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資格認定考試初級中學語文模擬題48_第1頁
教師資格認定考試初級中學語文模擬題48_第2頁
教師資格認定考試初級中學語文模擬題48_第3頁
教師資格認定考試初級中學語文模擬題48_第4頁
教師資格認定考試初級中學語文模擬題48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7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教師資格認定考試初級中學語文模擬題48一、單項選擇題(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備選項中只有一個是符合題目要求的。)1.

下列是某教師關于口語交際教學設計的理解,其中不正確的足______A.應定位于現(xiàn)實生活(江南博哥)中實用的基本技能和策略B.不同類型的口語交際所使用的活動方式差異性不大C.活動的設計應體現(xiàn)反復性、層次性和連貫性D.“組織中的口語交際”適合通過虛擬一種交際的語境,引導學生體驗并運用新的技能正確答案:B[解析]不同類型的口語交際需要用不同的活動方式,因具體情境的不同,活動方式可能存在很大的差異。

2.

學生圍繞“中國當代小說的創(chuàng)作”開展專題研討活動,搜集了以下信息。下列不正確的是______A.“尋根文學”作家的主流是知青作家,他們大多排斥西方現(xiàn)代派文學,認為文學必須植根于民族文化的土壤里,因而他們的作品都極力向傳統(tǒng)回歸B.蔣子龍的《喬廠長上任記》、高曉聲的《陳奐生上城》、張潔的《沉重的翅膀》同屬于“改革文學”的代表作品C.馬原、莫言、殘雪、余華等人都屬于“先鋒小說”的代表作家D.盧新華的小說《傷痕》主要反思“文化大革命”運動給人們的心理所帶來的創(chuàng)傷正確答案:A[解析]“尋根文學”以知青作家為主力,以韓少功、張承志等人為代表,致力于傳統(tǒng)意識、民族文化心理的挖掘,與此同時,他們也積極接受西方現(xiàn)代文學,吸收其中的精華,然后為我所用。

3.

教學《曹劌論戰(zhàn)》時,教師要求學生舉出一個與“何以戰(zhàn)”中“以”的意義用法相同的句子。下列合適的是______A.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岳陽樓記》)B.咨臣以當世之事(《出師表》)C.以君之力,曾不能損魁父之丘(《愚公移山》)D.孰視之,自以為不如(《鄒忌諷齊王納諫》)正確答案:C[解析]題干“何以戰(zhàn)”中的“以”為介詞,意為“憑借”。A項,“以”為介詞,意為“因為”。B項,“以”為介詞,意為“拿,用”。C項,“以”為介詞,意為“憑借”。D項,“以”為動詞,意為“認為”。

4.

在文言文總結(jié)課上,教師舉例講解通假字的特點和作用。下列不適合的是______A.孰為汝多知乎(《兩小兒辯日》)B.當窗理云鬢,對鏡帖花黃(《木蘭詩》)C.斯是陋室,惟吾德馨(《陋室銘》)D.居十日,扁鵲望桓侯而還走(《扁鵲見蔡桓公》)正確答案:C[解析]通假字,是我國古書的用字現(xiàn)象之一,“通假”就是“通用、借代”的意思,即用讀音相同或者相近的字代替本字。A項,“知”同“智”,意為“智慧”。B項,“帖”同“貼”,意為“粘貼”。C項,無通假字。D項,“還”同“旋”,意為“回轉(zhuǎn),掉轉(zhuǎn)”。

5.

八年級上冊教材設置了“課外古詩詞誦讀”部分,其中包括《浣溪沙》《采桑子》《相見歡》等四首詞。從語文教材的構成要素來看,這屬于語文教科書的______A.知識系統(tǒng)B.助讀系統(tǒng)C.范文系統(tǒng)D.練習系統(tǒng)正確答案:C[解析]課文系統(tǒng)又稱范文系統(tǒng),這是教材的主體部分。范文系統(tǒng)是根據(jù)語文課程標準或教學大綱所規(guī)定的選文標準所選取的課文系列?!罢n外古詩詞誦讀”部分選取的詩文,都屬于范文系統(tǒng)。

6.

學習對聯(lián)知識后,教師要求學生整理關于歷史名人的對聯(lián)。下列對聯(lián)內(nèi)容與歷史人物對應不正確的是______A.唐代論詩人,李杜以還,惟有幾篇新樂府;蘇州懷刺史,湖山之曲,尚留三畝舊祠堂(白居易)B.猶留正氣參天地;永剩丹心照古今(文天祥)C.舟系洞庭,世上瘡痍空有淚;魂歸洛水,人間改換已無詩(杜甫)D.大明湖畔,趵突泉邊,故居在垂楊深處;漱玉集中,金石錄里,文采有后主遺風(朱淑真)正確答案:D[解析]A項,“新樂府”指白居易創(chuàng)作的新樂府詩篇,且白居易曾被任命為“蘇州刺史”。B項,文天祥曾在《過零丁洋》中寫道:“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與對聯(lián)中的“丹心”相對應。C項,對應的人物是杜甫。杜甫漂泊四方,據(jù)說最終病死在岳陽樓洞庭湖上的孤舟里;洛水指杜甫的家鄉(xiāng)鞏縣。D項,人物與對聯(lián)對應錯誤?!磅劳蝗蔽挥诶钋逭盏墓枢l(xiāng)山東濟南,“漱玉集”指的是李清照的詞集《漱玉集》,《金石錄》是李清照和丈夫趙明誠共同完成的著作。

7.

教師圍繞中國本土文學流派開展合作探究研討活動。下列不適合選用的是______A.山藥蛋派B.荷花淀派C.尋根文學D.魔幻現(xiàn)實主義正確答案:D[解析]A項,山藥蛋派是中國當代小說流派之一,是以趙樹理為代表的一個文學流派。B項,荷花淀派以孫犁為代表,荷花淀即白洋淀,這一流派得名,不但源于白洋淀這個地方,也源于孫犁的短篇小說《荷花淀》。C項,20世紀80年代中期,文壇上興起了一股“文化尋根”的熱潮,作家們開始致力于對傳統(tǒng)意識、民族文化心理的挖掘,他們的創(chuàng)作被稱為“尋根文學”。這三項都屬于中國本土文學流派。D項,魔幻現(xiàn)實主義文學是一種用魔幻的內(nèi)容表現(xiàn)現(xiàn)實生活的寫作手法。雖然情節(jié)怪誕,卻突顯真實。這一流派產(chǎn)生于拉丁美洲。

8.

某教師布置了一項教學任務——“記錄生活見聞與感悟”。每逢寒暑假或黃金周,該教師總會布置這樣一個作業(yè),讓學生記錄自己假期的見聞和自己的感悟,事情無論大小,文字無論多少,只要是真實的見聞和發(fā)自內(nèi)心的感受和認識就行。天長日久,學生養(yǎng)成了用心觀察、勤于記錄的習慣。下列對這種作業(yè)形式的分析,不正確的是______A.開發(fā)了生活中的語文資源B.能夠引導學生觀察生活和感悟生活C.有利于學生借助生活資源學習寫作D.需組織學生開展大量的課外集體活動正確答案:D[解析]D項,題干中,“記錄生活見聞與感悟”的教學任務并不需要組織學生開展大量的課外集體活動,學生可以單獨進行,個性化地選擇、感悟與思考。

9.

閱讀《我的叔叔于勒》的教學實錄(節(jié)選),按照要求答題。

師:菲利普夫婦在意外遇到于勒時言行神態(tài)如何?其態(tài)度發(fā)生變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請大家把表現(xiàn)菲利普夫婦言行神態(tài)變化的詞句都找出來。

生:如我的父親“臉色煞白,兩眼呆直”,母親“突然暴怒起來,說:‘我就知道這個賊是不會有出息的,早晚會回來重新拖累我們的?,F(xiàn)在把錢交給若瑟夫,叫他去把牡蠣錢付清。已經(jīng)夠倒霉的了,要是被那個討飯的認出來,這船上可就熱鬧了。咱們到那頭去,注意別叫那人挨近我們’”!

師:找得非常好,下面我們請幾位同學來朗讀一下這幾句臺詞。

(陸續(xù)叫的幾個同學都沒把母親那暴怒的語氣讀出來)

生:老師給我們范讀一下吧!

教師課前并無這個準備,一時顯得比較尷尬,學生們開始竊竊私語。但這位教師并沒有拒絕,而是迅速調(diào)整狀態(tài),接著便進入角色,用氣急敗壞的、暴怒的、低沉的聲調(diào)讀道:“我就知道這個賊是不會有出息的……”讀完后,學生給予了教師熱烈的掌聲。

對上述教學實錄的評價,不正確的是______A.教師精心備好的一節(jié)課,卻因出現(xiàn)一些始料不及的問題而影響教學效果,甚至出現(xiàn)一團糟的現(xiàn)象,教學效果不盡如人意B.教師富有應變能力和教學機智,能夠應對偶然事件,保證教學過程的順利進行C.課堂教育教學是一個錯綜復雜、瞬息萬變的過程,這節(jié)課出現(xiàn)的問題主要體現(xiàn)在教師對學生的預見不充分D.課堂突發(fā)事件的處理,能夠很好地檢驗一個教師的基本素質(zhì)和各方面能力正確答案:A[解析]從材料顯示的課堂情況來看,雖然課堂沒有按照教師預定的情況發(fā)展,但是該教師合理地處理了突發(fā)情況,獲得了更好的教學效果。

10.

下列不屬于語文課程目標設計應依據(jù)的“三個維度”的是______A.知識與能力B.感受與鑒賞C.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D.過程與方法正確答案:B[解析]語文課程目標設計應依據(jù)的“三個維度”是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11.

初中文言文復習課上,教師引導學生搜集被動句。下列不適合的是______A.微斯人,吾誰與歸(《岳陽樓記》)B.山巒為晴雪所洗(《滿井游記》)C.士卒多為用者(《陳涉世家》)D.吾長見笑于大方之家(《莊子·秋水》)正確答案:A[解析]A項,譯為“如果沒有這種人,我同誰一道呢?”,屬于賓語前置句,疑問代詞“誰”作賓語,正常語序應為“吾與誰歸”。B項,“為……所……”表被動,可譯為“山巒被融化的雪水洗干凈”。C項,“為”表被動,全句譯為“戍卒多愿意被(他)差遣”。D項,“見”表被動,全句譯為“我將會永遠被一些博學多才的人所嘲笑”。

12.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特別強調(diào)了“綜合性學習”。下列不屬于其范疇的是______A.結(jié)合魯迅作品,用漫畫形式表達對“看客”群體的認識B.將柳永的《雨霖鈴》改寫成一篇散文C.改編莎士比亞的《羅密歐與朱麗葉》,并分組表演D.簡說中國文人的“鄉(xiāng)愁”情結(jié),并設計一份研學旅行活動方案正確答案:B[解析]《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指出,綜合性學習主要體現(xiàn)為語文知識的綜合運用、聽說讀寫能力的整體發(fā)展、語文課程與其他課程的溝通、書本學習與生活實踐的緊密結(jié)合。A、C、D三項均屬于綜合性學習范疇。B項,將詞改寫成散文的形式,只涉及“寫”一個方面,不屬于綜合性學習范疇。

13.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指出,培養(yǎng)學生正確的思想觀念、科學的思維方式、高尚的道德情操、健康的審美情趣和積極的人生態(tài)度。以下教師對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目標的理解不恰當?shù)氖莀_____A.應與掌握學習方法、提高語文能力的過程融為一體B.應作為語文教學中必須實現(xiàn)的一項附加任務進行C.情感教育應滲透于語文日常教學過程之中D.根據(jù)語文學科的特點,注重熏陶感染與潛移默化正確答案:B[解析]B項,“附加任務”表述有誤。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目標從來都不是一項附加的任務,它應與掌握學習方法、提高語文能力的過程融為一體,注重熏陶感染與潛移默化,滲透于語文日常教學過程之中。

14.

某教師閱讀《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后,對語文課程資源的開發(fā)與利用看法如下。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______A.語文課程資源包括課堂教學資源和課外學習資源B.各地都蘊藏著自然、社會、人文等多方面的語文課程資源C.學生的家庭生活及日常生活話題不在語文課程資源的范疇D.學校和教師要高度重視課程資源的開發(fā)利用正確答案:C[解析]《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在關于課程資源的開發(fā)與利用中指出,語文課程資源包括課堂教學資源和課外學習資源,例如:教科書、相關配套閱讀材料、其他圖書、報刊、工具書、教學掛圖,電影、電視、廣播、網(wǎng)絡,報告會、演講會、辯論會、研討會、戲劇表演,生產(chǎn)勞動與社會實踐場所,圖書館、博物館、紀念館、展覽館,布告欄、報廊、各種標牌廣告,等等。自然風光、文化遺產(chǎn)、風俗民情、方言土語,國內(nèi)外的重要事件,日常生活的話題等也都可以成為語文課程的資源。各地都蘊藏著多種語文課程資源。學校要有強烈的資源意識,認真分析本地和本校的特點,充分利用已有的資源,積極開發(fā)潛在的資源,特別是人的資源因素和在課程實施過程中生成的資源因素。語文教師應高度重視課程資源的開發(fā)與利用。

15.

閱讀《孔雀東南飛》教學反思,按照要求答題。

第二節(jié)課上,我先展示出上聯(lián)“韌如蒲葦,勇蘭芝抗婚赴清池”,要求學生結(jié)合課文內(nèi)容來試對下聯(lián)。在試對之前,我先簡要地講解了對對子的要求,如上下句字數(shù)相等、對仗工整,還要求意義相聯(lián)、平仄協(xié)調(diào)等。這下學生的積極性就被激發(fā)起來了,他們很認真地看起書來,因為要對出對子肯定要熟悉課文內(nèi)容。我叫學生主動到講臺上把答案寫在黑板上,大家都爭先恐后地上去寫,有的學生寫“堅似磐石,情仲卿殉情掛南枝”,有的寫“堅若磐石,癡府吏違母縊庭樹”,學生們的答案讓我很驚喜。然后我趁熱打鐵,叫學生自己分析,選擇其中最好的一句并說明理由,我把主動權交給學生。大家討論得很激烈,最后選定一句作為下聯(lián):“堅若磐石,癡仲卿違母縊庭樹?!苯?jīng)過這一環(huán)節(jié),接下去的內(nèi)容就講解得很順,整節(jié)課氣氛都很熱烈。教師教得輕松,學生也學得輕松,既達到了掌握課文內(nèi)容的目的,又激發(fā)了學生學習語言的興趣。更重要的是,我對教學又有了信心。

對上述教學反思的相關評價,不正確的是______A.雖然調(diào)動了學生學習語文的積極性,但脫離了語文教學方向B.“對對子”的方法本身就是一種語言訓練,有利于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C.要選擇學生最易接受的切入點來講授課文D.要培養(yǎng)學生興趣,教師必須多思求變正確答案:A[解析]A項,“脫離了語文教學方向”表述有誤。該教師用“對對子”來激活語文課堂,不僅提升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在教學過程中,學生為了獲得更好的答案,會更加認真地解讀課文,這在無形中加深了學生對課文的理解。

二、案例分析題(共40分)閱讀以下學生習作,回答下列小題。

案例:

寧靜的文明

①木心晚年避人避世于莫干山,提筆輕嘆:是我在寂寞。隱于山林是為了追求心靈的絕對寧靜,正如洞穴中的蝴蝶,離開燭光人聲才能獲得寧靜的生活。

②中國古代文人對隱居山水有一種超常的熱愛,柳宗元《漁翁》一詩中描寫道:“煙銷日出不見人,欸乃一聲山水綠?;乜刺祀H下中流,巖上無心云相逐?!绷谠孟氲倪@樣一位云無心水自閑的漁父,寄托的正是千千萬萬詩人共同的理想,他們渴望有一個對世俗完全封閉的烏托邦,來求得心靈上的寧靜與獨立,這種茲茲不倦地對心靈凈地的追求,即使在今日也是可貴的。

③與這些追求大雅之境的文人騷客截然不同的是當今那些汲汲名利的人。前有劉青山、張子善,后有黃保錦、傅政華;前有麥當勞之速成雞,后有星巴克驅(qū)趕民警;前有吃播假吃催吐,后有薇婭偷稅漏稅。這些人,或炒作出名,或利欲熏心,迫不急待在滾滾繁華的熱油鍋里走了一遭又一遭。

④一些所謂的“明星”“名人”,為了一點可憐的知名度,出賣道德、良知乃至靈魂內(nèi)僅存的一絲對喧鬧的向往與對寧靜的抵制。社會也因之多一些蕪雜無序。

⑤在如今這個叫囂著名與利的社會,更需要像木心那樣的大雅,以自己的寧靜來托住現(xiàn)代文明的氣脈。張岱的《陶庵夢憶》,憶的是將逝的文化;王國維先生投湖,投的是古老文明的荒涼冬天;而濟慈的《夜鶯頌》,頌的是一去再不返的浪漫主義;馬爾克斯的《百年孤獨》,則孤獨著魔幻拉美文明的消逝。

⑥正是這些看似柔弱的文人堅持著寧靜的心靈訴求,不斷抵制著喧囂怪異的入侵,給我們這顆蔚藍色的星球以無限榮光。也正因此,即使伴隨著喧鬧叫嚷,始終有一脈心香使文明靜傳。

⑦這樣一種因?qū)庫o而具有的文明深遠的場景,大概就是我想說的。

問題:1.

請從第②段和第③段中找出兩個錯別字,從第④段中找出一處病句,分別改正。正確答案:(1)錯別字:第②段中的“茲茲不倦”應改為“孜孜不倦”,第③段中的“迫不急待”應改為“迫不及待”。

(2)病句:第④段中的“一些所謂的‘明星’‘名人’,為了一點可憐的知名度,出賣道德、良知乃至靈魂內(nèi)僅存的一絲對喧鬧的向往與對寧靜的抵制”語序有誤,應改為“一些所謂的‘明星’‘名人’,為了一點可憐的知名度,出賣道德、良知乃至靈魂內(nèi)僅存的一絲對喧鬧的抵制與對寧靜的向往”。

2.

請指出該習作的一個優(yōu)點,并結(jié)合習作具體分析。正確答案:優(yōu)點:謀篇布局巧妙。以蝴蝶為切口,以遠離喧囂浮躁、尋求內(nèi)心寧靜為核心,展開思路,既有當下名人、官員、商家對寧靜文明的失守,也有木心、張岱、王國維、馬爾克斯等人對其的堅守,正反對比,文章富有張力。這告訴我們,寫作要靠船下篙,只有找準切口,深入理解其內(nèi)涵本質(zhì),發(fā)散思維才有實效。文學氣味濃厚。木心的“是我在寂寞”提筆輕嘆,柳宗元《漁翁》云無心水自閑的意境,自始至終展示出學生的書生氣,這給了我們“腹有詩書氣自華”的啟示,平時必須多讀點文學著作,多積累名言警句?,F(xiàn)實針對性強。文章合為時而著,學生羅列腐敗官員、社會熱點,展示給讀者的是一個關注熱點和社會時事的中學生,表現(xiàn)出一定的公民意識。這也提醒中學生,不可兩耳不聞窗外事,而要大事、小事、天下事,事事關心、時時關注。

閱讀以下學生習作,回答下列小題。

案例:

①魯迅先生說過:世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我認為這句話也可以形容獨特的山路。

②每當周末,晴空萬里,微風吹拂之時,我便會背上那鼓鼓的背包,呼朋喚友地踏上登山的旅途。

③站在山腳下,看著延伸到山頂?shù)男÷?,“崎嶇”“蜿延”“迂回”……我的腦海中閃過一串詞語,用它們來形容眼前的山真是再合適不過了。

④我和朋友都越越欲試,“沖啊——”,不知誰扯開嗓子大喊了一聲,大家都不約而同地一起邁開大步向山上沖,眨眼之間就已沖出了七八米遠。踩在松軟的黃土上,呼吸著樹木“吐出”的氧氣,聞著野花發(fā)出的淡淡清香,這是城市里的柏油馬路上感受不到的。

⑤過了約半個小時,我就知道什么叫“路外有路”了。走在山路上,不僅是時上時下的坡度令人疲倦,而且路中間時不時會出現(xiàn)幾塊破石頭或幾節(jié)爛樹根,一不小心就會摔上一跤。最主要的就是走山路比走平路累得多。還沒一會兒,我就累得氣喘吁吁。特意穿的很輕便的登山鞋,此時卻成了腳上的累贅。兩腳像灌了鉛,沉重得邁不開步子,背包也像一塊巨石,壓得直不起腰,走不動路。臉上紅彤彤的正冒著熱氣,快速的心跳“咚咚咚”聽得一清二楚?,F(xiàn)在,我們不是在登山,而是在手腳并用地“爬山”啊!

⑥不知爬了多久,一個驚喜的聲音傳來:“看,山頂!”我抬頭一看,原來茂密的樹林變成了一片蔚藍的天空,山頂近在咫尺。大家的“發(fā)動機”似乎瞬間又加滿了油,“呼”地一起向山頂沖去。

問題:3.

請從第③段和第④段中找出兩個錯別字,從第④段中找出一處病句,分別改正。正確答案:(1)錯別字:第③段中的“蜿延”應改為“蜿蜒”,第④段中的“越越欲試”應改為“躍躍欲試”。

(2)病句:第④段中的“大家都不約而同地一起邁開大步向山上沖”內(nèi)容重復,應改為“大家都不約而同地邁開大步向山上沖”。

4.

請指出該習作的一個缺點,并提出具體的改進建議。正確答案:缺點:這篇習作主體內(nèi)容寫的是爬山的過程,有詳有略,不過并沒有圍繞標題“路”來寫,作文不扣題,有跑題的傾向。改進意見:整體來說,作者似乎還沒有明確的立意意識,所以寫出來的習作看上去比較隨意,因此需要培養(yǎng)明確的寫作目標,即為什么寫此文,想告訴讀者什么。目標明確了,這個隨意的問題就會迎刃而解。

三、教學設計題(第1小題20分,第2小題20分,第3小題25分,共65分)閱讀文本材料和相關要求,回答下列小題。

原文

桃花源記

陶淵明

晉太元中,武陵人捕魚為業(yè)。緣溪行,忘路之遠近。忽逢桃花林,夾岸數(shù)百步,中無雜樹,芳草鮮美,落英繽紛。漁人甚異之。復前行,欲窮其林。

林盡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從口入。初極狹,才通人。復行數(shù)十步,豁然開朗。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阡陌交通,雞犬相聞。其中往來種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黃發(fā)垂髫,并怡然自樂。

見漁人,乃大驚,問所從來。具答之。便要還家,設酒殺雞作食。村中聞有此人,咸來問訊。自云先世避秦時亂,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不復出焉,遂與外人間隔。問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此人一一為具言所聞,皆嘆惋。余人各復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數(shù)日,辭去。此中人語云:“不足為外人道也?!?/p>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處處志之。及郡下,詣太守,說如此。太守即遣人隨其往,尋向所志,遂迷,不復得路。

南陽劉子驥,高尚士也,聞之,欣然規(guī)往。未果,尋病終。后遂無問津者。

思考探究

一、在讀懂課文的基礎上,簡要講述這個故事,并背誦全文。

二、桃花林的景色和桃花源中的景象有所不同。默讀課文前兩段,想象其中的畫面,說說這些畫面給你的感受。

三、本文筆法簡潔而內(nèi)涵豐富,試依據(jù)課文內(nèi)容回答問題。

1.此人一一為具言所聞,皆嘆惋。

(漁人“具言”的是什么?桃花源中人為什么“嘆惋”?)

2.詣太守,說如此。

(這句話中的“如此”包括哪些內(nèi)容?如果把這些內(nèi)容一一寫出來,表達效果會有什么不同?)

積累拓展

四、解釋下列加點的詞。

1.武陵人捕魚為業(yè)不足為外人道也

2.便舍船,從口入土地平曠,屋舍儼然

3.見漁人,乃大驚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

4.尋向所志未果,尋病終

五、古代漢語中有些詞語在現(xiàn)代漢語中仍然使用,但是意思已經(jīng)發(fā)生了變化。解釋下列加點的詞語,注意它們在句中的含義與現(xiàn)代漢語常用義的區(qū)別。

1.芳草鮮美,落英繽紛

2.阡陌交通,雞犬相聞

3.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不復出焉

4.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

預習提示

我們現(xiàn)在常用“世外桃源”這一成語指理想中的美好世界。你心中有“世外桃源”嗎?說說它是什么樣的。

借助注釋,通讀課文,感受作者筆下“世外桃源”的美好情景。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的相關要求

閱讀淺易的文言文,能借助注釋和工具書理解基本內(nèi)容。注重積累、感悟和運用,提高自己的欣賞品位。

學生情況

八年級,班級人數(shù)40人。

課時安排

一課時。

教學條件

教室配有多媒體設備,能夠演示PPT,播放音頻、視頻文件,投影實物等。

問題:1.

從“在大量的語文實踐中體會、把握運用語文的規(guī)律”或“在教學中尤其要重視培養(yǎng)良好的語感和整體把握的能力”的角度,寫出你對《桃花源記》教學的認識,不少于200字。正確答案:從“在教學中尤其要重視培養(yǎng)良好的語感和整體把握的能力”的角度分析。(1)《桃花源記》是一篇文言文,作者是陶淵明。本文通過對漁人誤入桃花源故事的描寫,展現(xiàn)了桃花源中人生活的美好與愜意,表達了作者對理想社會的向往之情。文中人物刻畫與景物描寫的寫作手法運用得出神入化,學習本文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語感和整體把握能力。(2)《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指出:“閱讀淺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釋和工具書理解基本內(nèi)容。注重積累、感悟和運用,提高自己的欣賞品位?!币虼?,在教學中應重視對文言文基礎知識的學習。(3)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學生通過初讀完成對文章的感知;在自由朗讀中,將疑問記錄,由教師引導學生結(jié)合注釋和背景資料解決閱讀障礙;在精讀品析中,層層理解文章內(nèi)涵,從內(nèi)容到藝術技巧再到情感的升華,以問題為導向,以學生為主體,設置多種教學形式,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幫助學生提升閱讀審美能力。

2.

根據(jù)上述材料,確定本篇課文的教學目標,并具體說明確定的依據(jù)。(不可照抄材料)正確答案: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借助注釋和工具書理解基本內(nèi)容,能用自己的話概括文章的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