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醫(yī)學課件資料試題總結_第1頁
核醫(yī)學課件資料試題總結_第2頁
核醫(yī)學課件資料試題總結_第3頁
核醫(yī)學課件資料試題總結_第4頁
核醫(yī)學課件資料試題總結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58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核醫(yī)學課件資料試題總結

加★要特別注意,多看兩眼,加☆有時間就看吧,下線的為往年考試

題目的答案

總論

課件復習題

1、核醫(yī)學概念與分類

用放射性核素診斷、治療疾病和進行醫(yī)學研究的學

2支、核素、同位素、同質異能素、半衰期

核素一一質子數相同,中子數也相同,且具有相同能量狀態(tài)的原子,

稱為一種核素。同一元素可有多種核素

同質異能素一一質子數和中子數都相同,但處于不同的核能狀態(tài)原子,

如99mTc、99Tc。

同位素一一凡同一元素的不同核素(質子數同,中子數不同)在周期

表上處于相同位置,互稱為該元素的同位素。

半衰期,Tl/2(half-life)表示原子數從NO衰變到NO的一半所要

的時間。

3、放射性衰變類型、射線與物質相互作用

a衰變是放出a粒子的放射性衰變。a粒子是由兩個質子和兩個中子

組成,實際是氮核42He。因而a衰變時,母核放出a粒子后,質量數減少

4,原子序數減少2。

B-衰變發(fā)生在中子過剩的原子核。衰變時放出一個B-粒子(電子)

和反中微子。核內一個中子轉變?yōu)橘|子。因而子核比母核中子數減少1,

原子序數增加1,原子質量數不變。

8+衰變(正電子衰變)發(fā)生在B+粒子(正電子)和反中微子。核

內一個質子轉變?yōu)橹凶?。因而子核比母核質子數減少1,原子質量數不變。

Y衰變:原子核從激發(fā)態(tài)(excitedstate)回復到基態(tài)(groundstate)

時,以發(fā)射Y光子釋放過剩的能量,這一過程稱為Y衰變。這種激發(fā)態(tài)的

原子核常是在a衰變、6衰變或核反應之后形成的。Y射線的本質是中性

的光子流。

電子俘獲:原子核俘獲一個核外軌道電子使核內一個質子轉變?yōu)橐粋€

中子和放出一個中微子的過程。帶電粒子與物質的相互作用

電離和激發(fā):凡原子或原子團由于失去電子或得到電子而變成離子的

過程稱為電離。如果核外電子獲得的能量不足以形成自由電子,只能由低

能軌道躍遷到能量較高的軌道,使原子處于能量較高的激發(fā)態(tài),這種現象

稱為激發(fā)。

散射:入射粒子(包括電磁輻射)與物質的原子核碰撞而改變運動方

向的過程。

韌致輻射:高速帶電粒子通過核電磁場使受到突然阻滯,運動方向和

速度都發(fā)生變化,能量減低,多余的能量以X射線的形式輻射出來,稱為

bremsstrahlungo

X、丫射線與物質的相互作用

光電效應(photoelectriceffect)是指光子把能量完全轉移給一個軌道

電子,使之發(fā)射出成為光電子。

康普頓效應:能量較高的Y光子與原子的核外電子碰撞,將一部分能

量傳遞給電子,使之脫離原子軌道成為高速運行的電子,而Y光子本身能

量降低,運行方向發(fā)生改變。

電子對生成:光子穿過物質時、當光子能量大于1.022MeV,在光子

與介質原子核電場的相互作用下,產生一對正、負電子。這種作用被稱之

為電子對生成。

4、輻射防護目的與原則

目的:

1.防止發(fā)生對健康有害的非隨機效應。

2.將隨機效應的發(fā)生率降低到被認為是可以接受的水平。

基本原則:

1實踐的正當化(Justifiction)

2放射防護最優(yōu)化(Optimization)

3個人劑量的限制(DoseLimitation

5、常用顯像儀器,SPECT、PET/CT

Y閃爍計數器液體閃爍計數器放射性活度計臟器功能測定儀臟

器顯像儀

PET:是專為探測體內正電子發(fā)射體湮滅輻射時同時產生的方向相反

的兩個Y光子而設計的顯像儀器。數十個甚至上百個小Y光子探測器環(huán)形

排列,在軀體四周同時進行探測,其他部件基本同SPECT。

6、核素顯像原理與特點

原理:P58利用臟器或組織具有選擇性攝取某些顯像劑的功能,或利

用顯像劑在某些臟器、組織中的充填,將顯像劑帶入到被觀察的靶器官或

靶組織中,由于放射性核素在衰變中能不斷地發(fā)射出射線,利用顯像儀器

能夠從體外準確獲得顯像劑在臟器或組織的分布及量變規(guī)律,從而了解臟

器或組織的形態(tài)、位置、大小和功能狀態(tài),用于診斷疾病。

核素顯像特點:

功能影像特征:血流、功能、代謝、排泄病理生理、分子水平代

謝和化學信息

安全無創(chuàng)傷

缺點:采集信息量有限f分辨率較差

7、放射性藥物的基本概念

含有放射性核素,能直接用于人體進行臨床診斷、治療和科學研究的

放射性核素和放射性標記物稱為放射性藥物。

其他:

原子核穩(wěn)定,不會自發(fā)衰變的核素稱為穩(wěn)定核素(stablenuclide);

★原子核處于不穩(wěn)定狀態(tài),需通過核內結構或能級調整才能趨于穩(wěn)定

的核素稱為放射性核素(radionuclide);放射性核素的原子由于核內結構或

能級調整,自發(fā)地釋放出一種或一種以上的射線并轉化為另一種原子的過

程稱為放射性衰變(radiationdecay)□

放射性活度減少至一半所需要的時間稱作物理半衰期(T1/2)。

生物半排期Tb是指生物體內的放射性核素經由各種途徑從體內排出

一半所需要的時間。

有效半衰期Teff是指生物體內的放射性核素由于從體內排出和物理衰

變兩個因素作用,減少至原有放射性活度一半所需的時間。

放射性活度(radioactivity)是表示單位時間內發(fā)生衰變的原子核數。

放射性活度的舊制單位是居里(curie),1居里表示每秒3.7X1010次

核衰變。新的國際制單位是貝可(Bq)。lBq定義為每秒一次衰變。

照射量:表示照射到某一定物質上的射線有多少。是以直接度量X射

線或r射線對空氣電離能力來表示射線空間分布的物理量。國際制單位:

庫侖/千克(C/kg)專用單位:R(倫琴)

吸收劑量:電離輻射授予單位物質的評價能量與該單位物質的質量之

比。反映被照射物質吸收電離輻射能量大小的物理量。國際制單位:戈瑞

(Cy)專用單位:拉德(rad)lCy=100rad

當量劑量:按照輻射權重因子加權的吸收劑量,反映各種射線被吸收

后引起的生物效應及危險度的電離輻射量。與吸收劑量、射線種類有關國

際制單位:希沃特(Sv)專用單位:雷姆(rem)1Sv=100rem放射性制劑是

指其分子中含有放射性核素的放射性試劑和放射性藥物的總稱。

不需引入體內的放射性核素和放射性標記物稱為放射性試劑。

放射性核純度指特定放射性核素的放射性占總放射性的百分數。

化學純度是指以某一形式存在的物質的質量占該樣品總質量的百分

數。

放射化學純度(radiochemicalpurity,Rp):指以特定化學形態(tài)存在的放

射性核素活度占樣品總活度的百分數?!畈煌跋竦谋容^

ECT主要反映臟器或組織的功能、血流與代謝,也反映其形態(tài),但分

辨率較CT,MRI差。

CT,MRI主要反映解剖學形態(tài)變化,分辨率較好,有時也反映其功能變

化,但不如ECTo

ECT顯像時不同臟器顯像需不同藥物,同一臟器不同目的顯像,也要

用不同藥物。

CT,MRI檢查時,任何臟器較單純,均只有普通平掃和增強。

心血管系統

心肌灌注顯像

★顯像原理:判斷冠狀動脈血流狀況和心肌細胞成活狀態(tài)。正常心

肌細胞選擇性攝取某些單價陽離子化合物,通過放射性核素標記后可使心

肌顯影示蹤劑的攝取與心肌局部血流量呈正相關,與心肌細胞功能狀況

相關正常心肌顯影,而缺血或壞死心肌不顯影(缺損)或影像變淡(稀

疏)

☆顯像劑(貌似只要求了解)

L201TI(銘)

鉀的類似物,通過Na+-K+-ATP酶泵進入心肌細胞,攝取量與心肌血

流量成正比。

再分布:正常心肌一5?10分鐘達攝取高峰,后通過彌散清除,3小

時后攝取和清除達到平衡,清除速度

與血流量也呈正比

缺血心肌一攝取慢、清除慢

物理特性:Y光子能量偏低(69?83kev),半衰期74h,注射劑量約

3mCi

2.99mTc-甲氧基異丁基月青(99mTc-MIBI)

親脂性,通過被動彌散進入心肌細胞線粒體,與膜蛋白結合;攝取量

與心肌血流量成正比。特點:99mTc物理特性好(140kev,6h),

圖像質量佳,穩(wěn)定滯留>;5h,注射劑量20mCi

3.正電子顯像劑

150-水(15O-H2O),13N-氨水(13N-NH3),82鋤(82Rb)

特點:分辨率高,可定量測定心肌血流量

★心臟負荷試驗原理:

提高正常冠脈供血區(qū)與異常(狹窄)冠脈供血區(qū)的差別

冠狀動脈具有很強的儲備能力,負荷狀態(tài)下,血流量可增加3?5倍;

有病變的冠脈血流量不能相應增加提高心肌灌注顯像診斷的靈敏度和

特異性,早期診斷冠脈病變和心肌缺血

1、運動負荷試驗:活動平板或踏車試驗

2、藥物負荷試驗:潘生丁、腺甘;多巴酚丁胺

★正常影像:

斷層影像:

橫軸:左心室壁呈環(huán)形,中心無放射性區(qū)為心室腔,上部為前壁,下

部為下壁和后壁,右側為側壁,左側為間隔。放射性分布均勻而一般情況

下側壁放射性略高。

水平長軸:呈倒立馬蹄形,右側為側壁,左側為間隔,心尖部放射性

略低,因該部心肌較薄所致。垂直長軸:呈橫向馬蹄形,上部為前壁,

下部為下壁和后壁。

靶心圖:缺血區(qū)域表現為變黑區(qū)。靶心圖與冠狀動脈供血區(qū)相匹配,

因而能明確責任血管之所在?!锂惓S跋瘢嚎赡嫘匀睋p:負荷影像顯示

放射性缺損或稀疏,靜息影像顯示該部位放射性填充,見于心肌缺血。不

可逆性缺損:負荷影像顯示放射性缺損、減低,靜息影像仍表現為放射性

缺損。見于心肌梗死,嚴重心肌缺血時也可表現為不可逆性缺損?;旌?/p>

型缺損:靜息影像顯示原放射性缺損區(qū)呈部分填充,心室壁不可逆和可逆

性缺血同時存在,提示心肌梗死伴缺血或側支循環(huán)形成。

花斑型異常:室壁內出現斑片狀放射性稀疏,見于心肌病、心肌炎等。

反向再分布:負荷影像正常而靜息影像顯示放射性稀疏區(qū)。反向再分

布的意義不明,可能與X綜合征有一定關系。

適應癥

1、早期診斷冠心病、心肌缺血;

2、急性胸痛的評估;

3、冠狀動脈病變危險度分級;

4、評價心肌細胞活力;

5、冠狀動脈病變療效判斷;

6、心肌炎與心肌病的輔助診斷。

臨床應用

1

無創(chuàng)性診斷冠心病心肌缺血簡便而準確的方法:

(1)無創(chuàng)性

(3)可了解心肌缺血的范圍、程度和責任血管

2、急性胸痛的評估

(1)、急性心肌梗塞的診斷

通常于急性胸痛發(fā)作幾小時內表現局部灌注缺損。診斷的敏感性和特

異性均>90%。

(2)、急性胸痛的評估

急診ECG準確率低,10%急性胸痛者出院后48h內發(fā)展成急性心梗,

而心肌顯像是發(fā)現心肌缺血和梗死的有效手段,80%患者證實AMI或不穩(wěn)

定AP,因此,是篩選急性胸痛患者重要而有效的方法,可作為急診的首選

檢測方法。

3、冠心病危險度評估

確定高危人群:

在兩支以上冠脈區(qū)的多發(fā)性可逆性缺損或較大范圍的不可逆性缺損;

左主干冠脈區(qū)的可逆性缺損;

門控顯像:LVEF<40%。

4、

99mTc-MIBI顯像觀察心肌灌注缺損的大小變化,及時判斷溶栓效果;

而胸痛緩解心電圖和心肌酶譜的改變缺乏特異性和客觀定量。

溶栓后灌注缺損有改善一保守治療;無改善一更具侵入性的治療方法。

5、PTCA術后再狹窄的判斷

發(fā)生率:30-50%(<6m)

金標準:冠脈造影

6、評價心肌細胞活力

MPI能反映心肌細胞的完整性和活力,而心肌活力存在是預測介入治

療獲得良好效果的前提(心肌FDG代謝顯像是最有效方法)。

術前評估心肌存活量越多,術后效果越好。

預期療效,可逆性缺損》混合性缺損〉固定性缺損。

★心肌代謝顯像

冬眠心?。簽檫m應長期的低血流灌注狀態(tài)通過自身調節(jié)而減低心肌細

胞代謝和收縮功能,減少能量消耗以保持心肌活力。

頓抑心?。盒募≡诙虝旱募毙匀毖俟嘧⒑螅M管心肌細胞并未發(fā)生

壞死,但其結構、功能及代謝發(fā)生了變化,處于“暈厥”狀態(tài),即使心肌

有效再灌注后需數小時至數周才能恢復,且缺血時間越長,心功能恢復時

間越長。

活力心肌的標志:細胞膜的完整性和代謝功能保存。

~*★、原理

脂肪酸和葡萄糖都是心肌細胞的能量代謝底物,心肌在空腹時主要利

用脂肪酸,在進餐(葡萄糖負荷)后主要利用葡萄糖。

禁食狀態(tài)下:

正常心肌一葡萄糖代謝I,脂肪酸代謝f

缺血心肌脂肪酸代謝I,葡萄糖代謝t(心肌缺氧)

壞死心肌一無代謝

葡萄糖負荷后:

正常和缺血心肌葡萄糖代謝都T,壞死心肌不攝取葡萄糖

在不同條件下,用放射性核素標記代謝底物顯像,可用于心臟疾病的

診斷和心肌細胞存活的判斷。

二、顯像劑

葡萄糖代謝:18F-FDG(脫氧葡萄糖)

脂肪酸代謝:11C-PA(棕桐酸)123I-BMIPP(十五烷酸)

有氧代謝:llC-acetate(乙酸)

三、圖像分析

正常圖像:心肌各壁放射性分布均勻,結果判斷常與心肌灌注顯像相

結合

血流一代謝顯像結果基本模式:

正常攝?。貉髋c代謝顯像放射性分布均勻一正常

不匹配:血流灌注減低,葡萄糖攝取正?;蛳鄬υ黾右恍募∪毖?/p>

存活

匹配:血流灌注與葡萄糖攝取一致性減低一心肌壞死

四★、臨床應用

1、18F-FDG被公認為最準確的非創(chuàng)傷性評價心肌存活的檢查方法

2、預測心肌功能改善。心梗存在活力心肌者,預測冠脈血運再通術

后心臟功能可改善。陽性預測值為78-85%,陰性預測值為78-91%。

3、輔助臨床決策。

放射性核素心血池顯像

—*★、基本原理

通過靜脈內注射不能滲透到心血管外的放射性核素標記的大分子物

質,對心血池進行靜態(tài)和動態(tài)顯影,測定左、右心功能,獲得心肌收縮與

舒張功能的參數。

首次通過法、門控平衡法心血池顯像

4★、臨床應用

1、冠心病的診斷:負荷時EF上升<5%甚至下降,

局部室壁運動異常;敏感性90%,特異性較低。

2、冠心病患者心功能判斷、危險性估測和預后評價、臨床治療效果

監(jiān)測。

心梗早期:LVEF正常者,1年內死亡率2?4%,

LVEF<30%,死亡率12%

LVEF<20%,死亡率47%

心?;謴推冢撼鲈呵癓VEF<40%,心臟事件可能發(fā)生,死亡率隨其

下降呈指數上升。

室壁瘤定位診斷陽性率90?95%;室壁瘤部位室壁運動異常,收縮時

相延遲,室壁瘤峰。

心臟束支傳導阻滯、預激綜合征的旁道傳導等。

擴張性心肌病與缺血性心肌病的鑒別診斷

擴張性心肌?。鹤笮那幻黠@擴張,LVEF明顯減低(<20%),室壁運

動彌漫性減弱,心臟呈球形或橢圓形。缺血性心肌?。盒募【窒扌該p害。

泌尿系統

第一節(jié)★★腎功能測定

—?、腎圖(1311-鄰碘馬尿酸腎圖)renogram

1★★、原理

靜脈注射由腎小球濾過或腎小管上皮細胞分泌而不被再吸收的放射

性示蹤劑,在體外以放射性探測器連續(xù)記錄其濾過、分泌和排泄的過程,

所記錄的時間-放射性曲線稱為腎圖,以此可用以了解兩側腎臟功能狀態(tài)和

上尿路排泄情況。目前最常用的放射性藥物是131I-0IH(鄰碘馬尿酸鈉)

3、正常腎圖分析-定性分析★★★

示蹤劑出現段:(a段)示蹤劑到腎和腎周圍組織血管,60%腎外血管

床,10%初期腎血管床,30%腎小管上皮細胞攝取

聚集段:(b段)腎內聚集數量和速度,與腎功能密切相關

排泄段:(c段)經腎盂、輸尿管入膀胱,C段與尿路通暢和尿量有關;

在尿路通暢時反映腎功能

通過時間(峰時)、半排時間和腎臟指數

腎圖指標計算

正常值

★峰時tb高峰出現時間

(4.5MIN

★半排時間C1/2高峰下降一半時間

<8MIN

15MIN殘留率(C15/b)X100%

5支、異常腎圖及意義

腎圖本身異?!铩铩?/p>

1、持續(xù)上升線:急性上尿路梗阻

2、高水平延長線:上尿路梗阻并腎功能輕度損害腎盂積水

3、拋物線:各種原因致腎功能中度損害腎結石、輸尿管扭曲、腎缺

血、腎功能受損

4、低水平延長線:各種原因致腎功能嚴重損害急性腎前性腎功能衰

竭慢性上尿路嚴重梗阻

5、低水平遞降線:無功能、腎切除、先天性腎缺損

6、階梯狀下降線:機械性尿路梗阻、疼痛、緊張、尿路感然輸尿管

痙攣

兩側腎圖對比異常兩側腎圖差異、小腎圖:一側腎動脈狹窄或先天

性小腎

二、腎動態(tài)顯像renaldynamicimaging

1、原理

靜脈注入由腎小球濾過或腎小管上皮細胞分泌而不被回吸收迅速經

尿排出的快速通過型顯像劑,用Y照相機或SPECT快速連續(xù)采集包括雙腎

和部分膀胱區(qū)域的放射性影像,可以動態(tài)地觀察到腹主動脈,腎動脈和腎

血管床的灌注像及示蹤劑在腎實質濃聚,隨后逐漸集中到腎盞、腎盂及輸

尿管而達膀胱的全過程,可在一次檢查中獲得腎動脈灌注、腎臟形態(tài)與功

能多方面的資料。

2、顯像劑★★

腎小球濾過型:99mTc-DTPA

腎小管分泌型:99mTc-EC、99mTc-MAG3>1311-OIH

4、正常影象支

★血流灌注相:腹主A顯影2秒后,腎顯影,4至6秒清晰,雙腎灌

注曲線相似。

★功能相:第2至3分鐘腎影最濃,3至5分周邊變淡,腎盂和腎盞

變濃,膀胱和輸尿管顯影,20至30分鐘腎影基本消失,膀胱充盈。

5、異常影象和意義

★血流灌注相:腎A延遲,腎內放射性減低,占位病變灌注增加

★功能相:

①腎無顯影,提示血流和功能消失或腎缺如。②腎出現和消退延遲

提示血流和功能損害。

③腎影延遲,但腎盂和腎盞無聚集,提示腎損或彌漫性腎小管病變。

④腎影消退正常,腎盂、腎盞或輸尿管擴大,提示尿路梗阻。

⑤泌尿系統外出現放射性,提示尿漏。

5、GFR和ERPF

★腎小球濾過型:99mTc-DTPAGFR

正常值:>100mL/min

★腎小管分泌型:99mTc-ECERPF

正常值:600-750mL/min

三、腎圖和腎動態(tài)顯像應用★★

①腎功能評價。

②尿路梗阻診斷。

③腎性高血壓診斷

④移植腎監(jiān)護。

⑤腹部包塊鑒別診斷。

三、腎動態(tài)顯像介入試驗

1>利尿試驗DiureticTest

原理:腎圖C段不下降患者,15min時IV速尿(0.8mg/kg),利用

尿量增加,排出淤積于擴張腎盂中的顯像劑,使原有圖像變化,C段下降

加速。機械性梗阻時,無這些改變。

意義:

1、鑒別機械或功能性梗阻★

2、上尿路梗阻術后觀察

3、隨訪單純腎盂擴張的變化

2、筑甲丙脯氨酸試驗CaptoprilTest

原理:A單側腎A狹窄一一患腎灌注下降一腎素升高一血管緊張素H

升高一出球小A收縮一一腎功能正常。

BCAP——可使血管緊張素II下降一一出球小A舒張一一腎小球濾

過壓下降一一腎功能下降。意義:A、單側腎A狹窄★★B、療效

評價★

消化系統

二★、肝血流、肝血池顯像(重點)

(-)原理

肝臟具有豐富的血供,經過肝的血流量為心排血量的1/4

肝具有兩套血液供應

①一套來自肝A,占肝血供25%。

②一套來自門V,占肝血供的75%o

我們正是利用了肝臟的血供特點進行肝血流灌注和肝血池顯像。

(二)方法:

顯像劑為99mTc-RBC或99mTc-HSA(大顆粒白蛋白)。

1、血流相:“彈丸”注射后,啟動ECT機按幀/2秒采集,至少16幀。

2、血池相:1分鐘后采集靜態(tài)圖像

3、延遲相:靜態(tài)或斷層

(三)圖象分析(重點)

1.正常圖象

肝血流灌注相:注射顯像劑,右心,肺及左心相繼顯影,2-4秒腹主

動脈顯影,然后雙腎及脾放射性分布。肝區(qū)不顯影,呈

現三角形分布稀疏區(qū),為動脈期。12秒后,隨著門靜脈的血流灌注,肝臟

開始顯影,此為靜脈期。

肝血池相:15-30分鐘后,顯像劑在循環(huán)血液中已充分混勻達到平衡

狀態(tài),靜態(tài)顯像可見心臟、大血管及肝

脾等血池影像,肝區(qū)放射性均勻分布,其強度一般低于心血池和脾臟

的放射性。

2.異常圖象

肝血流灌注相:動脈期肝臟出現局部性濃聚。肝血池相:1、不填充:

病灶區(qū)呈放射性分布稀疏或缺損。

2、填充:病灶區(qū)的放射性分布相當于周圍正常的肝組織。

3、過度填充:病灶區(qū)的放射性高于正常肝組織。

(四)臨床應用:(重點)

1.對血管瘤的診斷:特異性、準確率均達90%以上,

2.肝癌的鑒別診斷:肝灌注相:提前灌注影

肝血池斷層:填充或輕度增高。

3.肝局部結節(jié)鑒別:肝腺瘤:由不規(guī)則排列肝細胞組成。

增生結節(jié):枯否氏細胞和肝細胞組成。

兩者:血流增加,無完整膽管(排泄慢)。

★肝顯像診斷肝占位性病變性質

病變肝膠體肝血流肝血池

動脈期靜脈期

血管瘤缺損有或無充盈過度充填

肝癌缺損有無再充盈放射性充填

轉移癌缺損有稀疏稀疏

肝囊腫缺損無缺損缺損

三★★、肝膽動態(tài)顯像(重點)

一、顯像原理:■肝臟的多角細胞具有攝取結構類似膽紅素一類物

質的能力,并分泌膽汁將這些代謝產物沿肝內膽道系統排出,儲于膽囊,

再經總膽管流入十二指腸?!鲱愃颇懠t素一類的物質標記上放射性核素,

亦能被肝細胞攝取,繼而隨膽汁分泌到毛細膽管,經膽道系統排泄到腸道,

利用這一系列過程顯像,達到診斷疾病的目的。

二、方法

1.顯像劑

99mTc標記的亞氨基乙酰乙酸衍生物(iminodiaceticacidderivatives,

IDA類)

99mTc標記的叱哆醛氨基酸(pyridoxylideneaminoacid,PAA)

99mTc-PMTo

2.顯像方法

3.1.空腹(至少禁食2小時),靜脈注射顯像劑。

3.2.注射顯像劑后5分、10分、15分、30分、45分各進行一次顯

像,一旦腸道顯像,可結束檢查。

3.3.若膽囊和腸道不顯影,應在60分或90分進行顯像,必要時可

延長到2小時或24小時再顯像。

3.4.若要觀察膽囊收縮功能,可在膽囊顯像后高脂餐再顯像。

介入試驗

促膽囊收縮素(CCK)試驗:

用于:1)膽囊收縮功能測定。

2)膽道機械與功能梗阻鑒別。

3)評價奧狄擴約肌功能是否紊亂。

嗎啡試驗:收縮奧狄擴約肌,縮短膽囊炎診斷時間,但急腹癥時不能

濫用,注意呼吸抑制及過敏。脂肪餐試驗:膽囊收縮功能測定。缺點「慢。

魯米那試驗:增加肝酶分泌,加快膽紅素分泌,口服3-5天后,重復

肝膽顯像,鑒別先天膽道閉鎖。

三、圖象分析

(一)正常肝膽動態(tài)顯像:

L肝實質顯像期:5;0min

2.膽系開始顯像期:10-15min

3.膽總管和膽囊明顯顯影、腸道開始顯像:15-30min

4.腸道顯像期:30-60min。

(二)異常圖象:

1.肝形態(tài)異常:肝細胞破壞。

2.肝功能受損:攝取降低。

3.膽道延緩或不顯影:膽囊炎、膽道梗阻等。

4.肝臟與腸道顯影順序異常:出血、膽汁外漏,膽道畸形等。

四、臨床應用

1.急性膽囊炎:發(fā)病48小時內優(yōu)于B超。IHr膽囊不顯影,靈敏度97.6%,

準確率98.6%.

2.慢性膽囊炎和膽系感染:膽囊功能。

3.黃疸的鑒別:肝前、肝細胞、肝后。

4.膽道手術后隨訪:膽汁外漏,膽道出血。

5.先天性膽道閉鎖的診斷:病程2月內。

6.移植肝的監(jiān)測:血流灌注、排異、肝細胞功能、局部梗死、膽道引流、

膽漏、膽道梗阻等并發(fā)癥.

?肝移植病人并發(fā)癥最常見的有排異和感染,后者包括病毒性肝炎和

上行性膽管炎。其他并發(fā)癥有

血管并發(fā)癥、膽道并發(fā)癥和肝損傷。血管并發(fā)癥有吻合口狹窄,肝動

脈/門靜脈血栓,假性動脈瘤等。膽道并發(fā)癥包括膽管狹窄和/或阻塞,

膽漏等。

1)、移植肝的排異檢測

肝細胞顯像特點:心血池影持續(xù)存在,肝影淡且模糊不清,甚至出現

“幻象肝”(phantomliver),肝管系統影像不清晰,腸道無或很少放射性。

2)移植肝原發(fā)性無功能

肝細胞顯像特點:灌注正常,移植肝攝取緩慢,放射性分布欠勻,無

排泄,如進入恢復期則可見均勻攝取。

3)膽總管膽總管或膽總管空腸吻合口狹窄

肝膽顯像:早期圖像示肝臟中央區(qū)域呈放射性稀疏缺損區(qū),后期(lh)

填充,提示膽管顯著擴張伴放射性儲留,部分阻塞者,腸道顯影延遲(lh

或更晚)。完全阻塞者,24h腸道仍無放射性。

4)膽汁外漏

肝膽顯像:肝攝取正常,腸道無或很少放射性。腹腔有非生理性放射

性積聚,較多見于右升結腸溝旁,環(huán)繞肝臟、十二指腸或近端空腸,也可

呈尾巴征(tailSign),外漏膽汁沿右腹脅下流,像附于肝右葉下部的尾巴。

5)Oddi括約肌功能不良

肝膽顯像:肝攝取緩慢,峰值時間后延1倍,排泄緩慢。膽道系統彌

漫性擴張。

6)肝膿瘍

肝膽顯像:早晚期圖像均呈局灶性放射性稀疏缺損區(qū)。有時缺損區(qū)不

只一個。若用67Ga炎癥顯像病灶呈濃聚區(qū)。

7)肝局部梗塞

顯像特點:肝攝取減少,可見局灶性稀疏缺損灶。

7.肝灌注與門脈壓力關系。

8.肝細胞功能判斷。

第二節(jié)消化道

一★、消化道出血

1【原理】靜脈注射放射性得-99m標記的紅細胞或大分子物質,正常

情況僅有大血管及血床豐富臟器顯像。

(一)胃腸道出血定位診斷:

要求活動性出血,探測出血率低達O.lml/min.診斷和定位準確率80%

以上。

(二)胃腸道出血量的測定:

方法:測72H大便,血計數。

2.【方法】

2.1.疑出血為急性或由美克爾憩室所致,采用99mTc-SC作顯像劑。

2.2.疑出血為間歇性出血,采用99mTc-RBC作顯像劑。

2.3.在30分一1小時內,每5分采集一張圖像。

2.4.在上述時間,如無陽性發(fā)現,延遲到2—24小時,甚至36小

時顯像。

3.【正常所見】(以99mTc-RBC為例)注射99mTc-RBC后

3.1.腹部大血管影像。

32血管豐富臟器,肝、脾、腎、膀胱影像。

3.3.腸道部位無放射性影像。

4.【異常圖像】腸壁有出血時,99mTc-RBC從血管破裂處漏出,在出

血部位形成異常的放射性濃聚影像。

4.1.出血量小:放射性聚集不明顯,可通過ECT上的計算機進行處理,

以判斷有無出血及部位。

42出血量大時:放射性濃聚明顯,甚至出現腸影,此時定位就比較

明確。

二★、胃粘膜異位癥(美克爾憩室顯像)

?常見異位:1.回腸美克爾憩室(圖)

2.食道下端(Barrett食道)

3.復制小腸畸形(圖)

?臨床應用:1.胃粘膜異位癥診斷,

2.觀察胃腸道手術后殘留胃,

3.術中有無胃粘膜播植。☆

?介入試驗:注射五肽胃泌素,增加攝取顯像劑,提高陽性率。

三、胃食道及腸胃返流顯像:

(一)☆胃食道返流(GER):

原理:同X線領餐造影,但可定量分析。

應用:1)觀察胃食道灼熱感等不適原因.

2)胃大部分切除后是否并發(fā)GER.

檢測返流靈敏度為90%,而X線領餐造影僅40%。

(-)★十二指腸胃返流:

原理:注入肝膽顯像劑,正常從膽道排泄到十二指腸,進入小腸???/p>

計算膽汁返流指數。

應用:1)判斷胃大部分切除術后合并癥與膽汁返流的關系,2)膽汁

返流胃炎的診斷及療效觀察。

三、☆胃排空功能檢查觀察胃功能紊亂的原因

顯像劑:流汁,固體,半流汁。

圖象定量分析:圖例

觀察指標:

半排時間,15m,60m,90m等不同時間排泄率。

臨床應用:1.胃炎,胃切除術后(無傾倒綜合征),甲亢等胃排空時間

加速。

2.胃竇癌,十二指腸潰瘍,胃切除術后(有傾倒綜合征),糖尿病等則

胃排空延緩。☆食道通過功能測定

?

?

?原理:核素標記的固體、半流質、液體。通過食道的過程及速度。

顯像方法:動態(tài)采集。測定方法:放射性活度-時間曲線。

指標:食管通過百分率Ct(5)=(Emax-Et)/Emax.

2分鐘食管通過百分率>90%o

臨床應用:全食道通過時間5-10So上中下段通過時間分別是:3s、4s、

5so

噴門失弛緩癥:食道下段缺乏懦動,通過率降低。

食管痙攣:放射性活度-時間曲線波動。

食道梗阻:梗阻影像。

☆14C-尿素呼吸試驗

機理:幽門螺桿菌(HP),能產生高活性尿素酶,分解尿素產生氨和C02,

后者肺呼吸出,口服14C-尿素后,胃HP感染,尿素分解,呼出14co2.

臨床應用:多種消化道疾病與HP感染有關,90%以上十二指腸潰瘍,

70%以上胃潰瘍存在HP感染。檢測靈敏度90-97%o

14C-尿素呼吸試驗臨床價值

1)HP感染診斷,

2)HP感染治療效果評價,

3)指導消化道疾病治療方案決策。

4)消化道疾病的普查及流行病學研究。

13C-尿素呼吸試驗,測量用質譜儀、紅外分析儀等。

☆唾液腺顯像

原理:唾液腺的間葉導管上皮細胞攝取過鋁酸鹽,逐漸排泌到口腔。

應用:1.占位性病變:

?冷區(qū):見于混和瘤,唾液腺囊腫,膿腫。邊緣模糊不清者,為惡性腫瘤。

?熱區(qū)淋巴乳頭狀囊腺瘤(Warthin瘤)

?溫區(qū):多為混和瘤

2.干燥綜合癥診斷和評價:攝取降低或不顯影。腮腺炎則增加。

3.異位唾液腺診斷。

內分泌系統

甲狀腺功能測定

★攝碘試驗原理:放射性碘如1311、1231進入人體后參與碘代謝,合

成甲狀腺激素。

攝取1311的速度、數量以及碘在甲狀腺的停留時間與甲狀腺功能有關

攝取率計算

★吸1311率(%)=甲狀腺計數-本底計數/標準源計數-本底計數

影響因素物理因素生理因素食物(富碘食物)藥物因素

抑制攝I者:含碘藥物和食物、含澳藥物、甲狀腺激素、抗甲狀腺藥

物、過氯酸鹽、腎上腺皮質激素、

避孕藥

增加攝I者:機體缺碘狀態(tài)、抗甲狀腺藥物停藥后反跳和治療數月后

甲狀腺增生、甲狀腺素停服3-4周

后的甲狀腺功能反跳等。

結果分析:甲狀腺攝碘曲線看課本

參考值:3小時9-27%

24小時24-52%

★臨床應用

?

?

?

?

?

?

?計算碘-131用量重要參考指標甲亢診斷符合率可達90%;甲低診

斷符合率不高甲亢的高峰前移非診斷甲亢首選方法非療效評價、藥量

檢測指標亞急性甲狀腺炎“分離”顯像:周圍血中甲狀腺激素水平增高,

攝I率明顯降低甲狀腺腫大其他甲狀腺疾病

甲狀腺素抑制試驗

★原理:甲狀腺細胞的攝I能力受TSH的控制和血中T3、T4濃度的反

饋性調節(jié)。在甲狀腺軸反饋調節(jié)機

制正常時,給予定量的外源性T3T4可抑制TSH的分泌,繼而降低甲

狀腺的攝I能力。甲亢時,下丘腦-垂體-甲狀腺軸的調節(jié)關系遭到破壞,甲

狀腺功能處于自主狀態(tài),甲狀腺攝取1311、合成及分泌甲狀腺激素均不受

抑制。比較服T3T4前后甲狀腺的攝I率即可判定甲狀腺攝I功能是否受抑

制和甲狀腺軸反饋調節(jié)是否正常。

★結果分析:

抑制率(%)=(首次24h攝I率-再次24h攝I率)/首次24h攝I率

*100%

正常:>50%;

異常:<50%:甲狀腺功能不受抑制,符合甲亢診斷

<25%高度提示甲亢

★臨床應用

?

?

?

?了解甲亢治療后復發(fā)機率鑒別甲亢與單純性甲腫、地方甲腫“熱”

結節(jié)一一自主功能性結節(jié)鑒別甲亢性突眼和眼眶腫瘤

甲狀腺顯像

原理:甲狀腺組織具有攝取碘、鉛的功能

得不能合成甲狀腺激素,可為唾液腺、咽、食道等攝取

★顯像劑:Nal31l>99mTcO-4

圖像分析

異常圖像

大小及放射性分布異常

★結節(jié)

?

?

??溫結節(jié):放射性濃度接近正常甲狀腺組織,相似癌的幾率

低熱結節(jié):放射性濃度高于正常甲狀腺組織,增高見于功能自主性甲

狀腺腺瘤,先天一葉缺如的功能組織分化不良或功能減低冷結節(jié):

放射性濃度和本底放射性相近,放射性缺損見于甲狀腺囊腫。甲狀腺瘤

囊性變、大多數甲代償狀腺癌、慢性淋巴細胞性甲狀腺炎等。甲狀腺結

節(jié)內出血或鈣化。

★臨床應用

?

?

?甲狀腺大小測定功能自由性甲狀腺瘤的鑒別診斷(增生、先天甲

狀腺部分缺如)異位甲狀腺(Nal31kNal23l)

?甲狀腺癌轉移灶(Nal31l)

甲狀旁腺顯像

原理:甲狀旁腺與甲狀腺在攝取顯像劑的機制、時間等有所不同。

減影顯像:甲狀腺組織既可攝取99TcmO-4;又可攝取201TI或

99Tcm-MIBI,但攝取量略低,且洗脫較快。而甲狀旁腺組織僅能攝取201TI

或99Tcm-MIBI。通過減影技術可突出甲狀旁腺病灶。-?雙核素法延遲顯像:

99Tcm-MIBI在正常的甲狀腺組織中清除快、功能亢進的組織中清除慢。?

雙時相法圖像分析

?正常的甲狀旁腺不顯影在減影或延遲影像上,見甲狀腺區(qū)、頸部

或上縱隔區(qū)域出現放射性濃聚即為異常

臨床應用

原發(fā)性甲狀旁腺機能亢進(甲狀旁腺瘤)定性及定位診斷

呼吸系統

肺通氣顯像

原理:反復吸入放射性氣體(氣溶膠),充盈氣道和肺泡后,其肺內

分布與肺局部通氣量成正相關。顯像劑:133Xe、99Tcm-DTPA>99Tcm

-Technegas

肺灌注顯像

原理:放射性顆粒一過性嵌頓肺毛細血管床或肺小動脈,分布與肺血

流量成正比(<l/1500)

?10~60Um(>8Um,肺毛細血管8Um)

數量200~700K(40K至少)

常用顯像劑:大顆粒聚合人血清白蛋白(Macroaggregated

albumin,MAA)

人血清白蛋白微球(Humanalbuminmicrospheres,HAM)

圖像分析:雙肺輪廓完整,放射性分布均勻,肺尖、周邊和肋膈角除

異常影像:放射性缺損(栓塞、受壓)

放射性濃集

適應癥

?

?

?肺動脈血栓(PulmonaryEmbolism,PE)肺葉切除術前后肺功能監(jiān)測

肺移植術前殘存肺功能測定和術后功能監(jiān)測

肺栓塞的診斷

★V/Q顯像不匹配:由于肺栓塞是肺動脈阻塞引起肺循環(huán)的障礙,故

在肺灌注顯像時會出現相應肺動脈灌

注區(qū)的放射性分布稀疏或缺損,而此時氣道是通暢的,故肺通氣顯像

時放射性分布正常,

影像分析(ModifiedPIOPED)

高度可能性(>;80%)

a.2個或以上肺段V/Q不匹配

中度可能性(20%-79%)

a.1個中等或2個以下

b,單一中等V/Q匹配,與胸片范圍相當

c.中等大小V/Q匹配,胸片陰性.

低度可能性(<19%)

a.非節(jié)段性缺損(如心臟擴大等).

b.亞段缺損

c.V/Q匹配

正常(無灌注缺損)

注:較大缺損>75%;中等大小25-75%;較小<25%

神經系統這個章節(jié)相當變態(tài),看重點吧

★腦血流灌注顯像【原理】某些顯像劑能通過完整無損的血腦屏障

并被腦細胞所攝取,并在腦內相關酶的作用下水解或構成變化轉變?yōu)樗?/p>

性化合物不能反向擴散出腦細胞而較長時間滯留在腦內,其入腦量與局部

腦血流量成正比。在體外應用ECT進行腦斷層顯像即可獲取局部腦組織放

射性分布狀況,從而了解局部腦血流量。

腦血流灌注顯像【顯像劑】

?

?

?

?

?特點:電中性、脂溶性、小分子量、能通過血腦屏障99mTc-HMPAO

(六甲基丙二胺月虧)99mTc-ECD(雙半胱乙脂)133Xe(133M)123I-IMP

(安菲他明)正電子顯像藥物:13NH3H2O

腦血流灌注顯像【顯像方法】

介入試驗腦血流灌注顯像

腦血流灌注及側枝循環(huán)豐富,因而腦血流儲備功能較強,常規(guī)腦血流

灌注顯像往往難以發(fā)現輕微的異

常。靜脈注射顯像劑后,其腦內分布反映著注射時刻腦血流灌注量。

因此,基礎與介入試驗顯像所提供的影像分別反映基礎及激發(fā)狀態(tài)下腦血

流及功能情況。借助數字減影技術可了解介入試驗所導致的腦血流及功能

變化,從而提高診斷準確性。

介入試驗類型(負荷試驗、激發(fā)試驗)

藥品介入試驗:乙酰喋胺美解眠抗精神藥物、二氧化碳負荷試

驗等

人為干預介入:過度換氣、直立負荷試驗、頸動脈壓迫試驗等

生理刺激介入:肢體運動、視覺、聽覺刺激

認知作業(yè)介入:記憶、語言學習、思索試驗

物理干預試驗:磁場干預、針刺激發(fā)試驗等

乙酰喋胺介入試驗

乙酰喋胺能抑制腦內碳酸酎酶的活性,使碳酸脫氫氧化過程受到抑制,

導致腦內PH值急劇下降,反射

性引起腦血管擴張,導致rCBF增加20-30%,由于病變部位血管反應

很弱,從而出現相對放射性減低區(qū)。

方法:同體位連續(xù)二次顯像,乙酰理胺1g。

應用:缺血性腦血管病的早期診斷。

腦血流灌注顯像【圖像分析】

正常圖像:0M線為切面基準線、橫斷面為主要分析斷面

特點:左右半球基本對稱(0.96±0.03)

不同層面結構不盡相同

濃聚區(qū):灰質結構濃聚較多(大腦皮層、基底神經節(jié)、丘腦、腦干及小

腦。皮層與小腦比0.96±0.05SPECT定量:灰質血流量50ml/

(100g,min)

異常圖像

?

?

?

?

腦萎縮征:皮質變薄,白質及側腦室擴大局部放射性減低或缺損

局部放射性增高:腫瘤、癲癇發(fā)作期交叉性小腦失聯絡:患側大腦局部

病變對側小腦血流降低至少2個斷面出現異常,定量分析兩側對比相差

>10%或介入試驗病灶區(qū)下降>10%。

★腦血流灌注顯像【臨床應用】

缺血性腦血管病(TIA、腦梗塞)

1.短暫性腦缺血發(fā)作(TIA)

TIA癥狀恢復短期內仍呈慢性低灌注狀態(tài)(正常〉皮層〉

23ml/100g?min)放射性減低區(qū)評價:rCBF影像陽性率(24h內60%

以上)

X線CT常陰性(陽性率約22.5%)

乙酰喋胺介入試驗:顯著提高慢性低灌注灶檢出率,評價腦灌注儲備

功能.

2.急性腦梗塞

特點:圖像上呈明確的稀疏缺損區(qū)

梗塞周圍區(qū)過度灌注

交叉性小腦失聯絡現象

評價:急性腦梗塞(發(fā)病即刻),顯像較CT靈敏,但目前CT、MRI

彌散掃描也可發(fā)現發(fā)病<6小時的病灶。意義:早期診斷、范圍及療效

評價

3.早老性癡呆的診斷與鑒別診斷

Alzheimer?。簭浡源竽X萎縮性退行性疾病,以癡呆、漸進性記憶減

退、言語困難和認知障礙為主要表現。特點:多具對稱性并與病情有關

潁頂區(qū)I一枕葉額葉一腦萎縮

多發(fā)性腦梗塞癡呆

特點:非對稱、多發(fā)性低灌注灶為主

4.癲癇致癇灶的定位

發(fā)作期rCBF增高濃聚區(qū)(局部或伴交叉性小腦失聯絡現

象)

評價:陽性率多在70%?80%之間

陽性率>EEG、X線CT

意義:神經外科與癲癇術前定位

5.腦腫瘤術后復發(fā)與壞死的鑒別診斷

復發(fā):局部rCBFt-放射性聚集

疤痕或水腫:rCBFI一稀疏區(qū)

必要時進行201TL99mTc-MIBI或18F-FDG腦顯像有助提高診斷效能

6.腦功能研究:應用局部腦血流影像與各種生理刺激試驗相結合可研

究人腦對不同生理刺激的反應及其與

解剖的關系。

7.顱腦損傷

CT、MRI:局灶性損傷具解剖診斷優(yōu)勢,但輕中型及彌漫性損傷缺乏敏

感性。腦血流灌注顯像:不同程度腦血流降低。精神分裂癥:復雜!左側

額葉為主。抑郁癥:與抑郁癥類型相關,額潁葉多見。遺傳性舞蹈病:

基底節(jié)及多發(fā)性大腦皮層8.精神神經心理疾病一一多樣化無特異性

★腦代謝顯像【原理】

★基本原理:將正電子發(fā)射體產生的生物機體組成元素或其代謝標記

物引入體內后,其參與大腦的代謝活

動,應用PET即可顯示局部或全腦代謝量。

★葡萄糖代謝顯像

原理:葡萄糖是腦組織主要能源物質(>;90%),在腦細胞內己糖激酶

作用下轉換為G-6-P,并進一步氧化降解為腦組織提供能量。

顯像劑:氟(18F)-脫氧葡萄糖(18F-FDG)

★18F-FDG通過BBB入腦,經糖酵解途徑轉化為FDG6Po4,但由于

分子構型改變,不能作為磷酸果糖激酶的底物沿糖酵解通路繼續(xù)代謝而滯

留在腦細胞內。

顯像方法:禁食4?8h,視聽封閉,透射顯像[68Ge或CT],發(fā)射顯像

[18F-FDG370MBq],斷層圖像重建,

三維顯示,數學模型計算。

局部腦葡萄糖代謝率(LCMRGIu):左右大腦半球:37±8口

mol/100g,min

全腦腦葡萄糖代謝率(CMRGIu):正常參考值:20-51nmol/

100g,min

功能圖像:代謝量以色階顯示

腦氧代謝顯像

概述:正常人腦重量只占全身重量的2%,但其耗氧卻占20%,每分鐘

達53ml,因而研究耗氧量是評價人腦

代謝功能的重要指標。

顯像劑:15氧(1502)

受試者吸入1502后立即進行PET動態(tài)顯像,同時測定局部腦血流量

和血氧濃度,計算出腦氧代謝率(CMR02)、氧攝取分數(OEF)和rCBF。

腦氨基酸代謝顯像

概述:主要反映腦內蛋白質合成代謝水平,11C是應用最普遍的核素,

借助標記的氨基酸可以顯示腦內氨基酸的合成分布過程。

顯像劑:11C-酪氨酸(11C—TYR)

18F-氟代乙基酪氨酸(18F-FET)

11C-甲基一L-蛋氨酸(11C—MET)

獲取腦內氨基酸攝取和蛋白合成的動力學功能代謝參數。

腦代謝顯像【臨床應用】

1.發(fā)作期:能量代謝和血流均增加,病灶局部呈異常濃聚灶,靈敏度

90%發(fā)作間期:血流及代謝顯像局灶性減低區(qū)

2.Alzheimer病的早期診斷與鑒別診斷

變化與血流平行、潁頂區(qū)開始擴散、鑒別診斷率達95%

3.腦腫瘤

影像表現:放射性攝取異常增高

SUV=單位質量腫瘤放射性活度/[注射活度/體重]

其數值大小與腫瘤惡性程度呈正比

意義:了解腦腫瘤代謝功能,鑒別診斷腫瘤良惡性,腫瘤惡性程度分

級,轉移性腫瘤的探測,臨床治療方

案的制定,術后復發(fā)與疤痕的鑒別等。

4.腦血管疾病(腦梗塞分期)

急性期:腦血流I、氧攝取f

亞急性期:腦血流f、氧攝取I

慢性期:腦血流及氧耗I氧攝取率(-)

其它

Parkinson氏病(PD):紋狀體LCMRGIu中等I

Hontington's(HD):雙側基底節(jié)及多處大腦皮層呈放射性減低區(qū)。上述

改變早于CTo

精神?。憾鄻踊瑹o特征性

腦生理功能及神經心理學研究

腦神經受體顯像

原理:顯像劑(受體配體)與腦內神經受體結合后可獲得反映受體數

量及活性的分布圖像。

顯像劑:放射性核素標記的受體配體

?

?

?

?

?

多巴胺受體:帕金森氏病精神分裂癥(多巴胺轉運蛋白)乙酰膽

堿受體:癡呆、重癥肌無力5—羥色胺受體:睡眠紊亂阿片受體:麻

醉藥成癮監(jiān)測神經精神疾病的早期診斷與療效評價神經精神藥物藥理

學研究和用藥指導腦神經受體顯像【意義】

腦多巴胺轉運體顯像【原理】

腦多巴胺轉運體(DAT)是黑質-紋狀體多巴胺能神經元末梢突觸前膜

的膜蛋白,其功能是把突觸間隙的DA重新攝入突觸前膜,終止與調節(jié)DA

的生理效用。因此DAT的多少間接反映了黑質-紋狀體通路多巴胺能神經元

的數量及功能。99mTc-TRODAT-l能與DAT結合,從而可獲取反映DAT數

量及活性的分布圖像。顯像劑:99mTc-TRODAT-l

正常影像:雙基底節(jié)呈“八”字型

臨床應用

?

?

?Pakinson病早期診斷與鑒別診斷毒品成癮和藥物濫用性腦病的研究

影像特點:雙基底節(jié)變形變小、攝取減低戒斷綜合征的診斷與療效評價

戒斷綜合征:治療前DAT顯像見基底節(jié)不同程度損害,君復康治療后

明顯改善。

腦脊液間隙顯像

原理:腦脊液循環(huán)系統顯像是脊髓珠網膜下腔、腦網膜下腔、腦池及

腦室顯像的總稱。脊髓珠網膜下腔是最常用的檢查手段,顯像劑注入后,

用Y相機跟蹤顯示它隨腦脊液分布的空間,即可獲取蛛網膜下腔及腦池的

影像。根據其到達的時間和消退的快慢來診斷疾病。

示蹤劑:99mTc-DTPA無刺激、不參與代謝

給藥方法:腰穿蛛網膜下腔或側腦室給藥分別于l,3,6,24h行多體位顯

腦脊液間隙顯像【正常影像】

正常腦池影像

影像特征:lh到達頸段蛛網膜下腔/卜腦延髓池顯影,3-6h各基底池、

四疊體池、月并版體池和小腦凸面陸續(xù)顯影。腦室始終不顯影。

正常腦室影像

一側側腦室注入顯像劑幾分鐘后,除對側側腦室不顯影外,全腦室系

統顯影并迅速達到基底池。腦脊液間隙顯像【應用】

交通性腦積水的診斷

影像特征:顯像劑反流入側腦室,使其持續(xù)顯影(豆芽狀),大腦凸面

延遲顯像。

腦積液漏的診斷與定位:診斷腦積液鼻漏,正確率近100%

脊髓腔阻塞

腦積液分流術后評價:定性判斷梗阻部位以及定量評價術后效果。

腫瘤本章課件內容不足,難以總結啊

臨床應用

臨床分期療效評價

腫瘤診斷指導靶向治療臟器功能評價

一★、葡萄糖代謝顯像

原理:腫瘤細胞,特別是惡性腫瘤細胞的分裂增殖比正常細胞快,能

量消耗相應增加,葡萄糖為組織細胞能量的主要來源之一,惡性腫瘤細胞

的異常增殖需要葡萄糖的過度利用,其途徑是增加葡萄糖膜轉運能力和糖

代謝通路中的主要調控酶活性。應用18F-FDG進行PET顯像可獲得可靠的

葡萄糖代謝影像,借助生理學模型和參數,對局部放射性經過換算還可以

獲得局部組織葡萄糖代謝的定量功能圖像,清晰地顯示與定位葡萄糖代謝

增高的腫瘤病灶和葡萄糖代謝減低的其他病灶。

★FDG顯像臨床價值

?

?

?

?臨床TNM分期指導靶向治療療效評價腫瘤診斷

201TI腫瘤顯像

顯像原理

1、201Tl為正一價陽離子,通過細胞膜上Na+-K+ATP酶系統轉入腫瘤

細胞

2、腫瘤細胞攝取201Tl與下列因素有關

局部血流量、腫瘤細胞活性、腫瘤類型、其他同向轉運系統、鈣離子

通道等

3、201Tl積聚于有腫瘤組織中,壞死組織不攝取

臨床應用

1、甲狀腺癌:判斷惡性程度、監(jiān)測療效

2、乳腺癌:判斷腫瘤良惡性,特異性較高。

3、骨與軟組織腫瘤:判斷腫瘤良惡性、監(jiān)測療效

4、其他:肺癌、淋巴瘤等

99mTc-MIBI腫瘤顯像

顯像原理

1、99mTc-MIBI脂溶性正價離子化合物,被動彌散入細胞,臨床性能

類似201TI。⑴可被細胞內線粒體負

電位吸引而濃集于其內,約90%。(2)可能胞漿蛋白結合(P170蛋白?);

與Na+-K+ATP酶系統無關。

2、攝取與局部血流量、腫瘤細胞活性、腫瘤類型有關。

3、99mTc-MIBI在腫瘤細胞內濃集與P170糖蛋白所涉及的多藥抗藥

性有關。

臨床應用

1、乳腺癌:判斷良惡性、發(fā)現腋窩淋巴有無轉移

2、肺癌:判斷良惡性、發(fā)現縱隔淋巴有無轉移、預測化療效果、進

行療效評價

3、甲狀腺癌:判斷甲狀腺結節(jié)性良惡性、探查甲狀腺癌復發(fā)及轉移

99mTc(V)-DMSA腫瘤顯像

顯像原理

參與細胞磷酸代謝

臨床應用一少用

甲狀腺癌:甲狀髓樣癌及轉移灶的尋找

軟組織腫瘤:良惡性監(jiān)別、惡性軟組織腫瘤局部和遠處轉移灶探測

腫瘤受體顯像

★受體顯像是利用放射性核素標記的配體(包括各類激素、神經遞質、

神經調節(jié)劑、生長因子、生長抑素、細胞激動素等)與靶細胞高親和力特

異受體蛋白相結合的原理,顯示體內受體空間分布、密度的一種方法,

是集配體受體結合的高特異性和核素探測的高靈敏性于一體的顯像

技術。

臨床應用

?

?

?

?轉鐵蛋白受體碘轉動體(NIS)雌激素受體生長抑制素受體

一、67Ga顯像

顯像原理

1、腫瘤組織濃集67Ga機制

67Ga與轉鐵或乳鐵蛋白結合,受體介導入細胞

2、影響因素:

病灶血供增加

腫瘤血管通透性增加

局部PH值降低引起枸椽酸錢分解

臨床價值

1、腫瘤探查:可用于不同組織學類型的腫瘤

2、淋巴瘤:何杰金淋巴瘤敏感性達93%,非何杰金淋巴瘤89%。用

于治療反應和預后判斷及臨床分期

3、肺癌:了解肺癌病變范圍和縱隔淋巴是否有轉移

4、黑色素瘤:探測轉移灶和監(jiān)測治療反應

5、肝癌:鑒別肝癌與肝臟再生結節(jié)

臨床評價

?

?

?

?病灶攝?。悍从呈谴婊畹募毎患毎麛z取量與腫瘤代謝水平相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