汶川地震中砌體結構樓梯間震害分析_第1頁
汶川地震中砌體結構樓梯間震害分析_第2頁
汶川地震中砌體結構樓梯間震害分析_第3頁
汶川地震中砌體結構樓梯間震害分析_第4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汶川地震中砌體結構樓梯間震害分析下主要震害有以下幾個方面。〔2〕梯段板在施工中往往存在施工接縫,接縫08抗震學術交流會-專家提出的新觀點-很震撼?。?008-12-1914:41/forum/viewthread.php

第九界全國抗震鑒定加固學術交流會于2008年10月24日在福建廈門順利舉行。

這次抗震會議上,來了很多國內外知名專家,如上海交大劉希拉教授,同濟大學呂西林教授、顧祥林教授,中國建筑科學研究院邸小壇總工等等,此外還有來自中國臺灣和日本、德國等的專家。不少專家系統(tǒng)總結了汶川大地震的經(jīng)驗教訓,并針對建筑抗震問題提出了相當多的新觀點、新認識。感覺受益非淺,只不

過工作繁忙,到現(xiàn)在才有空總結一番。總結的不準確,可能有些斷章取義。

這里就簡單介紹自己感覺比擬有意思的幾位專家的觀點:

1、汶川地震的震害調查說明,結構的破壞特征和傳統(tǒng)設計以及試驗結果有明顯不同。例如不少專家指出框架結構實際破壞狀態(tài)并非“強柱弱梁”,絕大多數(shù)情況下,節(jié)點塑性鉸并不出現(xiàn)在梁端;相反,大多數(shù)都出現(xiàn)在柱端!災區(qū)的不少結構都是按新標準設計的,但實際破壞形態(tài)仍與設計原那么明顯相悖!劉希拉教授指出出現(xiàn)這種情況與框架柱在強烈地震作用下的彎剪扭復雜應力狀態(tài)有關;在強烈地震作用下,底層框架柱將承受極大的水平剪力,而剪切破壞又是一種脆性破壞,因此在柱端的破壞更為嚴重;而梁那么主要還是受彎狀態(tài),破壞不一定會先于柱發(fā)生。臺灣新竹交大的一位教授就大膽指出,“強柱弱梁只是人們一廂情愿的想法罷了,在實際結構中不可能實現(xiàn)?!边@個觀點可能讓大多數(shù)結構設計人員無法接受,我也很難接受,但實際震害情況勝于雄辯。

2、砌體結構破壞形態(tài)與試驗室構件試驗的結果相差很大。哈工大的一位老師就通過震害調查發(fā)現(xiàn),實際砌體結構的墻體破壞以X型裂縫為主,而試驗室磚墻剪切試驗的破壞形態(tài)那么主要以灰縫的水平剪切裂縫為主。

實際結構的破壞形態(tài)與試驗室結論相悖,再次對傳統(tǒng)試驗方法提出挑戰(zhàn)!

3、冶金建筑設計研究院的已退休的研究員林志伸〔教授級高工〕提出的觀點更為新穎而震撼!林教授首先指出傳統(tǒng)的抗震設防烈度的制定存在不合理性,他從地質學成因角度開始分析,指出從統(tǒng)計角度對各地區(qū)的歷史地震記錄進行統(tǒng)計而得到烈度的概率分布不合理!因為,某一地區(qū)的潛在大震可能性并不一定在歷史上出現(xiàn)過,而出現(xiàn)過大震的區(qū)域由于板塊運動后能量已經(jīng)釋放,在未來相當一段時期內再積聚能量發(fā)生大震的可能性將非常小。他指出人類有地震烈度記錄的歷史不過5000多年,而一個地區(qū)地質條件的形成早已在千萬年前,拿五千年的統(tǒng)計數(shù)據(jù)想要準確反映上千萬年的地質變動,猶如滄海一粟!而地質學角度上看,烈度區(qū)劃圖時用到的兩個根本假定并不科學(兩個根本假定:a.某一地區(qū)在歷史記錄上發(fā)生過n度地震,那么以后還會發(fā)生n度地震;b.兩個地區(qū)地質條件相似,那么這兩個地區(qū)將發(fā)生相同烈度的地震。)。這對傳統(tǒng)的抗震設防烈度根據(jù)統(tǒng)計回歸得到的概率模型提出了挑戰(zhàn)!

林教授還指出結構的抗震計算中輸入地震作用的方向不合理性:我們在做地震計算時總是以某一方向作為主軸輸入地震作用(x向、y向),但實際地震地面振動觀察記錄說明,地震作用的方向并不存在固定的方向性,也就沒有所謂的x向、y向所言!這個觀點我贊同。我們知道力有三個要素:大小、方向、作用點;眾所周知,地震作用具有明顯的隨機性,既然我們能夠考慮到地震作用大小的隨機性,為什么不能考慮到其作用方向也存在隨機性?強烈地震下,地面的運動可能存在各個方向的平動分量,也存在平面內的扭轉分量,而這些向量嚴格地講都是與時間有關的隨機過程。我的理解是地震作用不僅在大小上是個隨機過程,其作用方向也是隨機過程,實際上是個“隨機矢量”。例如時程分析中輸入地震波模擬地震作用,就要考慮其入射方向的隨機性,用數(shù)學表示就是方向隨機矢量{F(x,y,t),n(x,y,t)}。

4、樓梯問題。震害說明,樓梯破壞嚴重,這里就不多說了。樓梯作為地震時逃生的主要手段〔大震時電梯肯定是不能用的〕,其抗震性應該引起重視。以前我們做設計都只考慮樓梯板、樓梯梁在豎向荷載下承載力,在結構模型中很少考慮樓梯在地震作用工況下的內力計算,其實犯了大錯!在大震作用下就算結構能

夠防止倒塌,但作為逃生主要通道的樓梯如果已早已嚴重破壞,那讓人們往哪里跑?難到從十幾層樓往下跳?我想08修訂版抗震標準要求我們在結構計算和設計時“應考慮樓梯構件的影響”(3.6.6條),用“應”而不用“宜”是有道理的!此外,樓梯在水平地震作用下有斜撐的受力狀態(tài),對結構的剛度影響較大;可能在結構分析中考慮了樓梯的斜撐受力作用后,結構的自振周期和振型就跟原先不考慮時會完全不同,這樣所有計算結論都將改變!〔剛度增大-自振周期減小-地震作用加大〕。我覺得樓梯問題值得進行立項研究!我們原先不重視這個問題的后果是可怕的。

5、出屋面結構破壞嚴重;這與標準底部剪力法一節(jié)中的結論一致。

還有許多新觀點,這里就不一一指出了。

這次會議上很多專家都對結構抗震問題大膽地提出了自己的觀點,我感覺受益匪淺。感覺結構的抗震問題確實相當?shù)仄D巨和復雜啊,現(xiàn)行的抗震設計方法真得有很多值得改良的地方,這里恕我斗膽直言。

以上是我對這次抗震會議的一些理解,我盡量按照專家的意思理解,可能有些出入,望大家批評指正。

針對上述第4條,樓梯問題的計算分析——結果令我吃驚!

為了定量分析樓梯對結構的影響,我用以前做過的工程,利用Midas建了個模型,按建立樓梯和不建樓梯兩種情況,分別進行了計算;另我吃驚的是,兩者的結果差異驚人!這里把一些主要結果給大家,歡送大家討論!

工程概況:

三層框架結構教學樓,現(xiàn)澆樓板。用Midas建模,使用梁單元建立柱、梁模型。

考慮樓梯對上部結構的作用:樓梯梁,樓梯柱按用梁單元建立,樓梯斜板和休息平臺板用板單元建立。

未考慮樓梯作用,樓梯不建入模型,只將其恒載倒算到樓梯梁上。

樓面、屋面板按剛性板假定。

荷載按標準和實際結構輸入。

未考慮樓梯作用時,結構自振周期:

模態(tài)號頻率

頻率

周期

(rad/sec)(cycle/sec)(sec)

18.7361

1.3904

0.7192

29.4640

1.5062

0.6639

311.7178

1.8650

0.5362

考慮樓梯作用時,結構自振周期:

模態(tài)號頻率

頻率

周期

(rad/sec)(cycle/sec)(sec)

19.5543

1.5206

0.6576

211.9258

1.8981

0.5269

313.9830

2.2255

0.4493

分析:

考慮樓梯作用后,結構剛度增大,自振周期減小,地震作用增大。由于樓梯板的斜撐作用,使得樓梯間的局部抗側剛度增大,形成類似于電梯間剪力墻的局部剛度突變區(qū);根據(jù)水平荷載按抗側力構件間按剛度分配的特點,樓梯間水平剛度的突變,更容易在水平地震作用下更吸收更大地震作用。

振型方面:考慮樓梯影響后,結構的振型發(fā)生明顯變化!第一階振型變?yōu)榕まD振型!從第二階振型開始才出現(xiàn)平動振型!而原先不考慮樓梯時,第一階振型為橫向的平動振型。出現(xiàn)這種情況,我想與樓梯間的增加了結構的局部剛度有關!

休息平臺和樓板在地震作用下,會發(fā)生相對錯位〔即水平位移不相同〕,從而造成樓梯板的軸向拉壓受力狀態(tài)〔斜撐〕,而我們原先設計時就沒有考慮樓梯板在地震作用工況下的內力組合〔甚至在計算機建模時候根本就沒有建樓梯構件〕,這就容易造成樓梯板砼因受拉承載力缺乏而造成受拉破壞!這就是汶川地震中,為什么那么多樓梯板出現(xiàn)水平裂縫,甚至拉斷的原因之一!樓梯間構件〔樓梯板、樓梯梁〕的在地震作用下的受力狀態(tài)遠遠沒有我們原先想象的那么簡單!

此外通過有限元分析發(fā)現(xiàn),在水平地震作用下,休息平臺處的水平樓梯梁,在上下樓梯板之間的連接處出現(xiàn)較大變形和應力集中!由于樓梯板的斜撐狀態(tài),在地震作用下對休息平臺處的水平樓梯梁產(chǎn)生的雙向剪切,勢必造成上下樓梯板交界處樓梯梁出現(xiàn)應力集中,從而導致此處樓梯梁發(fā)生脆性剪切破壞。此外,樓梯梁端部也是應力集中出現(xiàn)的區(qū)域,容易發(fā)生破壞。這就是為什么在汶川地震中,樓梯震害嚴重,經(jīng)常出現(xiàn)樓梯梁的跨中和支座處斷裂的原因之一?!舱掌斠姟?008年汶川地震建筑震害圖片集》,中國建筑科學研究院編,p128~130頁〕

主要結論:

考慮樓梯作用后:

1、結構的自振周期改變,振型改變;

2、在地震作用下樓梯間構件〔樓梯板、樓梯梁〕的受力狀態(tài)改變,例如樓梯板由原先我們的“受彎構件”轉為可能是“拉壓、彎”復雜內力狀態(tài),甚至可能在受壓的狀態(tài)下發(fā)生平面外失穩(wěn);

3、水平地震作用在各層抗側力構件間的分配改變。樓梯間局部剛度突變區(qū)可能將分配到更多的地震力,而樓梯間的設計又恰恰沒有考慮到地震作用的工況組合!

感想:

也許我們設計時的“平安儲藏”能夠為樓梯間出現(xiàn)這種復雜情況提供一定的“富裕度”,所以不是所有的樓梯間在這次震害中都遭到致命破壞;但是,又有誰能保證這個“富裕度”在大震下就一定有保證呢。我們只有去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