

D.九味羌活湯

E.小柴胡湯(正確答案)

答案解析:患者每于經期出現(xiàn)寒熱往來,口苦咽干,頭暈目眩,默默不欲飲

食,舌紅,苔薄黃,脈弦數(shù),辨為經行感冒之邪入少陽證,治宜和解表里,方選小

柴胡湯。

36.患者,女,36歲。每于經期肢體疼痛麻木,肢軟無力,月經量少,色淡質

薄,伴面色無華,舌淡,苔白,脈細弱。其治療應首選

A.八珍湯

B.當歸補血湯(正確答案)

C.血府逐瘀湯

D.趁痛散

E.圣愈湯

答案解析:根據患者“每于經期肢體疼痛麻木,肢軟無力,月經量少,色淡

質薄,伴面色無華”等癥狀,結合舌脈,可辨為經行身痛之血虛證,治宜養(yǎng)血益

氣,柔筋止痛,方用當歸補血湯。

37.下列關于帶下病之帶下過多的治則,說法錯誤的是

A.帶下過多者,以除濕為主

B.治脾宜運、宜升、宜燥

C.治腎宜補、宜固、宜澀

D.重在滋補肝腎之陰精,佐以養(yǎng)血、化瘀等(正確答案)

E.濕熱與熱毒宜清、宜利

38.帶下過少之血枯瘀阻證,治宜

A.滋補肝腎,養(yǎng)精益血

B.補血益精,活血化瘀(正確答案)

C.活血通絡,益氣止痛

D.溫經散寒,活血痛經

E.養(yǎng)血益氣,補腎調經

答案解析:帶下過少之血枯瘀阻證,治宜補血益精,活血化瘀,方選小營煎

加丹參、桃仁、牛膝。

39.妊娠早期患者,肝胃不和,癥見嘔吐酸水,方藥宜用

A.蘇葉黃連湯(正確答案)

B.左金丸

C.金鈴子散

D.小半夏湯

E.苓桂術甘湯

答案解析:妊娠早期患者,嘔吐酸水,可辨病為妊娠惡阻之肝胃不和證,治

宜清肝和胃,降逆止嘔,方用橘皮竹茹湯或蘇葉黃連湯加姜半夏、枇杷葉、竹茹、

烏梅。

40.虛寒型妊娠腹痛,治宜

A.暖宮止痛,養(yǎng)血安胎(正確答案)

B.溫經通絡,止痛安胎

C.溫補腎陽,通絡止痛

D.溫陽活血,養(yǎng)血安胎

E.補益脾腎,溫經止痛

答案解析:妊娠腹痛之虛寒證,治宜暖宮止痛,養(yǎng)血安胎,方選膠艾湯加巴

戟天、杜仲、補骨脂。

41.下列不屬于妊娠病的是

A.子嗽

B.子臟(正確答案)

C.子暈

D.轉胞

E.胞阻

答案解析:臨床常見的妊娠病有妊娠惡阻、妊娠腹痛(胞阻)、異位妊娠、

胎漏、胎動不安、滑胎、胎死不下、胎萎不長、子腫、子暈、子癇、子嗽、妊娠小

便不通(轉胞)、難產等。子臟為胞宮別名,非妊娠病。

42.胎漏、胎動不安的常見病因不包括

A.肝郁(正確答案)

B.腎虛

C.氣血虛弱

D.血瘀

E.血熱

答案解析:胎漏、胎動不安其主要病機是沖任損傷、胎元不固,常見病因有

腎虛、氣血虛弱、血瘀、血熱等。

43.血熱型胎動不安,方選

A.兩地湯

B.滋血湯

C.保陰煎(正確答案)

D.清營湯

E.清熱固經湯

答案解析:血熱型胎動不安,治宜清熱涼血,養(yǎng)血安胎,方選保陰煎或當歸

散。

44.下列可診斷為滑胎的是

A.停經40余天,陰道下血量少,色淡,曾自然墮胎1次,脈滑

B.停經50余天,陰道下血量少,色淡,小腹墜痛,曾自然墮胎2次,脈滑

C.停經50余天,陰道下血量少,色淡,曾自然墮胎3次,脈沉滑尺弱,腰痛

如折(正確答案)

D.停經40余天,陰道下血量少,色暗,小腹脹痛拒按,曾人工流產

E.停經50余天,陰道下血量少,色暗,曾自然墮胎1次,脈滑

答案解析:凡墮胎、小產連續(xù)發(fā)生3次或3次以上者,稱為“滑胎”。

45.關于脾虛型妊娠腫脹的主要證候,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妊娠數(shù)月,面目四肢浮腫

B.皮色不變,隨按隨起(正確答案)

C.氣短懶言,口淡而膩

D.食欲不振,大便澹薄

E.舌質胖嫩,邊有齒痕

答案解析:脾虛型妊娠腫脹的主要證候是妊娠數(shù)月,面浮肢腫,甚則遍身俱

腫,皮薄光亮,按之凹陷不起,脫腹脹滿,氣短懶言,口中淡膩,食欲不振,小

便短少,大便濾薄,舌體胖嫩,邊有齒痕,苔白潤或膩,脈緩滑。

46.子腫兼見面色黃白無華,神疲氣短懶言,納差,便治,治療宜選

A.苓桂術甘湯

B.實脾飲

C.健脾利水湯(正確答案)

D.參苓白術散

E.長胎白術散

答案解析:子腫兼見面色黃白無華,神疲氣短懶言,納差,便灌,可辨為子

腫之脾虛證,治宜健脾利水,方選白術散加砂仁或健脾利水湯。

47.妊娠病的發(fā)病機理不包括

A.陰血虛

B.氣滯

C,沖氣上逆

D.脾腎虛

E.亡血傷津(正確答案)

答案解析:妊娠病的發(fā)病機理有陰血虛、脾腎虛、沖氣上逆和氣滯。

48.胎漏、胎動不安者宜首辨

A.在氣、在血

B.虛實

C.寒熱

D.胎元是否已殞(正確答案)

E.母體沖任是否受損

答案解析:胎漏、胎動不安應首辨胎元是否已殞,胎元未殞宜保,胎元已殞

應去胎,按墮胎、小產處理。

49.患者,女,26歲。妊娠早期,惡心嘔吐不食,口淡,頭暈體倦,脫痞腹

脹,舌淡苔白,脈緩滑無力。其治法為

A.健脾和胃,降逆止嘔(正確答案)

B.健脾化濕,降逆止嘔

C.益氣健脾,祛濕止嘔

D.補益脾腎,降逆止嘔

E.溫陽健脾,降氣止嘔

答案解析:患者妊娠早期惡心、嘔吐、不食,辨病為妊娠惡阻;伴有口淡,頭

暈體倦,皖痞腹脹,舌淡苔白,脈緩滑無力等表現(xiàn),辨證為脾胃虛弱證,治宜健脾

和胃,降逆止嘔,方選香砂六君子湯。

50.患者,女,30歲。既往屢孕屢墮,此次妊娠期出現(xiàn)陰道少量流血,伴腰酸

腹痛,頭暈耳鳴,夜尿多,眼眶暗黑。其治法為

A.補腎填精,養(yǎng)血安胎

B.健脾益氣,補血安胎

C.補腎健脾,益氣安胎(正確答案)

D.益氣補血,固沖安胎

E.補益肝腎,滋陰安胎

答案解析:患者屢孕屢墮,此次妊娠期出現(xiàn)陰道少量流血,腰酸腹痛,頭暈

耳鳴,夜尿多,眼眶暗黑,可診斷為胎動不安之腎虛證,治宜補腎健脾,益氣安

胎,方選壽胎丸加黨參、白術或滋腎育胎丸。

51.患者,女,30歲。妊娠數(shù)月,面浮肢腫,下肢尤甚,腰膝酸軟,小便不

利,舌淡,苔白潤,脈沉遲。其治法為

A.健脾益氣,溫陽化水

B.補腎填精,溫陽化氣

C.健脾滲濕,利水消腫

D.補腎溫陽,化氣利水(正確答案)

E.補益脾腎,利水消腫

答案解析:患者妊娠數(shù)月,面浮肢腫,考慮為子腫;下肢浮腫尤甚,伴腰膝酸

軟,小便不利,故辨證為腎虛證,治宜補腎溫陽,化氣利水,方選真武湯或腎氣

丸。

52.下列屬于產后“三審”的是

A.小便通與不通

B.乳汁行與不行(正確答案)

C.產后熱與不熱

D.汗出多與不多

E.睡眠好與不好

答案解析:產后“三審”:先審小腹痛與不痛,以辨有無惡露的停滯;次審大

便通與不通,以驗津液之盛衰;三審乳汁行與不行及飲食之多少,以察胃氣的強

弱。

53.婦女產后癥見惡寒發(fā)熱,頭痛身疼,治療方藥宜選

A.茸芷石膏湯

B.荊防達表散

C.小柴胡湯

D.荊穗四物湯(正確答案)

E.桂枝湯

答案解析:婦女產后癥見惡寒發(fā)熱,頭痛身疼,為外感風寒之邪所致,辨為

產后發(fā)熱之外感證,治宜養(yǎng)血祛風,疏解表邪,方選荊穗四物湯加防風、蘇葉或參

蘇飲。

54.“兒枕痛”指的是

A.由瘀血引起的產后腹痛(正確答案)

B.由氣虛引起的產后腹痛

C.由瘀血引起的產后身痛

D.由血寒引起的產后身痛

E.由腎虛引起的產后身痛

答案解析:產婦在產褥期內,發(fā)生的與分娩或產褥有關的小腹疼痛,稱為

“產后腹痛”,其中由瘀血引起者,稱為“兒枕痛”。

55.產后身痛的常見病因不包括

A.血虛

B.風寒

C.血瘀

D.肝郁(正確答案)

E.腎虛

答案解析:產后身痛多為產后營血虧虛,經脈失養(yǎng)或風寒濕邪稽留關節(jié)、經

絡所致,常見的病因有血虛、風寒、血瘀、腎虛。

56.產后惡露不絕是指

A.產后血性惡露持續(xù)30天以上,仍淋瀝不盡者

B.產后血性惡露持續(xù)20天以上,仍淋瀝不盡者

C.產后血性惡露停止5天后,再次出現(xiàn)血性惡露者

D.產后血性惡露持續(xù)10天以上,仍淋瀝不盡者(正確答案)

E.產后血性惡露停止10天后,再次出現(xiàn)血性惡露者

答案解析:產后血性惡露持續(xù)10天以上,仍淋瀝不盡者,稱“產后惡露不

絕”。

57.“產后三沖”是指

A.沖心、沖肺、沖胃(正確答案)

B.沖心、沖胃、沖脾

C.沖肝、沖肺、沖腎

D.沖肝、沖肺、沖脾

E.沖心、沖肺、沖腎

58.產后病的治療原則是

A.補氣養(yǎng)血為主

B.活血化瘀為主

C.勿拘于產后,勿忘于產后(正確答案)

D.疏肝健脾為主

E.滋補肝腎為主

答案解析:產后病的治療應根據亡血傷津、元氣受損、瘀血內阻、多虛多瘀

的特點,本著“勿拘于產后,亦勿忘于產后”的原則,結合病情進行辨證論治。

59.下列不是氣血兩虛型產后腹痛主要證候的是

A.產后小腹隱痛而喜按

B.惡露量少,色暗有塊(正確答案)

C.面色蒼白,心悸少寐

D.頭暈眼花,大便干結

E.舌淡苔白,脈細弱

答案解析:氣血兩虛型產后腹痛主要證候為產后小腹隱隱作痛數(shù)日不止,喜

按喜揉,惡露量少,色淡紅,質稀無塊;面色蒼白,頭暈眼花,心悸怔忡,大便干

結;舌質淡,苔薄白,脈細弱。

60.產后發(fā)熱之感染邪毒證,若熱毒與瘀血互結胞中,出現(xiàn)持續(xù)高熱,小腹疼

痛劇烈,拒按,惡露不暢,穢臭如膿,治療宜選

A.腸寧湯

B.清瘟敗毒散

C.銀翹散

D.大黃牡丹湯(正確答案)

E.五味消毒飲合失笑散

答案解析:產后發(fā)熱之感染邪毒證,若持續(xù)高熱,小腹疼痛劇烈,拒按,惡

露不暢,穢臭如膿,乃熱毒與瘀血互結胞中所致,治宜清熱逐瘀,排膿通腑,方選

大黃牡丹湯加敗醬草、紅藤、益母草。

61.下列不屬于血熱型產后惡露不絕主要臨床表現(xiàn)的是

A.小腹空墜喜按(正確答案)

B.產后惡露過期不止

C.惡露量多,色紫紅,質黏稠

D.面色潮紅,口燥咽干

E.舌質紅,脈細數(shù)

62.患者,女,35歲。產后惡露持續(xù)1月不凈,色暗有塊,小腹疼痛拒按,舌

紫暗,脈沉澀。其治療方藥宜選

A.桂枝茯苓丸

B.失笑散

C.生化湯(正確答案)

D.少腹逐瘀湯

E.桃紅四物湯

答案解析:患者產后惡露持續(xù)1月不凈,色暗有塊,腹痛拒按,結合舌脈,

可辨為產后惡露不絕之血瘀證,治宜活血化瘀止血,方用生化湯加益母草、炒蒲

黃。

63.^瘤患者,伴見帶下量多,色黃如膿,身熱心煩,大便秘結,舌暗紅有瘀

斑,治療宜選

A.龍膽瀉肝湯

B.八正散

C.香棱丸

D.大黃牡丹湯(正確答案)

E.仙方活命飲

答案解析:痛患者伴帶下量多,色黃如膿,身熱心煩,大便秘結,舌暗紅

有瘀斑,可辨為濕熱瘀阻證,治宜清熱利濕,化瘀消方用大黃牡丹湯。

64.慢性盆腔炎之濕熱瘀結證,治宜選用

A.大黃牡丹皮湯

B.五味消毒飲

C.銀甲丸(正確答案)

D.仙方活命飲

E.八正散

答案解析:慢性盆腔炎之濕熱瘀結證,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