統(tǒng)編版五年級上冊語文第七單元大單元整體教學設計_第1頁
統(tǒng)編版五年級上冊語文第七單元大單元整體教學設計_第2頁
統(tǒng)編版五年級上冊語文第七單元大單元整體教學設計_第3頁
統(tǒng)編版五年級上冊語文第七單元大單元整體教學設計_第4頁
統(tǒng)編版五年級上冊語文第七單元大單元整體教學設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61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第第頁統(tǒng)編版五年級上冊語文第七單元大單元整體教學設計(單元主題解讀+單元教學設計+當堂訓練+教學反思)第七單元四時景物皆成趣單元主題解讀:本單元課文主要圍繞“四時景物皆成趣”這一主題來編排。安排了《古詩三首》、《四季之美》、《鳥的天堂》和《月跡》這四篇文章。目的是通過描寫景物,體現(xiàn)不同景物的不同的美;初步體會景物的靜態(tài)美和動態(tài)美;學習描寫景物的變化。單元教學重點:1、通過描寫不同的景物,體現(xiàn)景物的美,表達作者的感受。本單元的4篇文章都通過描寫景物的變化,來體現(xiàn)景物的美。如《古詩三首》中,對景物描寫有動態(tài),有靜態(tài),動靜結(jié)合,給人以獨特的感受;《四季之美》中,通過描寫四個季節(jié)的不同景物,來體現(xiàn)景物的美,表達對景物的喜愛之情;《鳥的天堂》中,通過詳細描寫不同時間看到的不同景物,表達作者對鳥的天堂的喜愛之情;《月跡》則通過描寫不同地點的月亮,來體現(xiàn)作者對月亮的喜愛之情。2、體會景物的靜態(tài)美和動態(tài)美。學習描寫景物的變化。課文教學重點:《古詩詞三首》要求有感情地朗讀這三首詩,掌握這三首詩的意思,并背誦這三首詩,默寫《楓橋夜泊》。體會詩中的動態(tài)美和靜態(tài)美。通過景物描寫體會作者情感?!端募局馈芬篌w會作者筆下四季之美的獨特韻味。學習本文按照時間順序描寫的寫作方法?!而B的天堂》要求把握課文內(nèi)容,感受大自然和諧之美,體會作者熱愛大自然的思想感情。領(lǐng)悟作者抓住景物特點進行描寫的表達方法?!对论E》要求理清文章思路,把握主要內(nèi)容,劃分文章的段落,品讀文章優(yōu)美且富有童趣的語言,欣賞月之美。感悟并學習作者那份追求美好事物的情懷?!都淳啊芬龑W生結(jié)合具體的事例,運用夸張的手法,突出人物的特點來刻畫人物。《語文園地七》讓學生品味句子中的景物描寫,提高自己的審美情趣。能進行創(chuàng)意性地編寫標語。具體教學教案(一):21古詩詞三首課題古詩詞三首

課型講讀課文

授課時間3課時

教學目標1.會認“浣、聒”等6個生字,會寫“孫、泊”等6個生字,掌握“更”這個多音字。2.有感情地朗讀這三首詩,掌握這三首詩的意思,并背誦這三首詩,默寫《楓橋夜泊》。3.體會詩中的動態(tài)美和靜態(tài)美。4.通過景物描寫體會作者情感。教學重點

1.會認“浣、聒”等6個生字,會寫“孫、泊”等6個生字,掌握“更”這個多音字。2.掌握這三首詩的意思。教學難點體會通過景物描寫表達人物情感的方法。第一課時教學目標1.有感情地朗讀古詩,掌握這首詩的意思。2.體會王維詩歌“詩中有畫”的特點。

3.認識王維詩歌中流露出來的隱逸傾向。教具準備課件教學設計復備導入一、激趣導入:(出示課件2)1.今天,我們來學習王維的一首詩《山居秋暝》。板書:山居秋暝2.作者介紹(出示課件3)

王維(約701-約761),字摩詰,蒲州(今山西永濟)人。唐代山水田園詩人。其詩似淺而實深,似淡而實腴,體物精細,狀寫傳神,具有獨特成就。他又精通繪畫,擅作平遠之景,擅繪人物、叢竹等。有《王右丞集》。

新課教學二、詩歌朗讀指導

1.聽朗讀。

2.結(jié)合注釋,讀懂全詩。

3.誦讀全詩。

誦讀指導(出示課件5)

詩的首聯(lián)點題,交代時間、地點,可用敘述口吻讀。

頷聯(lián)、頸聯(lián)是詩的主體部分,寫的是傍晚時分山村的旖旎風光,同時寄托了詩人閑適的感情,當用輕快的調(diào)子誦讀。

尾聯(lián)出句是陪襯,對句“王孫自可留”是全詩主旨所在,要用肯定的語氣緩慢讀出,表現(xiàn)詩人對隱居生活的滿足心情。

三、詩中有畫

(一)題解(出示課件6)標題:“山居秋暝”,“山居”即其隱居的別墅,點明了地點;“秋”點明了季節(jié);“暝”,傍晚,點明了具體時間。整首詩所寫的景物即秋天傍晚在山居所見的景物。

(二)詩中有畫(出示課件7)

詩人用淡淡的幾筆就勾畫出一幅雨后山村的晚景圖,清新寧靜而又洋溢著和平安樂的氣氛,這里猶如世外桃源一般。板書:詩中有畫

(出示課件8)既然說“詩中有畫”,我們就把詩還原為一幅古典的卷軸畫。

1.我們首先找出詩中的寫景部分。(出示課件9)

空山新雨后,天氣晚來秋。

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

2.“空山新雨后,天氣晚來秋?!笔茁?lián)寫出了什么樣的意境?(出示課件10)

明確:山雨初霽,萬物為之一新,又是初秋的傍晚,空氣清新,景色美妙。這給全詩創(chuàng)造了一個寂靜,清新,幽雅的環(huán)境。板書:寂靜,清新,幽雅

首聯(lián)與詩題有什么聯(lián)系?(出示課件11)

明確:首聯(lián)緊扣詩題,點出了時間、地點、季節(jié)。

3.頷聯(lián)“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焙皖i聯(lián)“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都是寫景,有什么不同?(出示課件12)

明確:頷聯(lián)用了“明月、松、清泉、石”等意象,表現(xiàn)出山村的自然美。頸聯(lián)用了竹、蓮、浣女、漁舟等意象,表現(xiàn)出了山村的生活美。頷聯(lián)側(cè)重寫物,頸聯(lián)側(cè)重寫人。板書:山村生活美

頷聯(lián)與首聯(lián)有何聯(lián)系?(出示課件13)

空氣清新方可見月光之皎潔;新雨之后才能顯清泉之聲響。

4.頸聯(lián)寫得十分熱鬧,這與作者要創(chuàng)造一個寂靜,清新,幽雅的環(huán)境是否和諧?并說說原因。(出示課件14)

明確:是。寫浣女、漁舟的熱鬧,正是為了烘托出山村環(huán)境的寂靜、清幽。如同“蟬噪林逾靜,鳥鳴山更幽”一樣。人們從這些熱鬧的景物中,很自然地體味出一種和平恬靜,體味出恬靜中的一片勃勃生機。這里有動有靜,動靜結(jié)合,以動襯靜。

5.六句寫景的句子,哪幾句可以作為畫面的主體?學生概括。(出示課件15)

明確: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

6.請同學們用自己的語言把畫面具體地描繪出來。7.課堂交流。課堂小結(jié)及拓展延伸

四、拓展延伸網(wǎng)上搜集王維的其他詩,選擇自己喜歡的詩,背誦下來。五、布置作業(yè)。1.背誦這首詩。2.用自己的話說說這首詩的意思。3.預習。

板書內(nèi)容山居秋暝詩中有畫

寂靜,清新,幽雅

山村生活美課堂作業(yè)新設計背誦《山居秋暝》這首詩,并說說這首詩的意思。參考答案:空曠的群山沐浴了一場新雨,夜晚降臨,空氣涼爽,仿佛已經(jīng)到了秋天。

皎皎明月從松隙間灑下清光,清清泉水在山石上淙淙流淌。

竹林喧響知是洗衣姑娘歸來,蓮葉輕搖想是上游蕩下輕舟。

春日的芳菲不妨任隨它消歇,秋天的山中王孫自可以久留。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1.利用教材注釋以及課前預習所收集到的資料,通過自讀自學,正確理解詩的意思。2.通過反復地誦讀、比讀,清晰地感受詩的意象與情境;通過咀嚼和品評重點詞句,深刻地感悟詩人“愁”的意蘊與情懷,使學生的心靈受到感染與啟迪。3.在反復誦讀、比讀的過程中,感受詩人的愁思與景物交融、契合的寫法,體會詩人復雜的情感,初步領(lǐng)悟做人的哲理。教具準備

課件教學設計復備導入一、揭示課題,解字讀題1.板書課題2.題解:(出示課件16)“泊”:停泊。板書:楓橋夜泊

新課教學二、初解詩意,讀出韻味。(出示課件17)1.看能不能讀出詩的節(jié)奏與新的感覺來。2.學生自學自讀。3.指名生讀。請大家認真聽,聽一聽他的朗讀停頓是否合理,節(jié)奏是否恰當。指導:“到——客——船”,這節(jié)奏一放慢,聲調(diào)一降低,就有一種余音裊裊的感覺。來,一起來讀后兩句。學生齊讀全詩。三、感“眠”悟“愁”,“對”出愁思1.抓一“眠”字,進入情景。(出示課件19)(1)請同學們默讀古詩,想一想:哪些字眼、哪些詞語向我們透露出張繼沒有睡覺的消息?(2)學生默讀、圈畫。(3)停。誰來說說你從哪些字眼看出張繼的不眠?月落。他看到月亮落下去了。板書:月落烏啼。他聽到了烏鴉的啼叫。耳聞烏啼,所以未眠。板書:烏啼(出示課件20)霜滿天。張繼還看到了霜滿天的景象。滿天的霜有誰看見過?哦,霜滿天其實寫的是作者的什么感受?對,是詩人感覺到的。詩人身感霜氣的降臨,他怎么能睡得著呢?板書:霜滿天。詩人看到了楓樹和漁火。板書:江楓、漁火張繼因為未眠,所以聽到了寒山寺的鐘聲響起。板書:半夜鐘。(4)在這深秋之夜,張繼目睹月落,耳聞烏啼,身感霜氣的降臨,他怎么睡得著呢?帶著失眠者的心態(tài)讀《楓橋夜泊》。學生齊讀全詩。2.抓一“愁”字,感受愁意。(出示課件21)(1)旅途本辛勞,本應該早點歇息,張繼卻久久不眠,為什么?學生回答。一個字,愁。學生說帶“愁”字的詞語。板書:愁(出示課件22)(2)是的。請你看看古詩,到底是什么勾起了張繼的愁思、愁緒和愁懷?是什么撥動了詩人的愁心與愁弦呢?是月落、是烏啼、是江楓……抓住這些詞語讀出感覺。(3)學生自由地讀、圈、想、讀。(4)交流:月落能帶給人一種失落感,一種孤獨感。帶著這種感覺,來讀讀第一句。板書:月落失落感、孤獨感烏啼凄涼霜滿天寒冷學生齊讀《楓橋夜泊》。3.抓一“對”字,感悟“愁”思(出示課件23)(1)讀“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思考:這里的“對”字是什么意思?板書:對(出示課件24)“對”在這里的意思是“面對、對著、陪伴”的意思,那么請你們縱觀全詩,想一想:是什么在陪伴著孤獨的詩人呢?哦,是冷月、悲鴉與寒霜在和詩人做伴,是江楓、漁火和鐘聲在與詩人作陪,這一對,對出了什么?學生回答。(2)張繼到底在愁什么?此時此刻他到底在想些什么呢?生帶著“愁”來讀。(出示課件25)教師范讀。但是,這里什么都沒有,這里有的只是——學生齊讀《楓橋夜泊》。板書:愁四、鐘聲叩心,釋放愁懷1.鐘聲響起,述說情懷(出示課件26)請問,這午夜的寒山寺的鐘聲似乎在向張繼述說著什么呢?請拿起筆,寫下你的述說。2.交流評析,釋放情懷學生述說著鐘聲的述說。學生在鐘聲的伴奏下齊讀全詩。

課堂小結(jié)及拓展延伸

五、總結(jié)拓展,人文關(guān)照推薦《不朽的失眠》給大家閱讀。六、作業(yè)。1.背誦這首詩。2.用自己的話說說這首詩的意思。板書內(nèi)容楓橋夜泊月落失落感、孤獨感烏啼凄涼霜滿天寒冷江楓、漁火半夜鐘對愁課堂作業(yè)新設計背誦《楓橋夜泊》這首詩,并說說這首詩的意思。參考答案:月亮已落下烏鴉啼叫寒氣滿天,對著江邊楓樹和漁火憂愁而眠。

姑蘇城外那寂寞清靜寒山古寺,半夜里敲鐘的聲音傳到了客船。第三課時教學目標1.要求學生能字正腔圓、深情地朗讀,進一步感受詞的抒情韻律。

2.通過想象、質(zhì)疑、情境誦讀,體驗作者身在征途、心系故園的矛盾心情,感悟作者天涯行役時的相思之苦與情感之深。教具準備課件教學設計復導入一、導入課文,直切主題。(出示課件27)

師:思鄉(xiāng)是一個永恒的話題,我們學過哪些這類的詩句?(生自由答)師:今天,我們學習一首詞,就是納蘭性德的《長相思》板書:長相思

新課教學二、讀準《長相思》(出示課件28)

1.自由讀,讀準字音。畔(pàn)更(gēng)聒(guō)2.指名讀全文,讀后評價。

3.朗讀時注意節(jié)奏:(出示課件29)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關(guān)\那畔行,夜深\千帳燈。

風一更,雪一更,聒碎鄉(xiāng)心\夢不成,故園\無此聲。

4.根據(jù)節(jié)奏,小組成員互讀,要讀得有韻味。

三、把握詞意(出示課件30)

1.根據(jù)注釋默讀,用自己的話說說這首詞的大意,把握不準的,可以向同學請教。2.請學生說說詞的意思。要求其他同學可以提出自己的解釋。

3.評價。(出示課件31)

四、深入理解。1.根據(jù)問題再讀課文。A作者身在何方?B作者在“相思”誰?是從哪句中體現(xiàn)出來的?師小結(jié):同學們說得真好,他經(jīng)過了崇山峻嶺,經(jīng)過了懸崖絕壁,經(jīng)過了荒山野嶺,經(jīng)過了險灘急流,他還經(jīng)過了許許多多的地方,這就是作者的身在何方。一句話:“作者的身在征途上?!卑鍟荷碓谡魍荆ǔ鍪菊n件32)

2.指導朗讀:“山一程,水一程”,“風一更,雪一更”。

師小結(jié):同學們,作者在行軍途中歷經(jīng)了千辛萬苦,嘗盡了酸甜苦辣,作者怎能不想自己的故鄉(xiāng),不想自己的親人呢?他怎樣想呢?怎樣相思呢?(出示課件33)

3.思考:作者怎樣相思?想到怎樣?題目中哪個字體現(xiàn)了?板書:心眷故園

4.想象詞的意境:(出示課件34)

師引導:同學們認真聽同學朗讀,想象一下當時的景物以及人物的心情,體會作者的情感。

師小結(jié):是啊,此時只能聆聽寒風呼嘯的聲音,看到大雪紛飛的情景,一種難以入眠的心境裝著一顆思鄉(xiāng)的心。五、交流納蘭性德的資料。(出示課件35)

(出示課件)清代詩人納蘭性德(1655~1685),原名成德,避太子保成諱改性德;字容若,號楞伽山人。滿州正黃旗人,大學士明珠長子,生長在北京。幼好學,經(jīng)史百家無所不窺,諳悉傳統(tǒng)學術(shù)文化,尤好填詞??滴跏迥辏ǎ保叮罚叮┻M士,授乾清門三等侍衛(wèi),后循遷至一等,正三品??滴醵哪昊技辈∪ナ溃陜H三十一歲。納蘭性德去世后,被埋葬在北京海淀區(qū)上莊皂甲屯。

清初著名大詞人,與朱彝尊、陳維崧并稱“清詞三大家”。(出示課件36)

六、再讀《長相思》

課堂小結(jié)及拓展延伸

七、拓展《長相思》(出示課件37)

1.問納蘭性德:既然你這么想家,你為什么不回家呢?誰來替納蘭性德回答。

2.學生回答,老師點評。板書:心系祖國

八、交流交流納蘭性德的《菩薩蠻》。(出示課件39)菩薩蠻

納蘭性德

問君何事輕離別,一年能幾團圓月。

楊柳乍如絲,故園春盡時。

春歸歸不得,兩槳松花隔。

舊事逐寒潮,啼鵑恨未消。板書內(nèi)容身在征途長相思心眷故園心系祖國課堂作業(yè)新設計背誦這首詞,并說說這首詞的意思。參考答案:將士們不辭辛苦地跋山涉水,馬不停蹄地向著山海關(guān)進發(fā)。夜已經(jīng)深了,千萬個帳篷里都點起了燈。

外面正刮著風、下著雪,驚醒了睡夢中的將士們,勾起了他們對故鄉(xiāng)的思念,故鄉(xiāng)是多么的溫暖寧靜啊,哪有這般狂風呼嘯、雪花亂舞的聒噪之聲。教學反思備課素材【教材分析】《古詩三首》是人教版五年級上冊第七單元的第一課,是以讀寫為主的課。這三首詩分別表達了詩人不同的情感?!渡骄忧镪浴敷w現(xiàn)出詩人對田園生活的贊美和向往之情;《楓橋夜泊》體現(xiàn)出詩人寂寞、孤獨的愁苦;《長相思》體現(xiàn)出詩人對故園的思念之情。這三首詩在寫法上有相同點,那就是通過具體的景物描寫來表達自己的情感?!咀髡呓榻B】王維(701-761,一說699—761),河東蒲州(今山西運城)人,祖籍山西祁縣。唐朝著名詩人、畫家,字摩詰,號摩詰居士。存詩400余首,代表詩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著作有《王右丞集》、《畫學秘訣》。張繼:(生卒年不詳)字懿孫,漢族,湖北襄州(今湖北襄陽)人。唐代詩人,生平事跡不詳,約公元753年前后在世,與劉長卿為同時代人。據(jù)諸家記錄,僅知他是約天寶十二年(約公元753年)的進士。大歷中,以檢校祠部員外郎為洪州(今江西南昌市)鹽鐵判官。他的詩爽朗激越,不事雕琢,比興幽深,事理雙切,對后世頗有影響。但可惜流傳下來的不到50首。他的最著名的詩是《楓橋夜泊》。納蘭性德(1655.1.19—1685.7.1),葉赫那拉氏,字容若,號楞伽山人,滿洲正黃旗人,清朝初年詞人,原名納蘭成德,一度因避諱太子保成而改名納蘭性德。著有《通志堂集》、《側(cè)帽集》、《飲水詞》等。課后作業(yè)基礎積累大鞏固一、讀拼音,寫詞語。sūnbóbo()把船tíngbó()在hépàn(),自己上岸,走進sìmiào()。二、寫出下列加點字的意思。1.竹喧歸浣女。()2.隨意春芳歇。()3.身向榆關(guān)那畔行。()4.聒碎鄉(xiāng)心夢不成。()三、用自己的話說說下列詩句的意思。1.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閱讀能力大提升四、課文內(nèi)容梳理。《山居秋暝》這首詩體現(xiàn)出詩人對______________生活的向往和追求;《楓橋夜泊》表達出詩人滿懷的__________;《長相思》則表達出作者對_________________之情。五、讀詩歌,回答問題。長相思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關(guān)那畔行,夜深千帳燈。風一更,雪一更,聒碎鄉(xiāng)心夢不成,故園無此聲。1.這首詞的作者是_______代的_____________。2.“山一程,水一程”中,對“一程”的兩次運用的作用理解正確的一項是()A疊用兩個一程,既突出了路途的遙遠和行程的艱辛,又突顯本詞韻律之優(yōu)美。B走了一路,很累。3.找出詞中表達主旨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思維創(chuàng)新大拓展六、把你知道的表達作者思鄉(xiāng)情感的古詩和大家分享一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參考答案:一、孫伯伯停泊河畔寺廟二、1.洗衣服2.盡3.邊4.聲音嘈雜三、1.皎皎明月從松隙間灑下清光,清清泉水在山石上淙淙淌流。2.月亮落下去了,烏鴉不時地啼叫,茫茫夜色中似乎彌漫著滿天的霜華,面對巖上隱約的楓樹和江中閃爍的漁火,愁緒使我難以入眠。四、田園愁緒家鄉(xiāng)的思念五、1.清納蘭性德2.A3.聒碎鄉(xiāng)心夢不成,故園無此聲。

21四季之美課題四季之美

課型講讀課文

授課時間2課時

教學目標1.會認“窠、曠”等6個生字,會寫“黎、暈”等9個生字,會寫“黎明、紅暈、彩云”等詞語。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體會作者筆下四季之美的獨特韻味。3.學習本文按照時間順序描寫的寫作方法。教學重點

1.掌握本課的生字詞。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學習按照時間順序描寫的寫作方法。教學難點體會作者筆下四季之美的獨特韻味。第一課時教學目標1.會認“窠、曠”等6個生字,會寫“黎、暈”等9個生字,會寫“黎明、紅暈、彩云”等詞語。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把握課文內(nèi)容。教具準備課件教學設計復備導入一、激趣導入(出示課件1)同學們,一年有幾個季節(jié)?分別是什么?每個季節(jié)有什么特點?生說自己喜歡的季節(jié)及其特點,師加以點撥。我們看看日本作家清少納言筆下的四季是怎樣的。請我們打開書,翻到90頁,大家齊讀課題。生齊讀,師板書課題。板書:四季之美

新課教學二、自主學習,合作探究。(出示課件2)1.自讀課文,畫出生字詞。2.小組活動,大家借助工具書解決生字詞,并在小組內(nèi)交流。3.小組長檢查小組每個同學對生字的識記和理解情況,并及時向老師匯報。4.每個小組在向老師匯報學習生字的結(jié)果時,要總結(jié)出本小組的識字方法。生匯報識字情況,并總結(jié)識字方法。三、初讀課文,把握課文內(nèi)容。(出示課件3)1.讀課文,用一句話概括課文的主要內(nèi)容。2.全文總共有四段,每段的段意是什么?生總結(jié)、匯報(出示課件4)這篇文章描寫了四季不同的美景。作者抓住每個季節(jié)不同的美景進行描寫。板書:春天黎明夏天夜晚秋天黃昏冬天早晨四、朗讀課文,體會文中的美。1.學生大聲朗讀課文。(出示課件5)師進行朗讀指導:在朗讀的時候,要注意讀出感情。這篇文章描寫的是四季之美,表達的是作者對四季之美的喜愛之情。因此我們在閱讀的時候,要把這種喜愛的情感讀出來。我們要通過輕重讀的變化、語速快慢的改變,來表達情感。下面,我們讀課文,看誰讀得好。2.生自由讀課文。3.小組讀課文,推薦讀得好的同學,在全班同學面前讀。其他同學及時做出評價。

課堂小結(jié)及拓展延伸

五、課堂小結(jié)這節(jié)課,我們明白了這篇文章的主要內(nèi)容,并且通過朗讀,達到了對課文內(nèi)容的熟悉。這節(jié)課還是有所收獲的。六、布置作業(yè)。(出示課件6)1.掌握課后生字詞。2.背誦課文。3.朗讀課文,體會文中體現(xiàn)的四季之美。

課堂作業(yè)新設計一、讀拼音,寫詞語。1.烏鴉在yèmù()降臨的時候,飛回了自己的窩。2.姑娘的臉上露出幸福的hóngyùn()。二、根據(jù)意思寫詞語。1.心胸開闊,精神愉悅。()2.蝴蝶飛舞的樣子。()3.寒冷刺骨。()三、用一句話概括文章的主要內(nèi)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參考答案一、1.夜幕2.紅暈二、1.心曠神怡2.翩翩飛舞3.凜冽三、這篇文章介紹四季美麗的景色。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1.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體會作者筆下四季之美的獨特韻味。2.學習本文按照時間順序的寫作方法。教具準備

課件教學設計復備導入一、復習導入1.這節(jié)課我們來繼續(xù)學習《四季之美》這篇文章。板書:四季之美2.聽寫詞語。(出示課件9)黎明紅暈漆黑夜幕降臨愈發(fā)心曠神怡閑逸和諧掃興

新課教學二、深讀課文,體會四季之美1.讀第一自然段,說一說,春天的美體現(xiàn)在哪里?作者寫這一部分用了怎樣的寫法?生總結(jié),匯報(出示課件10)作者認為春天最美的是黎明。作者描寫了春天黎明的動態(tài)變化,描繪出春天特有的特點,體現(xiàn)出春天的動態(tài)美。板書:春天黎明(顏色的變化)魚肚白微微的紅暈紅紫紅紫的彩云2.讀第二自然段,看看作者抓住了夏天哪些景物,體現(xiàn)出夏天怎樣的特點。(出示課件11)生總結(jié),匯報板書:夏天夜晚(螢火蟲的動態(tài))夏夜螢火蟲迷人3.讀第三自然段,說說秋天的美體現(xiàn)在哪里。生總結(jié),匯報(出示課件12)板書:秋天黃昏(鳥兒們的動態(tài))烏鴉歸巢成群大雁大自然的各種聲音4.讀第四自然段,說說冬天美在哪里,你的心情怎樣。(出示課件13)生總結(jié),匯報板書:冬天早晨落雪閑逸師總結(jié):分析課文,我們發(fā)現(xiàn),作者筆下的四季和我們常接觸到的描寫四季的文章不同。作者在描寫四季之美的時候,只是抓住每個季節(jié)最具有代表性的美。

課堂小結(jié)及拓展延伸

三、探討寫作順序。(出示課件14)我們再一次讀課文,思考:這篇課文采用什么順序來描寫的?你從什么地方看出來的?生總結(jié),匯報(出示課件15)是按照時間順序來描寫的。是從“春、夏、秋、冬”這四個詞語看出來的。板書:時間順序師:同學們總結(jié)得很好。這篇文章就是用時間順序來介紹的。我們常用的寫作順序有時間順序、空間順序這兩種。介紹事物的發(fā)展,一般用時間順序;介紹物體不同部位的情況,適合用空間順序。我們在寫作的時候,要根據(jù)所寫內(nèi)容來確定寫作的順序。(出示課件16)四、布置作業(yè)。試著用時間順序?qū)懸粚懩阆矚g的植物的成長過程。板書內(nèi)容春天黎明(顏色的變化)四季之美夏天夜晚(螢火蟲的動態(tài))時間順序秋天黃昏(鳥兒們的動態(tài))冬天早晨(落雪—閑適)課堂作業(yè)新設計一、選字組詞,在所選的字的下面打√。(窠果)里(淋凜)冽安(逸益)二、寫出下列加點詞語的反義詞。1.即使是蒙蒙細雨的夜晚,也有一只兩只螢火蟲,閃著朦朧的微光在飛行。()2.那閑適的心情和這寒冷的冬晨多么和諧啊?。ǎ?.這未免令人有點掃興。()三、選擇正確的一項,填入括號里。1.漆黑漆黑的暗夜,也有無數(shù)的螢火蟲翩翩飛舞。()A這句話運用比喻的修辭方法描寫了螢火蟲飛舞的樣子。B這句話運用擬人的修辭方法描寫了螢火蟲飛舞的樣子。C這句話運用夸張的修辭方法描寫了螢火蟲飛舞的樣子。2.“明亮的月夜固然美,漆黑漆黑的暗夜,也有無數(shù)的螢火蟲翩翩飛舞。”對這句話理解正確的一項是()A由靜態(tài)描寫轉(zhuǎn)入動態(tài)描寫,靜中有動,讓景物充滿了活力。B由動態(tài)轉(zhuǎn)入靜態(tài)描寫,動中有靜,把景物寫活。C靜態(tài)描寫,寫出月夜的美麗。四、選擇題。這篇文章采用了()順序。A時間B空間C邏輯參考答案:一、窠凜逸二、1.明亮2.忙碌3.助興三、1.B2.A四、A教學反思

備課素材【教材分析】這是一篇優(yōu)美的散文。作者抓住每個季節(jié)不同的方面,通過動態(tài)描寫來體現(xiàn)四季不同的美,表達出對四季的喜愛之情。【作者介紹】清少納言(966~1025)是日本平安時代著名的歌人、作家,中古三十六歌仙之一,與紫式部、和泉式部并稱為平安時代的三大才女,曾任一條天皇皇后藤原定子身邊的女官。清少納言,清是姓,少納言是她在宮中的官職。清少納言的《枕草子》開拓了一個新的領(lǐng)域,她的隨筆為日本散文奠定了基礎。課后作業(yè)基礎積累大鞏固一、讀拼音,寫詞語。1.límíng()前的天空yùf?。ǎ┖谄饋?。2.這里的一切都那么和諧,景色都那么令人xīnkuàngshényí()。二、選詞填空。固然必然1.這件事()是他不對,難道你就沒有一點錯處嗎?2.他們()會經(jīng)過這里,我們只要耐心等待就可以了。三、按要求完成句子。1.東方一點兒一點兒泛著魚肚色的天空,染上微微的紅暈,飄著紅紫紅紫的彩云。(縮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明亮的月夜固然美,漆黑漆黑的暗夜,也有無數(shù)的螢火蟲翩翩飛舞。(仿寫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閱讀能力大提升四、課文整體梳理。這篇文章分別介紹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不同的美,體現(xiàn)出作者的_____________之情。五、重點段落品析。秋天最美是黃昏。夕陽斜照西山時,動人的是點點歸鴉急急匆匆地朝窠里飛去,成群結(jié)隊的大雁,在高空比翼而飛,更是叫人感動。夕陽西沉,夜幕降臨,那風聲、蟲鳴,聽起來也愈發(fā)叫人心曠神怡。冬天最美是早晨。落雪的早晨當然美,就是在遍地鋪滿白霜的早晨,或是在無雪無霜的凜冽的清晨,生起熊熊的炭火,手捧著暖和的火盆穿過走廊時,那閑逸心情和這寒冷的冬晨多么和諧啊!只是到了中午,寒氣漸退,火盆里的火炭,大多變成了一堆白灰,這未免令人有點掃興。1.用橫線分別畫出這兩個自然段的中心句。2.文中畫曲線的句子屬于()描寫。A動態(tài)B靜態(tài)C心理3.在作者眼里,冬天的美在于______________。思維創(chuàng)新大拓展六、你喜歡哪個季節(jié)?和大家分享一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參考答案:一、1.黎明愈發(fā)2.心曠神怡二、1.固然2.必然三、1.天空飄著彩云。2.落雪的早晨當然美,無雪無霜的凜冽的清晨,風景也是不一樣的。四、春夏秋冬喜愛五、1.秋天最美是黃昏。冬天最美是早晨。2.A3.閑適的心情六、示例:我喜歡冬天。冬天雪花漫天,銀裝素裹,世界一片潔白,非常美麗。22鳥的天堂課題鳥的天堂課型講讀課文

授課時間2課時

教學目標1.會認“槳、樁”等3個生字,會寫“槳、律”等11個生字,會寫“竹竿、白茫茫、規(guī)律”等詞語。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把握課文內(nèi)容,感受大自然和諧之美,體會作者熱愛大自然的思想感情。3.領(lǐng)悟作者抓住景物特點進行描寫的表達方法。教學重點

1.掌握本課的生字詞。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把握課文內(nèi)容,感受大自然和諧之美,體會作者熱愛大自然的思想感情。教學難點領(lǐng)悟作者抓住景物特點進行描寫的表達方法。第一課時教學目標1.會認“槳、樁”等3個生字,會寫“槳、律”等11個生字,會寫“竹竿、白茫茫、規(guī)律”等詞語。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學習1~4自然段,把握這部分內(nèi)容,初步感受大自然和諧之美。教具準備課件教學設計復備導入一、激趣導入1.“天堂”用來比喻什么?2.(出示課件1)看,鳥兒們在這里自由飛翔,多么快樂。這里就是鳥兒們快樂的天堂。板書:鳥的天堂

新課教學二、自主學習,合作探究(出示課件2)1.生初讀課文,把自己認為有難度的生字詞圈起來,可以用查字典、向同學請教等方式解決。2.大聲朗讀課文,試著用簡單的話介紹課文內(nèi)容。3.指名分段讀課文,邊聽邊想:(出示課件3)作者到“鳥的天堂”去過幾次?分別在什么時候?看到了什么?4.匯報,交流。三、學習1~4自然段1.自由朗讀1~4自然段,邊讀邊思考:(出示課件4)請用簡潔的話概括這部分的主要內(nèi)容。(出示課件5)板書:作者和朋友們劃船出去玩。2.賞析好句:(出示課件6)找出這部分中的比喻句,并說說其作用生總結(jié),匯報這是一個比喻句。把劃水的聲音比作樂曲,體現(xiàn)出聲音的優(yōu)美,同時也點明作者的心情是愉悅的。指導朗讀。

課堂小結(jié)及拓展延伸

四、小結(jié)(出示課件7)這一次,“我們”去鳥的天堂,卻沒有看到一只鳥。為什么?這部分中,作者把精力放在景物描寫上,又是為了什么?下節(jié)課我們一起來揭曉。五、布置作業(yè)。(出示課件8)1.掌握本課的生字詞。2.繼續(xù)朗讀課文,看看“鳥的天堂”到底是怎樣的。

課堂作業(yè)新設計一、讀拼音,寫詞語。他撥動chuánjiǎng(),在這狹窄的róngshù()的縫隙中小心翼翼地往前走著。二、寫出句子中加點詞語的反義詞。1.那是許多株茂盛的榕樹。()2.起初周圍是靜寂的。()3.樹上變得熱鬧起來。()三、填空?!叭粯幸?guī)律地在水里劃,那聲音就像一支樂曲?!边@句話運用了________修辭方法,把_________比作_____________。參考答案:一、船槳榕樹二、1.稀疏2.喧鬧3.冷清三、比喻劃水的聲音樂曲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1.繼續(xù)把握課文內(nèi)容,領(lǐng)會“鳥的天堂”的含義。感受大自然和諧之美,體會作者熱愛大自然的思想感情。2.領(lǐng)悟作者抓住景物特點進行描寫的表達方法。教具準備

課件教學設計復備導入一、復習上節(jié)課的內(nèi)容聽寫生字詞。(出示課件9)白茫茫規(guī)律榕樹糾正錯誤片刻天堂應接不暇錯過興奮留戀

新課教學二、快速閱讀,把握重點1.讀5~14自然段,思考下面的問題。(出示課件10)A作者詳細描寫大榕樹的目的是什么?B描寫鳥兒們,作者用了怎樣的順序?C作者的態(tài)度發(fā)生了怎樣的改變?生總結(jié),匯報2.把握重點段落:⑴指名讀5~9自然段:(出示課件11)說一說,本文主要描寫了大榕樹的什么特點?板書:大、美⑵課文里哪些地方說明榕樹大?(生找出詞語、句子,讀一讀。)(出示課件12)⑶課文哪些地方是寫榕樹的美的?(出示課件13)板書:大榕樹的靜態(tài)美。找出體現(xiàn)大榕樹動態(tài)美的句子。板書:動態(tài)美作者對這棵大榕樹流露出什么樣的思想感情?你是從哪些句子中體會出來的?(出示課件15)(4)有感情地朗讀5~9自然段。(出示課件16)(5)讀10~13自然段,思考:這次作者看到了什么?(出示課件17)(6)這里的鳥有什么特點?找出相關(guān)的語句。板書:多、歡熱鬧景象(出示課件18)(7)對鳥兒們的描寫主要采用了哪種描寫?找出相關(guān)語句。板書:動態(tài)描寫(8)有感情地朗讀10~13自然段。3.朗讀第14自然段。說說作者為什么感嘆“那‘鳥的天堂’的確是鳥的天堂”。(的確,確實,果真。因為這里既有適合鳥類生存的自然環(huán)境,又有人類對鳥的保護,所以感嘆“那‘鳥的天堂’的確是鳥的天堂”。)板書:離開對生命的熱愛和贊美4.小結(jié):文章抓住了景物的特點進行描寫,給人鮮明的印象。課堂小結(jié)及拓展延伸

三、總結(jié)課文,升華情感(出示課件20)通過學習課文,你有什么收獲?四、布置作業(yè)。1.抄寫并積累課文第八自然段。2.說說你對保護自然環(huán)境的意見或建議。板書內(nèi)容去鳥的天堂玩榕樹:大美(靜態(tài)美動態(tài)美)鳥的天堂天堂離開鳥:多歡(熱鬧景象動態(tài)描寫)對生命的熱愛和贊美課堂作業(yè)新設計一、根據(jù)意思寫詞語。1.枝葉繁茂。()2.原指美景繁多,看不過來。后形容來人或事情太多,接待應付不過來。()3.高興到極點。()二、選詞填空。陸續(xù)繼續(xù)連續(xù)1.戰(zhàn)士們()三天不眠不休,辛苦地奮戰(zhàn)在抗洪第一線。2.上課了,同學們()走進教室。3.短暫休息了一會,我們()往前走去。三、結(jié)合課文,說說你對下面這件事的看法。我叫白鱀豚,被譽為“長江女神”。但是現(xiàn)在你已經(jīng)見不到我了,早在十年前,人類就宣布我功能性滅絕了。人類圍湖造田,使我家園面積減?。恍迚巫韪袅宋忆в温肪€;長江水污染使我食物嚴重不足,免疫和生殖系統(tǒng)也受到了傷害,我們就這樣消失了。參考答案:一、1.茂盛2.應接不暇3.興奮二、1.連續(xù)2.陸續(xù)3.繼續(xù)三、我對白鱀豚的功能性消失感到難過,對人類的行為感到慚愧。我們應該像課文中大榕樹那里的人那樣,與大自然和諧相處,努力為小動物們創(chuàng)造良好的生活環(huán)境。教學反思

備課素材【教材分析】《鳥的天堂》是著名作家巴金先生的作品,選作課文時有改動。作者記敘了他和朋友兩次經(jīng)過“鳥的天堂”的所見所聞,具體描寫了傍晚靜態(tài)的大榕樹和第二天早晨群鳥活動的景象。寬闊清澈的河流,充滿生機的大榕樹,活潑可愛的小鳥,構(gòu)成了一幅高雅清幽的風景畫,展示了一派美麗動人的南國風光,表達了作者對大自然生命力的熱愛和贊美?!咀髡呓榻B】巴金(1904年11月25日—2005年10月17日):男,漢族,四川成都人,祖籍浙江嘉興。巴金原名李堯棠,另有筆名佩竿、極樂、黑浪、春風等,字芾甘,中國作家、翻譯家、社會活動家、無黨派愛國民主人士。巴金1904年11月生在四川成都一個封建官僚家庭里,五四運動后,巴金深受新潮思想的影響,并在這種思想的影響下開始了他個人的反封建斗爭。1923年巴金離家赴上海、南京等地求學,從此開始了他長達半個世紀的文學創(chuàng)作生涯。巴金在文革后撰寫的《隨想錄》,內(nèi)容樸實、感情真摯,充滿著作者的懺悔和自省,巴金因此被譽為“二十世紀中國文學的良心”。課后作業(yè)基礎積累大鞏固一、讀拼音,寫詞語。1.這棵róngshù()非常茂盛,下垂的枝條jiūchán()在一起,非常壯觀。2.他pāokāi()雜事,加入到這個lǜshī()團隊。二、寫出加點詞語的近義詞。1.榕樹正在茂盛的時期,好像把它的全部生命力展示給我們看。()2.真是一株大樹,枝干的樹木不計可數(shù)。()3.當我說許多榕樹的時候,朋友們馬上糾正我的錯誤。()三、讀下面的句子,是比喻句的打√,不是的打×。1.我見過不少的榕樹,但是像這樣大的榕樹卻還是第一次看到。()2.一部分樹枝吹到水面,從遠處看,就像一株大樹臥在水面上。()3.三只槳有規(guī)律地在水里劃,那聲音就像一支樂曲。()閱讀能力大提升四、課文整體梳理。這篇文章突出了榕樹_______、_______的特點,突出了鳥_______、______的特點,體現(xiàn)出作者對大自然_______________的贊美之情。五、重點段落品析。起初周圍是靜寂的。后來忽然起了一聲鳥叫。我們把手一拍,便看見一只大鳥飛了起來。接著又看見第二只,第三只。我們繼續(xù)拍掌,樹上就變得熱鬧了,到處都是鳥聲,到處都是鳥影。大的,小的,花的,黑的,有的站在樹枝上叫,有的飛起來,有的在撲翅膀。我注意地看著,眼睛應接不(假暇),看清楚了這只,又錯過了那只,看見了那只,另一只又飛起來了。一只畫眉鳥飛了出來,被我們的掌聲一嚇,又飛進了葉叢,站在一根小枝上興(xīngxìng)奮地叫著,那歌聲真好聽。1.劃去錯誤的字或讀音。2.用一句話概括選文第一自然段的內(nèi)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選文運用()描寫,突出了鳥的天堂的特點。A動態(tài)B靜態(tài)思維創(chuàng)新大拓展六、想一想,我們怎樣使鳥的天堂更加熱鬧、更加繁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參考答案:一、1.榕樹糾纏2.拋開律師二、1.展現(xiàn)2.不計其數(shù)3.改正三、1.×2.×3.√四、大美多歡生命力五、1.假xìng2.鳥兒們很多。3.A六、示例:我們要保護鳥的天堂,不準人們捕鳥,不準人們破壞當?shù)氐闹参?,給鳥兒們創(chuàng)造一個和諧的廣闊的生活空間。

23月跡課題月跡

課型略讀課文

授課時間1課時

教學目標1.會認“裊、嫦”等7個生字,掌握“累”這個多音字。2.理清文章思路,把握主要內(nèi)容,劃分文章的段落3.品讀文章優(yōu)美且富有童趣的語言,欣賞月之美。4.感悟并學習作者那份追求美好事物的情懷。教學重點

1.給文章劃分段落。2.品讀文章優(yōu)美且富有童趣的語言,欣賞月之美。教學難點感悟并學習作者那份追求美好事物的情懷。教具準備課件教學設計復備導入一、激趣導入同學們,看到題目,我想起一首詩:(出示課件2)小時不識月,呼作白玉盤。又疑瑤臺鏡,飛入青云端。這首詩是孩子們眼中的月,“白玉盤”、“瑤臺鏡”多么美好的比喻呀。從中可以看出,在孩子們的眼中,月是多么美好。今天這篇文章也寫了孩子眼中的月?,F(xiàn)在就讓我們?nèi)タ匆豢窗?。板書:月跡

新課教學二、初讀課文,初步感知。(出示課件3)1.用自己喜歡的方式閱讀課文,圈出生字詞。2.借助工具書或者向別人請教,解決這些生字詞。3.默讀課文,給課文劃分段落,并概括段意。生匯報學習成果課文共分三部分:板書:(出示課件4)第一部分(1~2)寫中秋夜晚,“我們”盼望月亮的到來。第二部分(3~23)寫“我們”到院子里觀月議月、到河中尋月的過程。第三部分(24)寫“我們”在沙灘尋找月亮,并發(fā)表感慨。三、細讀,尋月之跡1.在預習的基礎上,自由讀文章,(出示課件5)思考:文章圍繞著月跡主要寫了哪件事情?生總結(jié),歸納:中秋月夜,孩子們在庭院中、小河里尋找月跡。2.默讀課文,總結(jié):孩子們在哪兒尋到了月跡?生總結(jié),歸納(出示課件6)板書:鏡中月、院中月、杯中月、水中月、眼中月……四、品讀,賞月之美1.鼓勵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思考下面的問題:我們先看到鏡中月。你覺得鏡中月美嗎?美在何處?(出示課件7)鏡中月:“溜、長了腿的、爬”等詞運用了擬人手法,生動形象地寫出了月亮的調(diào)皮可愛?!翱羁畹亍毙蜗蟮乇憩F(xiàn)了月的柔美、優(yōu)雅?!皾u漸地、慢慢”等詞句,形象地寫出了月亮冉冉升起,由虧轉(zhuǎn)盈再消失的形態(tài)變化美。2.自由讀課文,思考:你還喜歡哪兒的月?為什么?(出示課件9)明確:(1)院中月:“玉玉的、銀銀的”寫出月光的顏色美。“粗粗的、疏疏的、累累的”等詞襯出月光的朦朧美?!把U裊、淡淡的、癢癢的”寫出孩子們似乎已經(jīng)到了月亮的體驗,很美妙。整體閱讀則像在讀一首詩,充滿著詩情畫意。(出示課件11)(2)杯中月:“小小的、酥酥地、顫”這些詞讓“我們”感覺眼中月亮是那么惹人憐惜。五、再讀,探月之喻(出示課件12)1.精讀,深入思考:到了院外,孩子們并沒有停下尋找的腳步,月亮無處不在。又在河里,在孩子們的眼睛里找到了月亮。在“我”和弟弟妹妹的眼中月亮代表著什么呢??板書:尋找月亮,月亮無處不在。2.讓我們帶著這份美好的向往齊讀文章最后兩節(jié)。3.找出文中對月亮靜態(tài)和動態(tài)描寫的語句,并體會這樣描寫的好處。六、小練筆。根據(jù)要求仿寫句子。滿院子的白光,是玉玉的,銀銀的,燈光也沒有這般亮的。院子的中央處,是那棵粗粗的桂樹,疏疏的枝,疏疏的葉,桂花還沒有開,卻有了累累的骨朵兒了。(使用疊詞,運用擬人的修辭方法。)

課堂小結(jié)及拓展延伸七、作業(yè)。摘抄文中描寫月亮的優(yōu)美的句子進行積累。

板書內(nèi)容第一部分(1~2)寫中秋夜晚,“我們”盼望月亮的到來月跡第二部分(3~23)寫“我們”到院子里觀月議月、到河中尋月亮無月的過程。(鏡中月、院中月,杯中月、水中月、眼中月)處不在第三部分(24)寫“我們”在沙灘尋找月亮,并發(fā)表感慨。課堂作業(yè)新設計一、用橫線給生字選擇正確的讀音。niǎojíhùdāo裊嫉妒刃xiāojìdùrèn二、根據(jù)意思寫詞語。1.你看我,我看你,不知道如何是好。形容人們因驚懼或無可奈何而互相望著,都不說話。()2.沒有邊際。形容范圍極為廣闊。()3.因人勝過自己而產(chǎn)生忌恨的心理。()三、按要求完成句子。1.月亮還在竹簾兒上爬。(仿寫擬人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河水細細的,卻漫著一大片的凈沙,全沒白日那么粗糙,燦爛地閃著銀光。(縮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參考答案:一、niǎojídùrèn二1.面面相覷2.無邊無際3.嫉妒三、1.星星還在天上眨著眼呢。2.凈沙閃著銀光。教學反思備課素材【教材分析】這篇文章是人教版五年級上冊第七單元的最后一課,是一篇自讀課文。這篇文章的作者賈平凹描寫了幼年時候,中秋節(jié)時從盼月到尋月再到議月的過程。文章的重點在“尋月”中,作者用兒童視角介紹了中秋時分對鏡中月、院中月、杯中月、水中月、眼中月等,表達出人們對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追求。告訴人們,只有想方設法去努力追求,才能得到的道理?!咀髡呓榻B】賈平凹,1952年生于陜西省丹鳳縣一農(nóng)民家庭。父親為其取名賈李平,后圖口音方便,便喊他為平娃。陜西話中,“娃”“凹”同音,用“凹”替代“娃”。從西北大學畢業(yè)后曾在陜西人民出版社擔任過編輯,后調(diào)到西安文聯(lián)從事專業(yè)創(chuàng)作。著有小說集《商州散記》、《天狗》;長篇小說《浮躁》、《廢都》;散文集《月跡》、《心跡》、《愛的蹤跡》等。課后作業(yè)基礎積累大鞏固一、給多音字注音并組詞。lěi()jǐ()gū()累幾骨lèi()jī()gǔ()二、把詞語補充完整。()的桂樹()的骨朵兒()的感覺()地爬高()地溜進來()地閃著銀光三、在括號里寫出句子使用的修辭方法。1.原來月亮是長了腿的,爬著那竹簾格兒。()2.(月亮)款款地悄沒聲兒地溜進來。()閱讀能力大提升四、課文整體梳理。這篇課文描寫的是_______________(時間)孩子們尋找月跡的過程,他們先后尋找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足跡,表達出一種喜悅的心情,讓人明白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道理。五、重點段落品析。奶奶說:“月亮是每個人的,它并沒有走,你們?nèi)フ宜??!蔽覀冊桨l(fā)覺得奇了,便在院里找起來。妙極了,它真沒有走掉,我們很快就在葡萄葉兒上,瓷花盆兒上,爺爺?shù)南侨袃荷险业搅恕N覀儊砹伺d趣,竟尋出了院門。院門外,便是一條小河。河水細細的,卻漫著一大片的凈沙,全沒白日那么的粗糙,燦爛地閃著銀光。我們從沙灘上跑過去,弟弟剛站到河的上灣,就大呼小叫了:“月亮在這兒!”妹妹幾乎同時在下灣喊道:“月亮在這兒!”我兩處去看了,兩處的水里都有月亮,沿著河邊跑,哪一處的水里都有月亮了。我們都看向天上,我突然又在弟弟妹妹的眼睛里看見了小小的月亮。我想,我的眼睛里也一定是會有的。噢,月亮竟是這么多的:只要你愿意,它就有了哩。1.寫出下列詞語的近義詞。興趣()粗糙()2.對文中畫線句子理解正確的一項是()A月亮飽含了人們對美的追求,它在每個人的心里。B月亮不見了,奶奶讓大家去尋找。C天陰了,月亮才不見了。3.通過閱讀選文的第二、三自然段,我明白了____________________,它是人們對_______________________。思維創(chuàng)新大拓展六、寫出幾句你喜歡的描寫“月”的詩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參考答案:一、積累幾個骨朵兒很累幾乎骨頭二、高高累累奇妙漸漸悄沒聲兒燦爛三、1.擬人2.擬人四、中秋鏡中月、院中月、杯中月、水中月、眼中月只有想方設法去努力追求,才能得到五、1.興致粗劣2.A3.月亮無處不在,它在每個人的心里美好事物的追求六、示例:1.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2.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xiāng)。3.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4.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習作______即景課題________即景

課型習作

授課時間1課時

教學目標1.引導學生根據(jù)本單元課文的寫法,觀察一種自然現(xiàn)象或者一處自然景觀進行寫作。2.學習按照一定的順序描寫景物的方法。3.通過習作,進一步提高我們的觀察能力和寫作能力。教學重點

寫一種自然現(xiàn)象或一處自然景觀,要寫出景物的變化。教學難點學習按照一定的順序描寫景物的方法。教具準備課件教學設計復備導入(

)分鐘一、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興趣。(出示課件1)大家看一看這些美麗的圖片,這些景物是那樣迷人。我們讀過不少寫景的文章,那些優(yōu)美的景物描寫讓我們非常難忘。今天,我們也來寫一寫自己眼中的景物,也讓我們用自己的筆把景物寫下來,給別人以美的感受。板書:________即景

新課教學(

)分鐘二、方法指導1.讀題(出示課件2)師:大家讀一讀題目,發(fā)現(xiàn)題目有什么特點?生觀察,總結(jié)預設:題目不完整,需要補充。師:在寫作的時候,我們首先要把題目補充完整。2.出示習作要求:(出示課件3)_______即景,在選材方面,可以寫“雨中即景”、“日落即景”,可以寫“田野即景”等。寫作方法:認真觀察,抓住景物的特點,重點觀察景物的變化。語言盡量做到生動形象,在寫作中要融入自己的真情實感。(出示課件4)板書:選材寫作方法三、師生共同討論(出示課件5)我們具體應該怎樣寫呢?先讓我們看看課本,看文中給我們進行了哪些提示。書中提示我們:(出示課件6)1.按照一定的順序描寫景物。我們可以根據(jù)需要,按照空間順序、觀察順序或者游覽順序等進行描寫。2.注意寫出景物的動態(tài)變化,使畫面更加鮮活。師:除了書中的提示,我們還有什么要補充的呢?(出示課件7)生總結(jié):在寫作的時候,要融入自己或喜悅、或贊嘆等的情感。板書:有條理動態(tài)變化四、小組交流,練習表達。(出示課件8)1.選擇一處景物或自然景觀,思考其特點。2.和小組成員交流:把自己所選的習作介紹給大家,請大家評價。3.班上交流:把自己的習作和全班同學交流,認真聽取同學的意見,及時做出修改。五、擬提綱,練習寫作。(出示課件9)1.在稿紙上簡單記錄交流后的收獲。2.先把題目補充完整,再給自己的習作擬一個提綱,包括:寫哪兒的景物,先寫什么,再寫什么,最后如何結(jié)尾。3.寫作。六、組內(nèi)評議,練習修改。(出示課件10)1.展示自己的習作提綱,說說自己打算怎樣寫,請大家提出意見或建議。2.試著把你確定的內(nèi)容寫下來。注意:要按一定順序;語言要生動形象;要注意動態(tài)描寫。課堂小結(jié)及拓展延伸

七、集體評議,作業(yè)安排。1.選取寫得好的作品在全班同學面前展示,總結(jié)其優(yōu)點。2.繼續(xù)修改習作,寫好這篇寫景散文。

板書內(nèi)容選材寫作方法_____即景有條理動態(tài)變化教學反思語文園地七課題語文園地

課型語文園地

授課時間1課時

教學目標1.品味句子中的景物描寫,提高自己的審美情趣。2.學習怎樣把一個畫面描寫具體。3.積累古詩詞。教學重點運用多種方法把畫面寫具體。教學難點學習怎樣把一個畫面描寫具體。教具準備課件教學設計復備導入一、情境導入。同學們,今天,我們又來到了語文園地。現(xiàn)在讓我們?nèi)タ纯催@個語文園地都有哪些內(nèi)容吧!板書:語文園地

新課教學二、自主學習,合作探究1.交流平臺。(出示課件1)(1)朗讀這兩段話。(2)讀一讀這兩段景物描寫,認真品味這些句子在描寫景物方面有什么特點?生總結(jié),匯報(出示課件2)師:這兩段都是景物描寫。第一段作者采用動靜結(jié)合的寫法,抓住榕樹“枝繁葉茂,翠色欲滴”,表達了作者對“充滿生命力”的榕樹的贊美;第二段文字,描寫了月亮的動態(tài),把月亮慢慢升高的過程寫得既活潑又有趣。板書:動靜結(jié)合描寫景物。2.詞句段運用。(出示課件3)(1)元旦快到了,為元旦聯(lián)歡會設計一個海報吧。要有打動人的宣傳語,還要配上好看的圖畫,看看誰制作的海報最吸引人。①收集有關(guān)元旦祝福的句子。②為元旦晚會設計一個海報。③在海報上寫上一條打動人的宣傳語。生制作海報,并和同學交流自己編寫的宣傳語。板書:宣傳語要能打動人(2)讀下面兩組句子,體會作者是如何把一個畫面寫具體的,仿照著寫一寫。(出示課件4)①讀句子,體會每組中第一句和第二句的區(qū)別。生總結(jié),匯報(出示課件5)師:這兩組句子中,每組的第一句都描寫得比較概括,不生動,第二句在第一句寫景的基礎上進行細化,比如,“夕陽西下,烏鴉歸巢?!边@句話,第二句把“夕陽西下”進行了細化,并且用“斜照”體現(xiàn)出夕陽的特點以及夕陽對萬物的“感情”;在描寫“烏鴉歸巢”時,作者更是賦予烏鴉以人的情感,用“急急匆匆”點明烏鴉回家時內(nèi)心的焦急,給人無限遐想,同時作者還用“動人”點明看到這樣的景物時的感覺;“點點”則形象地寫出了烏鴉往家飛時的形狀。綜上所述,第二句比第一句更生動,更富有感情。板書:更生動形象,更富有感情②根據(jù)例子,仿寫句子。(出示課件6)師對學生們仿寫的句子進行點評。示例:眼前是一條清澈的小河。示例:一條清澈的小河緩緩地、優(yōu)雅地在眼前流過。小狗在公園的草坪上玩耍。示例:可愛的小狗在公園碧綠的草坪上盡情地玩耍。清早,天空中布滿了陰云。示例:寂靜的清早,低沉、昏暗的天空中布滿了濃濃的陰云。3.日積月累。(出示課件7)學習《漁歌子》這首詩。漁歌子(唐)張志和西塞山前白鷺飛,桃花流水鱖魚肥。

青箬笠,綠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1)朗讀這首詩。(2)簡介作者(出示課件8)張志和(730年(庚午年)~810年?),字子同,初名龜齡,漢族,婺州(今浙江金華)人,自號“煙波釣徒”,又號“玄真子”。唐代著名道士、詞人和詩人。(3)板書:說說詩句的意思。西塞山前白鷺在自由地翱翔,江水中,肥美的鱖魚歡快地游著,漂浮在水中的桃花是那樣的鮮艷而飽滿。

江岸一位老翁戴著青色的箬笠,披著綠色的蓑衣,冒著斜風細雨,悠然自得地垂釣,他被美麗的春景迷住了,連下了雨都不回家。(出示課件9)(4)學生讀讀背背。(5)測試學生背誦情況。課堂小結(jié)及拓展延伸

三、課堂小結(jié)。這節(jié)課我們接觸到了富有特點的、美麗的景物描寫,明白了怎樣把景物描寫得更加具體生動,還積累了古詩詞,更學會了制作海報,可以說是受益匪淺。

板書內(nèi)容動靜結(jié)合描寫景物宣傳語要能打動人語文園地更生動形象,更富有感情說說詩句的意思課堂作業(yè)新設計背誦古詩《漁歌子》,并說說這首詩的意思。參考答案:西塞山前白鷺在自由地翱翔,江水中,肥美的鱖魚歡快地游著,漂浮在水中的桃花是那樣的鮮艷而飽滿。

江岸一位老翁戴著青色的箬笠,披著綠色的蓑衣,冒著斜風細雨,悠然自得地垂釣,他被美麗的春景迷住了,連下了雨都不回家。教學反思備課素材古詩相關(guān)資料《漁歌子》這首詞是富于詩情畫意的。蒼巖,白鷺,鮮艷的桃林,清澈的流水,黃褐色的鱖魚,青色的斗笠,綠色的蓑衣,色彩多么鮮明,構(gòu)思也很巧妙,意境優(yōu)美,使人讀作品時,仿佛是在看一幅出色的水鄉(xiāng)春汛圖。此詞在秀麗的水鄉(xiāng)風光和理想化的漁人生活中,寄托了作者愛自由、愛自然的情懷。詞中更吸引讀者的不是一蓑風雨,從容自適的漁父,而是水鄉(xiāng)二月桃花汛期間春江水漲、煙雨迷蒙的圖景。雨中青山,江上漁舟,天空白鷺,兩岸紅桃,色澤鮮明但又顯得柔和,氣氛寧靜但又充滿活力,而這既體現(xiàn)了作者的藝術(shù)匠心,也反映了他高遠、沖淡、悠然脫俗的意趣。具體教學教案(二):20古詩三首——山居秋暝教學目標:知識與技能:讀懂詩文,借助工具書和注釋了解詩的意思,并能背誦。過程與方法:了解山水田園詩和體會王維詩歌“詩中有畫”的特點。學科核心素養(yǎng):體會王維詩歌“詩中有畫”的特點,理解詩作主旨。品味詩歌的意境。德育滲透:品味文化之美,含蓄之美。形成熱愛自然的生活情趣,培養(yǎng)高潔淡雅的生活情操教學環(huán)節(jié)設計:一、導入1.師:大詩人蘇軾曾經(jīng)說過這么一句話:“味摩詰之詩,詩中有畫,畫中有詩?!边@摩詰指的是誰呢?是唐代詩人王維。2.從這句話中可以看出什么?王維是一個能詩善畫的人3.這一課我們來學習王維的詩《山居秋暝》,一起去感受“詩中有畫,畫中有詩”。二、初讀古詩,把握大意1.學生自己理解大意。交流這首詩寫了什么?2.理解詩題3.正音、辯形、釋意暝:ming傍晚喧:xuan浣:huan三、品讀古詩,領(lǐng)悟內(nèi)涵1.師:前面我們已經(jīng)知道這首詩描繪的是一幅傍晚秋景圖,那么詩人通過哪些景物來描寫這幅美景圖呢?2.詩中作者寫的這么多景物給人的感受是怎么樣的?哪位同學來談談?學生默讀詩歌,找出文中所描繪的景物:山,雨,月,松,泉,浣女,漁人月——明凈松——清幽泉水——清澈,歡快一靜(月、松)一動(泉水)一色(月色皎潔、青松蒼翠)一聲(泉水)學生結(jié)合現(xiàn)實生活中雨后山林之感受品味空曠清新的韻味。3.思考:為何詩人說是“空山”學生回顧哪些詩中也出現(xiàn)了“空山”《鹿柴》: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鳥鳴澗》:人閑桂花落,夜靜春山空。4.交流:此處猶如世外桃源詩人內(nèi)心寧靜淡泊5.補充相關(guān)佛教知識四、感受意境1.思考:最后一句中“王孫”指誰?表達了作者怎么樣的思想感情?詩文通過寫山中的景物寫出山中的自然美、人美,表達了詩人對大自然人熱愛,希望遠離塵俗,繼續(xù)歸隱的愿望。2.補充王維資料3.本詩的寫作特色是什么?托物言志,情景交融,動靜結(jié)合。板書設計山居秋暝唐王維詩中有畫:月、松、泉、石生活場景:和諧、恬淡情景交融詩人志趣:官場自好作業(yè)設置必做作業(yè):1.背誦《山居秋暝》2.《江雪》也是一首歸隱詩,請大家比較一下《山居秋暝》與《江雪》的異同。選做作業(yè):讀讀孟浩然的《夜歸鹿門歌》,比較一下異同。20古詩三首——楓橋夜泊第一課時教學目標:知識與技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古詩,讀出古詩的韻味。借助注釋和工具書理解古詩。過程與方法:通過對詩句的誦讀感悟,想象畫面等方法體會詩中描繪的秋色和詩人抒發(fā)的感情。學科核心素養(yǎng):培養(yǎng)自己朗讀能力和品詞析句的能力。德育滲透:感受古詩本身所蘊含的豐富意境和畫面。教學環(huán)節(jié)設計:一、復習導入,激發(fā)興趣1.今天,我們來學一首關(guān)于秋天的古詩。學生背誦學過的描繪秋天的古詩,看誰記得多揭題:楓橋夜泊。2.簡介張繼。二、初讀古詩,認識生字1.檢查自學情況。學生自學課文。提出要求:讀準生字的字音,理解字詞,想想每句詩的意思。(1)出示生字:霜、泊、啼、愁、蘇、城、寺、鐘。指名認讀。(2)出示古詩,指名朗讀,引導評議。(3)通過自學,你知道了哪些字詞的意思?(泊:停船靠岸;楓橋:姑蘇城外的一座拱形橋;……)你是怎么弄懂這些意思的?(4)小結(jié):查閱工具書是學古詩的好方法。不過,僅僅靠查閱工具書還是不夠的,我們還應該把字詞放在詩里去讀懂它。三、圖文對照,理解詩意1.理解課題:楓橋在哪里?(教師板畫“楓橋”)“泊”的是哪只船呀?(教師板畫“客船”)為什么說是“客船”呢?這個“夜”點明了什么?(貼卡片“泊”)(一)品讀古詩前兩句1.因為“愁眠”,他看到了什么?

板書:看到:月落、江楓、漁火、霜2.暗夜中,作者又聽到了什么?板書:聽到:烏啼3.發(fā)揮想象,描述畫面。4.作者的感覺有些異樣?5.想象畫面,朗讀體會。(二)品讀古詩后兩句師:在這萬籟俱寂,詩人愁情滿懷、夜不能寐的時候,從哪傳來幾記悠遠的鐘聲?一起學習詩的后兩句。1.師生接讀,后兩句詩2.寫一寫:鐘聲述說著什么板書:鐘聲3.誦讀、背誦全詩。四、總結(jié)全詩,體會感悟1.詩中的哪個字寫出作者的心情?(貼出“愁”)2.教師描述:在一個月色朦朧秋霜漫天的夜晚,你坐的小船??吭跅鳂蜻叄鞖夂?,你把外衣裹得緊緊的,江邊的片片楓葉和江面上的點點漁火使你感到孤獨,使你難以入眠。此時,寒山寺的鐘聲傳到了你的客船上……學生交流:張繼,你看到了什么?你聽到了什么?孤身在外,你想到了什么?3.誦讀古詩板書設計楓橋夜泊唐張繼

看到:月落、江楓、漁火、霜

聽到:烏啼、鐘聲作業(yè)設置必做作業(yè):搜集并積累有關(guān)鐘聲的詩句選做作業(yè):閱讀臺灣作家張曉風《不朽的失眠》,根據(jù)《楓橋夜泊》改編。20古詩三首——長相思第二課時教學目標:知識與技能:能字正腔圓、有板有眼地誦讀《長相思》,理解詩意,感受詞的抒情韻律。過程與方法:結(jié)合注釋讀懂詩詞大意,進一步學習品味有畫面感的詞語,體會詩人情感的閱讀方法,學習詩人融寫景和抒情為一體來表達情感的寫作方法。學科核心素養(yǎng):通過想象、質(zhì)疑、情境誦讀,體會詩人情感。德育滲透:提高對詩詞的學習興趣,能更多的積累意境優(yōu)美的詩詞。教學環(huán)節(jié)設計:一、背誦復習,初步感知1.背誦《泊船瓜洲》、《秋思》2.師:在王安石的眼中,鄉(xiāng)愁是那一片吹綠了江南岸的春風;而到了張籍的筆下,鄉(xiāng)愁又成了一封寫了又拆、拆了又寫的家書。那么,在納蘭性德的心中,鄉(xiāng)愁又是什么呢?3.板書課題,理解“長相思”,初步了解詞:又稱長短句,分上下闕而詩每句字數(shù)一樣4.了解作者。納蘭性德:本名為成德,后改名為性德,字容若,號楞伽山人。著有《飲水詞》、《通志堂集》被譽為“清代第一詞人”。學生回顧自己之前接觸過的相關(guān)詩詞。學生交流還知道哪些詞牌名:憶江南、漁歌子。二、讀詞《長相思》1.自由讀兩遍詞,讀準字音。(注意生字(聒讀音和寫法)和多音字(更)的正確讀音。)結(jié)合誦讀穿插討論:“更”為什么要讀平聲?什么人聽得到打更的聲音?更聲對這些人意味著什么?“風一更,雪一更”是不是“先刮了一更的風,再下了一更的雪”的意思?2.能字正腔圓、有板有眼地誦讀《長相思》,自由讀兩遍。三、聯(lián)系插圖,讀懂詞意1.默讀《長相思》,看看書中的插圖,讀讀書中的注釋,想想這首詞向我們展現(xiàn)那些景物并蘊含了怎樣的感情:

山、水、榆關(guān)——不舍

千帳燈——孤獨

風、雪——失眠

園——思鄉(xiāng)2.讀后討論:作者的“身”在哪里?長相思讀完你看到了那些畫面?板書:身在征途3.作者的“心”又在哪里?你們是從哪兒讀懂的?師:同學們,作者身在征途,心卻在故園。把它們連起來,長相思讀到這里你讀到了作者一顆怎樣的心?(孤獨、思念、期盼、破碎、煎熬、痛苦、傷感。)4.小結(jié)。師:身在征途,心系故園。懷著這份感情,大家齊讀《長相思》。四、區(qū)別詩詞,感受異同討論:再次讀三首詩詞,在讀中討論他們的相同及不同之處格式不同。情感相似,都蘊含著深厚的思鄉(xiāng)之情。表達的方法不同板書設計長相思

山、水、榆關(guān)

——

不舍

千帳燈

——

孤獨

風、雪

——

失眠

——

思鄉(xiāng)(身在征途,心系故園)作業(yè)設置必做作業(yè):讀讀納蘭性德的《菩薩蠻》,比較兩首詩的異同。選做作業(yè):讀讀更多的關(guān)于納蘭性德的詩詞,體會其寫作風格。21四季之美教學目標:知識與技能:學會本課生字,學習多音字“暈”和“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過程與方法:能抓住表示時間的詞了解作者描寫景物的順序,感受四季之美。學科核心素養(yǎng):抓住關(guān)鍵詞語感受語句所蘊含的美。德育滲透:感受作者對自然對生命的愛,并能激發(fā)對大自然的愛,做一個愛生活的人。教學環(huán)節(jié)設計:一、激趣導入1.師:同學們,一年有幾個季節(jié)?分別是什么?每個季節(jié)有什么特點?生說自己喜歡的季節(jié)及其特點2.師加以點撥。3.我們看看日本作家清少納言筆下的四季是怎樣的。齊讀課題。生齊讀,師板書課題。二、自主學習,合作探究。1.自讀課文,畫出生字詞。2.生匯報識字情況,并總結(jié)識字方法。小組活動,大家借助工具書解決生字詞,并在小組內(nèi)交流。小組長檢查小組每個同學對生字的識記和理解情況,并及時向老師匯報。每個小組在向老師匯報學習生字的結(jié)果時,要總結(jié)出本小組的識字方法。三、整體感知1.用一句話概括課文的主要內(nèi)容。2.全文總共有四段,每段的段意是什么?生總結(jié)、匯報這篇文章描寫了四季不同的美景。作者抓住每個季節(jié)不同的美景進行描寫。三、品讀課文1.讀第一自然段,說一說,春天的美體現(xiàn)在哪里?作者寫這一部分用了怎樣的寫法?生總結(jié),匯報:作者描寫了春天黎明的動態(tài)變化,描繪出春天特有的特點,體現(xiàn)出春天的動態(tài)美。2.讀第二自然段,看看作者抓住了夏天哪些景物,體現(xiàn)出夏天怎樣的特點。3.讀第三自然段,說說秋天的美體現(xiàn)在哪里。總結(jié):烏鴉歸巢

成群大雁

大自然的各種聲音4.讀第四自然段,說說冬天美在哪里,你的心情怎樣。生總結(jié),匯報:冬天早晨落雪閑逸5.師總結(jié):作者在描寫四季之美的時候,只是抓住每個季節(jié)最具有代表性的美。四、探討寫作順序。1.我們再一次讀課文,思考:這篇課文采用什么順序來描寫的?你從什么地方看出來的?2.板書:時間順序

3.交流常用的習作順序。我們常用的寫作順序有時間順序、空間順序這兩種。介紹事物的發(fā)展,一般用時間順序;介紹物體不同部位的情況,適合用空間順序。我們在寫作的時候,要根據(jù)所寫內(nèi)容來確定寫作的順序。板書設計四季之美春天黎明夏天夜晚秋天黃昏冬天早晨時間順序作業(yè)設置必做作業(yè):1.和大家交流你最喜歡哪個季節(jié),為什么?2.試著用時間順序?qū)懸粚懩阆矚g的植物的成長過程。選做作業(yè):摘錄自己喜歡的語句,并能背誦運用。22鳥的天堂教學目標:知識與技能:學會本課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有感情朗讀課文,積累好詞佳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