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下學期6月期末考試語文試題(含答案)-4_第1頁
高二下學期6月期末考試語文試題(含答案)-4_第2頁
高二下學期6月期末考試語文試題(含答案)-4_第3頁
高二下學期6月期末考試語文試題(含答案)-4_第4頁
高二下學期6月期末考試語文試題(含答案)-4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4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高二下學期6月期末考試語文試題(含答案)2023—2024學年度安康市高二年級期末質量聯(lián)考

語文

考生注意:

1.答題前,考生務必將自己的姓名、準考證號填寫在答題卡上。

2.回答選擇題時,選出每小題答案后,用鉛筆把答題卡上對應題目的答案標號涂黑。如需改動,用像皮擦干凈后,再選涂其他答案標號。回答非選擇題時,將答案寫在答題卡上。寫在本試卷上無效。

3.考試結束后,將本試卷和答題卡一并交回。

一、現(xiàn)代文閱讀(35分)

(一)現(xiàn)代文閱讀Ⅰ(本題共5小題,18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

進入戰(zhàn)國時代以后,最有可能實踐統(tǒng)一這幅藍圖的,是所謂的“七雄”,也就是函谷關以東的齊、楚、魏、燕、韓、趙六國加一個函谷關以西的秦國。此時的秦早已擯棄殉人等舊俗,但要與東邊的強國抗衡,還需要更為積極的變革。秦孝公即位后,聽取了魏國人商鞅的建議,在宮室盛大的櫟陽城掀起了東周五百年間最風云激蕩的變法。這次變法的核心,是以重典維護國家安全,進行戰(zhàn)備積累,又以獎勵軍功提供上升途徑,激活國力。公元前350年,秦人從櫟陽遷都咸陽,商鞅在此進行了第二次變法。商鞅方升,是商鞅為統(tǒng)一度量衡所監(jiān)制的標準量器,容積為202.15毫升,是當時的一升。這件體量不大的青銅器,卻成為古中國經(jīng)濟秩序奠基之途上的“重器”。

商鞅兩次變法,廢井田,開阡陌,重農抑商,獎勵軍功,嚴明法度,推行郡縣制,編訂戶口,是覆蓋政治、軍事、經(jīng)濟、社會和文化制度的全方位改革,廣泛調動了各種積極因素,推動秦國社會進步、經(jīng)濟發(fā)展、國力壯大、全面強盛。同時代的戰(zhàn)國諸雄,雖時有一些改革作為,但遠不及秦深徹變法的決心和格局。在這風云激蕩的時代里,嶄新的秦國立于關中,眼望廣袤的萬里河山,即將開啟結束亂世、天下一統(tǒng)的征程。公元前328年,秦取上郡,拓地至陜北;公元前316年,秦滅巴蜀,囊括四川盆地;公元前272年,秦滅義渠,攻克了黃土高原最大的戎狄勢力。秦國就這樣,以關中盆地為營,分別向北、西、南三個方向擴展戰(zhàn)略縱深,隨后劍鋒東指,匡合天下。

連年的征戰(zhàn)中,秦朝君臣早已認識到,東周列國之間在制度上無法兼容的差異,是攻捍不息的根源之一。度量衡、車軌、錢幣、法律和文字,因為涉及行政、手工業(yè)、商業(yè)和社會治理等重要領域,被迅速選定成為秦朝建立后需要統(tǒng)一的關鍵內容。

曾經(jīng)的六國故地和秦都咸陽所在的關中,都曾經(jīng)發(fā)現(xiàn)大量鑲嵌秦詔版的銅權和鐵權。權是稱量重量的秤砣。權上的詔版寫道,皇帝并天下后,百姓安定,令丞相隗狀、王綰規(guī)范度量衡。凡不一致者,皆需統(tǒng)一。這道統(tǒng)一度量衡的詔書也被模印或銘刻在官定的度器和量器上,流布天下。

公元前219年,秦始皇在仲春之月開始了他的東巡。此后八年間,他一度封禪,五次東巡。他登峰山,攀泰山,上瑯琊,經(jīng)之哭,過東觀,臨碣石,至會稽,巡行之處皆刊石勒銘。

這七處石刻,由于風雨剝蝕,人事相侵,僅有瑯琊、泰山二石尚存殘玦,《峰山刻石》存于摹刻本??淌霓o以李斯新改定的小篆向關東宣示:乃今皇帝壹家天下,兵不復起,災害滅除,黔守康定,利澤長久。秦要統(tǒng)治的是文字語言存在極大差異的四海八方,秦朝的文字改革使得漢字形體簡化,部首和筆數(shù)固定,文字使用的標準得到統(tǒng)一。

湖南里耶古城遺址出土的一枚秦代木片,由六個殘片拼接而成,以較為拙樸的篆書記錄了其時文字的變更?!坝?如故更“酒”,將酒從酉分出,凡酒之意均用“酒"字,不再寫作“酉”;“卿"如故更“鄉(xiāng)”,意思是公卿之“卿"仍然照舊,而記入鄉(xiāng)里之“鄉(xiāng)”,統(tǒng)一更用“鄉(xiāng)"字。

經(jīng)過規(guī)范的文字書寫和更有效率的傳播,中央的政令能通過公文暢通地下達各郡縣,也讓更多人能夠通過文字交流獲得知識和文化的傳承。書同文成為中華文明賡續(xù)幾千年而始終文化一體的奧秘。

渤海灣畔至今仍存多處秦代行宮遺址。在遼寧綏中萬家鎮(zhèn)南邊,就發(fā)現(xiàn)了六組相互關聯(lián)的秦漢建筑遺址,其中三組皆在海岸,朝向海中的“姜女石”呈合抱之勢。這或許就是當年秦始皇、漢武帝曾登臨過的“碣石"。石碑地建筑群可能就是秦漢時的“碣石宮”。

曲尺形宮墻之內,建筑高低錯落,疏密相間,依稀可見昔時廊道縵回、院落鑲嵌的格局。洪波高涌,碣石為闕,此為秦之國門。臨碣石而東望,日升月落,天旋海沸,終至陸地之極,身后是萬里河山。

秦始皇東巡時,臣屬們在瑯琊臺石碑上鐫刻文辭,殘石飽經(jīng)滄桑,銘文也大多漫患不清,但內容依然震撼人心。

六合之內,皇帝之土,西涉流沙,南盡北戶,東有東海,北過大夏,人跡所至,無不臣者。但天下并不太平,北方邊境地平線上爭端頻仍,匈奴的鐵蹄聲一旦響起,劫掠與殺戮就會到來。

30萬秦軍正等待主帥號令,蒙恬已記不清自己經(jīng)歷了多少場戰(zhàn)役,只知道在爭奪天下時,他是秦王的長策;四海平定時,他就是皇帝的敲撲。面對匈奴滋擾,蒙恬率軍卻敵,把秦朝的邊境線向北推進700余里,直抵陰山腳下。為了在外敵再度來犯時能夠迅速地預警并組織反擊,蒙恬受命將原先秦、趙、燕三國的長城與由洮水而來的長城相連,沿途起城邑,修亭障,隨后領兵駐守上郡十余年。

秦始皇35年(公元前212年),蒙恬率軍修建了直道。這條長約743公里、寬達50米的道路,以幾近直線的走向連接了關中與北方草原地區(qū)。經(jīng)行于山地和丘陵時,削平山脊,填平山谷;經(jīng)行于沙地和草原時,以夯打或摻石的方式加固路面;經(jīng)行于山側河畔時,設置護坡和排水溝。這不僅是皇帝巡行北方的“高速公路”,更是支援長城軍事防務的運輸線。

長城如盾,直道就是持盾的手臂,它們共同鑄就了延衰萬余里的堅固藩籬。百余年后,史官司馬遷行經(jīng)直道時,忍不住為這項占山埋谷的工程驚嘆。然而,他也指出長城和直道費人力財力無數(shù),雖于王朝的防守有利,卻施之過急,未留給剛剛從戰(zhàn)亂中安定下來的眾生以喘息之機。盡管嬴政在“始皇帝”的名號里寄寓著他千秋萬世的構想,卻僅二世而亡。

(摘編自《何以中國》)

1.下列對材料相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確的一項是()

A.函谷關以西秦國與函谷關以東的齊、楚、魏、燕、韓、趙六國并稱為“七雄”,它們在戰(zhàn)國時代都有實現(xiàn)天下一統(tǒng)的綜合實力。

B.秦始皇一度封禪,五次東巡,所到之處都刊石勒銘。秦始皇命令李斯用新改定的小篆向關東宣示,秦朝統(tǒng)一了文字使用標準。

C.渤海灣畔至今仍存有多處秦代行宮遺址,這些留存的秦代行宮遺址很可能就是當年秦始皇和漢武帝曾登臨過的“碣石”。

D.秦國統(tǒng)一六國后,為了在外敵再度來犯時能夠迅速地預警并組織反擊,蒙恬受命連接長城,起城邑,修亭障,領兵駐守上郡十余年。

2.根據(jù)材料內容,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

A.秦國變法的決心和格局是函谷關以東的六國無法比擬的,正是變法使得秦國在風云激蕩的年代里脫穎而出,最終實現(xiàn)統(tǒng)一大業(yè)。

B.秦國在統(tǒng)一六國后迅速把統(tǒng)一度量衡、法律、文字等作為關鍵內容,是因為各國攻捍不息的根源在于各國在制度上無法兼容的差異。

C.秦朝的文字改革使得文字的書寫和傳播更有效率,使政令暢通,這也對中華文明賡續(xù)幾千年而始終文化一體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D.盡管長城和直道共同對秦國的防守起到了重大的作用,但史官司馬遷認為,正是這些工程施之過急,為秦國二世而亡埋下了隱患。

3.下列對材料相關內容的分析和評價,不正確的一項是()

A.文章通過對“鑲嵌秦詔版的銅權和鐵權"秦代木片”等文物的介紹,為我們展現(xiàn)了秦國統(tǒng)一六國前后的文化差異。

B.文章內容涉及秦國的政治、軍事、文化等諸領域的知識,雖然語言樸實易懂,但并不影響文章思想的深刻性。

C.文章著重介紹了秦國統(tǒng)一六國后采取的種種措施,語氣舒緩娓娓道來,如同導游解說,以解讀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

D.文章多處用到賈誼《過秦論》中的詞語,如“長策"敲撲”“藩籬”,增強了讀者的熟悉感和文章的文學色彩。

4.下面是秦詔版的銅權圖,根據(jù)材料內容,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

A.銅權上所刻文字是用李斯改定的小篆體書寫而成的。

B.秦國統(tǒng)一度量衡的詔書被模印或銘刻在官定的度器和量器上。

C.秦詔版的銅權是秦國重要的容器,是秦國變革的需要。

D.秦詔版的銅權是秦國鞏固統(tǒng)一措施的重要實物證據(jù)。

5.《宋史》有言:“天下之治,有因有革,期于趨時適治而已?!边@句話的意思是,治理天下的辦法,有繼承有變革,但都是為了能符合時代需要,達到治理的目的。請結合秦國的措施,簡要談談你對這句話的理解。

(二)現(xiàn)代文閱讀Ⅱ(本題共4小題,17分)

閱讀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題。

老樟木匣子

季明

安吉慶是夜間回來的。

新婚不久,安吉慶就投軍打鬼子去了,一晃快三年沒見面。妻子打開門的一剎那,她的眼淚倏地涌了出來。這許多天來,恍惚間,她總感覺安吉慶回來了,就在離她不遠的地方,而且這氣息愈來愈濃重。

事實上,一個多月前,安吉慶所在的部隊,就開拔到離老家不足百里的地方駐扎。軍人沒有命令,有家也不能回。今天,團長特批了他幾個鐘頭的假,回家看看,對安吉慶來說,幾個鐘頭,不過是個虛的概念。最后,團長說:“騎馬回去,雞叫頭遍,必須趕回來!"天亮前,安吉慶就要帶領敢死隊,突擊被鬼子占領的一處陣地。

她一頭撲進安吉慶的懷里時,安吉慶痛得大叫了一聲,她這才發(fā)現(xiàn),安吉慶的身上,有好幾處沒有痊愈的新傷口。

她的眼淚,就更多了。

安吉慶離開時,她一直送到村口。①安吉慶牽著馬,那馬,頭一上一下奮力地甩動著,邁著小步伐,把昏黃的月光都踏成了碎片。

走出很遠,安吉慶站住。那馬扭回頭,看了看站在村口的她,噴了個響鼻,但安吉慶沒有回頭,佇立片刻,抬手擦了一下眼睛,倏地跨上馬,腿一夾,一陣清脆的馬蹄聲,消失在她的視野里。

許多年來,這個場景,夢一樣活在她的記憶里。

富金山方向的炮火,閃耀了好些天,漸漸平息下來,但安吉慶,卻再也沒有回來。就在安吉慶離開不久,她懷上了小安,她終生沒有改嫁,獨自把小安拉扯長大成人。

許多年后,小安也變成了風燭殘年的老安,他一直珍藏著母親像寶貝一樣傳給他的一個老樟木匣子。②這是母親的嫁妝,裝首飾用的,但他知道,母親家也窮,并沒有什么所謂的首飾。老安的孫子要結婚了,這是大喜事,本沒什么問題,但老安的孫子的女友提出要在縣城買一套新房,而老安家里沒錢,這就成了大問題。

老安的孫子知道,爺爺老安手里有寶貝——老樟木匣子,于是,他慫恿父親過去討要。老安的兒子硬著頭皮過來,剛一張口,老安瞪起眼睛,從牙縫里擠出兩個字:“放屁!”

然后,老安又狠狠把“放屁"兩個字,連說了好幾遍。

老安的心,涼了。過去,無論多么艱難,母親和他都沒有動過樟木匣子里面東西的心思,而且還想把它作為傳家寶,一直傳下去,可像現(xiàn)在這樣一來,樟木匣子還能傳下去嗎?

見父親灰溜溜地回來,老安的孫子“喊”了聲,說:“我自有辦法。"

幾天之后,老安的孫子終于從老安那里把樟木匣子偷了出來。他和女友興奮地打開樟木匣子,卻并沒有發(fā)現(xiàn)期待中的金銀珠寶,里面只有二十塊大洋和一張發(fā)黃的紙片。他們失望片刻,又高興起來,畢竟這些“袁大頭”還能值些錢。老安的孫子和其女友來到縣城的古玩店,經(jīng)過一番討價還價,他們最終以每塊大洋一千元的價格成交。

最后,店主拿起那張發(fā)黃的紙片,看了看,心中一跳,他裝作不經(jīng)意地問:“這個……賣不賣?"

老安的孫子急忙說:“賣!你收嗎?”

店主漫不經(jīng)心地搖搖頭說:“收是可以收,但不值錢。"他豎起兩個指頭,晃了晃。

③老安的孫子眼睛亮了:“兩百?賣!”一張舊紙片,賣兩百,劃算。

其實店主的本意,是出價兩千。

這貨是個傻子,撿漏了!看著老安的孫子歡喜離去的背影,店主興奮而又小心翼翼地攤開那張紙。這是張“恤金給予令”,是頒發(fā)給安吉慶親屬的。紙上印鑒齊全,還增加了師長的親筆簽名和印章,落款日期是“民國”二十八年春三月。

店主是行家,他知道這張紙片在收藏圈里能賣多少錢。

當年,一萬多兵員的一個師,從戰(zhàn)場撤下來后,已不足八百人。④師長痛心疾首,為了讓陣亡的將士安息,他多方求告,甚至不惜變賣老家的房產(chǎn),籌措了一筆錢款,給陣亡將士們的親屬發(fā)放了撫恤金。錢不多,但師長內心稍得安慰。

雖然“恤金給予令"使用統(tǒng)一的制式,款項卻是師長自籌的。

這二十塊大洋,無論生存多么艱難,母親和老安都沒有花;那張“恤金給予令”,無論歲月多么動蕩,他們都像對待珍寶一樣地將它竭力保存了下來。

賣掉了“袁大頭”,手上就有了兩萬多塊錢,老安的孫子和其女友決定慶賀一下,他們來到西餐廳,點了牛排、紅酒……

“有錢不花,那是苕!活苕!”老安的孫子嘴里鼓鼓囊囊地說?!败妗保钱?shù)赝猎?,傻子的意思。離開時,那個空樟木匣子被遺忘在西餐廳的角落里,之后,不知所終。

幾天后,義憤填膺的老安找到兒子家,他額頭青筋亂跳。他想用拐棍把兒子、孫子痛打一頓,但風燭殘年的老安已經(jīng)沒那個力氣了。

最后,老安拼起一股勁,把一口唾沫猛地啐在兒子的臉上。

老安的孫子看看父親的臉,又看看老安,不滿地喊道:“爺,吐血啦?為個又破又舊的老匣子,至于嘛!”

老安兩眼一黑,撲通一聲摔倒在地……

(有刪改)

6.下列對小說相關內容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A.小說開頭幾段敘述了安吉慶的故事,采用了插敘的手法,在敘寫安吉慶久別回家的事件中,插敘了他離家多年未歸的原因及請假回家的情形。

B.安吉慶回家不久又很快離開,從此一去不復返。安吉慶的妻子在丈夫死后終身未改嫁,體現(xiàn)了那個時代普通農村婦女思想的守舊,對婚姻的固守。

C.小說涉及的時間跨度很大,涉及的人物輩分很遠,但敘述的故事富有真實性,小說塑造的人物形象、設置的情節(jié)都很符合對應時代的現(xiàn)實情況。

D.盡管生存艱難,但老安母子倆從沒有動用過老樟木匣子里面的撫恤金,這與老安的孫子偷老樟木匣子、賣大洋、丟棄老樟木匣子的行為形成對比。

7.下列對小說中畫橫線句子的分析和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

A.句子①運用了細節(jié)描寫和擬人的手法,生動形象地表現(xiàn)了安吉慶夫妻離別時依依不舍與心酸無奈的情感。

B.句子②交代了老樟木匣子的來源,也為下文老安的孫子偷老樟木匣子卻沒有發(fā)現(xiàn)金銀珠寶的情節(jié)埋伏筆。

C.句子③運用了神態(tài)描寫、語言描寫和心理描寫,刻畫了老安孫子貪財好利、愚昧無知、見識短淺的形象。

D.句子④詳細交代了撫恤金的相關內容,表明這份撫恤金來之不易,它凝聚著很多人的榮譽、生命和愛。

8.“老樟木匣子"在小說中有什么作用?請簡要分析。

9.學校戲劇社要把這篇小說改寫成戲劇,請你根據(jù)文中安吉慶與妻子分別時的場景設計一場舞臺劇本。

劇本設計

①舞臺說明(環(huán)境)

②安吉慶的動作

③妻子的動作

④馬的聲音特效

⑤(安吉慶離開時)旁白

二、古代詩文閱讀(35分)

(一)文言文閱讀(本題共5小題,20分)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

古之人,惟漢武帝號知人,蓋其平生所用文武將帥、郡國邊鄙之臣,左右侍從、陰陽律歷博學之士,以至錢谷小吏、治刑獄、使絕域者,莫不獲盡其才,而各當其處。然此猶有所試,其功效著見,天下之所共知而信者。至于霍光,先無尺寸之功,而才氣術數(shù)又非有以大過于群臣。而武帝擢之于稠人之中,付以天下后世之事。而霍光又能忘身一心以輔幼主。處于廢立之際,其舉措甚閑而不亂。此其故何也?

夫欲有所立于天下?lián)舨M取以求非常之功者則必有卓然可見之才而后可以有望于其成。至于捍社稷、托幼子,此其難者不在乎才,而在乎節(jié);不在乎節(jié),而在乎氣。天下固有能辦其事者矣,然才高而位重,則有僥幸之心,以一時之功,而易萬世之患,故曰“不在乎才,而在乎節(jié)”。古之人有失之者,司馬仲達是也。天下亦有忠義之士,可托以死生之間,而不忍負者矣。然狷介廉潔,不為不義,則輕死而無謀,能殺其身,而不能全其國,故曰“不在乎節(jié),而在乎氣"。古之人有失之者,晉荀息是也。夫霍光者,才不足而節(jié)氣有余,此武帝之所為取也。

《書》曰:“如有一介臣,斷斷兮,無他技,其心休休焉,其如有容。人之有技,若己有之。人之彥圣,其心好之,不啻若自其口出。是能容之,以保我子孫黎民?!编捣颍嘶艄庵^歟!使霍光而有他技,則其心安能休休焉容天下之才,而樂天下之彥圣,不忌不克,若自己出哉!

才者,爭之端也。夫惟圣人在上,驅天下之人各走其職,而爭用其所長。茍以人臣之勢,而居于廊廟之上,以捍衛(wèi)幼沖之君,而以其區(qū)區(qū)之才,與天下爭能,則奸臣小人有以乘其隙而奪其權矣?;艄庖云シ蛑⒍偕鷼⒅?,威蓋人主,而貴震于天下。其所以歷事三主而終其身天下莫與爭者,以其無他技,而武帝亦以此取之歟?

(選自蘇軾《霍光論》,有刪改)

10.文中畫波浪線部分有三處需要斷句,請用鉛筆將答題卡上相應位置的答案標號涂黑。

夫欲有所A立于天下B擊搏進取C以求D非常之功者E則必有卓然F可見之才G而后可以H有望于其成。

11.下列對文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郡國邊鄙之臣"與“人賤物亦鄙”(《孔雀東南飛并序》)兩句中“鄙"的含義不同。

B.“而武帝擢之于稠人之中”與“過蒙拔擢"(《陳情表》)兩句中“擢”的含義相同。

C.社稷,古代帝王、諸侯所祭的谷神為“稷”,土神為“社”,后以“社稷"代稱國家。

D.“如有一介臣”與“使使如秦受地"(《屈原列傳》)兩句中“如”含義相同。

12.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A.蘇軾認為,古代的人,只有漢武帝號稱知人善任,他平生所任用的人,沒有誰不是竭力施展自己的才能的。

B.霍光能夠舍身忘己,一心一意輔佐幼主,處在廢昌邑王、立漢宣帝的關頭,他的舉措非常從容而不慌亂。

C.忠義之士潔身自好,清正廉潔,但缺少權謀,能夠為正義殺身而不能保全國家,司馬仲達就是這樣的。

D.蘇軾認為,才能是競爭的發(fā)端,只有圣人在上,才可驅趕天下人各自為自己的職事奔走,爭著發(fā)揮自己的長處。

13.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人之有技,若己有之。人之彥圣,其心好之,不啻若自其口出。

(2)霍光以匹夫之微而操生殺之柄,威蓋人主,而貴震于天下。

14.朝廷重用霍光的原因有哪些?請結合材料簡要說明。

(二)古代詩歌閱讀(本題共2小題,9分)

閱讀下面這首宋詞,完成下面小題。

木蘭花慢

李彭老

正千門系柳,賜宮燭、散青煙??葱沆v芳唇,涂妝暈色,試盡春妍。田田,滿階榆莢,弄輕陰、淺冷似秋天。隨處餳香①杏暖,燕飛斜亸②秋千。

朱弦,幾換華年。扶淺醉、落紅前。記舊時游冶,燈樓倚扇,水院移船。吟邊,夢云飛遠,有題紅、都在薛濤箋。聽絕殘簫倦笛,夜堂明月窺簾。

[注]①餳(táng)香:飴糖所發(fā)出的香味。②亸(duǒ):下垂。

15.下列對這首詞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上片開頭至“試盡春妍"句寫了節(jié)序風物,即寒食節(jié)、清明節(jié)期間的風俗人情。

B.“田田”句至上片末句寫了早春景色,榆莢飄落,杏子飄香,燕子斜飛。

C.下片感懷舊游,昔日歡游的場景已成過往,現(xiàn)在唯有佳人贈送的彩箋尚存。

D.本詞語言蘊藉,意蘊深刻,描繪景物細膩真切,是描繪寒食風情的名作。

16.本詞運用了哪些手法抒發(fā)情感?試結合詞句簡要分析。

(三)名篇名句默寫(本題共1小題,6分)

17.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高適《燕歌行并序》中,“______,______"兩句一實一虛,借“鐵衣”寫出了戰(zhàn)士們打仗的辛苦,又借“玉箸"寫出了家中妻子對遠征戰(zhàn)士的思念之情。

(2)李白《蜀道難》中,“______,______”兩句運用了動作、神態(tài)等描寫方式,寫了行人步履艱難、神情惶恐的樣子,側面表現(xiàn)了蜀道山嶺之高。

(3)“鷗"是自然界中常見的動物,“鷗”這個意象經(jīng)常出現(xiàn)在古詩文中,如“______,______"。

三、語言文字運用(20分)

(一)語言文字運用Ⅰ(本題共3小題,10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

京劇是中國戲曲中表演體系最為完備、影響力最大的門類之一,被視為中國傳統(tǒng)戲曲審美集大成者,世稱中國“國粹”。但現(xiàn)如今,隨著時代的發(fā)展、轉換的現(xiàn)代審美理念、媒體形態(tài)的多元變遷,包括京劇藝術在內的戲曲門類,一直存在與大眾尤其是青年群體漸行漸遠的。其原因①,但其中一個重要因素,就是不少朋友不知道該從哪入手了解京劇、聽懂京劇,或不知如何得其門而入,以至于②。需要了然的是,但凡傳統(tǒng)藝術,皆需掌握基本要領和方法,行內將其稱為“門檻"。京劇藝術亦是如此,唯有了解其審美形態(tài)和根本特性,方得登堂入室,體驗京劇形式之臻、內涵之美。

欣賞京劇最基本的條件是“興趣”。如果對京劇感興趣,可從四大名旦、四大須生等經(jīng)典流派著手認識并熟悉;如果對樂器與樂隊感興趣,可從京胡、司鼓、月琴等代表性樂器和小開門、傍妝臺、萬年歡等較初級的曲牌延展來領會京??;如果對京劇的服飾、服裝感興趣,可以從其色彩、質地、樣式著手,入得門徑。特別值得一提的是京劇服裝十分考究,華麗精美,做工精良。刺繡繁復精美的龍袍讓人震撼,燦爛奪目的鳳冠令人③,可謂“金絲走銀線,珍珠繞玉環(huán)”,美不勝收。不少外國朋友皆是因京劇服飾、服裝之美而喜歡上京劇藝術的。

18.請在文中橫線處填入恰當?shù)某烧Z。

19.下列句子中的“讓”與文中加點字“讓”,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A.貴客臨門,媽媽趕緊讓茶。

B.眼前的一幕讓他終生難忘。

C.他的衣服都讓雨淋濕了。

D.請讓一下路,我趕時間。

20.文中畫波浪線的句子有語病,請進行修改,使語言表達準確流暢。可少量增刪詞語,不得改變原意。

(二)語言文字運用Ⅱ(本題共2小題,10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

近年來,全球范圍內極端天氣事件頻發(fā),氣候變化已經(jīng)成為無法忽視的全球性問題。氣候變化①。據(jù)聯(lián)合國難民署統(tǒng)計,2022年大約有3200萬人因洪水、風暴和干旱等極端天氣事件而流離失所。極端天氣事件②。世界氣象組織數(shù)據(jù)顯示,1970年至2021年間,極端天氣、氣候和水事件造成的經(jīng)濟損失達4.3萬億美元。氣候治理成為全球治理的重要議題。共建人與自然生命共同體是應對氣候挑戰(zhàn)的中國方案,對構建公平合理、合作共贏的全球氣候治理體系至關重要。中國積極踐行綠色發(fā)展理念,主動確定碳達峰、碳中和的目標,增強了中國在全球氣候治理領域的國際話語權,中國清潔能源設備生產(chǎn)規(guī)模居世界第一。中國還積極兌現(xiàn)承諾,幫助發(fā)展中國家實現(xiàn)綠色發(fā)展。中國與世界分享綠色技術和經(jīng)驗,推進共建“一帶一路”綠色發(fā)展,支持“非洲綠色長城"建設,菌草技術為100多個國家和地區(qū)創(chuàng)造了綠色就業(yè)機會?!氨娏Σⅲ瑒t萬鈞不足舉也?!敝袊?,攜手共建綠色美好的世界。

21.請在文中畫橫線處補寫恰當?shù)恼Z句,使整段文字語意完整連貫,內容貼切,邏輯嚴密,每處不超過12個字。

22.學校社團擬將應對全球氣候挑戰(zhàn)中“中國方案"的做法拍成一段15秒鐘左右的宣傳視頻,請你為這個視頻配上“畫外音”。要求使用包含遞進關系的句子,語言流暢,不超過50個字。

四、寫作(60分)

23.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jù)要求寫作。

本試卷語言文字運用Ⅱ材料中提到,“共建人與自然生命共同體是應對氣候挑戰(zhàn)的中國方案"。古人云:“眾力并,則萬鈞不足舉也。”(《抱樸子·務正》)這句話體現(xiàn)了中國人的智慧。在面對各種危機和挑戰(zhàn)時,不只是氣候問題,在其他問題上,又何嘗不需要眾人齊心協(xié)力呢?

對此,你有怎樣的感悟和思考?請結合材料寫一篇文章。

要求:自擬標題,自選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不少于800字。2023—2024學年度安康市高二年級期末質量聯(lián)考

語文

考生注意:

1.答題前,考生務必將自己的姓名、準考證號填寫在答題卡上。

2.回答選擇題時,選出每小題答案后,用鉛筆把答題卡上對應題目的答案標號涂黑。如需改動,用像皮擦干凈后,再選涂其他答案標號?;卮鸱沁x擇題時,將答案寫在答題卡上。寫在本試卷上無效。

3.考試結束后,將本試卷和答題卡一并交回。

一、現(xiàn)代文閱讀(35分)

(一)現(xiàn)代文閱讀Ⅰ(本題共5小題,18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

進入戰(zhàn)國時代以后,最有可能實踐統(tǒng)一這幅藍圖的,是所謂的“七雄”,也就是函谷關以東的齊、楚、魏、燕、韓、趙六國加一個函谷關以西的秦國。此時的秦早已擯棄殉人等舊俗,但要與東邊的強國抗衡,還需要更為積極的變革。秦孝公即位后,聽取了魏國人商鞅的建議,在宮室盛大的櫟陽城掀起了東周五百年間最風云激蕩的變法。這次變法的核心,是以重典維護國家安全,進行戰(zhàn)備積累,又以獎勵軍功提供上升途徑,激活國力。公元前350年,秦人從櫟陽遷都咸陽,商鞅在此進行了第二次變法。商鞅方升,是商鞅為統(tǒng)一度量衡所監(jiān)制的標準量器,容積為202.15毫升,是當時的一升。這件體量不大的青銅器,卻成為古中國經(jīng)濟秩序奠基之途上的“重器”。

商鞅兩次變法,廢井田,開阡陌,重農抑商,獎勵軍功,嚴明法度,推行郡縣制,編訂戶口,是覆蓋政治、軍事、經(jīng)濟、社會和文化制度的全方位改革,廣泛調動了各種積極因素,推動秦國社會進步、經(jīng)濟發(fā)展、國力壯大、全面強盛。同時代的戰(zhàn)國諸雄,雖時有一些改革作為,但遠不及秦深徹變法的決心和格局。在這風云激蕩的時代里,嶄新的秦國立于關中,眼望廣袤的萬里河山,即將開啟結束亂世、天下一統(tǒng)的征程。公元前328年,秦取上郡,拓地至陜北;公元前316年,秦滅巴蜀,囊括四川盆地;公元前272年,秦滅義渠,攻克了黃土高原最大的戎狄勢力。秦國就這樣,以關中盆地為營,分別向北、西、南三個方向擴展戰(zhàn)略縱深,隨后劍鋒東指,匡合天下。

連年的征戰(zhàn)中,秦朝君臣早已認識到,東周列國之間在制度上無法兼容的差異,是攻捍不息的根源之一。度量衡、車軌、錢幣、法律和文字,因為涉及行政、手工業(yè)、商業(yè)和社會治理等重要領域,被迅速選定成為秦朝建立后需要統(tǒng)一的關鍵內容。

曾經(jīng)的六國故地和秦都咸陽所在的關中,都曾經(jīng)發(fā)現(xiàn)大量鑲嵌秦詔版的銅權和鐵權。權是稱量重量的秤砣。權上的詔版寫道,皇帝并天下后,百姓安定,令丞相隗狀、王綰規(guī)范度量衡。凡不一致者,皆需統(tǒng)一。這道統(tǒng)一度量衡的詔書也被模印或銘刻在官定的度器和量器上,流布天下。

公元前219年,秦始皇在仲春之月開始了他的東巡。此后八年間,他一度封禪,五次東巡。他登峰山,攀泰山,上瑯琊,經(jīng)之哭,過東觀,臨碣石,至會稽,巡行之處皆刊石勒銘。

這七處石刻,由于風雨剝蝕,人事相侵,僅有瑯琊、泰山二石尚存殘玦,《峰山刻石》存于摹刻本。刻石文辭以李斯新改定的小篆向關東宣示:乃今皇帝壹家天下,兵不復起,災害滅除,黔守康定,利澤長久。秦要統(tǒng)治的是文字語言存在極大差異的四海八方,秦朝的文字改革使得漢字形體簡化,部首和筆數(shù)固定,文字使用的標準得到統(tǒng)一。

湖南里耶古城遺址出土的一枚秦代木片,由六個殘片拼接而成,以較為拙樸的篆書記錄了其時文字的變更。“酉"如故更“酒”,將酒從酉分出,凡酒之意均用“酒"字,不再寫作“酉”;“卿"如故更“鄉(xiāng)”,意思是公卿之“卿"仍然照舊,而記入鄉(xiāng)里之“鄉(xiāng)”,統(tǒng)一更用“鄉(xiāng)"字。

經(jīng)過規(guī)范的文字書寫和更有效率的傳播,中央的政令能通過公文暢通地下達各郡縣,也讓更多人能夠通過文字交流獲得知識和文化的傳承。書同文成為中華文明賡續(xù)幾千年而始終文化一體的奧秘。

渤海灣畔至今仍存多處秦代行宮遺址。在遼寧綏中萬家鎮(zhèn)南邊,就發(fā)現(xiàn)了六組相互關聯(lián)的秦漢建筑遺址,其中三組皆在海岸,朝向海中的“姜女石”呈合抱之勢。這或許就是當年秦始皇、漢武帝曾登臨過的“碣石"。石碑地建筑群可能就是秦漢時的“碣石宮”。

曲尺形宮墻之內,建筑高低錯落,疏密相間,依稀可見昔時廊道縵回、院落鑲嵌的格局。洪波高涌,碣石為闕,此為秦之國門。臨碣石而東望,日升月落,天旋海沸,終至陸地之極,身后是萬里河山。

秦始皇東巡時,臣屬們在瑯琊臺石碑上鐫刻文辭,殘石飽經(jīng)滄桑,銘文也大多漫患不清,但內容依然震撼人心。

六合之內,皇帝之土,西涉流沙,南盡北戶,東有東海,北過大夏,人跡所至,無不臣者。但天下并不太平,北方邊境地平線上爭端頻仍,匈奴的鐵蹄聲一旦響起,劫掠與殺戮就會到來。

30萬秦軍正等待主帥號令,蒙恬已記不清自己經(jīng)歷了多少場戰(zhàn)役,只知道在爭奪天下時,他是秦王的長策;四海平定時,他就是皇帝的敲撲。面對匈奴滋擾,蒙恬率軍卻敵,把秦朝的邊境線向北推進700余里,直抵陰山腳下。為了在外敵再度來犯時能夠迅速地預警并組織反擊,蒙恬受命將原先秦、趙、燕三國的長城與由洮水而來的長城相連,沿途起城邑,修亭障,隨后領兵駐守上郡十余年。

秦始皇35年(公元前212年),蒙恬率軍修建了直道。這條長約743公里、寬達50米的道路,以幾近直線的走向連接了關中與北方草原地區(qū)。經(jīng)行于山地和丘陵時,削平山脊,填平山谷;經(jīng)行于沙地和草原時,以夯打或摻石的方式加固路面;經(jīng)行于山側河畔時,設置護坡和排水溝。這不僅是皇帝巡行北方的“高速公路”,更是支援長城軍事防務的運輸線。

長城如盾,直道就是持盾的手臂,它們共同鑄就了延衰萬余里的堅固藩籬。百余年后,史官司馬遷行經(jīng)直道時,忍不住為這項占山埋谷的工程驚嘆。然而,他也指出長城和直道費人力財力無數(shù),雖于王朝的防守有利,卻施之過急,未留給剛剛從戰(zhàn)亂中安定下來的眾生以喘息之機。盡管嬴政在“始皇帝”的名號里寄寓著他千秋萬世的構想,卻僅二世而亡。

(摘編自《何以中國》)

1.下列對材料相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確的一項是()

A.函谷關以西的秦國與函谷關以東的齊、楚、魏、燕、韓、趙六國并稱為“七雄”,它們在戰(zhàn)國時代都有實現(xiàn)天下一統(tǒng)的綜合實力。

B.秦始皇一度封禪,五次東巡,所到之處都刊石勒銘。秦始皇命令李斯用新改定的小篆向關東宣示,秦朝統(tǒng)一了文字使用標準。

C.渤海灣畔至今仍存有多處秦代行宮遺址,這些留存的秦代行宮遺址很可能就是當年秦始皇和漢武帝曾登臨過的“碣石”。

D.秦國統(tǒng)一六國后,為了在外敵再度來犯時能夠迅速地預警并組織反擊,蒙恬受命連接長城,起城邑,修亭障,領兵駐守上郡十余年。

2.根據(jù)材料內容,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

A.秦國變法的決心和格局是函谷關以東的六國無法比擬的,正是變法使得秦國在風云激蕩的年代里脫穎而出,最終實現(xiàn)統(tǒng)一大業(yè)。

B.秦國在統(tǒng)一六國后迅速把統(tǒng)一度量衡、法律、文字等作為關鍵內容,是因為各國攻捍不息的根源在于各國在制度上無法兼容的差異。

C.秦朝的文字改革使得文字的書寫和傳播更有效率,使政令暢通,這也對中華文明賡續(xù)幾千年而始終文化一體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D.盡管長城和直道共同對秦國的防守起到了重大的作用,但史官司馬遷認為,正是這些工程施之過急,為秦國二世而亡埋下了隱患。

3.下列對材料相關內容的分析和評價,不正確的一項是()

A.文章通過對“鑲嵌秦詔版的銅權和鐵權"秦代木片”等文物的介紹,為我們展現(xiàn)了秦國統(tǒng)一六國前后的文化差異。

B.文章內容涉及秦國的政治、軍事、文化等諸領域的知識,雖然語言樸實易懂,但并不影響文章思想的深刻性。

C.文章著重介紹了秦國統(tǒng)一六國后采取的種種措施,語氣舒緩娓娓道來,如同導游解說,以解讀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

D.文章多處用到賈誼《過秦論》中詞語,如“長策"敲撲”“藩籬”,增強了讀者的熟悉感和文章的文學色彩。

4.下面是秦詔版的銅權圖,根據(jù)材料內容,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

A.銅權上所刻文字是用李斯改定的小篆體書寫而成的。

B.秦國統(tǒng)一度量衡的詔書被模印或銘刻在官定的度器和量器上。

C.秦詔版的銅權是秦國重要的容器,是秦國變革的需要。

D.秦詔版的銅權是秦國鞏固統(tǒng)一措施的重要實物證據(jù)。

5.《宋史》有言:“天下之治,有因有革,期于趨時適治而已?!边@句話的意思是,治理天下的辦法,有繼承有變革,但都是為了能符合時代需要,達到治理的目的。請結合秦國的措施,簡要談談你對這句話的理解。

【答案】1.D2.B3.A4.C

5.①在秦國統(tǒng)一六國之前,商鞅的兩次變法使秦國在政治、軍事、經(jīng)濟等方面進行了全方位的改革,這是戰(zhàn)國時期秦國走向強大的必由之路,變法符合當時的形勢。②在秦國統(tǒng)一六國之后,秦國統(tǒng)一了度量衡、車軌、錢幣、法律和文字,這是維護國家統(tǒng)一的重要舉措,對于建立統(tǒng)一的封建集權制國家有著重要意義。③長城的連接和直道的修筑共同鑄就了堅固藩籬,但費人力、財力無數(shù),不利于百姓休養(yǎng)生息,不是“趨時適治"之舉,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了秦王朝的滅亡。

【解析】

【1題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章內容,篩選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A.“都有實現(xiàn)天下一統(tǒng)的綜合實力”錯誤,原文是“最有可能”,而不是都有“綜合實力”。

B.“秦始皇命令李斯用新改定的小篆向關東宣示"錯誤,原文是“刻石文辭以李斯新改定的小篆向關東宣示”,并沒說秦始皇命令李斯用新改定的小篆向關東宣示。

C.“這些留存的秦代行宮遺址很可能就是當年秦始皇和漢武帝曾登臨過的‘碣石’"錯誤,應該是在遼寧綏中萬家鎮(zhèn)南邊發(fā)現(xiàn)的秦漢建筑遺址中的三組很可能就是當年秦始皇和漢武帝曾登臨過的“碣石”。

故選D。

【2題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觀點態(tài)度的能力。

B.“是因為各國攻捍不息的根源在于各國在制度上無法兼容的差異"錯誤,原文是“東周列國之間在制度上無法兼容的差異,是攻捍不息的根源之一”。

故選B。

【3題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對材料相關內容的分析和評價的能力。

A.“為我們展現(xiàn)了秦國統(tǒng)一六國前后的文化差異"錯誤,應該是“為我們展現(xiàn)了秦國統(tǒng)一六國后的歷史文化”。

故選A。

【4題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分析理解文章內容的能力。

C.“秦詔版的銅權是秦國重要的容器"錯誤,由原文“權是稱量重量的秤砣”可知,秦詔版的銅權不是容器,而是量器。

故選C。

【5題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探究文本中的某些問題,提出自己的見解的能力。

①結合“商鞅兩次變法……是覆蓋政治、軍事、經(jīng)濟、社會和文化制度的全方位改革,廣泛調動了各種積極因素,推動秦國社會進步、經(jīng)濟發(fā)展、國力壯大、全面強盛"可知,在秦國統(tǒng)一六國之前,商鞅的兩次變法使秦國在政治、軍事、經(jīng)濟等方面進行了全方位的改革,這是戰(zhàn)國時期秦國走向強大的必由之路,變法符合當時的形勢。

②結合“度量衡、車軌、錢幣、法律和文字,因為涉及行政、手工業(yè)、商業(yè)和社會治理等重要領域,被迅速選定成為秦朝建立后需要統(tǒng)一的關鍵內容”可知,在秦國統(tǒng)一六國之后,秦國統(tǒng)一了度量衡、車軌、錢幣、法律和文字,這是維護國家統(tǒng)一的重要舉措,對于建立統(tǒng)一的封建集權制國家有著重要意義。

③結合“長城如盾,直道就是持盾的手臂,它們共同鑄就了延衰萬余里的堅固藩籬"長城和直道費人力財力無數(shù),雖于王朝的防守有利,卻施之過急,未留給剛剛從戰(zhàn)亂中安定下來的眾生以喘息之機”可知,長城的連接和直道的修筑共同鑄就了堅固藩籬,但費人力、財力無數(shù),不利于百姓休養(yǎng)生息,不是“趨時適治"之舉,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了秦王朝的滅亡。

(二)現(xiàn)代文閱讀Ⅱ(本題共4小題,17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

老樟木匣子

季明

安吉慶是夜間回來的。

新婚不久,安吉慶就投軍打鬼子去了,一晃快三年沒見面。妻子打開門的一剎那,她的眼淚倏地涌了出來。這許多天來,恍惚間,她總感覺安吉慶回來了,就在離她不遠的地方,而且這氣息愈來愈濃重。

事實上,一個多月前,安吉慶所在的部隊,就開拔到離老家不足百里的地方駐扎。軍人沒有命令,有家也不能回。今天,團長特批了他幾個鐘頭的假,回家看看,對安吉慶來說,幾個鐘頭,不過是個虛的概念。最后,團長說:“騎馬回去,雞叫頭遍,必須趕回來!”天亮前,安吉慶就要帶領敢死隊,突擊被鬼子占領的一處陣地。

她一頭撲進安吉慶的懷里時,安吉慶痛得大叫了一聲,她這才發(fā)現(xiàn),安吉慶的身上,有好幾處沒有痊愈的新傷口。

她的眼淚,就更多了。

安吉慶離開時,她一直送到村口。①安吉慶牽著馬,那馬,頭一上一下奮力地甩動著,邁著小步伐,把昏黃的月光都踏成了碎片。

走出很遠,安吉慶站住。那馬扭回頭,看了看站在村口的她,噴了個響鼻,但安吉慶沒有回頭,佇立片刻,抬手擦了一下眼睛,倏地跨上馬,腿一夾,一陣清脆的馬蹄聲,消失在她的視野里。

許多年來,這個場景,夢一樣活在她的記憶里。

富金山方向的炮火,閃耀了好些天,漸漸平息下來,但安吉慶,卻再也沒有回來。就在安吉慶離開不久,她懷上了小安,她終生沒有改嫁,獨自把小安拉扯長大成人。

許多年后,小安也變成了風燭殘年的老安,他一直珍藏著母親像寶貝一樣傳給他的一個老樟木匣子。②這是母親的嫁妝,裝首飾用的,但他知道,母親家也窮,并沒有什么所謂的首飾。老安的孫子要結婚了,這是大喜事,本沒什么問題,但老安的孫子的女友提出要在縣城買一套新房,而老安家里沒錢,這就成了大問題。

老安的孫子知道,爺爺老安手里有寶貝——老樟木匣子,于是,他慫恿父親過去討要。老安的兒子硬著頭皮過來,剛一張口,老安瞪起眼睛,從牙縫里擠出兩個字:“放屁!"

然后,老安又狠狠把“放屁”兩個字,連說了好幾遍。

老安的心,涼了。過去,無論多么艱難,母親和他都沒有動過樟木匣子里面東西的心思,而且還想把它作為傳家寶,一直傳下去,可像現(xiàn)在這樣一來,樟木匣子還能傳下去嗎?

見父親灰溜溜地回來,老安的孫子“喊"了聲,說:“我自有辦法?!?/p>

幾天之后,老安的孫子終于從老安那里把樟木匣子偷了出來。他和女友興奮地打開樟木匣子,卻并沒有發(fā)現(xiàn)期待中的金銀珠寶,里面只有二十塊大洋和一張發(fā)黃的紙片。他們失望片刻,又高興起來,畢竟這些“袁大頭"還能值些錢。老安的孫子和其女友來到縣城的古玩店,經(jīng)過一番討價還價,他們最終以每塊大洋一千元的價格成交。

最后,店主拿起那張發(fā)黃的紙片,看了看,心中一跳,他裝作不經(jīng)意地問:“這個……賣不賣?”

老安的孫子急忙說:“賣!你收嗎?"

店主漫不經(jīng)心地搖搖頭說:“收是可以收,但不值錢?!彼Q起兩個指頭,晃了晃。

③老安的孫子眼睛亮了:“兩百?賣!"一張舊紙片,賣兩百,劃算。

其實店主的本意,是出價兩千。

這貨是個傻子,撿漏了!看著老安的孫子歡喜離去的背影,店主興奮而又小心翼翼地攤開那張紙。這是張“恤金給予令”,是頒發(fā)給安吉慶親屬的。紙上印鑒齊全,還增加了師長的親筆簽名和印章,落款日期是“民國"二十八年春三月。

店主是行家,他知道這張紙片在收藏圈里能賣多少錢。

當年,一萬多兵員的一個師,從戰(zhàn)場撤下來后,已不足八百人。④師長痛心疾首,為了讓陣亡的將士安息,他多方求告,甚至不惜變賣老家的房產(chǎn),籌措了一筆錢款,給陣亡將士們的親屬發(fā)放了撫恤金。錢不多,但師長內心稍得安慰。

雖然“恤金給予令”使用統(tǒng)一的制式,款項卻是師長自籌的。

這二十塊大洋,無論生存多么艱難,母親和老安都沒有花;那張“恤金給予令”,無論歲月多么動蕩,他們都像對待珍寶一樣地將它竭力保存了下來。

賣掉了“袁大頭”,手上就有了兩萬多塊錢,老安的孫子和其女友決定慶賀一下,他們來到西餐廳,點了牛排、紅酒……

“有錢不花,那是苕!活苕!"老安的孫子嘴里鼓鼓囊囊地說。“苕”,是當?shù)赝猎?,傻子的意思。離開時,那個空樟木匣子被遺忘在西餐廳的角落里,之后,不知所終。

幾天后,義憤填膺的老安找到兒子家,他額頭青筋亂跳。他想用拐棍把兒子、孫子痛打一頓,但風燭殘年的老安已經(jīng)沒那個力氣了。

最后,老安拼起一股勁,把一口唾沫猛地啐在兒子的臉上。

老安的孫子看看父親的臉,又看看老安,不滿地喊道:“爺,吐血啦?為個又破又舊的老匣子,至于嘛!"

老安兩眼一黑,撲通一聲摔倒在地……

(有刪改)

6.下列對小說相關內容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A.小說開頭幾段敘述了安吉慶的故事,采用了插敘的手法,在敘寫安吉慶久別回家的事件中,插敘了他離家多年未歸的原因及請假回家的情形。

B.安吉慶回家不久又很快離開,從此一去不復返。安吉慶的妻子在丈夫死后終身未改嫁,體現(xiàn)了那個時代普通農村婦女思想的守舊,對婚姻的固守。

C.小說涉及的時間跨度很大,涉及的人物輩分很遠,但敘述的故事富有真實性,小說塑造的人物形象、設置的情節(jié)都很符合對應時代的現(xiàn)實情況。

D.盡管生存艱難,但老安母子倆從沒有動用過老樟木匣子里面的撫恤金,這與老安的孫子偷老樟木匣子、賣大洋、丟棄老樟木匣子的行為形成對比。

7.下列對小說中畫橫線句子的分析和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

A.句子①運用了細節(jié)描寫和擬人的手法,生動形象地表現(xiàn)了安吉慶夫妻離別時依依不舍與心酸無奈的情感。

B.句子②交代了老樟木匣子的來源,也為下文老安的孫子偷老樟木匣子卻沒有發(fā)現(xiàn)金銀珠寶的情節(jié)埋伏筆。

C.句子③運用了神態(tài)描寫、語言描寫和心理描寫,刻畫了老安的孫子貪財好利、愚昧無知、見識短淺的形象。

D.句子④詳細交代了撫恤金的相關內容,表明這份撫恤金來之不易,它凝聚著很多人的榮譽、生命和愛。

8.“老樟木匣子”在小說中有什么作用?請簡要分析。

9.學校戲劇社要把這篇小說改寫成戲劇,請你根據(jù)文中安吉慶與妻子分別時的場景設計一場舞臺劇本。

劇本設計

①舞臺說明(環(huán)境)

②安吉慶的動作

③妻子的動作

④馬的聲音特效

⑤(安吉慶離開時)旁白

【答案】6.B7.A

8.①老樟木匣子是小說的線索,是重要物象。小說圍繞老樟木匣子中撫恤金的由來,老樟木匣子被偷、被丟棄,撫恤金被賣等情節(jié)展開敘述。

②小說通過老樟木匣子揭示了主旨。安吉慶用生命換來的撫恤金和恤金給予令被子孫賤賣,老樟木匣子被丟棄,警示人們要重視傳承革命先烈的精神。

③小說通過老樟木匣子刻畫了不同的人物形象。對待老樟木匣子,老安和其母親視若珍寶,突出了他們深明大義、重情重義的形象;而老安的孫子視若草芥,突出了他貪財好利、見識短淺的形象。

9.①舞臺說明(環(huán)境):村口,月光灑滿大地,安吉慶牽著“馬"在前,妻子緊跟其后。

②安吉慶的動作:沒有回頭,佇立片刻,擦眼睛,跨馬離開。

③妻子的動作:默默流淚,駐足眺望遠方。

④馬的聲音特效:安吉慶與妻子止步時模擬“馬”轉身、噴響鼻的聲音;安吉慶跨馬離開時模擬清脆的馬蹄聲。

⑤(安吉慶離開時)旁白:此時,安吉慶和妻子都沒有料到,這一次分別竟成了他們人生中的永別。

【解析】

【6題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理解小說內容的能力。

B.“體現(xiàn)了那個時代普通農村婦女思想的守舊,對婚姻的固守"錯誤。應該是體現(xiàn)了安吉慶的妻子對丈夫的深情、執(zhí)著與敬佩。

故選B。

【7題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分析和鑒賞重要句子的能力。

A.“運用了細節(jié)描寫和擬人的手法”錯誤。句中“牽著馬,那馬,頭一上一下奮力地甩動著,邁著小步伐,把昏黃的月光都踏成了碎片"屬于對馬的動作以及環(huán)境的細節(jié)描寫,沒有擬人的修辭手法。

故選A。

【8題詳解】

本題考查小說中物象的作用的能力。

①從情節(jié)上看,老樟木匣子是小說里的重要物象,主要圍繞老樟木匣子來展開的,如爺爺珍藏老樟木匣子,孫子偷匣子、發(fā)現(xiàn)匣子里的撫恤金和恤金給予令、匣子里的東西被孫子賣掉以及爺爺?shù)弥蛔颖毁u后氣得倒地等情節(jié),可以說老樟木匣子是小說的線索。

②從表現(xiàn)主題上來看,老樟木匣子里的撫恤金和恤金給予令是安吉慶在戰(zhàn)場上用生命換來的,但是卻被后輩人“以每塊大洋一千元的價格成交”“一張舊紙片,賣兩百,劃算"這樣地賤賣了,老樟木匣子也“被遺忘在西餐廳的角落里”,這是后輩人革命烈士的不尊重,這就要警示人們,要人們重視傳承革命先烈的精神。

③從塑造人物形象上看,小說通過老樟木匣子刻畫了不同的人物形象。如“過去,無論多么艱難,母親和他都沒有動過樟木匣子里面東西的心思,而且還想把它作為傳家寶"可知他們深明大義、重情重義的形象。“以每塊大洋一千元的價格成交”“一張舊紙片,賣兩百,劃算"突出了他貪財好利、見識短淺的形象。

【9題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個性化閱讀和有創(chuàng)意的解讀的能力。

安吉慶與妻子分別時的語句“安吉慶離開時,她一直送到村口。安吉慶牽著馬,那馬,頭一上一下奮力地甩動著,邁著小步伐,把昏黃的月光都踏成了碎片”“走出很遠,安吉慶站住。那馬扭回頭,看了看站在村口的她,噴了個響鼻,但安吉慶沒有回頭,佇立片刻,抬手擦了一下眼睛,倏地跨上馬,腿一夾,一陣清脆的馬蹄聲,消失在她的視野里"從中找出的關鍵詞句來進行分析:

①舞臺說明(環(huán)境),地點在“村口”,時間體現(xiàn)在“昏黃的月光”,人物是“安吉慶牽著‘馬’在前,妻子緊跟其后”。

②安吉慶的動作:“牽著馬"站住”“沒有回頭"佇立片刻”“抬手擦了一下眼睛"跨上馬”等。

③妻子的動作:“看"騎馬離去的丈夫,可以想象三年沒見,見面之后即將分別此時可能因不舍而流出眼淚。

④馬的聲音特效:安吉慶與妻子止步的同時,“馬”轉身,“馬"噴響鼻,模擬“馬”清脆的馬蹄聲。

⑤(安吉慶離開時)旁白:旁白有對故事的客觀性敘述,概括說明故事發(fā)生的原委及結局,或對人物、事件表明態(tài)度,直接進行議論和抒情的作用。此時,安吉慶和妻子都沒有料到,這一次分別竟成了他們人生中的永別。

二、古代詩文閱讀(35分)

(一)文言文閱讀(本題共5小題,20分)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

古之人,惟漢武帝號知人,蓋其平生所用文武將帥、郡國邊鄙之臣,左右侍從、陰陽律歷博學之士,以至錢谷小吏、治刑獄、使絕域者,莫不獲盡其才,而各當其處。然此猶有所試,其功效著見,天下之所共知而信者。至于霍光,先無尺寸之功,而才氣術數(shù)又非有以大過于群臣。而武帝擢之于稠人之中,付以天下后世之事。而霍光又能忘身一心以輔幼主。處于廢立之際,其舉措甚閑而不亂。此其故何也?

夫欲有所立于天下?lián)舨M取以求非常之功者則必有卓然可見之才而后可以有望于其成。至于捍社稷、托幼子,此其難者不在乎才,而在乎節(jié);不在乎節(jié),而在乎氣。天下固有能辦其事者矣,然才高而位重,則有僥幸之心,以一時之功,而易萬世之患,故曰“不在乎才,而在乎節(jié)"。古之人有失之者,司馬仲達是也。天下亦有忠義之士,可托以死生之間,而不忍負者矣。然狷介廉潔,不為不義,則輕死而無謀,能殺其身,而不能全其國,故曰“不在乎節(jié),而在乎氣”。古之人有失之者,晉荀息是也。夫霍光者,才不足而節(jié)氣有余,此武帝之所為取也。

《書》曰:“如有一介臣,斷斷兮,無他技,其心休休焉,其如有容。人之有技,若己有之。人之彥圣,其心好之,不啻若自其口出。是能容之,以保我子孫黎民。"嗟夫,此霍光之謂歟!使霍光而有他技,則其心安能休休焉容天下之才,而樂天下之彥圣,不忌不克,若自己出哉!

才者,爭之端也。夫惟圣人在上,驅天下之人各走其職,而爭用其所長。茍以人臣之勢,而居于廊廟之上,以捍衛(wèi)幼沖之君,而以其區(qū)區(qū)之才,與天下爭能,則奸臣小人有以乘其隙而奪其權矣。霍光以匹夫之微而操生殺之柄,威蓋人主,而貴震于天下。其所以歷事三主而終其身天下莫與爭者,以其無他技,而武帝亦以此取之歟?

(選自蘇軾《霍光論》,有刪改)

10.文中畫波浪線的部分有三處需要斷句,請用鉛筆將答題卡上相應位置的答案標號涂黑。

夫欲有所A立于天下B擊搏進取C以求D非常之功者E則必有卓然F可見之才G而后可以H有望于其成。

11.下列對文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郡國邊鄙之臣”與“人賤物亦鄙"(《孔雀東南飛并序》)兩句中“鄙”的含義不同。

B.“而武帝擢之于稠人之中"與“過蒙拔擢”(《陳情表》)兩句中“擢"的含義相同。

C.社稷,古代帝王、諸侯所祭的谷神為“稷”,土神為“社”,后以“社稷”代稱國家。

D.“如有一介臣"與“使使如秦受地”(《屈原列傳》)兩句中“如"含義相同。

12.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A.蘇軾認為,古代的人,只有漢武帝號稱知人善任,他平生所任用的人,沒有誰不是竭力施展自己的才能的。

B.霍光能夠舍身忘己,一心一意輔佐幼主,處在廢昌邑王、立漢宣帝的關頭,他的舉措非常從容而不慌亂。

C.忠義之士潔身自好,清正廉潔,但缺少權謀,能夠為正義殺身而不能保全國家,司馬仲達就是這樣的。

D.蘇軾認為,才能是競爭的發(fā)端,只有圣人在上,才可驅趕天下人各自為自己的職事奔走,爭著發(fā)揮自己的長處。

13.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人之有技,若己有之。人之彥圣,其心好之,不啻若自其口出。

(2)霍光以匹夫之微而操生殺之柄,威蓋人主,而貴震于天下。

14.朝廷重用霍光的原因有哪些?請結合材料簡要說明。

【答案】10.BEG11.D12.C

13.(1)人家有能力,就像他自己擁有它一樣。別人美好圣明,他心里喜歡,不僅僅在口頭上稱道。(2)霍光憑著平常人的卑微身份而掌握朝廷的生殺大權,威望蓋過君主,而尊貴震動天下。

14.①霍光能夠舍身忘己,一心一意來輔佐幼主。②蘇軾認為,保衛(wèi)社稷,輔佐幼主,難處在于有氣度。而霍光雖然才能不足但節(jié)操、氣度有余。③霍光誠實專一,胸懷寬廣,能夠容人容物,不妒忌不凌犯。

【解析】

【10題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文言文斷句的能力。

句意:想要在天下有所成就,搏擊進取來求得不尋常的功績的人,就一定有超群脫俗、顯而易見的才能,然后有希望獲得成功。

“于天下”作“立"的后置狀語,意思是“在天下有所成就”,句意完整,B處斷開;

“擊搏進取"的目的是“求非常之功”且“者"在文言文中一般表停頓,E處斷開;

“必有卓然可見之才”“可以有望于其成"是承接關系,且句意完整,G處斷開;

故選BEG。

【11題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對文言詞語中的一詞多義現(xiàn)象的理解能力。

A.正確?!氨伞?,邊境。/輕賤。句意:郡國邊城的臣子。/人地位低賤,所屬的東西也輕賤不值錢。

B.正確?!斑?,均為“提拔、擢升”的意思。句意:但是漢武帝把他從眾人當中提拔上來。/我受到了過分的提拔。

C.正確。

D.錯誤。“如”,如果。/到、往。句意:如果有一位官員。/派使者到秦國接受土地。

故選D。

【12題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章內容的能力。

C.“司馬仲達就是這樣的”錯誤。根據(jù)原文“天下亦有忠義之士,……古之人有失之者,晉荀息是也”,可知指的是“春秋晉國的荀息”。司馬仲達應該是“不在乎才,而在乎節(jié)"的有失之人。

故選C。

【13題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理解并翻譯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彥圣”,美好圣明;“好”,喜歡;“不啻”,不僅僅。

(2)“以”,憑借;“操”,掌握;“蓋”,超過。

【14題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章內容的能力。

①根據(jù)原文“霍光又能忘身一心以輔幼主”可知,霍光能夠舍身忘己,一心一意來輔佐幼主。

②根據(jù)原文“夫霍光者,才不足而節(jié)氣有余,此武帝之所為取也"可知,蘇軾認為,霍光應該是屬于才能不足但節(jié)操、氣度有余,是漢武帝認為可取的。

③根據(jù)原文“此霍光之謂歟!使霍光而有他技,則其心安能休休焉容天下之才,而樂天下之彥圣,不忌不克,若自己出哉!”可知,霍光有其他的本事,那么他的心胸怎么能寬闊地容納天下的有才的人,怎么能喜歡天下品德高尚的人,不妒忌不凌犯,像自己有才能有道德一樣!所以可知,霍光誠實專一,胸懷寬廣,能夠容人容物,不妒忌不凌犯。

參考譯文:

古代的人,只有漢武帝號稱知人善任,他平生所任用的文臣武將、郡國邊城的臣子、身邊的侍從、陰陽律歷博學的士人,以及管理錢谷的小吏、治理刑獄、出使外國的人,沒有誰不是竭力施展自己的才能,并各自適合他們的職事的。然而這仍舊有所試用,他們的功勞業(yè)績顯著,是天下共同了解并相信的。至于霍光,起先并無一點點功勞,而他的才氣心機也并沒有遠遠超過當時的朝中群臣。但是漢武帝把他從眾人當中提拔上來,把天下后世的事托付給他。而霍光也能舍身忘己,一心一意來輔佐幼主。處在廢昌邑王,立漢宣帝的關頭,他的舉措非常從容而不慌亂。這是什么緣故呢?

想要在天下有所成就,搏擊進取來求得不尋常的功績的人,就一定有超群脫俗、顯而易見的才能,然后有希望獲得成功。至于保衛(wèi)社稷、輔佐幼主,它的難處不在于有才能,而在于有節(jié)操;不在于有節(jié)操,而在于有氣度。天下本來就有能夠辦事的人,但是由于才能超群、地位顯貴,就會有僥幸取得功名的想法,憑著一時的功勞,而看輕危害萬世的禍患,所以說“不在于有才能,而在于有節(jié)操"。古代的人有喪失這一點的,司馬仲達就是這樣的。天下也有忠義之士,可以在生死之際把后事托付給他,而他不忍心辜負你。但這種人潔身自好、清正廉潔,不義的事堅決不做,因此可以輕易去死而缺少權謀,能夠為正義殺身,卻不能保全國家,所以說“不在于有節(jié)操,而在于有氣度”。古代的人有喪失這一點的,春秋晉國的荀息就是這樣的?;艄猓拍懿蛔愣?jié)操氣度有余,這是漢武帝重用他的原因。

《尚書》說:“如果有一位官員,誠實專一,沒有別的技能,他的胸懷寬廣,能夠容人容物。人家有能力,就像他自己擁有它一樣。別人美好圣明,他心里喜歡,不僅僅在口頭上稱道。這樣能夠容人,可以用來保護我的子孫民眾。"這說的就是霍光吧!假使霍光有其他的本事,那么他的心胸怎么能寬闊地容納天下的有才的人,怎么能喜歡天下品德高尚的人,不妒忌不凌犯,像自己有才能有道德一樣!

才能,是競爭的發(fā)端。只有圣人在上,才可驅趕天下人各自為自己的職事奔走,爭著發(fā)揮自己的長處。如果憑著臣子的勢力,處在朝廷之上,來保衛(wèi)幼小的君主,靠自己微不足道的才華,來和天下競爭能力,那么奸臣小人就會趁機來爭奪那個權力了?;艄鈶{著平常人的卑微身份而掌握朝廷的生殺大權,威望蓋過君主,而尊貴震動天下。他能夠先后連續(xù)侍奉三個皇帝卻終身沒有誰和他爭權的原因,是因為他沒有別的本事,漢武帝也因此重用他嗎?

(二)古代詩歌閱讀(本題共2小題,9分)

閱讀下面這首宋詞,完成下面小題。

木蘭花慢

李彭老

正千門系柳,賜宮燭、散青煙??葱沆v芳唇,涂妝暈色,試盡春妍。田田,滿階榆莢,弄輕陰、淺冷似秋天。隨處餳香①杏暖,燕飛斜亸②秋千。

朱弦,幾換華年。扶淺醉、落紅前。記舊時游冶,燈樓倚扇,水院移船。吟邊,夢云飛遠,有題紅、都在薛濤箋。聽絕殘簫倦笛,夜堂明月窺簾。

[注]①餳(táng)香:飴糖所發(fā)出的香味。②亸(duǒ):下垂。

15.下列對這首詞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上片開頭至“試盡春妍”句寫了節(jié)序風物,即寒食節(jié)、清明節(jié)期間風俗人情。

B.“田田"句至上片末句寫了早春景色,榆莢飄落,杏子飄香,燕子斜飛。

C.下片感懷舊游,昔日歡游的場景已成過往,現(xiàn)在唯有佳人贈送的彩箋尚存。

D.本詞語言蘊藉,意蘊深刻,描繪景物細膩真切,是描繪寒食風情的名作。

16.本詞運用了哪些手法抒發(fā)情感?試結合詞句簡要分析。

【答案】15.B16.①借景抒情。上片,詞人借榆莢散落、燕子斜飛等暮春之景來抒發(fā)春天里淡淡的愁思。

②虛實結合。上片寫眼前之景,下片回憶往昔的生活,表現(xiàn)了詞人今日之冷清孤寂。

③以景結情。下片末兩句以景語作結,委婉含蓄地抒發(fā)了詞人夜月簾櫳下凄清冷落的情感。

【解析】

【15題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分析理解詩歌思想內容的能力。

B.“寫了早春景色”錯誤,“滿階榆莢”,描寫了榆莢散落的景象,這不是早春景色,而是暮春之景。

故選B。

【16題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鑒賞詩歌表達技巧的能力。

①借景抒情。上片通過描寫系柳、宮燭、青煙、秀靨芳唇、榆莢、輕陰、燕飛等景物,營造出一種優(yōu)美而又略帶傷感的氛圍,抒發(fā)了時光流逝、物是人非的感慨,流露出淡淡的愁思。

②虛實結合。上片實寫,詩中“秀靨芳唇,涂妝暈色”,以華麗的筆觸描述了宮廷女子的妝容打扮和儀態(tài),燭光和青煙,妝容的華麗與春光的美麗相得益彰,通過描繪榆莢和秋千等細節(jié),展現(xiàn)了宮廷中的寧靜與浪漫氛圍。

下片虛寫,“記舊時游冶”,可知詩人回憶了過去的游玩時光,表達了歲月更迭和時光流轉的感慨?!皦粼骑w遠,有題紅、都在薛濤箋”“夜堂明月”,詩人以夢云和紅色墨跡的詩題,以及夜堂中明亮的月光,營造出一種幽靜而富有詩意的氛圍。詞人感懷舊游,昔日歡游的場景已成過往,表達了歲月更迭和時光流轉的感慨,體現(xiàn)了詞人的冷清孤寂。

③以景結情。下片末兩句“聽絕殘簫倦笛,夜堂明月窺簾”以景語作結,月夜下的簫聲和笛聲格外凄清,委婉含蓄地抒發(fā)了詞人月夜簾櫳下凄清冷落的情感。

(三)名篇名句默寫(本題共1小題,6分)

17.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高適《燕歌行并序》中,“______,______"兩句一實一虛,借“鐵衣”寫出了戰(zhàn)士們打仗的辛苦,又借“玉箸"寫出了家中妻子對遠征戰(zhàn)士的思念之情。

(2)李白《蜀道難》中,“______,______”兩句運用了動作、神態(tài)等描寫方式,寫了行人步履艱難、神情惶恐的樣子,側面表現(xiàn)了蜀道山嶺之高。

(3)“鷗"是自然界中常見的動物,“鷗”這個意象經(jīng)常出現(xiàn)在古詩文中,如“______,______"。

【答案】①.鐵衣遠戍辛勤久②.玉箸應啼別離后③.捫參歷井仰脅息④.以手撫膺坐長嘆⑤.萬里歸船弄長笛⑥.此心吾與白鷗盟(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見群鷗日日來/飄飄何所似天地一沙鷗)

【解析】

【詳解】本題考查學生默寫常見的名篇名句的能力。

本題要注意的字詞有:“戍”“箸"捫參”“脅"膺”。

三、語言文字運用(20分)

(一)語言文字運用Ⅰ(本題共3小題,10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

京劇是中國戲曲中表演體系最為完備、影響力最大的門類之一,被視為中國傳統(tǒng)戲曲審美集大成者,世稱中國“國粹"。但現(xiàn)如今,隨著時代的發(fā)展、轉換的現(xiàn)代審美理念、媒體形態(tài)的多元變遷,包括京劇藝術在內的戲曲門類,一直存在與大眾尤其是青年群體漸行漸遠的。其原因①,但其中一個重要因素,就是不少朋友不知道該從哪入手了解京劇、聽懂京劇,或不知如何得其門而入,以至于②。需要了然的是,但凡傳統(tǒng)藝術,皆需掌握基本要領和方法,行內將其稱為“門檻”。京劇藝術亦是如此,唯有了解其審美形態(tài)和根本特性,方得登堂入室,體驗京劇形式之臻、內涵之美。

欣賞京劇最基本的條件是“興趣"。如果對京劇感興趣,可從四大名旦、四大須生等經(jīng)典流派著手認識并熟悉;如果對樂器與樂隊感興趣,可從京胡、司鼓、月琴等代表性樂器和小開門、傍妝臺、萬年歡等較初級的曲牌延展來領會京劇;如果對京劇的服飾、服裝感興趣,可以從其色彩、質地、樣式著手,入得門徑。特別值得一提的是京劇服裝十分考究,華麗精美,做工精良。刺繡繁復精美的龍袍讓人震撼,燦爛奪目的鳳冠令人③,可謂“金絲走銀線,珍珠繞玉環(huán)”,美不勝收。不少外國朋友皆是因京劇服飾、服裝之美而喜歡上京劇藝術的。

18.請在文中橫線處填入恰當?shù)某烧Z。

19.下列句子中的“讓"與文中加點字“讓”,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A.貴客臨門,媽媽趕緊讓茶。

B.眼前一幕讓他終生難忘。

C.他的衣服都讓雨淋濕了。

D.請讓一下路,我趕時間。

20.文中畫波浪線的句子有語病,請進行修改,使語言表達準確流暢??缮倭吭鰟h詞語,不得改變原意。

【答案】18.①林林總總;②望而卻步;③嘆為觀止19.B

20.但現(xiàn)如今,隨著時代的發(fā)展、現(xiàn)代審美理念的轉換、媒體形態(tài)的多元變遷,包括京劇藝術在內的戲曲門類,一直存在與大眾尤其是青年群體漸行漸遠的現(xiàn)象。

【解析】

【18題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正確使用成語的能力。

第一空,語境強調京劇一直存在與大眾尤其是青年群體漸行漸遠的現(xiàn)象的原因很多,故填“林林總總"。林林總總:形容人或事物眾多。

第二空,語境強調人們不知如何得其門而入,以至于不敢涉獵,故填“望而卻步”。望而卻步:指看到了危險或力不能及的事而往后退縮。

第三空,語境強調燦爛奪目的鳳冠好到了極點,故填“嘆為觀止"。嘆為觀止:用來贊嘆所看到的事物好到了極點,無與倫比。

【19題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理解同詞異境意義和用法意思的能力。

文中加點的“讓”是介詞,引進對象,有“使"的意思。

A.請人接受招待。

B.介詞,引進對象,有“使”的意思。

C.介詞,被。

D.把方便或好處留給別人。

故選B。

【20題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畫線句子有兩處語?。?/p>

一是語序不當,“轉換的現(xiàn)代審美理念"語序不當,由“時代的發(fā)展”“媒體形態(tài)的多元變遷"可知,應該先名詞,再動詞,改為“現(xiàn)代審美理念的轉換”。

二是成分殘缺,“一直存在與大眾尤其是青年群體漸行漸遠的"中“存在”缺少賓語,可改為“一直存在與大眾尤其是青年群體漸行漸遠的現(xiàn)象"。

修改為:但現(xiàn)如今,隨著時代的發(fā)展、現(xiàn)代審美理念的轉換、媒體形態(tài)的多元變遷,包括京劇藝術在內的戲曲門類,一直存在與大眾尤其是青年群體漸行漸遠的現(xiàn)象。

(二)語言文字運用Ⅱ(本題共2小題,10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

近年來,全球范圍內極端天氣事件頻發(fā),氣候變化已經(jīng)成為無法忽視的全球性問題。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