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學必求其心得,業(yè)必貴于專精學必求其心得,業(yè)必貴于專精學必求其心得,業(yè)必貴于專精上海市黃浦區(qū)2020年中考語文二模試卷(滿分150分,考試時間100分鐘)考生注意:1。本試卷共25題。2。請將所有答案做在答題紙的指定位置上,做在試卷上一律不計分。一、古詩文(40分)(一)默寫(16分)1.__________________,雨后全無葉底花。(《雨晴》)2.衣帶漸寬終不悔,__________________。(《蝶戀花》)3。__________________,誰言天地寬。(《別云間》)4.吾視其轍亂,__________________,故逐之。(《曹劌論戰(zhàn)》)5。小劉擺脫了喧鬧忙亂的生活和公務,忍不住以《陋室銘》中“___________,__________”表達自己的釋然和欣喜。(二)閱讀下面的古詩文,完成第6—9題(12分)跨越千年,總有一些精神和追求亙古不變——[甲]過零丁洋辛苦遭逢起一經,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風飄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惶恐灘頭說惶恐,零丁洋里嘆零丁。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乙]魚我所欲也(節(jié)選)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魚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義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為茍得也;死亦我所惡,所惡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則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惡莫甚于死者,則凡可以辟患者何不為也?由是則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則可以辟患而有不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惡有甚于死者。非獨賢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賢者能勿喪耳。6。甲詩作者_________(人名)是_________(朝代)政治家、文學家。乙文選自《_________》。(3分)7。以下對甲詩理解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2分)A.首聯(lián)寫個人的仕途經歷和抗敵歷程,表現(xiàn)生平艱難、命運多舛。B。頷聯(lián)將個人命運與國家興亡聯(lián)系在一起,表現(xiàn)國破家亡的痛苦。C.頸聯(lián)運用擬人的手法,借地名表現(xiàn)被俘后孤苦無依的內心苦痛.D.尾聯(lián)以自問自答,表現(xiàn)出詩人的民族氣節(jié)和對國家的一片赤誠。8.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乙文中畫線句.(3分)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惡有甚于死者.9.請根據(jù)要求填寫以下表格。(4分)篇目摘錄體現(xiàn)中心主旨的詩文原句共同的追求(用自己語言概括)甲詩(1)(3)乙文(2)(三)閱讀下文,完成第10—12題(12分)晉獻公欲伐虞,宮之奇①存焉,為之寢不安席,食不甘味,而不敢加兵焉。晉賂虞君以寶玉駿馬,虞君甚喜。宮之奇諫而不聽,言而不用,越疆②而去,荀息③伐之,兵不血刃,抱寶牽馬而去。故守不待④渠塹⑤而固,攻不待沖降⑥而拔⑦,得賢之與失賢也.(節(jié)選自《淮南子》,有刪改)【注】①宮之奇:春秋時虞國大臣。②越疆:越過(虞國)疆界。③荀息:春秋時晉國相國。④不待:用不著,不必。⑤渠:人工開的河道。塹:防御用的濠溝。⑥沖降:即“沖隆”,古時兵車名。⑦拔:高出,高大。10.解釋文中加點的詞語(4分)(1)越疆而去()(2)荀息伐之()11。以下對文中畫線句翻譯最恰當?shù)囊豁検牵ǎ?分)A。宮之奇規(guī)勸(虞君)不聽,進言(虞君)不采用。B.宮之奇的告誡(虞君)不聽,說了也沒有用.C。宮之奇不聽勸諫,進言(虞君),但沒有用。D。宮之奇規(guī)勸(虞君)不聽,不用再多說什么。12.上文畫曲線句與曾學過的《天時不如地利》中“______,______"句的意思相近。虞國之所以有這樣的結局,和虞君的____________有關。(6分)二、現(xiàn)代文(38分)(一)閱讀下文,完成第13—16題(17分)規(guī)則意識當成為現(xiàn)代文明的通行證高亞洲①沒有人會懷疑我們已身處“現(xiàn)代社會"。而現(xiàn)代社會與傳統(tǒng)社會最大的不同,有一個頗為流行的說法——就是從身份到契約①.契約最大的特點就是“講規(guī)則”。那么,身處現(xiàn)代社會的人們,規(guī)則意識是否已經深入人心呢?②最近,中國青年報社會調查中心聯(lián)合問卷網,對2001名受訪者開展了一項關于“規(guī)則意識”的調查。結果顯示:69.0%的受訪者感覺人們的規(guī)則意識比過去增強了;62.4%的受訪者建議人們從生活細節(jié)入手,從小培養(yǎng)孩子的規(guī)則意識;61。0%的受訪者建議學校給予正確引導。據(jù)悉,被調查者以70后、80后和90后為主,而這正是目前社會的主要活躍群體。③在此,有必要對“規(guī)則意識"的涵義先做一番厘清?!耙?guī)則意識”是人們發(fā)自內心、以規(guī)則為自己行為準繩的意識,而不是簡單的依照規(guī)則.當下,“規(guī)則意識”之所以被鄭重地提出,原因有二:一是規(guī)則意識在現(xiàn)代文明語境下,越來越被推崇;二是在現(xiàn)實中,規(guī)則意識仍處于相對尷尬的境地。④就前者來說,以法治為主旋律的現(xiàn)代文明,本身就是以各種規(guī)則為基礎的,對規(guī)則意識給予何等程度的強調,都不過分;而就后者來說,類似闖動物園、阻停高鐵、景區(qū)刻字等熱點事件,無不說明規(guī)則意識在一些人內心可謂淡漠至極。而比照我們身邊的現(xiàn)實,插隊、隨意闖紅燈、隨地吐痰等現(xiàn)象,又足以說明,規(guī)則意識的缺失依然是人們的通病。在上述調查中,雖然有將近七成的人認為社會規(guī)則意識在增強,但這只能說明情況得到好轉,并不意味著規(guī)則意識已蔚然成風.⑤規(guī)則意識的淡漠或缺失,______關乎個人素質,______會成為阻礙社會文明進步的硬傷.就個體而言,規(guī)則意識缺乏,將直接影響每個人的生活;就整個社會而言,沒有被廣泛認知和接受的規(guī)則意識,契約精神就不可能成為社會主流,沒有契約何談文明。這就如同在市場交易中,如果市場規(guī)則完備,那么交易成本就會降低。雖然社會交往不完全是經濟交易,但道理相似,沒有成熟的規(guī)則意識,同樣會影響人與人之間的交流成本,讓合作變得艱難。⑥規(guī)則意識的形成和培養(yǎng),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從孔子的“從心所欲不逾矩"到孟子的“不以規(guī)矩,不能成方圓”,再到今日對規(guī)則意識的強調,建立廣泛的規(guī)則意識從來都沒有被忽視過。但是,面對人性先天的逐利沖動和社會規(guī)范體系中的種種漏洞,從愿望到現(xiàn)實并不容易,建立全民規(guī)則意識需要長期的社會培養(yǎng)和全方位的訓練。⑦那么,培養(yǎng)規(guī)則意識該從何處著手?此次的調查結果其實也間接給出了部分答案.大多數(shù)受訪者認為,應從生活細節(jié)入手,從孩子抓起,以學校培養(yǎng)為主。只有從細處入手,才能把規(guī)則意識貫穿到生活點滴中。也只有從孩子抓起,才能使規(guī)則意識在代際傳遞中,塑造成性格和品質。學校在培養(yǎng)孩子品行中的作用毋庸多言,但是,每個人都是身邊孩子的老師,每個人的舉動,都將直接影響孩子對規(guī)則的認知。⑧總而言之,規(guī)則意識當成為現(xiàn)代文明的通行證,每個人都將置身其中,成為規(guī)則意識的操練者、受益者。(選自《雜文月刊(選刊版)》2018年4期,有刪改)【注】①“從身份到契約”是英國著名法學家亨利·梅因提出的一種社會進化的理論.他有句名言:“所有進步社會的運動,都是一個從身份到契約的運動。”“身份"社會講的是人的出身和地位,有了特殊身份就擁有特權;“契約”社會則體現(xiàn)了人與人之間的平等關系,是對個人價值、個人權利、個人自由的尊重。13。以下填入第⑤段橫線處的關聯(lián)詞,恰當?shù)囊豁検?)(3分)A。因為……所以B.如果……就C。不但……而且D.只要……就14.本文論證思路清晰,首先通過①②兩段引出論題,然后③④兩段具體闡釋“規(guī)則意識"的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第⑤段通過反面分析并以市場交易為喻,明確_______________,進而在第⑥⑦段提出“規(guī)則意識”的形成和培養(yǎng)是長期的過程,以及____________________.(8分)15.下面對文章內容理解和分析最正確的一項是()(3分)A。從第②段的調查對象和數(shù)據(jù)顯示,“規(guī)則意識”已經成為社會的主流意識。B。從文中可知,如果社會中規(guī)則意識明確,人際交流合作可以更為簡潔順暢。C.第⑥段引用了孔孟名言,意在證明古人規(guī)則意識強烈,值得后人借鑒傳承。D。只要從細節(jié)、孩子和學校入手,經過長期培養(yǎng)和訓練,就能形成規(guī)則意識.16。根據(jù)對上文的理解,以下不能體現(xiàn)“規(guī)則意識”的一項是()(3分)A.疫情已經持續(xù)了兩個多月,走在上海的街頭,隨處可見市民們仍認真佩戴口罩。B。某校在教學樓張貼了“不能在樓道追逐打鬧”“不能大聲喧嘩”等禁止性規(guī)定。C。自動取款機前,即使沒有一米線的標識,人們也自覺地間隔一定距離排隊等候.D。交通事故造成道路擁堵,行車速度十分緩慢,但車輛還是一輛接一輛交替通行.(二)閱讀下文,完成第17—21題(21分)補天之手明前茶①老范做古籍修補已經15年了,直到今天他還zūnxún()著一條原則,那就是:我和我所有的徒弟,都不用隔夜?jié){糊。②老范修補古籍的漿糊可不是市面上買來的,而是自己當天清晨熬煉、捶打出來的。③為什么?很簡單,修補古籍需要使用裱褙(bèi)新紙,而新紙與殘破書頁之間的粘結全靠漿糊。漿糊只有涂得極薄,又具備極好的粘性,補好的書才不會在紙頁與紙頁之間鼓出一小塊難看的硬痂,舊紙的肌理,才會完全融入新紙中,書頁的氣韻才一致.唯有自己熬出來的漿糊才有這樣的效果。④老范每天早上5點鐘就起來打漿糊。先要自己和面、醒面,醒完面,洗出其中的面漿,再過濾、沉淀。然后把稠乎乎的面漿水用小火熬煉,熬到半透明狀,再倒出來,放到打年糕的石臼里一下下捶打,讓它產生韌性,直到能拉出絲來。這樣的漿糊也只能用一天,因為經過24小時的水分蒸發(fā),它的粘合力就下降了,不宜再拿來修補古籍。⑤這么多年來,老范收徒弟,單是學習打漿糊就要三個月,就看他耐煩不耐煩.當然,要當老范的徒弟可不容易,熬過這第一關,后面的考驗依舊沒有完,第二個關口就是選紙。師傅不說一句話,只是把人領到庫房里,讓他面對一屋子烏泱泱的紙,潔白瑩潤的、淡黃纖薄的,像老僧的面皮一樣黃中泛褐的,像無花果的果皮一樣呈半透明淺紅褐色的,像夕陽中的蘆葦一樣雪白中籠罩一縷暖橘色的……徒弟也不猶豫,把一張張紙鋪在寬大的工作臺上,與原書比對。一開始,徒弟很有信心,起碼能找出五六種紙來,對師傅說,這些,還有這些,都很合適。⑥老范說,翻開古籍,再去看看。⑦這一看,越看越沒有信心.從上百種紙中找出來的這五六種,細究起來,有的與原紙厚度不一,有的纖維紋理的走向不同,有的韌性與松緊程度有差異??蓜e小看這些差異,就是這些細微處,將直接導致補紙刷上漿糊后,膨脹系數(shù)與原紙不一樣,補完后書頁上就會出現(xiàn)皺紋。徒弟再到庫房里細找,又坐著鄉(xiāng)村巴士,到涇縣的各個宣紙作坊里,去問有沒有老底子的紙。因為,只有在作坊的紙庫里呆了起碼一二十年的老紙,邊緣與紙芯之間才有微妙的色彩過渡,才可能在一片手掌大的范圍內,找到那種古舊的味道。⑧等到終于找到與原紙厚度、紋理、松緊完全一致的紙,你以為就能得到師傅的表揚嗎?未必。老范瞇著眼睛覷了半天,三下五除二把徒弟尋來的、充滿古味的那些紙撥到了一邊去,留下的反而是與之相近、但老舊的味道并不明顯的一張紙。老范解釋說:修舊不能完全如舊,打上去的補丁既不能看得出這書明顯補過,也不能毫無修補的痕跡,因為這也不符合古籍所承載的歷史。有一點點補過的痕跡,但整體上依舊很舒服,手感非常之平整、松軟、敦厚,就像度過浩劫的人依舊有足夠溫暖的晚年,這樣的古籍修繕才算是“得其所哉"。⑨找到修補的材料還只是開始,真的著手修補那還真是精細到極致。一旦開工,老范與他的徒弟們都不開手機,不喝水,不上廁所.尤其是那些書頁已像殘破的蝴蝶翅膀,吹一口氣就可能讓某些碎片消失不見的古籍,修補起來更是大氣兒不敢喘一口.補完了,要用包著老宣紙的大青石壓書,讓古籍陰干壓平。之后,還有折頁、錘平、壓實、齊欄、打眼、穿稔、捆結、裝訂……等幾十道工序在等待他們.⑩明代周嘉胄在《裝潢志》里,就說古籍修復師需要有一雙“補天之手”,同時需要有“貫虱之睛",氣質稟賦上更需要“靈慧虛和、心細如發(fā)”①。從前當過兵的老范,竟能在50歲左右錘煉出這等氣場,著實了不起。(摘自《揚子晚報》2018年3月20日,有刪改)【注】①周嘉胄(zhòu),明朝收藏家。所著《裝潢志》是中國首部全面系統(tǒng)總結裝裱經驗的著作?!柏炇Α敝械摹柏炇笔侵肛灤┦又?言其精準.“靈慧虛和”中的“虛和”意為平和。17。根據(jù)拼音,寫出第①節(jié)中的漢字。(2分)zūnxún()18.結合注釋,第⑩段《裝潢志》所引內容指的是古籍修復師必須具備的__________和__________。其中“貫虱之睛”和“心細如發(fā)”在文中的具體表現(xiàn)是:__________和__________。(請用自己的語言概括)(8分)19。第⑤段畫線句運用了__________和__________的修辭手法,表現(xiàn)了紙張的__________。(4分)20.有人說,上文只有第⑨段寫到老范修補古籍,而寫收徒和準備工作占了大量篇幅,詳略不當。你覺得作者這樣安排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4分)21。對于文章題目“補天之手”,以下分析最恰當?shù)囊豁検牵?(3分)A.題目出自“女媧補天"的典故,意在表現(xiàn)老范具有改造古籍的氣魄和無畏的精神。B。文章以“補天之手”為題,是因為老范就是憑著一雙神奇的手才能完成古籍修補。C.文章以“補天之手”為題,意在暗示古籍修補是難如補天、幾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務。D。題目運用夸張的手法,意在表現(xiàn)老范是個能夠拯救古籍的能人,具有高超的技藝。三、綜合運用(12分)某校計劃開展主題為“戲劇知多少”的系列活動,為了使活動更吸引學生,組織者精心設計了問卷調查、環(huán)境布置等環(huán)節(jié)。請你積極參與,完成相關任務。22。閱讀以下表格,概括主要信息。某校學生對戲劇了解程度的調查是否進入劇場觀劇是否了解戲劇很多次6。7%非常了解12.8%偶爾一次57.8%知道一點22.2%從來沒有35.5%不了解65%主要信息:_________________。(4分)23。學校圖書館準備布置戲劇長廊,但準備好的資料被弄亂了,請你幫助圖書管理員根據(jù)所列表格,從以下各項中尋找匹配的作者和特色標簽,并填入相應字母,完成整理工作。(6分)劇名《竇娥冤》《屈原》《茶館》《棗兒》《威尼斯商人》作者(1)郭沫若(3)孫鴻(5)特色標簽元雜劇代表作(2)近半個世紀風云變化的濃縮(4)(6)A。莎士比亞B.關漢卿C。白樸D.老舍E。曹禺F.反應社會現(xiàn)實的獨幕劇G。獨白精彩的歷史劇H。構思巧妙、沖突鮮明的喜劇I。揭示封建家庭罪惡的悲劇24。活動期間,校園貼出一張海報(如右圖).請你根據(jù)海報上的關鍵詞,為本次戲劇主題活動創(chuàng)作一句宣傳語:.(不包括“戲劇”一詞,至少用到兩個)(2分)四、寫作(60分)25.請以“等待”為題寫一篇600字左右的作文.要求:(1)以記敘為主。(2)不得透露個人相關信息。(3)不得抄襲。上海市黃浦區(qū)2020年中考二模語文試卷(滿分150分,考試時間100分鐘)考生注意:1。本試卷共25題。2。請將所有答案做在答題紙的指定位置上,做在試卷上一律不計分。一、古詩文(40分)(一)默寫(16分)1.__________________,雨后全無葉底花。(《雨晴》)2。衣帶漸寬終不悔,__________________.(《蝶戀花》)3。__________________,誰言天地寬。(《別云間》)4.吾視其轍亂,__________________,故逐之。(《曹劌論戰(zhàn)》)5。小劉擺脫了喧鬧忙亂的生活和公務,忍不住以《陋室銘》中“___________,__________”表達自己的釋然和欣喜。【分析】本題考查學生對古詩文名句的識記能力.解答此類題目,我們需要在平時的學習中,做好積累,根據(jù)提示語句寫出相應的句子,尤其要注意不能出現(xiàn)錯別字。理解性識記,注意結合語境填充。【解答】答案:
(1)雨前初見花間蕊(注意“蕊”的書寫)
(2)為伊消得人憔悴
(3)無限山河淚(注意“限”的書寫)
(4)望其旗靡
(5)無絲竹之亂耳
無案牘之勞形(注意“牘"的書寫)【點評】為了保證在默寫名句時不出錯,關鍵還是平時要加強背誦和記憶,準確書寫。下面幾種方法可供借鑒:
1.保持良好的心態(tài),培養(yǎng)識記興趣。
2.多種方式相結合,提高識記效果。
3.提倡使用名句,鞏固識記成果。
4.留心特別詞句,規(guī)避識記誤區(qū)。(二)閱讀下面的古詩文,完成第6-9題(12分)跨越千年,總有一些精神和追求亙古不變——[甲]過零丁洋辛苦遭逢起一經,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風飄絮,身世浮沉雨打萍?;炭譃╊^說惶恐,零丁洋里嘆零丁。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乙]魚我所欲也(節(jié)選)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魚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義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為茍得也;死亦我所惡,所惡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則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惡莫甚于死者,則凡可以辟患者何不為也?由是則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則可以辟患而有不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惡有甚于死者.非獨賢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賢者能勿喪耳。6。甲詩作者_________(人名)是_________(朝代)政治家、文學家。乙文選自《_________》。(3分)7.以下對甲詩理解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2分)A.首聯(lián)寫個人的仕途經歷和抗敵歷程,表現(xiàn)生平艱難、命運多舛。B。頷聯(lián)將個人命運與國家興亡聯(lián)系在一起,表現(xiàn)國破家亡的痛苦。C。頸聯(lián)運用擬人的手法,借地名表現(xiàn)被俘后孤苦無依的內心苦痛。D。尾聯(lián)以自問自答,表現(xiàn)出詩人的民族氣節(jié)和對國家的一片赤誠.8.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乙文中畫線句。(3分)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惡有甚于死者。9。請根據(jù)要求填寫以下表格。(4分)篇目摘錄體現(xiàn)中心主旨的詩文原句共同的追求(用自己語言概括)甲詩(1)(3)乙文(2)【分析】譯文:
【甲】回想我早年由科舉入仕歷盡辛苦,如今戰(zhàn)火消歇已熬過了四個年頭。國家危在旦夕恰如狂風中的柳絮,個人又哪堪言說似驟雨里的浮萍?;炭譃┑膽K敗讓我至今依然惶恐,零丁洋身陷元虜可嘆我孤苦零丁。人生自古以來有誰能夠長生不死?我要留一片愛國的丹心映照史冊。
【乙】魚是我所喜愛的,熊掌也是我所喜愛的,如果這兩種東西不能同時都得到的話,那么我就只好放棄魚而選取熊掌了.生命是我所喜愛的,道義也是我所喜愛的,如果這兩樣東西不能同時都具有的話,那么我就只好犧牲生命而選取道義了。生命是我所喜愛的,但我所喜愛的還有勝過生命的東西,所以我不做茍且偷生的事;死亡是我所厭惡的,但我所厭惡的還有超過死亡的事,所以有的災禍我不躲避。如果人們所喜愛的東西沒有超過生命的,那么凡是能夠用來求得生存的手段,哪一樣不可以采用呢?如果人們所厭惡的事情沒有超過死亡的,那么凡是能夠用來逃避災禍的壞事,哪一樁不可以干呢?采用某種手段就能夠活命,可是有的人卻不肯采用;采用某種辦法就能夠躲避災禍,可是有的人也不肯采用.由此可見,他們所喜愛的有比生命更寶貴的東西(那就是“義”);他們所厭惡的,有比死亡更嚴重的事(那就是“不義”)。不僅賢人有這種本性,人人都有,只不過有賢能的人不喪失罷了。【解答】(1)本題考查了學生對文學常識的掌握能力。該文段都是課內文章的節(jié)選,因此對學生來說很簡單?!哆^零丁洋》的作者是文天祥;《魚我所欲》選自《孟子?告子上》。
(2)本題考查詩歌內容的理解。
ABD.正確;
C.有誤,頸聯(lián)中的“惶恐”“零丁”用了雙關,有兩層含義,一指地名,二是指形式的險惡和自己境況的???不是展示詩人因個人危難而內心顫栗痛苦。
故選:C。
(3)本題考查句子翻譯能力。翻譯的要求是做到“信、達、雅”,翻譯的方法是“增、刪、調、換、補、移”,我們在翻譯句子時要注意通假字、詞類活用、一詞多義、特殊句式等情況,如遇倒裝句就要按現(xiàn)代語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譯時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補充完整。
句中重點詞有:是故,這是因為。欲,想要。甚,勝于。于,比。惡,厭惡。句意:所以(由此可見),他們所想要的有比生命更寶貴的(東西),他們所厭惡的有比死亡更嚴重的(事情).
(4)本題考查文章的主旨.閱讀乙文,孟子先用人們生活中熟知的具體事物打了一個比方:魚是我想得到的,熊掌也是我想得到的,在兩者不能同時得到的情況下,我寧愿舍棄魚而要熊掌;生命是我所珍愛的,義也是我所珍愛的,在兩者不能同時得到的情況下,我寧愿舍棄生命而要義.孟子把生命比作魚,把義比作熊掌,認為義比生命更珍貴就像熊掌比魚更珍貴一樣,這樣就很自然地引出了“舍生取義”的主張。這個主張是全篇的中心論點?!哆^零丁洋》飽含沉痛悲涼,既嘆國運又嘆自身,把家國之恨、艱危困厄渲染到極致,但在最后一句卻由悲而壯、由郁而揚,迸發(fā)出“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詩句,這一句采用直抒胸臆的方式,表明了自己以死明志的決心,充分體現(xiàn)了他的民族氣節(jié)。
答案:
(1)文天祥
南宋
孟子?告子上
(2)C
(3)所以(由此可見),他們所想要的有比生命更寶貴的(東西),他們所厭惡的有比死亡更嚴重的(事情)。
(4)①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②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義者也.③舍生取義,面臨選擇時為了正義付出生命。【點評】詞類活用
名詞作動詞
得,恩惠,這里是感激的意思.例句:所識窮乏者得我與.
動詞作名詞
生,可以獲得生存的手段。例句:由是則生而有不用也。(三)閱讀下文,完成第10—12題(12分)晉獻公欲伐虞,宮之奇①存焉,為之寢不安席,食不甘味,而不敢加兵焉。晉賂虞君以寶玉駿馬,虞君甚喜。宮之奇諫而不聽,言而不用,越疆②而去,荀息③伐之,兵不血刃,抱寶牽馬而去。故守不待④渠塹⑤而固,攻不待沖降⑥而拔⑦,得賢之與失賢也。(節(jié)選自《淮南子》,有刪改)【注】①宮之奇:春秋時虞國大臣。②越疆:越過(虞國)疆界.③荀息:春秋時晉國相國。④不待:用不著,不必。⑤渠:人工開的河道。塹:防御用的濠溝。⑥沖降:即“沖隆”,古時兵車名。⑦拔:高出,高大。10.解釋文中加點的詞語(4分)(1)越疆而去()(2)荀息伐之()11。以下對文中畫線句翻譯最恰當?shù)囊豁検牵?(2分)A.宮之奇規(guī)勸(虞君)不聽,進言(虞君)不采用。B。宮之奇的告誡(虞君)不聽,說了也沒有用。C。宮之奇不聽勸諫,進言(虞君),但沒有用。D。宮之奇規(guī)勸(虞君)不聽,不用再多說什么。12.上文畫曲線句與曾學過的《天時不如地利》中“______,______”句的意思相近.虞國之所以有這樣的結局,和虞君的____________有關.(6分)【分析】參考譯文:
晉獻公想討伐虞國,但宮之奇在那里,晉獻公為此寢食不安,因而不敢輕易派兵攻打虞國。后來晉獻公用寶玉和駿馬來賄賂虞國國君,虞國國君很喜歡。宮之奇知道其中有詐,勸諫虞君,虞君貪寶玉和駿馬不聽宮之奇的勸諫。宮之奇見自己的勸阻無效,就越出國境逃走了。荀息在滅掉了虢國以后順路又將虞國滅掉了,這樣兵不血刃又將寶玉和駿馬帶回晉國。所以防守不僅僅依靠壕塹的堅固,攻城不單單憑借沖車的高大,而是取決于是否得到賢人來輔佐?!窘獯稹浚?)本題考查理解文言詞語含義的能力。解答此題的關鍵是先理解詞語所在句子的含義,然后結合句意來推斷詞語即可。
①句意為:就越出國境逃走了;去:離開。
②句意為:荀息在滅掉了虢國以后順路又將虞國滅掉了;伐:攻打,討伐。
(2)本題考查翻譯語句。解答時一定要先回到語境中,根據(jù)語境讀懂句子的整體意思,直譯為主,意譯為輔。并按現(xiàn)代漢語的規(guī)范,將翻譯過來的內容進行適當調整,達到詞達句順。句中重點詞有:諫,規(guī)勸.言,進言.句意為:宮之奇規(guī)勸(虞君)不聽,進言(虞君)不采用。
故選:A。
(3)本題考查重點句子及人物性格的理解,要注意結合語言提示及平時的積累理解即可?!肮适夭淮?,攻不待沖降而成拔”意思是所以防守不僅僅依靠壕塹的堅固,攻城不單單憑借沖車的高大,由此想到《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中“固國不以山溪之險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虞國之所以有這樣的結局,和虞君的貪圖小利、不聽勸諫、固執(zhí)己見有關.
答案:
(1)①離開
②攻打,討伐
(2)A
(3)固國不以山溪之險
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貪圖小利、目光短淺、不聽勸諫、留不住賢人【點評】文言知識積累:
“假”的用法:
1.借。如:每假借于。
2.假裝。如:乃悟前狼假寐。二、現(xiàn)代文(38分)(一)閱讀下文,完成第13—16題(17分)規(guī)則意識當成為現(xiàn)代文明的通行證高亞洲①沒有人會懷疑我們已身處“現(xiàn)代社會"。而現(xiàn)代社會與傳統(tǒng)社會最大的不同,有一個頗為流行的說法——就是從身份到契約①.契約最大的特點就是“講規(guī)則".那么,身處現(xiàn)代社會的人們,規(guī)則意識是否已經深入人心呢?②最近,中國青年報社會調查中心聯(lián)合問卷網,對2001名受訪者開展了一項關于“規(guī)則意識”的調查。結果顯示:69.0%的受訪者感覺人們的規(guī)則意識比過去增強了;62。4%的受訪者建議人們從生活細節(jié)入手,從小培養(yǎng)孩子的規(guī)則意識;61.0%的受訪者建議學校給予正確引導。據(jù)悉,被調查者以70后、80后和90后為主,而這正是目前社會的主要活躍群體。③在此,有必要對“規(guī)則意識”的涵義先做一番厘清?!耙?guī)則意識”是人們發(fā)自內心、以規(guī)則為自己行為準繩的意識,而不是簡單的依照規(guī)則。當下,“規(guī)則意識"之所以被鄭重地提出,原因有二:一是規(guī)則意識在現(xiàn)代文明語境下,越來越被推崇;二是在現(xiàn)實中,規(guī)則意識仍處于相對尷尬的境地.④就前者來說,以法治為主旋律的現(xiàn)代文明,本身就是以各種規(guī)則為基礎的,對規(guī)則意識給予何等程度的強調,都不過分;而就后者來說,類似闖動物園、阻停高鐵、景區(qū)刻字等熱點事件,無不說明規(guī)則意識在一些人內心可謂淡漠至極。而比照我們身邊的現(xiàn)實,插隊、隨意闖紅燈、隨地吐痰等現(xiàn)象,又足以說明,規(guī)則意識的缺失依然是人們的通病。在上述調查中,雖然有將近七成的人認為社會規(guī)則意識在增強,但這只能說明情況得到好轉,并不意味著規(guī)則意識已蔚然成風。⑤規(guī)則意識的淡漠或缺失,______關乎個人素質,______會成為阻礙社會文明進步的硬傷。就個體而言,規(guī)則意識缺乏,將直接影響每個人的生活;就整個社會而言,沒有被廣泛認知和接受的規(guī)則意識,契約精神就不可能成為社會主流,沒有契約何談文明.這就如同在市場交易中,如果市場規(guī)則完備,那么交易成本就會降低。雖然社會交往不完全是經濟交易,但道理相似,沒有成熟的規(guī)則意識,同樣會影響人與人之間的交流成本,讓合作變得艱難。⑥規(guī)則意識的形成和培養(yǎng),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從孔子的“從心所欲不逾矩”到孟子的“不以規(guī)矩,不能成方圓",再到今日對規(guī)則意識的強調,建立廣泛的規(guī)則意識從來都沒有被忽視過。但是,面對人性先天的逐利沖動和社會規(guī)范體系中的種種漏洞,從愿望到現(xiàn)實并不容易,建立全民規(guī)則意識需要長期的社會培養(yǎng)和全方位的訓練。⑦那么,培養(yǎng)規(guī)則意識該從何處著手?此次的調查結果其實也間接給出了部分答案。大多數(shù)受訪者認為,應從生活細節(jié)入手,從孩子抓起,以學校培養(yǎng)為主。只有從細處入手,才能把規(guī)則意識貫穿到生活點滴中。也只有從孩子抓起,才能使規(guī)則意識在代際傳遞中,塑造成性格和品質。學校在培養(yǎng)孩子品行中的作用毋庸多言,但是,每個人都是身邊孩子的老師,每個人的舉動,都將直接影響孩子對規(guī)則的認知。⑧總而言之,規(guī)則意識當成為現(xiàn)代文明的通行證,每個人都將置身其中,成為規(guī)則意識的操練者、受益者。(選自《雜文月刊(選刊版)》2018年4期,有刪改)【注】①“從身份到契約”是英國著名法學家亨利·梅因提出的一種社會進化的理論。他有句名言:“所有進步社會的運動,都是一個從身份到契約的運動。"“身份"社會講的是人的出身和地位,有了特殊身份就擁有特權;“契約”社會則體現(xiàn)了人與人之間的平等關系,是對個人價值、個人權利、個人自由的尊重。13.以下填入第⑤段橫線處的關聯(lián)詞,恰當?shù)囊豁検牵ǎ?3分)A。因為……所以B。如果……就C.不但……而且D。只要……就14。本文論證思路清晰,首先通過①②兩段引出論題,然后③④兩段具體闡釋“規(guī)則意識”的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第⑤段通過反面分析并以市場交易為喻,明確_______________,進而在第⑥⑦段提出“規(guī)則意識”的形成和培養(yǎng)是長期的過程,以及____________________。(8分)15。下面對文章內容理解和分析最正確的一項是()(3分)A。從第②段的調查對象和數(shù)據(jù)顯示,“規(guī)則意識”已經成為社會的主流意識。B.從文中可知,如果社會中規(guī)則意識明確,人際交流合作可以更為簡潔順暢。C。第⑥段引用了孔孟名言,意在證明古人規(guī)則意識強烈,值得后人借鑒傳承。D。只要從細節(jié)、孩子和學校入手,經過長期培養(yǎng)和訓練,就能形成規(guī)則意識.16。根據(jù)對上文的理解,以下不能體現(xiàn)“規(guī)則意識"的一項是()(3分)A。疫情已經持續(xù)了兩個多月,走在上海的街頭,隨處可見市民們仍認真佩戴口罩。B.某校在教學樓張貼了“不能在樓道追逐打鬧”“不能大聲喧嘩”等禁止性規(guī)定。C。自動取款機前,即使沒有一米線的標識,人們也自覺地間隔一定距離排隊等候.D.交通事故造成道路擁堵,行車速度十分緩慢,但車輛還是一輛接一輛交替通行.【分析】本文首先通過①②兩段引出論題,然后③④兩段具體闡釋“規(guī)則意識”的涵義和被提出的原因。第⑤段通過反面分析并以市場交易為喻,明確“規(guī)則意識”的重要性,進而在第⑥⑦段提出“規(guī)則意識”的形成和培養(yǎng)是長期的過程,以及應該從何做起。第⑧段總結全文,得出中心論點。【解答】(1)本題考查關聯(lián)詞語的使用?!瓣P乎個人素質”與“會成為阻礙社會文明進步的硬傷”是遞進關系,后者造成的影響會更大。因此應選取表示遞進關系的關聯(lián)詞語,即“不但……而且”。
故選:C。
(2)本題考查對文章內容的梳理概括。第③段“在此,有必要對‘規(guī)則意識'的涵義先做一番厘清。‘規(guī)則意識'是人們發(fā)自內心、以規(guī)則為自己行為準繩的意識,而不是簡單的依照規(guī)則”是介紹“規(guī)則意識”的涵義.第③段后半部分和第④段以道理和舉例論證論述“規(guī)則意識”被提出的原因。第⑤段“規(guī)則意識的淡漠或缺失,不但關乎個人素質,而且會成為阻礙社會文明進步的硬傷"是從反面論述“規(guī)則意識”的重要性。第⑥段論述“規(guī)則意識的形成和培養(yǎng),是一個長期的過程”。第⑦段論述“那么,培養(yǎng)規(guī)則意識該從何處著手”??蓳?jù)此回答。
(3)本題考查對文章的理解分析能力。
A.有誤,由第④段“雖然有將近七成的人認為社會規(guī)則意識在增強,但這只能說明情況得到好轉,并不意味著規(guī)則意識已蔚然成風"可知,本項“已經成為社會的主流意識”的表述錯誤;
B.正確;
C.有誤,第⑥段引用了孔孟名言,意在表明建立廣泛的規(guī)則意識從來都沒有被忽視過,從而論證本段“規(guī)則意識的形成和培養(yǎng),是一個長期的過程”的分論點;
D.有誤,第⑦段論述培養(yǎng)規(guī)則意識的方法時,運用的是“只有……才”,即必要條件,本項中使用“只要……就",誤認為是充分條件了。
故選:B.
(4)本題考查實際運用能力.
ACD.正確;
B.有誤,此項所述不能體現(xiàn)“人們發(fā)自內心、以規(guī)則為自己行為準繩的意識".
故選:B.
答案:
(1)C
(2)涵義
被提出的原因“規(guī)則意識”的重要性
應該從何做起
(3)B
(4)B【點評】表示遞進關系的常用關聯(lián)詞有:1.單用的;例如:不但、不僅、不光、而且、并且、并、甚至、更、以至、何況、況且、尤其、還、甚至于等。2.配對使用的;例如:不但(不僅、不光)……,而且(并且、還、也、甚至)……;尚且(況且)……,何況……(二)閱讀下文,完成第17—21題(21分)補天之手明前茶①老范做古籍修補已經15年了,直到今天他還zūnxún()著一條原則,那就是:我和我所有的徒弟,都不用隔夜?jié){糊。②老范修補古籍的漿糊可不是市面上買來的,而是自己當天清晨熬煉、捶打出來的。③為什么?很簡單,修補古籍需要使用裱褙(bèi)新紙,而新紙與殘破書頁之間的粘結全靠漿糊。漿糊只有涂得極薄,又具備極好的粘性,補好的書才不會在紙頁與紙頁之間鼓出一小塊難看的硬痂,舊紙的肌理,才會完全融入新紙中,書頁的氣韻才一致。唯有自己熬出來的漿糊才有這樣的效果。④老范每天早上5點鐘就起來打漿糊。先要自己和面、醒面,醒完面,洗出其中的面漿,再過濾、沉淀.然后把稠乎乎的面漿水用小火熬煉,熬到半透明狀,再倒出來,放到打年糕的石臼里一下下捶打,讓它產生韌性,直到能拉出絲來。這樣的漿糊也只能用一天,因為經過24小時的水分蒸發(fā),它的粘合力就下降了,不宜再拿來修補古籍。⑤這么多年來,老范收徒弟,單是學習打漿糊就要三個月,就看他耐煩不耐煩.當然,要當老范的徒弟可不容易,熬過這第一關,后面的考驗依舊沒有完,第二個關口就是選紙。師傅不說一句話,只是把人領到庫房里,讓他面對一屋子烏泱泱的紙,潔白瑩潤的、淡黃纖薄的,像老僧的面皮一樣黃中泛褐的,像無花果的果皮一樣呈半透明淺紅褐色的,像夕陽中的蘆葦一樣雪白中籠罩一縷暖橘色的……徒弟也不猶豫,把一張張紙鋪在寬大的工作臺上,與原書比對.一開始,徒弟很有信心,起碼能找出五六種紙來,對師傅說,這些,還有這些,都很合適。⑥老范說,翻開古籍,再去看看。⑦這一看,越看越沒有信心。從上百種紙中找出來的這五六種,細究起來,有的與原紙厚度不一,有的纖維紋理的走向不同,有的韌性與松緊程度有差異??蓜e小看這些差異,就是這些細微處,將直接導致補紙刷上漿糊后,膨脹系數(shù)與原紙不一樣,補完后書頁上就會出現(xiàn)皺紋。徒弟再到庫房里細找,又坐著鄉(xiāng)村巴士,到涇縣的各個宣紙作坊里,去問有沒有老底子的紙.因為,只有在作坊的紙庫里呆了起碼一二十年的老紙,邊緣與紙芯之間才有微妙的色彩過渡,才可能在一片手掌大的范圍內,找到那種古舊的味道。⑧等到終于找到與原紙厚度、紋理、松緊完全一致的紙,你以為就能得到師傅的表揚嗎?未必.老范瞇著眼睛覷了半天,三下五除二把徒弟尋來的、充滿古味的那些紙撥到了一邊去,留下的反而是與之相近、但老舊的味道并不明顯的一張紙。老范解釋說:修舊不能完全如舊,打上去的補丁既不能看得出這書明顯補過,也不能毫無修補的痕跡,因為這也不符合古籍所承載的歷史。有一點點補過的痕跡,但整體上依舊很舒服,手感非常之平整、松軟、敦厚,就像度過浩劫的人依舊有足夠溫暖的晚年,這樣的古籍修繕才算是“得其所哉”。⑨找到修補的材料還只是開始,真的著手修補那還真是精細到極致。一旦開工,老范與他的徒弟們都不開手機,不喝水,不上廁所.尤其是那些書頁已像殘破的蝴蝶翅膀,吹一口氣就可能讓某些碎片消失不見的古籍,修補起來更是大氣兒不敢喘一口。補完了,要用包著老宣紙的大青石壓書,讓古籍陰干壓平.之后,還有折頁、錘平、壓實、齊欄、打眼、穿稔、捆結、裝訂……等幾十道工序在等待他們。⑩明代周嘉胄在《裝潢志》里,就說古籍修復師需要有一雙“補天之手",同時需要有“貫虱之睛”,氣質稟賦上更需要“靈慧虛和、心細如發(fā)”①.從前當過兵的老范,竟能在50歲左右錘煉出這等氣場,著實了不起。(摘自《揚子晚報》2018年3月20日,有刪改)【注】①周嘉胄(zhòu),明朝收藏家。所著《裝潢志》是中國首部全面系統(tǒng)總結裝裱經驗的著作.“貫虱之睛”中的“貫虱"是指貫穿虱子之心,言其精準。“靈慧虛和"中的“虛和”意為平和。17。根據(jù)拼音,寫出第①節(jié)中的漢字。(2分)zūnxún()18.結合注釋,第⑩段《裝潢志》所引內容指的是古籍修復師必須具備的__________和__________.其中“貫虱之睛"和“心細如發(fā)”在文中的具體表現(xiàn)是:__________和__________。(請用自己的語言概括)(8分)19。第⑤段畫線句運用了__________和__________的修辭手法,表現(xiàn)了紙張的__________。(4分)20。有人說,上文只有第⑨段寫到老范修補古籍,而寫收徒和準備工作占了大量篇幅,詳略不當。你覺得作者這樣安排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4分)21。對于文章題目“補天之手”,以下分析最恰當?shù)囊豁検牵ǎ?分)A.題目出自“女媧補天”的典故,意在表現(xiàn)老范具有改造古籍的氣魄和無畏的精神.B。文章以“補天之手”為題,是因為老范就是憑著一雙神奇的手才能完成古籍修補.C.文章以“補天之手”為題,意在暗示古籍修補是難如補天、幾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務。D。題目運用夸張的手法,意在表現(xiàn)老范是個能夠拯救古籍的能人,具有高超的技藝?!痉治觥勘疚念}目運用夸張的手法,意在表現(xiàn)老范是個能夠拯救古籍的能人,具有高超的技藝。老范做古籍修補已經15年了,老范修補古籍的漿糊是自己當天清晨熬煉、捶打出來的。老范收徒弟,單是學習打漿糊就要三個月,就看他耐煩不耐煩。古籍修復師必須具備選紙時能很快從上百種紙中確定最合適的一種;對修補痕跡的手感要求十分細致、補書過程中每一道工序都十分講究細致.【解答】(1)本題考查文字書寫.“zūn
xún”應寫作“遵循"。
(2)本題考查文章內容的提取和概括。根據(jù)注釋①:“貫虱之睛"中的“貫虱"是指貫穿虱子之心,言其精準。“靈慧虛和”中的“虛和”意為平和。可以概括出:古籍修復師必須具備的本領和品性,從文中第⑦段“從上百種紙中找出來的這五六種,細究起來,有的與原紙厚度不一,有的纖維紋理的走向不同,有的韌性與松緊程度有差異",可以概括出“貫虱之睛”的具體表現(xiàn):選紙時能很快從上百種紙中確定最合適的一種;從文中第⑨段“尤其是那些書頁已像殘破的蝴蝶翅膀,吹一口氣就可能讓某些碎片消失不見的古籍,修補起來更是大氣兒不敢喘一口.補完了,要用包著老宣紙的大青石壓書,讓古籍陰干壓平。之后,還有折頁、錘平、壓實、齊欄、打眼、穿稔、捆結、裝訂……等幾十道工序在等待他們”,可以概括出“心細如發(fā)"在文中的具體表現(xiàn)是對修補痕跡的手感要求十分細致、補書過程中每一道工序都十分講究細致。
(3)本題考查修辭手法及作用?!白屗鎸σ晃葑訛蹉筱蟮募垼瑵嵃赚摑櫟?、淡黃纖薄的,像老僧的面皮一樣黃中泛褐的,像無花果的果皮一樣呈半透明淺紅褐色的,像夕陽中的蘆葦一樣雪白中籠罩一縷暖橘色的”,從“像老僧的面皮一樣黃中泛褐的,像無花果的果皮一樣呈半透明淺紅褐色的,像夕陽中的蘆葦一樣雪白中籠罩一縷暖橘色的”,可以看出運用了排比和比喻的修辭手法,生動形象地寫出了紙張的
數(shù)量多、樣式多、顏色豐富、質地不同。
(4)本題考查材料詳略的安排.材料的詳略是由寫作的中心決定的。這篇文章要贊頌老范的技藝高超,寫收徒和準備工作也是為中心服務,理應詳寫,準備過程也是修補的一部分;更能表現(xiàn)其技藝高超,具有匠人之心。
(5)本題考查文章題目的理解。
A.有誤,文章主要表現(xiàn)老范的技藝高超,而不是表現(xiàn)老范具有改造古籍的氣魄和無畏的精神。
B.有誤,根據(jù)第⑩段“就說古籍修復師需要有一雙‘補天之手’,同時需要有‘貫虱之睛',氣質稟賦上更需要‘靈慧虛和、心細如發(fā)’",可以看出古籍修復師必須具備的是本領和品性,而不是“一雙神奇的手”.
C.有誤,從文章第①段“老范做古籍修補已經15年了",可以看出古籍修補不是難如補天、幾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D.正確.
故選:D.
答案:
(1)遵循
(2)本領(技能)
品性(氣質、稟賦)
選紙時能很快從上百種紙中確定最合適的一種;漿糊用料、熬煉及捶打的過程細致(對修補痕跡的手感要求十分細致、補書過程中每一道工序都十分講究細致)。
(3)排比
比喻
數(shù)量多、樣式多、顏色豐富、質地不同.
(4)前期制作漿糊和選擇紙張都是修補古籍的重要環(huán)節(jié),是基礎,缺一不可;且老范收徒及前期過程都如此細致、專業(yè)、用心,更不用說最終的修補,因此更能表現(xiàn)出老范的技藝高超,具有匠心。
(5)D【點評】用比喻來對某某事物的特征進行描繪和渲染.可使事物生動形象具體可感,以此引發(fā)讀者聯(lián)想和想象,給人以鮮明深刻的印象,并使語言文采斐然,富有很強的感染力.使語言生動形象,還可以使深刻的、抽象的道理淺顯、具體地表達出來。三、綜合運用(12分)某校計劃開展主題為“戲劇知多少”的系列活動,為了使活動更吸引學生,組織者精心設計了問卷調查、環(huán)境布置等環(huán)節(jié)。請你積極參與,完成相關任務。22.閱讀以下表格,概括主要信息。某校學生對戲劇了解程度的調查是否進入劇場觀劇是否了解戲劇很多次6.7%非常了解12。8%偶爾一次57.8%知道一點22.2%從來沒有35。5%不了解65%主要信息:_________________。(4分)【分析】本題考查圖表的理解與信息概括能力。解答此題注意抓住表格的名稱去分析表格中的數(shù)據(jù)。題干給出的是某校學生對戲劇了解程度的調查表,將二者進行比較,可以看出學生有不少進入過劇場觀劇,但真正了解戲劇的極少;某校學生中有一部分從來沒有進入過劇場觀劇,且絕大多數(shù)對戲劇不了解。對兩列內容分別有概括,且表述正確,前后不矛盾即可?!窘獯稹看鸢福?/p>
某校學生有不少進入過劇場觀劇,但絕大多數(shù)對戲劇缺乏了解?!军c評】圖文轉化應注意:
①注重整體閱讀。對這類考題,應當先對材料或圖表資料等有一個整體的了解,把握一個大主題或方向。要通過整體閱讀,搜索有效信息。②注意圖的細節(jié)。圖中一些細節(jié)不能忽視,他往往起提示作用。如圖畫中的字、圖下的“注”等。③把握題目要求。根據(jù)題目要求進行回答,才能有的放矢;同時題目要求往往對內容有一定的提示性。這樣,比較分析有關內容,就可準確回答問題。23。學校圖書館準備布置戲劇長廊,但準備好的資料被弄亂了,請你幫助圖書管理員根據(jù)所列表格,從以下各項中尋找匹配的作者和特色標簽,并填入相應字母,完成整理工作。(6分)劇名《竇娥冤》《屈原》《茶館》《棗兒》《威尼斯商人》作者(1)郭沫若(3)孫鴻(5)特色標簽元雜劇代表作(2)近半個世紀風云變化的濃縮(4)(6)A。莎士比亞B。關漢卿C。白樸D.老舍E.曹禺F。反應社會現(xiàn)實的獨幕劇G.獨白精彩的歷史劇H.構思巧妙、沖突鮮明的喜劇I.揭示封建家庭罪惡的悲劇【分析】本題考查學生對課本推薦名著的掌握程度?!窘獯稹?1)本題考查對文學常識的掌握?!陡]娥冤》是元代戲曲家關漢卿的雜劇代表作,也是元雜劇悲劇的典范。
故選:B。
(2)本題考查對作品特色的掌握?!肚肥枪粲?942年在重慶寫的一部歷史劇,它借歷史上屈原的悲劇揭露了國民黨統(tǒng)治下的黑暗現(xiàn)實,抨擊了蔣介石的反動統(tǒng)治,傳達了人民壓抑已久的渴望自由與反抗的愿望?!独纂婍灐肥堑谖迥坏诙銮囊欢为毎住_@篇獨白,一是對光明的期待與歌頌,一是對未來的渴望和追求。
故選:G。
(3)本題考查對文學常識的掌握。《茶館》是現(xiàn)代文學家老舍于1956年創(chuàng)作的話劇,是中國戲劇創(chuàng)作的經典作品。該劇展示了戊戌變法、軍閥混戰(zhàn)和新中國成立前夕三個時代近半個世紀的社會風云變化。
故選:D.
(4)本題考查對作品特色的掌握.《棗兒》作者孫鴻,是反應社會現(xiàn)實的獨幕劇。全劇運用象征手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5YL合同管理寶石CD卷
- 2025制造工人勞動合同
- 鋼筋班組施工合同
- 婚前以婚后財產歸個人所有協(xié)議
- 2025租房合同補充協(xié)議范本
- 2025年小型產權公寓買賣合同
- 《2025年勞動合同續(xù)簽通知函》
- 2025合作協(xié)議及合同書范文
- 2025年廣州市辦公室租賃合同模板
- 婚介協(xié)議書范本模板
- 2025年AR眼鏡行業(yè)市場規(guī)模及主要企業(yè)市占率分析報告
- 日常小學生防性侵安全教育課件
- 16J914-1 公用建筑衛(wèi)生間
- 教學課件:《新時代新征程》
- 廢氣治理設施運行管理規(guī)程、制度
- 環(huán)境藝術與室內設計專業(yè)室內設計手繪表現(xiàn)技法教學課件(圖文)
- 混凝土縫之宅
- TSG11-2020 鍋爐安全技術規(guī)程
- 警察查緝戰(zhàn)術講義
- 人教版八年級物理下冊 第八章 運動和力 練習題(含答案)
- 核電廠發(fā)變組繼電保護系統(tǒng)講座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