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屆寧夏銀川市第一中學高考壓軸卷歷史試卷含解析_第1頁
2025屆寧夏銀川市第一中學高考壓軸卷歷史試卷含解析_第2頁
2025屆寧夏銀川市第一中學高考壓軸卷歷史試卷含解析_第3頁
2025屆寧夏銀川市第一中學高考壓軸卷歷史試卷含解析_第4頁
2025屆寧夏銀川市第一中學高考壓軸卷歷史試卷含解析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2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25屆寧夏銀川市第一中學高考壓軸卷歷史試卷注意事項:1.答題前,考生先將自己的姓名、準考證號碼填寫清楚,將條形碼準確粘貼在條形碼區(qū)域內。2.答題時請按要求用筆。3.請按照題號順序在答題卡各題目的答題區(qū)域內作答,超出答題區(qū)域書寫的答案無效;在草稿紙、試卷上答題無效。4.作圖可先使用鉛筆畫出,確定后必須用黑色字跡的簽字筆描黑。5.保持卡面清潔,不要折暴、不要弄破、弄皺,不準使用涂改液、修正帶、刮紙刀。一、選擇題:共30小題,每小題2.5分,共75分。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1.某總統發(fā)表對全國的電視講話,宣布“鑒于獨立國家聯合體成立后的局勢,我將停止作為總統的職務活動?!边@次講話的日期當是A.1922年12月25日 B.1989年12月25日C.1991年12月25日 D.2000年12月25日2.由于中國的自然河流多由西部山脈流向東部平原地區(qū),因此對于政府而言促進商品流通的最大挑戰(zhàn)是安排南北向的水路運輸問題。隋朝挖掘的大運河成為元、明兩朝南北交通的核心。但在明朝前期,大運河的樞紐地位卻經歷了從喪失到重新確立的過程。這主要是由于A.元末農民戰(zhàn)爭的破壞B.明初政治中心的變遷C.東南地區(qū)市鎮(zhèn)的興盛D.資本主義萌芽的出現3.“如果把1688年前后的歷史變化聯系起來看,誰也無法否認它是英國政治制度史上的一次以政變?yōu)樾问降母锩?,而且視野拉得越長,其革命性就越明顯”。材料所述的“革命性”主要表現為A.建立了議會制共和國B.國王權力全部轉移至議會C.從傳統君主專制向近代民主轉變D.工業(yè)資產階級獲得了更多的參政權和選舉權4.威·豪伊特說:“基督教人種在世界各地對他們所能奴役的一切民族所采取的野蠻和暴行,是世界上任何時期、任何野蠻愚昧和殘暴的人種都無法比擬的?!边@主要是指殖民者A.建立殖民貿易公司 B.赤裸裸的掠奪金銀C.實行種族滅絕政策 D.采取野蠻血腥手段5.毛澤東在中共七屆二中全會的報告中指出:“城鄉(xiāng)必須兼顧,必須使城市工作和鄉(xiāng)村工作,使工人和農民,使工業(yè)和農業(yè),緊密地聯系起來。決不可以丟掉鄉(xiāng)村,僅顧城市,如果這樣想,那是完全錯誤的。但是黨和軍隊的工作重心必須放在城市,必須用極大的努力去學會管理城市和建設城市?!泵珴蓶|提出這一主張的背景是A.抗日戰(zhàn)爭即將取得最后勝利 B.國民黨軍隊大舉進攻解放區(qū)C.國民黨軍隊主力基本被消滅 D.社會主義三大改造基本完成6.鄭觀應是晚清“商戰(zhàn)”理論的代表,最能踐行并驗證其理論的是A.安慶軍械所 B.輪船招商局 C.北洋艦隊 D.京師大學堂7.北美佛吉尼亞的海斯曾發(fā)問:“我們以什么身份進行交涉?如果我們向法國宮廷提供貿易,當我們承認(英國)居民時,他們會款待我們比利物浦更好嗎?”這表明海斯最關心的問題是A.法國的貿易援助B.英國的居民身份C.北美的民族獨立D.英國的貿易競爭8.1906年,詹天佑在給他的美國老師諾索夫人的信中寫到:“中國已經醒過來了。中國人要用自己的工程師和自己的錢來建造鐵路。中外人士都在注視我所主持的京張鐵路工程。如果京張鐵路工程失敗的話,不但是我的不幸,也是中國工程師的不幸,同時帶給中國很大的損失?!边@說明A.清政府尚未認識到鐵路對國家的重要性 B.當時的中國已經具備修建鐵路的經濟條件C.帝國主義國家徹底放棄對中國路權的爭奪 D.詹天佑將工程成敗與中國榮辱系于一身9.1919年5月29日,英國皇家學會科考隊在幾內亞灣普林西比島拍攝的日蝕照片和隨后的計算證實了如下觀點:引力是因質量的存在而引起的時空連續(xù)場的彎曲。本次科考活動支持了A.經典力學 B.相對論 C.進化論 D.量子論10.1933年斯大林指出:“黨似乎在鞭策國家,使它加速向前奔跑”,“必須催趕國家,因為它落后了一百年,落后帶來了致命的威脅?!边@一觀點A.改變了蘇聯農業(yè)落后的局面 B.體現了蘇聯實現工業(yè)化的緊迫感C.成為蘇聯開始工業(yè)化的依據 D.嚴重脫離了蘇聯經濟落后的國情11.下列不屬于發(fā)生在20世紀70年代初期的歷史事件的是A.中日建交 B.尼克松訪華C.中美建交 D.中國恢復在聯合國的合法席位12.19世紀60年代,船政大臣沈葆禎給福州船政局制定的管制辦法規(guī)定:“傭工、雜作是有健丁,日每八九百人,非以兵部勒……則散而難稽,呼而不應,于是每十人以什長一人束之,每五什長以隊長一人束之,特派勤能之武弁統焉。”這一做法A.借鑒了西方近代企業(yè)管理制度B.強化了政府對軍事工業(yè)的管理C.開啟了中國工業(yè)近代化的進程D.刺激了民族資本主義企業(yè)產生13.唐宋王朝在邊疆地區(qū)對少數民族采取“析其部落,列置羈縻州、縣,封其首領,皆得世襲”的松散管理政策。這一政策到元朝發(fā)展成為A.行省制度 B.土司制度 C.改土歸流 D.三司分立14.1928年7月,南京國民政府外交部部長王正廷提出了“在不顧及過去及過去不平等的條約、協定與慣例的前提下,運用大膽而強烈的手段,在革命精神與群眾運動的強大支持下,在脅迫性或半脅迫性的情況下,以達到我國外交談判的目的”的“革命外交”策略。這表明A.國民革命推動了群眾愛國運動蓬勃發(fā)展B.國民政府獨立自主的民族意識有所增強C.西方列強對華的外交政策已經發(fā)生質變D.世界范圍內涌現出一股民族自決的潮流15.“去夷即華,易姓建都,遂定天下之亂,然后修禮樂,興制度而文之?!币脑u價的是A.周文王 B.秦始皇 C.唐太宗 D.魏孝文帝16.1947年杜魯門總統在國會發(fā)表演講時主張:“美國的政策必須是支持自由國家人民抵抗少數武裝分子,或外來壓力的征服企圖……”此后,美國實行的政策中不包括A.推行杜魯門主義 B.實施馬歇爾計劃C.組建北約組織 D.確立布雷頓森林體系17.羅馬帝國建立以前有關法律規(guī)定:“除了約還嫁妝以外,婚姻存續(xù)期間妻子對嫁妝沒有任何權利?!倍睹穹ù笕芬?guī)定:“嫁妝無論有無約定,也不管是誰認定,婚姻關系解除時,除因妻子的過失外,都應歸還給妻子?!惫帕_馬嫁妝婚姻的這一變化主要反映出A.羅馬法保護私有財產神圣不可侵犯 B.歧視婦女是羅馬公民法的立法原則C.羅馬法適應了社會經濟發(fā)展的需要 D.女性獲得了與男子平等的財產分配18.20世紀50年代初,英國的福利支出為20.74億英鎊,約占國民生產總值的13.8%;到80年代初時,福利支出685億英鎊,約占國民生產總值的21.6%。這種變化說明英國A.國內各階層貧富差距縮小 B.失去世界經濟中心地位C.政府對經濟的影響力增強 D.國家財政狀況日益惡化19.有學者指出:如果WTO是全球貿易的1.0版本,那么TPP(跨太平洋伙伴關系協定)則無疑是全球貿易的2.0版本。經過近70年的關稅減免,基本上發(fā)達國家的平均關稅都很低了,只有2%左右,發(fā)展中國家的關稅水平也已降到9%左右,可供減免的空間其實不大。此言論旨在說明()A.經濟全球化應向縱深發(fā)展 B.歐洲關稅同盟基本上已經實現C.南北貧富差距在逐步縮小 D.國際政治經濟新秩序逐步建立20.下表是一位中國法學專家的建言。據此可得出的結論是,該專家主張1新時代社會矛盾發(fā)生變化,農民積極參與公共事務決策的需求要求強化村莊內部管理和監(jiān)督2建設法治國家要求強化法律權威和推行依法行政,以制約行政對村民治理的不當影響A.深化基層民主 B.制定村民自治法規(guī)C.提升官員素養(yǎng) D.確立依法治國方略21.1919年7月,進步報刊《每周評論》提出:“真正的解放,不是央求人家網開一面……是要靠自己的努力,把他打破,從黑暗的牢獄中,打出一道光明來?!蓖粫r期的《南開日刊》宣稱:“只要有干涉政治的決心,不怕政府不順從民意?!边@表明當時A.知識階層具有參與政府管理的意識B.廣大民眾開始擁有決定國家政策的權力C.進步知識分子對社會變革方式有了新認識D.馬克思主義在中國得到廣泛深入的傳播22.英國著名思想家卡爾波普爾認為:“馬克思試圖用所謂‘階級境況的邏輯'來解釋工業(yè)體系的制度運行,盡管有一定的夸張成分,也忽視了這種境況的某些重要方面,在我看來……至少他對工業(yè)體系的那個階段所作的社會學分析,是令人欽佩的。恩格斯在晚年不但高度評價了股價制企業(yè)的制度模式,還認為它是從私有制向真正的公有制過渡的模式。這表明A.馬克思主義根植于資本主義機器大工業(yè)的發(fā)展 B.恩格斯借鑒資本主義私有模式C.馬克思主義放棄了“暴力革命”的理論 D.馬克思主義認同資本主義運行模式23.下表英國國民總收入變化表年份約1770約1790~1793約1830~1835數額(百萬英鎊)140175360英國工人實際工資變化表(即按實際購買力計算的工資,1851年為100。)年份175517971835指數1.741.482.69綜合表可知,在工業(yè)革命期間,英國A.工人實際收入與經濟發(fā)展同步增長B.經濟快速發(fā)展依賴于廉價的勞動力C.社會貧富差距進一步拉大D.工人生活整體上沒有改善24.朱熹在《堯典》注中討論了天文學的歲差、置閏法等概念,在《舜典》注中討論了早期的渾天說、渾天儀的結構。朱熹對地質、天文、生物與人類起源、中醫(yī)、農業(yè)等問題都有自己的見解。據此可知A.朱熹堅持踐行“格物致知”理論B.儒家思想淵源于久遠的歷史傳統C.科技發(fā)展為儒學發(fā)展提供理論依據D.理學思想極大地促進古代科技發(fā)展25.下圖是20世紀30年代某國的宣傳畫,該國家是A.德國 B.英國 C.美國 D.蘇聯26.唐朝“侍老”制度規(guī)定,對年齡在六十歲以上的老人,賦役俱免;八十歲以上者,給予一名“侍丁”在其身邊照顧,免其賦役。這說明唐朝A.社會保障體系非常完善 B.人口老齡化問題嚴重C.宗法制得到進一步加強 D.統治者重孝道治天下27.清朝道光、咸豐年間,邊疆史地研究蔚然成風,涌現出一大批探求邊疆形勝、謀求保國固土的史地著作,其原因既有“激發(fā)于清季之外侮”,更是“胚胎于樸實之學風”。這一“樸實之學風”是指A.經世致用 B.格物致知 C.師夷長技 D.以史為鑒28.閱讀下列《1969-1978年與中國建交國家數據簡表》并結合所學知識,可以得出符合中國這一時期外交狀況的結論是年份1969197019711972197319741975197619771978國家數495469878895103107110112①對外關系出現全新局面②外交戰(zhàn)線未受文革干擾③中美關系逐步緩和④中美正式建交A.①②③ B.②④ C.①③ D.①②④29.下列美術作品,體現了文藝復興時期人文主義思想的是A.耶穌像 B.圣母圣子像 C.拿破侖像 D.紅罐子30.1978年-1992年我國國民經濟發(fā)展情況:1992年比1978年增長比1949年增長國民生產總值24000億元7.18倍—國民收入17400億元5.78倍48.6倍以上數據變化最能說明我國A.基本上實現了現代化B.改革開放以來國民經濟迅速發(fā)展C.國民經濟達到了高度繁榮的狀態(tài)D.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初步確立二、材料解析題:本大題共3小題,第31題10分,第32題12分,第33題12分,共計34分。要求:分析材料,結合所學知識回答問題。31.嚴復翻譯的《天演論》從翻譯到正式出版,經過3年時間(1895—1898年)。這3年,中國近代史上很不平常的3年,甲午海戰(zhàn)慘敗,民族危機空前深重、維新運動持續(xù)高漲。閱讀下列相關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第二次工業(yè)革命(見如圖)。材料二鴉片戰(zhàn)爭之后,傳播西學,師夷長技,逐漸成為朝野之共識。中國的一批最早接受西方思想的知識分子,如魏源、王韜、李善蘭、徐壽、華蘅芳、鄭觀應等,為譯介西書,傳播西方的政治體制、科學知識,發(fā)揮了很大的作用。洋務派創(chuàng)辦的江南機器制造總局翻譯館譯介出版了大量西方科技著作,在中國近代出版史上留下了不可低估的作用。材料三《天演論》譯自英國生物學家赫胥黎《進化論與倫理學》一書。嚴復譯述《天演論》不是純粹直譯,而是有評論,有發(fā)揮,實際上是一篇十分精彩的政論文。因此魯迅先生說嚴復“畢竟是做過《天演論》的”。一個“做”字,入木三分地刻劃出嚴復翻譯此書的良苦用心。材料四胡適在讀書時,老師讓學生買《天演論》做讀本,要學生做“物競天擇,適者生存”的作文,他說:“這種題目自然不是我們十幾歲的小孩能發(fā)揮的。但說明讀《天演論》,已成為那個時代的風氣。”他評價嚴復為“介紹近世思想的第一人”。據統計,自1898年以后,在短短的十多年中,《天演論》就發(fā)行過三十多種不同的版本,這是當時任何其他西學書籍都不可比擬的。(1)觀察材料一,簡述第二次工業(yè)革命的基本狀況。(2)結合材料二,說說從魏源到嚴復這幾代知識分子的思想發(fā)展。(3)綜合上述材料,你是如何認識嚴復的《天演論》的?32.閱讀下列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公共衛(wèi)生就是組織社會共同努力,改善環(huán)境衛(wèi)生條件,預防控制傳染病和其他疾病流行,培養(yǎng)良好衛(wèi)生習慣和文明生活方式,提供醫(yī)療服務,達到預防疾病,促進人民身體健康的目的。材料一公共衛(wèi)生最早是從英國開始的,是18世紀末19世紀初西歐社會“啟蒙運動、工業(yè)革命的產物”。最初關注的是環(huán)境衛(wèi)生和疫病預防,后來逐步擴展到多個領域,比如衛(wèi)生行政、環(huán)境衛(wèi)生、勞動衛(wèi)生、醫(yī)療衛(wèi)生、婦嬰衛(wèi)生、衛(wèi)生教育等,幾乎包羅了所有與民眾生命健康有關的問題。大體而言,廣義上的公共衛(wèi)生行政事務包括了上水道、下水道、糞尿處理、道路清掃等環(huán)境衛(wèi)生;醫(yī)療設施或對藥品進行管理的保健衛(wèi)生;還包括對衛(wèi)生的重要性和方法進行教育的衛(wèi)生教育以及對各種衛(wèi)生數據進行統計的衛(wèi)生統計等。狹義的公共衛(wèi)生則指公共衛(wèi)生行政、環(huán)境衛(wèi)生、衛(wèi)生防疫及飲食品衛(wèi)生等。19世紀前期,英國頒布了第一部《公共衛(wèi)生法案》,來應對英國日益嚴重的環(huán)境衛(wèi)生的困擾。從英國開始,公共衛(wèi)生立法開始成為歐美國家和政府的一項重要事項。——摘編自王其林《中國近代公共衛(wèi)生法制研究1905—1937》材料二清末新政中建立起衛(wèi)生行政制度,并初步形成了衛(wèi)生法律體系,以1911年東北鼠疫治理為契機,以防疫為主的公共衛(wèi)生開始從無到有、從地方性立法向國家性立法過渡。由于社會轉型以及政局動蕩的深層因素影響,民國初的中央和地方衛(wèi)生行政機構并不穩(wěn)定,曾幾度裁撤。即使如此,公共衛(wèi)生法律的制定與實施仍卓有成效,不僅公共衛(wèi)生立法的范圍進一步擴大,專業(yè)化、技術性規(guī)范日益成為公共衛(wèi)生立法的重點。與清末相比,防疫、醫(yī)師登記、環(huán)境、飲食、飲水類等公共衛(wèi)生法規(guī)都形成了體系,更重要的是基本勾畫出了民國公共衛(wèi)生法律制度的概貌?!幾酝跗淞帧吨袊残l(wèi)生法制研究1905—1937》(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簡析歐美公共衛(wèi)生的特點及其形成的原因。(2)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簡述清末、民國公共衛(wèi)生制度建立的背景和意義。33.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自1565年起至1815年止,共達兩個半世紀之久,西班牙政府每年派遣一艘至四艘載重由三百噸至一千噸不等的大帆船,橫渡太平洋,來往于墨西哥的阿卡普爾科與菲律賓馬尼拉之間。在16—18世紀間,每年由大帆船自美洲運往菲律賓的銀子,有時多達四百萬西元(即比索),有時只有一百萬西元,但以二三百萬西元的時候為居多……這四百萬西元當中,至少有一半甚至更多一些流入了中國。——摘編自樊樹志《江南市鎮(zhèn):傳統的變革》材料二事實證明,朝貢社會不能容忍那些可能引起重大進步的技術創(chuàng)新。他們擁有充足的人力:自由民、農奴或奴隸,相對于研制新型機器來說,使用人力勞動更加廉價。朝貢社會不僅缺乏技術創(chuàng)新的刺激因素,也缺乏進行此類創(chuàng)新的必不可少的意愿,精英人士把從事此類活動視為有失身份。他們研究天文學,預測日食和月食,但連獨輪小車都發(fā)明不出來,而正是這些簡單的裝置,使人力和畜力的勞動效率實現成倍增長?!幾运顾蚶锇⒅Z斯《全球史綱:人類歷史的譜系》(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16—18世紀中西貿易的特點,并分析其對中國社會的影響。(2)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明清之際東西方經濟地位發(fā)生轉變的原因。

參考答案一、選擇題:共30小題,每小題2.5分,共75分。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1、C【解析】

試題分析:根據“獨立國家聯合體成立后”,再結合所學,即可判斷出是蘇聯解體。C正確??键c:戰(zhàn)后國際政治格局的演變?冷戰(zhàn)的結束?蘇聯解體與冷戰(zhàn)的結束【詳解】2、B【解析】

明朝政治中心在南京,后來搬遷到北京,這一政治中心的轉移是導致大運河的樞紐地位卻經歷了從喪失到重新確立的原因,B正確;元末農民戰(zhàn)爭的破壞不是主要原因,A錯誤;東南地區(qū)市鎮(zhèn)的興盛與材料中信息無關,C錯誤;資本主義萌芽的出現是明朝中后期出現,D錯誤。3、C【解析】

“結合所學知識可知。英國在1688年光榮革命后,確立了君主立憲制統治,對歐洲絕對君主專制制度和君權神授、君主萬能、臣民必須無條件服從等思想,都是一個沉重的打擊,因此C選項符合題意;英國屬于君主立憲制政體,A選項排除;《權利法案》頒布后,國王尚有行政權,B選項排除;1832年議會改革使工業(yè)資產階級獲得了更多的參政權和選舉權,D選項排除。4、D【解析】

材料信息“基督教人種在世界各地對他們所能奴役的一切民族所采取的野蠻和暴行,是世界上任何時期、任何野蠻愚昧和殘暴的人種都無法比擬的”說明基督教人種即西歐人對落后民族野蠻殘暴的奴役是史無前例的。依據所學知識可知,這主要是指殖民者對落后民族采取了野蠻血腥手段,故D正確;建立殖民貿易公司、赤裸裸的掠奪金銀、實行種族滅絕政策都是野蠻血腥手段的表現,故ABC錯誤。5、C【解析】

1945年3月七屆二中全會召開的背景是三大戰(zhàn)役結束后,國民黨主力基本被殲滅,中國人民解放戰(zhàn)爭即將取得全國勝利的前夕,C正確;抗日戰(zhàn)爭于1945年8月15日就已經結束,日本于9月2日正式投降,A排除;國民黨軍隊大舉進攻解放區(qū)是在1946年6月26日,B排除;三大改造完成是在1956年,D排除。故選C。6、B【解析】

鄭觀應把外國資本主義的侵略手段歸結為“商戰(zhàn)”即經濟侵略,他認為中國在反侵略方面也應該把反對經濟侵略放在優(yōu)先的地位。他這一理論運用在實際中就是通過創(chuàng)設輪船招商局打破外國輪船公司壟斷中國航運業(yè)的壟斷,答案為B;A是曾國藩創(chuàng)建的軍工廠,不符題意,排除;北洋艦隊是中國建立的近代化海軍艦隊,不符合“商戰(zhàn)”理論,C錯誤;D是戊戌變法時保留下來的成果,不符合題意,排除。7、C【解析】

根據所學知識,可知材料中海斯質疑北美與歐洲國家交涉的“身份”等,說明其最關心的是北美的民族獨立問題,C項正確;海斯的問題與法國援助無關,英國居民身份與“北美”不是最關鍵的問題,與英國的貿易競爭只是其中的一個表現,不是關系到全局的核心問題,ABD三項錯誤。8、D【解析】

根據題干“京張鐵路工程失敗的話,不但是我的不幸,也是中國工程師的不幸”可知,詹天佑將修建京張鐵路工程的成敗視為個人與國家的榮辱共存,故D項正確;題干未反映清政府對京張鐵路工程修建的態(tài)度,排除A項;題干并未強調京張鐵路工程修建的條件問題,排除B項;帝國主義通過搶奪路權意圖控制中國經濟命脈,故并不放棄對中國路權的爭奪,排除C項。故選D。9、B【解析】

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廣義相對論認為,物質存在的現實空間不是平坦的,而是彎曲的,空間結構取決于物質的質量及其分布情況,空間彎曲的程度體現為引力場強度,B選項符合題意。經典力學的體現是三大定律,與材料無關,A選項排除。進化論強調的是物競天擇,適者生存,C選項排除。量子論屬于微觀物理學,D選項排除。10、B【解析】

材料表明蘇聯在當時面臨著資本主義國家的威脅,要想保護革命取得的成果,必須加快工業(yè)化步伐。B正確;材料指的是要進行工業(yè)化建設,不是加快農業(yè)建設,A錯誤;1925年聯共(布)十四大的召開確定了社會主義工業(yè)化的方針,C錯誤;蘇聯當時國情決定了蘇聯要發(fā)展工業(yè),尤其是重工業(yè),因此符合國情,D錯誤。故選B。11、C【解析】

中日建交為1973年,尼克松訪華為1972年,中美建交為1979年,中國恢復在聯合國的合法席位為1971年,故中美建交為20世紀70年代末期,故選C,排除ABD。12、B【解析】

依據材料中“于是每十人以什長一人束之,每五什長以隊長一人束之,特派勤能之武弁統焉?!毙畔⒖芍?,針對“傭工、雜作”“散而難稽,呼而不應”的現象,沈葆楨強化了政府對軍事工業(yè)的管理,因此B選項正確。A選項錯誤,這一做法沿用軍隊的管理模式,是封建工頭制的體現,并未像西方近代資本主義企業(yè)建立科學的人事管理機制;C選項錯誤,洋務運動開啟了中國工業(yè)近代化的進程,并非是材料中做法的影響;D選項錯誤,這一做法加強了政府對軍事工業(yè)的管理,與民族資本主義企業(yè)的產生沒有直接關系。故正確答案為B選項。13、B【解析】

根據所學知識,元朝時期在邊疆少數民族地區(qū)實行利用本地人來管理本地人的土司制度,這種制度是由唐宋時期的對少數民族管理措施的發(fā)展,B項符合題意;行省制度是元朝的地方行政制度,不符合材料中的少數民族,排除A;材料是土司制度,不是改土司為流官的改土歸流,排除C;三司分立是明朝的地方行政制度,D排除。故選B。14、B【解析】

據材料“1928年7月……在不顧及過去及過去不平等的條約、協定與慣例的前提下,運用大膽而強烈的手段,在革命精神與群眾運動的強大支持下,在脅迫性或半脅迫性的情況下,以達到我國外交談判的目的”可知,北伐戰(zhàn)爭的勝利進軍,使南京國民政府成為全國性的中央政權,地位提高。而且在對外上南京國民政府在革命精神與群眾運動的強大支持下也試圖通過外交談判達到廢除舊的不平等的條約,簽訂平等互惠的“改訂新約運動”,這些表明了“國民政府獨立自主的民族意識有所增強”,B正確;據所學可知,材料主要是國民政府的外交行為,而不是“群眾愛國運動蓬勃發(fā)展”,A說法錯誤;C與材料無關;材料只是強調的國民政府的外交行為,未涉及其他國家,D以偏概全。15、D【解析】

依據所學知識可知,材料信息“去夷即華,易姓建都”指的是北魏孝文帝遷都、改漢姓等功績,故D正確;周文王、秦始皇、唐太宗均不符合材料信息,故ABC錯誤。16、D【解析】

布雷頓森林體系是1944年召開布雷頓森林會議確定,D錯誤,符合題意;材料中論述的是冷戰(zhàn)的具體措施,A、B和C排除。17、C【解析】

帝國建立前,“婚姻存續(xù)期間妻子對嫁妝沒有任何權利”,《民法大全》中規(guī)定“婚姻關系解除時,除因妻子的過失外,都應歸還給妻子”,這體現了對婦女地位的認可,也是商品經濟發(fā)展的必然結果,說明羅馬法適應了社會經濟發(fā)展的需要,C正確;題干中圍繞的是嫁妝問題,與私有財產不可侵犯無關,排除A;題干并未涉及歧視婦女,而且羅馬立法原則并不是歧視婦女,排除B;材料只涉及嫁妝問題,并未涉及所有財產,排除D。18、C【解析】

英國的福利支出占國民生產總值的比例,由20世紀50年代初的13.8%,增加到了80年代初的21.6%。依據所學知識可知,這種變化說明英國政府對經濟的干預在不斷加大,即政府對經濟的影響力增強,故C正確;材料信息不是說明國內各階層貧富差距縮小,故A錯誤;二戰(zhàn)以后,英國就已失去世界經濟中心地位,故B錯誤;材料主旨未強調國家財政狀況日益惡化,故D錯誤。19、A【解析】

根據所學知識可知,降低關稅有利于國際經濟貿易往來,有利于推動經濟全球化,根據材料內容可知,該經濟學家認為當今發(fā)達國家、發(fā)展中國家的關稅都大大降低了,“可供減免的空間其實不大”,即該經濟學家旨在說明經濟全球化應向縱深發(fā)展,故A選項正確;材料內容主要強調的是隨著經濟全球化的發(fā)展,發(fā)達國家和發(fā)展中國家的關稅已經很低,反映了經濟全球化應向縱深發(fā)展,沒有涉及歐洲關稅同盟的問題,故B選項錯誤;根據所學知識可知,隨著經濟全球化的進一步發(fā)展,當今的南北貧富差距呈現加大的趨勢,故C選項錯誤;材料內容主要強調的是經濟全球化應向縱深發(fā)展,沒有體現國際政治經濟新秩序建立的問題,并且國際政治經濟新秩序尚未建立,故D選項錯誤。20、A【解析】

由材料“農民……強化村莊內部管理和監(jiān)督”“行依法行政,以制約行政對村民治理的不當影響”,這說明基層民主存在一些亂象,需要深化改革,故A符合題意;材料強調要探索村民自治的新思路而非制定村民自治法規(guī),故B不符合題意;材料主旨是深化基層民主改革而非官員素質,故C不符合題意;材料主旨是深化基層民主改革而非依法治國,故D不符合題意。故選A。21、C【解析】試題分析:材料信息體現不出參與政府管理,故A項錯誤;B項說法錯誤,故排除;材料信息體現的不是馬克思主義,故D項錯誤;“真正的解放,不是央求人家網開一面……是要靠自己的努力,把他打破,從黑暗的牢獄中,打出一道光明來?!薄爸灰懈缮嬲蔚臎Q心,不怕政府不順從民意?!钡润w現出知識分子對社會變革方式有了新的認識,所以本題答案為C項??键c:近代中國思想解放潮流?新文化運動?知識分子的認識22、A【解析】

由材料“馬克思試圖用所謂‘階級境況的邏輯'來解釋工業(yè)體系的制度運行…….至少他對工業(yè)體系的那個階段所作的社會學分析”可知,馬克思主義的理論是根植于對資本主義機器大工業(yè)的研究之上的,故選A;恩格斯肯定的是股價制企業(yè)的制度模式,而非整個資本主義私有模式,排除B;材料沒有涉及馬克思和恩格斯對暴力革命這一斗爭策略的態(tài)度,無法得出C項結論,排除;恩格斯認為股價制企業(yè)的制度模式只是一種過渡模式,其并非最終歸宿,且馬克思等人如果認同了資本主義的運行模式,則也沒有必要號召所有工人一起來推翻資本主義制度了,故排除D。23、C【解析】

根據題干信息,工人實際收入增長的幅度低于經濟發(fā)展增長的幅度,排除A;結合所學知識,這一時期為工業(yè)革命時期,經濟快速發(fā)展依賴于科技的進步,排除B;工人實際收入增長的幅度低于經濟發(fā)展增長的幅度,說明工業(yè)革命期間社會財富分配還是不公,社會貧富差距進一步拉大,故C項正確;根據題干信息,工人的收入畢竟呈現增長的趨勢,說明生活整體上還是有所改善,排除D。【點睛】本題命題意圖是考查考生閱讀和獲取表格信息、調動和運用知識的能力。本題以英國國民總收入變化表為切入點,深入考查了考生對工業(yè)革命的掌握和認識。工業(yè)革命促進了生產力的飛躍,但是由于財富分配的不合理,貧富懸殊現象十分嚴重,造成了社會的急劇分化。事實上考生如果能夠聯系1929年經濟大危機前,美國社會經濟雖有較大發(fā)展,但廣大勞動人民的收入增長水平趕不上經濟發(fā)展水平,社會貧富差距進一步拉大,限制了社會實際消費能力的增長,也不難得出正確答案。這就說明學生在解題過程中可以參照類似的歷史現象進行分析。24、A【解析】

由材料可知朱熹對天文學的歲差、置閏法、渾天說、渾天儀的結構等都有研究并提出了自己的見解,說明他踐行了“格物致知”的理念,深刻的探究了萬物,得到了其中的“理”,故A正確;材料不能反映儒家思想淵源于久遠的歷史傳統,故B錯誤;材料未體現科技發(fā)展為儒學發(fā)展提供理論依據,故C錯誤;材料是朱熹對古代科技進行研究并提出見解,不是促進科技發(fā)展,故D錯誤。25、D【解析】

圖中人物是斯大林,關鍵信息是“我們的國家已經實現了社會主義”。結合所學,蘇聯1936年新憲法的制定從法律上鞏固了蘇聯社會主義改造和社會主義建設的勝利成果,標志蘇聯社會主義基本制度在蘇聯的確立,故D符合題意;德國、英國和美國是資本主義國家,故ABC不符合題意。故選D。26、D【解析】唐朝通過制度規(guī)定,重視對老年人的照顧,說明統治者以孝道治天下。故答案為D項。AB項材料不能反映,排除;宗法制重視血緣關系,材料反映的國家制度沒有以此為根據,不能反映宗法制得到進一步加強,排除C項。27、A【解析】

根據“激發(fā)于清季之外侮”可知,邊疆史地研究蔚然成風是因為當時外來侵略不斷,這實際上就是經世致用的表現,故選A;探究事物原理,而從中獲得智慧,不符合題意,排除B;師夷長技指學習西方的先進技術,不符合題意,排除C;以史為鑒指借歷史上的成敗得失作為鑒戒,但無法體現“胚胎于樸實之學風”,排除D?!军c睛】解答本題的關鍵信息是“激發(fā)于清季之外侮”“胚胎于樸實之學風”,緊扣關鍵信息分析解答。28、C【解析】

由六十年代末起,中國的建交國數量不斷增長,體現了外交關系出現全新局面,①符合題意;七十年代初期,中國建交國數量增長較慢,說明外交戰(zhàn)線還是受到了文革干擾,②錯誤;1972年以后,中國建交國數量迅速增加,結合所學可知中美關系逐步緩和,③符合題意;表格內容無法體現中美正式建交的內容,④錯誤。綜上所述,故選C,排除ABD。29、B【解析】

圣母圣子像反映出人間母子的親情,沐浴著人性的光輝,符合文藝復興時期人文主義的特點,故B正確;耶穌像充滿著呆板拘謹的宗教氣息,排除A;拿破侖像屬于新古典主義美術,排除C;紅罐子是現代主義美術,排除D。故選B。30、B【解析】

依據表格內容來看,1992年的國民生產總值、國民收入教1978、1949年都有大幅度地增長,說明改革開放以來國民經濟迅速發(fā)展。故答案為B項。A項只通過數據不能說明我國實現了現代化,排除;C項表格內容無法體現國民經濟的高度繁榮狀態(tài),排除;D項1992年中共十四大只是確定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改革的目標,排除。二、材料解析題:本大題共3小題,第31題10分,第32題12分,第33題12分,共計34分。要求:分析材料,結合所學知識回答問題。31、(1)當歐美資本主義制度基本確立之時,19世紀70年代后工業(yè)革命進入新階段,電力的發(fā)明和運用是第二次工業(yè)革命的核心內容,隨著與電相關的技術發(fā)明不斷被運用,電力時代到來了,此外,人類在交通運輸、化工、新材料等許多技術生產領域取得突破。在歐美各國中,美國與德國的發(fā)展最為突出。第二次工業(yè)革命也推動了壟斷的產生,這些都對世界產生深遠影響。(2)魏源:師夷長技以制夷;洋務派(李善蘭、徐壽、華蘅芳等)中體西用(師夷長技以自強);早期維新派:制度變革、君主立憲;嚴復等維新派:救亡圖存、社會進化論。(3)本小題采用SOLO評分法。答案1:能對材料進行抽象提煉,并結合事實進行論述。材料與史實:運用充分;運用較充分。論述:論述充分;論述較充分。敘述:敘述完整流暢形成結構。答案2:能在多個線索或材料之間建立起聯系,并對此作出解釋。材料與史實:運用充分;運用較充分。論述:論述充分;論述不夠充分敘述:敘述形成結構;敘述連貫流暢。答案3:使用多個線索或材料,進行單一維度的解釋。材料與史實:運用較多材料;運用較少材料。敘述:敘述完整流暢;僅能列舉。答案4:找出一個線索或材料即得出結論。其他答案:沒有形成對問題的理解?;卮鸷蛦栴}無關或同義反復?!窘馕觥?/p>

(1)依據材料一的圖示從第二次工業(yè)革命產生背景、時間,主要發(fā)明、涉及的領域和主要國家以及影響等回答。(2)依據材料二“鴉片戰(zhàn)爭之后,傳播西學,師夷長技,逐漸成為朝野之共識”“中國的一批最早接受西方思想的知識分子,如魏源、王韜、李善蘭、徐壽、華蘅芳、鄭觀應等,為譯介西書,傳播西方的政治體制、科學知識”“洋務派創(chuàng)辦的江南機器制造總局翻譯館譯介出版了大量西方科技著作”和所學從魏源提出師夷長技以制夷、洋務派主張中體西用、早期維新派提倡制度變革和君主立憲以及嚴復等維新派提倡救亡圖存和社會進化論的思想回答。(3)本題屬于開放題型,首先依據材料提取觀點,然后結合材料和所學對于提出的觀點進行論述。本題的觀點可以依據材料三“入木三分地刻劃出嚴復翻譯此書的良苦用心”以及材料四“介紹近世思想的第一人”的信息提取“嚴復翻譯《天演論》推動中國學習西學的發(fā)展”;論述依據材料和所學從嚴復翻譯《天演論》的背景、方法、內容以及在中國的影響等分析回答。32、(1)特點:最早從英國開始;關注領域廣泛,有廣義、狹義之分;有立法保障等。原因:工業(yè)革命開展;城市化興起;公共衛(wèi)生問題突出;資產階級代議制形成;工人階級的斗爭;近代科技的進步。(2)背景:晚清及民國政府的努力;治理東北鼠疫等公共衛(wèi)生事件的契機;近代中國社會轉型的需要;借鑒西方公共衛(wèi)生治理的經驗等。意義:建立衛(wèi)生行政制度;初步形成衛(wèi)生法律體系;培養(yǎng)了公共衛(wèi)生相關人才;加速了近代社會轉型等?!窘馕觥?/p>

(1)特點:根據材料“公共衛(wèi)生最早是從英國開始的”可知,歐美公共衛(wèi)生最早從英國開始;根據材料“最初關注的是環(huán)境衛(wèi)生和疫病預防,后來逐步擴展到多個領域……幾乎包羅了所有與民眾生命健康有關的問題”可知,關注領域廣泛,有廣義、狹義之分;根據材料“19世紀前期,英國頒布了第一部《公共衛(wèi)生法案》,來應對英國日益嚴重的環(huán)境衛(wèi)生的困擾”可知,有立法保障等。原因:根據材料“是18世紀末19世紀初西歐社會‘啟蒙運動、工業(yè)革命的產物’”可知,歐美公共衛(wèi)生興起的原因是工業(yè)革命開展;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公共衛(wèi)生與城市化興起密切相關;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公共衛(wèi)生之所以興起,原因在于公共衛(wèi)生問題突出;從政治制度角度看,公共衛(wèi)生的興起得益于歐美資產階級代議制形成和工人階級的斗爭;從技術角度分析,歐美公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