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廣西大學附屬中學2025屆高考歷史一模試卷注意事項1.考生要認真填寫考場號和座位序號。2.試題所有答案必須填涂或書寫在答題卡上,在試卷上作答無效。第一部分必須用2B鉛筆作答;第二部分必須用黑色字跡的簽字筆作答。3.考試結束后,考生須將試卷和答題卡放在桌面上,待監(jiān)考員收回。一、選擇題:共30小題,每小題2.5分,共75分。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1.1981年4月,在一份以中共中央書記處研究室名義印發(fā)的材料上,按照對計劃與市場的態(tài)度,將經濟學家劃分為四類:第一類是堅持計劃經濟的;第二類是贊成計劃經濟但不那么鮮明的;第三類是贊成商品經濟但不那么鮮明的;第四類則是主張發(fā)展商品經濟的。這表明當時A.傳統(tǒng)計劃經濟觀念束縛亟待突破B.照搬西方市場經濟成為時人共識C.國營企業(yè)的股份制改革正式啟動D.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初步建立2.鄧小平說:“中央確實是不干預特別行政區(qū)的具體事務的,也不需要干預。但是特別行政區(qū)是不是也會發(fā)生危害國家根本利益的事情呢?……那個時候,北京過問不過問?……如果中央把什么權力都放棄了,就可能會出現(xiàn)一些混亂,損害香港的利益?!边@一講話的重點是A.豐富“一國兩制”內涵B.設定香港自治底線C.肯定“港人治港”方針D.消除香港分裂勢力3.“一五”期間建設的項目,特別是蘇聯(lián)援建的項目,主要配置在東北地區(qū)、中部地區(qū)和西部地區(qū)。150項中的106個民用工業(yè)企業(yè),布置在東北50個、中部32個;44個國防企業(yè),布置在中西部地區(qū)35個,其中21個安排在四川、陜西兩省。由此可見,該布局A.意在強化東北地區(qū)工業(yè)中心地位 B.突出資源分布與軍事需要的結合C.照搬了蘇聯(lián)社會主義工業(yè)化模式 D.以經濟的協(xié)調發(fā)展為根本出發(fā)點4.1846年,美國傳教士約翰遜在福州臺江吉祥山創(chuàng)辦福音精舍,以學習《圣經》為主,兼修國文和自然科學(“格致”課)。這是福建開辦最早的新式普通中學教育。對此理解正確的是A.洋務運動推動了福建教育近代化 B.我國的思想文化近代化航程已萌發(fā)C.近代教育是西方文明傳播的產物 D.新式學校教育與傳統(tǒng)國學教育并存5.北魏均田制實行后,文獻中出現(xiàn)了“莊園”一詞,被指私人圈占的成片土地。唐代均田制實行后,“莊園”一詞的使用更加普遍。據此可知A.均田制導致土地集中現(xiàn)象加劇B.北魏至唐朝前期政府不限制土地買賣C.均田制未能杜絕土地兼并D.封建小農經濟日益被大莊園經濟取代6.政府權力“從創(chuàng)建伊始就要將限制自身權力的機制設置其中”的國家是A.法國 B.俄國 C.德國 D.美國7.近年來,新興經濟體開始承擔更多的國際責任,成為IMF(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英文縮寫)增資的重要來源。出身工會領袖的巴西總統(tǒng)盧拉就感慨說,在過去20年里他在歷次抗議中大多會要求“IMF滾出去”,但“現(xiàn)在,(我的)財政部長說,我們將借錢給IMF”。這說明A.世界多極化趨勢逐步加強B.南北經濟發(fā)展?jié)u趨平衡C.經濟區(qū)域集團化趨勢加強D.IMF面臨嚴重資金困境8.一百年前,孫中山提出的民族、民權、民生三大主義成為革命黨人奮斗的綱領。以下論述能夠體現(xiàn)民權主義思想的是A.“就算漢人為君主,也不能不革命” B.“驅逐韃虜之后,光復我民族的國家”C.“改良社會經濟組織,核定天下地價” D.“滌二百六十年之腥膻,復四千年之祖國”9.民國初年到1920年,中國工業(yè)增長速度達到年均8%;1927~-1936年是國民經濟發(fā)展的另一個黃金十年。這兩個時期中國經濟迅速發(fā)展的共同原因是A.列強放松了對中國的侵略B.國內政治局面的穩(wěn)定C.政府扶持國民經濟的發(fā)展D.資產階級掌握了政權10.12-16世紀,歐洲各國先后出現(xiàn)對羅馬法進行注釋、評論和解釋,并將其基本原則和念適用于法律實踐的熱潮,史稱"羅馬法復興"。這一熱潮的出現(xiàn)A.奠定了西方近現(xiàn)代法治理念的基礎 B.緣于羅馬法承載著時代需求和價值C.反映了對古羅馬文明的繼承和創(chuàng)新 D.說明羅馬法的司法原則具有斗爭性11.新政時期,羅斯福政府通過緩慢的通貨膨脹或政府的積極經濟干預,以實現(xiàn)經濟復興和充分就業(yè);通過社會保障及收人再分配改革資本主義的結構;通過創(chuàng)辦政府事業(yè)或公共工程修正從前的自由企業(yè)體制;通過福利政策建立一個更為公正的社會。這體現(xiàn)了A.美國生產資料所有制性質改變 B.生產方式決定社會制度的性質C.上層建筑對經濟基礎的反作用 D.階級斗爭是新政的根本推動力12.宋太祖說:“五代方鎮(zhèn)殘虐,民受其禍。朕今用儒臣干事者百余人,分治大藩,縱皆貪濁,亦未及武臣十之一也?!边@里反映出宋初的一個基本國策,即A.“強干弱枝”B.“重內輕外”C.“重文輕武”D.“冗官冗費”13.明清時期,晉商以山西富有的麥、棉、皮、毛、木材、旱煙等特產,套換江南的絲、綢、茶、米,又轉銷西北、蒙、俄等地,其販運銷售活動遍及全國。這反映出當時A.農副產品的商品化趨勢明顯B.晉商經濟地位得以快速提升C.區(qū)域位置決定商業(yè)貿易發(fā)展D.長途販運貿易成為商業(yè)主流14.“他是真主,是獨一的主;真主是萬物所仰賴的?!迸c材料所體現(xiàn)宗教的興起時期相當的是A.中國大唐盛世時代B.雅利安人入侵印度C.雅典伯利克里時代D.羅馬疆域達到頂峰15.1912年,越南光復會成立,規(guī)定其宗旨為:驅除法賊,恢復越南,建立越南共和民國。1927年,越南國民黨成立,規(guī)定其最后目的是“贏得民族獨立,成立共和政府,實現(xiàn)民族自由權,為越南資本主義發(fā)展打通道路”據此可知A.越南革命進程與中國革命完全一致B.中越兩國結成反帝斗爭的統(tǒng)一戰(zhàn)線C.三民主義成為兩國革命的指導思想D.辛亥革命推動了亞洲民族解放運動16.唐朝是庶族地主大量涌上政治舞臺的時期,給詩壇增添了一大批新詩人,他們從不同的角度,以不同的風格來反映現(xiàn)實生活,突破六朝門閥只重形式,不重內容的浮雕文風,豐富、充實了詩歌的思想內容和社會意義。這說明了A.唐代詩歌形式漸趨成熟 B.文學深受政治制度影響C.唐代詩歌水平迅速提升 D.經濟決定詩歌發(fā)展水平17.有數據顯示,羅斯福新政推行后,商品仍然大量過剩,失業(yè)大軍依舊高達900多萬人,期間(1937—1938年)還造成了新的經濟危機,有學者據此認為羅斯福新政沒有也不可能造成經濟復興和高漲。該學者的觀點A.全面認識了羅斯福新政 B.建立在一定的史實基礎之上C.充滿了主觀臆斷的色彩 D.認為新政是經濟危機的根源18.魏晉南北朝時期,北方統(tǒng)治者到處開山鑿窟,形成了許多石窟藝術,如云岡石窟、龍門石窟和敦煌莫高窟。這反映出當時A.繪畫技術先進 B.社會動蕩不安 C.佛教廣泛流傳 D.經濟繁榮發(fā)展19.到18世紀,北美殖民地形成了生產分工的經濟格局:南部地區(qū)從北部和中部采購肉類和小麥,北部和中部地區(qū)則從南部采購煙葉,而紐約、費城、波士頓則承擔著將北美各地的商品轉口銷售到英國與西印度的使命。這種經濟格局表明,當時的北美殖民地A.國內統(tǒng)一市場形成 B.經濟交往日益頻繁C.生產方式出現(xiàn)革新 D.受制于英國的統(tǒng)治20.南朝劉宋時期,謝靈運的“田園別墅”一改漢代“千樹橘”的單一經營,變成糧食、桑麻、蔬菜、水果等多種經營格局,“春秋有待,朝夕須資。既耕以飯,亦桑貿衣。藝菜當肴,采藥救頹”。這反映出“田園別墅”A.推動了農產品的商品化 B.具有鮮明的自然經濟特色C.促進了經濟重心的南移 D.使世家大族生活日益腐化21.唐代,政府設置東西南北四個銅照,以受養(yǎng)民勸農之事、諫論時政之書、陳冤訴屆之狀、舉報告密之信。這客觀上A.引入了社會監(jiān)督 B.防止了官員腐敗C.強化了君主權力 D.削弱了行政監(jiān)督22.聯(lián)合國難民署資料顯示,國際難民移民總數在1976年是280萬,1980年達到820萬,1985年猛增到1160萬,到1993年已經有1890萬。這說明()A.難民問題成為全球化深入面臨的難題 B.經濟全球化加速跨國間人員自由流動C.多極化趨勢導致全球政局的動蕩不安 D.發(fā)展中國家面臨全球化趨勢嚴峻挑戰(zhàn)23.自孝文帝以后,北魏皇帝死后的謚號多采用“孝”字,如“孝武帝”。這一現(xiàn)象是孝文帝改革的哪一措施的具體體現(xiàn)A.使用漢語B.采用漢姓C.學習漢族的禮法D.與漢族貴族聯(lián)姻24.嘉靖、萬歷年間,內閣制度發(fā)展到了鼎盛階段。此時,閣臣不僅朝位班次居六部之上,而且非才望出眾的尚書、都御史,無資格推補入閣。其五大主要職掌為票擬章奏、書寫詔旨、奏議朝政、封駁帝命、保薦人才。結合所學知識,下列選項中對明代內閣的認識正確的是A.內閣大臣成為國家最高行政長官 B.內閣名義上可以節(jié)制六部C.內閣職權變化取決于皇權的需要 D.明代的政治因此日益清明25.右表中石油產量變化的主要原因是A.內燃機的發(fā)明使用 B.電力的廣泛應用C.萬能蒸汽機的推廣 D.航天工業(yè)的發(fā)展26.北魏孝文帝說:“北人謂土為拓,后為跋。魏之先出于黃帝,以土德王,故為拓跋氏。夫土者,黃中之色,萬物之元也。宜改姓元氏?!边@番話表明孝文帝意欲A.表明拓跋氏的宗教信仰 B.改變鮮卑族的生活習慣C.強化漢文化的根基作用 D.實現(xiàn)鮮卑族與漢族的平等27.1950年《婚姻法》把包辦婚姻視為封建糟粕加以批判,建國后包辦婚姻迅速衰落。1986年,貴州省各級婦聯(lián)接待因婚姻問題來訪人(次)達17701人(次),包辦婚姻占29%,達5098件。在九個縣上報的材料中,包辦婚姻占已婚婦女的62.3%。影響改革開放后出現(xiàn)這種現(xiàn)象的主要因素是A.經濟改革全面展開 B.婦女解放成效顯著C.法制建設相對滯后 D.社會風氣極度下滑28.1517年,德國維登堡大學神學教授馬丁·路德的《九十五條論綱》激起蔓延歐洲的宗教改革。如圖反映了人們的思想訴求(秤兩段端分別為《圣經》和天主教皇)。其寓意為A.擺脫羅馬天主教會的統(tǒng)治和教皇的貪婪盤剝B.打破《圣經》對人性的精神禁錮和思想壓制C.否定天主教會特權,通過個人信仰救贖靈魂D.閱讀信仰《圣經》,但反對教會的繁瑣儀式29.明朝官員的公服上所綴圖案被稱為“補子”,各等級對應的圖案有明確規(guī)定,如武官“一品、二品獅子,三品、四品虎豹……”等。但到明朝中后期,在面臨農民起義和少數民族政權的威脅下,常出現(xiàn)武官越級使用高品級的圖案,而朝廷對此無能為力。下列選項中對這種歷史現(xiàn)象理解正確的是A.武官的地位得到了提高 B.商品經濟發(fā)展淡化了中央集權C.心學的傳播張揚了個性 D.社會危機加劇沖擊了封建等級30.下圖為二月革命后俄國社會革命黨雜志《新諷刺》上的一幅漫畫,漫畫中地主問農民為什么抱著-條腿,農民回答不知道另-條腿該放哪里,因為到處都是地主的土地,他害怕地主會找他要雙倍賠償。對漫畫解讀正確的是當時A.革命使得農民的地位逐漸提高 B.土地成為社會關注的重要問題C.蘇維埃政權主張沒收地主土地 D.社會革命黨屬于農民階級政黨二、材料解析題:本大題共3小題,第31題10分,第32題12分,第33題12分,共計34分。要求:分析材料,結合所學知識回答問題。31.中日之約材料一1870年9月,日本外務權大丞柳原前光等一行抵達天津,拜見了直隸總督李鴻章,要求同中國“通情好,結和親”,總理衙門則以“貴國既常來上海通商,嗣后仍照前辦理,彼此相信,似不必更立條約,古所謂大信不約也”相答復。柳原心有不甘,再三懇請,聲稱“英法去美諸國,強逼我國通商,我心不甘,而力難獨抗,……惟念我國與中國最為鄰近,宜先通好,以冀同心合力。”這番言辭打動了李鴻章,他上書總理衙門稱:“……推誠相待,俯允立約,以示羈縻?!痹鴩仓鲝埮c日訂約,……總理衙門于是應允日本可遣特派大臣到津與中國欽派大臣“會議章程,明定條約,以垂永遠,而固邦交”?!吨腥招藓脳l規(guī)》簽署的背景材料二第十三條兩國人民如有在指定口岸,勾結強徒為盜為匪,或潛入內地,防火殺人搶劫者,其在各口由地方官一面自行嚴捕,一面將案情飛知理事官(外交官),倘敢用兇器拒捕,均準格殺勿論。惟須將致殺情跡會同理事官查驗。如事發(fā)內地不及查驗者,即由地方官將實在情由照會理事官查照。其拿獲到案者,在各口由地方官會同理事官審辦。在內地即由地方官自行審辦,將案情照會理事官查照?!吨腥招藓脳l規(guī)》問題(1)閱讀材料推斷《中日修好條規(guī)》是否平等條約,你的判斷依據與標準是什么?(2)在中國近現(xiàn)代歷史中列舉中日之間與《中日修好條規(guī)》性質相反與相近的條約各一例。(3)“(《中日修好條規(guī)》)這是根據歐美列強所通用的國際法原理……”(日本扶桑社歷史教材2001年版),但第十三條條款內容中有一項細節(jié)不符合當代外交條例規(guī)范,指出這一細節(jié)。32.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20世紀中期,美國人發(fā)明了晶體管和集成電路,半導體產業(yè)誕生。為了將日本變?yōu)椤岸糁乒伯a主義的防波堤”,美國在50年代中后期積極向日本轉移先進技術。五六十年代,日本頒布文件扶持半導體產業(yè)發(fā)展。與緊盯軍方訂單的美國半導體企業(yè)不同,日本企業(yè)致力于打造利用晶體管的大眾化民生用品,如晶體管收音機等電子消費產品。70年代后期,日本最大的五家計算機公司與通產省的電子技術綜合研究所組成了“超大規(guī)模集成電路技術研究組合”。從此時起,日本集成電路產業(yè)迅猛發(fā)展,以半導體芯片為核心的電子產品深受美國消費者歡迎,沉重打擊了美國的電子產業(yè)。1986年,日本超過美國成為世界最大半導體生產國。隨后在美國的壓力下,日本先后兩次與美國簽訂半導體協(xié)議。通過協(xié)議,美國剝奪了日本半導體存儲器生產經營的自由,同時規(guī)定美國半導體產品在日本的市場份額提升一倍。1993年,美國在世界半導體市場占有率方面重新奪魁,還強化了微處理器等高附加價值尖端產品的優(yōu)勢。而日本的半導體產業(yè)作為一個整體,在全球半導體市玚被評價為“不再重要”?!獡T昭奎(《日本半導體產業(yè)發(fā)展與日美貿易摩擦》等材料二新中國成立后,西方國家組成“巴黎統(tǒng)籌協(xié)會”對我國所需的新技術、新設備進行封鎖禁運。1956年,我國將半導體作為急需發(fā)展的最新技術列入了十二年科技發(fā)展規(guī)劃。此后,北京大學、中科院等科研院校為我國培養(yǎng)了第一批“土生土長”的半導體人才。1958年,我國第一枚晶體管試制成功。到20世紀70年代,我國依靠自身的力量,初步建立了較為完整的半導體工業(yè)體系。但在相對封閉的環(huán)境中,我國半導體企業(yè)規(guī)模小,技術相對落后,普遍缺乏市場觀念。改革開放以來,我國成為世界半導體產業(yè)轉移的核心地區(qū),世界大型半導體公司均在中國布局。經過數十年努力,我國半導體產業(yè)取得了很大進展,逐漸引起美國的不滿,中美半導體領城的貿易摩擦不斷?!獡觚埮d《集成電路的過去、現(xiàn)在和將來(二)中國集成電路的發(fā)展歷史》等(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日本半導體產業(yè)崛起的原因,并分析20世紀八九十年代美國打壓日本半導體產業(yè)的影響。(2)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中國半導體產業(yè)發(fā)展進程的特點。(3)根據材料一、二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與日本相比,中國應對中美半導體領域貿易摩擦的有利條件。33.(歷史選修1:歷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材料清朝的司法機構基本沿襲了封建舊制,中央設刑部、大理寺、都察院,分掌審判、復核和監(jiān)察,地方審判權由行政長官兼領。鴉片戰(zhàn)爭后,西方列強通過不平等條約在中國獲得了“治外法權”。19世紀末,清政府已經認識到喪失司法主權的危害性,1902年清廷下詔“著派沈家本、伍廷芳將一切現(xiàn)行律例按照交涉情形,參酌各國法律,悉心考訂,妥為擬改。務期中外通行,有裨治理?!?906年,清政府將刑部改為法部,掌管全國司法行政事務,不再具有審判職能,改大理寺為大理院,作為全國最高審判機關,在法部設置總檢察廳,作為最高檢察機關,獨立行使檢察權。1907年,在各省設高等審判廳,府(直屬州)設地方審判廳,州縣設初級審判廳。清政府還引進了西方近現(xiàn)代訴訟制度,承認律師制度的合法性,確定了審判公開、允許辯論等原則,并明確了預審、合議、公判、復審等程序,初步規(guī)定了法官、檢察官考試任用制度?!幾再Z孔會《中國近代司法改革芻議》(1)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清末司法改革的主要特點。(2)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說明清末司法改革的原因。
參考答案一、選擇題:共30小題,每小題2.5分,共75分。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1、A【解析】
依據材料信息結合所學可知,這份材料有傾向性地將經濟學家劃為四類,說明當時決策層尚未正確認識計劃和市場的關系,傳統(tǒng)的計劃經濟觀念仍然束縛著人們的頭腦,亟待突破,因此A選項正確。B選項錯誤,依據材料可知,當時經濟學家對于計劃與市場存在不同看法,說明照搬西方市場經濟并未成為共識;C選項錯誤,城市經濟體制改革全面展開于1984年,與材料時間不符;D選項錯誤,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初步建立于21世紀初,與材料信息不符。故正確答案為A選項。2、B【解析】試題分析:材料中強調的是中央政府對香港管理的權限問題,沒有闡釋“一國兩制”,故A項排除;據材料中“那個時候,北京過問不過問?”“如果中央把什么權力都放棄了,就可能會出現(xiàn)一些混亂,損害香港的利益”可得出鄧小平考慮的是對香港管理的底線,故B項正確;肯定“港人治港”不是材料的主旨,故C項排除;材料中沒有談到香港分裂的內容,故D項排除。考點:現(xiàn)代中國的政治建設與祖國統(tǒng)一·祖國統(tǒng)一大業(yè)·香港回歸祖國3、B【解析】
蘇聯(lián)援建的項目多布局在東北、中部和西部地區(qū),此布局一方面迎合了資源的分布,有利于發(fā)展,另一方面布局中部和西部地區(qū)也有利于維護國防安全,故選B;東北只是布局地區(qū)之一,沒有體現(xiàn)中心地位,排除A;C項與材料主旨無關,排除;該布局兼顧資源分布與國防安全,并不僅僅是協(xié)調經濟發(fā)展,排除D。故選B。4、C【解析】
福州是《南京條約》開放五口通商口岸。“新式普通中學教育”中學習《圣經》為主,兼修國文和自然科學,說明近代教育是受到西方文明影響,故C正確;洋務運動創(chuàng)辦于19世紀60年代,排除A;思想文化近代化不符合材料中教育近代化,排除B;材料中的學校主要學習西方文明,并不是與傳統(tǒng)國學教育并存,排除D。故選C。5、C【解析】
分析材料北魏均田制實行后,文獻中出現(xiàn)了“莊園”一詞,被指私人圈占的成片土地。唐代均田制實行后,“莊園”一詞的使用更加普遍根據所學,說明當時均田制未能杜絕土地兼并,故C正確;北魏至唐朝前期均田制主要是為限制土地兼并,AB選項排除;D選項說法不符合史實,排除。6、D【解析】
根據所學內容可知,美國在創(chuàng)建后不久就實行了三權分立和聯(lián)邦制度,對中央和地方權力都進行了制衡,符合題意,故選D項;法國、俄國都是具有悠久君主專制的國家,與“創(chuàng)建伊始就要將限制自身權力的機制設置其中”不符,排除AB項;德國統(tǒng)一后保留了濃厚的封建專制殘余,也與材料內容不符,排除C項。故選D。7、A【解析】
從題目“新興經濟體開始承擔更多的國際責任,成為IMF增資的重要來源”可知,在國際機構中新興經濟體的影響力越來越大,世界多極化趨勢加強,故A項正確。南北經濟發(fā)展依舊不平衡,發(fā)達國家占優(yōu)勢,發(fā)展中國家處劣勢,故B項錯誤。題目中未涉及經濟區(qū)域集團化,故C項錯誤。題目未體現(xiàn)IMF面臨著嚴重的資金困難,故D項錯誤。所以選A。8、A【解析】試題分析:三民主義是孫中山的革命辛亥革命的指導思想。包括民族、民權、民生三部分。民權即創(chuàng)立民國,建立資產階級的共和國。因此不管是那個民族為君主,也是要革命推翻的。故選A。BD有反滿統(tǒng)治,建立漢族政權的意思,與材料不符。C說的是平均地權??键c:辛亥革命點評:辛亥革命是考試的重點。與此相關的知識點如辛亥革命的影響等也需要掌握。9、C【解析】
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在第一個時期,中華民國臨時政府獎勵發(fā)展實業(yè),激發(fā)了民族資產階級投資近代企業(yè)的熱情;在第二個時期,南京國民政府積極開展“國民經濟建設運動”,政府扶持民族工商業(yè)的發(fā)展,故C選項正確;列強放松了對中國的侵略是在一戰(zhàn)期間,而不是這兩個時期,故A選項錯誤;民國初年到1920年,北洋軍閥政府把持國內政治,局面不穩(wěn)定,故B選項錯誤;在第一個時期“民國初年到1920年”,北洋政府當政,不是資產階級掌握政權,故D選項錯誤。10、B【解析】
12-16世紀是歐洲資本主義萌生、興起和擴張的時期,此時對羅馬法的注釋、評論、解釋和適用于法律實踐,是為了從羅馬法中尋找適應當時時代需要的法律觀念和內容,說明羅馬法承擔了時代的需求和價值,故選B;這一熱潮和西方近現(xiàn)代法治理念基礎的奠定無關,排除A;這一熱潮是基于羅馬法的創(chuàng)新,并不是繼承古羅馬文明,排除C;D項與題意主旨不符,排除。故選B?!军c睛】11、C【解析】
羅斯福政府采取各種干預措施應對經濟危機,意圖復興經濟和建立更為公正的社會,體現(xiàn)了國家政策對經濟的影響,即上層建筑對經濟基礎的反作用,故選C;羅斯福新政是對生產關系的調整,生產資料所有制沒有發(fā)生變化,排除A;B項與題意主旨無關,排除;羅斯福新政不是通過階級斗爭的方式推動新政,排除D。故選C。12、C【解析】材料反映了武臣危害更大,所以要重用文臣,即要“重文輕武”,所以選C是符合題意的,正確;材料根本就不涉及“強干弱枝”以及“重內輕外”,所以選項A、B均不符合題意,排除;材料反映的是重用文臣而非冗官冗費問題,選項D不符合題意,排除;故本題選C。點睛:本題解題的關鍵點在于要明白“亦未及武臣十之一也”意在強調文臣危害遠遠低于武臣,所以要“重文輕武”。13、A【解析】
材料“麥、棉、皮、毛、木材、旱煙等特產,套換江南的絲、綢、茶、米”反映了明清時期農副產品大量投入市場,說明農副產品的商品化趨勢明顯,故A正確;材料沒有將不同時期晉商的經濟地位進行比較,不能說明晉商經濟地位得以快速提升,故B錯誤;區(qū)域位置并不是商業(yè)貿易發(fā)展的決定性因素,故C錯誤;材料沒有將長途販運貿易與其它貿易形式對比,不能說明長途販運貿易成為商業(yè)主流,故D錯誤?!军c睛】本題解題的關鍵是正確理解材料信息“麥、棉、皮、毛、木材、旱煙等特產,套換江南的絲、綢、茶、米”,學生應該結合所學知識從農副產品大量投入市場的角度出發(fā),即可排除無關選項,得出正確答案。14、A【解析】
伊斯蘭的基本信條為“萬物非主,唯有真主,穆罕默德是安拉的使者”。由材料“真主,是獨一的主;真主是萬物所仰賴的”,可得出出自伊斯蘭教的《古蘭經》。公元7世紀,伊斯蘭教誕生于阿拉伯半島,而中國唐朝是從618年開始的,故A符合題意;公元前2000多年,“雅利安人”從中亞侵入印度,故B不符合題意;雅典伯利克里時代大致是公元前5世紀中葉,故C不符合題意;羅馬疆域達到頂峰是公元2世紀的圖拉真時代,故D不符合題意。15、D【解析】
材料中越南光復會的名稱及宗旨都源于中國的革命團體名稱“光復會”及“興中會的宗旨”,這說明越南近代的民主革命受到了中國辛亥革命的影響,D符合題意;A、B、C說法錯誤,排除。16、B【解析】
根據材料“唐朝是庶族地主大量涌上政治舞臺的時期”結合所學知識,唐朝科舉制的不斷完善使得唐朝庶族地主有更多的機會登上政治舞臺,導致了唐朝的文學突破六朝的陋習,充實、豐富了詩歌的社會意義,可見唐朝時期文學深受政治制度影響,故B項正確;材料的落足點是說唐朝詩歌的思想內容和社會意義的提升,沒有涉及到詩歌形式的多樣性和詩歌水平的提升,故A、C項錯誤;材料介紹的是政治制度的變化對詩歌的作用而不是經濟的變化對詩歌的影響,故D項錯誤。17、B【解析】
由材料可知,羅斯福新政推行后仍存在一些不足之處,學者從一些數據得出的認識具有一定的史實依據,說明材料所述現(xiàn)象建立在一定史實的基礎上,B項正確,C項錯誤;數據只是揭示了羅斯福新政的某些方面,所以該學者并沒有全面認識羅斯福新政,A項錯誤;經濟危機的根源是資本主義的基本矛盾,而非新政,D項錯誤。18、C【解析】
石窟藝術是--種宗教文化.取材于佛教故事。這-時期大量石窟的修建,表明統(tǒng)治者對佛教的推崇和宣傳,這是佛教盛行和廣泛流傳的反映,C正確;材料并未涉及石窟藝術的水平,不能體現(xiàn)技術先進,排除A;石窟藝術的繁榮不能證明社會動蕩,兩者之間不存在因果聯(lián)系,排除B;魏晉時期社會動亂,經濟并不繁榮,排除D。19、B【解析】
材料中18世紀的北美殖民地的生產分工的經濟格局說明當時的北美殖民地經濟交往日益頻繁,故B正確;既然是北美殖民地,說明美國尚未成立,不存在國內統(tǒng)一市場,排除A;材料沒有世界生產方式革新的信息,C錯誤;材料沒有反映英國的殖民統(tǒng)治阻礙了北美殖民地經濟的發(fā)展,D錯誤。20、B【解析】
根據材料“田園別墅”“變成糧食、桑麻、蔬菜、水果等多種經營格局”,說明“田園別墅”可以實現(xiàn)自給自足,具有鮮明的自然經濟特色,故選B;材料沒有反映農產品的商品化,A錯誤;經濟中心的南移開始于“田園別墅”出現(xiàn)之前,C錯誤;D在材料中沒有體現(xiàn),排除。21、A【解析】
材料中“養(yǎng)民勸農"“諫論時政”“陳冤訴屈”“舉報告密“表明,政府重視民意的表達和傳遞,客觀上引入了民間參與和社會監(jiān)督,A項正確;“防止”表述絕對,排除B;題干列舉的舉措未涉及中樞體制變化,與強化君主權力無關,排除C;社會監(jiān)督并不能削弱行政監(jiān)督,兩者不是此消彼長的關系,排除D。22、A【解析】
從材料中的數據來看,難民人數有大幅增加,聯(lián)系所學經濟全球化的背景可以看出,難民問題成為全球化深入過程中面臨的難題,故A正確;難民人數有大幅增加,并非人員自由流動,排除B;C材料無法體現(xiàn),排除;材料中的難民主要是因戰(zhàn)爭等問題產生的,并非都是發(fā)展中國家面臨的問題,排除D。23、C【解析】
據所學可知,“孝”是漢族優(yōu)良的傳統(tǒng)和禮法要求,北魏孝文帝改革革除鮮卑舊俗,接受漢族先進文化,也就同時接受了包括“孝”文化在內的漢族禮法,因而北魏皇帝謚號中多“孝”字,C正確;據上分析可知,A、B、D與材料無關。24、C【解析】
依據所學知識可知,嘉靖、萬歷年間,皇帝長期不上朝,內閣制度發(fā)展到了鼎盛階段,閣臣不僅地位而且才望出眾。由此可知,明代內閣職權的變化取決于皇權的需要,故C正確;內閣不是國家正式行政機構,故A錯誤;內閣不能統(tǒng)帥六部百司,故B錯誤;此時,明代的政治日益昏暗,故D錯誤。25、A【解析】試題分析:主要考查第二次工業(yè)革命。石油產量變化由1870年的80萬噸到1900年的2000萬噸,說明產量大幅度提高。石油工業(yè)的發(fā)展為內燃機的創(chuàng)制提供了適用的燃料,新的內燃機的發(fā)明和應用帶動了石油的生產。分析選項,A項符合題意??键c:資本主義世界市場的形成與發(fā)展·第二次工業(yè)革命·成就26、C【解析】
根據“魏之先出于黃帝”等信息可知,魏文帝強調自己也是炎黃子孫,是要強化漢文化的根基作用,C正確;材料沒有涉及宗教問題,排除A項;材料強調鮮卑族的來源,而不是生活習慣,也與平等無關,排除BD項。27、A【解析】
建國后因《婚姻法》的頒布,包辦婚姻迅速衰落,改革開放后包辦婚姻出現(xiàn)的婚姻問題在整個婚姻問題中占比較高,導致這一現(xiàn)象出現(xiàn)的主要原因是改革開放后,經濟體制全面展開,影響了人們的婚姻觀念,選項A正確;選項B不是主要原因,婦女解放和婚姻問題不構成必然因果聯(lián)系,排除;選項C不符合史實,排除;改革開放后社會風氣較為開放,不等于下滑,排除D。28、C【解析】
從圖片中可知,《圣經》重于天主教皇,表明否定天主教會特權,通過個人信仰救贖靈魂,故選C;ABD不符合題意,排除。29、D【解析】
由于農民起義和少數民族政權的威脅,朝廷無力整治武官越級使用高品級圖案的情況,說明社會危機沖擊了封建等級,故選D;武官是越級使用高品級圖案,而非地位得到提高,排除A;材料反映的是社會危機的沖擊,而不是商品經濟發(fā)展淡化中央集權,排除B;C項與材料無關,排除。故選D。30、B【解析】
據材料“農民回答不知道另-條腿該放哪里,因為到處都是地主的土地,他害怕地主會找他雙倍賠償”可知當時土地成為社會關注的重要問題,故B正確;ACD從材料中看不出來,排除。二、材料解析題:本大題共3小題,第31題10分,第32題12分,第33題12分,共計34分。要求:分析材料,結合所學知識回答問題。31、(1)平等條約材料內容日本要求—日本外務權大丞柳原前光等中國同意—言辭打動了李鴻章,他上書總理衙門稱(大意對即可)標準雙方自愿(比較準確表述)分)材料內容兩國人民或兩國兵船(大意對即可)標準權利對等(比較準確表述)(2)相反:馬關條約二十一條相近:中日聯(lián)合聲明(3)其拿獲到案者,在各口由地方官會同理事官審辦?!窘馕觥?/p>
(1)第一小問,依據材料一“柳原心有不甘,再三懇請”“曾國藩也主張與日訂約”等可知《中日修好條規(guī)》是平等條約;判斷標準:依據材料一“這番言辭打動了李鴻章”可知是雙方自愿,依據材料二“兩國人民”可知是權利對等。(2)相反:依據所學從1895年簽訂的《馬關條約》或者從日本和袁世凱簽訂的“二十一條”回答;相近:依據所學從1972年簽署的《中日聯(lián)合聲明》回答。(3)依據材料三“其拿獲到案者,在各口由地方官會同理事官審辦?!笨芍藯l款不符合歐美列強所通用的國際法原理。32、(1)原因:政府的大力扶持;不斷調整發(fā)展戰(zhàn)略,推動產業(yè)升級;抓住世界產業(yè)轉移的機遇,大力發(fā)展外向型經濟;科學研究與技術應用相結合;引進技術與創(chuàng)新發(fā)展相結合;美國的支持;國民經濟非軍事化。影響:重創(chuàng)了日本的半導體產業(yè),影響日本科技現(xiàn)代化的發(fā)展;維護了美國公司的壟斷利潤,確保了美國在半導體市場的絕對優(yōu)勢;為美國對后發(fā)國家高科技發(fā)展采取限制政策提供了先例。(2)主要依靠自身力量發(fā)展(長期遭受西方國家技術封鎖);大致與世界先進國家同期起步;從封閉、半封閉發(fā)展到融人全球化潮流;雖經歷曲折,但總體水平不斷提升;從適應國家計劃需要轉向服務于市場經濟需求;受政治環(huán)境和政策影響較大。(3)國家主權獨立自主;綜合國力強大;國內市場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溫州住宅裝修合同范本
- 欠款分期償還合同范本
- 商店房屋租賃合同范本
- 學校宿舍合同范本
- 租用公司資質合同范本
- 防汛物資供貨合同范本
- 酒店維修勞務合同范本
- 病句表意不明30題及答案
- 企業(yè)宣傳與介紹模板
- 2025智能樓宇自動化控制系統(tǒng)廣告宣傳合同范本
- 第八課 良師相伴 亦師亦友
- 全國高考物理高考題說題比賽一等獎課件物理說題李煥景
- 華為MA5800配置及調試手冊
- 巴金名著導讀《寒夜》
- 2024年建筑業(yè)10項新技術
- 《環(huán)境建設工程概算、預算編制辦法》
- 提升服務行業(yè)人員的職業(yè)道德和職業(yè)素養(yǎng)
- 按摩椅行業(yè)分析及市場前景展望報告
- 2024年上海外服招聘筆試參考題庫附帶答案詳解
- 改善患者就醫(yī)體驗培訓課件
- 養(yǎng)殖烏龜入門知識培訓課件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